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3《体味文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邃厚重、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异彩纷呈的形态,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对文化的感性认识。

同时,本课程设计还力求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把传统文化中的深刻思想贯穿于日常生活中,成为习惯和自觉。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孔子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引申。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要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精华,以及孔子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特点和重要意义;重点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实践;教学难点要着重分析孔子文化中复杂的道德哲学,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思想道德和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2.1 情境导入我们的文化底蕴要不断深化,要学会尊重传统,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创造未来。

为了支持和推动这一理念,本节课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孔子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展开•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它是中华民族继承发展下去的历史文脉,在这里,孔子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宝库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部分。

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精妙绝伦之处。

给学生展示一张“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图”,引导学生迅速了解各类文化的准确定义和内容,并掌握其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第二部分:孔子文化的特点和意义孔子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和人生道路。

它是道德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指导。

教师应结合官方正式课程和自主探究,从音乐、美术、文化史等多个角度深入介绍孔子文化的重要性和应用。

•第三部分: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引申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在这部分被讲述。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案的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3、教学内容4、教学资源5、教学评估方式6、教学时间安排11 教学目标111 使学生能够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12 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1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文化的相关知识。

12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现象。

12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的体验和看法。

13 教学内容131 文化的定义和范畴1311 解释文化的广义和狭义概念。

1312 介绍文化所包含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

132 文化的特征1321 分析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性、创新性等特征。

1322 举例说明不同文化特征在实际中的表现。

133 文化的作用1331 探讨文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1332 研究文化在塑造价值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

14 教学资源141 教材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142 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直观感受。

14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了解更多文化相关内容。

15 教学评估方式151 课堂表现评估,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

15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或实践任务,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153 考试评估,通过定期的小测验或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6 教学时间安排161 每周安排固定的课时进行教学。

162 合理分配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时间。

163 留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体味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共同营造一个活跃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氛围。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引言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体味文化,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文化的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去理解文化。

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以下三个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寓教于乐地学习文化知识。

活动一:传统手工艺品制作1.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制作,如剪纸、折纸、刺绣等。

2.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完成,并在制作过程中记录下制作的步骤和心得。

3.学生完成制作后,可以在班级展示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活动二:传统节日风俗体验1.学生随机选取一个传统节日进行研究,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学生需要调研和了解该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3.学生在节日期间可以自由选择进行相关活动,如包粽子、放烟花等。

4.学生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并与同学分享。

活动三:参观博物馆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博物馆进行参观。

2.学生需要在参观过程中仔细观察展品,记录下感兴趣的文物和艺术品。

3.学生可以与导览员交流并提问,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4.学生可以在参观后写一篇游记,记录下自己的参观体会和对文物的理解。

教学过程活动一:传统手工艺品制作1.组织学生分组,并提供多种传统手工艺品的样本供学生选择。

2.向学生介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并指导学生开始制作。

3.老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学生完成制作后,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活动二:传统节日风俗体验1.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供学生查阅。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相关的活动,并在班级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体味文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体味文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学

体味文化教案小学引言: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情怀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篇文档将介绍一份体味文化的教案,在小学教育中引入文化元素,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统文化认知。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2.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活动。

3. 传统文化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步骤二:讲解1. 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活动,如春节、中秋节等。

2. 分别介绍每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如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步骤三:体验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绘画等。

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在体验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对他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四、教学手段1. 图片展示:使用图片展示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亲身体验:通过体验传统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3. 讨论与总结: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观点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传统文化体验展览,进一步丰富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或比赛,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结语: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并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为他们在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中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体味文化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体味文化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体味文化的教案引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是传达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纯粹的知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家开始意识到,文化教育在培养学生自身身份认同、审美能力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探讨如何体味文化,并给出一个相关的教案,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文化思维和价值观。

一、为什么要体味文化?1. 培养学生的自我身份认同感文化是一个人的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传统和习俗,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通过体味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加强对自己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与艺术密切相关,而艺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味文化,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这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使他们成为有品味的人。

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文化传递着一代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通过体味文化,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并对其进行思考和评价。

从中,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并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如何体味文化?1. 探索历史和传统为了体味文化,学生需要了解历史和传统的背景。

教师可以设计课程,引领学生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来培养对历史的理解;通过体验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剪纸,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艺术体验来体味文化。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等,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比较文化差异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味文化。

