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栏目剧观后感
2020年普法栏目剧观后感300字
![2020年普法栏目剧观后感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a9b841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2.png)
(最新版3篇)编辑人: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编辑单位:_______________编辑时间:___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由本店铺原创并精心编排,下载后,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射!(3篇)《2020年普法栏目剧观后感300字》篇12020 年普法栏目剧观后感 300 字2020 年的普法栏目剧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电视剧。
该剧以真实案例为原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和法治意识的普及。
在观看这部剧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法治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个体的重要性。
法治是社会公正的保证,可以维护人民的权益,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益,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普法栏目剧还让我认识到了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法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尊重他人的权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最后,普法栏目剧还让我感受到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和保障,可以维护人民的信心和信任。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公正司法,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正和法律尊严。
《2020年普法栏目剧观后感300字》篇22020 年的普法栏目剧观后感可以参考下述示例:2020 年的普法栏目剧观后感可以参考下述示例:作为一部普法栏目剧,2020 年的《宪法在我心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在剧中,法官通过解读宪法条文,帮助当事人解决了纠纷,也让观众明白了宪法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
同时,该剧还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角色塑造,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法律的适用过程和司法的实践。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26516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f.png)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治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为了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普法栏目剧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宣传普法的方式。
本文将对观看普法栏目剧的体验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分析。
剧集概述《普法栏目剧》是一部以法治为主题,宣传法律知识的栏目剧。
该剧通过讲述法律案件,展示执法部门的工作,以及揭示反腐败斗争的进展,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关注。
剧集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明确的法律主题,并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讲述与法律相关的事件。
观剧体验引人入胜的剧情《普法栏目剧》的剧情紧凑、引人入胜,往往通过引人注目的故事情节和突发事件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每个故事都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推进剧情发展。
观众不仅可以在剧中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困境,而且还可以了解到相关法律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物形象塑造剧集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在不同角色之间展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主要角色包括律师、警察、检察官等执法人员,他们以各种形式和角度展现了法律职业的复杂性和责任重大性。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从业者的真实工作和生活状态。
法律知识传递《普法栏目剧》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来传达法律知识,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在剧集中,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案件梳理,详细解释了法律条文和法律程序,让观众对法律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种非正式的教育方式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学到实用的法律知识。
社会意义与警示作用《普法栏目剧》旨在引起社会公众对法治问题的关注,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剧中的案件往往揭示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法律漏洞和问题,通过展示相关法律部门的工作和努力,提醒观众要注重法律意识,遵纪守法。
剧集还透露出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提供了人们正确行为的参考。
总结与展望通过观看《普法栏目剧》,不仅可以享受到精彩的故事情节,还能够学到法律知识和培养法治观念。
