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的数学教学反思2
2024年大班数学活动中秋购物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数学活动中秋购物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活动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数学》,具体内容为“中秋购物”。
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理解购物过程中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面额及其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难点:货币计算,购物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购物清单、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计算器、购物篮等。
2. 学具:学生用购物清单、人民币、计算器、购物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讲述中秋节家庭购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购物过程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购物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教师示范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并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购物清单进行计算和支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点评,强调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享自己在购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秋购物2. 内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货币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购物清单,计算所需支付的总金额。
使用给定的人民币,找出一种支付方式。
2. 答案:总金额:元角支付方式:元+元+元+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掌握较好,但在货币计算方面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布置学生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完成一次购物,记录购物过程中的数学问题,并在课堂上分享。
2023年购物的教学反思集锦15篇
2023年购物的教学反思集锦15篇购物的教学反思1《购物》这节课的内容在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五册,是《乘法》教学的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它是在学习了口算百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通过“购物”这一实际情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数学问题,在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为此,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住新房、买家具破题,激发起孩子们继续学习的欲望。
进入到新课的学习,我让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全班交流等活动充分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扩张思维空间,突破重点。
再通过对列竖式的方法的重点讲解突破难点。
整节课,我采用赏识的语言,充分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表意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一、对于《购物》这一节课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不够好。
三年级学生对自我约束力、自我思考能力不怎么强,例如:让学生思考并同桌交流12×4为什么等于48,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在下面没有交流,有时放弃学生独立思考这一环节,改用传统的老办法,结果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
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重视不足。
在探究新知是,新知识很快就一带而过,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样,好的能听明白道理,而那些程度不好的学生可能就不会,导致了好学生学习较好,差学生学习较差的局面,没有重点关注个别学生。
对于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检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关注个别学生,通过自身影响,是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购物的教学反思2计算活动《去超市购物》是《克隆专家》这个主题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并且能够讲述购物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的表现还是比较好的。
因为是课题是以《去超市购物》这么一个情节作为主线,那么在购物时首先要用到的是钱币,所以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前,先要让孩子认识一下钱币,纸币太小,所以我采用了视频的展示,将纸币放大后,让孩子们仔细的观察和认识,现在的孩子接触钱币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对钱币的面额都能够认出来,100、50、20、10、5、1、5角、1角,一个个都能说出来,只是,孩子们在认识这些钱币的时候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每一张钱上都有一个毛爷爷呢?我说:因为毛爷爷是我们新中国成立时的第一位领导人,是我们祖国的主席,所以啊,每张纸币上都有个毛爷爷。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买东西》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买东西》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信用卡的意义,学会使用信用卡购物。
2. 能够运用现实中的事例,学习消费理财的基本概念。
3. 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折扣。
二、教学难点:1. 让孩子们理解信用卡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 培养孩子们正确消费和理财观念。
三、教学准备:PPT、信用卡模型、商品模型、小黑板、彩笔。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制作PPT,讲述信用卡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带着孩子们认识信用卡,并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信用卡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 告诉孩子们现在人们大多使用信用卡购物,也可以使用支付宝、微信等在线支付工具。
3. 让孩子们认识到信用卡是一种“借钱”的工具,也需要进行还款,并告诉孩子们信用卡欠款会带来不良影响。
比如:会影响个人信用,会被银行催收等。
4. 安排孩子们进行一次购物,手中发放每位孩子一个信用卡模型和商品模型,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购买商品的过程当中需要提交信用卡结算。
5. 在购买商品的时候,让孩子们熟悉几个数学概念:①如何计算商品的价格;②如何计算打折后的价格;③如何计算使用优惠劵后的价格。
6. 引导孩子们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例,讲述什么是理财,什么是节约,什么是消费陷阱,如何正确消费,如何规划理财。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信用卡和理财消费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在模拟购物环节的实践操作中,让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更加实际化,充分锻炼了孩子们的自我管理和规划能力。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当中,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强实践操作的环节,多让孩子们参与到实践中,并对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心理进行调查,做到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买东西》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买东西》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价值2.通过计算物品价格,让学生学会简单加减法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老师和学生互相问候交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2. 活动演示1.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名“店小二”和“顾客”,老师再作为“银行家”负责发钞票。