教师可以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

体味文化教案(精选7篇)

体味文化教案(精选7篇)

体味文化教案(精选7篇)体味文化篇1★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教案:体味文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诸岛的历史、地理、物产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五光十色”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等词语的意思,以及课文中表达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西沙群岛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这个地方的课文。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本课生字、词语的理解,以及课文中描述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解析“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等词语的意思,以及课文中表达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体味文化美丽的西沙群岛1. 自然风光五光十色瑰丽无比2. 丰富的物产鱼儿海龟海鸟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写5遍。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包容性•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文化•基本定义:文化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在社会传承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物的总和。

•文化的特点:多样性、传承性、包容性、变动性。

•文化的分类:材料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地域文化和全球文化。

2. 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个人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团结和和谐发展•传承和创新社会文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3. 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汉文化: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包括文字、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衣着礼仪等。

•西方文化:西方国家的文化特点,如英国的茶文化、美国的快餐文化等。

•非洲文化:非洲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非洲鼓、民族舞蹈等。

•亚洲文化:亚洲不同国家的文化,如日本的和服文化、印度的印度教文化等。

4. 文化交流和包容性•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技巧:尊重他人文化差异、学习对方语言和礼仪、保持开放的心态等。

•文化包容性的培养:认知他人文化的重要性、关注和尊重多样性等。

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什么是文化1.介绍文化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身边的文化现象和传统(20分钟)3.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或拓展阅读活动,了解更多文化知识(20分钟)第二课时:文化的重要性1.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和思考(15分钟)2.分组讨论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20分钟)3.小组展示和总结文化的重要性(15分钟)第三课时:不同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1.介绍汉文化、西方文化、非洲文化和亚洲文化的特点(20分钟)2.分组小研究各个文化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准备展示(30分钟)第四课时:文化交流和包容性1.介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技巧(15分钟)2.分组活动,模拟跨文化交流场景,演绎对话(30分钟)3.学生自由讨论和总结跨文化交流的经验和感悟(15分钟)四、教学评估•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表现•学生的参与和思考程度•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撰写心得体会或相关阅读报告)五、教学资源•PPT课件:文化的定义和分类、各地文化特点的介绍、跨文化交流技巧等•相关展览和图书馆馆藏书籍•学生的自主阅读材料以上是《体味文化》教案的大致内容。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

体味文化教案《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体味文化》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体味文化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关于政治上体味文化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

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较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

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

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较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

体味文化(公开课教案)
活动:选出四位同学表演迟到者进门的方式,其他同学观察点评
教师归纳:
(2)文化也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
提问:人的文化素养是出生就具有了吗?狼孩的故事同学们听说过没有?
视频展示:《狼孩》2分16秒
总结:狼孩没有文化,虽然本身是人,但是由于长期跟动物生活在一起,完全脱离了人类社会,没有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没有人类所形成文化的实践基础,因而他们无法学会人类的文化。所以说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文化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才能获得。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因此我们得出文化的第二个特点:
板书(2)实践性
材料导入:几年前,西安媒体曾经发起“拯救古树”行动。截至目前,西安登记在册的古树就有1000多株,在册树龄最长的为两千多年,千年以上的古树有70余株,在全国城市中最多。专家说:关爱古树就是保护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提问:为什么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
视频:《保护古建筑》2分20秒
◇探究点拨:
古树古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所讲,能否举例,哪些可以是文化现象,也可以不是。(石头刻字,泸溪的十里画廊;热带雨林,原始森林)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引导:09年的阅兵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还有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太空飘扬的情景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些让所有中国人沸腾的激动人心的一幕幕。
视频:《核导弹阅兵》2分12秒
问:长缨在手,敢缚苍龙。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是,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也的确使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地站在世界面前。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什么我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能在短短的60年见获得如此大的发展呢?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体验的概念,增强对文化的感受和理解;2、形成“亲身体验文化”、“感知文化魅力”、“领略文化内涵”意识和态度;3、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和兴趣,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一段介绍国家级文化风景区——黄龙风景区的视频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文化体验的兴趣。

2、知识讲解:(1) 什么是文化体验?文化体验是指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亲自参观或旅游、自己进行文化探究或研究等方式,从中获取和感受到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的过程。

