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给药术

合集下载

吸入疗法的两种给药方式:吸入剂与雾化

吸入疗法的两种给药方式:吸入剂与雾化

吸入疗法的两种给药方式:吸入剂与雾化作者:刘祖春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9年第03期在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的治疗中经常会使用吸入疗法。

吸入疗法是将药物以气溶胶、干粉或雾化溶液形式送进呼吸道,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和(或)肺泡的一种给药方式。

由于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和肺,局部药物的浓度高,疗效好。

起效迅速(起效时间仅为5-10分钟),可迅速缓解症状。

吸入药物剂量比口服剂量小,药物吸收入血在全身各组织的分布少,减少了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因此,吸入治疗已被多国推荐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疾病的首选给药方式。

吸入剂的不同类型吸入治疗使用的吸入药物称为吸入剂。

临床上用于缓解呼吸道症状的吸入剂有三种类型,即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两类药物的联合使用。

支气管扩张剂的作用是舒张肺气道周围的肌肉,打开气道,这样可以让呼吸更顺畅。

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吸入剂与长效吸入剂。

短效吸入剂包括沙丁胺醇、左旋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可每4~6小时使用一次或按需使用;长效吸入剂包括噻托溴铵、沙美特罗、福莫特罗、阿福特罗、茚达特罗、阿地溴铵,可每12小时使用一次。

糖皮质激素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以称为类固醇。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目前常用的有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

两类药物的联合,即支气管扩张剂中一种或者两种,甚至三种,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呼吸道吸入疗法的两种给药方式呼吸道吸入治疗有吸入器和雾化两种给药方式。

雾化器和吸入器是对药物进行雾化并送进呼吸道的装置。

1.吸入器临床上常用的吸入器(含药物)有定量压力气雾剂与干粉吸入剂两种。

定量压力气雾剂(MDI)装置小巧,便于携带,能反复定量给药。

但对于使用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吸气与手动按压药物配合;药物的肺沉积率仅为10%左右,大部分沉积在口腔部。

目前用于慢阻肺治疗的MDI药物主要有沙丁胺醇(万托林)、溴化异丙托品(爱全乐)及可必特(万托林和爱全乐的复方制剂)、辅舒同等。

关于雾化给药的“1个概念”“2种方法”“3项注意”

关于雾化给药的“1个概念”“2种方法”“3项注意”

关于雾化给药的“1个概念”“2种方法”“3项注意”作者:王树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6年第08期对于呼吸道疾患,如慢阻肺、哮喘、咳嗽等,很多基层医院都采用雾化给药治疗。

山西省的一名年轻基层医生来信说,对于雾化给药的具体概念、雾化的药物选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基本上是一头雾水,希望通过《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的平台请专家给予全面指导。

为此,本刊邀请王树平主任药师给予讲解。

[1个概念]什么是雾化给药治疗?其具备哪些特点?雾化给药治疗,就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局部治疗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包括急慢性咽喉炎、鼻炎、哮喘、阻塞性(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黏稠物阻塞症、囊性肺纤维化症及需要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患者等。

雾化给药治疗具有如下特点:①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呼吸道和肺部,比口服药物起效快;②由于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其用量最多只需其他给药方式的1/10左右,相对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③可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治疗各种呼吸道疾病;④雾化吸入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⑤药物作用直接,对缓解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迅速。

[2种方法]喷射雾化和超声雾化各具特点雾化给药治疗,目前根据雾化给药的方法分为喷射雾化(主要为抛射剂和氧气驱动)和超声雾化(利用超声波将药液变成微细雾滴)2种。

至于以前的蒸汽雾化,原理类似于超声雾化,因其是通过加热雾化药液,会破坏药物的稳定性,已经停止使用。

喷射雾化和超声雾化两者各有特点。

见表1。

喷射雾化①喷射雾化使用原药雾化,不需要配制和稀释,药物的利用率高;②喷射雾化药物颗粒超细,人体吸入舒适,能够进入支气管、肺部,适宜下呼吸道的疾病治疗;③喷射雾化用药剂量比较准确,儿童也可顺利吸人。

喷射雾化的优点较为特出,缺点是压缩机工作时有少许噪音。

给药技术—雾化吸入法(基础护理课件)

给药技术—雾化吸入法(基础护理课件)

