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一、教学建议
(一)学业质量内涵
传统体育类运动)
学习评价建
二、教学评价建议
(二)学业质量水平
变化六:新增学业质量模块的内容,从学业质量内
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 涵、学业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 学业水平评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 试评价的关系
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价
与开发建议
六、实施建议
运动能力 健康行为 体育品德
四、课程结构的变与不变
类别 课程 结构
核心内容的保留与继承
2003(实验)版: 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标准的关系
2017 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学
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体育实践能 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 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挥体育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和规则意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 养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 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 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身体健康、体魄强健,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 活做好准备
2017 版: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
康与全面发展
变化二:更新 2003(实验)版课程标准 4 条理念,变更为 2017
版 5 条基本理念
立德树人 学习需求
2017 版基本理念:
学习评价体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
系
健康与全面发展
(2)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变化二:对课程总目标进行了新的阐述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大领域的内容标准及实践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五大领域的内容标准及实践建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以及国内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五个学习领域的划分真正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发挥体育课程健身育人的功能。
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且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达成的,不能将五个学习领域隔离开来进行教学,更不能理解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是通过课堂知识教育来实现的。
在每一个学习领域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置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水平目标是指不同学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要说明的是,水平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某一水平时侧重学习和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但不是说学生在其他水平就不要学习和巩固这些知识和技能。
第一节运动参与一、设置运动参与学习领域的意义运动参与领域是促进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1. 设置运动参与学习领域充分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本身的性质,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身体实践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的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程基本理念,明确界定了新课程的性质,指出体育与健康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各学校的实施,各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也逐渐深入,并对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完善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并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身心健康、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审美情趣及兴趣爱好的取向、社会实践活动的穿插、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标签: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内容所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启发性、开放性等特点。
新课程标准水平不仅注重培养运动技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程序上把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也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使之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相辅相成,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运动,又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同时又满足了他们渴求自我学习和追求成就感的心理。
2001年由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性质作了明确的阐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形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接受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的观念。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至关重要,而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制订的。
在学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标准》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特征,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以及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一、《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原则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2.坚持《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3.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实验稿〕》二、对《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修订的说明〔3〕除对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充实之外,在“内容标准〞的呈现方法方面也作了较大调整:一是取消按学习内容进行分类陈述,改为按水平学段进行分类描述;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内容目标之后,都提出了相应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评价。
.〔4〕在对“体能〞的评价中,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
.〔5〕考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身体健康〞局部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局部前言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开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根底性,实践性,综合性,二、课程根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三〕以学生开展为中心,援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三、课程设计思路〔一〕依据学生全面开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标准〔二〕依据学生的身心开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三〕依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察的学习目标。
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为便于观测的行为表征,援助教师更X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依据三级课程治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五〕依据开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第二局部课程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2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和锻炼;3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4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5形成健康的生活方法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如何科学、准确地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也就是“成绩考核”成为每个体育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发展方向在以往体育课考核中,由于受学科主义和竞技运动比赛的影响,比较多的是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考核,全国范围内统一运动项目的评分标准,如:《国家体育达标标准》等,由体育教师对学生每一个考核项目进行定量评定,地方也以此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这势必造成了学校体育教学将评价为目的,考什么,就教什么,违背了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的教育规律。
出现了因先天条件优越,很容易得分;因先天条件不足(如体弱、身矮、体胖等),尽管学习很努力,还是得低分,甚至不及格,从而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的现象。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并将定量与定性评价标准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进步与发展状况,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由体育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与体育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主体化;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向未来,重在发展,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校《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1、科学制定学习成绩评定内容及标准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