(2) 文化体验的意义?①寻求美感、文化魅力②感知文化内涵③建立文化意识和态度④加深对文化的理解(3) 如何进行文化体验?①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历史背景、文明史及文化珍品②感受传统节日——体验文化传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③参与民间文艺——亲身体验民族文学艺术,享受传统精髓④品尝特色美食——了解文化习俗及历史文化渊源,了解地域文化多样性(4) 如何在体验中体会文化内涵?①注意感官体验,注意心理体验②对观察到的文化内容进行思考,加深理解③通过互动交流深入了解文化内涵3、知识实践: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班级要求,从生活中的某个领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文化体验,如近代历史遗址、名人故居、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文化等。

在文化体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收集实物、采访当地人、拍摄照片或作画等方式,获取文化信息,感受文化内涵,理解文化意义,并将自己的体验心得整理成文或PPT,分享给同学。

4、课堂体验:结合教师所指定的主题,学生进行集体文化体验,如集体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走进历史古迹、名胜风景区,体验民间文艺、品尝特色美食等,通过集体活动感受、思考,讨论和分享文化体验心得。

5、总结提高: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讨论文化体验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如何从文化体验中提高自己文化素质,建立对文化的态度和认识,并制定文化学习计划,加强对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一、引言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与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强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体味文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各种文化。

二、目标1.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内涵;2.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介绍;2.文化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包括风俗习惯、艺术表现形式、宗教信仰等内容。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对文化有更直观的了解。

2. 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不同国家的文化体验活动,比如品尝特色美食、学习传统手工艺、欣赏音乐舞蹈表演等。

通过实际参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文化的独特之处。

3. 学生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可以是口头报告、展览、文化节等形式。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互相学习。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1.通过讲授和学习资料,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特点;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

第二步:组织文化体验活动1.确定文化体验的国家或地区;2.设计相关的活动内容,如准备文化展示物品、组织品尝特色食物等;3.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体验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步:学生展示交流1.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体验;2.学生可以选择口头报告、展览、文化节等形式进行展示;3.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学习。

六、评估方法1.学生的参与度,包括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和展示交流的积极性;2.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各国文化介绍资料;2.文化体验活动所需材料和场地;3.学生展示交流所需的展示工具和场地。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文化,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态度。

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不同类型文化的表现和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避免表面化的认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理性对待不同文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图片或视频,如传统节日庆祝、不同民族的服饰、各地的建筑风格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感受和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化。

2、知识讲解(20 分钟)文化的内涵讲解文化的定义,强调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举例说明文化不仅包括书籍、艺术作品等,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信仰等方面。

文化的特点多样性: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如饮食文化、语言文化等,让学生体会文化的多样性。

地域性:介绍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如江南水乡文化、草原文化等,说明文化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传承性: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例,如民间技艺的传承,让学生明白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性。

创新性:讲述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如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等,强调文化的创新是其发展的动力。

3、案例分析(15 分钟)展示一些具体的文化案例,如某个地区的民俗活动、某一企业的文化建设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体现的文化内涵、特点以及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小组活动(15 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如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3.体验和品味不同文化的方式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2.教学难点:体验和品味不同文化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文化的定义,并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步骤二:讨论(15分钟)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地球上有多少种不同的文化?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各自的观点,并向全班汇报。

步骤三:文化展示(20分钟)1.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地区的文化图片和视频资料。

2.学生们观看图片和视频,并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描述所展示的文化特色。

步骤四:文化体验(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文化体验活动。

2.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文化,通过美食、音乐、舞蹈等方式来体验和品味文化。

3.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文化进行展示,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体验。

步骤五:总结(10分钟)1.教师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通过本节课,你们对文化有了什么新的体会?2.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激励。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调研报告。

2.学生可以组织一个文化展览活动,邀请其他年级的同学来参观和体验不同文化。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体验文化,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文化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学生们在体验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出了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化体验时,可以进一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品味文化。

此外,可以进一步延伸学生们的学习,促使他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特定的文化,以增强他们的文化认知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体味文化教案范文三篇

