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一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_《华夏爱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华夏爱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接触,特别是古诗词填词的音乐作品,不管是从课堂上还是媒体中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些乐器的音色和古代乐器的演奏的音乐作品大多数同学还属于一知半解状态。

2、我校学生总体来说成绩比较好,接受力理解力都比较强,即使有一部分能力稍弱的学生,在贯彻教学难点时只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学生接受起来就没问题。

3、学生中还有不少是从小学乐器学声乐的音乐特长生也会起到带头的作用的。

效果分析1、音乐判断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愉悦的艺术氛围中轻松导入;2、教师进入学生中间指导,师生及时交流。

自评与互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令音乐课堂氛围即紧张又轻松。

3、《阳关三叠》利用古诗的律动感和曲子的旋律相结合,吟唱与朗诵结合,利用综合感受提高学生感悟意境的能力,顺利解决本课难点。

4、知识点评测,学生绝大部分都能完成。

以上这些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值得以后多加运用。

其不足有:1、各环节的衔接略显不够紧密,应该缩短各环节间的时间间隔;2、教学语言流畅度不够,应该减少个别字句的重复与停顿;3、学生在教学的部分环节反应略显迟钝,应该加强课前预习准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1课。

第四单元从“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进行鉴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初步知晓音乐与其他学科的一些关系,增进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认识我们伟大民族艺术的特点与价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体会古人的情感;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区别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讨论等教学法丰富学生对古琴古筝等古代乐器音色的不同,通过同学之间的探究方法体会音乐作品的魅力。

高中音乐_一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一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_华夏音乐之光_音乐_高中__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乐器及其对近现代音乐、影视的影响及其贡献。

2、学习古诗词曲,感受文人情致。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古代音乐对近现代音乐、影视的影响及其贡献;古代歌曲。

难点:通过学习华夏音乐之光,感受古代文人情致,了解古代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

三、教学实录:课前准备:正式上课前,在教室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

(一)导入课题:1、屏幕放映幻灯图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曲击缶而歌震撼全场,掀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在正式上课前,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这个经典片段。

师生共同观看剪辑的视频。

2、介绍“缶”:最早出现于夏商时期,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亲王为赵王击缶”张艺谋导演用古乐器缶开场,向世人展示了我们几千年的音乐文化传承,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华夏音乐之光》。

(二)、教学过程:一、古代乐器1、古代乐器的分类:现在众多的民族乐器,是按什么分类的?(教师提示,二胡、笛子、琵琶、木鱼等等),是按照演奏方式来区分的。

在古代众多的乐器中,又是按照什么分类的呢?幻灯片:八音: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多的乐器,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为“八音”。

分别是:❖金:钟、铙石:磬❖土:埙、缶革:鼓❖丝:琴、瑟木:柷❖匏:笙、竽竹:箫击缶而歌中的“缶”属于八音中的“土”。

3、听七段剪辑的音乐片段,对照图片,辨别并标记是由哪种乐器演奏。

回答问题,有争议的可以反复对比听赏。

尤其是埙的音色和箫的音色重点区别。

4、在古代,“文人四艺”是什么?“琴棋书画”!由此可见在众多的乐器中,古琴的地位。

5、幻灯片:古琴位居八音之首。

又称七弦琴。

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知识链接:唐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指的就是古琴。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学设计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学情分析13-20岁是个体审美发展的“危机阶段”,中学生音乐审美发展趣味在这一阶段中表现为热衷于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了解不多。

学生具备的音乐鉴赏能力较弱尚不能较全面规范的分析曲目理解曲目,即使熟悉的民歌也很少进行深层次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效果分析整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都比较好。

但是由于作品多而散,对于作品的深层次挖掘还是有欠缺。

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不高,音乐知识储备不够导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感受却不会表达。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材分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

它们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 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各地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并乐意通过音乐去了解不同的世界文化,加强对世界各种音乐文化独立性与价值的认识,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目的。

根据课时安排及本地学生情况,选择了课本当中的《槐花几时开》、《上去高山望平川》和《拔根芦柴花》三首作品,添加了一首具有本地风情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评测练习2: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后反思整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都比较好。

