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通史宋元时期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四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3讲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山东潍坊二模)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
材料意在强调( )A.社会传统信仰改变B.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儒学自身存在不足D.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解析:C 根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儒家思想一直是社会主流思想、主流观念、主流信仰,其正统地位并未动摇,故A、B、D三项错误。
根据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这种情况直到宋明理学出现才得以改变。
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重建儒家理论体系,呈现出哲学化、思辨化的特点,弥补了儒学这一缺陷,故C项正确。
2.(2018·河北唐山期末)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
程颐意在( )A.借古讽今B.取法汉唐C.重建纲常D.贬抑佛道解析:C 从材料来看,程颐认为自秦至唐不同朝代都存在伦理纲常不正的现象,只有宋代是“大纲甚正”,说明程颐的目的在于重建封建伦理纲常,恢复先秦的儒学价值观,可知C项正确。
3.(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该思想意在( )A.宣扬“知行合一”B.否定孔子思想C.反对“格物致知”D.强调主体意识解析:D 通过材料可知,王阳明强调判断是非应该以自己内心的判断为准绳,每个人在反思时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致良知,由此可知,王阳明强调主体意识,故D正确。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课时练习:第4单元第1讲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含解析)
、选择题1. (2019江淮十校联考三模)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 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 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
朝廷还直接选派各色参军,辅助知州、通判处理行政、司法事务。
这些举措 A. 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 C .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通判、各色参军的设置旨在监督控制地方知州权力,牵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
通判、各色参军的设置对知州权力 形成较大制约,排除A 项;材料反映了中央对地方财政权的制约,并非控制地方 财政支出,排除B 项;材料反映地方权力受到中央制约,不利于地方自主性发挥, 影响行政效率提高,排除C 项。
2. (2019江西新余期末)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
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 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丛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 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
上述变化主要表明( )A .吏治渐趋清廉化B .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 .官员日趋专业化D .中央集权显著加强 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书门下由过去只主决策,不负担具体事务,到既主决策,又管具体事务,对官员的能力要求提高,官员日趋专业化, C 项正确。
A 、 B 、D 三项材料并未涉及,故排除。
3. (2019 山东临沂一检)自宋一代,官员选任方式趋向多元,科举取士、学校考选、恩荫补官等,都是入仕的途径。
其中,科考入仕者,谓为“正途” ,备受尊 崇。
而此外入仕者被视为“异途”,在升迁、转任等方面受到限制。
宋代仕途分异 的现象说明()A •选官方式趋向多元B •统治基础不断扩大 C.科举制度趋于成熟 D .官僚体制走向混乱答案 C 课时作业()B •控制了地方的财政支出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科考入仕的官员受到尊崇,这反映了中央重 视官员选拔方式的公正公平及官员的才能学识,体现了宋代科举选拔制度的成熟, 故 C 项正确。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影响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和影响1.阶段
2.影响
(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迁。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
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开发过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1 页共1 页。
高中三年级历史魏晋-隋唐-宋元--专题知识点及练习题
⾼中三年级历史魏晋-隋唐-宋元--专题知识点及练习题□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总述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明继续发展并逐渐⾛向成熟的历史时期改治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步发展。
隋唐时期,典章制度发达,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进⼀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标志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步完善和发展,基本上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分权的⽭盾经济晋时期,北⽅战乱,⽣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平低;隋唐时期,南⽅经济政策调整,⽣产⼯具的改进,交通发达,农业、⼿⼯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度繁荣,经济重⼼南移思想⽂化晋南北朝时期,特⽴独⾏的⼠⼈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学等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了知识分⼦队伍,推动了⽂学艺术的进步。
宋元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药的发明与外传;宋元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反映市民⽣活的风俗画板块⼀m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明的成熟与繁荣(经济)扬?益⼆考点⼀魏泮南北?h隋唐、宋尤时期的政治⼀、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三省体制形成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1)含义:地⽅⾏改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物的徳才进⾏评定,区别⾼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族⼦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仕途;有才学但出⾝低微的⼈很难出任⾼官。
(3)衰落:隋朝时,隋⽂帝把选拔⼈才和任命官吏的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⑴分⼯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第1讲__宋元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通史大串讲
【小结】宋元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宋代:二府三司 2.元代: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2.元朝:行省制度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一)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北宋的二府三司制
三司:户部司、度支司、盐铁司
【知识拓展】宋代的官职差遣体制
1. “官”“职”的含义: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 “官”,实际是一种等级待遇,作为叙级、分等、定薪的依据。所谓“职”,不 是职务,而是加官,只是一种虚衔。上述两种官僚,“有官无权”“有职无权”, 真正负实际责任的是“差遣”。
(2)影响
①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 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 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雪夜访普图
太祖数微行过功 臣家,普每退朝, 不敢便衣冠。一 日,大雪问夜, 普意帝不出。久 之,闻叩门声, 普亟出,帝立风 雪中,普惶惧迎 拜,帝曰:‘已 约晋王矣。'已而 太宗至,设重裀 地坐堂中,炽炭 烧肉,普妻行酒, 帝以嫂呼之。因 与普计下太原。 ——《宋史·赵 普本传》
等名号,执行相职,削弱相权 。
(3)唐玄宗以后:中书门下体制逐渐取代三省六部体制,成为新的中枢体制。 (4)宋代:中书门下体制发展为二府体制。 “二府”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别负
责行政和军政,三司负责财政。
(二)中央集权的发展
1.宋代
