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
什么是意境
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 规定性(情景交融)之外,还有 自己的特殊的规定性。“意境” 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
的外延小于“意象”。
从审美活动(审美感兴)的角度看,所谓‚意境‛,
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
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 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 受和领悟。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取之象 外‛、‚象外之象‛),另方面‚意‛也就从对于
的深切同情。 格调柔婉,内蕴清空。
• ‚阴柔美‛概括起来的四种类型: • ‚浓艳瑰丽‛
• ‚淡泊静谧‛ • ‚清新素雅‛ • ‚凄冷寒凉‛
• 二)、‚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 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 )
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 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意境的本质特征是 ‚生命律动 ‛,即展 示生命本身的美。在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 结构中,是把宇宙境界与艺术意境视为浑 然一体的同构关系。于宇宙本身就是一种 生命形式,诗人对宇宙境界的体验就是一
种生命律动的体验,而意境恰恰就是这种
生命律动的表现。
人心虽小,但可以装得下整个宇宙。诗 人之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他可以 映射宇宙的诗心、宇宙的灵气。因此我 们说,、艺术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 象,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文学意
境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有三
个特点: (1)表真挚之情。 (2)状飞动之趣。 (3)传万物之灵趣。
三、意境的审美特征
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使
意境的概念界定是什么
意境的概念界定是什么意境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一种独特的氛围、情感或思想感受。
它是通过作品所表达的色彩、构图、音乐、文字等要素与观赏者之间发生的心灵共鸣所体验到的。
意境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能够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和感染力。
通过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意境,观赏者可以沉浸其中,进入作品的世界,与作品内在的情感产生共鸣。
因为意境的存在,艺术作品才能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与思考,使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启示。
在视觉艺术中,如绘画、摄影等,意境是通过色彩、构图和光线的运用来表达的。
比如,在一幅绘画作品中,通过明暗对比的处理和鲜艳的色彩运用可以营造出一种戏剧性的意境;而低饱和度的色彩和柔和的光线则会使作品散发出一种温暖、柔和的意境。
观赏者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通过色彩和构图等视觉元素的烘托,会产生真实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音乐中,意境则通过旋律、和弦、节奏、演奏技巧等因素来表达。
音乐作品的意境可以使人感到激动、快乐、安宁、悲伤等不同的情绪。
一首欢快明亮的曲子会给人以欢愉的感受,而悲伤沉郁的乐曲则能够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悲伤与思考。
音乐作品通过声音的韵律和旋律的流动,可以让人们在欣赏时产生共鸣并进而投入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之中。
在文学作品中,如诗歌、小说、散文等,意境则是通过语言、形象、修辞手法等来表达的。
通过精准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作家可以创造出一种真实而引人入胜的世界。
在文学作品中,意境的塑造往往与作品的主题紧密相关。
比如,在一首抒情诗中,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和动人的意象描绘,诗人可以在读者心中唤起一种浪漫、深情的意境。
总之,意境是艺术作品的核心,它以独特的形式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体验。
观赏者通过欣赏作品中所展示的视觉、听觉、文学等要素,与作品形成心灵上的共鸣,并从中得到启发与感受。
意境的存在使艺术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使其超越表面的形式,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共鸣,成为一种在心灵中留下深远印记的艺术体验。
诗歌鉴赏之意境
通过意象叠加、景情结合等手法营造意境
意象叠加
诗人将多个意象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画面。例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将多个景物叠加在一起,营造出一 种萧瑟、孤寂的氛围。
景情结合
诗人将情感和景物相结合,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例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来表 达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详细描述
这类诗歌往往借助物象、景致等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描写雨后的清晨景象,表达了诗 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感慨。
自然清新型
总结词
自然清新型的诗歌意境往往以自然景物为主,通过对自然景 物的细腻描绘,表现出清新、自然的气息,让读者感受到一 种宁静、祥和的美感。
《诗歌鉴赏之意境》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意境概述 • 意境的类型 • 意境的营造方法 • 意境鉴赏的实践应用 • 结论
01
意境概述
意境的定义