但是由于作品多而散,对于作品的深层次挖掘还是有欠缺。

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不高,音乐知识储备不够导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感受却不会表达。

前两个作品《槐花几时开》、《上去高山望平川》学生可参与和体验的环节还是少,后两个作品《拔根芦柴花》《沂蒙山小调》体验的深度不够。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体会古人的情感。

2、学习八音,能通过音色辨别乐器,认识编钟、石磬、古琴、埙、琵琶等乐器,听赏古典音乐,学会记住其主题旋律。

3、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准备:课件、自主学习材料: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脉络及成就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解示范、启发引导教学重点:乐器的听辩,主题的歌唱教学难点:听赏古代经典音乐,感受古人情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上课礼仪:师生问好2、导入新课: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今天让我们走进华夏音乐之光——中国古代音乐。

3、交流学习成果:按时间线索,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并交流中国古代音乐发展脉络及古代惊人艺术成就。

4、展示教学目标:能认真聆听古代音乐,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体会古人的情感;学习八音,能通过音色辨别乐器,认识编钟、石磬、古琴、埙、琵琶等乐器,听赏古典音乐,学会记住其主题旋律;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其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二、讲授新课(一)八音和鸣(楚调)1、首先请大家听赏《八音和鸣》,感受古代惊人艺术成就(1)主题视唱引导学生视唱主题,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之美。

(2)欣赏《八音和鸣》视频,通过视频、音色分辨乐器,辨别主题出现了几次,每次变奏多依各种乐器的演奏特色而变化,骨干音不变。

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聆听与歌唱。

(二)讲授八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70种乐器按照制作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

它们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早在小时候,我们诵读三字经,就知道了“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所以,“八音”这个词与我们并不陌生。

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了一百二十四件乐器,八音俱全。

特别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套六十四枚编钟,其音质之优美、音律之纯正、造型之美观,让20世纪的人都不得不惊叹古代乐工们的创造之伟大。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及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及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 、“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2.通过听赏《荆楚雄风》、《流水》、《阳关三叠》等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3.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试卷能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

4.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2、难点:古代乐器音色的辨别。

教学过程导入(约3分钟)课前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一、简要介绍本课学习内容播放埙独奏《苏武牧羊》提问:1、是什么乐器演奏的?2、哪个时代的音乐作品?播放歌舞视频《华清宫》提问:1、表现了中国哪个时代的景象和音乐?2、你感受到了什么?二、出示课题《华夏音乐之光》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引领学生理解“华夏”的含义在古朴幽雅的音乐声中进教室,准备上课。

听音乐思考回答问题。

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参与讨论,理解课题。

课前播放古曲,意在营造优雅的课堂气氛。

导入一选用了埙独奏曲,意在通过这个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及其神秘、空灵,沧桑的音乐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古朴风格和产生强烈的返朴意识导入二选用了录象《华清宫》意在直观的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古代音乐表演的场景之中去。

)认识和感受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约10分钟)1、展示“金”类乐器图并介绍(编钟、方响等并感受其音色)2、展示“石”类乐器图并介绍(石磬、编磬等并感受其音色)3、展示“丝”类乐器图并介绍(古琴、瑟、筝等并感受其音色)4、展示“竹”类乐器图并介绍(笛、萧、骨笛等并感受其音色)5、展示“匏”类乐器图并介绍(笙、竽等并感受其音色)6、展示“土”类乐器图并介绍(埙等并感受其音色)7、展示“革”类乐器图并介绍(各种鼓等并感受其音色)8、展示“木”类乐器图并介绍(木鱼、柷等并感受其音色)观看、了解各类古代乐器的形状、样式、结构及发声原理,感受其音色和音乐特点。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及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及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案教学目标1.能积极参与本课的“听赏与体验” 、“交流与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听赏感受,与同学一起分享。

2.通过听赏《荆楚雄风》、《流水》、《阳关三叠》等古代音乐作品,并结合已有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情感。

