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工具最适合用来称空气质量的是()。
A. B. C.2.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一般不需要()。
A.带刻度纸条B.小旗子C.直筒杯子3.下图温度计上的温度是()摄氏度。
A.10B.零下10C.零下74.雨量器要水平放置,()再读数。
A.待液面稳定后B.下雨的过程中C.过了夜里12时5.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
这样的天气属于()。
A.晴B.多云C.阴6.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
A.食盐B.沙子C.红糖7.夏天,当你游泳之后上岸时,身上会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
A.岸上有风B.空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C.身上的水蒸发带走了皮肤表面的热量8.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A.火柴梗慢慢燃烧B.水中的方糖慢慢变小C.湿衣服慢慢变干9.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
A.不变B.变大C.变小10.气象部门报告,某地昨天降水量为41毫米,它表示的是()的降水量。
A.每小时B.一天24小时C.一天内12小时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空气受热就会()。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如下图中的甲是根据物质的轻重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乙是根据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丙是根据物质的状态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将这些混合物分离后进行观察,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还________(填“是”或“不是”)原来的物质。
甲乙丙3.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填“相同”或“不同的”)。
4.气温计是由()、()、()、()四部分组成的。
5.使用()可以告诉我们下了多少雨。
6.若想知道一天中气温的变化,需要用到()。
7.冰融化成水是从()变成了液态。
8.()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9.做饭时,我们利用()帮助燃烧。
10.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随着水的温度升高,白糖溶解的量将()。
A.增大B.不变C.减小2.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下列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A. B. C.3.将大小相同的两杯子装等量的水,甲用塑料膜盖住杯口,乙不盖,一起放至通风向阳处2天后的现象是()。
A. B. C.4.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0℃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水温度高B.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二者温度相同5.下列温度计的读法正确的是()。
A. B. C.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B.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空气粒子变小了C.水不能被压缩是因为水是固体7.大自然中的风是由()形成的。
A.雷电B.太阳C.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8.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晒太阳B.用手捂C.放在0℃以下的冰柜里9.当水温达到()时会慢慢结冰。
A.1℃B.10℃C.0 ℃10.空气和水比较,相同的是()。
A.都有一定的形状B.都可以看见,能感受到它的存在C.都可以流动二.填空题(共10题,共40分)1.热气球是应用了空气()的原理制成的。
2.食盐会()在水中,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食盐溶解能力比小苏打()。
3.冰是()态的水,水蒸气是()态的水。
4.同一时间、()的天气可能不一样。
5.鱼缸中的水放置几天后,我们会发现水(),这是因为鱼缸中的水变成了()。
6.“通榆县今夜到明天阴转多云,北风3-5级,温度-10℃---17℃。
”这份天气预报中包含的天气信息有()、()、()和()。
7.空气可以占据空间,而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
8.天气预报制作完成后,通过()、()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9.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但可以被压缩。
空气被压缩后体积会(),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具有(),例如:轮胎、篮球、足球。
10.风形成的原因是();热气球能上升是因为()。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精选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用打气筒可以往篮球里打入很多空气。
是因为()。
A.空气很轻B.空气很容易被压缩C.空气不占据空间2.将食盐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A.用滤纸过滤B.用筛网分离C.用蒸发的方法分离3.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A.﹣4℃B.﹣6℃C.6℃D.16℃4.下列属于固态的水的是()。
A.水蒸气B.冰C.水雾5.下列关于液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液体都是透明的B.液体都有固定的形状C.液体都是会流动的6.我们说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