意境是指诗歌作品中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 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境是作者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通过精心构思、巧妙布局所创 造出的艺术境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感 悟等审美活动所感受到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
通过炼字、炼句等手法营造意境
炼字
诗人通过选择准确的字词来传达情感和意义。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中的“疏”和“骤”字,准确地表达了 当时的天气和氛围。
炼句
诗人通过选择恰当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李煜 的《浪淘沙》中,“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通过使用对 仗和对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悲伤和无奈。
2019年意境的同义词
意境的同义词意境的同义词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意境的同义词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意境的同义词资料,欢迎阅读,意境的同义词境界、情境、境意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
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境界。
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 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
” 端木蕻良《关山月的艺术》,“画梅花的,很少能闯出林和靖式的梅花品格,总是强调暗香疏影这般意境。
”修饰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 ,寂静肃穆。
辨析,1 /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意境”这个词。
比如说,一首诗很好,我们就说,“这首诗很有意境。
”一幅画很好,我们就说,“这幅画很有意境。
”甚至看完一场电影,走出电影院,我们也会听到有人议论,“今天的电影很有意境。
”但是尽管大家都在用这个词,对于究竟什么是意境,很多人并没有搞得很清楚。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1.它们所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1) 柳永词中晓风残月的意境很美。
2) 画家努力使这幅仕女画具有一种闭月羞花的意境。
3) 这幅图案犬牙相制,别有一番意境。
4) 他的小说语言精妙绝伦,意境超凡入圣,不愧为名家大作!5) 元人黄公望的山水画,真是尺寸千里,意境深远,使人玩味无穷。
6) 他高妙的弹奏技巧,把这首曲子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之意境
04
诗歌鉴赏之跨文化比较
中国古代诗歌与外国诗歌的对比
文化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古代 诗歌和外国诗歌在表达方式和主 题上有明显的不同。
语言表达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更注重 韵律和节奏感,而外国诗歌则更 注重语言的自由和表现力。
主题内容
中国古代诗歌多以自然、人情、 道德等为主题,而外国诗歌则多 以个体感受、哲学思考等为主题 。
03
诗歌鉴赏之审美体验
感知与理解
感知诗歌的语言、韵律、节奏等表层特征。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形象等深层 内涵。
想象与创造
通过想象体验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情感和形象。 创造性的解读和拓展诗歌的内涵,发掘新的审美元素。
评价与反思
对诗歌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和判断 。
VS
对诗歌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进行 反思和挖掘。
THANKS
诗歌鉴赏之意境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诗歌鉴赏之意境 • 诗歌鉴赏之艺术技巧 • 诗歌鉴赏之审美体验 • 诗歌鉴赏之跨文化比较
01
诗歌鉴赏之意境
意境的基本概念
意境是指诗歌作品中所描绘的 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
界。
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境相 互交融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感 染力,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鉴 赏的核心。
意境的生成背景
社会背景
诗歌创作受到社会背景的影响 ,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会形
成不同的意境风格。
文化背景
诗歌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同 地域、民族、宗教等文化传统都 会对诗歌意境产生影响。
个人背景
诗人的个人经历、性格、审美情趣 等也会对诗歌意境产生影响。
诗歌鉴赏的八大意境
诗歌鉴赏的八大意境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语言和意象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中,常常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意境,这些意境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深度。
下面将介绍八种常见的诗歌意境。
1. 自然意境:许多诗歌作品将自然界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气氛和生命力,表达出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这种意境给人以宁静、舒适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2. 历史意境:有些诗歌作品通过描绘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背景,表达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这种意境给人以厚重、庄重和沉思的情绪。