让学生了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优秀的音乐文化。

3.在初步了解了古代乐器分类及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测试试卷能基本掌握古代音乐的知识及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

4.能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的线索与贡献。

2、难点:古代乐器音色的辨别。

教学过程导入(约3分钟)课前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一、简要介绍本课学习内容播放埙独奏《苏武牧羊》提问:1、是什么乐器演奏的?2、哪个时代的音乐作品?播放歌舞视频《华清宫》提问:1、表现了中国哪个时代的景象和音乐?2、你感受到了什么?二、出示课题《华夏音乐之光》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引领学生理解“华夏”的含义在古朴幽雅的音乐声中进教室,准备上课。

听音乐思考回答问题。

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师生互动参与讨论,理解课题。

课前播放古曲,意在营造优雅的课堂气氛。

导入一选用了埙独奏曲,意在通过这个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及其神秘、空灵,沧桑的音乐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古朴风格和产生强烈的返朴意识导入二选用了录象《华清宫》意在直观的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古代音乐表演的场景之中去。

)认识和感受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约10分钟)1、展示“金”类乐器图并介绍(编钟、方响等并感受其音色)2、展示“石”类乐器图并介绍(石磬、编磬等并感受其音色)3、展示“丝”类乐器图并介绍(古琴、瑟、筝等并感受其音色)4、展示“竹”类乐器图并介绍(笛、萧、骨笛等并感受其音色)5、展示“匏”类乐器图并介绍(笙、竽等并感受其音色)6、展示“土”类乐器图并介绍(埙等并感受其音色)7、展示“革”类乐器图并介绍(各种鼓等并感受其音色)8、展示“木”类乐器图并介绍(木鱼、柷等并感受其音色)观看、了解各类古代乐器的形状、样式、结构及发声原理,感受其音色和音乐特点。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在对本校高一年级120名学生的调查中,有89%的学生喜欢音乐,有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有2%的学生表示对音乐不感兴趣。

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民族音乐或者是外国音乐,在接触音乐的过程多以电脑网络为媒介,可见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是比较盲目和随意的,缺少正确的指导。

在以往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想象力的提高,因而学生缺乏对音乐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音乐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过于单调和脱离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在对有些内容和学习中提不起精神,有时甚至学生直接听不下去,造成学生的被动,因此,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音乐课变成美的欣赏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民乐篇》教学反思音乐组本节课于2013年参加市优质课评选并于2014年9月11日在市教研会上有幸被推荐一节公开课,能够在全市老师面前有一次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让我在这节课上又有了更新的想法和设计。

《民乐篇》我是按教学大纲“悲欢离合”的教学情绪路线进行设计的,导入环节用民族管弦乐团的《春节序曲》作为“合”的部分,重点讲解“悲欢”《江河水》和《火把节之夜》,“离”用《夜深沉》作为教学反馈环节最后出现。

《民乐篇》这节课我认为不太好讲,因为对于这种民族传统的、古典的知识学生一般都不喜欢,学习的兴趣也不高。

再有学生平时接触的也不多,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环节的设计和具体的教学中就得下点功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引起兴趣,在设计中我采用了几个方面进行乐曲分析。

一、《江河水》在第一段中采用了对比唱谱的方法,即将没有装饰音的乐句和有装饰音的乐句让学生对比聆听,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乐器采用装饰音的演奏方法去模仿人的声音并表达情感,足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及装饰音在旋律中的作用。

二、第二首乐曲《火把节之夜》段落清晰,完全可以充分教给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段落的情绪处理,让学生有成就感并参与到教学中来。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音乐组教学内容:我国古代音乐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为了能更多的欣赏与了解古代音乐。

选听教材所提供的部分音响和介绍古代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重点介绍古琴。

在中国传统乐坛上,琴被视为“四艺之首”,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法八音,熟悉八音中的各类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聪明智慧和辉煌成就,激发学生了解古代音乐和学习古代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古琴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古代歌曲的吟唱风格。

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一段新闻联播导入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也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华夏文明古国。

