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职业中学关于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近几年,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计算机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中共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针,未来信息技术将成为决定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化得到了飞速发展,到1997年我国政府机关和工商企业已经普及计算机,不仅政府贸易管理实现了电子化,企业贸易活动也正向信息化发展。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IT人才传统上大多来自计算机软硬件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实践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同时也不愿到生产一线从事应用与维护性的工作。
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应用人才的短缺,因此需要中职类院校培养大量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的应用型人才,以完善我国的IT人才结构。
为此,我校积极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并加强专业建设是有必要的。
一、基本情况(一)学校基本情况职业中学始建于1986年,是我县唯一一所职业中学,担负着当地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普及的重任。
学校占地面积30亩,教职工101人,兼职教师20人,现有化学工艺、种植园艺、护理、新能源、会计、食品工程、计算机应用等十一个专业,专业实训室7个,在校生875人。
学校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生胶囊有限公司、永泰福利塑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关系。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改革政策的学习,逐步转变教学思想,深化教学容,改革教学法,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施“理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二)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基本情况1、办学经历: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立于2003年。
开设以来,学校积极进行专业建设。
近年来,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为该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职中开设计算机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3、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培训服务,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 建设。
4、项目建设进度方案:2017上半年基本完成专业建设方案。下本 年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综上所述,我校决心抓住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 各级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 育为工作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大 资金投入,切实抓好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 一步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 出新的贡献。
专业项目的建设,主要用于教师的培养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的 建设,可为学生提供雄厚的师资力量及充足的实习场所和先进设备,可 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中、高级技术人 才,可满足当地对该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带动本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 展。
五、项目实施方案的保障机制 (一)人才培养规划 根据各级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 要,我校树立“厚德笃志、博学长技”的办学思想,加强技能培训,注 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 才;同时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进行社会培训,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 务。专业建成后,计划每年为社会输送200多名合格毕业生;每年为社 会、企业提供208人次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二)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1、组织机构:由委、县政府牵头,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以学校 为核心成立专业建设领导组,以专任教师为主导具体实施。 2、运行方案:专业建设主要由学校实施,同时将调动其他社会力 量共同参与;实行“一步规划,逐步建设”的方法;建设资金采取争取 上级政府支持、当地政府配套拨付的原则,同时要与学校筹措、国家投 入相结合;在今后的管理上,实行学校自主管理;在人员配备上,由政 府统一协调、学校积极配合;在利益分配上,采取政府投资、效益为当 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制度的利益分配原则,切实将项目效益最大化。 (三)区域内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的措施 为实现区域内专业资源共享,采取以下措施: 1、与本市各职业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举办校际专业技术交流。为 其学生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满足其教学及技能培训需求。 2、与相关行业实现资源共享,有偿为行业及劳动部门进行职业技 能鉴定。
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

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从大的方向来讲,专业设置调研旨在反映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情况,建立起我市各职业学校专业整体调整的平台,为“优化课程设置,优化人力资源,统一协调各校重点建设专业”夯实基础,并为吉林市中等专业学校在“十二五”期间有长足的发展和质的飞跃指明方向,本项调研是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和优化专业设置的基础工作,对我市在2011年的开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从小的角度来说,专业设置的调研也反映出现在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毕业生的就业分配情况,我校在未来几年中专业设置的调整状况,使我校在专业设置及招生分配时能有长远规划,为学校制定长远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为我校的教研组织与管理工作,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改革工作、教学指导工作、专业开设工作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一、组织开展情况为确保调研工作组织到位,落实到位,我校组成了以一把校长为组长,主管招生就业的副校长、业务校长、书记及各中层领导、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的调研组,调研组共有20人,分成四个小组,下到本市及外埠相关企事业单位去实地调研考查。
历时十三天,为调研报告的形成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组:组长、李云翔组员:崔季玉、金平、张秀芬、迟增林(重点负责外埠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调研)第二组:组长:孙继刚组员:凌捷、张爱民、张原飞、王春双(重点负责本埠毕业生就业的事业单位及其它准备分配毕业生的事业单位)第三组:组长:于世良组员:张宏才、李晓波、金毅、曹延金(重点负责本埠毕业生就业的企事业单位对在岗的毕业生进行调研)第四组:组长:李云峰组员:刘跃芳、王国增、刘东飞、石琳琳(重点负责本埠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单位及正在建设中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二:专业论证结果1、学校专业发展方向调研期间,我们四个小组重点考察了本市的成大弘晟能源有限公司、圆方机械有限公司、洪义陶瓷有限公司及外埠的长春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青岛永盛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四环零部件集团等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掌握了大量详实的有效资料信息。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

XXXX技工学校开设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可行性报告XXXXX技工学校二零二零年九月XXXXX技工学校开设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中级工班可行性报告一.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分析1.大数据市场需求大数据经过前几年的概念热炒之后,逐步走过了探索阶段、市场启动阶段,当前已经在接受度、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趋于成熟,开始步入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大数据巨大的应用价值带动了大数据行业的迅速发展,行业规模增长迅速。
截至 2014 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已经成长到300 亿美元的空间,预测到2017 年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的2018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4%,规模达到415 亿美元,是整个IT 市场增幅的6 倍。
大数据市场规模在2020 年有望达到611.6 亿美元,符合年增长率将达到26%。
中国大数据产业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数据产生速度加快、规模加大,迫切需要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分析处理,提炼其中的有效信息。
2014 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 767 亿元,同比增长27.8%。
预计到2020 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到8228.81 亿元。
2015-2017 年复合增长率为 51.5%。
