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与义的关系论证报告
义与利的辩证关系
![义与利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5e01e7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7.png)
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一、引言义与利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
义指的是道德、公正、伦理等价值观念,而利则与个人或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义与利之间的辩证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它们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二、义与利的矛盾与统一2.1 矛盾关系的存在义与利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种矛盾关系。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追求个人或群体的利益,人们可能会牺牲一些道德和伦理原则。
例如,某个企业为了谋取最大化的利润,可能会采用不公平竞争手段,违背道德规范。
这种情况下义与利产生了矛盾。
2.2 统一关系的实现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义与利又可以实现一种统一关系。
这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追求共同的利益来实现道德目标。
例如,一个社区中的居民可以通过合作与协作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既满足了个人的利益,又体现了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三、义对利的制约3.1 义的调节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利进行制约。
当个人或群体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义可以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其不违背伦理和道德的原则。
例如,一个政府在推出新的政策时,必须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公平性,否则就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和抗议。
3.2 义的纠正同时,义也可以对利的不当行为进行纠正。
当个人或群体为了利益而违背了伦理和道德的原则时,义可以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力量来维护公平和正义。
例如,一家企业违反劳工法规对员工进行不公平待遇时,法律可以对其进行处罚,保护员工的权益。
四、利对义的促进4.1 利的激励作用利可以对义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人们追求利益时,他们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义的实践中去。
例如,一个公司在员工绩效方面给予丰厚的奖励,员工会更有动力积极工作,同时也会更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念和使命。
4.2 利的支持作用利也可以对义产生一种支持作用。
当个人或群体追求利益的同时,他们也会意识到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和道德原则,才能获得更长远和可持续的利益。
例如,一个企业如果不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可能会面临生产限制或被社会抵制的问题。
最新-有关利与义的议论文论据 精品
![最新-有关利与义的议论文论据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3564ec581c758f5f61f67b7.png)
有关利与义的议论文论据重义轻利的唐太宗——信义比财物更重要一个番邦使者抱着一只天鹅千里迢迢地来到长安,想献给唐太宗。
可是他却在给天鹅洗澡时,不小心让它飞走了,只剩下手里的一根羽毛。
他非常恐慌,害怕唐太宗怪罪。
他只好痛哭流涕的作了一首诗,其中就有两句礼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知道后,很受感动,没有因为自己没得到那只珍贵的天鹅而生气,反而大大奖赏了那个使者,因为他看重的不是礼物财物,而是使者的那份信义和诚心。
舍利取义,目光长远——追求利益也要讲究信义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子成了抢手药,供不应求。
不少小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大义,大肆涨价赚钱。
面对这种情况,石家庄神威药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
他们固然是商业企业,重视利益,但从长远看,放弃眼前的小利选择大义,却能赢得长久的信誉。
果然,非典过后,神威药业销售业绩一片大好。
邓小平鼓励劳动致富——要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惊人的胆识,提出了可以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主张。
他说,不能认为所有追求财富的人都是腐朽的、堕落的,只要在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范围内,合法获取的财富就是值得肯定的。
淡泊名利的钱学森——高尚的品格比名利更让人尊重钱学森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将一生交给了最爱的祖国。
曾经有一次,他获得了100万港元的奖金,当支票汇过来后,他却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
1992年,他申请辞去了学部委员的称号,这与当前一些人为争名争利而想尽办法的现状形成强烈对比。
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钱学森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生死之间——舍生取义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就在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大部分的男子汉自愿慨然赴死,把生的机会留给了老、弱、妇、幼!救生艇上,忽然一个妇女大叫我的两个孩子还没上来!一个小姐马上站起来说我还没结婚,更没有孩子,我把他们换过来吧。
利与义议论文
![利与义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9b080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3a.png)