超声雾化吸入法
超声波雾化器是应用超声波声能,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现由呼 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目的,其特点是雾量大小可能调节,雾滴小而均 匀(直径在5μm 以下),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被吸入终末支气管及 肺泡。又因雾化器电子部分能产热,对雾化液有加温作用,使病人吸 入温暖、舒适的气雾。
超声雾化吸入法
雾化吸入给药法
定义:利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形成细小雾滴,通过鼻或口腔
吸入呼吸道,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雾化吸入法
氧气雾化吸入法 超声雾化吸入法
雾化吸入常Leabharlann 的药物目的控制呼吸道感染, 消除炎症
解除支气管痉挛
稀释痰液,帮助祛痰
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
药物
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等 氨茶碱、舒喘灵
a-糜蛋白酶
地塞米松
超声雾化吸入法
(二)目的
1. 消炎、镇咳、祛痰。 2. 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气道通畅,改善 通气功能。 3. 在胸部手术前后,预防呼吸道感染。 4. 配合人工呼吸作呼吸道湿化或间歇雾 化吸入药物。 5. 应用抗癌药物治疗肺癌。
(三)特点
1. 雾量大小可以调节; 2. 雾滴小而均匀; 3. 治疗效果好; 4. 病人感觉温暖舒适。
超声雾化吸入法
操作步骤
1. 水槽内加冷蒸馏水250ml,液面高度约3cm要浸没雾化罐底的透声膜。 2. 雾化罐内放入药液,稀释至30-50ml,将罐盖旋紧,把雾化罐放入水槽内,将水槽盖盖紧。 3. 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4. 接通电源,先开电源开关,红色指示灯亮,预热3分钟,再开雾化开关,白色批示灯亮, 此时药液成雾状喷出。 5. 根据需要调节雾量(开关自左向右旋,分3档,大档雾量每分钟为3ml,中档每分钟为2ml, 小档每分钟为1ml),一般用中档。 6. 病人吸气时,将面罩覆于口鼻部,呼气时启开;或将“口含嘴”放入病人口中,嘱其紧闭 口唇深吸气。 7.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水槽内水温超过60℃,可调换冷蒸馏水,换水时要关闭机器。 8. 如发现雾化罐内液体过少,影响正常雾化时,应继续增加药量,但不必关机,只要从盖上 小孔向内注入即可。一般每次使用时间为15-20分钟,治疗毕,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 关,否则电子管易损坏。整理用物,倒掉水槽内的水,擦干水槽。

医学课件雾化吸入技术

医学课件雾化吸入技术

(3)、吸入治疗:
a.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操作, 并取合适的体位
b.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min,调整定时开关 至15—20分钟处指示灯亮后,调节雾量开关至合适雾量
C.口含:气雾喷出后,协助患者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 (用面罩亦可)嘱病人闭嘴作深而慢的吸气,“用嘴吸 气,用鼻呼气,勿吞咽”;
四.雾化吸入的分类
1.超声雾化吸入(临床最常用) 2.氧气雾化吸入 3.手压式雾化器雾化吸入 4.高压泵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
应用超声波声能,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达 到治疗目的,其特点是雾量大小可以调节,雾滴均匀,可达 鼻、咽、喉、上部气道或支气管。
氧气雾化吸入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 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并且氧气又可解决缺氧问题, 达到治疗的目的。
手压式雾化吸入法
五.雾化吸入常用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地塞米松) 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沙丁胺醇) 抗胆碱药物(爱全乐、异丙阿托品) 祛痰药(沐舒坦/氨溴素、糜蛋白酶) 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局麻药(利多卡因)
超声雾化吸入器的基本结构
超声雾化吸入器的原理
合 进行必要的环境评估,要求环境清洁、安静
三、基本操作
两准备 (1)雾化器准备:将超声波雾化吸入器主机与各附件连接;
在水槽内加入冷蒸馏水或灭菌用水,至浮标浮起,液面 高度约3cm,要求浸没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但具体应 雾化器而定。
(2)药液准备:将药液稀释至20-50ml后 加入雾化罐内,检查无漏水后,雾化罐 放入水槽内,盖紧水槽盖。
一.什么是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指: 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 鼻或口吸入达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

雾化吸入名词解释

雾化吸入名词解释

雾化吸入名词解释
雾化吸入是一种利用药物分子弥散在气体中形成雾状物质被人体吸入肺部被消化吸收,从而对治疗有效的一种药物给药方式。

种给药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或消除药物与胃黏膜接触,有利于口服药物被肠胃消化吸收,从而更加直接、高效地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在雾化吸入过程中,通常用药品降解成微小的雾滴,通过细长的活塞压缩的气流进入肺部,从而实现药物的快速控制释放。

这种吸入方式有助于药物进入深层肺部,从而加快药物的吸收,获得更好的疗效。

雾化吸入的优势:
1、减轻症状:雾化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肺部吸收,更快地减轻症状,尤其是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尤为有效。

