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答案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答案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强化训练知识演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回答1~2题。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实是D.民主集中制【解析】通过四个选项的比较可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

【答案】2.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依据是( )A.新时期党的强化训练本路线已经形成B.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解决了自1956年以没有解决好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答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回答3~5题。

3.“文大革命”结束后,生产责任制首先出现在( )A.山东省和安徽省B.安徽省和四川省.四川省和山东省D.安徽省和江苏省【解析】“文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和四川省率先在农村放宽政策,鼓励或肯定农民在一定范围内实行生产责任制。

【答案】 B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是( )A.自主经营B.土地私有制.包产到户D.土地入股【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所有制的变,而是农村集体经济管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所以B项错误;1953年,全国各地普遍试办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所以D项错误。

自主经营和包产到户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征,但后者是前者得以实施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和前提,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5.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由( )A.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的B.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农业大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D.人口多、耕地少的情况决定的【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正确把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由于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和管体制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徘徊局面。

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说的一番话。

答案 D2.1978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因为它 ( )。

A.系统地批判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的错误B.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所以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答案 D3.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解析“计划”一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于是“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答案 C4.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方面是 ( )。

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农村的基层组织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生产领域的变革,可先排除C 项。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既是实行的目的,也是实行的作用,可排除D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前提是坚持公有制,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又可排除B项。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在这次中央劳动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主干,对“文化大革命”完成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劳动中出现的标题发起了指责,对党的劳动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发起了建议。

这次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答案A2.(2019·6月山西学业水平考试)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有企业的改革答案C3.(2019·南昌高一检测)下列图片可以反应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历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图一图二图三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所有权C.劳动者的积极性D.劳动成果的分派答案A4.“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

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质料旨在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不相符基本国情B.阻碍了农业现代化C.不被民众承认D.进步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D5.有学者以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提供了有益的鉴戒。

此处的“鉴戒”主要是指() A.逐步破除人民公社体制B.极猛进步劳动者积极性C.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D.适当分散所有权与谋划权答案D6.某同砚试图运用史实解读下图(从左到右分别为甲、乙、丙),此中合理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甲图B.百姓经济调解——乙图C.“人民公社化运动”——乙图D.经济体制改革——丙图答案D7.(2019·大同高一检测)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绽放后的第一份个别工商业执照。

这表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身分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谋划责任制开始实行D.简略所有制经济布局已被突破答案D8.(2019·三明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固,多少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代价险些没变。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2.下图所体现的内容( )A.推动了中国广大农村人口迅速增长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处分权C.有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D.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包产到户”的实施,在之后迅速扩展到全国,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所以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故C项正确。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发生在21世纪以来,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农村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C3.(2018·金华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解读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课后强化作业: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中共某会议公报:“我们在明年把工作中心转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应有的成就,将是对建国三十周年的最好献礼。

”此次会议是中共( )A.七大B.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大2.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

“点火”最有可能是指( )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B.落实对外开放的决策C.贯彻对内改革的决策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1980年,美国记者尤布乐在报道中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已明确私人工商业的地位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重新定位个体经济的价值4.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可能是在( )A.1976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5.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

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D.鼓励租赁经营6.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A.开展土地改革B.实施“一五”计划C.“大跃进”鼓干劲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7.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这一政策( )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B.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C.有利于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D.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8.“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7: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7: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基础达标]1.在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建议。

这次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考点】伟大的历史转折【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决策『答案』 A『解析』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可知时间是1978年,再结合“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可知,A项正确。

2.(2017·6月山西学业水平考试)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人民公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国有企业的改革【考点】经济体制的改革【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C『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材料中播种面积减少了而总产量却增加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3.(2018·南昌高一检测)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图一图二图三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所有权C.劳动者的积极性D.劳动成果的分配【考点】经济体制改革【题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判断,可知图一处于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图二处于人民公社时期,图三处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

农业生产合作社与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体使用土地,而1978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包产到户,土地使用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农民集体生产变为农民个体生产,故A正确。

4.“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基础达标]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的重要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玲同学收集到一幅20世纪80年代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

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而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的;从“20世纪80年”及漫画“有自己的地种了”等信息可知,与漫画讨论的内容相关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3.外国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完成了土地私有向公有的转变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答案』C『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A、D两项是指土地改革;B项是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这里的“方向”指()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目标。

5.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表明当时我国()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答案』B『解析』从材料“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明当时我国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右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此次会议标记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国确定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定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系改革全面启动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得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 C2.右图反应了某一期间当时中国乡村经济体系状况。

