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
历史主观题答题套路
历史主观题答题套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①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②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③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条件)?(一)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①历史因素: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②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③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二)基本方法: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①原因广度: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思想诸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②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4、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①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②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③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④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5、如何分析矛盾?分析方向:根据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分析。
6、如何解答“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答题思路:①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②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③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思路
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思路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考试的趋势也已经从记叙性改变为了理解性和分析性主题,因此历史主观题成为了很多考生头疼的难点。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主观题占据了很大比例,需要考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主观题往往设计的不是那么简单,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历史学知识,并相应的发展思维技巧,这样才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下面,我们将从答题的思路和技巧两个方面,为大家讲解高考历史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一、答题的思路1、心态平稳,认真阅读题目答题之前,首先要调整好心态,避免因信心不足而影响正常答题。
同时要认真仔细的阅读题目,核对题目的考察内容,从而确定答题的方案和答案的准确性。
2、把握重点,理清思路在阅读完题目以后,要有选择性的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对于内容深度和重点把握准确。
灵活掌握答题思路,结合历史事件和学科知识,把握答题要点,以此展开阐述。
3、细节要考虑到位,作答必须严谨在解答历史主观题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思维的合理发挥。
在写答案的时候,考生要把握题目的关键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把精力集中到答题点上,回答问题必须充分严谨,使得观点陈述清晰、合理,思路通畅、严密。
二、答题技巧1、确定答案结构在解答历史主观题时,首先要了解各个题目的要求和需要遵守的答案格式。
对于不同类型的主观题,答案的结构和对答顺序也是不同的,对于长篇主观题而言,答案结构建议分为三部分:引言、主体、结论。
其中,重点人物、事件、理论原理要向中心思想衔接。
2、展开思路,注重细节考生在解答历史主观题时,要注重思路的展开,要有条不紊的开展与阐述。
同时要重视历史细节,多跨越比较,通盘考虑考察对象的各个方面,深入挖掘历史性事件的深层次内涵。
3、严格按照题目要求高考历史主观题不仅在思路的展开上需要注重,而且答案的结构、文字使用、引用利用也非常重要。
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认真审题,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和要点,合理运用相关历史知识,避免答案偏题或是没能满分的情况。
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
【历史】高考答题万能模板历史主观题从形式上分为根据材料回答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本质上看分为:归纳概括类、比较类、分析类等。
一、评价、评述类答题方式问题类型: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
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
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
3、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答题模板:1、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
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
(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
(3)“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二、观点评价题的主要形式和解法1、观点评价类试题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提供一段或者一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价;二是问题中列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辩证评析;三是将史学界对某一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观点罗列出来,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种,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分析、论证,做到自圆其说。
2、解题方法方面,对于第一、二种情况,解题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正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进行论述。
对于第三种情况,主要方法和前两种类似,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组织史实进行论述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所选择的观点,不要在答题过程中迷失了目标。
高一历史主观题万能答题术语
高一历史主观题万能答题术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一历史主观题万能答题术语在高一历史考试中,主观题往往占有重要的比重,需要考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并正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答题。
下面介绍一些在历史主观题中常用的万能答题术语,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1. 历史背景:在回答历史问题时,首先要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包括时间背景、地理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适当地描写一些历史背景信息,以帮助更好地阐述观点。
2. 政治术语:在历史考试中,政治术语是必不可少的。
政治术语包括国家制度、政治体系、统治者等内容。
帝制、君主制、共和制等术语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考生应该熟练掌握这些术语的含义,以便准确回答问题。