3. 爱情意境:爱情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主题,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爱情感受和情感体验,传达出深情、温暖和甜蜜的情感。
这种意境给人以浪漫、柔情和幸福的感觉。
4. 孤独意境:有些诗歌作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痛苦,通过寂静的画面和冷寂的气氛传达出一种无助和失落的情感。
这种意境给人以凄凉、忧伤和思考的感觉。
5. 哲理意境: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经常通过抒发哲理、思辨人生的方式,传达出作者对人生、命运和道德的思考。
这种意境给人以智慧、深沉和启迪的感觉。
6. 幻想意境:有些诗歌作品通过幻想的情节、神秘的气氛和奇特的意象,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虚幻世界。
这种意境给人以神秘、奇幻和梦幻的感觉。
7. 社会意境:一些诗歌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描绘和反思,表达出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意境给人以思辨、愤慨和责任感的感觉。
8. 心灵意境:心灵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和感悟,传达出一种灵魂的追求和超越。
这种意境给人以抽象、深邃和沉思的感觉。
这八种意境只是诗歌创作中的一部分,不同的诗歌可能同时包含多种意境,或者突出某一种意境。
通过鉴赏这些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意境 名词解释
意境名词解释
意境是一种神秘而又神秘的概念,可以说它是一种心灵的回响,营造出的气氛对人的情感和思维有着很深的影响。
它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审美独特的艺术体现,很多文学作品、绘画作品和电影作品都在灌输意境。
意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任何事物,不论是风景、自然、文学还是音乐。
可以理解为,意境是人们对事物的精神回应,这种回应受对象的特征和意义的影响,从而带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体验,甚至有一种感受。
每一种意境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的意境会给人一种欣喜若狂的感受,令人神往,觉得活在当下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有的意境则会让人心生畏惧,有一种阴沉的气氛,传达出荒谬而有失偏颇的信息。
有的意境更多的是产生一种平静而又安详的感觉,这种意境令人联想到几乎是灵魂的提升,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此外,意境也可以给予人们一种深切的唯美感,把这种神秘的氛围转变成一种家的感受。
可以让人感受到亲密的温暖和温馨的慰藉,这恰恰也是一个人渴望的情感,让自己的灵魂受到安抚。
最后要说的是,意境是一种比语言更抽象的概念,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现象,是一种表达艺术家心灵感悟的最好方式。
它既可以让我们看到作品的精华,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思维营造出的气氛。
艺术家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出自己最深刻的思想和心绪,以及对生活的认知,而意境就是这种方式之一。
我们在探索意境的时候,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以增加自己的鉴赏能力,更深入的理解意境的精髓,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更加精准。
浸润于意境里,让心灵放飞,让美好的想法在思维中慢慢萌发,而这种萌发又会成为艺术家内心最深处发自内心的力量。
意境,感悟,这是一种解释,也是一种激发。
艺术概论意境的概念
艺术概论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艺术辨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
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
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或: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所呈现的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他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文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这就是绝大多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
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
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
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
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
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古诗常见6种意境
古诗常见6种意境
1. 唐诗中常见的意境有山水田园之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变幻,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如《登鹳雀楼》中描绘的山水壮丽景色。
2. 宫廷意境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意境,通过描写宫廷中的人物和场景,展现出宏伟宫殿、美丽宫人和宫廷政务等内容,如《登金陵凤凰台》中描绘的宫廷景色。
3. 勉励激励意境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意境,通过表现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倡导正气和劝勉自己和他人的意义,如岳飞的《满江红》表达出他忠诚于国家的决心。
4. 哲理思考意境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意境,通过思考生命、人生和世间万物的本质和道理,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悟性,如杜牧的《秋夕》中通过描绘秋天的变化,反思人生的短暂。
5. 孤独寂寞意境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意境,通过描写孤独冷清的场景和孤独寂寞的心情,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如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他在异乡的孤独。