2014 年,中国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为 80.54 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2015 年市场规模将增长 37.3%,至 110.56 亿元,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019.58亿元。
2015-2017 年复合增速为 87.8%。
2.大数据行业发展趋势整体来看,2017 年中国大数据行业的发展依然呈稳步上升趋势,市场规模达到了 234 亿元,和去年相比增速超过 39%。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资本的加入,未来几年中国大数据规模还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可能会趋于平稳。
我国行业大数据总体发展水平较好,在各行业都有应用。
其中,金融大数据、政务大数据的应用水平最高,同时交通、电信、商贸、医疗、教育、旅游等行业大数据的发展水平也有显著提升。
移动互联网终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移动互联网终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教学需求、案例分析以及方法实践三个方面分析移动互联网终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教学需求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需求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需求了。
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
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移动终端可以用来展示实时代码编写,调试和运行结果。
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移动终端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们的学习体验。
而教师们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更好地管理课堂,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创造出更加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氛围。
二、案例分析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一些成功的案例已经证明了移动互联网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课堂考勤。
教师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快速、方便地进行学生考勤,提高了考勤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些学校还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生作业和考试的收发。
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提交作业,教师可以在移动终端上批改作业,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反馈速度。
三、方法实践在实践中,中职计算机专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应用移动互联网终端:1. 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实时互动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制作一些学习游戏或者课堂测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课堂管理。
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对课堂进行管理,记录考勤,收发作业和进行实时互动等。
5. 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资源共享。
通过移动终端可以方便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更多丰富的学习资源。
移动互联网终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移动终端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
关于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精)

关于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一、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必要性1、专业背景分析目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紧缺人才。
根据今年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均占前三位,而其中又以软件及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强劲,在未来五年中,我国每年需要近百万这方面的技术人才。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各方面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大量的是从事基础性技术工作,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 而并不全是高学历人才。
例如,一般的程序设计人员,即所谓的程序员或软件蓝领,软件工人,未来五年这方面的需求量约25~30万人/年,国家教育部也针对这方面的需求专门推出了建立软件学院的计划以培养各种层次的软件专业人才。
而就网络方面而言,从全国范围讲,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网络管理与维护人员,同样根据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未来五年的需求约在20万人/年左右。
2、培养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掌握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系统的规划与实施,特别是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等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实用型人才;针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领域,能够从事局域网的组建、管理与维护、小型网站的规划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WEB应用程序开发等工作,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3、主干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路由器技术、网站美工设计、交换机技术、网络综合布线、SQL Server数据库、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服务器配置、动态网页设计、广域网技术以及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设备安装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规划、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等。
二、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1、基本情况我校设有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组装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对实验室及计算机设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各类设施齐全、先进,能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摘要: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观念。
社会上对相关人才需求旺盛,人才的等级档次也呈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包括通信服务、移动设备经营、应用开发、游戏娱乐、设备维护等等。
笔者探索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植入移动及互联信息技术方向的有关问题,分析了移动互联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问的关系。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调研报告一、行业人才需求随着移动通信进入3G/4G时代,通信信息化建设浪潮为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移动和互联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产品的生产、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通信与消费通信的融合预示着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的来临;在消费层而,IT产品与数码、家电、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与移动通信环境的平滑对接,引导着通信产品由模拟到数字的生活变革,数宁电视、3G/4G融合的数值产品、移动通信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孕育着巨大的市场,这些都对从事通信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来新的要求。
同时,各行各业对移动通信领域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
通信网络建设、移动信息服务、专用设备制造、创新开发应用、设备维护服务等领域需要的高端、中端和低端3个层次的人才,这些领域包括三大运营商及数十家区域电信运营商;中兴、华为、大唐、上海阿尔卡特等大型设备供应商及数百家中小型设备制造商;上万家产业链上的工程公司、外包商、渠道商等。
这些运营商、制造商的不断发展及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等机构部门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将制造大量的网络规划,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应用开发、游戏娱乐、维护维修、行业销售、业务销售、后台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经济发达地区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呈现了以下三个方而的需求。
中职网络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中职网络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中职网络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一、引言网络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技术专业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职网络技术专业的现况和发展趋势,为学生们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在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中发放问卷并收集回收数据来获取相关信息。
三、调研结果1. 学生数量调研结果显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网络技术专业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技术专业具有较高的就业前景和较好的薪资待遇。