(1)措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抽调地方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 州、知府),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 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转运使)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宋元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宋元宋朝历史概述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两个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
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通过发动陈桥兵变,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宋朝。
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特点,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巩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杯酒释兵权”削弱了军阀势力,确立了文官统治的格局。
宋朝还设立了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势力的监控。
经济状况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极为繁荣。
特别是在南宋时期,由于失去了北方的广大土地,政府更加重视南方的开发,推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宋朝还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
文化科技宋朝文化繁荣,科技发达。
在文学方面,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如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
在艺术领域,宋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山水画和花鸟画最为著名。
科技方面,宋朝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宋朝还有沈括、苏颂等科学家的杰出贡献。
宋元交替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称帝,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全面统治的时期。
元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其特点。
政治制度元朝的政治制度融合了汉族和蒙古族的特色,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元朝设立了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同时设立了宣政院来管理宗教和少数民族事务。
元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族群等级制度,将社会分为四等,蒙古族居于最顶层。
经济状况元朝的经济在初期有所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方面,通过丝绸之路与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十分繁荣。
然而,由于元朝后期的战乱和自然灾害,经济逐渐衰退。
宋元时期时代特征(演示)
总复习中国古代史——宋元时期太原成成中学赵侠中国古代史概念和解析《课标》概念: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从史前时期到清朝前期。
在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段文明史中,我国经历了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这样大致的七个阶段。
代代相承的中华文明,每一个时期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宋元地位和主要特征古代史地位:宋元时期(960—1368年) ,上承隋唐,下启明清。
这一时期,政权由并立到统一、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市民阶层逐渐成长,科技文化辉煌灿烂。
中华文化呈现出了它独特的社会风貌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政治从并立走向统一经济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科技文化高度繁荣五代十国时期北宋、辽、西夏形势图金、南宋、西夏形势图元朝疆域图党项契丹女真党项辽西夏金西夏北宋1、宋元时期政治更迭示意图北宋西夏辽南宋西夏金元并立统一一、从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重点难点解析2、政权之间的“战”与“和”并立并立统一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设立行省制度3、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皇帝中书省行中书省宣政院澎湖巡检司西藏地区全国宗教事务琉球点拨延伸行省制是行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
1、巩固了空前辽阔的政权,基本确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2、行省制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分与元朝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
3、中央设宣政院、澎湖巡检司,从此西藏,台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元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考点聚焦1、根据示意图内容判断,研究主题是()金北宋A.五代十国分裂B.辽宋夏金政权的并立C.元朝拓展疆域D.政权由并立到统一时期2、我国至今一直延用的县、省级行政机构,最早推行分别是在()A.秦朝、元朝B.夏朝、唐朝C.商朝、汉朝D.西周、秦朝二、宋元经济重心的南移松江棉布蜀锦景德镇瓷器北宋沉船纸币交子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粮食技术经济作物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对外贸易货币都市商业引进与推广;成为重要粮仓;秧马、圩田出现、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居世界首位,造船业发达北宋,南宋,元朝是著名大都市元朝:为便利南粮北运,漕运、海运兴盛宋鼓励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宋设立管理海外贸易;元来华。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高中历史《宋元时期》: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性认识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
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比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明代设置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等,但分权易导致效率降低的局面出现。
(3)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要线路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
第1 页共1 页。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高中历史通史主干知识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及中华文明曲折发展时期。
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但经济重心仍在北方;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全面发展、繁荣,该时期是中华文明鼎盛时期;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封建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农耕文明继续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在此基础上,宋元时期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加强,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得到不断开发;隋唐和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中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海上和陆路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文化上:思想方面,在社会的剧变中,儒学完成复兴,建立了全新的理学体系;科技方面,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发明的应用使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文艺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政治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中央体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2.隋唐时期(581—907年)(1)中央体制: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
(2)地方行政: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度,唐末设置节度使,导致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3)选官制度:科举制形成,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扩大了统治基础。
二、经济1.魏晋南北朝时期(1)农业: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北魏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发明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