利与义议论文大家都经常看到的身影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要求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利与义议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利与义议论文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处于孔子之口。
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中的是利益。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我们身边都存在许许多多的君子和小人,而在重大的事件面前,我们则更能看到这些君子与小人,感受人心。
今年春节,我们国家爆发了疫情。
全国人民高度关注疫情,也因为疫情的出现造成了一些物资的紧缺。
在这种情况下,却出现了一些没这良心大发国难钱的人。
我在新闻中看到有的工厂连夜加工,为的就是赶制那些假冒名牌的口罩向市民出售;有的商人因为口罩紧缺,将口罩卖到了三四百块一个;更离谱的是有的私人司机高价收取车费,帮助人偷偷逃离已经封锁的疫区……这是让人多么不齿的行为啊。
他们的行为,真是体现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切皆为利益。
可能有些人说,为了自己,有什么错?可是,他们在获取自己的私人小利益,也同时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毁了自己的品质。
在谴责这些人的同时,我更为我们的“君子”而骄傲。
84岁的院士钟南山在疫情发生时,号召大家能不去武汉就不要去武汉,可本人却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去研究疫情。
全国各地的医生纷纷写下申请,主动要求到疫情最严重的医院去参与救援,他们每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跟病毒这么近,只是为了尽力去治好病人。
这些医疗人员,就如同之前前往大兴安岭灭火的消防员,他们都是灾难中的逆行者。
他们难道不怕死吗?不,他们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儿女。
他们之所以坚定向前,敢于面对种种困难的,是因为他们心中又大义,这“义”就是他们对工作,对国家的责任感。
人人们常说:“这个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他们为什么会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舍下妻儿,这不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大义吗?因选取大义,虽知道前有刀山火海,才会有逆风前行的国之君子啊。
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和理解
![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7e03e6c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4.png)
"义和利" 是一个经常在伦理学和哲学讨论中涉及的概念。
它指的是"义"(也称为"道义"或"道德")与"利"(也称为"自利"或"功利")之间的关系和平衡。
这个话题引发了众多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讨论和辩论。
以下是一些关于义和利之间关系和理解的常见观点:1. 义和利的对立观点:- 有些哲学观点认为义和利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对立,即追求道德或义务可能与追求个人利益相冲突。
这种观点强调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应该在决策中占主导地位,即使这可能不符合个人利益。
2. 义和利的平衡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义和利并不一定相互排斥,而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
这种观点强调了实现个人利益和遵循道德原则之间的某种调和。
它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谨慎的决策和行为来追求自身利益,同时遵循道德准则。
3. 利在义内观点:- 有些哲学观点认为,道德和义务本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长期利益而存在的。
这种观点认为,遵循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可以产生积极的结果,有助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4. 义和利的权衡观点:-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原则和个人利益之间可能需要进行权衡和权衡。
这意味着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以遵循道德原则,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需要权衡个人利益和道德原则以达到最佳结果。
总的来说,"义和利" 的关系和理解是复杂的,涉及到伦理学、道德哲学和个人道德判断。
不同的哲学观点和伦理体系会对这种关系产生不同的看法。
个人和社会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考虑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道德原则,并在不同情况下做出决策。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因个体、文化和伦理观点而异。
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和理解
![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f79e0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e.png)
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和理解义和利是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和交往中常常面临的两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在追求自身利益和考虑他人利益之间作出选择。
本文将探讨义和利之间的关系和理解。
一、义和利的概念和内涵义是指一种道德或伦理的标准,是指个体基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而行动。
利是指个体或集体从某种行为或决策中获得的好处或利益。
义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和照顾,而利强调的是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和满足个人需要。
二、义和利的关系义和利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当个体在行动中既兼顾义的要求又符合利益的追求时,才能达到真正的“利他与利己并重”。
实践证明,只有在平衡义和利的基础上,个体才能实现幸福和满足感。
三、义和利在社会关系中的具体体现1. 家庭关系:在家庭关系中,义和利是相辅相成的。
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关心、体谅和帮助,共同创造幸福的生活。