剧集以其引人入胜的剧情、丰满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法律知识传递和积极的社会意义,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法制节目观后感400字(精选6篇)
![法制节目观后感400字(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3d094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7.png)
法制节目观后感400字法制节目观后感400字(精选6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法制节目观后感400字(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法制节目观后感400字1今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天,因为今天我们上了一堂法制教育课,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大早我们校全部的同学来到了学校的小广场,经历了一场令我一生受益的教育。
为我们演讲的是三位罪犯,他们的年龄是十八岁到十九岁之间,这正是人生中风华正茂的年龄啊!他们却背叛了五年的刑期,也有的是十年。
这些或许应该被我们称谓大哥哥的罪犯,和我们有着一样的童年,有着同等的父母疼爱,但是现在我们坐在竞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而他们却在监牢里受尽折磨,在高墙喝电网的阻挡下,没有一定的自由可言,还要每天做一些苦活,换来的却是冷米冷饭。
在给我们演讲时他们手上没有带手铐,上了车就都要戴上手铐,连大小便也有人看守。
这都是因为他们结识的一些狐明狗友,沉迷于电脑,要名牌衣服,互相比,因为社会的不正之风,更因为他们在虚拟的世界迷失了方向,导致了今天的后果。
这令我明白了,我们定要明辨是非,结交好的朋友,不能在虚拟的游戏里迷失了自我。
法制节目观后感400字2听说常州市有名的凤凰艺术团到我们学校来表演节目,我心里可高兴啦!十分焦急地等待节目开始,过了几分钟后,节目开始了。
第一个表演的是《小苹果》,音乐一响,就有一位大哥哥和几位大姐姐走上了舞台跳起了小苹果这个舞蹈,就在当时,全场也开始跟着唱了起来,歌声震天,直到音乐结束。
第二个表演的也是一首歌曲,叫做随他吧,唱歌人的声音十分动听,让人听着非常陶醉。
接下来表演的是一个小品,叫《如此父子》,主要讲了儿子考试得了19分,妈妈知道后,害怕爸爸打他,所以给儿子的成绩从19分改到了59分,这时爸爸回来了看见儿子考试得了59分非常高兴,可就在这时老师来到了他们家和王爸爸说王浩的成绩现在一塌糊涂,原来分数是妈妈改的。
普法栏目观后感作文范例600字5篇
![普法栏目观后感作文范例6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810a169b89680202d8250c.png)
普法栏目观后感作文范例600字5篇普法栏目观后感作文600字1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特意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对于我们来说真可谓是好处重大.这堂法制教育课里面讲了很多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真实案例,围绕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各方面原因展开论述,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家,是青少年第一个影响最深的地方,有的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对子女的照顾.因此,他们胡乱结识朋友,到处留连,自甘堕落;甚至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期望父母能关心自我,不惜一切,又偷又抢,坏事做尽……学校,是第二个影响青少年的地方.例如,一些青少年因为和同学一时怄气,就影响了彼此之间的友谊,还很容易导致心灵或肉体上受伤.又例如某某同学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如果理解不了,就会怀恨在心,便处心积累想谋害老师.罪恶,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一些不经意的事情中造成的,缺少了胸襟,那么,你就会成为罪恶的〝猎物〞.第三,便是自身原因.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就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如果你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规则去做.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目的就是为了公民能更好的实现自我的权利与自由,同时也对破坏和妨碍他人权利与自由的人也起惩治作用.在法制社会里,每个人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法律.作为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就应遵守法纪.如果我们不留意违反触犯了法律,就应勇于承担职责按照规定进行补救,千万不要耍小聪明,结果反而会害了自我.我们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规定的法纪,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还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导致违法的不良诱惑.总之,作为一名中学生,要让犯罪远离我们,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很多.要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斗争.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武装自我,保护自我,才能让自我健康成长,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普法栏目观后感作文600字2一个天色有些暗的下午,学校组织了一节法制安全教育课,这次课的主要用意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有些不以为然:犯罪这种事离我们远着呢,办这种课堂就是浪费时间.但是当我听到那一件件让人惋惜不已的事件时,这种想法就从我的脑海里彻底消失了.当我听到某位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同学因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时候,我心里顿时充满了惋惜之情:他年纪轻轻,以前在学校是一个优等生,本应是一个在阳光下享受美好青春的少年.可就是因为交友不慎和所谓的〝哥们义气〞误入歧途,走上了犯罪之路——把一个无辜的女孩子残忍杀害.