古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古琴也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这段视频,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古琴(一)古琴故事1、古琴图片给出问题----这件乐器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2、关于古琴的传说和故事提问学生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有哪些关于古琴的传说和故事3、教师讲解俞伯牙是战国时的音乐家,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是他却一直认为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天他抚琴,从旁边走过来一个樵夫。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樵夫说:巍巍兮志在高山。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的时侯,樵夫又说:“洋洋兮志在流水”。

伯牙与子期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

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

给出伯牙与子期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二)古琴形制寓意古琴本身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代表的是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古琴有13个徽,代表一年有十三个月,还有一个闰月。

古琴的琴面是弧形的,代表着天,琴底是平的,象征着地,古人的天文理念是天圆地方。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加低音弦一根,是为文弦。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反思

律 呜响 中感 受华 夏古 曲的 意境之 美 . 文 化、 美学 、 伦 理 与 音 乐融 为一 体 。 这 种 淡 而 有味 、 淡 而有 致 的隽 永 与 深 邃 才 散 发 出 古
曲的 神 韵 . 成 为 中 国古 典 音 乐 延 绵 不 断 的
音 色效 果 。 古 琴 滚 、 拂、 棹、 注 的手 法 奏 出
满 足 不 了丰 富 知 识 储 备 的 学 子 和 新 课 改 后 的 高 效 音 乐 课 堂 站 在更 高 的层 面 从 音
事后 欣 赏 《 流水》 , 并 将 流 水 所 描 绘 的场 景
按 a b c d分 成 不 同 文 段 。 让 学 生 根 据 聆 听 将 音 乐 内容 排 序 此 曲欣 赏 可 以选 用 视 频 让 学 生 直 观 了解 古 琴 丰 富 的 演 奏 方 式 和
1 . 曲 目的 选择
龚 一老师弹指 拂弄间 的“ 清淡远虚 ” 中 舞 者时而起舞时而匍匐 , 国画 的写 意 浪 漫 与
古琴 的平 和 冲 淡 浑 然 一体 , 学 生 们 立 刻 被 这超 然 脱 俗 的 音 乐 所 震撼 . 接 下 来 结 合 历
史上 “ 知 音” 的典故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水 遨 游 太 空 ” 的故
深沉 、 浑厚 、 流 畅 的旋 律和 清澈 的 泛 音 . 将 流 水 的不 同姿 态 演 绎 得 惟 妙 惟 肖 . 精 湛 的
技 巧、 丰富 的内涵、 优 美 的 意 境 学 生 不 禁 感 叹 自然 之 力 , 无 不啧 喷 称 奇 在 形 象 鲜
2 . 音画结合 . 创 造 意 境
Fo RuM
《 华夏音乐之光》 教学反思
■ 孙 颖楠 湖南省岳阳市一中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之PAD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之PAD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导学案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PAD同步课堂,播放视频《曾侯乙编钟》引出课题,介绍编钟,引出八音。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视频展示,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问问题让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教师引出课题,并提问:第一,八音又包含哪八音呢?第二,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八音和鸣》的主要乐器又属于八音中哪一类呢?生答:一、介绍戏曲的起源。

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七十种乐器按照制造材料的性质分为“八音”。

“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是我国民族乐器制作的八种重要材料,也就是所谓的金属、石头、黏土、皮革、木块、丝线、匏瓜、竹子。

人们常用“八音”概称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同时按照演奏分类也可分为四大类,即吹拉弹打。

湖北省歌舞团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有关专家,学者指导下仿制出编钟,编磬等乐器,创造排演了《编钟乐舞》,在国内外演出反响强烈。

视频激情引趣,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重要。

运用多媒体PAD同步所展示的内容,逐步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八音和鸣的来由展开本堂课的正式授课。

讲授新课二、教师弹奏古筝教师弹奏《阳关三叠》选段介绍古筝随后抛出问题?(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

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与古筝相类似的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是什么呢?(传说炎帝在沁源景凤羊头山下“黍定黄钟”,发现了音乐,炎帝神农氏又“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

古琴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据说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弧形象征天,琴背平,象征地,有天圆地方之说。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