父母以义为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付出辛勤努力,而子女则要以利为重,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并为父母争光。
2. 友情关系:在友情关系中,义和利是密不可分的。
朋友之间相互扶持、关心和理解,彼此分享喜怒哀乐。
朋友之间应以义为本,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同时,朋友也应该在利益上互惠互利,共同进步。
3. 职业关系:在职业关系中,义和利是必须同时考虑的。
员工应以义为重,忠实履行职责,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雇主则应以利为重,给予员工合理的报酬和发展机会。
4. 社会公益活动:义和利在社会公益活动中需要得到平衡。
参与公益活动的个体应以义为重,积极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同时,社会也应给予这些个体一定的利益回报,以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四、正确理解义和利的关系1. 和谐共赢:义和利并非二选一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只有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人利益,才能实现和谐共赢的局面。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应正确理解义和利的关系,以和谐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
法的价值--正义与利益关系论
![法的价值--正义与利益关系论](https://img.taocdn.com/s3/m/9f0ec1d349649b6648d7478b.png)
论正义与利益的关系【内容概要】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的需要的积极意义和一定的满足。
正义与利益都是法的价值的体现,是法的价值的基本内涵。
正义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追求,自从人类社会以来,正义始终被人们视为人类社会一种最基本的崇高美德和价值理想。
法作为实现正义的重要路径,蕴含着人们对于正义的追求。
利益是社会主体生存和发展客观存在的追求,不管该主体认识得到或认识不到以及如何认识。
利益衡量,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法律适用方法。
由于是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灵活采用民法解释学的各种方法,因此有人称之为利益衡量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正义与利益的性质、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相互联系但又有所不同。
文章中将对在体现法的价值时,正义与利益价值是如何权衡的,法在调节正义与利益关系时又是如何评价的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全文共8253字)【关键词】法的价值正义利益一、法的价值--正义与利益概述法的价值,又称为法律价值。
法的价值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的需要的积极意义和一定的满足。
1一种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既取决于这种法律制度的性能,又取决于一定主体的需要,取决于该法律制度能否满足该主体的需要和满足的程度。
法的价值,是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法学界引进的一个概念。
从字面上看,法的价值就有不同含义。
如它可以是指法促进哪些价值,法本身有哪些价值,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法根据什么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等。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法的价值即指它的评价准则。
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认为,在法律调整或安排背后,“总有对各种互相冲突和互相重叠的利益进行评价的某种准则。
”2法本身有什么价值,实际上是指法不仅是实现一定目的的手段,同时它本身也有特定的价值,一般的法,体现着某种理性、效率和秩序。
法的价值,归纳而言,主要是指正义和利益两大类价值。
义大于利的辩论素材
![义大于利的辩论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b8bfc0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f.png)
义大于利的辩论素材
义大于利的辩论素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道德层面:强调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性。
人们应该以道德为导向,追求正义和公平,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行为违反了道德规范,即使这个行为可能会带来个人利益,我们也应该拒绝它。
2. 社会效益:强调义务与社会的整体效益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个人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对个人来说可能有利。
因此,为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个人应该放弃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
3. 可持续发展:强调长远利益的重要性。
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环境、资源等的持续利用,最终可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4. 人际关系: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通过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和利益,我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为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
相比之下,只追求个人利益可能会破坏这种和谐。
5. 自我实现:强调通过帮助他人和为社会做贡献来实现自我价值。
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并认识到通过为他人付出可以获得更大的内心满足和成就感,这比追求个人利益更有意义。
这些素材可以用于辩论中,通过举例和逻辑推理来支撑你的观点,并尽量提供相关的数据和研究结果来增加说服力。
同时,在辩论过程中,也要注意尊重对方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反驳和讨论。
义与利作文800字议论文
