思修-第五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
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16.( )的立法目的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
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
A.《治安管理处罚法》
B.《集会游行示威法》
C.《环境保护法》
D.《道路交通安全法》
四、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 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2. 大学生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 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即做到:
17.( )的立法目的是:在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
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A.《治安管理处罚法》
B.《集会游行示威法》
三、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其基本特征:继承性、 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1.文明礼貌。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 则。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形成团结互助、平 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 2.助人为乐。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 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每个有责任心的公民,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要珍惜和爱护,使社会的公用设 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这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4.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目然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 环境、矿产资源、动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等人文环 境。 5.遵纪守法。即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 所和单位的有关纪律规定。
难点分析
一、公共生活与大学生成长的关系。
1.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在公共生活中,一个人的行为,必定与 他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 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公共生活具有区别于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的特点,使它 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A.宗教
B.风俗礼仪
C.法律和道德
D.说服教育
4.下列不属于公德缺失的是( )。
A.过马路闯红灯
B.排队加塞
C.夫妻在家打架
D.不爱护公物
5.社会公德涵盖了( )之间的关系。
3
A.人与人
B.人与社会
C.人与自然
D.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6.社会公德是指在( )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4. 公共生活具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活动方式呈 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公共生活,可以提高与人交往 的能力,提高处理复杂多样的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培养尊重 他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的精神。
5. 公共生活具有规范性的特点。由于公共生活范围广泛,活动内容公开,活动方式多样, 参与者的利益需求也不尽一致,为了保证公共生活健康有序地进行,需要用大家共同认可并愿 遵守的规范对其活动加以约束。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培养遵 守社会规则的意识,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总之,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 时期,公共生活的广阔天地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与锻炼机会,在这里可以学到很多课 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事实证明,大学生可以通过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 动等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参与公共生活,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掌握 必要的进入社会角色的知识和技能,不断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在参与公共生活的实践中促 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木要求。
A.助人为乐
B.爱护公物
C.文明礼貌
D.保护环境
12.一行人在过路口时迎面遇到红灯,看到近处没有车辆便径直通过。他这样做是( )
A.节省时间之举
B.聪明灵活之举
C.可供学习之举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D.不遵守交通规则,违反社会公德之举
13.( )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2. 公共生活具有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的特点。公共生活就其活动范围而言,是家庭生活和职 业生活无法比拟的,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大学生的成长不能独立于公共生 活之外。在上大学以前,同学们交往对象和活动方式都较为单一,活动的领域也很狭小。而进 入大学之后所面临的公共生活以新的面貌出现。大学阶段通常是大学生独立步入社会前的准备 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虽然并没有完全脱离对家庭的依赖和对其他人(如学校教师.同学) 的依赖,但已经一定程度地参与到公共生活中了。大学生在参与公共生活,丰富人生经历的同 时,不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
练习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生活基本上可分为( )
A.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学习生活
B.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C.公共生活;学习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D.学习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
2.公共生活属于“( )社会”。
A.熟人
B.陌生人
C.外国人
D.无职业者
3.在当今社会,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 )
二、大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1.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的全体公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社会交往和 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社会公德给出这样的定义:
2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 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 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 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其中,“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体现的是人与人层面上的关系;“爱 护公物.遵纪守法”,体现的是人与社会层面上的关系;“保护环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层面上 的关系。
们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了践行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A.“五爱”
B.“学雷锋”
C. “讲文明树新风”
D.“五讲四美三热爱”
10.( )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A.保护环境
B.爱护公物
C.遵纪守法
D.文明礼貌
11.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 )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的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保障。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重点提示
一、公共生活及其主要特点。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私人生活 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在公共生活中,一 个人的行为,必定与他人发生百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 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3. 公共生活具有社会生活和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的特点。由于公共生活的广泛性,使人们也 面临着交往的复杂性,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生活环境。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是人 类存在和发展的手段。公共生活是人际交往最主要的活动领域。公共生活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 解社会的大课堂。通过参与公共生活,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培养大 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广泛 地与自然.社会.民众.风俗等的密切接触,可以深人了解社会现状,把握社会运行规律,适应社 会发展需要,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走上社会后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 能力。
一是正确使用网络工具;二是健康进行网络交往;三是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四是养成网络 自律精神。
五、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根据法律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 1.指引作用。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 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2.预测作用。指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所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
A.建立友谊
B.社会交往
C.学习生活
D.婚姻生活
7.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是( ),它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A.职业道德
B.社会公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品德
8.集会、游行、示威时,由( )维持交通程序和社会程序。
A.人民警察
B.治安联防员
C.集会、游行、示威者
D.经过的单位
9. 90 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以( )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使人
A.爱护公物
B.遵纪守法
C.保护环境
D.助人为乐
14.法律的( )是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
范围内活动的作用,是法律最首要的作用。
A.预测作用
B.指引作用
C.评价作用
D.强制作用
15.法律的( )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它
1
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 后果。
3.评价作用。指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评价的标准是 合法与不合法。
4.强制作用。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 5.教育作用。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 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全社会的公德建设,各种形式的 社会公德建设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当代大学生已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 范的重要力量。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为 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学雷锋"."三下乡" 以及其他形式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 感的有效形式。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某些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相符合,也有损大学生群体的形象。
3.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 会公德与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 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 者。首先,大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各种 社会活动的实践中,能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而且,大学生 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 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 他人,影响社会。其次,大学生还应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 公德所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这些细节极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它 一且被社会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所忽视,往往就可能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因此,社会公德意识 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比如,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候.乘坐公交车主动为老幼病残孕 乘客让座.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外.最后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外出旅 游时不在景点设施上随意刻画等等,社会公德的境界,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一举手一投足间慢 慢升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