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B.拉开了乡村经济体系改革的序幕C.是发展现在乡村经济的最正确模式D.起到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作用分析: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 1956 年,经过合作化运动把乡村中的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与图中所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故 A 项错误;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经营,拉开了乡村经济体系改革的序幕,图片数据可看出不是序幕,而是已经推行,故 B 项错误;图片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乡村经济体系改革早期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跟着生产力的发展,现在乡村经济发展要坚持兼顾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故C 项错误;图片表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全国获得广泛推行,调换了农民的生产踊跃性,促使了农业发展,故 D 项正确。

答案: D3.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派收入等状况对照表,致使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本源是 ()人均分派时间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交售粮食收入1976 年35 000斤230 斤32 元—1986 年132 300斤800 斤200 多元30 000 斤A.农业生产技术改良B.农民生产踊跃性提升C.乡村经济体系改革D.乡镇公司快速发展分析: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分析,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乡村睁开经济体系改革,主要表现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换了农民的生产踊跃性,获得巨大的经济成就。

答案: C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一、单选题1.20世纪80年代初期,流行音乐在中国异军突起,风靡一时。

歌曲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资源,如写作、出版、演出等,都大量集中到了流行音乐领域。

这一现象( )。

A.导致了文艺方针的调整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C.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成效D.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普及2.20世纪80年代,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到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继续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社会生产力倒退3.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

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

由此可以看出(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4.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

为此我国()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加快国有企业改革C.逐步开放沿海城市D.改革农村户籍制度5.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

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6.1979年9月,佳木斯市开始进行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改革试点,在企业自主权方面企业有权补充生产任务自行销售和决定自己的机构设置;政府对企业让利方面,允许企业按一定比例实行利润留成有权抵制乱摊派等。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1.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村民对土地的承包期限30年不变。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有效维护农民利益 B.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C.制度僵化急需改革D.对农民土地物权的确认2.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登的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感受的“变”是指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3.1984年国庆,首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深圳有两辆彩车参加了游行,蛇口工业区彩车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天安门广场响遍大江南北。

此口号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体现了经济特区创新的实于精神C.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D.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经开始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认识上经历了“利用论”→“补充论”→“重要组成论”三个阶段。

这一认识的变化过程直接体现了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熟C.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5.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6.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A.中国加入世贸经济与世界接轨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7.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训练: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训练: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 )A.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B.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形成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推动D.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答案:A1960年冬开始,国家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正“左”倾错误,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2.(2019山西大同质检)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 A 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

3.(2019安徽亳州质检)1980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同时也指出“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

这一通知( )A.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B.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D.实际上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答案 D 据材料“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可以得出通知实际上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故D项正确。

4.(2018湖北八市3月联考)20世纪80年代初,浙江某厂长步鑫生实行改革获得成功。

1983年,从《浙江日报》到《人民日报》都报道了他的事迹,全国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热潮。

这一现象( )A.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已完成使命B.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体现了改革开放全方位展开答案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以后,故A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故B项错误;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改革开放展开的全方位,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精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精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

”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2.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3.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由此,党中央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表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A.是顺应时势的重大行动B.面临着保守势力的阻挠C.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D.成为新中国的历史起点4.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着灯。

”这一变化缘自( )A.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C.农村管理形式的改变D.农业合作化运动向纵深发展5.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下面对这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6.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这份《人民日报》可能是在( )A.1976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化历程,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变更B.分配方式调整C.生产关系变革D.生产规模缩小8.英国《卫报》专栏作家马丁·雅克曾断言:“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

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2.下图所体现的内容( )A.推动了中国广大农村人口迅速增长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处分权C.有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D.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包产到户”的实施,在之后迅速扩展到全国,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所以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故C项正确。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发生在21世纪以来,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农村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C3.(2018·金华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解读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含解析

第 12 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后篇稳固提高学业水平指引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个根本上从头恢复和确了中共八大的正确估”,最根当地体在全会决定()A.从头确定事求是的思想路B.停止使用“以斗争”的口号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移到建上来D.行改革开放分析中共八大社会主改造达成此后,人民日趋增的物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与落伍的社会不可以足种需要之的矛盾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国家必集中力量搞建。

所以 ,C 是切合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C2.“ 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之外,属于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种土地制度并无从根本上改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不过将土地的所有、分开了。

” 里描绘的是()A. 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土地改革B.社会主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D.家庭承包任制分析合所学知可知 ,在家庭承包任制下 ,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 ,民不过得土地的和支配 ,故 D 。

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土地改革 ,民得了土地的所有 ,所以清除 A ;社会主改造的目的是把民的个体成集体,B 不切合意;人民公社化运下土地的所有和并无分开,故清除 C 。