A.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将沙子分离出来B.将沙子放入水中,搅拌后水变浑浊,容器底部有大量颗粒C.将沙子放入水中,搅拌,看不到颗粒了二.填空题(共6题,共42分)1.在两个杯子中倒人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食盐,其中A杯中的水不动,用小棒不停地搅拌B杯中的水。
()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此实验说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有关。
2.將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在水中,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
气泡总是从水面下方往水面上方冒出,说明空气比水()[填“轻”或“重"]。
3.雨量等级分()级,小雨是()毫米、中雨是()毫米、大雨是()毫米、暴雨是()毫米、大暴雨是()毫米、特大暴雨是()毫米。
4.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有()、()、()、()等。
5.如果我们给冰块加热,冰块会(),这时是由()态变成()态。
6.水是一种()色、()味的()体。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测量降水量,我们可以用一个盆来进行测量。
()2.酒精灯不小心打翻着火时,应该立刻泼水来熄灭。
( )3.天气预报中的“23~32℃”,是指这一天中最低气温为23℃,最高气温为32℃。
()4.水沸腾后比沸腾前蒸发的速度快。
()5.一个被压瘪的乒乓球(没有破)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恢复球形。
()6.厨房的抽油烟机一般安装在灶台的上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不属于天气的是()。
A.暴雪B.台风C.地震2.下列物质中,()不能溶解于水。
A.食盐B.味精C.沙子3.下列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A. B. C.4.观察冰的时候,我们一般不使用的观察方法是()。
A.用手摸B.用鼻子闻C.用嘴巴尝5.下列关于水蒸气的体积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体积B.有固定体积C.没有固定体积6.早晨,小明看到红旗飘向了太阳升起的方向,所以风向是()。
A.东风B.西风C.西北风7.与水相比,空气具有()的特性。
A.无色、无味B.没有一定的形状C.比较轻,容易被压缩8.零下二摄氏度写作()。
A.–2℃B.零下2℃C.0~2℃9.大小相同的两块方糖,把一块研碎,同时放入装有半杯水的两个杯子中,溶解快的是()。
A.切碎的方糖B.没切碎的方糖C.一样快10.某天兰兰发现小区里的彩旗正微微向南面展开,这时的风向是()。
A.东风B.南风C.西风D.北风二.填空题(共10题,共56分)1.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将温度计()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在液面不再()或()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
2.如图,旗帜招展、柳枝摆动,我们就知道了()的存在。
3.我知道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液态的()、气态的(),它们是可以相互()的。
4.物体可以分为()、液体和()三种类型。
5.水在自然界同时有液态、()和()三种状态存在,这三种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促成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
6.生活中,有许多和空气有关的物品。
如,()、皮球、()等。
7.写出下面四个温度计的读数。
()()()()8.杯子里的水放几天变少了,这是水变成了()。
9.一天中()时气温最高,()气温最低。
10.()是由北面吹来的风,()是由东南面吹来的风。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一袋空气是没有质量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 共20分)1.风向标能用于指示风向。
下图中, 现在的风向是()。
A.东风B.东南风C.西北风2.小明在操场上测风向, 结果发现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 这时刮的是()。
A.东风B.西风C.南风3.水沸腾后, 如果关掉火源, 那么会出现()。
A.水会继续沸腾很长一段时间B.“白汽”不见了C.水中的气泡变少了4.人们通过什么区分晴天、阴天和多云()。
A.风的大小B.云的形状C.云量多少5.热气球的原理是()。
A.热空气上升B.热空气下沉C.空气能被压缩6.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天气现象的一项是()。
A.雷电B.地震C.台风7.永定县城某天24小时的降雨量是13毫米, 这天的下雨等级是()。
A.小雨B.中雨C.大雨D.暴雨8.下图是气象卫星拍摄到的卫星云图, 从图中看, A地区即将面临()。
A.台风B.地震C.火山爆发9.我们用()图来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A.气泡图B.韦恩图C.柱状图10.-20℃的正确读法是()。
A.零下20度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二.填空题(共10题, 共32分)1.我们通常根据一个地方()时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降水的等级。
2.空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它是()、()、()。
3.我们知道水的液态和固态能相互转化如()、()。
4.空气流动会形成()。
5.把一杯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 过了一会儿水的温度会(), 数小时后水会()。
6.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 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
7.空气能够占据一定的()。
8.做风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的材料有()、透明塑料薄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和纸条。
9.水从液体变成()的过程就是结冰, 结冰后的体积会()。
10.12月的海南天气一般还很()三.判断题(共10题, 共20分)1.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