6. 爱情思念意境是古诗中常见的一种意境,通过描写爱人的容颜、思念之情和相思之苦,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思念,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深思念。
意境
3.意境的风格化(个性与创作个性)
作家的个性虽然受到自己身世遭遇的影响,但其个性却 不一定影响其创作。对于意境的创作和把握,不限于作 家个性,而受创作个性的影响。
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误区
鹤冲天 宋·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 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摸鱼儿 宋·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 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 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 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意境的含蓄性(“朦胧美”)
由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不是简单的 “堆砌”和“拼凑”,而是作者对选取意象进 行加工处理,因而使得意境具有一定“含 蓄性”。 这种含蓄性正是意境的第二层和第三层 结构的体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言的逻辑 性和严密性 较为松散
意象的加工和 情感的寄托
境生象外,虚实相生 韵外之致,言外之意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 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雨霖铃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意境的名词解释
意境的名词解释
意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一个作品或场景所能唤起的情绪、情感和思绪等心理活动的总和。
意境主要通过作品中的主题、情节、语言、音乐、色彩、构图等元素传达给观众或读者。
意境是艺术创作中追求的一种境界,能够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读者或观众带入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受或情绪中。
意境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感染力和艺术感,能够让人沉浸其中,产生共鸣和体验。
意境可以是欢愉的,也可以是忧伤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激烈的。
例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可以通过绘画的技巧和色彩搭配,唤起观者心中的平静和宁和;一首激情四溢的音乐能够引起听者内心的激动和震撼;一段文字描写的风景可以让读者感受到片刻的宁静和安详。
意境是一种情感共鸣的体验,它不仅仅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表达,更是观者或读者与作品间的沟通和交流。
同样的作品,不同的人产生的意境也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感受和情绪,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解读和感受。
作品的意境往往需要艺术家用自身的情感和个人的创作风格加以表达,而观者或读者的感受则需要通过情感的参与和对作品的理解来获得。
艺术家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元素的编排和运用,如画面、音乐、文字等,来唤起观众或读者的感受,以达到所期望的意境。
总之,意境是艺术作品中所能产生的情绪、情感和思绪等心理体验,是作品与观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和心灵交流。
它通过作品中的各种艺术元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够带领人们感受到情感的起伏和思绪的波动,使人们在感受艺术的同时,也更深入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无尽的可能性。
名词解释:意境
名词解释:意境
意境是一种具有深刻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可以指艺术家将对外界的感觉和活动用抽象的、复杂的表现方式表示出来的技术。
它可以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音乐作品,或者一块雕塑,它可以把在感官和情感上把人带入一种状态,从而创造出无穷的艺术情感。
意境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激发人们的感受。
它不仅仅是一种色彩、线条、形状的堆积,更要通过释放出的能量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它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艺术家本身的思维,也可以是一种特定的情绪。
例如,一幅画,当艺术家用颜色、线条、形状来构成图案时,就能把它的意境传达出来。
意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表达艺术家的情感,也能对观赏者产生感染力,带给人们特殊的情感体验。
在意境艺术中,艺术家可以用色彩、线条、形状,以及体现特定情感的动态或静态画面,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种情感的表达,就是意境的作用。
它的作用也有很多,它能够影响到观众的心理,让观众体验到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
它能够激发深层次的思考。
它能够唤起观众记忆中的某一段时期,触动新的情感,改变观众的情绪。
它也能激起观众的天马行空的想象,让他们进入一种新的世界。
意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唤起观众的种种情感。
它是艺术家利用一些视觉元素,在心灵深处构建出自己的感情世界的一种方式。
它的作用不仅仅是激发人们的情感,而且还可以改变观众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意境是一
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就像一个艺术家用以把握自身情感的工具,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带给大家更多的感受和思考。
简述意境的特点