我想,这是因为他法律意识太差,而且不懂得辨认是非:他所认为的好哥们其实是一群不良少年.他只要压下那一时冲动的劲头,便不会走向犯罪的道路,也不会在黑暗冰冷的监狱里等待青春的消逝.我也曾为他感到伤心:并不是他主动的去杀人,所以他很……我实在是想不出什么词语来形容,他只要对法律有一点点认识就不会犯法,也就不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法律是不可打破的,一旦触犯到了法律,那他的行为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都算是犯罪.这样鲜活的案例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不得不去了解法律,真正的认识法律,否则,就会在不经意之间走向犯罪道路.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做事要保持冷静,不能冲动,特别是在交友方面,更要小心谨慎,万一结交了什么不好的朋友,就会〝近墨者黑〞了.要知道,我们的人生还有很长的一大段需要我们走,不要因为一时的迷茫.贪婪.仇恨而让自己终身遗憾.而且我们还有尽量帮助那些才刚刚走上歧途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爱护,起到悬崖勒马的作用.总之,这次课堂为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应当把其中的道理牢记在心.努力学习,好好做人,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了文明的光芒.普法栏目观后感作文600字3这天看了《法制教育》影片,我感触甚多.记得那个影片中有个女孩,名叫小女.她家境不好,父亲早逝,母亲则是一名街道清洁工,每月就以几百元的薪水过日子.小女因此感到很自卑,很少和同学交流.其实,她不是不需要友谊,而是比别人更渴望友谊,但是她又害怕在交友过程中给自我带来伤害.一天放学,小女走出校门口,就碰到几个小混混:〝靓女,走,做我们老大的女朋友.〞〝我不要!〞〝走嘛,做我们老大的女朋友.〞就在这时,一个人称〝豆丁妹〞的人出现了,她拿出刀把那些小混混给逼走了.这让内心渴望友谊的小女得到了很大的〝温暖〞,她甚至认为这就是友谊.之后,〝豆丁妹〞开始叫小女去酒吧,但是小女以没钱拒绝了她.可〝豆丁妹〞却说:〝没事,钱算什么,有我嘛!走,这天去酒吧好好开心开心.〞就这样,从没进过酒吧的小女第一次进了酒吧.到了酒吧后,〝豆丁妹〞的一些朋友便要小女喝酒,可小女拒绝了:〝我不会喝酒.〞〝来,我替她喝.〞〝豆丁妹〞说道.之后就把一杯就给喝完了.喝完后,她拉着小女说:〝走,小女,我们蹦迪去!〞但是小女却说:〝我不会.〞〝谁都有第一次的嘛,没关系,我教你.〞在酒吧玩好后,已经凌晨两点多了,这时,〝豆丁妹〞说:〝都已经这么迟了,小女你就别回家了,这天我们一齐去‘狗仔’睡.〞就这样,从没半夜不回家的小女,第一次半夜不回家住在陌生人家里.自从小女和〝豆丁妹〞认识后,她们每次都去酒吧.KTV等高消费场所.很快钱就花完了,最后她们便去抢劫,最后被警察抓住了.当被警察抓住的时候,平常对小女很仗义的〝豆丁妹〞一口咬定是小女干的.这才让小女看清了〝豆丁妹〞——所谓的朋友!这件事,提醒了我们交友要谨慎.青少年是民族的期望,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时代是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我们青少年学生要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争当一个礼貌的新时代青少年.为了祖国完美的明天,望每个青少年都能遵守法律,成为国家的栋梁!普法栏目观后感作文600字4星期天,我们给大家看了一些关于法制教育的视频.我想,造成他们现在的样子,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太差,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到弄得不可收拾才反应过来.在这些事例中,有很多人只是一时冲动,为了解气,才范下了这些偷钱.抢劫的罪行.如果当初,心平静和的坐下来仔细想想,自己到底该不该做这些事.这么想过了,就知道自己的冲动有多么傻!犯了罪,一关就是好几年,甚至是把下半辈子都给毁掉了.我们的生命是很重要的,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是,没有判死刑,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在人生的旅途中,风华正茂的时候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把这最美好的时间浪费在那幽暗而又阴森的失去自由的屋子里,那一生将会有一道抹不去的阴影,陷入无底深渊,不能自拔.即使出来了,那道阴影会带给你很大的烦恼的!青少年犯罪,不仅破坏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还会连累到自己的所有家人,让他们到处筹钱保自己出来,让别人耻笑……就算是为了他们,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伤害他们的事.这也是为了所有人.因此,为了我们不会误入歧途,要好好了解一下法律意识.首先要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告诉自己这件事不能做,那件事能做;第二,增强法制观念,不要有着侥幸心理;并且要加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并且倡导别人也这么做.平时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知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的意思.另外,在交友方面还要增强判断力,判断出该交的朋友和不该交的朋友,这也是一种自我意识.用这些意识来从而更好的发展自我.不过我想,那些青少年罪犯或许是一时疏忽而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如果身旁有这样的人,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从而给他找回自信.并且要让他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同时,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如果大家发现这类人,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帮助那个人,让他知道,靠自己辛勤的双手,照样可以得到想要的,不一定只有小偷小摸才可以做到的.普法栏目观后感作文600字5前几日,学校组织了一次法制教育活动,我受益匪浅.犯罪,犯法它们是兄弟?不,不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件事.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_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5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曾经有多少人这么认为过: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写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坚强的人.但是,又有多少这么认为过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认为它离我们遥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呀.说不定,在无意中,毒品已经走进你的生活.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战斗.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______爷爷更是在_86年指出:加强法制重要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法制教育.因此,我们每位高中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普法栏目观后感作文600字。