2. 专业课程设置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网络通信原理、网络安全与防护、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网络服务与管理等。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认为这些课程能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教学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重要环节。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实际操作的机会还有待提高。
4. 就业前景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
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且待遇相对较高。
同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与网络技术结合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智能和便捷的服务。
因此,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
2.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关注焦点,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随着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的频繁发生,网络安全专业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3.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推进论证报告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推进论证报告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开设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论证,提出以下推进方案。
二、专业设置及课程体系1. 专业定位: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以培养具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基础、大数据技术基础、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工业控制系统、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等课程。
3. 实践教学:设立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实验室,开展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1. 引进与培养并重,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 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学力量。
3.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四、产学研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1. 加强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提升专业影响力。
2.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实训机会,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1.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2. 实施质量保障措施,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六、总结与展望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推进,有助于满足我国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求,为我国培养一批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以上是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推进论证报告的大致内容,如有需要,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实施论证文档

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实施论证文档1. 引言本文旨在论证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施,并提出一些简单策略和目标。
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是一门与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2. 专业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工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施势在必行。
3. 实施策略为了顺利实施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应采取以下策略:- 准确把握行业需求:与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相关的企业和机构进行深入沟通,了解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确保所教授的内容符合实际需求。
-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实际操作技能。
- 建立行业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 更新教材和课程:及时更新教材和课程内容,紧密跟踪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确保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4. 实施目标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施目标如下:- 培养具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应对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领域的挑战。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领域中发挥领导作用。
5. 结论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施对于推动工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把握行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建立行业合作关系和更新教材和课程,我们可以达到培养具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的目标,推动行业的发展。
专业设置论证报告模板

专业设置论证报告模板
标题,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第一部分,引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专业设置论证报告的背景和目的。
我
们将讨论为什么需要进行专业设置论证,以及本报告的结构和目标。
第二部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论证为什么特定专业的设置是必要的。
我
们将探讨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数据和趋势,以
支持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我们还将分析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对人才的需求。
第三部分,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分析特定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我们将考虑
诸如师资力量、实验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条件,以及专业设置
后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情况等因素,来评估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专业设置的社会影响。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特定专业设置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将分析专业设置后对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影响,以及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贡献。
我们还将探讨专业设置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第五部分,结论。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总结专业设置论证报告的主要内容,强调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我们还将提出建议和展望,为专业设置的实施和发展指明方向。
以上是一个专业设置论证报告的模板,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实施论证文档

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实施论证文档引言本文档旨在论证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施,通过对该专业的需求分析、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进行论证,以证明该专业的实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需求分析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是当前互联网行业的热点领域,对于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具有迫切需求。
随着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拥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来帮助其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提升竞争力。
因此,开设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教学目标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具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 培养学生具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具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5.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适应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工作环境。
课程设置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1. 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基础知识:介绍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2.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工程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项目管理:介绍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