体味文化教案范文三篇

体味文化教案范文三篇体味文化教案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1、文化的内涵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就此提出: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讲授新课】(一)文化“万花筒”1、图片欣赏:百度图片中国古代私塾现代网络文化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在2、图片欣赏:百度图片由此得出:从空间上看:文化无处不在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名句欣赏:“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教师:(1)那么究竟文化是什么呢?请就刚才所谈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2)思考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内涵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师点拨: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文化的外延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主思考: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2.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4.大汶口文化遗址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6.克隆技术7.伦理道德观念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9.乡镇企业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合作探究:小组合作:1、归纳文化的特点2、归纳文化的形式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教案题目:体味文化教案目标:1. 了解文化的定义和作用;2. 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方法;3.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体味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文化的定义和作用;2. 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体味和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2. 小组合作学习法;3. 创造性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出文化的定义和作用。

例如,介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如中式婚礼和西方婚礼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文化理念。

Step 2:文化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逐渐认识到文化的定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Step 3: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方法(15分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不同的文化进行研究,了解其特点和传承方法。

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资源,如书籍、互联网等,获取信息。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代表性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4:体味文化的方法(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体味和欣赏文化,提供以下几种方法:1. 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亲自接触文化;2. 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舞台剧等,感受文化表达;3. 学习传统艺术技能,体验文化乐趣;4. 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了解其他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Step 5:小组合作学习:跨文化交流(30分钟)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学生组成,进行跨文化交流。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交流思想和观点,并加强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化的体味和欣赏,以及通过交流认识到的新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

Step 6:思维训练:创造性思考(20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和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如果你可以穿越时空,你想去哪个时代和哪个国家,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味不同文化的魅力,并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体味文化教案 (10)

体味文化教案 (10)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体味文化》教案(6)
教学目标

识目标
基本
要求
1.了解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2.明确文化的内涵
3.了解文化的形式;
发展
要求
理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体味文化的魅力,感悟文化的力量,提高分析、辨别文化现象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透过生活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精神力量。
情感目标
提高重视文化意识,进一步理解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深刻意义。
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知识整合
文化:内涵、形式、力量
学生回顾
点明关系:内涵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涵;内涵决定作用
提高知识综合性。
课后整理
作业本
1.理解记忆:文化的力量
2.完成作业本选择题和问答题
谈谈你对“山寨现象”的了解?如何对待“山寨”文化?
1.体味其中的文化并分析这些文化产生的影响。
2.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为什么选取这一格言?
3.你自身的品格中,最让你引以自豪的是什么?你的这一品格是怎样形成的?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教材分析
重点

体味文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体味文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体味文化教案模板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了向教师提供一种模板,帮助他们设计和组织体味文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该教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特定文化的元素、特点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特定文化的历史、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 掌握特定文化的特点和传统习俗;3. 培养学生对特定文化的兴趣,并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性;4.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特定文化的历史和地理背景;2. 特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习俗;3. 特定文化的艺术和文学;4. 特定文化的音乐和舞蹈;5. 特定文化的食物和饮品;6. 特定文化的节日和庆典。

四、教学步骤此处以中国文化为例,介绍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创设情境,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中国文化;2.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或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第二步:知识探究1. 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材料,例如书籍、文章、影片等;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研究特定文化的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

第三步:特点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特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习俗;2. 学生展示他们的分组成果。

第四步:艺术赏析1. 向学生介绍特定文化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例如绘画、音乐、诗歌等;2. 学生欣赏相关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五步:音乐舞蹈体验1. 学生学习特定文化的音乐和舞蹈动作;2. 学生进行小组演练,并进行展示。

第六步:食物体验1. 学生学习特定文化的传统食物制作方法;2.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并品尝传统美食。