2.“店小二”们将各种日用品陈列在桌子上,价格用卡片标出,并告诉“银行家”。
3.由“顾客”们凭自己的口味和需求购买商品,选好后用钞票给“店小二”、并向“银行家”缴纳钱款。
4.后续如有交换退货等事件,也需“店小二”、“顾客”双方商议并经“银行家”同意后办理。
3. 教学点拨1.学生在做活动的时候,需要会计算物品价格、数钞票等等。
2.给学生在购物活动中抓住机会培养计算能力,如计算价钱时的加法和钞票的兑换等。
3.在活动中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输出合理结论的方法。
4. 活动讨论让学生详细描述购物活动的各种情况,让学生归纳整理其中的数学知识,例如算法、运算法则、货币价值等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活动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5. 评估/反思在教学结束之后,老师与学生们互相交流活动中的感想,让学生们自己总结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老师给出评价和反思并指出何处可继续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更加完美。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模拟购物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货币交易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了货币和数学知识,并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购物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对于结果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并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交际能力。
同时,课堂活动将计算与生活生动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价值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创造了一个有趣的活动环境,使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和热情,并渴望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方法。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范本(2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范本《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计算对孩子来说是干巴巴的,既单调又枯燥。
我想怎样创设“购物”这一情境,把学生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购物”这一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图书馆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气作为图书助理员想邀请我们三(6)班的同学一起去,但是有一个小小要求,需要做对他出的口算题,在这儿很自然的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同时也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我通过和淘气一起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画图(3)口算(4)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X4=48。
根据学生的___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从而学会了本节的新知。
看了孩子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解决问题,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真的孩子的能力是无法估计的。
我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呀!因为,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计算,体会了算法多样化,达到了本节课预定目标。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如何倾听、借鉴、反思,达到算法的优化;如何进行相互评价;如何学习数学等等。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范本(2)一、教学目标分析购物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购物活动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购物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购物的教学反思集锦15篇
购物的教学反思集锦15篇购物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将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而且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教学中我始终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探索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留给我以下思考: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个别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
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
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
在“购物小票”的教学中,我始终把搜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上课前,我安排学生在周末的时候去超市去购物,这样可以熟悉购物情境。
在引入中通过购物这个细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购物的教学反思22月24日下午教学大对话,王芳老师上了一节计算课:《小熊购物》。
《小熊购物》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的情境。
在购物活动中,需要两步运算才能得出结果,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就要有一定的运算顺序,这样结合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在探究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王老师先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在不同算法的汇报中,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说明先算乘、后算加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诉给学生“先算乘、后算加”。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获得了知识,对此印象会更为深刻。
爱迪生说过:“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节课王方老师比较注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解答。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逛超市》3篇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逛超市》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逛超市》精选3篇(一)大班数学教案主题:逛超市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数词1-10;2. 能够辨别并计数商品的数量;3.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4. 能够理解购物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1. 超市场景的图片或模型;2. 超市购物篮、商品图片或实物模型;3. 数字卡片1-10。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制作一个超市场景,让学生们观察并讨论超市里面都有哪些东西。
2. 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在超市里要买什么的想法,引发他们对购物的兴趣。
活动1:认识数词1-101. 准备数字卡片1-10,分发给学生。
2. 教师向学生展示商品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根据展示物的数量出示相应数字卡片。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出相应的数字。
活动2:计数商品数量1. 展示一些商品图片或实物模型,并告诉学生需要购买几个。
