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4.1水污染及其防治习题含解析湘教版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2分)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
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切沟会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切沟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对切沟危害的防治措施,可以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可以设置障碍,如种植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减少水土的流失,对切沟填埋。
都是减少切沟危害的措施。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治理措施。
2.B【环境保护】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失去原有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下图为中国土地退化类型分区图。
(10分)⑴I2区最主要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其自然原因是、。
(3分)⑵我国南、北方都比较突出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对中下游地区的危害主要有。
(3分)⑶南方亚区土地污染严重,其中重要污染源之一是重金属,简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根本措施。
(2分)⑷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土地环境管理方面应当采取措施有、。
(2分)【答案】(1)冻融侵蚀(1分)海拔高(1分)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气温低)(1分)(2)水土流失(1分)河湖淤积;旱涝加剧;形成地上河(2分)(3)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2分)(4)加强土地退化监测与预报;加强土地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保宣传(2分)【解析】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污染与防治【有答案】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环境污染与防治考试动向考向一水污染及防治1.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考向二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1.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2.(2015·全国文综Ⅰ)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4水污染及其成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
课时分层作业(四)水污染及其成因(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环境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的自净能力就是环境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就越强B.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现象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环境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环境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出现环境污染现象D.环境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相同的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D.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1.D 2。
B [第1题,环境具有自净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中,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但不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
第2题,主要考查水体的自净能力。
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水体的流动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水体中的溶解氧就越多,污染物越容易被氧化分解,自净能力就越强。
因此就自净能力来说,一般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如果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体污染,引起水体自净能力的减弱.] 2018年1月6日晚上8点,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桑吉"轮起火燃烧一周后,突然发生爆炸后沉没。
形成约58平方公里油污带,给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3~4题。
3.若泄油区内的鱼类迅速死亡,则有关鱼类死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①②③④4.下列对油污的处理方案中,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散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散3.C 4.B [第3题,石油污染造成鱼类迅速死亡的原因主要是鱼类中毒和缺氧窒息两方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1)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原因难度及题号考查知识点及角度基础中档稍难水体净化能力 1 2 8水体污染现象3、6 4、7 5一、选择题1.下列天然水净化作用中,属于化学净化作用的是()。
A.混合B.沉淀C.分解、凝聚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解析化学净化有:氧化还原、酸碱反应、分解、凝聚等。
答案 C2.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相同的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D.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解析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说来,水体的流动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水体中的溶解氧越多,污染物越容易被氧化分解,自净能力越强,故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其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
如果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体污染,引起水体自净能力的减弱。
答案 D深圳特区报2012年4月6日讯昨日有市民爆料,大梅沙海滨公园海面部分海水变成了深褐色,夹杂着一股腥味。
记者从深圳市海洋局了解到,4月3日位于大梅沙西部、盐田港内侧的海域发生100平方米范围的赤潮,赤潮持续了两天,昨日上午,该范围赤潮面积增大到10平方公里。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4.形成长江口赤潮的自然因素主要有()。
A.海水温度B.海水密度C.海水盐度D.潮汐现象5.长江口易出现赤潮灾害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是()。
