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型肺癌

合集下载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肺癌的分类分型及治疗

肺癌的诊断及多学科治疗肺癌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不断上升。

肺癌在城市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的38.08%,女性的16%,均居首位。

肺癌的临床表现复杂,一般可归纳为原发肿块、胸内蔓延、远处播散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等症状。

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的首发症状和X线征可不同,其诊断应主要争取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这涉及到最有效治疗的选择。

从治疗角度出发,目前世界上均倾向于将两类生物学行为不同的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

但影像学及临床表现亦十分重要。

肺癌的治疗效果多年来一直没有显著提高,总的治愈率仅为10%左右,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且多药耐药。

另一方面关键还在80%以上的肺癌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而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径。

国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多学科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下面就将最近的部分成果汇报如下:肺癌的早期诊断:定期查体:胸透、胸片仍是目前肺癌早期诊断的最有效的方法。

现在尚无准确、敏感的肿瘤标志物。

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让肿瘤的早期诊断出现了新的转机,利用检测外周血及痰中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改变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期诊断。

ras基因家族、erb-B族癌基因;p53抑癌基因;第3、6、9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位点。

英国的Ahrendt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检测K-ras基因、突变的p53基因以及15个敏感的微卫星位点,结果明显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美国的Sozzi等则报道了血浆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结果43%的临床Ⅰ期及45%的肿瘤最大直径小于2cm的患者血浆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NSCLC早期诊断的检出率。

总之,目前的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技术含量高、费用昂贵,难以普及。

肺癌的多学科治疗原则:肿瘤多学科治疗的定义是: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理)和发展趋向,合理地、有计划地综合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纵隔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隔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隔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发表时间:2019-04-09T14:50:21.0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4期作者:张蕊杨经伟时倩倩张娜娜乔阿龙张磊袁玉[导读]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当今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己占第一位,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1]。

(阜阳市人民医院;安徽阜阳 236001)【摘要】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特征,探讨纵隔型肺癌与纵隔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影像学诊断为纵隔型肺癌的CT影像表现,观察病变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及肺内改变等影像学表现。

结果:经病理学证实纵隔型肺癌共有16例,误诊4例,其中磷癌11例,小细胞癌2例,腺癌3例。

误诊病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瘤、胸腺瘤、孤立性纤维瘤;16例纵隔型肺癌的肿块大部分紧贴纵隔生长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前上纵隔13例,中纵隔4例,下纵隔3例,前中纵隔5例,后纵隔2例;12例呈不规则状,其中8例肿瘤边缘呈分叶状、瘤肺界面毛糙,4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较光整,4例可见典型短毛刺或棘状突起,11例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中6例病灶中央明显液化坏死,9例有邻近胸膜凹陷征。

结论:纵隔型肺癌虽易误诊,但其CT表现仍具有一定特征性,认真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合该病的相关临床特点,可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其病理类型可能与地域有相关性。

【关键词】肺癌纵隔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of Mediastinal Type ZHANG RUI YANG JINGWEI SHI QIANQIAN ZHANG NANA QIAO ALONG ZHANG LEI YUAN YUSHA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eople's hospotal of Fu Yang, An Hui, China 236001 Corresponding author: YUAN YUSHAN【Abstract】Object The CT features of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were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and mediastinal tumor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maging diagnosis and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Method The CT images of 20 cases of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diagnosed by imaging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the lesions, morphology, edge and pulmonary chang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16 cases of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4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including 11 cases of phosphorus cancer, 2 cases of 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3 cases of adenocarcinoma. The misdiagnosed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s lymphoma, thymoma, solitary fibrous tumor and . 16 cases of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were mostly close to mediastinal growth or most of mediastinum, 13 cases were superior mediastinum, 4 mediastinal mediastinum, 3 cases of inferior mediastinum, 5 cases of anterior mediastinum, 2 cases of posterior mediastinum, 12 cases irregular, of which 8 cases of tumor marginal. 4 cases were round or oval, 4 cases were round or oval, 4 cases of typical short hair thorns or spinous protuberances, 11 cases of uneven density, enhanced uneven enhancement, 6 cases of central clear liquefaction necrosis, 9 cases with adjacent pleural indentation.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is easy to be misdiagnosed, its CT performance is still characteristic. It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disease with serious analysis of its imaging features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pathological type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gion.Key words: Lung Cancer Mediastinal Type CT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243-02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当今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己占第一位,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1]。