2. 让学生用手指指向相应数量个数词卡片。
3. 学生将相应数量的商品放入购物篮中,直到数量一致。
活动3:加法计算1. 展示两种不同商品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并告诉学生需要购买数量。
2. 让学生用手指指向相应数量个数词卡片,并求和。
3. 学生将相应数量的商品放入购物篮中,进行验证。
活动4:模拟购物1. 给予每位学生一个购物篮,并分发商品图片或实物模型。
2. 让学生自由选择想要购买的商品,并采用前面的方法确定购买数量。
3. 学生用手指指向相应数量个数词卡片,并将商品放入购物篮中。
活动结束: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购物的概念和相关数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通过对商品数量的计算,正确完成购物任务。
同时,活动设计了一些互动和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仍然存在商品数量的辨别和计数困难,这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巩固和强化。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逛超市》精选3篇(二)一、教案活动名称:9的分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数9的分合概念;2. 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数9分合的认识;3. 发展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与购物)中的(估计费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与购物)中的(估量费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对教材的理解:课标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应用与拓展反思〞的根本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制造的过程,因此,教材创设了笑笑一家人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提供了所购物品的价格表,进而提出“估算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要求学生依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教材中提供了5种不同的估算策略,其目的有二:一是对常见的估算策略进行总结,二是让学生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接着,通过“试一试〞的三道生活化习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估算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前几册的学习,对估算的意识,方法和应用有了肯定的认识,本节课的内容是“估算费用〞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根底上进一步对常见估算策略的总结,并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根底:学生已经掌握了估算的一些根底知识并具有了肯定的估算能力。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在生活中,学生接触一些购物的实际问题。
3、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和学法分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觉。
从中发觉规律,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活动方法。
4、我的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制造性地学习知识,累积经验,展开思维、开展能力。
因此,本课教学我注重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观察、商量、概括和验证数学活动中的规律。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猎取知识,提高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开展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根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估算的方法的掌握、估算意识的提高。
大班数学买东西教案反思
教师指导:是否能够给予学 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解决
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堂氛围:是否能够营造积 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归纳小结环节反思
回顾本次教学的 重点和难点
总结学生的表现 和进步
分析教学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和不 足
提出改进措施和 建议
导入时间是否合理,是否会 影响后续的教学进程
导入环节是否能够为后续的 教学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环节反思
导入方式是否有效,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是否易于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互动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
巩固练习环节反思
学生参与度:是否能够积极 参与到练习中,是否能够自 主解决问题
改进措施:针对 学生的不足之处, 提出具体的改进 措施,如加强练 习、调整教学方 法等
改进措施和建议
第七章
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增加互动环节, 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参与度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讲解、示范、小 组讨论等,以适应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 格
加强与学生的沟 通和交流,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 情况和需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四章
教学方法选择
情境创设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应用
大班数学买东西教 案反思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03 教学内容分析 04 教学方法和手段 05 教学过程反思
大班数学购物清单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购物清单》教学反思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生活体会,《购物清单》这节活动将生活中的物品归类相结合,使幼儿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是幼儿能够依照物品的特点进行分类并计数,且能够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在操作前,我出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蔬果,让小孩们认真观看它们的外部特点,颜色、形状、大小的区分,在小孩们表述的时候,没有评判小孩们的发言,而是用图画来展现幼儿所描述的各类蔬菜的名称,在这一环节中,小孩们专门快就找出了蔬菜的颜色、形状的不同。
于是,我要求他们把小凯妈妈买的蔬果按颜色、数量进行分类。
小孩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
在操作环节,由于我在横向代表蔬菜种类这一块没有讲清楚,致使有个别小孩没有看明白统计表,操作的时候显现了点小问题。
小孩们的明白得程度整体分两个层次,多数小孩能够看懂统计表,但有个别小孩能够看懂表格横向和纵向代表的意思,但将种类与颜色统合在一路填在表格上时,就惊惶失措了。
在活动中没有照顾到小孩们的个体不同,大部份小孩听明白了,个别小孩还似懂非懂就终止了。
每一个小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体会、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各有不同,以后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势利导,注意细节方面的教学。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生活体会,《购物清单》这节活动将生活中的物品归类相结合,使幼儿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是幼儿能够依照物品的特点进行分类并计数,且能够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达统计结果。
在操作前,我出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蔬果,让小孩们认真观看它们的外部特点,颜色、形状、大小的区分,在小孩们表述的时候,没有评判小孩们的发言,而是用图画来展现幼儿所描述的各类蔬菜的名称,在这一环节中,小孩们专门快就找出了蔬菜的颜色、形状的不同。
于是,我要求他们把小凯妈妈买的蔬果按颜色、数量进行分类。
小孩们迫不及待地动手操作起来。
在操作环节,由于我在横向代表蔬菜种类这一块没有讲清楚,致使有个别小孩没有看明白统计表,操作的时候显现了点小问题。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小小商店_北师大版