2、本身减量:雾化药物本身量较少,且被肺部更快地吸收,也减轻负荷,也减少副作用的可能性。

3、便于给药:雾化吸入相比于口服药物,更容易控制释放剂量,也能够实现精准给药,这对于治疗某些疾病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4、方便小孩使用:因为雾化药物释放剂量更精准,以及容易操作,也适用于小孩子接受治疗,大大减轻家长的焦虑。

但是,雾化吸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容易受外界温度变化以及空气中湿度变化影响,这可能导致药物分子不能有效传递,从而影响药物的有效性。

另外,对于某些粉末状的药物,比如抗生素类,无法满足其在形式上的要求,因此也不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总的来说,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质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中。

仅仅了解其名词并不能完全把握它的治疗效果,医生应该明确患者的病情状况,结合雾化技术的特性,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最好的治疗结果。

雾化吸入给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

雾化吸入给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

雾化吸入给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摘要:吸入疗法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其主要给药方式包括干粉吸入、定量吸入以及雾化吸入等。

其中雾化吸入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本文将主要针对雾化吸入的给药原理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相关总结。

关键词: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应用进展雾化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剂量可调节性且应用方便。

随着雾化吸入的不断发展,针对疾病的治疗药物也在不断更替,可治疗的疾病类型也在不断增多。

本文将对雾化吸入给药的特点、原理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且针对雾化吸入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分析。

1.雾化吸入给药的特点肺泡具有表面积大、毛细血管网丰富且肺泡细胞膜很薄等生理特性,因此雾化吸入具有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应用药物剂量小等优点。

此外,因局部给药使得全身副作用小并且也能够避免肝的首过效应。

1.雾化吸入作用的原理及影响因素雾化疗法即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的大分子分散为小的雾滴悬浮于气体中,药物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及肺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气雾颗粒沉淀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雾化颗粒的大小、气道口径的大小以及吸入方式。

有研究表明,最有效的吸入并沉积的雾化颗粒大小为0.5-5um。

雾化颗粒经不同大小的气道口径进入将有不同的运动形式,这也将影响药物的沉积结果[1]。

此外,雾化方式、气流速度、吸入的持续时间等也都将影响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

1.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雾化吸入技术以及相应药物的不断发展,其已大量应用于临床以治疗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囊性纤维化以及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等[2-5]。

3.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及支气管哮喘的用药主要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痰液溶解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β2受体激动剂是预防或缓解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常用药物,首选给药方式为吸入疗法。

其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及特布他林。

雾化吸入技术

雾化吸入技术

五、雾化吸入常用的药物
• 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地塞米松〕 • 受体冲动剂〔万托林、沙丁胺醇〕 • 抗胆碱药物〔爱全乐、异丙阿托品〕 • 祛痰药〔沐舒坦、糜蛋白酶〕 • 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 局麻药〔利多卡因〕
超声雾化吸入器的根本构造
• 1〕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可输出高频电能。雾化器面板 上有电源开关、雾量调节开关、定时器、指示灯。
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 雾状,随
吸气进入呼吸道而产生疗效。 其根本原理是借助高速气流通过 毛细管并 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接邻 的小管吸出,
所吸出的药液又被毛细管口高速 的气流撞成细
小的雾滴,成气雾喷出。
氧气雾化吸入法操作标准
一、操作准备
1.护士自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雾化吸入器,氧气装置一套
雾化吸入技术
一、什么是雾化吸入?
• 雾化吸入是指:

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
• 以气雾状喷出,经鼻或口吸入到达治
• 疗效果的给药方法。
• 雾化治疗效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雾化颗粒的大小和稳定性
二、雾化吸入有什么优点?

1. 凑效快

2. 药物用量小

3. 不良反响轻
四、雾化吸入的目的

• 〔2〕水槽和晶体换能器:水槽盛冷蒸馏水;水槽底部有 一晶体换能器,可将发生器输出的高频电能转化为超声波 声能。
• 〔3〕雾化罐和透声膜:雾化罐盛药液;雾化罐的底部为 透声膜,声能可透过该膜作用于罐内药液,使产生雾滴喷 出。
• 〔4〕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将雾状药液传送到呼 吸道。
超声雾化吸入器的原理

中药雾化给药原理

中药雾化给药原理

中药雾化给药原理
中药雾化给药是一种可以将草药粉末转化为微小颗粒并悬浮在空
气中,通过呼吸道吸入到肺部的给药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中药饮片或
丸剂口服给药方式,中药雾化给药具有更快的药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