《宋元史上篇》课件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
宋元时期的文化繁荣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范仲 淹、王安石等人推动变法
宋哲宗赵煦在位期间,司马 光等人反对新法
宋钦宗赵桓在位期间,靖康 之变导致北宋灭亡
元朝中期,红巾军起义爆发, 元朝统治受到威胁
商业繁荣:宋元时期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达,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贸易港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化繁荣:宋元时期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等,他们 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进步:宋元时期科技进步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科技发明和创造,如活字印刷术、火药等,对世界文明产生 了重要影响。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通 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
宋神宗赵顼在位期间,王安 石变法取得一定成果
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蔡京 等人推动新法进一步发展
元朝建立,忽必烈统一中国 并推行汉化政策
元朝后期,朱元璋建立明朝 并推翻元朝
农业发展:宋元时期农业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学习和研究宋元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历史使命,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宋元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宋元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从宋元史中得到的启示和思考
宋朝文化背景 宋朝文化的特点 宋朝文化的代表人物 宋朝文化的影响
元朝文化的背景和 形成原因
元朝文化的代表人 物和作品
通史串讲隋唐、宋元时期
通史串讲
隋唐、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 拓展7:宋代考核官吏的内容因职务而异, 据《宋史· 职官 三》记载, 以“七事”考核监司。七事为“一曰举官当否, 二曰劝课农桑、增垦田畴, 三曰户口增损, 四曰兴利除害, 五曰事失案察, 六曰较正刑狱, 七曰盗贼多寡”。以“四 善”、“三最”考核守令。四善为“ 德义有闻、清谨明著、 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三最为“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 治事之最; 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 人获安处、振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宋代 对官吏经济政绩的考核是治吏的重要工具之一,事关对人 才的选拔任用,不仅涉及到对其任职期间财政财务收支和 财经法纪的审计考核,而且还要做出评价,确定等级,作 为对官吏赏罚任免升降的重要依据。——《宋代对官吏经 济政绩的考核》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官吏考核的积极 意义。(6分) • ﹙2﹚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官吏考核的主要特点。(9分)
通史串讲
隋唐、宋元时期——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 拓展6 宋代养老制度 • 宋仁宗诏:“(西京)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 帛一匹。”“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著为式。”(即“侍丁” 制度);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 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岁以上,且“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 十九以下者”,可以“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即 “权留养亲”制度。)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 范氏义庄。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 口发放钱米。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南宋《新安 志》载,新安“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 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根 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 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 标准;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 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 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非鳏寡孤 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 ——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 (1)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9分)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四 第2讲 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宋元时期的农耕经济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
4.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核心论点: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二、手工业的进步1.纺织业(1)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元代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棉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2.冶金业: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煤作为燃料的明确记载。
3.陶瓷业(1)宋代制瓷业兴盛,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2)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三、商业的繁荣1.繁荣状况(1)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2)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3)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2.“市”的进步(1)“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
(3)“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核心论点: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放开对城市的商业管理,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指从960年北宋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
这一时期,中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1、政治方面(1)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北宋初,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3)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很尖锐。
北宋和元朝的农民战争都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民族间战争频繁说明了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中主战与主和、改革与保守的斗争说明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经济方面(1)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辽、宋夏、宋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3)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农业表现在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手工业表现在手工业部门增多,除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矿冶业发达外,还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商业表现在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3、民族关系方面(1)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2)边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如契丹、女真等都向封建社会过渡(3)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4)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融合。
(5)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如榷场贸易等。