《小小商店》教学反思(2)本次的教学本人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改变了教学方法,学法也改变了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本课目标达成主要体现在:以模拟的方法展示了一个小小情景,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模拟购物”,使他们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的能力,渗透优化思想。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人在教学时渗透数学源于生活,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学习方式活泼学生非常乐于学习。
我在教学时,通过示范如何购买东西,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经验,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还通过让学生自己插红旗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乐趣。
最后环节还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解决如:(1)小林买了一个小熊,还剩3元钱,小林原来有多少钱?(2)小红拿一张2元钱买了一把小刀,售货员找给她1元5角钱,这把小刀多少钱?(3)小军有5张1角和2张2角,他要买一块橡皮擦,可以怎样付钱?(4)小方有10元钱,想买一只玩具熊,我的钱不够,该怎么办?(5)我有5元钱,买什么东西才会刚好用完?我买了一块巧克力1元2角钱,一包薯片8角钱,你会提什么问题?这样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在本课堂中还有一些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如:(1)本课中“售货员”的收获最大,“售货员”一个太少,“顾客”太多,会忙不过来,多一个既可起监督作用,又可帮助点钱、结帐。
(2)让“顾客”学会讨价还价,不够钱时该怎么办?要做到合理采购,优化用钱。
(3)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对校本进行开发。
(4)对环保、献爱心两方面点得还不够。
(5)作为“售货员”的学生要会引导“顾客”购买,如:请问你要什么?等等。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更新理念,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不同的生员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将之用于生活,学会生活。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购物小票》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购物小票》教学反思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数学的一部分,购物小票的教学在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课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购物小票》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对教学实施和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购物小票》这个教学环节,我们旨在通过购物小票实际操作的引导,培养学生对货币、价格、加法、减法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和货币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计算货币的能力,包括加法和减法运算。
3.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和理解购物小票上的信息,包括商品名称、价格和总金额等。
4.引导学生利用购物小票上的信息进行算术运算,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算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教师引导式教学: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购物小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和货币的表示方法,并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游戏化学习:通过购物小票上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4.案例分析法:通过给学生分发实际购物小票,并要求他们阅读和分析小票上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务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1.引入:通过展示一张购物小票,让学生认识购物小票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与小组成员讨论购物小票的作用和内容。
2.货币单位的认识:教师通过举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和货币的表示方法,例如人民币的元和角,以及购物小票上的货币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1 折扣1. 用数学的语言解释折扣。
对于折扣问题,学生在现实购物中虽然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具体的内涵还不是很清楚。
于是我就设计了商品促销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打折。
解决本节课的难点部分,让学生知道打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这里的百分之几表示的是现价,而不是便宜的部分。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探索解题方法就水到渠成了。
2. 分析题意,用数学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这一过程中,我选择的所有折扣问题,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除了学生经常光顾的文具店有折扣问题,还有我们经常吃的麦当劳等的优惠券,也蕴含着折扣问题。
这样学生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就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力量。
2 成数教学中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新闻消息等,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既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认识到所学数学可应用于生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积极地讨论,主动地探索,勇敢地尝试。
将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起劲,学得主动。
但在成数、折扣应用题的教学上,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还是有理解较慢的情况。
由此看来,应在讲授新课前,适当增加对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3 税率1. 课程一开始,让学生充分体会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理解我们现在生活中税收的重要性,为本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在启发引导出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生活化、应用化非常强的习题,它的算法是约定俗成的,所以我认为应先探索方法。
有了正确的方法后,再让学生应用计算,减少了练习的盲目性和对接受正确方法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正确算法的巩固。
2. 继续加强“如何分析问题”的训练,做到“先思考,再列式”,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另外,在练习时要求学生做完题后“再回头想一想”,养成检查的习惯,这样一些错误就能及时地发现。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超市购物》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超市购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超市购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超市购物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了解价格、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减法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价格、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超市购物的基本流程,培养实际情境中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购物清单、商品卡片、价格标签、计算器、购物篮等。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购物清单、商品卡片等教具,创设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购物流程。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购物清单为例,讲解价格、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商品卡片和价格标签,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进行价格计算。