A.寒暖流交汇B.天文大潮C.夏季风增强D.海水富营养化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赤潮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3题,赤潮的发生有自然原因,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洋排放大量的含氮、磷元素的营养物质,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江苏省启东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总复习水污染成因、危害及防治练习含答案
水污染成因、危害及防治课后练习(1)1.酸雨是指PH值小于()的降水。
A.7 B.4。
5 C.5。
6 D.6。
5 2.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湾——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是因为自污染源化工厂排放的污染物( ),经过海洋生物食物链富集放大后,进入人体而造成的严重危害。
A.氮和磷等 B.甲基汞 C.铅D。
氰化物3.国际“花园城市”评选有着“绿色奥斯卡”的美誉,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相当重视这个评选.近年, 在联合国认可的国际“花园城市”评选中,深圳市一举夺得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第一名的桂冠。
据此完成问题。
(1)在争创国际“花园城市”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在下列可供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①植树种草,大力发展城市绿化②优化道路设计,保护车辆通畅③实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综合利用④市区禁止汽车鸣号,控制噪音⑤使用无铅汽油,逐步淘汰燃油助动车⑥市郊农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⑦整治城区河流,减少污水排放⑧加强环境管理,公布空气质量日报A.①②⑤⑧B.②③④C.③④⑤⑦D.③④⑦⑧(2)深圳人着眼于长远发展,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科学制订城市规划,建设服务规划, 规划服务环保,现己有众多大型跨国公司落户深圳,这表明()A.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对立的B.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后保护环境C.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密切相关的D.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环境问题4.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
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问题。
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
人为破坏严重5.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中国民促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等9家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联合发起“26度空调”节能行动,呼吁在6月26日至9月9.6日期间,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调至26℃。
回答下题。
(1)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 度空调”节能行动主要作用有(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④保护臭氧层⑤减少酸雨的危害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2)“26度空调”节能行动重要意义是(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6.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整治,曾被济南市民称为“小黑河”的小清河又碧波重现,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完美回归.据此完成(1)~(3)题。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测评含解析3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
气温升高B。
气温降低C。
降水增多D。
降水减少2。
西伯利亚地区的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
退耕还湿C。
地面沉降D。
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
湿地C。
草地D。
寒漠1题,根据材料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覆被发生变化且越年积雪面积减少,由此推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化,A正确。
第2题,随着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土壤水分增多,水分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洼地汇集,导致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正确。
第3题,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不再适合耕种.与林地(需水量大)相比,草地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C正确,A错误.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无法转化为湿地,B错误。
气温升高,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不利于寒漠的形成,D错误。
2.D3.C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极有可能在世界地图中消失.据此完成4~5题.4。
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①大量砍伐森林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③海水体积膨胀④陆地外流区河流流量增加A。
①④B。
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
下列措施中对减缓海平面上升可行的是()A.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B.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化石燃料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4题,海平面上升是由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
大量砍伐森林和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加速冰川的融化和海水的热膨胀,从而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故①②③正确。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4.1水污染及其防治练习湘教版选修68
课时训练10 水污染及其防治基础夯实1.下列关于水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体的污染现象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②水体的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③流动速度快的水体容易受到污染④流动速度较慢的水体容易受到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水污染现象是由人类向水体中排放工农业及生活废水导致的;流动速度较快的水体中,溶解氧较多,污染物被氧化快,不易受污染。