4.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研发:介绍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相关技术的研发方法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5. 数据分析与决策:培养学生对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提高其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
就业前景中职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丰富的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市场分析报告

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将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教育方式。
本报告旨在对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优势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同时,也将分析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成: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对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对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进行分析的背景和必要性。
正文部分将包括三个章节,分别是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概念解析、中等职业教育市场现状分析和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的优势与挑战。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全面了解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的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将对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分析政府、企业和个人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角色,提出总结与建议,为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互联网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的现状和潜在机遇。
通过对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旨在为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企业和个人制定策略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创新。
1.4 总结总结部分:通过本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需求,而互联网+的模式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在互联网+中等职业教育中,政府、企业和个人扮演着各自重要的角色。
政府应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企业应积极参与中等职业教育市场,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个人则需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推进论证报告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推进论证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论证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推进意义和必要性。
通过分析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以及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优势,我们将阐述该专业的重要性,并提出推进该专业的建议。
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而大数据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优势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具有以下优势:1. 紧跟产业升级的趋势: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能够与制造业、工业企业紧密结合,满足产业升级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培养高素质人才: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3. 推动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推进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建议为了推进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专业课程设置:增加相关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经验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3. 加强与企业合作:与工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实机会和就业渠道,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实验室,提供学生实践和创新的平台。
5. 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行业活动和学术会议,与其他高校和企业进行交流合作,推动专业的发展和创新。
结论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合作以及实践基地建设,我们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高职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手机软件开发市场调研报告手机软件专业建设组调查内容:手机软件市场需求情况、就业情况、培训市场生源情况调查时间段:2011~2012年调查方式:专业调查组走访重庆市内及周边多家软件开发企业,如惠普软件、华日软件、动梦科技、亚德科技、日易科技、诚志鹏科技、富士通、乐捜科技、鱼游科技、掌脉科技、金母带科技等多家相关企业。
另外与电力高专、重庆工学院、重庆通信学院、重庆邮电大学进行同行交流。
并且通过走访同类院校与参加讲座了解全国兄弟院校的情况。
并通过近期51job招聘数据进行分析,与来校招聘的公司企业开展交流会议,了解软件发达地区的用人需求,穗龙科技有限公司、掌脉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鱼游科技有限公司等。
1市场状况及前景2007年6月29日苹果公司首发iPhone,在当年9月10日iPhone就突破了100万台,苹果公司股价涨至180美元,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程序条目数位0.2008年6月11日,苹果为用户带来了升级产品iPhone 3G,3天之后销量即达到了100万台,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程序条目突破了3000。
因为经济危机缘故,苹果股价跌至90美元。
2009年6月19日,苹果带来了速度更快价格不变的iPhone 3GS,100万台销量记录再度被打破,这次只用了2天.苹果公司股价一发不可收拾直突200美元大关,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程序条目达到了惊人的10000个。
2010年6月24日,iPhone 4闪亮登场.60万台的提前预定数让发售日当天的即突破100万台销量的说法不再是梦想,实际数字目前有报道说iPhone 4首发日当天的销售量为150万台。
股价方面苹果公司目前已经突破了270美元,应用程序商店可用程序条目已突破20万个。
2011年5月,IPAD2发布,iphone5预计9月或10月发布;华尔街日报,预测ipad3将于2012年年初发布;今年8月25日凌晨,苹果董事会宣布,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辞职,董事会已任命首席运营官(COO)蒂姆·库克接任苹果CEO一职。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现论证报告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现论证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论证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现。
通过分析该专业的背景和需求,我们将说明这个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价值。
2. 背景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培养旨在培养具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领域的人才需求。
3. 需求分析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施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技术需求: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领域需要具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以应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复杂的数据分析需求。
- 产业需求:随着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产业对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这些人才可以为企业提供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方面的支持。
- 社会需求: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施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的人才,促进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4. 专业的重要性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性:- 促进产业升级:培养更多掌握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可以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 推动技术创新: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施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的人才,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 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当前,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领域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开设这个专业,可以为相关产业提供更多合格的人才。