![义与利作文800字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1e1e7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2.png)
义与利作文:和谐共存的伦理选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常常会面临到一些道德抉择,即选择追求利益还是坚持自己的道义准则。
这个问题涉及到“义”与“利”的辩证关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在我看来,义与利并非二选一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并行的,只有在两者的和谐共存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首先,义和利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利益往往与集体的利益息息相关。
人们的成功往往建立在对他人有益的基础上。
例如,企业家开创一家企业,创造了就业机会与经济发展;医生无私奉献平凡的工作,拯救病患的生命。
这些人们以自己的付出实现了个人的利益,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其次,义与利的关系需要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
通过追求道义准则,我们可以确保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伤害他人的利益。
正义的实现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石。
例如,在商业领域,企业经营者应该追求合法合规的经营,不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只有确保公正、公平的交易环境,我们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与共赢。
此外,义与利的关系也需要考虑长远的利益。
短期的利益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长远利益则需要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只有在平衡义与利的关系下,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义与利的关系也需要考虑个人的目标与价值观。
每个人的追求和价值观不同,我们在做出道德抉择时需要权衡自己的利益与自己对于道义的看重。
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互关联。
个人只有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能够关心和尊重他人的利益,才能建立和谐共赢的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义与利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我们需要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坚守道义准则,推动社会的发展。
只有在正义、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
义与利的关系再分辨.600doc
![义与利的关系再分辨.600doc](https://img.taocdn.com/s3/m/625c2670168884868762d64b.png)
义与利的关系再分辨
义与利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是历代思想家所重视的一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义与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义”指的是道德信仰,“利”讲的是物质利益。
义和利是相互联系的。
道德信仰作为社会意识,不仅在利益基础上产生,而且还会随着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道德信仰对利益又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对利益的增长、分配进行调节、制约和指导。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义”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和道德;“利”的内容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的“义”是通过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正确调节和处理得以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利”,只有在政治、法律和道德的指导和制约下才能得到保证。
义和利互为目的和手段,只讲义不讲利,只能是虚伪的道德说教;只讲利不讲义,就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我们是义利观的统一论者,人既要讲利,更要讲义。
有意义的人生,应当是义与利相统一的人生。
我们要确立正确的义利观,在辩证中把握义利观,在结合上实践义利观。
一个光用“义”的道德来呼吁人们做出无私奉献的社会,与一个人们普遍只有“利”之考量的社会,都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
一个成熟的社会也许应该是这样的:官员也好、公众也罢,都应上该有对精神信仰的敬畏下有对制度约束的顾忌。
朱熹曾经说过“利者,义之和。
”利与义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是由于符合道义,所以人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利;正是由于存在着利益,所以人们才能做更多符合道义的事。
正是把利与义相互结合,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广告的“利”与“义”辩证关系研究——对电视广告中“利义”的调查探究
![广告的“利”与“义”辩证关系研究——对电视广告中“利义”的调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defca80029bd64783e2c13.png)
休 日的 四个 时段 , 别是早 上 8 o 一1 :o 下 简称 时段 1 , 分 :o 1 o ( )
1 :O 6 o ( 简 称 时段 2 , 6 O 一2 : o 下 简称 时 段 1 O 一1 :o 下 ) 1 :O 1o ( 3 , 1 O 一2 :o 下 简称 时段 4 。研 究 针对 以上 四个特 定 ) 2 :O 4 o ( ) 时段 的三个特 定 电视媒 体上 播 放 的广 告进 行 了“ ” “ 利 与 义”
一
、
导 语
由于双休 日的广 告投放较 为密 集 , 因此研 究时 间定 为双
在现实 生 活 中 , 利 ” 般 是 指 经 济 上 的 获 利 、 润 、 “ 一 利 好 处 ;义” 泛指 道义 , 括道 德 观念 、 任 、 务 观念 等 。广 “ 则 包 责 义 告作 为一种 “ 费 ” 付 0的行 为 , “ 人 际 传播 ” 在 非 0的过 程 中必 定包含 宣扬产 品优势 , 劝服 广告 受众 购买 的成分 。但 随着 人 们精神层 次 的提高 , 赤裸裸 的叫卖逐 渐加入 了宣扬 先 进 的社 会风 尚, 提倡 伦理美 德 的成 分 。因此广告 中越 来越 多 出现 以 亲情为诉 求点的 作品 , 骨质 增生一贴 灵 , 如“ 别忘 了给父 母带 两 盒” 羚锐 通络去 痛膏 ) 以维 护国家 、 ( ; 民族 利益 为诉 求 点 的 作 品 , 与共 和 国同 生长 , 如“ 与人 民相 濡 以沫 ” P C ( I C中 国人 寿保 险) “ 民开源 , 生不 息 ” 中 国 民生银 行 ) 诉 求 中 国 ,为 生 ( ;