读我国2010年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统计图,完成第2~3题。
2.从2010年中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Ⅰ类水质B.Ⅱ类水质C.Ⅲ类水质D.Ⅴ类水质3.下列河流中,水污染状况可能最严重的是( )。
A.珠江B.海河C.塔里木河D.松花江答案2.C 3.B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Ⅲ类水质所占比重最大。
第3题,水污染状况主要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河流的自净能力。
一般来说,水量越大,流动性越强,水体的自净能力越强。
海河位于京津唐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工业生产发达,排污量大,而且海河水量较少,自净能力较差,故污染最严重。
某中学高一学生的调查报告:这里山清水秀,有巍巍青岭山,淙淙渠溪水。
……尤其是乡镇后面的大塘,污染非常严重,以致鱼虾绝迹,塘水变臭变黑,由原来清可见底可用之水,变成现在连手脚沾泥都不敢到塘中洗。
据此完成第4~5题。
4.造成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主要污染源是( )。
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②生活垃圾、家庭炉灶③水土流失④酸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后果是( )。
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4.D 5.A解析第4题,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第5题,酸雨是人们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所致,土壤次生盐碱化是由人类不合理灌溉引起的。
6.下图为几名工人清理受到石油污染的海面,这种污水处理的方法是( )。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习题(含解析)湘教版
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水土流失C.土地沙化D.森林破坏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该种植被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图示该种植被分布多的省份多为降水稀少的地区,所以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沙化。
答案:1.B 2.C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3~4题。
四川牧区1982~2000 19 10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从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第4题,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答案:3.B 4.C读下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6.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得,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
高三地理环境污染与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环境污染与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1.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下列垃圾正确的处置方式是A.渣土、陶瓷——堆肥B.玻璃、生活垃圾——填埋C.金属、纸木碎布——回收D.塑料、电池——焚烧【答案】C【解析】可回收垃圾包括金属、玻璃、布料、塑料、废纸等;厨余垃圾如剩饭剩菜、果皮、菜根菜叶等可堆肥处理;渣土、陶瓷等应采取填埋的方式;电池应进行回收处理。
【考点】该题考查环境污染与防治。
2.(10分)【地理——环境保护】据法新社2013年6月20日报道,“史无前例”的雾霾19日晚袭击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但这场雾霾的污染物来源却是印度尼西亚,最近每年的6、7月份苏门答腊岛的农民和油棕园主在旱季烧芭蕉林清地,烟雾一路飘到了新加坡。
下图为烟雾扩散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新加坡该次雾霾非常严重的原因。
(6分)(2)列举雾霾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危害。
(4分)【答案】(1)新加坡距离烧芭蕉林源地近;6、7月盛行西南风,新加坡位于烧芭蕉林源地的下风向;新加坡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不利于烟尘扩散。
(每点2分)(2)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心理情绪;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
(每点2分)【解析】(1)材料中已经明确提示,新加坡雾霾的污染物来源地为每年的6、7月份苏门答腊岛的农民和油棕园主在旱季烧芭蕉林清地。
6-7月份,该地区正好盛行西南风,而新加坡位于污染物源地的下风向,且距离较近;并且新加坡城市建筑物高大稠密,不利于烟尘的扩散,因此造成雾霾非常严重。
(2)雾霾的危害关键在于霾,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影响人体健康和心理情绪;它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影响交通安全。
【考点】雾霾成因及危害。
3.【环境保护】(10分) 2013年11月22日凌晨2点40分,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造成原油泄漏,流经约2公里的地下雨水涵道后入海。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环境保护概论》部分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生态学基础 (9)第三章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17)第四章环境与人体健康 (22)第五章大气污染及防治 (26)第六章水体污染及防治 (35)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42)第八章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 (49)第九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54)第十章环境管理 (59)《环境监测》部分第一章绪论 (66)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69)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 (75)第四章固废和土壤监测 (80)第十章噪声监测 (82)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自然环境: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3、聚落环境:人类进行聚居生活的场所。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与人类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生存环境。
4、人工环境: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
5、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6、环境容量:是指一个特定的环境或一个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7、环境自净:正常情况下,受污染的环境,经一些自然过程及在生物参与下,都具有恢复原来状态的能力,称此能力为环境的自净作用。
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9、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0、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1、A2、B3、B4、D5、A6、B7、B8、C9、A 10、C11、A 12、A 13、D 14、C 15、B16、B 17、A 18、D 19、D 20、A三、简答题1、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4.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习题含解析湘教版