第七步:节日体验1. 学生了解特定文化的节日和庆典活动;2. 学生组织相关的庆典活动,如舞蹈表演、音乐演奏、节日游园等。

五、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作品或成果,并进行同学间的评价;2. 老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3. 通过小测验、问答、作业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检测。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特定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2. 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组织特定文化的展览或演出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也是优秀文化对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积极影响。但是,反动、腐朽的文化则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封建专制,迷信,男尊女卑,权力崇拜,等级观念)
课堂总结: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板书设计:略
课堂练习:略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引导:09年的阅兵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还有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太空飘扬的情景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些让所有中国人沸腾的激动人心的一幕幕。
视频:《核导弹阅兵》2分12秒
问:长缨在手,敢缚苍龙。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是,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也的确使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地站在世界面前。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什么我国的导弹和航天事业能在短短的60年见获得如此大的发展呢?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教案第1课时第周日期:月日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是精神活动以物质活动为载体,借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得出文化的第三个特点:
板书:(3)物质性
小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人的精神现象,对文化概念的把握要着眼于精神世界,归结于精神生活。
板书:(4)本质:是精神现象。
小结: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双重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举例说明)
板书:一、体味文化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问: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具有普遍性。那是否意味着各地、各民族的文化是一样的?同样是迎接春节,北方哈尔滨是用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接福,而南方的广州则是以姹紫嫣红的花市闹春。那咱们湘西有哪些特色的文化活动?我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三、文化力量
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文化的外延)
文化具有不同的形式。从地域看,有中外文化;从时间看,有古今文化;从性质看;有先进与落后文化。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歌曲:《追梦赤子心》5分钟
提问:同学们看着这些追逐梦想的身影,此时内心是否也是热血澎湃呢?我请同学们说说感受,看了之后有没有给你什么动力?
(小结这一段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形成体系)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看电视、电影或者小说的时候,被其中的某个场景感动的热泪盈眶或者热血澎湃,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并回答)电视、电影、小说他们都是文化形式,我们被感动,那说明这些文化具有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感染我们的情绪,甚至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本节课最后一个问题:文化的力量
书上我们一起来看文化的含义P6第二段
师:把握文化的内涵,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的词语:(1)人类: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与人类直接相关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人是文化的主体。那么我们来反思一下,除了我们人类,别的物种朋友具有这些活动吗?牛弹琴?猪跳舞?疯狂的石头?猴子创造文字?(学生气氛活跃起来,归纳出);
归纳总结: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都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一座城市的古树和古建筑就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
我们怀念屈原的爱国精神,每年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借此表达对他的思念和敬意。我们怀念屈原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而通过吃粽子、划龙舟这一物质活动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小结这一段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形成体系)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的文化现象,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那就是到底什么是文化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我们本课要重点探讨的理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阅读P/6—7的内容,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文化2.文化有哪些特点?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涵义
板书:1.文化“万花筒”
讲授新课
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参加过的文化活动。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上课、自习、作业、上网、交友、聊天)接下来我们看一个视频,一起来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视频1.《文化万花筒》3分30秒
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是个“万花筒”,视频中出现了校园文化,民族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歌曲文化。可以体会到文化的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形成意念〉
由此可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我们得出文化的第一个特点:
板书(1)特有性
《课堂表演活动》推门进教室
背景:冬日的早晨,寒风凌冽
时间:上午第一节课刚刚开始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视频展示:《文化地域特色》2分钟
小结:由此可见,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们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都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板书:(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备注
引出文化多种多样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引出文化的
区域特色
作业布置
完成试卷相关练习。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⑨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2.文化的特点
〈合作探究〉
提问古树古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板书(2)实践性
材料导入:几年前,西安媒体曾经发起“拯救古树”行动。截至目前,西安登记在册的古树就有1000多株,在册树龄最长的为两千多年,千年以上的古树有70余株,在全国城市中最多。专家说:关爱古树就是保护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提问:为什么保护古树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
视频:《保护古建筑》2分20秒
(是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代代航天人努力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
师:那是什么激励着我们的航天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呢?
(爱国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小结:可见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不断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2)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
(3)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精神活动如: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精神产品如:思想、理论、科学、文学、艺术等,都是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这里详细解释一下意识形态的意思)
练一练: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活动:选出四位同学表演迟到者进门的方式,其他同学观察点评
教师归纳:
(2)文化也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
提问:人的文化素养是出生就具有了吗?狼孩的故事同学们听说过没有?
视频展示:《狼孩》2分16秒
总结:狼孩没有文化,虽然本身是人,但是由于长期跟动物生活在一起,完全脱离了人类社会,没有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没有人类所形成文化的实践基础,因而他们无法学会人类的文化。所以说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文化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实践才能获得。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因此我们得出文化的第二个特点: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钱钟书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阅读P4-5的内容,四人一组讨论一个问题: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说一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探究点拨:
古树古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古树古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提出问题》:
根据刚才所讲,能否举例,哪些可以是文化现象,也可以不是。(石头刻字,泸溪的十里画廊;热带雨林,原始森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