中药雾化给药的原理是利用超声雾化技术将液体草药制成微小颗粒,再在气流的作用下变成雾状,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呼吸道,达到治
疗目的。

雾化给药的粒径大小一般在1-5μm,可以直接到达到肺泡,通过肺泡吸收药物,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雾化给药不仅可以减少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和消耗,减少副作用,也可以使药物的治疗作用更直接地作用于病变组织和局部病灶。

另外,由于雾化给药可以使草药中活性成分更容易吸收和利用,因此
其疗效更为显著。

中药雾化给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特别是在呼吸系
统疾病、皮肤病等领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中药雾化给药是一种比较安全的中药给药方式,不仅
可以提高药物吸收和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副作用,确保患者的安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中药雾化给药将会成为中药治疗领域
的重要方法之一。

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

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

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
《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
雾化吸入技术是一种通过雾化器将液体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使其能够被患者吸入到呼吸道,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技术。

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某些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是对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

1. 检查设备
在进行雾化吸入技术之前,首先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雾化器、压缩机、药物容器等设备应当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没有损坏或者漏电情况。

此外,要检查药物容器内是否有足够的药物供患者使用。

2. 准备药物
根据医嘱或者药物说明书的要求,将需要使用的药物按照比例加入到雾化器内的药物容器中。

在加药前,要先将雾化器的药物容器清洁干燥,以避免药物受污染。

3. 设置操作参数
根据医嘱或者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设置雾化器的操作参数,包括雾化器的雾化时间、雾化速度、输出气压等。

对于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

4. 让患者使用
将雾化器与压缩机连接好,然后将面罩、口罩等吸入接口配备好,让患者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姿势正确,呼
吸平稳,以及面罩、口罩与患者的面部充分贴合,保证药物能够被充分吸入。

5. 清洁维护
使用完毕后,要将雾化器的药物容器、面罩、口罩等吸入接口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雾化器本体和压缩机,要进行定期的清洁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以上就是关于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进行雾化吸入技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雾化吸入给药 现状与误区

雾化吸入给药 现状与误区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药讯雾化吸入给药: 现状与误区概述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

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中,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

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现状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的治疗目的,可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

目前常用的可供吸入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有:抗胆碱能药物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胺,水溶液浓度为0.025%。

成人每次2ml,儿童每次0.4~1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也可直接原液吸入,每日2~3次。

吸入剂量的10%~30%沉积在肺内,胃肠道黏膜吸收量少,对呼吸道平滑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吸入后10~30分钟起效,1~2小时作用达高峰,1次吸入后作用可维持6~8小时。

其主要用于COPD 急性发作以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极小,但也有吸入后引起急性尿潴留的报道。

因此,对于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病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β2受体激动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

其水溶液浓度为0.05%,雾化后形成直径2~4μm的气溶胶颗粒,经吸入给药10%~20%可达下呼吸道。

常规使用剂量为2ml药物加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吸入后5分钟即可起效,15分钟可达高峰,药效可维持4~6小时。

其主要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以及COPD有明显支气管痉挛的病人。

由于此类药物对心脏和骨骼肌的β受体也有部分激动作用,所以部分病人吸入后会出现心悸和骨骼肌震颤。

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甲亢的病人应慎用此类药物。

吸入给药法名词解释护理学

吸入给药法名词解释护理学

吸入给药法是一种护理学中常用的给药方式,通过呼吸道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呼吸系统中。

以下是一些与吸入给药法相关的术语解释:
雾化吸入:将液体药物转化为雾化状态,使其以微细颗粒的形式进入呼吸道。

常见的雾化吸入设备包括雾化器和喷雾器。

干粉吸入:将药物以粉末形式直接送入呼吸道。

干粉吸入器是常用的设备,可用于输送粉末药物,患者通过呼吸将药物吸入肺部。

气溶胶吸入:将药物溶解在气体中,以气溶胶形式进行吸入。

气溶胶吸入器通常使用压缩气体或压缩空气将药物推送到患者的呼吸道。

气管插管吸入:通过气管插管将药物直接送入气管和肺部。

这种吸入给药方式通常用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例如重症监护患者。

胸腔雾化:将药物通过胸腔导管或胸腔引流管送入胸腔,以治疗胸腔积液、胸腔感染等胸腔疾病。

吸入给药法在护理学中具有许多优势,如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快速吸收、减少药物剂量等。

它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等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

在使用吸入给药法时,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技巧、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并监测患者的反应和效果,以确保给药的安全和有效。