5. 对学生和社会的价值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实施对学生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 学生价值:通过学习这个专业,学生可以获得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竞争力,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 社会价值:开设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可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推进论证报告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推进论证报告引言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证,说明推进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的简单策略。
重要性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在制造业、物流领域、农业等各个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资源利用的优化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然而,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体系中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培养仍然相对不足,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
推进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将有助于填补专业人才缺口,提高行业的竞争力。
其次,培养更多的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有助于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这也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推进策略为了推进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发展,我们需要采取简单而有效的策略。
以下是几点建议:1. 拓宽课程设置:加强与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相关的课程设置,包括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同时,注重实践教学,提供实际案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具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
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培训和项目合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3. 加强产学合作: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实训和校企合作项目。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通过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可行性探讨报告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可行性探讨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探讨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可行性。
通过分析当前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我们将评估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潜在机会。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以确定其是否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
市场需求分析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快速增长,企业对于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
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各个行业都在追求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因此,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行业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将在制造业、物流业、能源领域等多个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也将成为企业决策和市场预测的重要工具。
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将具备丰富的就业机会。
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核心课程可以包括工业互联网基础、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处理技术等。
同时,学生还应该接受相关实践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包括使学生具备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显示出该专业的潜力和就业前景。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和培养目标,该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满足行业对于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人才的需求。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可行性探讨报告

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可行性探讨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探讨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可行性。
通过分析相关市场需求、教育资源、就业前景等因素,以及对该专业的优势和潜在挑战的评估,我们将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市场需求分析随着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快速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制造业、物流、能源等行业。
大数据的应用也在各个领域普及,包括市场营销、金融、医疗等。
因此,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市场。
教育资源评估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教育资源是该专业可行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评估相关学校是否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来支持这一专业的教学。
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教材和实践教学资源的充足性,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
就业前景展望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
这一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个行业找到就业机会,包括制造业、物流、能源等。
大数据的应用也将持续扩大,为相关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专业优势分析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优势在于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通过研究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在就业市场上具备竞争力。
潜在挑战评估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也面临一些潜在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可能存在不足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的缺乏。
其次,行业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教材和课程更新不及时。
此外,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和实践经验也是一个挑战。
结论通过对中职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专业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我们认为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也需要关注教育资源的提升和潜在挑战的应对。
建议相关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和技术更新,以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移动互联网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摘要: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应用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的观念。
社会上对相关人才需求旺盛,人才的等级档次也呈现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趋势,其中包括通信服务、移动设备经营、应用开发、游戏娱乐、设备维护等等。
笔者探索了中职学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植入移动及互联信息技术方向的有关问题,分析了移动互联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问的关系。
关键词:移动互联技术调研报告一、行业人才需求随着移动通信进入3G/4G时代,通信信息化建设浪潮为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移动和互联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其产品的生产、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通信与消费通信的融合预示着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市场的来临;在消费层而,IT产品与数码、家电、手机等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与移动通信环境的平滑对接,引导着通信产品由模拟到数字的生活变革,数宁电视、3G/4G融合的数值产品、移动通信等新应用不断涌现,孕育着巨大的市场,这些都对从事通信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来新的要求。
同时,各行各业对移动通信领域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
通信网络建设、移动信息服务、专用设备制造、创新开发应用、设备维护服务等领域需要的高端、中端和低端3个层次的人才,这些领域包括三大运营商及数十家区域电信运营商;中兴、华为、大唐、上海阿尔卡特等大型设备供应商及数百家中小型设备制造商;上万家产业链上的工程公司、外包商、渠道商等。