4、对外关系方面(1)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超过了前代大都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东至朝鲜、日本,西到东欧和西非。
(2)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科技(如四大发明)走向世界,对世界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5、文化方面: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
(1)科技成就突出。
我国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最为突出的成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高中历史宋元的政治知识点
高中历史宋元的政治知识点高中历史宋元的政治知识点宋朝:君主专制加强:宋朝通过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并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职位,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这标志着宋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央集权的发展:针对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宋朝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包括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负责监督;以及将地方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君主专制加强: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在后期,宰相权势扩大,有时甚至左右皇位继承。
中央集权的发展:元朝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其他地区设立行中书省管理。
同时,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这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宋元的政治知识点总结在宋朝,君主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首先,通过二府三司制度的设立,将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分割,以削弱相权。
此外,宋朝还通过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文官的地位不断提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
然而,这种中央权力过于分散的情况在元朝建立后有所改变。
在元朝,中央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同时,元朝通过行省制度的设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这种制度赋予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的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也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此外,宋朝和元朝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重新统一。
宋朝通过将宰相权力分割、充实中央禁军、设立通判监督地方长官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而元朝则通过设立中书门下、实行科举制度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些措施对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宋元时期的政治发展表现为君主专制的演进和中央集权的发展。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通史复习测试卷:第4单元 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4单元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一、选择题:(共25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宋史。
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A. 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B. 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C. 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D. 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2、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卷3记载,北宋曹州(今山东菏泽)商人于令仪的子侄多人考中进士。
书中还记载了朝廷对考生试卷实行糊名密封和誊录等方法。
该材料反映出( ) A.商人子弟开始有了科举考试的权利 B.考试内容在《四书》之内C.宋代开始打破世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D.科举考试相对公平公正3、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
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
由此可知当时()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4、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5、“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悉隶三司。
”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6、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三省、六部、诸寺监行政体系职权回归,改变了北宋初年三省职司尽归政事堂,六部诸寺监尽为闲职,官、职、差遣交杂的局面。
这一改革有助于()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决策效率C. 加强宰相权力D. 规范政务运作7、李孔怀在《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中说: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朝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的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内 容
王安石变法
具体措施 作 用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 一定程度上 利法、_____、市易法、方 改善了北宋 田均税法 ______的局 面,使北宋的 国力得到增强。 保甲法、保马法、 ____法、设军器监
取士之法
改革______、_______、 惟才用人
6、结果:有一定成效,但最终失败(表现?)
由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可以看出封建社会一般 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性质是什么?一般改革 的方式是怎样的? 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改革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
第二节 宋元时期经济:
一、农业(宋)
①耕作制度:___轮作,一年___或一年____ ②灌溉工具:水力___。 ③土地兼并: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注:1、宋初纵容______. 2、__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经济重 心的南移也带来了______的南移。
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
无论同意甲还是同意乙的观点,都要突出重点,自圆其说. 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保障农业生产等方 面对人民有利. 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变成了变相的苛政.
强兵之法
目的: 整顿军队,克服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____ 法
农村组成保甲,农闲习武、维护 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
海外贸易的繁荣。
延伸拓展:中西“商业革命”
西欧的“商业革命” _____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表现为____的扩大,流通____的增多,商路贸易 中心由____沿岸转移到____沿岸。加速了资本原始 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过渡,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重 要影响,世界有力地联结为一个整体。 而中国却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 思考: 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 “爆炸性的影响”?
明道德 其目的在于______ (P必修三14)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改革____ 改革____ 惟才用人
改革考试内容:改以____ 取士(要求考生联系实际)。 改组____,重编教科书 《三经新义》是科举考试 的依据。 择优录用,打破按资升迁 成规,克服 “恩荫” 弊病
发展了教育, 使有真才实学 的新进之士取 代了反对改革 的旧官,充实 了改革派的力 量.
设_____,收购滞销物,市场短缺 时卖出 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地主 不例外
分析与探究 理财措施 青苗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均输法
探究:下列措施中哪 些会引起激烈的争议 影 响
呢?