雾化吸入、直肠给药及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常见病配伍应用

雾化吸入、直肠给药及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常见病配伍应用

PRT 3
直肠给药治疗
直肠给药的原理和作用
直肠给药原理:药物 通过直肠吸收进入血 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直肠给药作用:适用 于口服给药困难或需 要局部治疗的情况如 肺部感染、肠道感染 等
直肠给药的优势:避 免口服给药对胃黏膜 的刺激减少胃酸对药 物的破坏提高药物的 生物利用度
直肠给药的注意事项 :需根据患者的病情 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 适的药物和给药方式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常用药物及配伍方案
常用药物: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等 配伍方案:根据不同疾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遵循医生指导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机 疗效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和配伍方案
雾化吸入治疗的优势与适用范围
优势:直接作 用于呼吸道起 效迅速疗效显
临床应用前景与展望
雾化吸入、直肠给药在临床上的发展趋势
添加标题
雾化吸入、直肠给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将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用 药体验。
添加标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雾化吸入、直肠给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不仅 限于某些特定疾病的治疗。
添加标题
未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雾化吸入、直肠给药的机制和作用原理将更加 明确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YOUR LOGO
雾化吸入、直肠给药 及基层医疗机构临床 常见病配伍应用
,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雾化吸入治 疗
直肠给药治 疗
基层医疗机 构临床常见 病配伍应用
临床应用前 景与展望
P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RT 2

吸入给药技术操作步骤及评价标准

吸入给药技术操作步骤及评价标准

吸入给药技术操作步骤及评价标准一、操作步骤1.1 准备工作- 环境准备:确保操作环境干净、整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 器材准备:准备吸入给药设备(如雾化器、吸嘴等)、口罩、消毒液、纸巾等。

- 药物准备:按照医嘱准备相应的药物,并检查药物的有效期、批号等信息。

1.2 患者准备- 解释说明:向患者解释吸入给药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 患者体位:指导患者取舒适、合适的体位,如坐位或半坐位。

1.3 给药操作- 消毒:使用消毒液清洁患者口鼻腔,避免交叉感染。

- 佩戴口罩:指导患者佩戴口罩,确保口鼻完全覆盖。

- 给药:将药物倒入雾化器中,开启雾化器,将药物雾化后指导患者进行深吸气,确保药物充分到达肺部。

- 指导吸气:指导患者在吸气时尽量深吸,使药物到达肺部。

1.4 操作结束- 清理器材:给药结束后,关闭雾化器,清理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 观察患者:观察患者给药后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二、评价标准2.1 操作过程评价- 环境整洁:操作环境干净、整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2分)。

- 器材准备齐全:器材准备齐全,无遗漏(2分)。

- 药物准备正确:药物准备正确,符合医嘱(2分)。

2.2 患者满意度评价- 患者配合度:患者能够积极配合,遵循指导(2分)。

- 患者舒适度:患者给药过程中感觉舒适,无明显不适(2分)。

2.3 操作效果评价- 药物到达肺部:药物能够充分到达肺部,发挥治疗效果(2分)。

- 不良反应观察:观察患者给药后不良反应,及时处理(2分)。

总分:10分以上是吸入给药技术的操作步骤及评价标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雾化给药法

雾化给药法
请思考: 1.护士如何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氧气驱动的射流雾化器? 2.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应注意什么?
案例
患者,男,19岁。2周前受凉后出现干咳、发热,口服感冒药后咳嗽症状仍未减轻, 5d前出现喘息,常于夜间憋醒,现入院治疗。患者T 36.1℃,P 84次/min,R 24次/min, BP 11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口唇无发绀,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 性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患者主诉对花粉、粉尘、海鲜等过敏。血常规检 查示白细胞11.2×l09/L,中性粒细胞85%,嗜酸性粒细胞7%。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临床 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其医嘱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mg,雾化吸入,b.i.d.。
01
上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如喉炎、气管炎
02
气管内插管式气管切开术后,通过雾化吸入以湿 化气道,加入适当抗菌药物预防或控制肺部感染。
03
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感染、痰液粘稠、排痰困 难或有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者
04
支气管及肺部化脓性感染,如支气管扩张症感 染、肺脓肿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等
05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
超声雾化吸入法(ultrasonic atomizing inhalationultrasonic
nebulization)
定义
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将药液转化为细 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以预防和治疗呼吸 道疾病的方法。
组成
✓ 超声波发生器 ✓ 水槽与晶体换能器 ✓ 雾化罐与透声膜 ✓ 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
100-10
口腔
10-5
鼻咽腔
5-2
传导气道
2-1
肺泡
<1
不能沉积被呼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