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读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逐年统计图,完成第1~2题。
1.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变化规律是( )A.2020年以后持续减少B.总体呈现下降趋势C.1996年以后加速下降D.变化不大2.1997~2020年上海市烟尘排放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调整B.转变城市职能C.减小工业规模D.工业迁至浦东新区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上海市工业烟尘排放量的变化规律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第2题,上海市烟尘排放量减少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是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减少所致。
答案:1.B 2.A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I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
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势报告。
监测的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TSP)或飘尘(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总悬浮颗粒物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统称,二氧化硫主要是由含硫煤燃烧造成的,而氮氧化物则主要是由汽车尾气产生的,这两类污染都会造成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睛的刺激,还会产生酸雨现象。
据此完成第3~6题。
3.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
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A.晴朗微风天气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4.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5.我国下列地区中,由于首要污染物以二氧化硫为主而形成重酸雨区的是( )A.河西走廊B.松嫩平原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6.氮氧化物(NO x)的主要来源和产生的危害分别是( )A.燃烧煤炭酸雨B.燃烧石油臭氧层破坏C.汽车尾气酸雨D.空调冰箱光化学烟雾解析:第3题,大气污染物因随大气运动而扩散到其他地区,但在无风或微风的天气时,这种扩散作用就会比较微弱。
第4题,春季频发的沙尘暴,会增加大气中的沙尘数量,加剧大气污染程度。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6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4.1水污染及其防治习题含解析【精品】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读某乡镇中学学生的调查报告,完成第1~3题。
这里山清水秀,有巍巍青岭山,淙淙渠溪水……尤其是乡镇后面的大塘,污染非常严重,以致鱼虾绝迹,塘水变臭变黑,由原清可见底可用之水,变成现在连手脚沾泥都不敢到塘中洗。
1.造成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主要污染是(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业废水④酸雨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后果是( )①破坏水生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抽水灌溉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从水污染的类型看,该乡镇的水污染最可能是( )A.物理性污染B.化学性污染C.生物性污染D.自发性污染解析第1题,水污染的污染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
第2题,酸雨是人们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所致。
第3题,物理性污染主要是热污染及固体废弃物带的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寄生虫及虫卵、病菌和细菌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答案1.C 2.A 3.B下表是我国2002年与2007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对比表,表中数据代表各类海水所占的比例。
据此完成第4~5题。
劣四类海水27.18.34.表中反映了我国近海的水质情况是( )A.适于水产养殖的海域比例上升了8.4%B.丧失了养殖功能的海域比例下降到10%以下C.五年我国近海海域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D.我国海域广阔,污染海域仅占我国海域的一小部分5.造成我国近海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①滥捕滥捞使渔业资枯竭②工业生产排放废液③人类大量开采海底金属矿产④过往海轮产生石油泄漏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第4题,首先要理解关于各类海水的说明,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判断。
第5题,造成海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过程中废水、废液的直接排放及石油的泄漏。
答案4.C 5.C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达标验收(四)水污染及其成因(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达标查收(四)水污染及其成因一、选择题1.以下水体种类中,自净能力最强的是()A.河流水B.淡水湖泊水C.地下水D.咸水湖泊水分析:选A河流水拥有很强的流动性,对污染物能起到很好的稀释作用,自净能力也强。
2017 年 6 月 6 日泉州海疆开始出现赤潮,主要集中在深沪湾的石狮市永宁镇沿海一带。
此次发现的赤潮生物可产生麻木性贝毒,被贝类生物滤食后,可在贝类体内累积毒素,会引起食用者中毒反响。
据此回答2~4 题。
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赤潮是当前在全世界较为广泛且日益严重的水污染现象B.含磷清洗剂的宽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由之一C.在关闭的海湾简单发生赤潮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没关的自然现象3.形成“赤潮”的主要污染物为()A.重金属B.甲基汞C.氮、磷等营养物质D.有机氯农药4.在以下水域中最简单发生赤潮的是()A.杭州湾B.莱州湾C.辽东湾D.珠江口分析: 2.D 3.C 4.D第2题,赤潮主假如人类排放污染物惹起大海中生物大批生殖,并致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
第 3 题,惹起赤潮的污染物主假如植物生长所必要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第 4 题,流域内工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水温较高、较关闭的海湾和水体的水质污染 ( 富营养化 ) 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由。
四个地域中,工农业生产均较集中,海湾也比较关闭,所以水温成为赤潮形成的主要差异要素,珠江口地域纬度低,水温高,更易发生赤潮。