普法栏目剧忏悔之门观后感3篇
![普法栏目剧忏悔之门观后感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a670b483d049649b6658ed.png)
普法栏目剧忏悔之门观后感3篇央视12套社会与法频道《普法栏目剧》,从元月18日开始在黄金时间热播的反邪教电视剧《忏悔之门》,尽管才播出到第三集,但剧中主人公李冬梅的不幸遭遇和误入邪教的悲剧成为观众心中无法抹去的疼痛。
《忏悔之门》讲述了主人公李冬梅为医治丈夫,找寻丢失多年的儿子而误入邪教,被邪教所谓“神迹、永生”之说蒙蔽,相信邪教能通过“大能”去除咒诅导致丈夫延误治疗而死。
并且不顾丈夫生前好友,身为警察的张军劝阻,变卖所有家当将一切奉献给邪教组织,并一步步陷入邪教深渊。
刑法第三百条明确规定,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而《忏悔之门》中揭露的正是这样的一个邪教组织。
剧中所谓的“守望主”邢海涛,为了“拉人头”发展邪教成员,利用宋文英等深受邪教蒙蔽的信徒,从最初的确定对象,到主动套近乎帮助李冬梅做家务,再到送三千元钱,一步步把善良本分的李冬梅拉入邪教的深渊。
的丈夫王建国出车祸后,在医院的治疗下,本来已有逐步恢复的可能,可李冬梅在“守望主”等蛊惑下,带着王建国出院接受“守望主”的“祷告”。
一直为大哥四处求医问药的张军看到李冬梅如此行为愤怒不已,不过已迷失心智的李冬梅听信邢海涛等人所谓的“警察都是魔”、“张军就是她们家的咒诅”等说法,将张军赶了出去。
李冬梅想办法逃出张军视线,继续听信所谓“主神”的“恩典”,并让王建国喝下“守望主”给的“圣水”,张军赶到希望能够阻止李冬梅鬼迷心窍的做法,但王建国喝下“圣水”之后口吐鲜血而死,在邢海涛等人的教唆下,李冬梅认为张军就是害的她们家的“魔”,并蛊惑李冬梅变卖了所有家产,全部奉献给邪教组织。
执迷不悟的李冬梅真让人痛惜!2016关于忏悔之门观后感(1)中央电视台12套“普法栏目”播放了十二集反邪教涉案警示教育电视连续剧《忏悔之门》。
普法类节目观后感7篇
![普法类节目观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3b2d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3.png)
普法类节目观后感7篇观后感是留存自己对电影情节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和工具,优秀的观后感是对电影角色和人物形象的评价和解读,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普法类节目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普法类节目观后感篇1昨天,学校组织观看一次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讲座》,中国教育学院的两位博士深入浅出的分析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如何维权》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举证了大量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少年儿童如何正确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古语有云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
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会对学生造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而且也反映了部分教师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淡漠,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树立和维护。
首先,教师体罚学生体现的是一种人治,与法治格格不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在成人的世界里,对错误的纠正依赖于党纪国法、各项规章制度;在孩子的生活内,也应该建立适当、及时并切实发挥作用的班规、校规、教学常规等各项制度,并依照相应制度规定使犯错者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任由教师的主观意愿随意体罚学生。
其次,教师体罚学生是对学生权利的忽视。
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平等地享有法律所赋予的人格、身份、财产等广泛的权利,包括家长、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没有侵犯孩子合法权益的权力。
随意体罚是对学生身体健康的伤害,无疑是对他们权利的忽视。
再次,教师体罚学生是对法律的漠视。
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都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而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师长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力,在加上为了让他进步的理由,使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导致体罚现象禁而不止。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法制教育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并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将法治的精神传递给自己的学生,相信这样一种法制教育终会化为春雨,润物无声。
《普法栏目剧》心怨观后感
![《普法栏目剧》心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f86d4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1.png)