3. 社会术语:社会术语是历史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社会术语包括社会结构、阶级分化、社会制度等内容。
农业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都是常见的社会术语,考生应该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并能够在答题中合理运用。
通过熟悉上述主观题万能答题术语,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中的主观题,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希望考生在备考历史考试时,能够充分掌握这些术语,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在高一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第二篇示例:高一历史主观题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主观题的考核,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历史主观题,以下整理了一些万能答题术语,供同学们参考。
1.历史学家观点:历史学家的观点对于理解历史事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用历史学家的观点可以丰富答题内容,体现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导致阶级斗争的加剧。
”2.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指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不同的社会制度会对国家的发展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方向。
”3.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社会中的文化信息、技术和价值观念等在不同时期的传承和发展。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解题技巧主观题万能模板.doc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主观题万能模板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 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高考历史解析题的答题技巧一、读l、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
第一遍粗读,了解大意。
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2、审读设问,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1)细读材料时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
可按语文课中划分句子办法来处理,先找句子的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等其他修饰成分。
正确阅读理解材料虽然与语文阅读水平有关,但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体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
(2)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
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分析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分析
一、分析题干
要解决的高中历史主观题,首先要仔细考虑题目中提出的问题,分析并理解题意,判
断出题目要求的问题。
这是本次解题的基础。
二、收集资料
收集有关该题目的有效信息,例如文献、图片、地图、数字等,以便进行有效的分析。
三、总结并归纳出关键信息
根据资料收集到的信息,总结出题目的关键内容,使用认识过程之间的直接关系来关
联所有要点。
四、确定相关解释
根据归纳出的关键信息,确定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尝试确定所涉及概念在历史中的含
义和意义,以便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五、合理地证明和论述
根据归纳出的关键信息,结合确定的相关解释,合理地证明和论述,力求完整准确、
清楚有力地完成解题步骤。
可以使用逻辑图式或表格等方法结构化的表示自己的思路,助
于自己明确理解问题。
六、结合历史学习
结合历史学习,使用史料和文献资料,促进自己对解题关键点的理解,并应用历史理
论加以评价和总结。
七、客观性思考
客观考虑问题,不要偏激作出主观评价,把握关键分支处思考方向,以完美思考的态
度处理问题。
八、书写答案
重新检查题目的关键信息和解答的证据,确定本题所要解答的重点,有条理组织作答,避免回答不完整或不清楚,有条理性地书写答案。
高考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居高不下,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
如何快速有效提高历史成绩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下面我就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做题方法谈谈我自己的几点想法。
学生们失分的主要原因
一:照搬教材,生搬硬套二;脱离材料,自我想象
三;抄袭材料,缺乏思考四;脱离中心,断章取义
五:罗列材料,缺少提炼
答题的理想境界:
书写工整,层次分明,逻辑合理,紧扣中心,角度全面,表述流畅,用词专业。
相应的对策:
一:主观题的解题思路:立足材料,摆脱教材,突破惯性,围绕中心,句句点题
二:具体的方法:
1、把好审题关:认真审题,明确答题范围(时间段、答题角度、
问题数量及分值的设置,答案大致的构想)
2、根据问题,研读材料,划分材料层次,确定答题的角度
3、围绕中心词,组织答案,力求表达流畅,表意完整,紧扣中
心,用词专业,角度全面。
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模板高中
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模板高中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模板高中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是我们常常要面对的挑战。
作为历史学科的重要考核形式,历史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还要理清思路,准确表达观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模板,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一考试形式。
一、解答问题,明确观点1. 略述历史事件或人物背景,引出问题。
2. 列举相关事实,确立自己的观点。
3. 对观点进行有力的论证。
例如:对于“请评价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作用”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模板来解答:1.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推动了社会的统一和发展。
2. 具体列举秦始皇统一六国对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 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作用进行评价,展示自己的观点。
二、对比分析,辩证论述1. 明确对比的对象,明确对比的要点。
2. 分别列举对比对象的特点,阐述不同之处。
3. 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对比“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异同”这一题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模板:1. 分别介绍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 对比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异同,突出各自的特色。
3. 进行总结比较,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提出解决方案,深入思考1. 明确问题,陈述问题的重要性。
2. 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
3. 对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思考,展示自己的观点。
例如:对于“如何保护历史文物”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模板来解答:1. 引出历史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