5.山东省济南市某中学有一环保小组对一有大批浮游植物的湖泊,从上游①到下游②,进行溶解氧量(DO)、生化耗氧量 (BOD)、无机物 (N、 P)的浓度进行检查,其结果有可能的统计图是()分析:选 B图中显示,污水排放口在河流的上游,所以在河流的上游浮游生物的数目最多,生物的生殖、呼吸需要耗费的溶解氧也多,所以自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无机物和生化耗氧量渐渐降低,而溶解氧量在渐渐高升。
读我国 7 月水系水质类型比率比较图,回答6~ 7 题。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阶段验收评估四环境污染与防治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20190418119.doc
阶段验收评估(四)环境污染与防治(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读我国7月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河流水质分布一般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好,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差②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好,非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差③经济落后地区河流水质较差,经济发达地区河流水质较好④河流夏季时的水质较好,冬季时的水质较差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影响上述河流水质好坏的主要因素有()①流域内人口密度②流域内污水排放量③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④河流径流量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1.A 2.B首先应明确,水质等级越低,表明水质越好,即Ⅰ至Ⅲ类水质较好。
图中显示南方河流、径流量较大的河流水质较好。
一般来说,水质好坏与河流径流量、污水排放量有很大关系,南方河流由于径流量较大而自净能力较强,所以水质一般较好;同理,同一条河流,由于夏季水量较大而水自净能力强,从而水质好于冬季。
城市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及细粒颗粒物PM2.5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如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分别位于()A.住宅区、城市干道旁、风景区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干道旁C.城市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D.城市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4.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会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是()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解析:3.C 4.A第3题,三个季节中,甲的可吸入性颗粒物都是最多的,应是城市干道的两旁,粉尘较重;乙的可吸入性颗粒物都是最少的,应是在环境较好的风景区。
选C正确。
第4题,①是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不利于雾霾天气形成;②是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利于雾霾天气形成;③锋面天气,多雨,不利于雾霾天气形成;④是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流动,利于雾霾天气形成。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4.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危机,垃圾围城已成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
据此完成第1~3题。
1.2012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1.71亿吨,这说明城市垃圾具有的特点是( )A.数量大B.品种多C.变化大D.危害持久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
这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的特点是( )A.数量不断增大B.品种不断增多C.变化大D.治理越来越困难3.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解析:第1题,1.71亿吨的清运量说明城市生活垃圾具有数量大的特点。
第2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产品不断出现,城市垃圾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多。
第3题,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扩散,污染大气;垃圾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污染土壤,进而对植物造成危害;医院废弃物含有病菌、化学药品等污染物,即使消毒后任意堆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占用土地。
答案:1.A 2.B 3.B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垃圾泛滥成为一种环境污染源,是近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结果。
据此完成第4~5题。
4.导致城市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②商品消费量的增加③不良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的发生④农业革命的发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城市垃圾已演化为社会公害,其原因是( )①造成水土流失②占地塞河、污染水质③破坏生物多样性④污染大气,污染土壤⑤传染疾病,损害健康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解析:第4题,农业革命与城市垃圾的增量排放无关。
高中地理第三章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3
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读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1。
甲、乙两地区在区域发展中,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A。
森林破坏 B.土壤侵蚀C.草地退化 D。
生物多样性锐减2.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下列防治措施中合理的是()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
大力发展水电C。
积极开垦梯田D。
提高植被覆盖率1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黄土高原,乙地位于东南丘陵,两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第2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会造成环境污染;黄土高原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河流落差小,不适合发展水电;开垦梯田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高植被覆盖率可减少土壤侵蚀.。
B 2.D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示意图,完成3~4题。
3.与1950年相比,2004年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有()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②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③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④全球变暖,蒸发加剧A。