肺癌分期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自己改写)

肺癌分期纵隔淋巴转移的CT展示(自己改写)

肺癌的症状与体征
咳嗽
持续咳嗽、咳痰,痰中 带血或咯血。
胸痛
胸部疼痛、胸闷、气短 等。
全身症状
发热、消瘦、乏力等。
体征
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 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组 织时可能出现相应体征

02
CATALOGUE
肺癌分期
TNM分期系统
T
原发肿瘤的大小和范围, T0表示无原发肿瘤,T1至 T4表示肿瘤逐渐增大和扩 散。
比较疗效
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可以通过肺癌 的分期进行比较,为临床医生选择 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分期与治疗选择
早期肺癌
TNM分期中的T1至T2、N0、 M0期肺癌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术后辅以化疗或放疗。
中晚期肺癌
TNM分期中的T3至T4、N1至 N3、M0或M1期肺癌以化疗、 放疗和免疫治疗为主,必要时可
CT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淋巴结大小
通常认为淋巴结短径大于1cm时,存在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淋巴结形态
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淋巴结形态提示恶性可能。
淋巴结结构
淋巴结结构消失、密度不均提示恶性可能。
CT在肺癌治疗评估中的作用
疗效评估
通过CT检查,评估肿瘤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判断治疗效 果。
预后评估
根据CT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 考。
THANKS
感谢观看
05
CATALOGUE
肺癌分期纵隔淋巴转移的CT表现
肺癌肿块的CT表现
1 2
肿块形态
肺癌肿块在CT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 则形,边缘可光滑或毛糙。
肿块密度
肺癌肿块的密度通常不均匀,可伴有钙化或坏死 。

肺癌纵隔分期评估

肺癌纵隔分期评估

血液检查
检查肿瘤标志物、血常规 等,有助于辅助诊断和病 情监测。
03 肺癌纵隔分期评估的步骤
确定肿瘤位置和范围
确定肿瘤在肺部的位置
通过胸部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 确定肿瘤在肺部的位置,包括左肺、 右肺、上叶、下叶等。
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
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是否 侵犯到胸膜、胸壁、纵隔等部位,以 及是否有肺内或远处转移。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
靶向治疗
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表达的靶向药物不断涌现。 通过肺癌纵隔分期评估,可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
效果。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重要进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肺癌纵隔分期评估可以为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提供依据,帮助筛选适合接受免疫治疗的
02 肺癌纵隔分期评估的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
用于初步筛查肺部病变,但分辨率较 低,易漏诊。
胸部CT
MRI和PET-CT
在特定情况下,如判断肿瘤与大血管 关系或寻找远处转移时,可作为补充 检查手段。
能清晰显示肺部及纵隔结构,准确评 估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病理学检查
01
02
03
支气管镜
通过支气管镜获取组织样 本进行病理诊断,适用于 中央型肺癌。
05 肺癌纵隔分期评估的未来 展望
新的诊断技术的发展
影像学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如增强CT、MRI和PET-CT等,肺癌纵隔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将得到进 一步提高。这些技术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到纵隔淋巴 结。
分子诊断技术

异位胸腺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CT诊断进展

异位胸腺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CT诊断进展

异位胸腺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CT诊断进展丁晓云 综述,石士奎 审校【关键词】异位胸腺瘤;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影像诊断【中图分类号】 R734.5; R4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252(2020)03-1905-04胸腺瘤大多认为起源于未退化的胸腺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起病隐匿,绝大多数位于前上纵隔,发病比例男女相近,发病年龄40 ~ 60岁。