2. 分析历史文物保护存在的原因和影响,提出解决方案。
3. 对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思考,展示自己对历史文物保护的观点和理解。
除了以上的答题模板,我们在解答历史主观题时还可以多加引用史料和学者观点,丰富论证过程,并在总结中提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大家在历史主观题答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模板,准确把握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历史主观题的答题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清晰的思维逻辑,准确的表达能力。
历史主观题还不会答?看过来,各类型主观题黄金法则,学会高分手到擒来
历史主观题还不会答?看过来,各类型主观题黄金法则,学会高分手到擒来一、内容措施型【高考历史方法指导】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1.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二、背景原因型【高考历史方法指导】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
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
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
新高考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
历史基本能力考查注意事项
3、归纳概括能力: 常见的考查归纳概括能力的中心词有特点、 阶段特征、表现等等。 对于此项能力做题的关键是 不能罗列史实, 而要在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归类, 然后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
历史基本能力考查注意事项
4、评价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意用“两分法”,积极+消极; ②注意把人物或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进行评价,即“不能苛求古人”; ③评价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实践标准; ④时间跨度大的事物要分阶段评价。
1、分析能力: ①如中国古代史原因、影响类的分析一般是 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 等几个方面; ②中国近现代史的原因分析一般是从社会性 质、社会主要矛盾、几支社会力量等方面分 析; ③世界近现代史的影响分析一般是从国内、 国际等几个方面分析。
历史基本能力考查注意事项
2、比较能力:关键是找准可比点。 ①如比较相同时间不同国家或不同阶级(义 的不同表现, 可就其时代背景比较相同, 就其国家性质或阶级属性比较不同; ②如比较不同时间的同一属性的事件, 可就其时代特征比较不同, 就其阶级属性比较相同。
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 与XX发展相适应; 逐渐制度化、规范化 7、空间:范围广;主要分布在XX地区; 由地方逐渐推广到全国; 从XX区域扩展到某区域等
常用的答题术语
8、数量规模:数量众多,规模大等 9、性质:本质上为XX服务;带有XX色彩 10、结果:成效显著,但是未能实现XX目标; 社会影响有限;未能推动社会转型
答题基本思路
1、先材料后所学知识 2、先材料表层信息后概括性语言 3、先史实后结论,史论结合 4、切记答案除明确要求之外,
一般不要照抄原文(抄原文也比不答好) 5、如果出现材料和课本不一致的情况,
高中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语
高中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语历史学科的主观题通常是问答形式,学生需要对所学的历史知识加以运用和组合,回答出老师所出的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高中历史四大类主观题必备答题术语,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历史主观题考试。
一、描述和分析题描述和分析题通常要求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描述,分析影响和意义。
这种类型的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1. 描述描述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详细的描述,要注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例如:阐述黄河泛滥的原因、历史背景以及汉代开挖引黄河的治水方法。
2. 分析分析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分析,如社会、政治、经济等。
例如:分析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演变。
二、比较题比较题要求学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比较。
这种类型的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
1. 相同点与不同点比较题的关键在于找到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且阐述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影响。
例如:比较唐代和宋代的科举制度,既要分别阐述两者的异同点,也要分析两者带来的影响。
2. 优劣与原因比较也可以是对两个历史时期的优劣进行比较,并且解释造成两个时期优劣的原因。
例如:比较明朝与清朝的经济状况,阐述两个时期的不同之处以及两者经济状况变化的原因。
三、评价题评价题要求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历史问题进行评价。
这种类型的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价值观。
1. 判断与分析评价题最重要的是判断和分析,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例如: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作出评价。
2. 观点评价题还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纯粹根据教材进行解答。
例如:中国文化的儒、道、墨观点分析。
四、探究题探究题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发现、研究,从而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类型的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1. 知识运用探究题的重点在于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发扬。
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总结高中历史考试中的主观题一般包括论述题、分析题和解释题等。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释,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是高中历史考试主观题解题技巧的总结:一、论述题解题技巧1. 确定题目的要求: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我们讨论的内容和要求我们从哪个角度进行思考。
2. 梳理知识点和思路:根据题目要求,梳理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知识点,并根据这些知识点构建起逻辑清晰的解题思路。
3. 举例论证:在论述题中,适当举例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具体案例的论证,可以使我们的答案更有说服力,也可以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4. 多角度分析:在论述题中,不要只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要尽量考虑多个角度和因素。
这样可以使我们的答案更全面,体现出较高的历史思维能力。
5. 注意结构和语言:我们的答案要有较好的文笔和语言组织能力,可以使用较深入的历史术语和专业表述方式。
同时,还要注意答案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使整篇答案连接紧密,衔接自然。
二、分析题解题技巧1. 梳理题目要求:分析题一般要求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历史事件、历史问题进行分析。