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③4。
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该地区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农业生态遭破坏,增加了旱涝发生频率B.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C.使蒸发量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D.减少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物种减少3题,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围湖造田和上游植被破坏导致的泥沙淤积。
第4题,湿地面积减少,使该区域蒸发量减少,影响局部气候,但不会带来土地荒漠化。
4.C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是北京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首个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
下图为景区导游图。
读图,完成5~6题.5。
野鸭湖湿地公园()A。
景观都是自然景观B.能显著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C。
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D。
游客多来自外地6。
该景区()A。
有明显的核心保护区、缓冲区、游览区B.应修建深入湿地的栈道以方便游客近距离观鸟C.规划设计的定位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特色D.内部采用的交通方式有利于环保5题,公园内景观有自然景观,也有人文景观;公园距北京市区约70千米,对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作用较小;湿地具有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效益;公园游客以当地为主。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4.1水污染及其防治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9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读某乡镇中学学生的调查报告,完成第1~3题。
这里山清水秀,有巍巍青岭山,淙淙渠溪水……尤其是乡镇后面的大塘,污染非常严重,以致鱼虾绝迹,塘水变臭变黑,由原来清可见底可用之水,变成现在连手脚沾泥都不敢到塘中洗。
1. 造成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主要污染源是()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业废水④酸雨A. 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 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后果是()①破坏水生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抽水灌溉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A. 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 从水污染的类型看,该乡镇的水污染最可能是()A. 物理性污染B.化学性污染C.生物性污染D.自发性污染解析:第1题,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
第2题,酸雨是人们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所致。
第3题,物理性污染主要是热污染及固体废弃物带来的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寄生虫及虫卵、病菌和细菌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答案:1.C 2.A 3.B下表是我国2002年与2007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对比表,表中数据代表各类海水所占的比例。
据此完成第4~5题。
高中地理4.( )A.8.4%B.10%C.5D. ,5.( )B. C.D A.4 ,:4.C 5.C6~86.( )A. B.C. D.7. ( )A. B.C. D.7A.BC.D6 ,:6.B 7.C 8.C(DO) , (BOD), M Q9~10I o ③④⑥—|度河谎流向9.()A. B. C. D.10.( )A.MB.NC.OD.P9 ,DO5,BOD10 ,O5DODO BODBOD:9.B 10.C11~1213. 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 a 表示污水处理,b 表示污水收集11.导致漫画反映的水体污染的原因是 ( )A.水体富营养化B.废热水的排放C.寄生虫的大量繁生D.重金属的排放12.湖泊出现漫画中的问题时,湖泊中()①种群数量增加 ②生态系统趋向复杂 ③鱼类大量死亡 ④生态系统变得简单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第11题,第三幅图中的“我是蓝藻”是题眼 ,说明漫画反映的是水体富营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
读某乡镇中学学生的调查报告,完成第1~3题。
这里山清水秀,有巍巍青岭山,淙淙渠溪水……尤其是乡镇后面的大塘,污染非常严重,以致鱼虾绝迹,塘水变臭变黑,由原来清可见底可用之水,变成现在连手脚沾泥都不敢到塘中洗。
1.造成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主要污染源是( )
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农业废水④酸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该乡镇鱼虾绝迹、塘水变臭的后果是( )
①破坏水生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抽水灌溉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从水污染的类型看,该乡镇的水污染最可能是( )
A.物理性污染
B.化学性污染
C.生物性污染
D.自发性污染
解析:第1题,水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
第2题,酸雨是人们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所致。
第3题,物理性污染主要是热污染及固体废弃物带来的污染,生物性污染主要是寄生虫及虫卵、病菌和细菌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答案:1.C 2.A 3.B
下表是我国2002年与2007年近海海域水质情况对比表,表中数据代表各类海水所占的比例。
据此完成第4~5题。
4.表中反映了我国近海的水质情况是( )
A.适于水产养殖的海域比例上升了8.4%
B.丧失了养殖功能的海域比例下降到10%以下
C.五年来我国近海海域水质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
D.我国海域广阔,污染海域仅占我国海域的一小部分
5.造成我国近海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
①滥捕滥捞使渔业资源枯竭②工业生产排放废液③人类大量开采海底金属矿产④过往海轮产生石油泄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第4题,首先要理解关于各类海水的说明,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判断。
第5题,造成海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产、生活过程中废水、废液的直接排放及石油的泄漏。
答案:4.C 5.C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第6~8题。
6.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7.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8.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解析:第6题,富含氮、磷的工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排到近海,使水体富营养化,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引发赤潮。