的享 受 , 宣传享 乐主义 , 己主义 ; 利 直接呼 吁和鼓 动广 告受 众 产生购 买行 为 ; 以产 品为 中心 , 出表 达 产 品 的特 点 、 效 、 突 功
利和义的辩证关系
![利和义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0c64b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f.png)
利和义的辩证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利”和“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辩证关系。
理解这种关系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利”和“义”的含义。
“利”通常指的是物质利益、好处,而“义”则指的是道德、正义。
在很多情况下,“利”和“义”是相互矛盾的。
人们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况:追求利益可能会违背道德,而坚守道德则可能会牺牲一些利益。
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利”和“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相反,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利”是“义”的基础。
人们需要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才能有条件去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另一方面,“义”是“利”的保障。
只有通过遵守道德规范,人们才能在社会中获得长期的、稳定的利益。
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
例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就很好地体现了“利”和“义”的辩证统一。
一个有德行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懂得获取财富的人,但是这个财富应该是通过正当手段获得的。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利”和“义”的辩证关系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不能只看重物质利益,而忽略了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同样,我们也不能空谈道德,而忽略了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
只有正确处理“利”和“义”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之,“利”和“义”的辩证关系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一环。
我们应该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坚守道德底线,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讲稿 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
![讲稿 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9359b5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5.png)
尊敬的[演讲对象]: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如何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中,义与利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义指的是道德、正义和公正,而利则指的是个人的利益、财富和欲望。
我们经常面临着在义与利之间做出选择的困境。
一方面,追求利益是人类的天性之一。
我们都希望通过努力工作和智慧获得成功,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
追求个人利益并没有错,但我们不能忽视义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权益,社会将陷入混乱和冲突。
因此,我们应该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坚守道德和正义的原则。
那么,如何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义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在面临选择时,要权衡利弊,不仅考虑个人利益,还要考虑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其次,我们要学会在义与利之间寻找平衡点。
有时候,为了维护义,我们可能需要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回报。
最后,我们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
当我们在义与利之间做出正确选择时,他人会受到我们的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总之,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应该面对的挑战。
让我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坚守义的原则,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谢谢大家!。
义与利的关系
![义与利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698592a6edb6f1aff001fe7.png)
义与利,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孟子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孟子是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
他认为义利对立,应该重义轻利。
很显然,这是大多数古人的观点。
数百年的儒家教育深入人心,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是重义轻利的,”一诺千金”足以说明这个现象。
然而随着历史推移社会发展,义与利的关系开始了变化。
在这个经济称霸的年代,好像利字当头,而义气不值分文。
都说"商场无义战”,在商言商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不择手段也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国家限制进口制造壁垒, 企业形成垄断对泼污水,个个上不了台面的手段都正大光明的拿出来了。