简述意境的特点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感氛围和感受,是通过形象、色彩、音乐、文字等来表达的。
它是作品所独有的情感氛围,可以唤起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人沉浸其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意境是艺术作品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它能够给作品赋予深远的内涵和超越生活的艺术意义。
意境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性:意境是每个艺术作品所独有的,它是艺术家对于主题和情感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不同的艺术家在创作中会通过不同的手法和元素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2. 主题感:意境是通过主题来表达的,它能够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色彩、构图、画面表现等手法,艺术家可以将主题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品中,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主题所带来的情感共鸣。
3. 情感共鸣:意境能够唤起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艺术家通过作品中所呈现的情感氛围和感受,能够引起观者内心的共鸣和思考,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和交流。
4. 超越现实:意境具有超越现实的特点,它能够将观者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艺术空间。
通过艺术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创造力,作品中所呈现的意境能够使观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和审美享受。
5. 统一性:意境是艺术作品中各个元素的统一体现。
在艺术作品中,色彩、构图、画面、音乐等各种元素都是为了表达作品的意境而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关联紧密,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作品独特的意境。
意境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中都有体现,如绘画、音乐、文学作品等。
在绘画中,通过色彩的运用、构图的安排和画面的表现等手法,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比如,梵高的《星夜》中,通过独特的色彩和画面表现,使观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宇宙意境。
在音乐中,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的组合,音乐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意境。
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通过音乐的起伏和变化,使观者感受到一种命运的崇高和伟大。
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文字的运用和叙述的方式,作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文学意境。
意境
用境界概括“六根”所感知的对象 主要是指艺术作品中的主观情志及其体现的 时空情态,也是艺术家以心灵感悟世界,心灵与 世界契合后的产物,作品中所有的物象不再是与 心灵无关的存在,而是心灵的体现,意为境中之 意,境中境思想的形成、发展
(一)形成阶段 1《易传· 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
意境
组员:高洁、彭丽娟、段鹏燕、杨梦雪、张未茜、 张琳、于娜、林贞、陈海苗、姚兰
大纲:
一:意境的内涵 1境、境界、意境
2佛家意境
3意境的定义 1形成与发展
二:意境思想的形成、发展 2王国维对意境说的贡献
三:意境的审美特征
一、意境的内涵
1、境、境界、意境的区别 2、佛家境界:
(2)象为有限,境则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3)象是静态的,境则是动与静的统一 《背影》
3、生命情调
审美特征的体现 1、情景交融
2、虚实相生
3、韵味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
2《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3王弼《周易略例· 明象》“得意而忘象”“意象 说”
意象说的三个阶段:1寓意于象,寓具体的意于象 2意中之象,即象统一于意 3意象浑融,即意即象,即象即意
4唐代王昌龄最早在《诗格》提出“意境”
(二)发展阶段 1、皎然的“缘境不尽曰情”“取境”“文外之旨” 推进了对意境的研究 2、刘禹锡《董氏武陵集纪》“境生于象外”,给 意境明确的界定 3、司空图从具象规定了意境 4、宋元揭示了意境的内在结构关系 5、明清时将情与景的融合作为意境的至境
(三)王国维对“意境说”的贡献
1、以境界说深化了意境说
2、对于“真”的强调
3、对境界本根的揭示(情与景的关系问题)
意境的含义
意境的含义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文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绝大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
又如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
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美术意境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对宇宙境界的体验就是一种生命律动的体验,而意境恰恰就是这种生命律动的表现。
人心虽小,但可以装得下整个宇宙。
诗人之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他可以映射宇宙的诗心、宇物之灵趣。
从审美活动(审美感兴)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取之象外”、“象外之象”),另方面“意”也就从对于某个具体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于整个人生的感受。
这种带有象”的一般的规定性之外,还有特殊的规定性。
这种象外之象所蕴涵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就是“意境”的特殊的规定性。
因此,我们可以说,“意境”是“意象”中最绘画、诗歌、园林的意境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喜欢画“远”,高远,深远,平远。