对于发生于前上纵隔以外的胸腺瘤则称之为异位胸腺瘤(ectopic thymoma, ET)。

ET临床少见,仅占胸腺瘤的2﹪~ 4﹪[1],极易误诊。

ET可能起源于胸腺组织异常的胚胎迁移[2],最好发于下颈部、中后纵隔及胸腔,心包、胸膜、肺实质及支气管等部位也有报道[3]。

其中,下颈部ET男女发病率为1:7,发病年龄11 ~ 71岁。

笔者将从胸腺瘤的组织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及意义、ET临床表现、CT诊断进展及鉴别诊断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ET 的认识。

1 胸腺瘤组织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及临床表现1.1 组织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及意义胸腺瘤病理分类传统上有很多种,根据2005年版WHO胸腺瘤病理分类标准分为:A型胸腺瘤即髓质型或梭形胸腺瘤,可见哈氏小体,免疫组织化学CK细胞角蛋白强阳性;B型胸腺瘤(根据其肿瘤性上皮细胞是否增加和异形性的有无,进一步分为B1器官样型: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可见小核仁,与周围瘤性上皮细胞分布混合;B2皮质型;B3鳞状上皮样型或分化好的胸腺癌三个亚型);AB型胸腺瘤即混合型胸腺瘤;C型胸腺瘤(即为另一种亚型:胸腺癌较其他几型胸腺瘤相比更具侵袭性,属于较明确的恶性肿瘤),异位胸腺癌在临床上极其罕见。

临床上除了有组织病理学分型外还有相应的临床分期。

20世纪80年代,Lattes/Bernatz组织学分类,按组织来源不同将胸腺瘤归类为:上皮细胞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型。

1978年Bergh等首次提出了胸腺瘤的临床分期,日本学者Masaoka等于1981年对其进行修订,推出Masaoka分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临床分期,结合术中观察及病理结果所见,将其分为4期:Ⅰ期:肿瘤局限在胸腺以内,包膜完整,镜下无肿瘤细胞浸润包膜;Ⅱa期:镜下发现包膜浸润;Ⅱb期:肿瘤细胞侵犯周围纵隔脂肪组织和胸膜;Ⅲ期: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如大血管、心、肺等;Ⅳa期:侵犯胸膜;Ⅳb:肿瘤细胞经淋巴或血液系统向远处器官转移。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分析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分析
眈p卿i哪iⅡ5yn唧ic lup呻q曲e咖妇呻明胁hwest Clin'1995,47
(41:267—2∞.
叨M如KJ,s出删L calIiIl R4d.cD4屯D25叮∞cellB卯pP瑚8缸 咄imⅢune pmhol哪thI珊曲c外obDe_dq'endem m盹haIli暑mB叨.J I却
preope训ve 舡1d metastasis 0f media酊nal lymph nodeB f南m lu“g can。eL g讯叩i“g出ese characte五s石cs c曲ilnpmve
diagno_
sis 0fMLNM.
【Key words】Lung c如c蜗Medi∞bnal lymph node;Meta她is
万方数据
CHlNA MEDfCAL HERALD巾国医药导曩17
·论著·
2007年10月第4卷笨29期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肺癌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 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术前没有纵隔淋巴结的病理分期 情况下。光靠CT上纵隔淋巴结是否肿大来判断有无转移不 是很准确。2002年1月.2007年1月期间.我们共手术治疗 肺癌86柳,为了提高对臃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认识。我 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尸!O.00),肿大与不肿大的纵隔
淋巴结其癌转移卒(MLNMR)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如.05)。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部位主要发生在第2、3、5和7组。病
程越长、原发病灶的T分级越高,则MINMR越大(P<O.05),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MLNMR依次增大(P<0.05),有毛
tion between耐aIed f如to碍肌d MI埘M.Remns:11Ie di&陀眦e 0f lyInphom咯aIy mte betWeen nol咖lali印anl卸d mali印粕t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肺癌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需与肺炎相鉴别,肺炎临床有典型炎症表现。如抗炎治疗病变不 吸收,及出现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有助于弥漫型肺癌诊断。
影象上弥漫型肺癌与淋巴瘤肺浸润的鉴别较困难。
13
肺癌的CT诊断
中央型肺癌
CT表现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直接征象:肺门肿块和支气管改变。 间接征象:支气管阻塞征象 其他表现: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胸腔积液和肺内
16
肺癌的CT诊断
支气管阻塞征象
阻塞性肺气肿:受累肺叶密度减低,纹理稀疏,呼气相明显。 阻塞性肺炎:支气管狭窄,远端肺组织因分泌物引流不畅而发生
感染,致肺炎或肺脓肿。CT常表现为小片状模糊影,按叶、段分 布。 可在同一部位反复发生,且逐渐加重。 阻塞性肺不张: 支气管严重狭窄,受累支气管完全阻塞形成肺不 张。 CT平扫见不张肺组织向肺门、纵隔移位。肿块较大时,肿块 处不张肺缘凸出,远端不张肺缘处叶间胸膜内陷,致使叶间胸膜 呈曲线状或“S” 状,也被称之为“S”征 。
9
肺癌的X线诊断
患者,女,62岁,咳嗽、胸闷2周 右肺上叶后段类圆形肿块影,密度浅淡均匀,边界较光整,侧位病变边缘稍 模糊。手术病理证实为腺癌。
10
肺癌的X线诊断
患者,男,79岁,咳嗽, 胸痛2月余。
左肺肿块呈分叶状,周围伴毛 刺影,局部胸膜牵拉,出现胸 膜凹陷征。病理:鳞癌。
11
肺癌的X线诊断
4
肺癌的X线诊断
肺不张
支气管通气完全受阻产生肺不张
肺门肿块
中央型肺癌癌肿本身及转移淋巴结都可以在肺门形成软组织肿块 影,病变晚期往往是两者并存
X线上表现为肺门影增浓、增大,继而形成明显异常的肿块影向 肺野
5
肺癌的X线诊断
M,49。右肺门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右肺阻塞性肺不张呈尖端向外 的三角形阴影。病理活检示右肺中叶中央型肺癌。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探讨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效果探讨