于是人们开始宣传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价值观。
难道道理真得如此么?难道古人们坚持的重义轻利是错的?难道当今社会的重利轻义是对的?其实很多学者专家早已议论此事了, 义与利的关系无所谓对,无所谓错的,可以对立,也可以统一,应该说是辩证统--的。
有日本”实业之父”名称的涩泽荣一就曾对《论语》进行义与利的解释, (1)他认为后儒对孔子学说误解最突出的是富贵观念和理财思想,他们错误地把“仁义正道”同”货殖富贵”完全对立起来。
所以,涩泽对孔子的财富观作了-番论证和说明。
他对《论语》和《大学》有关论述的分析表明,孔子并无鄙视富贵的观点,只是劝诫人们不要见利忘义,不要取不义之财,也就是《论语泰伯》所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人们对孔子"义利观”最严重的误解是把”利”与”义”完全对立起来,结果是”把被统治阶级的农工商阶层人置于道德的规范之外,同时农工商阶级也觉得自己没有去受道义约束的必要”,”使得从事生产事业的实业家们的精神, 几乎都变成了利己主义。
在他们的心目中,既没有仁义,也没有道德, 甚至想尽可能钻法律的空子去达到赚钱的目的”。
利与义的辩证关系
![利与义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cbfbf94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c.png)
利与义的辩证关系利和义就像两个性格迥异的小伙伴,整天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你推我搡。
利呢,就像是个小财迷,眼睛里总是闪着金光,只要看到有好处,就像小老鼠看到奶酪一样,蹭蹭地往前冲。
而义呢,是个一身正气的大侠,手持正义之剑,昂首挺胸,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有时候啊,利就像一个调皮的小鬼,总是在你耳边悄悄说:“嘿,这边有个大便宜,赶紧占啊,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
”它会把那些闪闪发光的财宝、名誉、地位摆在你面前,晃得你眼花缭乱。
就好比一个魔术师,突然变出一堆宝藏,诱惑着你走向它。
而义呢,却像是个严肃的老学究,拉着你的衣角说:“这种便宜可不能占,这违背了做人的原则。
”义会让你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突然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停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
但是,利和义可不能完全分开。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场盛宴,利就像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没有它,这盛宴就显得有点清汤寡水。
可要是只有利,没有义这个餐桌礼仪的守护者,那这盛宴就会变成一场哄抢食物的闹剧,大家都为了自己的那一口吃的,不顾形象,互相争斗。
义也不是那种刻板得让人讨厌的家伙。
它就像是一把精致的保护伞,当你追求利的时候,它能保证你不会被贪婪的雨水淋湿,不会掉进唯利是图的陷阱里。
如果利是一辆跑车,义就是那刹车系统,没有刹车的跑车,那可是非常危险的,说不定就会一头撞进灾难的墙里。
有时候,人们会过度追求利,就像一个饿了很久的人,看到食物就不顾一切地扑上去。
这时候,义就会像一个强壮的保安,把这个疯狂的人给拦住,说:“嘿,兄弟,有点风度,按规矩来。
”而当人们过于执着于义,完全不考虑利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只知道战斗的骑士,却没有粮草补给,最后也只能倒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
其实,利和义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就像一对欢喜冤家,偶尔拌拌嘴,但大多数时候还是能相互配合。
当我们在追求利的时候,让义在旁边看着点,确保我们走的是正道。
而义呢,也别老是板着脸,给利一点空间,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只做追逐利益的小狐狸,也不能只当只讲大义的老古板。
关于两者关系的议论文
![关于两者关系的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cb9527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f.png)
关于两者关系的议论文利与义议论文朋友的种类可以分为义友和利友,这两种朋友乃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朋友群,或者说生活圈,彼次共同构建出人生精彩的篇章,绘制出人生精彩的画卷。
义友和利友是人生的必须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生存生活所必要的。
义友与利友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无可厚非,也没必要回避其存在,是一种生活中所必备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生活的“圈子”,“圈子”里的成员主要以朋友为主,而所谓的朋友又可主要分为义友和利友两种。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利益和诉求,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需获得自身以外的帮助与支持,为了彼此间的利益需求,这些人共同建构出—定的圈子,相互帮助共同达到各自的目的,此乃利友;为了共同的志趣、爱好、理想彼此走到一起的人,称之为义友。
利友之间以利益需求为纽带,失去了利益的支撑,彼此间的关系就显得苍白无力,这样的关系经不起时间的洗礼,更是无法经得起考验;而义友之间,不存在利益的瓜葛,彼此之间名利意识淡泊,是一种比较单纯的社会关系,彼此间的往来不为利益所驱使,却能经得起岁月的洗礼与考验。
人为了工作、生活、爱好、理想、志趣和利益必须与社会成员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构建出“朋友圈”,朋友之间到底属于那种类别的朋友,每个人各自心中都会有定位。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地,要想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或者某种利益的诉求,就必须借助外在的力量,结识、结交并团结一定范围内人,并与之发生密切的联系,为的是达到日后或相当长的时间内合作共赢之目的,这类朋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利友。
利友之间有着千丝万缕或者说相同、相近的利益关联,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的平衡或利益的满足,营结而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利友之间始终以利益为前提,利益是维系彼此关系的联接点或核心,一旦失去利益的关联,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一切皆会烟消云散,失去了利益的制衡,利友之间的关系就会因之消逝。
义友则是一种相对比较单纯的社会关系,这样的人彼此之间不为利益所驱使,维系其关系的核心在于共同的人生观、志趣、理想,它们之间的交往没有名利意识,名利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淡薄。