《普法栏目剧》心怨观后感《〈普法栏目剧〉心怨观后感》
看了《普法栏目剧》里的心怨这个故事,真的是感触颇多。
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故事的展开。
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逐渐被引入到那复杂纠结的人物关系网中。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剧中主角之间那看似细小却如鸿沟的误会引发的一系列矛盾。
看到他们因为一些没有及时说开的话而互相猜忌怨恨的时候,我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往往因为抹不开面子或者缺乏沟通的勇气,任由小矛盾发酵,最终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记得有一个场景,女主一个人在昏暗的房间里默默流泪,她心里充满着对周围人的误解还有自责,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化解。
那个场景让我心里一种酸酸的感觉,当时我就想到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无助孤独的时候吧,被情绪裹挟却找不到出口。
这也让我认识到沟通在人际关系里的重要性,如果有好好沟通的话,也许就不会有这么深的怨气积累了。
还有当剧情不断发展揭示出真相的那个部分,真的非常震撼。
之前理所当然的怀疑和指责原来都是误会,那些所谓误会别人的人那一刻才恍然大悟,而被误会的人早已经伤痕累累。
我就想啊,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会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评判他人,也许不经意间就对别人造成了深深的伤
害,而自己还浑然不知。
看完后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朋友关系,我们都应该抱着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千万不要轻易去怨恨别人,同时也要有勇气说出真相、解开误会,而不是让误会和怨恨滋生壮大,毁掉原本美好的关系。
这个剧也像一面镜子,让我审视自己身边的关系,确实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上下集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上下集](https://img.taocdn.com/s3/m/a987d9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d.png)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上下集普法栏目剧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剧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旨在以戏剧性的手法向观众普及法律知识和宣传法治精神。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精彩的普法栏目剧,分为上下两集,剧情精彩,让我受益匪浅。
上集以一个普通的家庭纠纷为背景,展现了许多涉及法律问题的情节。
剧中的父亲因为家庭财产的问题与母亲产生纷争,最终导致家庭破裂。
故事中的法官、律师、警察等法律从业人员发挥了重要的角色,通过他们的解决和调解,让观众对于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特别喜欢剧中的法官形象,他们始终坚守正义,通过公正的判决和明智的调解解决了许多纠纷。
同时,剧中还通过家庭纠纷的案例,向观众传递了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让我们认识到纠纷解决的最好方式是通过法律途径,而非诉诸暴力或个人情绪。
下集的剧情更加紧凑,主要围绕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展开。
剧中的主人公驾驶酒驾,导致一名路人丧命,接下来的剧情则展示了司法系统的运作。
警察对肇事者进行了逮捕和调查,法官和律师则对案件进行了审理和辩护。
剧中的法庭场景非常真实,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法庭的庄严和正义。
通过剧情的展示,观众能够了解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以及法庭所注重的证据和法律条款。
尤其是剧中的律师辩护环节,让我感受到了知识、智慧和技巧的重要性。
律师们通过犀利的辩护和精确的法律知识,为当事人争取了合理的权益。
整部普法栏目剧采用了紧凑的叙事方式,剧情跌宕起伏,情节紧凑。
剧中的法律角色形象生动鲜明,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剧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法律知识,以案例的形式向观众普及法律常识,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能够获得实质性的法律教育。
剧情和法律知识的结合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法律的重要性。
观看这部普法栏目剧后,我深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法治社会的价值。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是公正正义的基石。
通过这部剧,我对于法律程序、法律责任以及法官、律师等法律角色的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从剧中案例中展示的纠纷解决方式,我也学到了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的方法和态度。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90354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c.png)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最近观看了一系列的普法栏目剧,感触颇深。
这些剧集通过生动的故事、真实的案例,将法律知识融入其中,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普法栏目剧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以家庭纠纷为背景,有的围绕商业交易展开,还有的聚焦于社会治安问题。
但无论主题如何变化,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向观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