4. 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份购物清单的计算任务,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点评,强调价格、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超市购物基本流程2. 价格、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3. 加减法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商品名称价格(元)数量面包 10 2牛奶 6 3苹果 5 4答案:74元2. 作业要求: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超市购物的数学知识。
学生能基本掌握价格、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但在加减法计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家庭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超市购物预算。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其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购物的教学反思15篇
购物的教学反思15篇购物的教学反思1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在“商品交易会”这一大主题下,我有幸能参与其中执教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网络购物》一课。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划备课,终于能够比较顺利完成任务,现反思如下。
接到任务时,原计划把以前上过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拿来再上一次,可备课时发现原来那节课犹如“嚼过的甘蔗渣——淡而无味”,上一节试教课后也感觉再无创新突破之处,与“商品交易会”这一大主题并不合适。
经过唐校长和我校综合实践课题组的研究讨论,终于将这一课整体推翻,要重新备一节课。
“商品交易会”这一主题,与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都有所关联。
然而我所教的是信息技术,怎样与这一主题融合起来呢?在课题组成员的讨论下,发现“商品交易会”是与“购物”相关,而网上就有“网络购物”,似乎能将“网络购物”与“商品交易会”结合起来,给孩子一个认识了解“网络购物”的途径,能够对网络购物有所了解,知道网络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手续。
既然要教学生去网络购物,那我自己就得先对网络购物有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而我自己以前也没有网络购物的经历,所以在定下课以后,马上就去体验网络购物。
从申请用户、搜索物品到了解交易规则、实际购买物品,我都去实际体验了一次,对此有了一定认识。
在备课时,我定的活动目标是:通过学习浏览网络商店的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为商品交易会做准备,会在网上(淘宝网)查找自己所需的物品,了解网络购物的付款方式。
重点是要通过网络购物为商品交易会做准备,难点在于网络购物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手续。
那么怎么完成既定的活动目标呢?在上课的时候,我先跟孩子们说要通过“网络购物”为“商品交易会”做准备,让孩子们先说说他们了解的“网络购物”,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接着再介绍“淘宝网”给孩子,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自由浏览网页已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教师要让孩子去浏览什么内容。
“淘宝网”上的东西很多,有一些是不适合孩子们去浏览的。
在初次试教时,由于教师引导不到位,导致有一些孩子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课堂上一度产生了混乱的局面。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去购物》2篇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去购物》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去购物》精选2篇(一)教案:《我们去购物》课题: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我们去购物》教学目的:1. 通过购物的场景,让幼儿理解和掌握购物的根本概念和过程。
2. 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才能,进步幼儿的计数和分类才能。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才能,进步幼儿的沟通和交流才能。
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购物篮、各种水果和蔬菜模型、纸张、铅笔等。
2. 教学材料:数学教材、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引入:1. 老师引导幼儿回忆上次在超市购物的经历,通过答复下列问题,引导幼儿对购物的概念有初步理解。
2. 老师从购物中心的图片中,向幼儿介绍不同种类的商品,并简单讲解商品的价值和作用。
讲授:1. 老师分发水果和蔬菜模型,并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去买水果和蔬菜,让幼儿观察并分辨不同的水果和蔬菜。
2.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纸和铅笔,让幼儿画出自己要购置的水果和蔬菜,然后在纸上进展简单的计数。
理论:1. 老师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店家’和假设干名‘顾客’组成,店家负责出售商品,顾客负责购置商品。
2.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购物篮,店家根据幼儿的需求,将相应的商品放入购物篮中。
总结反思:1. 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购物的过程和根本概念,并答复幼儿的问题。
2.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忆和评价今天的活动,检查幼儿对购物概念和数学计数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幼儿对购物的概念和过程有了初步的理解。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辨水果和蔬菜,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并进展简单的计数。
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幼儿还锻炼了社交才能和沟通才能。
缺乏之处是老师在活动设计上可以更加细致,给出更详细的指令和引导,确保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老师在总结反思环节可以更加深化地引导幼儿的考虑和表达,加深对购物概念的理解。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们去购物》精选2篇(二)教案科目:科学班级:中班教材:《雨的机密》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2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购物》是教材P28-P29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
通过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行教学时,我通过淘气搬新家,需要购置新的家具,淘气一家来到商场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12+12=24,24_2=48(3) 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_4=48.根据学生的___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
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1、提供现实的学习背景。
教学中创设“淘气搬新家”这样的生活背景,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计算、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又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简单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也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具体的计算问题时,口算、笔算或估算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在本节课中,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技能,所以在此引导学生予以关注。