谈义与利的关系作文
![谈义与利的关系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09cf3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7.png)
义与利的关系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 has always been a topic of great interest. Righteousness,often referred to as morality,justice,and fairness;profit, refers to benefits and advantag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s complex and nuanced,both depending on each other and conflicting at times.Ancient wise men like Confucius believed that righteousness should prevail over profit,and one should pursue morality rather than personal gain.This ideology has influenced countless Chinese people throughout the ages,shaping a value system that values righteousness over profit. However,in modern societ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emphasis on individual rights,balancing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 has become a new challenge.On one hand,we cannot deny the importance of profit.In modern society,pursuing personal interests is an important driver of social progress.However,if the pursuit of profit is excessive and morality and justice are ignored,society will descend into chaos and unrest. Therefore,while pursuing profit,we need to uphold morality and justice.On the other hand,the value of righteousness cannot be overlooked.Morality and justice are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Only by adhering to righteousness and justice can we maintain a clear mind and avoid taking the wrong path in the pursuit of profit.In conclusion,there are both conflicts and dependencies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profit.While pursuing profit,we should upholdmorality and justice to achieve common development for both individuals and society.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义与利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与义的关系
如何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个问题也必定会一直探讨下去,并且因为时代的不同,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状况而显现出不同的答案。
未来充满未知,但我们可以浏览历史,也许在历史中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以下是关于利与义的历史事件:
重义轻利的xx
——信义比财物更重要
一个番邦使者抱着一只天鹅千里迢迢地来到长安,想献给唐太宗。
可是他却在给天鹅洗澡时,不小心让它飞走了,只剩下手里的一根羽毛。
他非常恐慌,害怕唐太宗怪罪。
他只好痛哭流涕的作了一首诗,其中就有两句:
“礼轻情义重,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知道后,很受感动,没有因为自己没得到那只珍贵的天鹅而生气,反而大大奖赏了那个使者,因为他看重的不是礼物财物,而是使者的那份信义和诚心。
xx的xx
——高尚的品格比名利更让人尊重
钱学森淡然面对荣誉、地位、金钱,将一生交给了最爱的祖国。
曾经有一次,他获得了100万港元的奖金,当支票汇过来后,他却看都未看全部捐给了西部的治沙事业。
1992年,他申请辞去了“学部委员”的称号,这与当前一些人为争名争利而“想尽办法”的现状形成强烈对比。
他说: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钱学森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瘦骨铜声
——为了良知,可以视名利如粪土
云南某检查站长赵应麟的爱女突患疾病,他翻箱倒柜,就是凑不足必交的1000元住院费,这时,一个走私轿车的人把10万元塞给他,称若放他们一马,
则再加4万元。
大利当前,赵应麟不为所动,而是坚守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操守和良知,他冷笑一声,连人带车扣了下来。
散装假酒7天害死11人
——追求个人利益不能损害他人
广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工业酒精勾兑后,在农村集贸市场非法销售,造成严重的毒酒事件,中毒人数近60人,死亡十几人。
这些不法商贩见利忘义的行为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愤慨,他们必将面临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审判。
xx的堕落人生
——不xx的追名逐利是自取灭亡
成克杰身为国家高级干部,滥用职权,肆无忌惮地收受贿赂,谋取非法利益,数额特别巨大,影响十分恶劣。
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本应奉公守法,为人民谋福利,他却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疯狂为自己攫取钱财,大肆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达四千余万元,最终被依法执行死刑。
舍利取义,目光长远
——追求利益也要讲究信义
“非典”期间,板蓝根一下子成了抢手药,供不应求。
不少小企业从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大义,大肆涨价赚钱。
面对这种情况,石家庄神威药业却毫不犹豫地选择降价,并千方百计扩大生产,平稳市场上的药价。
他们固然是商业企业,重视利益,但从长远看,放弃眼前的小利选择大义,却能赢得长久的信誉。