作 用 增加政府收 入;保障农 业生产;打 破大商人垄 断。
限制了____盘剥;增加了政府收入; 一定程度上加重了____负担
5、主要内容
探究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 面进行?其变法的核心内容 是什么?
____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推行
新法。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 之法三个方面进行,核心内容是_____。
富国之法
措 施
以理财为主,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 的关系,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内
容
目
的
3、 ______ 运动为理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代表人物有唐代中后期的___、 ___
(三)、理学的主要流派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北宋五子 (四)、宋明理学的创立:________ ,即_____________.
(五)、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___、程___(北宋);朱熹 (南宋)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它的理学体系
保证了___和农业劳力;打击了______ 特权;增加了_______;
改善了______环境,促进了农业生 产,增加了社会财富 抑制了______的现象,增加了国家 的田赋收入 打击_____对市场垄断,稳定了市场; 增加了政府收入
节约开支,减轻纳税户的负担;限制富 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
_____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 令,今天学术界仍有争议: 甲: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 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 乙: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 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 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 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 大意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城市布局 规模功能
城市商业的分布已经打破“---”和“---”的界 限,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大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 增强(宋代)
7、变法失败的原因: (1)______的失误:偏重于__,违背_________. (2)新法的实行过于___,没有注意实行的策略问题 (3)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变法后期______的动摇及去世,使变法失去了支持 (5)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8、变法的启示: (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 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 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 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各种政治力量的利益关系。 (6)改革要取得人民的支持,必须注意维护人民的利益; (7)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并坚决推行。
节省了军费开 支,提高了宋 ____法 以___政策推行___代养管马。 军_____,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 北宋积弱的局 选派有经验的将官专门负责 ____ 法(取 面。
代了_____)
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 提高武器质量、数量。
设_____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探究:王安石实施取士之法的主要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 目的是什么?他提出什么样的用人原 则?
(积弱,其原因?)
(3)边患危机(外): 无力抗击___和____的侵扰。
(4)前奏: ______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改革的序幕。
(提供了经验教训)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改变________的局面 2、目的 根本目的:巩固和加强_________.
3、指导思想:________. 4、开始时间、皇帝:___、___
商品交换的品种和总量增加,许多农产品和 国内贸易 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商品化程度提高)。
海外贸易 货币
海外贸易的繁荣
纸币的出现
三、商业 1、货币:___时期的____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 2、市的发展:___代的市突破了___和___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草市已具备较完备的___、___服务设施。 城市的____功能大大增强。
城市商业的分布已经打破_____和_____的界限,突破 了原先____和______上的限制。
第三节
一 思 想 : 宋 明 理 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宋元时期的文化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主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
唯我论:我是万物之源
二、手工业:
1、冶铁业 北宋:普遍用___作燃料冶铁
南宋:开始用____冶铁
__代:棉花的种植推广到____、___等地。 2、纺织业 ___代____革新棉纺织技术,推动了我国棉纺织 业的发展,____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3、陶瓷业:唐宋以来出现五大名窑;____成为“瓷都” 元代开始进入___生产时期。 注:____的青瓷,___朝的白瓷.唐代形成_____两大制瓷体 系,______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客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
精神论:客观精神是万 物之源。脱离物质和人
(一)、含义:
以____为基础结合__、___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它是以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二)、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三教合一
1、 ______时期: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主因: ____、 ___的广泛传播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
②地方制度:实行______制
行省制度
内容:
(1)以行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分设___个行省 (2)两个单列行政区划:由_____直接管理,称(“腹里”); ____管辖_____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3)行省之下设__、___、___、___。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 (4)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___节制。 (5)行省官员定期_______并述职;中央设_____监督,采取 ________形式加以控制。
_______法 政府借钱或粮食,还本付息(20%) _______法 ______法
以__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设_____,“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______法 采购物资
为了改变___ 的局面,调整 封建国家、地 主和农民的关 系,发展生产, 巩固封建统治
_____法 ______法
③监察制度:地方上设______.
2、影响 积极:
(1)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_______的分裂局面. (2)有利于加强_______. (3)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 给北宋种下了______的祸根,_____日益激化。
(二)元朝(新发展) 1、表现: ①中央官制:
设一省(中书省)是________机构、设_____(中央最 高军事机关)、设__________(统领宗教事务和直接管辖 西藏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