()2.只有加热的方法才能加快水的蒸发速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射钉枪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A.空气可以被压缩B.水会流动C.空气会流动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式中,正确的是()。
A. B. C.3.下列不属于空气的特征的是()。
A.支持燃烧B.提供呼吸C.无色无味D.没有质量4.自制简易雨量器操作步骤正确的一项是()。
A.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C.④③②①D.①②③④5.非洲大草原每年5月到10月雨量充沛,11月到次年4月则十分干旱,非洲大草原的气候特点是是()。
A.旱季和雨季分明B.四季分明C.四季如春6.在比较盐水和纯净水哪个蒸发得快时,不相同的因素是()。
A.水量B.地点C.蒸发时间D.盐二.填空题(共6题,共22分)1.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用多种物品来恢复天平的()。
记录下每一种物品的数量。
2.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的气象部制作并发布。
3.热的空气容易往(),冷的空气则会流过来补充。
自然界里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
4.()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5.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在水中。
6.风是我们周围()的空气。
风向是指()的方向,通常用()个方位来描述。
北风是由()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吹过来的风。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2.将长方体橡皮泥捏成球形就不是原来的物质了。
()3.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同的,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
()4.空气存在于空中、泥土里、水中。
()5.充气床垫和足球都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6.抱一抱充满空气的塑料袋,可以感到空气很软,重量很轻。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1.快乐连连看。
升温降温加快溶解搅拌静置不能加快溶解研磨成粉压缩成块五.填表题(共1题,共8分)1.根据你对空气的认识,填写下表。
六.简答题(共5题,共30分)1.在做探究加快溶解的实验时,你是怎么比较食盐溶解的快慢呢?2.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3.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水蒸气的现象?(至少写出三种)4.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5.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七.综合题(共3题,共29分)1.探究内容: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材料:改变的条件:不变的条件:实验过程:实验结论:2.以下是慧慧某天经过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多云,东南风1~2,12℃。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图像属于水沸腾时图像的是()。
A. B. C.D.2.大风也属于()。
A.天气B.气温C.降水3.如果我们把纸撕碎,那么纸发生的变化是()。
A.颜色B.状态C.形状4.分离水和食盐的方法是()。
A.过滤B.沉淀C.蒸发5.下列方法中,能够使衣服在最短的时间内晾干的是()。
A.晾在通风的地方B.晾在有阳光的地方C.晾在既通风又有阳光的地方6.地球的表面约有()覆盖着水。
A.51%B.61%C.71%7.测量降水量时,应该把雨量器放在()。
A.屋檐下B.大树下C.空地上8.()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A.气象B.气候C.天气9.风有时对人类有益,有时有害。
破坏范围最小的是()。
A.飓风B.微风C.龙卷风10.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吗?()。
A.是B.不是C.有时是,有时不是二.填空题(共10题,共44分)1.生活中有许多蒸发现象,如湿衣服变干、()、()等。
2.()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气象学家根据()小时的降水量来确定当天下雨的等级。
降水量的单位是()。
3.杭州暑假时的天气和寒假时的天气是()。
(填“一样“”或“不一样”)4.用“蜡烛”和“塑料袋”来研究热气球的试验中,“塑料袋”是用来()的,“蜡烛”是用来()的。
5.物体可以分为()、()和()三种类型。
6.科学家利用()观测天气,发现规律。
7.水的温度下降到()°C时,开始结冰,此时水由()态变成()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热量。
8.热空气比冷空气(),热空气会浮在冷空气()。
9.测量水温时,手应该拿在温度计的(),等到()停止上升或下降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
10.20℃室温情况下,50毫升水中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空气和水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植物和动物都需要它们。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精选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图所示的方法能把食盐从海水里分离出来的是()。
A. B. C.2.吃火锅时,锅里的汤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A.锅里的盐没有完全溶解B.锅里的水分蒸发导致C.不断往里加盐的结果3.风扇可以给我们送风,主要是因为()。
A.风扇可以让周围的空气流动B.风扇可以压缩空气 C.空气没有质量4.风向标箭头指向东南边时,刮的是()。
A.东风B.东南风C.西北风5.热气球的原理是()。
A.热胀冷缩B.空气可以被压缩C.热空气有质量6.下列能把木屑和铁屑分离的最好办法是()。