果然,“非典”过后,神威药业销售业绩一片大好。
xx鼓励劳动致富
——要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惊人的胆识,提出了可以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主张。
他说,不能认为所有追求
财富的人都是腐朽的、堕落的,只要在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范围内,合法获取的财富就是值得肯定的。
金字招牌为何不倒
——经商之道,xx在xx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26年的历史,从创业之初就提出了“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在赚钱与济世养生这二者之间,始终把济世养生放在第一位,为济世养生而制药卖药”。
“在义与利的关系上,重义在先,通过义而获利。
”注重信誉,注重商德。
因此,在制药中,坚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百年下来,依然受到世人追捧,是块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在这些实例后,下面分别对利与义作如下分析,以利于得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义字在辞源中的有关意义有:
①xx的道理;正直的行为;例:
正义、道义②情意;例:
义气、信义、情义。
可见能将义定义为两种,一种是道德伦理上的义,一种是情感上的义。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往往我们提到义的时候想到的只有情义层面下的义,想到的几乎只是停留在哥们义气的层面上义,而忽略了义的第一种解释,忽略了正义,忽略了道义,忽略了信义…所以当我们面对义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分清义的层面呢,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些义的重要程度而做出自己的决定的,换句话说是不是我们也要学会辨别义呢?比如在义气与正义相冲突时你是不是应该理智的做出抉择呢?然而又有多少人没有作出比较而酿成悲剧呢?虽然这些在义的层面上的问题早已超出了利与义的关系这个课题。
所谓的利,即利益,是这样的解释:
一切个人行为,集团行为的原因。
而利的形式又可分为有形的,无形的,长远的和眼前的。
利益的范畴是围绕达到个人或集团的欲求或目的而展开的一
切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活动。
利益也有其作用,概括为促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种种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朝着利益追求的方向不断发展。
从上述对义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利也是有多种含义的,也是有深层次的作用的,也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
然而当我们提到利时,往往联想到的是个人的蝇头私利,认为追求利是不好的,是应该予以鄙视的。
对于这些片面的见解,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意识去更正呢?
在分别对利与义作出了分析之后,我们对于利与义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应该明白利与义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我们应该明白辩论赛上的——利大于义还是义大于利这个辩题是在走极端,是将问题推向极端化。
我们应明白黑与白往往不是那么分明的,它们之间是有阴影的,即事物都是有交集的,并不完全是一个空集。
那么应如何处理利与义的关系呢?
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义与利属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范畴,是历代思想家所重视的一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义与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义”指的是道德信仰,“利”讲的是物质利益。
义和利是相互联系的。
道德信仰作为社会意识,不仅在利益基础上产生,而且还会随着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道德信仰对利益又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对利益的增长、分配进行调节、制约和指导。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义”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和道德;“利”的内容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的“义”是通过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正确调节和处理得以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利”,只有在政治、法律和道德的指导和制约下才能得到保证。
义和利互为目的和手段,只讲义不讲利,只能是虚伪的道德说教;只讲利不讲义,就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我们是义利观的统一论者,人既要讲利,更要讲义。
有意义的人生,应当是义与利相统一的人生。
我们要确立正确的义利观,在辩证中把握义利观,在结合上实践义利观。
1、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2、正确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精神追求。
3、正确处理好大利与小利的关系,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正确处理好合法利益与非法利益的关系,做到以合法手段获取劳
动报酬。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精神境界完全相同的人。
因为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因为人们的追求不同,所以对待利与义的方式也必然不同,会有所侧重,这些都是正常的,但任何事都有底线,只要我们没有越过这个底线,个人认为利与义的关系就算处理好了。
那么什么才是所谓的利与义的底线呢?
记得xx曾说过这样的话:
不管一个人多么的龌龊,只要其不影响他人,他就可以被称为一个合格的人。
同样不管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偏向义还是偏向义,只要他的所作所为没有伤害到他人,没有危害到国家,我们就应该予以认同。
但这是最低等的要求,我们不应满足于此,从小的方面来说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以使我们过得更好,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的民族还要进步,国家还要发展。
此结论可行与否还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