答案 D3.20 世 80 年月中期 ,有者去山烟台村采,听到了的声音:“我不要一刀切地搞分承包,要在集体下搞汽运、海养殖、城市建筑⋯⋯去。

” 明()A.分承包已不合适中国村的B.分承包束了村生力的展C.农民呼喊经济系统改革的深入发展D.中国农民没法理解联产承包的长处分析分户承包的推行有益于解放乡村生产力,促使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农民要求进行多种经营 ,进一步将乡村经济系统改革推向深入。

答案 C4.导学号 34224030 据统计,与1978年对比,1987年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从 120 种减少到60 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降落到 17%。

指令性计划的减少()A. 切合乡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需要B.使乡镇公司充满了活力C.有益于城市经济系统改革的推动D.致使了市场次序的杂乱分析指令性计划主假如国家对国营公司和集体所有制公司下达的计划,它的减少 ,是城市经济系统改革的结果 ,也推动了城市经济系统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同步习题:第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含答案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同步习题:第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含答案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

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 )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个体户”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

下面两张图片是个体户经营的情景。

这反映了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4.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6.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7.“十四大”报告指出:“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A.国有企业改革B.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与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与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2.下图所体现的内容()A.推动了中国广大农村人口迅速增长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处分权C.有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D.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包产到户”的实施,在之后迅速扩展到全国,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所以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故C项正确。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发生在21世纪以来,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农村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C3.(2018·金华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解读能力。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与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练习与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2.下图所体现的内容()A.推动了中国广大农村人口迅速增长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处分权C.有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D.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包产到户”的实施,在之后迅速扩展到全国,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所以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故C项正确。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发生在21世纪以来,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农村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C3.(2018·金华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解读能力。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训练) 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同步训练) 含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第4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有人曾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下列关键词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对应不正确的是A、日出东方——中共一大的召开B、力挽狂澜-—八七会议的召开C、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D、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3.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规模B、土地的使用权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用途4。

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

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 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买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

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

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但收效甚微,裤子交易仍在进行。

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初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缺乏本质的认识B、改革需要经历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漫长过程C、人民群众的自发行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之一D、中央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一些地方遭到抵制,难以实施6。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③④D、①③④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A.1949年B.1956年
C.1966年D.1978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D
2.下图所体现的内容()
A.推动了中国广大农村人口迅速增长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处分权
C.有利于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
D.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解析:题干图片反映了“包产到户”的实施,在之后迅速扩展到全国,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粮食产量得到极大提高,出现了大量剩余产品,所以有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故C项正确。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B项发生在21世纪以来,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农村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D项错误。

答案:C
3.(2018·金华十校高一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此处“推动”主要体现在农村改革()
A.逐步地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C.使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得以改变
D.突破了“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念
解析: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首次突破多年来把“包产到户”等同于“分田单干”和资本主义的观念,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说明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变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4.(2018·石家庄高一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表解读能力。

注意图表上的时间:1981-1989年,解读信息可看出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促进农业的发展,与题意不符;图表不能看出是经济特区,排除D项。

答案:C
5.(2018·长沙高一检测)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 A.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B.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点为经济体制改革。

C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不选;D项表述错误,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

题干信息并不能得出B项结论。

答案:A
6.(2018·盐城高一模拟)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从“吃不饱”到“吃不了”。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解析:由材料中“一些国营企业从‘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找米下锅’”可知,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营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寻找商机,使企业恢复了活力,其原因是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

答案:C
7.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从后来的实践看,“好路”“新路”的“路标”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南方谈话”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B、D两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故A、B、D三项与时间不符,排除。

邓小平说要有“冒”和“闯”的精神,就是要走一条与计划经济不同的道
路,那么该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

答案:C
8.(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9.(2018·武汉高一检测)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

这些立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保障企业的合法地位
C.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D.限制企业的不法行为
解析:市场经济下市场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但市场调节有它的局限性,因此要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行为。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立法,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10.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催生第二次创业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秋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联合18户人家搞了大包干。

农民群众对“大包干”赞不绝口:“鞋合脚,政策好。

人出力,地献宝!”“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社员都想搞。

只要干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材料二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

“编者按”明确指出:“已经出现‘分田到组’‘包田到户’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

材料三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载入宪法。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包干”受到农民欢迎的原因。

(2)材料一、二表明在改革初期面临怎样的分歧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初期农村改革的认识。

答案:(1)①符合农村生产实际,农民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成效明显(农业大丰收);②计划经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分歧:对农村改革的认识。

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阻碍。

(3)材料一:改革必须与实际相符;材料二:改革是破旧立新;材料三:正确的改革必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1985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1990年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这一主张的提出说明了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

为什么你有何认识
答案:(1)否定以计划和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进一步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

说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一致。

因为邓小平的这些言论的中心内容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

认识: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最大认识问题,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