我们要仔细梳理题目要求,明确要求我们讨论的内容和需要考虑的因素。
2. 分类思考:在分析题中,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将问题分成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并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部分。
3. 逻辑清晰:在分析题中,要注重答案的逻辑清晰性。
我们的答案应该有明确的论点,各个部分之间要有紧密的逻辑关系,以及合理的推理引导。
4. 全面考虑:在分析题中,要时刻考虑更多的因素和角度。
我们要努力使我们的答案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体现出我们对历史问题的深刻理解。
5. 选择合适的论证方式:在分析题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合适的论证方式,如对比分析、因果分析、解释分析等。
这些论证方式可以使我们的答案更有说服力,也可以更好地展示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中考复习历史综合主观题答题模板
中考复习历史综合主观题答题模板一、原因类1.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主要指建国初期)等国家的援助。
3.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近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2)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
(适用于中国古代史)(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
(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5.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
(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2)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6. 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①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③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改革失败的原因:①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②改革推行者个人的局限性。
③国际、国内环境对改革不利。
④改革根基不强。
⑤改革的阻碍力十分强大7. 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从大国兴衰过程中我国可以吸取哪些经验?(1)因素:①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
【技巧】【注意】历史主观试题答题术语(最全)注意一定要灵活运用
中国古代政治有利于君主专制(君权)的加强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效的防止了地方割据和叛乱的发生冲击了威胁了削弱了君权冲击(削弱、威胁)了中央集权分工合作牵制监督,提高办公效率各行其是各司其职直接对皇权负责有利于中央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政治体制发展逐渐结构化法制化监察制度有利于提高办公效率,防止腐败的发生,减少决策的失误,没有社会性,维护皇权工具血缘政治的瓦解和官僚政治的成熟士族制度的衰落,官僚平民增多,文官制度的影响礼崩乐坏(春秋战国)政治清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矛盾尖锐激化,社会动荡不安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易形成军心涣散,削弱战斗力人才的选拔,有利于集权制的加强和统治基础的扩大利于人才选拔,扩大统治基础科举制提高稳固了儒学的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社会人才的流动较为完备的官员考核制度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逐渐制度化法律化系统化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社会生活的丰富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认同有利于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加强内地和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开放包容的政策易形成民族矛盾、民族冲突、民族隔阂突破了.........旧制度局限为后世打下............基础开创..........制度(局面)有利于社会的转型有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版图面积逐渐扩大统治者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政策开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分裂割据,政局动荡内外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国古代经济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进步耕作技术提高,精耕细作农耕经济的发达赋税制度的调整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土地制度的调整和变更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经济中心的南移租佃关系的发展(宋以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高产农作物广泛种植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国内贸易、长途贩运贸易、民族间贸易)发达资本主义的萌芽,新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出现工商业城市兴起,商业市镇规模扩大,饮食、娱乐、服务设施完备货币经济发展,纸币的出现经济发展的区域化、专业化坊市制度打破,街市制度兴起,时空限制打破政府市场管理放松(间接管理)商税比重的增加交通发达完善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民生经济结构的优化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有利于加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朝贡贸易体制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地矛盾土地兼并严重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影响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小农经济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思文文艺的繁荣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影响深远古代科技重总结。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思路方法
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思路方法高中历史主观题可以说是每次考试中最容易让考生感到压力和困扰的题型之一。
与客观题不同,其答案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字或选项,而是需要考生自己去协调、整合与记忆所学内容,进行逻辑性的思考判断,给出合乎题意的答案。
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思路方法进行系统化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给考生提供一些相应的参考和帮助。
一、题意理解做好题意理解是解答主观题的前提和关键。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使用一些口头语来加深印象,例如:“我理解这个问题的要点是……”,“这个问题想要考察……”,这样可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及性质。
对于文字表述混淆复杂的问题,应该尤其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梳理题目表述中的逻辑关系,以便后续作答。
二、语言表达在高中历史主观题中,语言能力是重要的评分因素之一。
合理、简洁、清晰地表达你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非常重要。