在一部关于婚姻家庭的普法栏目剧中,夫妻双方因为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问题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原本恩爱的夫妻,在面对离婚时,却因为缺乏法律知识,做出了许多错误的决定,导致双方的关系更加恶化。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解婚姻法对于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公平是多么重要。
在婚姻中,我们不仅要有感情的投入,还要有法律的保障。
明确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还有一部关于网络犯罪的剧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剧中,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进行诈骗、侵犯个人隐私等违法活动。
受害者因为缺乏防范意识,轻易地泄露了个人信息,从而陷入了困境。
这让我意识到,在如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必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这些普法栏目剧,我还明白了法律不仅仅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更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武器。
它为我们的生活划定了边界,让我们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能够给予我们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法律的认识还存在不足。
一些人认为法律离自己很遥远,只有在遇到重大问题时才会想到法律。
还有一些人虽然知道法律的存在,但对具体的法律法规却一知半解,这就导致在遇到问题时,无法有效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我认为,普法栏目剧这样的形式对于普及法律知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故事,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3a0ca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2.png)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最近,我观看了一系列的普法栏目剧,这些剧集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向观众普及了法律知识,也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这些普法栏目剧所选取的案例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纠纷到商业欺诈,从民事侵权到刑事犯罪。
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法律问题和人们在法律面前的不同选择。
其中,有一个关于家庭暴力的案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剧中的妻子长期遭受丈夫的殴打和辱骂,身心备受摧残。
然而,由于她缺乏法律意识,一直选择默默忍受,没有及时寻求法律的保护。
直到有一天,她在朋友的鼓励下勇敢地走进了法律援助中心,最终通过法律途径摆脱了噩梦般的婚姻。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法律是弱者的武器,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选择沉默和退缩,而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还有一个关于网络诈骗的故事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剧中的主人公因为轻信了网上的虚假投资信息,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投入其中,结果血本无归。
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那些看似诱人的网络信息。
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一旦遭遇诈骗,要及时报警,通过法律手段来挽回损失。
这些普法栏目剧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具体的法律条文和规定,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法律背后的精神和价值。
法律并不是冰冷的条文和束缚,而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工具。
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约束着权力的运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通过观看这些普法栏目剧,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法律一知半解,甚至存在着误解和盲区。
这就导致了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或者因为无知而触犯了法律。
因此,加强法律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540455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c.png)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最近,我观看了一系列的普法栏目剧,这些剧集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普及了法律知识,让我深受启发,也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
在这些普法栏目剧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和社会现象。
有的是关于家庭纠纷,比如夫妻之间的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的争夺;有的是关于劳动权益,比如工人被拖欠工资、遭受不公平的工作待遇;还有的是关于犯罪行为,如盗窃、诈骗、故意伤害等等。
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其中,有一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名 15 岁的少年,因为受到不良朋友的影响,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筹集上网的费用,他走上了盗窃的道路。
最终,他被警方抓获,面临法律的制裁。
这个故事让我感到十分痛心,一个原本应该在校园里好好学习、追逐梦想的孩子,却因为一时的糊涂和错误的选择,毁掉了自己的前途。