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4月 第3卷第7期纵膈型肺癌病灶主要集中在纵膈部位,由于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漏诊以及误诊率较高,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必须为患者实施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的诊断方式。

此次研究旨在探讨2017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纵膈型肺癌患者MRI以及CT影像表现与诊断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42例在我院接受纵膈型肺癌诊治的患者,病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临床体征包括咳痰、咳嗽等,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7~74周岁,平均(56.7±10.1)岁,排除其他终末恶病质患者、神经系统障碍患者、重度认知功能异常患者。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MRI、CT扫描检查,MRI检查方式如下:通过常规矢状面SE/FSE序列进行平扫以及增强扫描,依次通过横断面、冠状面进行平扫,T1WI成像TE设置为10ms、TR为821.9ms,T2WI成像TE设置为88.3ms、TR为3380.3ms,加冠状面或者横断面脂肪抑制T2WI。

依次通过横断面以及冠状面进行增强扫描,T1WI成像设置层间隔为0.5~1.2mm、层厚为8~10mm,以高压注射器注入增强对比剂[1]。

CT检查方式如下:取患者仰卧位,自患者肺尖开始扫描,直至肺底部位,首先进行平扫,获取图片后应用高压注射器自患者前臂静脉注入适量造影剂,速度以2ml/s 为宜,完成注射1min后进行增强扫描检查[2]。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灵敏度以及影像学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13.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x-±s 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2.1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灵敏度MRI与CT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灵敏度均为100%,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肺癌的CT诊断