意象和意境的概念定义
意象和意境是两个相关但有着不同含义的概念。
下面是它们的定义:
意象(Imagery):意象是指通过文字、语言或其他艺术形式创造出来的形象或感官上的印象。
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描述,唤起读者或观众的感官体验和想象力。
意象可以涉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用以传达情感、表达主题或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意象常常用于描绘场景、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等,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具体。
意境(Atmosphere):意境是指通过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氛围或情绪气氛。
它是通过作品的情节、语言、符号、色彩、音乐等要素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感觉和情感状态。
意境可以给人以某种情感的体验,如悲伤、欢乐、恐惧、紧张等,以及创造出某种氛围,如神秘、浪漫、压抑等。
它通过创造特定的情感氛围,使读者或观众更深入地融入到作品的世界中,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总结来说,意象强调的是通过形象化的描绘和描述创造出生动的感官印象,而意境则强调的是通过情感氛围和情绪状态传递给观众或读者的感受和体验。
它们在艺术作品中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古代诗词的三种意境:物境、情境和意境
意境是是指诗词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
王国维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
诗词作者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王国维像唐代诗人王昌龄最早使用“意境”概念,在他的《诗格》中提出了“三境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昌龄《诗格》这里的“三境”,实际上就是意境的三种类型。
只是把偏重于描写景物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写情怀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说理言志的称为意境。
意境之美千姿百态,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
如藉物直抒胸臆:曹植《雁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等诗词都包含了一种典雅含蓄美,写景空旷幽远别致,写人温文尔雅特立,写情绵绵不尽,洗练的语言,表达一种耐人寻味,咀嚼不尽的凝重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再如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王之涣“黄河远山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陈宝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等,表达的是一种阳刚奔放美,雄浑侧重写物的气象磅礴和宏大,劲健旷达侧重于写人的精神特质,多用夸张、想象、直抒胸臆等手法来表达物象情怀,具有豪迈浪漫主义特性。
意境名词解释美学
意境名词解释美学意境是诗、词、曲所创造的令人玩味不尽的诗意空间。
其特征在于“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要表达某种抽象的情感或思想,不能借助于具体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形象塑造,而要靠“意”和“境”两方面去传情达意。
所谓“以少总多”、“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等手法,也正是为了这个目的。
一首诗或一幅画的意境,往往具有整体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
意境的内涵非常丰富,既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事件和行为,也包括由这些客观存在所引发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及其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
1。
意境与意象。
意象是主观的,但在文学创作中有时却是客观的;意境是主观的,但它有一定的客观基础。
它是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材料经过创造性的构思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意象世界。
2。
意境与气氛。
一篇好的文章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气氛的。
意境就是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整体形象共同营造出来的那种氛围。
这种氛围往往会随着作品的情节而变化,时而紧张,时而轻松,时而舒缓,甚至时而沉郁。
文章之美,美在意境。
意境与内容高度融合,浑然天成,水乳交融。
没有诗词的内容的高度概括力,则不可能构建起如此完美的意境。
内容固然重要,但只有与意境融合无间,内容才能获得更深刻的审美效果。
人生之美,美在精神。
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对真善美的执著和崇尚,是人类永恒的愿望。
对人生的苦难和缺憾的超越和扬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用美的形式去表现人生,用美的语言去描述人生,用美的韵律去谱写人生,从而使人们在阅读和欣赏中进入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陶冶,这应该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崇高责任。
3。
意境与意象。
意象是主观的,但在文学创作中有时却是客观的;意境是主观的,但它有一定的客观基础。
它是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材料经过创造性的构思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意象世界。
2。
意境与气氛。
一篇好的文章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气氛的。
意境就是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整体形象共同营造出来的那种氛围。
这种氛围往往会随着作品的情节而变化,时而紧张,时而轻松,时而舒缓,甚至时而沉郁。
什么是“意境”?