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
还有一个关于邻里纠纷的案例也让我感触颇深。
两家邻居因为一点小事产生了矛盾,互不相让,最终大打出手,造成了一方受伤。
在这个案例中,原本只是一些小摩擦,如果双方都能够心平气和地沟通,或者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就不会酿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这让我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容和理解,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不能冲动行事。
同时,也要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依靠暴力或者非法手段。
通过观看这些普法栏目剧,我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程序。
以前,我对于法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觉得法律是一种遥远而抽象的存在。
但是现在,我明白了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障着我们的权利。
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心术普法栏目剧观后感
![心术普法栏目剧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3d4de5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79.png)
心术普法栏目剧观后感《心术普法栏目剧》是一部让我颇有收获的电视剧。
通过观看这部剧,我深刻体会到了普法教育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了心术普法栏目的独特魅力和意义。
这部剧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饱满的人物形象为基础,通过展示法律知识和法治精神,让观众了解法律的威力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在剧中,每集都以一个真实的案例为背景,通过描绘这些案例中的不同角色与法律纠纷,反映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以此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学习。
剧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心理医生,他在工作中意外卷入了一场离奇的命案。
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他意识到了对法律知识的欠缺,这使他对案件的解决产生了困难。
于是,他决定参与心术普法栏目的录制,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经历真实案例,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心术普法栏目的录制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集都由心术普法栏目组前往不同地方进行实地录制,他们通过与当地居民和法律专家的交流,了解和探讨各种法律问题。
这种直接面对面的接触方式,让观众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法律知识,也让普法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心术普法栏目的成功在于它打破了普法教育的传统模式,创新地运用了电视剧的形式,将普法知识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和娱乐性。
在观看这部剧时,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观众,更像是一个参与者,与剧中的角色一起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观察主人公在心术普法栏目中的成长和进步,我深刻感受到了普法教育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的规则,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并尊重法律。
只有通过普法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增强法律意识,更好地融入社会。
心术普法栏目剧还引发了我对法治精神的思考。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它保障了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剧中的案例展示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和规范力量,启发观众思考,用法律的眼光审视问题。
这让我更加重视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不仅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价值和信仰。
观看心术普法栏目剧,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法律问题。
2023年普法栏目观后感
![2023年普法栏目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669ab7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0.png)
2023年普法栏目观后感普法栏目观后感1单位组织观看普法栏目剧《忏悔之门》,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安静,女主子公李冬梅为了治愈身患重病的丈夫,不惜用“圣水”驱除一切“邪灵”,以至于丈夫惨死。
遭受丈夫病逝、儿子丢失的双重打击,李冬梅内心的苦痛可想而知,“我要追随主神的脚步”,言语坚决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助。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凄惨离奇,看过之后令人发指。
“让小可在学生中广传福音,她的美貌是神给的,她要用神赐给她的优势去广传福音,挽救更多的灵魂,舍去一切才能获得永生。
”“当年我走丢了,妈妈好不简单通过主神的‘恩典’和‘神迹’才找到我”“我走丢了,‘守望主’就祈祷‘主神’找到我”……可怕的邪教组织竟然把魔掌伸向了青少年,在母亲、梅姨的影响下,陈可的精神被限制后,又向陈岩灌输着“神无所不能”的谬论。
面对陈可带回的陈岩,李冬梅曾有过母爱的闪念,无奈此时的李冬梅被邪教侵害很深,不惜变卖家产,一心追随“主神”、发展信徒。
从短片中不难看出邪教的主要目的是诈取钱财,什么“大能”、“神化”、“世界末日”……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歪理邪说。