这些运营商、制造商的不断发展及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等机构部门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将制造大量的网络规划,工程技术、研发设计、应用开发、游戏娱乐、维护维修、行业销售、业务销售、后台运营、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经济发达地区对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呈现了以下三个方而的需求。
1、对人才学历层次的需求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其中来自移动及互联技术应用方面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传统工艺的淘汰速度超乎人们能够理解的程度,因此,企业对具有移动互联技术的人才趋之若骛,其中除了创新设计片面的人才,对于工作在一线的具有对技术把关和指导能力的技术员工的需求最也是巨大的,体现在学历层次上可归纳为本科以上的高级技术人才和中等学历的初中级技术人才。
2、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移动及互联技术应用行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要求,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关系着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壮大等重大问题,那些能力出众的高级技术人才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但是企业不仅仅是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其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些即懂相关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对企业也是极为重要的。
那些具备了这方面能力的大中专毕业生,是企业人才需求的另一个方面,且需求量也大于高端人才。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大多数企业对既懂技能又懂管理,专业知识而广,一专多能,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才极为欢迎。
3、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现代企业非常关注员工的综合素质。
从思想素质到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培养周期长、技术能力强、劳动附加值高等特点决定了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敢于奉献、归属感强的职业道德和品质。
二、就业岗位分析移动及互联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岗位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研发如华为、中兴、大唐、阿尔卡特、联想、H3C、锐捷等移动及网络设备研发生产企业研发机构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销售、技术、维护、管理、生产等岗位。
2、运营服务移动、电信、联通及数十个网络运营商等各级机构的网络规划及建设、设计、开发、技术、管理、后台、数据挖掘等各个岗位。
3、工程设计从事移动工程设计安装企业的工程规划、分析、设计、安装、调试、技术等岗位或工种。
4、应用开发从事利用移动及互联技术进行的应用开发,最典型的应用包括即时通讯类、信息服务类、功能结构类等应用,如手机62Q,微信、音视频播放器、叫车、团购、网银、网盘等众多应用软件的开发设计。
在这类企业中的规划、设计、开发、维护、支持、管理、数据挖掘等岗位。
5、游戏娱乐从事利用移动及互联技术进行的关于游戏娱乐方向的应用开发,这种应用的例子很多。
在这类企业中的美工、规划、设计、开发、维护、技术、管理等岗位。
6、维护维修主要是从事(手机、平板等)设备的维修、移动系统的维护、数据保护及恢复等岗位或工种。
以上各个方而的岗位需求基本涵盖了初中高各级别的人才,需要各类学校相互配合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以满足需求。
三、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中职移动及互联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为:相关企业生产线上的装配工、调试工、检测工、维修工以及一般的管理员工;相关服务商的技术支持、安装调试、售前售后以及其它部分工种;相关商家的设备维修维护、系统安装调试、软件安装更新、技能操作培训等部分工种;相关开发企业的程序员、设计员、档案员、培训员等部分工种。
根据企业对毕业生适宜岗位的要求,总结出对通信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方而的要求。
第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第二,掌握生产过程通信元件的规格、标准检测方法;第三,掌握计算机及移动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慕本技能;第四,有一定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五,掌握移动及互联技术专业的理论和技能,了解其发展动态、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第六,掌握移动及互联设备的拆装、零部件构造及功能性能;第七,掌握移动及互联设备的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等软件的安装、调试和优化;第八,掌握—种软件开发的工具,能够适合代码编写、调试、纠错等工作;第九,具有终生学习能力。
四、专业培养目标设定根据我们调查,市场上从事手机平板电脑的维修维护及技术支持岗位的、企业中从事生产及技术服务工作岗位的、运营商中从事技术支持岗位的、开发商中从事售后服务支持工作的人员中大多数都是来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移动及互联技术这个方向的开设时问,这些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学习到有关移动及互联技术方而的知识,大部分是后期企业培训或社会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有些甚至是经过一些师徒传帮带的形式掌握这类技术的。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中职学校移动及互联技术方向的培养目标应定位的方向,就是初级人才的培养,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技术技能。
这些技术技能大概包括:移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移动操作系统的操作和维护;移动应用软件的安装及使用;痕毒木马的查杀和防治;互联信息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论;支持移动设备的家用或办公用无线网络搭建、安装和调试:培养具有一定的移动互联技术、网络技术、应用技术等移动领域中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移动设备的维护维修、移动操作系统的操作维护、移动应用软件的安装及使用、小型移动网络的搭建安装及调试、移动应用开发初步、移动应用软件测试等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移动设备制造、移动应用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初中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五、办学条件要求为了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短适应期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在下面八个方而进行精耕细作:逐步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先进的实习实训教室;设置一个准确的培养目标;编制一份合理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采取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建立一批适合的校企合作单位;拓宽就业面。
1、优秀的教师队伍。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评审标准指定的对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可以设置主讲教师、教学队伍结构两项内容。
主讲教师: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承担本课程主要教学任务,工学结合的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主持(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更换负责人,也能保证后续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教师队伍结构:及时根据课程发展要求调整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数晕和比例;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并承担一定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主要的实践教学任务。
2、先进的实训设备。
根据专业需求,逐步建设或利用现有设备改扩建相应的实习实训设备,搭建先进的实习实训教室。
3、准确的培养目标。
详细进行社会调研,分析行业现状和发展远景,分析行业人才需求情况、需求类型以及预期,分析就业状况和预期,依此为依据建立准确的培养目标。
4、合理的教学计划。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培养全面发展的移动及互联技术人才。
在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体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的原则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原则;体现多学科综合优势的原则;突出弹性和灵活性原则。
5、优化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只有不断适成新的社会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有计划地补充和完善教学课程,淘汰那些过时的不合适的课程,才能使我们培养出通才型、复合型、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6、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推出符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符合高效建模精神要求,提高教师工作自信心,激发教师的工作创新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创新。
7、丰富的校企合作。
与行业企业合作设计、开发、使用、推广,充分体现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行业企业对课程建设的贡献大。
8、宽广的就业局。
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走进市场,分析市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学校进行专业建设的改革,开拓宽广的就业局而。
六、结语根据对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笔者论证了设置移动及互联信息技术方向的行业人才需求基础、分析了企业对从业的技术人员岗位的要求及市场就业现状和预期,认为建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的移动及互联信息技术方向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已经有部分学校设置了这类专业或相近专业,在中职学校还没有此类专业设置的先例,但是市场需求已经告诉我们到了必须建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