肺癌的CT诊断

良性肿块的特点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锐利,密度 均匀round oblong smooth sharp •大多直径小于3cm
•结核球可有钙化,错构瘤钙化呈爆米 花样,并有脂肪
•周围有卫星灶,近胸膜处有胸膜粘连
精选ppt
98
恶性肿块的特点:
•肿块有分叶lobulated •有放射状,短而细的毛刺spiculated •胸膜凹陷pleural indentation •近肺门侧肺纹理聚拢crowding,紊乱 •肿块边缘之支气管呈截断,变窄,管壁增厚 •肿块内可见1~2mm的小泡征及支气管充气征, 常见于腺癌
2
(一)原发部位及生长方式
中央型肺癌:发生在叶或主 支气管者。
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亚 段支气管以下者
精选ppt
3
1、中央型肺癌
病理特征:肺门区肿块合并不同 程度的支气管阻塞。以鳞癌及小 细胞癌为代表。
生长方式:结节型、浸润型和结 节浸润型。结节型向腔内生长为 主,较早引起肺炎及肺不张,亦 可产生阻塞性肺气肿。
精选ppt
50
精选ppt
51
精选ppt
52
精选ppt
53
(三)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直径≥15mm或多个淋 巴结互相融合。
精选ppt
54
精选ppt
55
(四)胸膜及胸壁
1、胸膜胸壁浸润
2、胸膜凹陷征
由两部分组成:肿瘤侧细线条影 和胸膜侧对称的小三角形软组织 密度阴影。
3、胸膜播散和胸水
(1)在结核、外伤等所形成瘢 痕的基础上发生;
(2)癌组织在生长过程中刺激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显著的 瘢痕。
精选ppt
12
(二)肺癌的组织类型和生 长方式

肺癌的综合影像学诊断

肺癌的综合影像学诊断
Travis WD, et a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 J Thorac Oncol, 2011,6(2):244-285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活检腺癌
肿块与局部转移 的淋巴结融合为 纵隔肿块
男,82岁,声音嘶哑2年,无何不适。
诊断: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肺上沟癌
将发生在肺尖部的癌肿称为肺上沟癌(大多为鳞癌),由Pancoast首先在1932年报道。 因肺上沟癌处于肺尖特殊解剖部位,一旦外侵,就直接涉及臂丛神经、交感神经节及第1-3肋骨,随之产生相应临床 症状。如侵犯臂丛就可出现肩部疼痛;压迫颈交感神经节时,则出现其所支配的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同侧瞳 孔缩小、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眼球内陷、眼压降低、眼部血管充血、额部汗少等症状。这些症状称为霍纳综合征。
过去认为多结节癌灶是气道或淋巴道肺内播散的结果。近年有文献报道,部分病例结节是多克隆起源,提示多结 节型不一定都是肺内转移,也可能是多中心发生,多结节型可以发展成为弥漫型。
肺癌:弥漫型
溺水后感染
甲状腺癌肺转移瘤
软骨肉瘤肺转移灶,在下叶肺动脉内广泛形成瘤栓(虚箭)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特殊类型肺癌
• 肿瘤缺乏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
thickened alveolar septa without disruption of the alveolar structures.

纵隔型肺癌X线分析

纵隔型肺癌X线分析

t a. r
c el h t teebigvrigd ges f dae to ee hsm n te cm e st h n e.S b 1 rl ha si , hr e a n ere jcn l mp ye aa do r o pnao ca gs u pe a f n y oa b h y r u

g n cc r i o —r y fn i g s wi e e d a tn m h d w e i a cn ma X a d n s wa d n d me isi u s a o i

Ce ta y e o u g c l e s a s c ae n rl tp f l n al r wa s o itd c
1 资料 与方法
11 ~般 资料 . 对 19 98—20 07年 间 , 院 的 2 确诊 为纵 隔 住 3例
型肺癌 的胸 片进行 回顾性分 析 。2 3例 中 , l , 男 7例
eso —ry da n s ft i d s a e,a d t e u e mid a n s M e ho s 2 d a tn 11 n a c rc s s l f X a ig o i o s ie s s h n o r d c s ig o i s t d 3 me isi a u g c n e a e
( .哈尔 滨 市 红 十 字 中心 医 院 放 射 科 , 龙 汀 哈尔 滨 10 7 : 1 黑 50 6
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c T室 , 黑龙江 哈尔滨 10 0 ) 50 1
摘要 : 加 深对纵 隔型肺 癌的 x 线表 现 , 高其认 识和诊 断水 平 , 目的 提 以减 少误诊 。 方 法 搜 集 2 3例 纵 隔型肺癌病 例 , 分析 其 x线表 现 。 结果 纵 隔型肺 癌 x线共 同表现 为 纵 隔影增 宽。 中央 型肺 癌伴 有 肺 门增 大或肿块 、 肺不 张及其 引起 的局部 肋 间隙不 同程度 的 变窄 、 气管移位 , 邻近肺 叶有 不 同程度代 偿 性肺 气