最初的五根弦同时象征金木水火土,周文王为悼念其死去的儿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在伐纣时,为鼓舞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称。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反思华夏音乐之光教学反思华夏音乐之光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音乐课程,通过感知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在本学期教学过程中,我深感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和反思的地方。

首先,对于华夏音乐之光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更倾向于以讲述和演示为主,而学生的参与度则相对较低。

然而,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发现学生们在参与讨论和互动环节时的学习效果更好。

因此,我计划在下学期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小组活动、讨论及合作项目,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其次,教学资源的更新与扩充也是我在本学期教学中的一个反思点。

虽然教材中已经提供了丰富的音乐作品和资料,但是有些素材已经相对陈旧,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多元化和现代化的需求。

因此,我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图书馆和音乐社区等资源,寻找新的音乐作品和资料,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

此外,教学评估的方式和效果也是我需要反思和改进的。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估方式,这种方式不能全面评估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因此,我打算在下学期尝试更灵活多样的评估方式,如学生的表演、自我评价和互评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并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另外,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方面的培养。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和共鸣。

因此,我将在下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学生与音乐的情感联系,通过情感体验的培养,使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的美妙之处,并将之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通过对《华夏音乐之光》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且也找到了一些改进的方向,包括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更新和扩充教学资源、探索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以及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等。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件设计课题:华夏音乐之光课型:音乐鉴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古琴、琵琶等乐器教学方法:情境法、欣赏法、练习法、对比法学习目标:1、能认真聆听中国古代音乐作品,体会古人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了解热爱中国古代音乐的兴趣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了解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并能学唱琴曲《阳关三叠》,体会古人对友情的表达方式。

3、了解古琴的形制、相关音乐与典故以及古琴的寓意。

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厚重的人文内涵,学唱琴曲《阳关三叠》,体会古人对友情的表达方式。

难点:聆听《酒狂》和《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流程:一:导入:播放视频:古乐编钟问题:视频当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二:新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看看视频当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编钟是中国古代大型的打击乐器,它兴起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视频中的这套曾侯乙编钟形体巨大,这么大的乐器普通人家里能不能放得下啊?编钟是中国古代上层社会专用的一种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只有王侯和贵族才可以拥有,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曾侯乙墓出土的所有乐器,八音俱全,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音乐是圣洁的,创造音乐就要和谐的使用“八音”,因此就产生了大规模的钟磬等“八音之乐”。

什么是八音呢?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题——华夏音乐之光。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八音?都是哪八类材料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埙——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幽怨、悲凄、哀婉,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

柷——汉代打击乐器,最早是用来盛粮食,后来用于器乐演奏中,在乐曲开始,用木棒击奏。

一起总结有哪八类材料——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乐器一起发声会是一种什么效果呢?接下来要欣赏的这首乐曲,它的创作是来源于曾侯乙墓出土的各种乐器。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一年级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主要曲目,通过《阳关三叠》,掌握乐曲主旋律及简单演唱;2、能力目标:通过赏析和引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中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八音和鸣》、琴歌《阳关三叠》[教学重点]:感受中国古代音乐厚重的人文内涵和知识底蕴,通过学唱《阳关三叠》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教学难点]:学唱《阳关三叠》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引出古琴,并介绍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

)教师:我国古代的艺术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乐器除了古琴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几种吗?二、新授(一)欣赏器乐曲:《八音和鸣》师:展示乐器图片,介绍八音,引出《八音和鸣》这首乐曲。

(《八音和鸣》的创作背景:1978年,在湖北县出土了124件乐器,八音俱全,特别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套六十四编钟,其音质之优秀,音律之纯正,造型之美观,让20世纪的人都不得不惊叹古代乐工们的创造之伟大。

随后,湖北省歌舞团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仿制出编钟、编磬等乐器,创作并排演了《编钟乐舞》,在国内外演出反响强烈。

《八音和鸣—楚调》为其中一首。

)乐曲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开始的引子较自由。

(范唱引子)乐曲结构:在编磬的华彩乐段(刮奏为主)之后,音乐主题先齐奏----以瑟(筝代替)为主的中音乐器演奏---吹管变奏---钟磬变奏---弹拨乐变奏---切分后加速---在活泼愉快地齐奏中结束全曲。