体育中考也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革,体育中考分不再只是一次考核的成绩,而是由两部分成绩构成,即过程管理成绩和目标测试成绩,各占总分的50%。
水平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
语。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学习目标1:提高基本身体活动和完成体育游戏的 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完成多种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 完成快速的曲线跑、合作跑、持物跑,单、双脚连 续向高或向远跳跃,单、双手的投掷和抛物,有一 定速度要求的攀、爬、钻等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准确性、数量或速度。
等信息。 学习目标2:体验运动过程并了解动作名称的含义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多种运动术语或动作名称的含义。如使用正确的术语描 述已经学过的动作,并说出同类动作的不同变化(如投远与 投准、跳高与跳远等)。
评价要点:对有关运动术语或动作名称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模仿并说出教师示范动作的名称或术
等动作时的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情况。
三、身体健康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近视眼预防、食品卫生、主要营养素的作用等有关知识。如学会合理用眼,
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视力;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不吃不洁、腐败变质、 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知道人体所需的几种主要营养素(如脂肪、蛋白质、糖类 等);认识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树立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等。 评价要点:对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评价读书、鞋子、看电视、用电脑等是否符合用眼卫 士要求。 学习目标2:初步了解疾病预防知识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初步了解一些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如知道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肠道 寄生虫病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营养不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懂得接种 疫苗可以预防疾病,动物咬伤或抓伤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 服药等知识。 评价要点:对所学疾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说出1-2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 而体育教学纲领学习领域则是按运动项目划 分,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 上是一个竞技运动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 能够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另外,课程 标准按照水平划分为六个学段,这么划分主 要是考虑到学生发展和各地、各校情况差异 性。体育 教学纲领则是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 个学段。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第2页
▪ 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加、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 运动参加—促进学生主动参加,形成锻炼习惯和终生体育意 识。
▪ 运动技能—主要是借助于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实现体育 活动技能。
▪ 身体健康—有健康强壮体魄、灵敏柔韧身体、良好耐力和暴 发力。
▪ (2)、含有一定独特征,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相 符合;
▪ (3)、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有创造机会 ,让他们主动参加、主动发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第21页
▪ 5、含有科学性与实效性教学方法
▪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育教学方法选择,应依据 学生、教师、教学环境差异作对应调整。教师要加 强对学生学法指导,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气氛,为 他们提供机会,培养他们创造力、竞争力,同时还 应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激发他们兴趣和 学习动机,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潜能。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第19页
▪ 3、优化教学内容
▪ 教师按照《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应有较大选择。 内容设计要淡化“学科体系”,走向学生现实生活,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纪阶段习兴趣,并 含有可操作性(依据本身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 中,还要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空间,尊重学生提议 。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如何科学、准确地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也就是“成绩考核”成为每个体育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发展方向在以往体育课考核中,由于受学科主义和竞技运动比赛的影响,比较多的是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考核,全国范围内统一运动项目的评分标准,如:《国家体育达标标准》等,由体育教师对学生每一个考核项目进行定量评定,地方也以此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这势必造成了学校体育教学将评价为目的,考什么,就教什么,违背了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的教育规律。
出现了因先天条件优越,很容易得分;因先天条件不足(如体弱、身矮、体胖等),尽管学习很努力,还是得低分,甚至不及格,从而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的现象。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并将定量与定性评价标准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进步与发展状况,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由体育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与体育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主体化;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向未来,重在发展,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校《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1、科学制定学习成绩评定内容及标准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
体育中考也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革,体育中考分不再只是一次考核的成绩,而是由两部分成绩构成,即过程管理成绩和目标测试成绩,各占总分的50%。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wx
第一部分前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解读与梳理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三大”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第三部分 小学体育与健康“四大”核心素养理念
解读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三大”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
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三大”核心素养
1 运动能力 2 健康行为 3 体育品德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第一部分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一)关于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 径,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健全人格品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 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 现实和长远意义。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
课程内容五大板块——基本运动技能
教学策略:
(1)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开展游戏化教学 如模仿熊、兔子等动物的移动方式
(2)运用启发性问题 如“能不能用身体展示一个圆形的苹果?” (3)重视组织学生进行身体双侧协调练习,如左右手交替运球 (4)注意与艺术、劳动等相结合,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 (5)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如运球时进行变换方向等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三大”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核心素养解读—③体育品德
内涵: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
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主要表现:
包括 三个维度 体育精神维度 体育道德维度 体育品格维度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三大”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核心素养解读—③体育品德 主要表现:
(四)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
课程实施应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 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 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 机结合,注重将健康教育教学理论讲授、交流互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 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三个方面来探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应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明确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方向。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应包括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等方面。