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讲解解题格式不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把算式列成了竖式。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不够严谨,在今后的教学上一定加以改正。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逛超市里的数学》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逛超市里的数学》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货币的使用;•能够正确使用货币计算购买商品的价格;•积累一些有关超市、商业的基本常识。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商品价格列表计算出商品的总价;•能够与他人共同合作完成购物任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超市里的数学;•能够正确使用货币计算商品价格。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购物过程中货币的流通;•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1.1资源准备•购物篮、商品模型、计算器和硬币等。
1.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准备好各种教材和教具;•做好学生分组;•准备适合学生的任务。
1.3学生准备•学生自行携带小额零钱。
2.活动设计2.1 任务呈现•带领学生进入超市,并介绍超市的常识;•认识和掌握使用货币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购物清单进行购物,并将所购买的商品总价计算出来。
2.2自主学习•学生自行选购商品,并计算商品的价钱;•学生自行搭配统计计算出总价。
2.3 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并互相核对购买的商品与计价的合理性;•如果小组内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教学评价3.1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际的购物操作中,感受到了货币的流通,学习了计算商品总价的方法,同时积累了关于商业和超市的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2 教学效果评价•学生通过购物活动,较好地掌握了货币的使用和商品单价的计算;•学生合作默契,完成购物任务较快;•学生通过口头表述及计算器展示等方式,积极地进行学习交流。
四、教学思考通过购物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到了日常购物中的数学运算,更好地理解了货币的流通方式和商品的计价方式。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购物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附小姜绍林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为落实我校“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对接研究”课题的实施工作,探讨数学教学与生活对接研究的有效策略。
本人于5月14日执教了一堂六年级数学复习课——《购物中的数学》公开课。
经科组集体评课和个人反思。
一、让数学回归现实生活
新课标在“前言”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又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
于是,本节课创设了生动趣味的购物情节,通过借助媒体的辅助,展示现实的生活场景,把学生领入现实的购物情境中去,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回归的感觉,让学生真情参与,分享数学活动的乐趣。
通过“打折销售”、“优惠券”促销等这些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一是使学生逐渐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是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
本节课进行了五个环节教学活动。
一是:引入活动——创设生活情境
熊达达一家利用“五一”假期进行购物。
通过捕捉“购物”这一生活现象,目的是创设问题的情境,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是:展开活动——参与激情活动
通过妈妈买凉鞋、儿子买运动服、爸爸买衬衫、购书、买电脑五项购物活动,让学生亲历和感悟数学知识的获得,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形成经验,从而使得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三是:学生谈购物经历
这是一个开放环节,拓展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空间,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每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收集到的信息
在课堂上汇报。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有些同学的经历超出了课堂所涉及的问题,如买一件商品不能优惠,买两件商品可以优惠,可以选择两人合伙购买的策略。
四是:深入探究——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请你做老板、请你算一算、请你选一选学习活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对同学的回答进行质疑。
通过猜想、计算验证得出合理的选择策略。
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视野观察生活,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
五是:课堂总结
在实际购物中,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和思考方法去观察和分析,相信你再与家长一起购物,一定能为你的爸爸妈妈做一个精明的“经济助理”。
简短的小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二、疏理了知识,解决了问题
新课程非常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能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
本节课提供了大量商场信息,如折扣(全场一律7折、全场5折起)、优惠券(满200元送100元)、买3送一等商场广告语。
其中蕴涵了百分数意义,以及百分数计算知识。
以及成本、利润、原价、现价、售价、标价、亏本、盈利等商业名词。
充分展示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将百分数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广泛用于生活实际,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百分之几数(包括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求这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既复习了百分数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扎实了基础,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主动参与,积极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活动情景并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主动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在每项活动中都让学生先相互交流、讨论,再汇报,学生的思想碰撞在一起,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愉悦、渴求的心理状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中,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分析,学会应用,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始终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
在动态生成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我对学生进行拓展引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引导学生在多种方法中进行选择。
如在买笔盒的问题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灵活,通过四个小组对不同价钱的计算,两两比较就得出了结论。
课堂上还也有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虽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满足部分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
200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