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24论 著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月 第3卷第10期肺癌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其中,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形式,发病率低,起病隐蔽,较易与其他纵隔疾病发生混淆,造成误诊,不利于临床治疗[1]。

因此,术前的正确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尤为重要。

本文回顾分析13例纵隔型肺癌患者的CT 影像表现及其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认识,减少对其的诊断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3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45~78岁,平均(59±5)岁。

偶有咳嗽、声嘶、呼吸困难4例,偶有咳嗽伴痰中带血2例,胸闷、胸痛4例,声嘶伴胸闷、胸痛7例。

咳嗽、胸闷伴消瘦1例。

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3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

1.2 仪器与参数采用GE Brightspeed 16排CT 扫描,扫描参数:层厚10mm,扫描结束后自动减薄重建为1.25mm 层厚,并将数据导入GE AW4.3后处理工作站进行横断面、二维或三维重建观察。

曝光管电压120kV,自动毫安秒。

13例均行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剂量80~100ml,注射流率2.5~3.0ml/s,注射后30~60s 行双期增强扫描。

2 结果本组13例均表现为肿块大部分位于纵膈内,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9例位于前上纵膈,4例位于中、后纵膈。

13例边缘呈浅分叶或棘状突起,未见毛刺。

5例平扫密度不均匀,8例平扫密度均匀,2例病灶内见钙化。

9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可见病灶中央液化坏死,4例均匀强化。

8例有邻近胸膜凹陷征,3例远处肺野见阻塞性肺炎,11例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见肺内转移瘤,7例伴发胸腔积液。

2例可见肋骨、胸椎多发骨转移。

病例之一见图1A-F。

图1A 平扫肺窗 图1B 平扫纵隔窗图1C 动脉期 图1D 静脉期纵隔型肺癌的CT 表现及误诊分析黄进相,黄启良,彭 波,谭林芬,骆远航(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放射科 广西 南宁 530031)【摘要】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的CT 表现,提高对纵隔型肺癌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率。

纵隔型肺癌误诊1例报告

纵隔型肺癌误诊1例报告
泛 开 展 性 病 预 防 、 及 性 知 识 、 道 德 教 育 及 对 未 成 年 人 的 普 性
早 期 性 教 育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在 治 疗 的 同 时 要 做 好 患 者 的 心
理护理 , 时干预 , 行心理行为指导 , 及 进 防止 各 种 心 理 障 碍 和
师 报 告 后 指 示 给 予 青 霉 素 及 甲 硝 唑 静 滴 治 疗 , 阴 部 冲洗 , 会 每 日 2次 , 局 部 治 疗 。 骨 折 病 情 按 骨 科 常 规 护 理 , 期 手 并 择
纵 隔 型 肺 癌 为 中 央 型肺 癌 和 周 围型 肺 癌 的 特 殊 表 现 , 类
扫示 : 上 纵 隔有 一 不 规 则 肿 块 影 , 上 侵 及 胸 锁 关 节 水 平 , 前 向
反应 , 不愿 继续 用 药 , 虑 为 甲 硝 唑 副 作 用 。妇 检 症 状 元 明 考 显 改 善 , 有 大量 脓 性 分 泌物 流 出 。遵 医 嘱 停 用 甲硝 唑 注 射 仍 液 , 用 菌 必 治 2g 滴 , 日 1 。 入 院 第 3天患 者完 善 各 应 静 每 次
项术前准备 , 手术 室在 腰硬联 合麻 醉下 行右股 骨外 髁 、 送 髌 骨 、 骨平 台骨 折 切 开 复 位 内 固定 术 , 前 遵 医 嘱 留 置 尿 管 。 胫 术
生素 , 时到正规 医院就诊 , 及 避免延误病情 , 导致 错过 了疾 病
的最 佳 治 疗 时 间 。 同时 性 伴 侣 应 积 极 彻 底 治 疗 , 疗 期 间 禁 治
止 性 生 活 , 能有 效 防 止 复 发 。 才 本 例 患者 为女 性 , 为 下 肢 骨 折 , 卧 床 治 疗 , 易 导 致 又 须 极 泌 尿 系感 染 , 因此 术 后 给予 留置 尿 管 并 保 持 尿 管 固 定 、 畅 , 通 用 01 . %洗 必 泰 尿 道 口消 毒 , 0 2 呋 喃西 林 膀 胱 冲 洗 , 予 . 以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