A.用水溶解B.用纱网过滤C.用磁铁吸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向的观察只能用风向标B.节假日不需要观察天气现象C.分析“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天气变化的规律8.小明把打入30筒空气后的皮球放入简易天平的左边小桶中,再在右边小桶中放入绿豆,直到平衡;然后取出皮球,放掉空气,再把皮球放入左边小桶。
这时小明发现简易天平()。
A.左边的小桶往下沉B.右边的小桶往下沉C.仍保持平衡9.风向不可以用()来测量。
A.小旗子B.风向标C.温度计10.关于气温计的使用,描述正确的是()。
A.使用气温计时应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B.应在示数上升时读数C.气温计应悬挂在空气中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0级就代表无风,风旗()。
2.大自然中空气温度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引起的。
3.我们通常根据一个地方()时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降水的等级。
4.用湿抹布抹桌子,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水的()现象。
5.水能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出来,需要经历()、()、()三个主要过程。
6.我们可以借助()和()来验证空气有质量。
7.在符号下面填上对应的天气现象:()()()()()()8.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9.冬季下的()也是固态的水。
10.气温计在使用时,要放在()且()的地方。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粗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一定比细盐慢。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完整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水壶里的水“噗噗”地冒泡,水沸腾了。
水沸腾的温度接近()。
A.120℃B.70℃C.100℃2.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A.冰雪融化B.湿衣服晾干了3.纯净水是()。
A.蓝色的B.白色的C.无色的4.下列方法在嘴里溶解水果糖最快的是()。
A.含在嘴里不动B.用舌头搅拌C.咬碎并用舌头搅拌5.在风的模拟实验中,洞口处摆放的纸条的作用是()。
A.美观B.观察纸条的颜色变化C.观察纸条摆动的方向6.用自制雨量器收集雨水时,要放在()位置。
A.水平B.斜坡C.凹下去的7.如果我们把空气用打气筒打入一个皮球中,皮球就鼓起来了,在地上拍几下会跳起来,这说明()。
A.空气有质量B.空气有弹性C.压缩空气有弹性8.用眼睛直接可以区分开来的是()。
A.水和白醋B.水和盐水C.白醋和酱油9.风有时对人类有益,有时有害。
破坏范围最小的是()。
A.飓风B.微风C.龙卷风10.如图所示为一天的气温折线图,最高气温出现在()。
A.12时B.16时C.14时二.填空题(共10题,共48分)1.测量降水量的工具叫作(),降水量的单位是()。
2.自制雨量器时需要一个()、()的容器。
3.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
它没有固定的(),但有一定的()。
4.对比实验:只能改变()条件。
5.()、()、()、()等是我们在记录天气日历时要关注的天气特征。
6.砖块放入水中会冒气泡,说明砖块中()。
7.把面粉、食盐、沙子和红糖放入水中,能溶于水的是()、(),不能溶于水的是()、()。
这四种物质放入水中后,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的是()、()。
8.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有时比较()。
9.水能溶解()等物质。
10.我们通常根据一个地方()时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降水的等级,降水量的单位是()。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食盐和沙子混合到一起后,我们无法分离它们。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把注射器活塞拉至10毫升刻度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小孔后推压活塞,活塞被压缩到1毫升处,松开活塞的手,活塞又会弹回来,这说明()。
A.空气可以被压缩,也会扩散B.空气有固定的体积 C.空气有质量2.下列现象说明要下雨的是()。
A.松果鳞片打开B.蜻蜓低飞C.蜘蛛结网3.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发生了变化B.状态发生了变化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4.冬天吹暖空调时,将出风口朝下,这样既节能又能使房间快速热起来。
这是因为()。
A.热空气比冷空气重,会下沉B.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C.热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而上升5.在用注射器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验中,怎么做可以证明被压缩的空气有弹力?()A.反复按压活塞B.用力向上拉活塞C.松开按压的活塞,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7.小华观察到红旗飘向北面,感觉到风从南面吹来,他初步判断此时吹的是()。
A.东风B.南风C.北风8.假如20筒空气是2.7克,那么100筒空气是()克。
A.1.35B.13.5C.1359.我们在使用酒精灯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①③B.②C.④D.①④10.将食盐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A.用滤纸过滤B.用筛网分离C.用蒸发的方法分离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水蒸气是()的水,没有()的形状和体积。
2.在两个杯子中倒人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食盐,其中A杯中的水不动,用小棒不停地搅拌B杯中的水。
()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此实验说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有关。
3.水结冰后,重量不变,()变大。