注意:此曲主旋律重复多次,而且又以打击乐居多,将节奏型板书,让学生熟练掌握典型节奏型。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乐器,了解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线索与贡献;2、了解古琴并听赏古琴曲《酒狂》,体会古代音乐中蕴含的人文内涵;3、能够有感情有韵味的演唱《阳关三叠》,培养对古代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乐器的种类和具有代表性的乐器;2、介绍古琴,欣赏并分析古琴音乐。

三、教学难点:古琴曲《酒狂》的音乐分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乐器的分类方式有哪些?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

二、古代乐器——八音1、编钟(1)听辨乐器音色,判断制作材料;(2)介绍曾侯乙编钟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3)播放视频,了解曾侯乙编钟;(4)编钟的科技含量。

2、介绍丝类乐器;3、认识八音中的其他几类乐器。

4、欣赏器乐合奏《八音和鸣》(楚调)。

三、古琴1、介绍古琴的发展历史;2、展示古琴实物,介绍其构造;3、示范古琴的三种音色;4、学生试奏古琴;5、讲述古琴与文人的故事;6、听赏古琴曲《酒狂》(1)学生诵读相关资料,了解竹林七贤及《酒狂》的创作背景;(2)聆听《酒狂》片段;(3)展示谱例,分析音乐要素和创作风格;(4)完整欣赏视频《酒狂》。

四琴歌——《阳关三叠》1、介绍“琴歌”的表现形式;2、诵读唐诗《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句中表达的情感;3、学唱《阳关三叠》的主题,体会诗韵和音韵的融合;4、欣赏合唱版《阳关三叠》。

五、小结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的艺术遗产,也是全人类的艺术遗产,我们作为华夏民族的后代,更有责任去了解、学习、继承和发扬这优秀的艺术成果,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能够有所启发和感触,在将来能够积极探索,使中国古代音乐不断焕发新的魅力。

《华夏音乐之光》学情分析本节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现代的高中生多热衷于流行音乐,对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体验相对较少。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古代的音乐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用这些故事,拉近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中的感情。

高中音乐_一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一华夏音乐之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1.聆听和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体会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2.了解和掌握古代乐器的分类方法八音,掌握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感受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一、导入1.看图片请同学说说它们是中国古代乐器还是现代的?2.(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中国古代音乐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宝库。

今天,我们共同走入华夏音乐之光,来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乐器分类:1.早在西周时期,就因为乐器制造的材料不同而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1)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

如:编钟、方响等。

(2)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的乐器。

如:磬、玉磬等。

(3)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

如:埙等。

(4)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

如:各种鼓等。

(5)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

如:古琴、瑟、筝等。

(6)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

如:木兄、木鱼等。

(7)匏类:指用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

如:笙、竽等。

(8)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

如:笛、萧等。

编钟是由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的组合钟。

1979年在湖北隋县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总音域跨五个八度, 12个半音齐全,音色优美,效果极佳,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冶金和乐器制造水平之高超。

《东方红》一号卫星,带着编钟演奏的乐曲《东方红》升入太空,响彻环宇。

三、欣赏《八音和鸣》1.《八音和鸣—楚调》,乐曲从具有楚商调式特征的民间音乐中提取素材编写的,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曲调欢欣流畅,有浓郁的地方俗乐特色。

2.请同学说说乐曲主要有哪些乐器演奏?(编钟、编磬、古筝等)四、古琴《酒狂》从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开始,弹奏古琴便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时尚,琴与文人共呼吸、同命运,同生存、共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文人抒情写意、修身养性与接受教育的常备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聆听和感受中国古代音乐,体会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2.了解和掌握古代乐器的分类方法八音,掌握古代乐器音色的分辨,感受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一、导入
1.看图片请同学说说它们是中国古代乐器还是现代的?
2.(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是世界上古代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中国古代音乐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宝库。

今天,我们共同走入华夏音乐之光,来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乐器分类:
1.早在西周时期,就因为乐器制造的材料不同而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1)金类:指用金属制成的乐器。