纵隔型肺癌 CT及 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纵隔型肺癌患者60例展开研究,患者分别实行CT及MRI诊断,观察诊断效果。

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纵隔型肺癌所进行的诊断中,CT及MRI都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并且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互补性,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CT及MRI;诊断价值纵隔型肺癌是一种肺部肿瘤疾病,患者发病后,其支气管会受到严重阻碍,会使肺上叶处于完全不张状态,使病变产生于纵隔表面,进而引起纵隔肿瘤。

由于该病症发病部位位于患者肺内,并且纵隔旁肿块和纵隔肿块的影像征象较为相似,因此检查期间很容易产生误诊现象,不仅会对临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影响患者预后,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对诊断方式进行合理选择非常关键[1]。

本次研究就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纵隔型肺癌患者60例展开研究,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41-75岁,年龄均值为(59.33±2.06)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研究,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意识模糊以及无法正常沟通和交流患者;排除合并其他急性病症患者;排除中途退出以及耐受性较差患者。

1.2方法CT检查:选择64排螺旋CT机。

参数设置:扫描矩阵512×512,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 mA,层厚5mm,重建间隔1mm。

于患者屏气状态下展开扫描,自胸廓上口直到肺底进行扫描。

之后则可以展开增强扫描,使用双通高压注射器注射80-100毫升碘海醇,速率为3.0ml/L,延迟22秒、60秒分别实行动静脉期扫描。

图像上传至工作站后行MPR处理。

MRI检查:选择MRI扫描仪,体线圈,首先展开平扫,横轴面自旋回波(SE)序列:TR/TE为600 ms/9 ms,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R/TE为2500 ms/83 ms,主要包括横断位、冠状位T1WI、T2WI或加脂肪抑制序列T2WI,之后则可展开增强扫描,使用0.1 mmol/kg钆喷替酸葡甲胺对患者实行肘静脉团注,速率为2ml/s,10秒后则可展开无间断连续图像采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隔型肺癌
• 胃镜发现距门齿34~40cm食管右侧壁外压 性改变,管腔外压约2/3,气管镜检查未见 异常,以下是胸部增强CT如图:

纵隔型肺癌的分类 纵隔型肺癌CT表现,通常可以分为3种类型:中央型、周围型及隐匿型。 纵隔型肺癌的形成机制 1)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不张肺明显缩小紧贴纵隔,使纵隔增宽; 2)靠近纵隔胸膜的周围型肺癌,似纵隔肿瘤; 3)原发肺癌较小或位置隐匿,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者纵隔增宽。尽管如此,纵 隔型周围型肺癌在CT影像上还是不易和纵隔肿瘤鉴别。隐匿性肺癌CT可显示 纵隔内广泛淋巴结融合成团块状,肺内可见小病灶或无病灶。三者在治疗及 预后方面有所不同,因此正确诊断区分纵隔型肺癌的类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 义。一般来说,纵隔型周围型肺癌恶性程度较高,病理上以未分化肺癌和小 细胞肺癌多见,且为晚期。该病好发于上叶,主要侵犯前纵隔;其次为下叶。 临床早期常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晚期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 进行性吞咽困难、霍纳综合征等症状。