4.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5.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状态变化与()有关,水的三态之间可以()。
6.为了准确地知道某一时间段的气温,我们可以用()进行测量。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测量水的温度的工具是()。
A.酒精灯B.烧杯C.温度计2.不能证明动植物也需要空气的事例是()。
A.人长时间在水中不换气会窒息B.凤仙花放在密闭的空间内很快就会枯萎C.小狗总把舌头伸出嘴外3.空气能流动,在地球的近地面到处都有空气,()都需要空气。
A.人和动物B.植物C.人和动植物4.在50毫升水中,()溶解能力最好。
A.食用碱B.沙子C.食盐5.下列选项中,()能让我们感知空气的存在。
A.看一看B.扇一扇C.闻一闻6.用于测量空气质量的仪器是()。
A.蒸发皿B.搅拌棒C.天平7.零下温度数值越大,表示()。
A.温度越高B.温度越低C.温度不变8.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的温度最高。
A.焰心B.内焰C.外焰9.如果我们已知20筒空气的质量,那么()估算出100筒空气的质量。
A.能B.不能C.无法判断10.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均匀成层的云通常是白色的B.大团、堆积的云出现就不会下雨C.纤维、羽毛状的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风向通常用()个方位来描述,从东南方向吹来的风是()风。
2.木头是()、水是()、空气是()。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
3.热空气比冷空气(),热空气会浮在冷空气()。
4.零摄氏度写作:()。
5.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和()。
6.红旗不展开为()风、红旗半展开为()风、红旗全展开为()风。
7.空气受热就会()。
8.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里面的空气和35枚大头针同重,空气的体积(),大头针的体积()。
(填“大”或“小”)9.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
10.比较一袋空气和与其质量相当的物品时,我们发现空气的体积要比其他物品()很多。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物体判断是否有风存在。
()2.我们应该关心天气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精选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体积的单位是()。
A.千克B.公斤C.毫升2.空气流动会形成()。
A.气泡B.风C.云3.()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A.雨量器B.风向标C.温度计4.用雨量器没得24小时内的降雨量是12毫米,说明这天下了()。
A.小雨B.中雨C.大雨5.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
①无色;②无味;③透明;④白色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6.下列方法不能使溶解加快的是()。
A.切碎B.搅拌C.降温二.填空题(共6题,共30分)1.()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等。
2.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它的箭头指向的是风()的方向。
当箭头指向西南方向时,就是()风。
3.我们在做水能溶解的实验时,要()地加入要溶解的物质,直到()为止。
4.放在阳光下的冰块会慢慢地(),向周围()热量。
5.空气存在于()地方,水中冒的泡就是(),空气流动形成了()。
6.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热量。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空气可以被压缩,但水不容易被压缩。
()2.水只要跟空气接触,就会不停地蒸发到空气中。
()3.我们在测量空气的质量的时候,可以用漏气的袋子装空气。
()4.空气受热后质量变小。
()5.纤维状的云一般代表着晴天。
()6.我们在观察记录天气时,不需要收听或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7.水能溶解所有物质。
()8.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 )四.连线题(共2题,共7分)1.连线题。
自来水50℃热水瓶的热水20℃烫手的热水35℃温水80℃2.将空气的特性与生活中的作用连接起来压缩空气乌鸦喝水的故事空气占据空间孔明灯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篮球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中获得的知识,来填写下面的表格。
答案是肯定的就画“√”,答案是否定的就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完整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人们通过什么区分晴天、阴天和多云()。
A.风的大小B.云的形状C.云量多少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杯冰水,不久后杯子外面会出现很多小水珠,关于这些小水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B.是从杯口溢出来的 C.是由杯内的冷空气跑到杯外形成的3.校园气象站中有可以打开的百叶箱,里面放的测量仪器是()。
A.气温计B.雨量器C.风速风向仪4.关于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气预报一定是准的B.因为天气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所以天气预报仅供参考C.天气预报制作起来很简单,只需要人去看看就好5.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晚上8点左右B.凌晨C.日出前后6.把食盐分别放入开水和温水中,则食盐在()中溶解得快。
A.开水B.温水C.无法确定7.铁屑和沙子混合在一起了,我们要将铁屑分离出来的办法是()。
A.用水泡B.用磁铁吸C.用筛子筛8.下列关于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专业工作人员对一个观测点气象卫星等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报告B.天报预报和实际的天气情况可能会不同C.每一次预报都是准确无误的9.夏天游泳后,小明从泳池出来身上湿湿的感觉特别凉快。