在表述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语言手段,如“由此推论”、“又考虑到”、“换言之”、“总而言之”等,以照顾答题人的阅读感受,并体现自己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
当回答问题时,也可以多用一些典故等来丰富答案,以体现对历史的深刻领悟。
三、历史素材的整合和运用在高中历史主观题答题过程中,需要将平时所学的知识点和历史素材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行必要的联系和分析。
这个过程需要考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问题进行解答。
例如,我们在回答某个时代的特点和影响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进行分析,然后对各层面的影响逐一进行评估和比较。
四、案例的分析和运用为了确保自己的历史素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我们需要利用一些具体的案例或事例来进行分析和说明。
可以从相关历史人物、事件或制度等方面寻找实际的例子,运用“当年的人怎么看”的角度进行说明。
这样可以使得答案更具体、更可信,也更有利于考生的分析和说明。
五、题目层次性的处理在个别情况下,一个主观题可能兼具多种不同层次的考查目的。
因此,在解答这种类型的问题时,需把握不同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和深浅程度,将问题拆分,按照题目所述的考点和要求,逐个进行分析和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二、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三、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1)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2)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
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1)首先要确定观点。
(2)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3)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2)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3)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a.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b.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c.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1)生产力标准(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3)阶级的观点(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5)不要以偏概全(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频答题术语(1)准确亮明观点。
亮明观点的表述一定要清晰、明确,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亮明观点之后要把你的看法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用)。
(2)用史实来论证观点。
在论证时要注意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思路,审题时一定要先理清思路再写答案;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3)注意通篇论述的完整性。
例如,西方的崛起既要归功于……,同时也是……。
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上起步、发展并超越的。
古代亚非……。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
所有这些都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诚然,西方的崛起主要是其自身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资产阶级……,于是掀起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如……,并爆发了席卷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业革命。
所有这些都促进了……。
所以说……。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4年,学者沃勒斯坦提出“现代世界体系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16世纪诞生之时起,就由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这样的三级结构组成,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工业品,向边缘区销售,赚取剩余价值,并控制世界体系中的金融和贸易市场的运转;边缘区除了向中心区提供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以外,还提供销售市场;双方的贸易是不平等的,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半边缘区介于两者之间,对中心区部分地充当边缘区角色,对边缘区部分地充当中心区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角色会发生变化,所在地理位置会转移;处于各时期中心区地位的各国,就是当时的强国;各强国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实力超过其他中心区国家的最强者,就是当时的霸权国。
霸权是短暂的,一个国家一旦成为真正的霸权国,它也就开始衰落。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始终充满压迫、剥削和不平等,由此引发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最终必然导致该体系的灭亡,一个效率更高、收入分配更合理的世界体系必将取而代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现代世界体系论”。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提炼信息】16世纪三级结构不平等霸权短暂衰落更合理取而代之?【解析】首先,审设问。
明确要求——评析“现代世界体系论”,实际上包含三个设问方向:“对该理论赞成的论证”“对该理论反对的论证”或“论证自己从该理论中提炼出的观点”。
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赞成该理论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从16世纪诞生之时起”“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工业品,向边缘区销售”和“双方的贸易是不平等的”等信息进行论证;反对该理论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角色会发生变化”“霸权是短暂的”和“更合理的世界体系必将取而代之”等信息加以论证。
最后,关联知识。
持赞成态度的论证涉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相关知识,应结合该体系的内容、特点、实质、地位以及形成的过程去作答;持反对态度的论证涉及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等知识,联系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两大阵营对峙以及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等知识加以论证。
【答案】观点一:现代世界体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以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为中心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体系。
我赞同这一理论。
论证: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现端倪;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确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阐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从荷兰、英国、美国等世界中心国地位的变迁来论证材料观点;资本主义世界至今还是世界发展的主体,新的世界体系还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