什么是“意境”?⼀、意境的⼀般使⽤意境,常见于诗词等⽂学作品中,是⽤来形容⽂学作品的⼀个说法,⼈们经常⽤意境来评价⽂学作品。
此外,意境这个词也会出现在其它⽅⾯,例如图⽚、视频等。
意境的作⽤和意思,⼤体相同,其他⽅⾯的使⽤可以参考在⽂学作品中的使⽤。
⼆、意境的⼀般理解意境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都有这个疑问。
很多⼈都知道意境这个词,也有不同程度的关注。
关于意境的说法,也有很多种,⼩细节稍有差别,⼤体⼀样。
那么,意境到底是什么呢?在⼀般的认识和理解中,意境是意蕴和境界。
这种解释是⽐较常见的,⼴为⼈知,得到很多⼈的认可。
意境,是意蕴和境界。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对。
那么问题来了:意蕴和境界是什么呢?是不是⼜出现了新的问题呢?是不是还是有点不太懂呀?是的。
意蕴和境界是意境,意境是意蕴和境界。
这种说法完全正确,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他们只是字数不同⽽已,意思完全⼀样。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意境”这个词,很难解读,能够真正明⽩其中含义的⼈少之⼜少,有点“只可意会不可⾔传”的意味。
三、意境的最简单最正确的解读意境,是意思和境界、⽔平。
其中,意思是主要的,境界和⽔平是次要的。
意思,就是相关作品要表达的意思。
简单来讲,就是相关作品讲了什么?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境界、⽔平,就是相关作品的价值。
境界和⽔平,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相关作品在所属的⾏业和领域中,所达到的⾼度。
通常来讲,就是相关作品“有多好”、“好在哪⾥”。
中⼼思想,这个词⼤家⼀定很熟悉。
提到“中⼼思想”,正常⼈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个很熟悉的问题“这篇⽂章(段落)的中⼼思想是什么?”。
没错,意境其实就是中⼼思想。
意境,本质上就是中⼼思想。
之所以出现“意境”这个词,是因为诗歌是⽂学⽂化作品中的精华,⼈们觉得诗歌是⼀种⾼雅的艺术,想要⽤“⾼雅”的词语来形容,⽤“中⼼思想”这样的词语,会显得有点普通。
就这样,“意境”这个词诞⽣了,⽽且基本上是诗词专⽤。
这本来也是⽂学⽂化的⼀种发展,谈不上对与错,可惜后来有所变化和偏离,很多⼈都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意境”,引发了很多问题,造成了很多损失,实在可惜!意境,也就是中⼼思想,是⽂学⽂化作品的基础规则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定义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境界。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的记述中就可以看出早在周文王的时代就有了营造宫苑的活动。古典园林在词典上的定义是流传下来的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的风景区,在一定时期内被认为是正宗和典范的。张家骥在《中国造园论》中对中国古典园林这样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为物质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正是对“意境”的追求。使中国园林不同于其他国家造园而独树一帜。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咫尺山林正是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意境”。
四、园林“意境”的创造
要创造园林“意境”,首先要求造园家要胸中有丘壑,这就是中国画论所强调的“意在笔先”。造园和作画一样都必须先立意,如方薰所说“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山静居论画》)造园还要因地制宜,计成在《园冶》中就提出了“相地合宜”的原则。任何造园“立意”不能脱离客观的既然条件,完全凭主观意愿去想象。“意境”的意义,首先是神(主观)与境(客观)会,进而超以境(主客观统一)外,得其环中。既不脱离客观的境物又超越这有限的境物,通过对整体艺术形象的把握构思出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显现造化自然的生机勃勃景象。
“境”和“境界”是魏晋至唐代佛经翻译中常用的词汇,特别是在六朝以来的佛家典籍中更是常见。所谓“清清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般若,梵文,意为智慧)。即是把无情之物都看作具有真如的境界(真如,梵文,意为事物的真实性)。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从而推动了诗歌美学家从理论上对诗歌形象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境”这个新的美学范畴。“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叶朗:《中国美术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大同,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4]陈从周:《说园》,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5](明)计成:《园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至于“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唐代诗人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堂花木深”就是对“曲”与“深”关系的最生动形象的阐释。