这主要是因为他身上的水分在()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
A.蒸发B.沸腾C.升华10.通常根据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降水的等级,一般规定的时间为()。
A.12小时B.24小时C.36小时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请写出三种水能溶解的物质:()、()、()。
3.()和水、石块一样,可以占据空间。
4.分离沙水混合物的实验装置叫()。
5.食盐和沙混合后,可以先用()进行分离,然后用滤纸(),把沙分离出来。
6.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如:冰雹、()、()等。
7.水的状态是液态的,冰、雪是()的水、水蒸气是()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得分
一、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每题2分,共50分)。
1、空气有一定的体积但是没有重量。
(×)
2、一瓶香水放在讲台上全班同学都可以闻到这说明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
3、当轮胎充满空气后,就再也打不进去空气了。
(×)
4、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
5、5毫升的水大约有一小勺。
(√)
6、塑料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污染,所以使用完后我们要把它烧掉。
(×)
7、在科学观察中,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
8、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有用处。
(×)
9、冰、雪、露、雾都是水的存在方式。
(√)
10、我们可以通过折、撕、揉、摸、闻对纸进行细致的观察。
(√)
11、观察就是用眼睛看。
(×)
12、有些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我们就可以判断这种物体的柔韧性好。
(√)
13、一棵狗尾草只有一粒果实。
(×)
14、所有的材料都有韧性。
(√)
15、所有的植物都要落叶。
(√)
16、只要树叶老化死亡了,树也就要死吗亡了。
(×)
17、植物的生命周期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悬殊很大。
(√)
18、蜗牛在玻璃上爬行会很容易滑下来。
(×)
19、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
20、水生植物就是全部浸没在水中的植物。
(×)
21、水能流动,空气也能流动。
(√)
22、蜗牛和金鱼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
23、纸张不同,其吸水性、柔韧性也是不同的。
(√)
24、刚落下的叶还是有生命的,直到它完全腐烂了,叶子的生命才结束。
(×)
25、我们自己造的纸出现厚薄不一的现象,可能是因为纤维分布不均匀、压制不够造成的。
(√)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空2分,计50分)。
26、莲属于( B )。
A、陆生植物
B、水生植物
27、将玻璃瓶中的空气抽出一半后,瓶中还有( A )。
A、一瓶空气
B、半瓶空气
28、液体流动得快慢与液体的(A)有关。
A、黏(nián)度
B、重量
29、用植物的枝条可以编制篮子,说明它有一定的( B )。
A、硬度
B、柔韧性
30、判断叶子的生命是否结束了的标准是(B )。
A、叶子发黄了
B、叶子掉落了
31、一般情况下,同一株植物的叶子越硬,说明( A )。
A、它的生长时间越长
B、它的生长时间越短
32、蚯蚓的环带靠近(A )。
A、头部
B、尾部
C、不能确定
33、右图量筒所指示的液体体积是(C )。
A、120升
B、110升
C、110毫升
34、卫生间一般都铺瓷砖而不用木地板,其原因是( A )。
A、瓷砖的瓷面防水性能好
B、瓷砖便宜
C、瓷砖比木地板干净
35、我们用鼻子可以判断出水是( C )
A、无色
B、透明
C、无味
36、属于木头和铁的共同特征的是( B )。
A、容易让水浸透
B、都是固体
C、容易加工
37、下列材料中硬度最小的是( B )。
A、木头
B、纸
C、金属
D、塑料
38、用摸的办法能区别出哪一组物体?( C )。
A、糖水白醋面包
B、水牛奶乒乓球
C、木块水面包
39、科学家伽利略用气泵向一个瓶子里打足气,然后称它的重量,称好后瓶口打开,然后再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A )。
A、空气有重量
B、空气没有重量
C、瓶子发生了变化
40、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和(C)组成。
A、树枝
B、树叶
C、树根
41、属于空气和水的共同特征的是( A )。
A、无色无味
B、容易压缩
C、重量较轻
42、流动的空气就是( B )
A、雨
B、风
C、云
43、有一种物质,它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重量较轻,它是( B )。
A、水
B、空气
C、石头
44、在我们这个地区,秋天可以观察到(C )。
A、柳树发芽了
B、迎春花开了
C、有些树的树叶变黄了
45、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比较,( C )。
A、两者一样重
B、水比食用油要轻
C、食用油比水要轻
46、比较叶片大小的最好方法是(A )。
A、量一量
B、摸一摸
C、看一看
47、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这种树往往能活(B )。
A、几百年
B、几千年
C、几万年
48、蜗牛休眠时,不会停止( B )。
A、进食
B、呼吸
C、爬行
49、绝大多数水污染都是由(B)造成的。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
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A、水生动物的活动B、人类活动C、水生植物的腐烂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50、属于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的是( C )。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
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A、会运动B、要排泄C、需要食物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