第7题,水温高,浮游生物生命活动强,繁殖速度快;风力小,利于氮、磷营养物的聚集。
第8题,中低纬的近海往往具备赤潮形成的各种条件。
答案:6.B 7.C 8.C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的氧的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时需要消耗氧的数量,它用于监测水体有机物的污染状况。
下图为某河由M河段至Q 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中有机污染源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 )
A.M
B.N
C.O
D.P
解析:本组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水体污染的相关问题。
解题关键是认真读图并能够明确DO和BOD 的含义。
第9题,DO浓度越大,说明水质越好,BOD则相反。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在②处BOD含量直线增加,说明该河段是有机污染源所在处。
第10题,河流在O河段DO浓度最低,说明水中溶解氧含量最少,容易导致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答案:9.B 10.C
读漫画“胎儿绝不出生的N个理由”,完成第11~12题。
11.导致漫画反映的水体污染的原因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B.废热水的排放
C.寄生虫的大量繁生
D.重金属的排放
12.湖泊出现漫画中的问题时,湖泊中( )
①种群数量增加②生态系统趋向复杂③鱼类大量死亡④生态系统变得简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1题,第三幅图中的“我是蓝藻”是题眼,说明漫画反映的是水体富营养化。
第12题,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的含氧量下降,鱼类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生态系统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答案:11.A 12.D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15题。
13.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14.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D.增加地下水储量
15.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解析:第13题,a指向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故表示污水处理;b汇集到废水中,应表示污水收集。
第14题,在四项措施中,只有“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是可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第15题,水体富营养化是在缓流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对应解决措施是加快水体的流动速度,增强水体净化能力。
答案:13.A 14.C 15.A
16.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浒苔也叫绿藻,其生长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第二是光照;第三是营养。
材料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最新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6月14日,黄海海域浒苔分布面积1.67万平方千米,距离青岛大公岛最近距离只有120千米。
浒苔以平均每天9千米的速度向青岛漂移。
(1)根据材料,简要分析黄海近海水域浒苔大规模暴发的原因。
(2)无机氮和无机磷化合物大量排入湖泊及近海地区会引起哪些后果?
(3)结合材料,请谈一下如何防止浒苔的大规模暴发。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浒苔的生长需要温度、阳光和营养。
在自然状态下,海水中的营养物质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一般不会造成浒苔的大规模暴发,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向海洋中排放大量的富含氮、磷的污水,使海洋中的营养物质不断增多,在温度、光照适宜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引起浒苔的大量繁殖、生长,从而使浒苔大范围暴发,所以浒苔的大规模暴发是人类活动向海洋中大量排放富含氮、磷的污水的结果。
第(2)题,无机氮和无机磷化合物是水生植物的营养物,大量排入湖海会引起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浮游生物死亡后要消耗掉大量的溶解氧,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富营养化加快了湖泊自然演替的过程,加速湖泊的萎缩及消亡,还会使饮用水水质变坏,影响人体健康。
第(3)题,防止浒苔大规模暴发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此外建立预警机制,也可以减少因浒苔的暴发带来的经济损失。
答案:(1)黄海近海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较多;夏季水温较高,光照充足;近海地区有许多海湾较为封闭,水流较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无机氮、无机磷等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物,大量排入湖海会引起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浮游生物死亡后的分解要消除掉大量的溶解氧,致使鱼类窒息而死亡,还可能使饮用水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
(3)大力宣传浒苔防治的有关知识;对工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治理;推广无磷洗衣粉和餐洗净;组织人手集中打捞浒苔;建立浒苔预警机制,及时预报浒苔发生情况。
17.(探究性学习)图甲为我国西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图甲中河流实测化学耗氧量(COD)水质状况曲线图(注意: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图丙为②水文站实测污染物组成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①②两水文站河流实测水质状况曲线
图乙
②水文站实测污染物组成
图丙
(1)据图丙,说出该河流的水污染属哪种水污染类型。
(2)据图乙,比较①②两处的水质差异,并分析原因。
(3)据图乙,描述②处河流水质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按污染物的性质水污染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由题可知该河
流的水污染为化学性污染。
第(2)(3)题,从图乙信息可知差异主要有水质差异和季节变化差异。
水
质恶化主要与污染物浓度有关,而污染物浓度与污染物的排放量、河流的流速、河流的水量等有关。
答案:(1)化学性污染。
(2)水质比较:②处水质全年都比①差;②处水质季节变化比①处大。
原因:②位于河流下游,上
中游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排放大量污染物,而①位于上游支流,污染物排放很少;②处位于河
流下游,流速较缓,自净能力减弱。
(3)夏秋季节水质好,冬春季节水质差;夏秋季节达三类水以上标准,冬春季节为四类水标准。
原因: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净化能力强;冬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
量小,流速慢,自净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