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表现山水为主题的。所以要达到“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高度境界就少不得师法自然。当然师法自然不是简单的模拟和再现,而是以“心匠自得为高”(米芾语)。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家凭借他深静的心襟,发现宇宙间深沉的境地;他们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顽石,勺水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这也正是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的园林山水不拘泥与自然山水的外在形式,大胆而又自由地摆脱对外界事物的模仿和再现,创造出以小见大,寓有限于无限之中的象征性自然,显现出自然山水精神的空间意象。这就是“离形得似”的“神似”之作。但这种“神似”并不是造园家的任意幻想,而是对自然深入观察加以提炼、概括的结果。总之,中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主题,然后借助建筑、山、水、花木所搭配成的物境来表现预定的主题。这种手法常得于文学艺术、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以及风景名胜的模拟等,这在皇家园林中最为普遍。如圆明园四十景有不少属于这种情况。圆明园中蓬岛瑶台是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造在福海中央的一景。乾隆《御制蓬岛瑶台诗·序》:“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真妄一如,大小一如。能知此是三壶方丈,便可半生铛内煮江山。”
国艺术意境的创造,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正所谓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宋元人的画境,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五、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园林与西方传统的规则几何形园林迥然不同,而是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它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天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中国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移天缩地创造“咫尺山林”。由物的结构美衍生意境生态美。是对自然美的高度概括,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再创造。如中国园林中的假山,并不是某一地区真山真水的再现,而是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炼出来的自然山水。园林中的假山虽然尺度有限,但却有置身真山真水之感,使游人体会到“一峰山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里”的意境。
“意境”说既得禅宗“境界”的启示,吸收其“顿悟”的直觉体验方式,超功利、无思虑、以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的审美境界。同时也融贯了老庄哲学,有与无、虚与实统一的“道”的思想。意境不是表现孤立的、有限的物象,而是表现作为宇宙本体的“道”的天地万物的生命活力。
一言蔽之,“意境பைடு நூலகம்是主观与客观、虚与实、情与景的交融,是从有限达于无限的体悟宇宙生命之“道”的艺术境界。三、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二、“意境”说的产生
“意境”说早在唐朝就已经诞生了,但是思想
渊源不仅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哲学,而且因佛教的传入,受佛教禅宗的直接影响。
从先秦时代的“象”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化为“意象”;从“立象以尽意”到“得意忘象”,由“忘象”而探入“象外”这条观念之流,同“意境”的出现自有其历史的渊源。但是,“意象”的发展却并非是“意境”之所以诞生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佛教流传影响的结果。
古典园林意境创造的思想方法可以用恽南田的话来概括,他在其著作《南田论画》中这样说:
境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
远是对近而言的,要由近悟远必须使心灵处于极笃的虚静状态。这就是魏晋玄学家们不囿与世俗凡近,而游心于虚旷放达之所,谓之“远”的道理。也就是恽南田对“不静不远,所解释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
“意境”是中国特有的术语,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对“意境”的追求是中国艺术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中国造园艺术在这方面更是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美感特点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不了解什么是“意境”就很难理解中国的艺术。所以懂得“意境”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灵魂,它赋予园林艺术以精神内涵。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的“意境”美,营造出“中而今”的无声诗、立体画,让中国园林在当今中国以至全世界继续大放异彩。∷
3.意境并未预先设定,而是待园林建成后,借助景题、匾、联、刻石等文字信号,用象征、寓意、联想等手法,表达情操、理想、哲理等。江南名园拙政园内有建筑名为“与谁共坐轩”,与谁共坐呢?原来是出自苏东坡的诗句“与谁公坐,清风、明月、我”,点出了与清风为拌,与明月为友的意境。这是利用高度概括的园林题咏来升华景物的意境,从而使其由物质空间上升到精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