如:编钟、方响等。

(2)石类:指用石或玉制成的的乐器。

如:磬、玉磬等。

(3)土类:指用陶器制成的乐器。

如:埙等。

(4)革类:指用各种皮革制成的乐器。

如:各种鼓等。

(5)丝类:指用丝弦来拉响和各种乐器。

如:古琴、瑟、筝等。

(6)木类:指用木质制成的各种乐器。

如:木兄、木鱼等。

(7)匏类:指用葫芦作音斗而制成的乐器。

如:笙、竽等。

(8)竹类:指用竹管制成的各种乐器。

如:笛、萧等。

编钟是由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的组合钟。

1979年在湖北
隋县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总音域跨五个八度, 12个半音齐全,音色优美,效果极佳,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冶金和乐器制造水平之高超。

《东方红》一号卫星,带着编钟演奏的乐曲《东方红》升入太空,响彻环宇。

三、欣赏《八音和鸣》
1.《八音和鸣—楚调》,乐曲从具有楚商调式特征的民间音乐中提取素材编写的,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曲调欢欣流畅,有浓郁的地方俗乐特色。

2.请同学说说乐曲主要有哪些乐器演奏?(编钟、编磬、古筝等)
四、古琴《酒狂》
从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开始,弹奏古琴便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时尚,琴与文人共呼吸、同命运,同生存、共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文人抒情写意、修身养性与接受教育的常备工具。

古代不少有成就的文人都是弹琴高手,如:春秋时的孔子、西汉的司马相如,东汉的刘向、马融、蔡邕、蔡琰,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等。

古琴成了文人雅士生活中的亲密半侣。

五.欣赏《阳关三叠》
1.学生朗诵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渭城曲》,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

2.学唱四句原诗的旋律与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及音乐表达上的特点。

3.学生探讨交流,分组展示,体会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表达得含
蓄真挚。

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

歌曲前半部是原诗,音乐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委婉质朴、柔美抒情。

后半部是后人加的长短句歌词,旋律中使用了切分音、变化拍子以及八度音程的大跳,使音乐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情感表达更为丰富,情绪更为激动,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那种无限关怀、深情留恋的真挚情感。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欣赏中国古代音乐,我们对华夏文明古国的灿烂音乐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同时,课后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的音乐文化?让中
国古代音乐的底蕴滋养我们世世代代炎黄子
学情分析
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国古代音乐几乎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

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因此,在备课中需要精心的准备,钻研教材,扩大视野,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再到了解最后喜爱。

特别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要从人文的角度去考虑。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又要注意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点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古代音乐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效果分析
本课的学习,学生欣赏,收集和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
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古曲中的作用。

聆听《阳关三叠》、《八音和鸣》、《湘妃泪》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有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音乐,弘扬民
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主题展开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讨论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介绍古代的乐器“八音”,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古琴曲《流水》,因为古琴演奏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传统乐坛上,琴被视为“八音之首”,是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本课还欣赏《八音和鸣》演奏录像,以及《阳关三叠》《湘妃泪》。

评测练习
一、我国古代“八音”是指()
A 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
B 八个不同的乐音
C 有八个音组成的音阶
D 古代的八种乐器
二、在古琴演奏下吟唱的歌曲,演唱者随琴声轻吟低唱,曲调多为吟诵性的音乐的表现形式是()
A 琴歌
B 曲调
C 琴曲
D 歌曲
三、《高尚流水》《十面埋伏》《梁祝》《百鸟朝凤》相对应的演奏乐器是()
A 古筝二胡萧长笛
B 古琴琵琶古筝长笛
C 古筝二胡琵琶小提琴
D 古琴琵琶小提琴唢呐
课后反思
这节课有如下感悟:
首先,要创设和谐的合作氛围,鼓励全员参与,学生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参加交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

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

如在欣赏多种形式的
《阳关三叠》时,让学生大胆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采取分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

其次,有效引导,指导和帮助,提升合作效果。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尊重信任他们,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标分析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为了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材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