通过设立明确的课程目标,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其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应具体丰富。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育课程内容可以包括田径、球类运动、健美操等多种运动项目,健康课程内容可以包括营养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内容。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评价应科学合理。
课程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身体素质的改善程度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和科学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体育新老课标的对比
体育新老课标的对比一、体育新课标与体育教学大纲比较1.教学目标的比较(1)体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体育健康的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结合;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好准备。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为: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突破:课程标准确立了课程目标层次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从而使课程目标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了以往习惯用的客话和套话。
2.教学内容的比较(1)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规定:必修:基本运动、游戏、基本知识、田径、体操、武术;限选: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任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科学的健身方法,新兴体育项目;必修:内容的提高与拓宽,可由学校置换其他内容。
(2)体育新课标教学内容:没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只是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既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体健康领域;心理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
(3)突破:新课标突破了以往大纲的规定性,实施目标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有助于挖掘课程资源。
3.教学评价的比较(1)体育教学大纲:评价与遗传因素相关较大的体能项目为主;强调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和文化素养;强调掌握运动技术水平;重视考勤、必修、限选内容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重结果评价。
(2)体育新课标评价:强调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等同评价;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强调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既重视终结性评价,又重过程评价和进步幅度评价;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教师评价的结合。
(3)突破:课程标准突破了评价内容的规定性,改变了以运动技术、身体机能为重点的评价,强调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技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评价;突破了以往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的"盖棺式"评价方法。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续)
• 在评价内容上,包括体能、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
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 • 在评价方法上,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定性与定量 评价、相对性和绝对性评价相结合 • 在评价主体上,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 评等。 • 在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进行评价时,允许学生在 考核内容和方式上有选择权。
3情感体验,确立学 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 不仅告诉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 告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的优劣
1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2、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 3、教学目标是否得到整体体现 4、课堂教学的创新程度如何
3、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确定
与义务教育体育课程相衔接,《课程标准》
设置了两级学习水平(水平五、水平六)和七
个系列(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 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 兴运动类项目等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以及一个健 康教育专题系列)。
(续)
• 水平五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必修内容, 其中,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必修10学分,田径运 动至少必修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必修1学分; 1学分相当于18学时; • 水平六是为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发 展性学习目标; • 每个系列包含若干模块,每个学生可以选 择模块进行学习,但不宜超过五个不同的运动 项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
主要特点和课程结构
季 浏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主 要特点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 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 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 的的必修课程。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学分制的具体规定
学生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且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 应学分;一、二年级必修8学分,三年级必修2学分,共 10学分(每学分相当于18学时),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 分即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各校必须保证三年 级第二学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精神,高中学生可以在学 校设立的选修I范围内选择5个学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进行学习。
(5)将课内外体育俱乐部活动结合起来
在我国,学生在课余的体育活动主要是教师指 导下的课余训练或课外体育活动。
欧美国家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形式主要是参加 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各种体育俱乐部。英国、德国、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都鼓励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组 织。
二、课程的性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 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 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 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的性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它是在九年义务 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学生终身体 育奠定基础的课程。 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需要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提高自主体育学习的能力; 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 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瑞 典:高中每年开设体育课80学时,另外开设体育选修课。
6.各国高中体育课程建设的趋势
(1)在课程目标和价值方面,重视学生的健康 水平提高和全面发展;关注学生运动习惯和积极人生 态度的形成;
(2)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强调培 养学生参与健康社区和环境创设的意识和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一一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 -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一一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完整解读:2022年版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标内容讲解PPT课件
3
3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 、社会 性等方 面的发 展,合 理安排 不同学 段内容 ,体现 学习目 标的连 续性和 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 段学生 特点和 学科特 点,为 学生进 一步学 习做好 LHJ+FHX准 备。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 、社会 性等方 面的发 展,合 理安排 不同学 段内容 ,体现 学习目 标的连 续性和 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 段学生 特点和 学科特 点,为 学生进 一步学 习做好 LHJ+FHX准 备。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 、社会 性等方 面的发 展,合 理安排 不同学 段内容 ,体现 学习目 标的连 续性和 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 段学生 特点和 学科特 点,为 学生进 一步学 习做好 LHJ+FHX准 备。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 、社会 性等方 面的发 展,合 理安排 不同学 段内容 ,体现 学习目 标的连 续性和 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 段学生 特点和 学科特 点,为 学生进 一步学 习做好 LHJ+FHX准 备。
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
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 、社会 性等方 面的发 展,合 理安排 不同学 段内容 ,体现 学习目 标的连 续性和 进阶性 。了解 高中阶 段学生 特点和 学科特 点,为 学生进 一步学 习做好 LHJ+FHX准 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主要变化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 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 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