1)肿瘤直接征象:①肿块贴近纵隔并向纵隔侵犯,瘤体大部分位于纵隔,前 纵膈最多见,后纵隔次之,中纵膈较为少见;②肿瘤分叶征较常见;③四分 之一肿块内部可有中心性坏死,CT值约2~17HU;④肿瘤多为不均质强化, 其强化幅度约20~40HU;⑤较少病灶内可见砂粒样钙化,钙化灶CT值可达 105~157HU。 2)瘤肺界面:大多数病例肿块与肺组织界面非常毛糙,局部肺纹理可伸入肿 块;约四分之一病例在肺窗上肿块边缘可见毛刺或棘状突起。这是因为肿瘤 起源于肺组织,在瘤肺界面仍有周围型肺癌的特点,如毛刺、棘突影以及一 些增粗肺纹理影。这是纵隔型周围型肺癌重要CT征象。有文献报道纵隔胸膜 下周围型肺癌肿块边缘与纵隔胸膜呈锐角相交,但是肿块与纵隔胸膜呈钝角 者更为常见,主要因为肿瘤体积较大,瘤体与胸膜接触面较大,因此该征象 对诊断直径>3cm的纵隔胸膜下周围型肺癌价值不大;而瘤体<3cm的肺癌 还是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3)病灶与纵隔大血管的关系:纵隔血管表现为受压移位,以上腔静脉受压最 为常见,上腔静脉变扁或消失不显影,临床上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⑷远处 转移:纵隔型周围型肺癌病情多已是晚期,因此常见远处转移,其中以淋巴 结转移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膜转移。
• 纵隔型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 1)恶性胸腺瘤:一般多见于青少年;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但与肺组织交界面仍较清晰,肿块边缘无明显毛刺影,侵 袭性胸腺瘤容易出现囊变和钙化,其瘤体内囊变影与纵隔 型肺癌内坏死有所不同,前者可见囊壁影比较均匀,而后 者是以中心性坏死为主,周围实质性成分较多,且厚薄不 均;侵袭性胸腺瘤引起胸水和心包积液较纵隔型肺癌多见; 纵隔大血管以受压后移为主。 2)恶性淋巴瘤:以青少年多见,临床无明显咳嗽、咳血, 与肺组织分界光整,肿瘤呈多发结节或融合肿块样,前者 不易与纵隔型周围型肺癌混淆,后者有时呈单一肿块与纵 隔型周围型肺癌非常相似,但恶性淋巴瘤以包埋纵隔血管 浸润性生长为主,血管受压移位变形改变(尤以上腔静脉) 不及纵隔型周围型肺癌明显。从病变部位看,恶性淋巴瘤 常累及气管旁、主肺动脉窗、隆突下及右肺门淋巴结,而 纵隔型肺癌以侵犯前、后纵隔多见。

3)纵隔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常多发,多位于中纵隔,在 CT增强图像上,多数转移性淋巴结增大呈均匀密度强化, 少数伴淋巴结中心液化坏死。单发肿瘤>3cm时较难与纵 隔胸膜下周围型肺癌鉴别,但肿块与肺组织交界面是否清 晰仍是鉴别关键。 4)食管癌:临床常有胸骨后疼痛、进食困难等症状,CT 主要表现为食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般不易与纵隔胸膜 下周围型肺癌混淆。 5)食管黏膜下肿瘤:肿瘤边界光整,分叶少见,与肺组 织分界光整。
总之,CT可以通过肿瘤位置、形态、轮廓、邻近肺组织 的表现及受累纵隔血管的情况等方面诊断纵隔型周围型肺 癌,尤其是瘤肺界面毛糙及肿块边缘出现多发棘突影更具 有诊断价值。
• 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 1、纵隔中央型肺癌CT表现为:平扫肿块多为结节状,可 有分叶,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纵隔肺门肿大淋巴结平扫 时密度均匀,边界尚光滑,增强后边缘强化明显;亦可见 其他表现,如不张的肺叶紧贴于纵隔、病灶远端点片状阻 塞性肺炎等。
2、纵隔隐匿型肺癌CT表现为:纵隔广泛淋巴结融合成团 块状,左下肺后纵隔旁见小结节状软组织影,增强后呈均 匀强化。 3、纵隔周围型肺癌CT表现为:平扫表现为贴近纵隔的肿 块呈分叶状,有毛刺或棘状突起,增强后有均匀强化、外 围强化及不均匀强化等;病灶内可有钙化,少数见支气管 气相;受累支气管可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阻塞; 远端有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具体说来,纵隔周围型肺癌 可有下属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