“守望主”正是看出李冬梅寻子心切,在李冬梅最苦痛、最无助的时候利用其感情弱点,打出情感牌,用一些所谓的“神迹”蒙骗她,将她一步步引诱至邪教组织细心布置的陷阱中,被骗后的李冬梅精神完全被限制。
看到李冬梅的凄惨遭受不由得让我想起多年前的一位同事,曾从事过几年的医疗工作。
自从参与祭祀活动后,每每劳碌于捐献、筹款、聚会、传教、布道中,名目繁多的活动让她无暇顾忌家庭、孩子,甚至连工作也放弃了,她的努力和奉献也换回了一个教会组织者的头衔。
入会两年后,换上了乳腺癌,按理说有着医疗工作者的便利加上平常耳闻目睹了解的一些医学常识,患病后应当刚好就医、治疗,而她却选择了“神”的`意向,每天祷告、传教,拒绝问医、吃药,后来干脆吃住在教会,连家人都不见了。
据说到最终,她受的皮包骨头,最终在教会“寿终正寝”,享年38岁,聊及此事不少人感到惋惜,可这条路是她自己的选择,殊不知在她生命的最终时刻是否觉醒。
观看普法栏目观后感
![观看普法栏目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a7a87d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6.png)
观看普法栏目观后感最近,我观看了一系列的普法栏目,这些节目通过真实的案例、深入浅出的法律解读,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些节目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案例,有的涉及民事纠纷,有的涉及刑事犯罪。
其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一起民事纠纷案件。
这是一起关于邻里之间因为房屋边界问题而引发的争端。
一方认为另一方侵占了自己的土地,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闹上了法庭。
在这个案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法律在解决纠纷、维护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
法庭通过调查取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最终做出了公正的判决,让双方都能够接受,化解了这场邻里之间的矛盾。
还有一个刑事案件也让我感触颇深。
这是一起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因为一时的贪念,盗窃了他人的财物。
最终,他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任何人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去触犯法律,一旦违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就像一张无形的网,无论犯罪分子如何狡猾,都逃不出法律的制裁。
通过观看这些普法栏目,我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不会偏袒任何一方,无论是权贵还是平民,只要违法,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的权威性体现在它的强制性和不可违背性上,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而公正性则体现在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公正的处理。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不懂法而违法,或者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维护。
如果大家都能够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那么很多纠纷和犯罪也许就可以避免。
比如,在消费过程中,如果我们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能够在遇到问题时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如果我们了解合同法,就能够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此外,这些普法栏目还让我感受到了法律工作者的艰辛和责任。
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思维逻辑和高度的责任感,才能在复杂的案件中准确地适用法律,维护公平正义。
普法栏目剧新媳妇观后感
![普法栏目剧新媳妇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e8da2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d.png)
普法栏目剧新媳妇观后感《普法栏目剧新媳妇》观后感《普法栏目剧新媳妇》是一部以法律为主题的栏目剧,通过讲述女主角小桂花的经历,向观众传达了一系列法律常识和价值观念。
这部剧颇具教育意义,让我在娱乐的同时也收获了法律知识。
整部剧的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小桂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女孩,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她决定嫁入城里的一个富裕家庭。
然而,她的婚姻并不如她所期望的那样美满幸福,而是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剧中展现了小桂花如何面对诸多的家庭矛盾和冲突,并通过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剧以小桂花个人成长为主线,扣人心弦的情节让我看得如痴如醉。
小桂花一路上充满坎坷,但她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通过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法律顾问。
她展现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在观看这部剧时,我被小桂花的聪明才智深深吸引。
她虽然出身农村,但她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她不仅自学成才,还敢于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桂花通过查找法律资料、请教律师等途径,不断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从而能够应对复杂的纠纷和困境。
她的坚持和努力向我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只要我们有了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就能够应对各种挑战,走出困境。
此外,剧中还揭示了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家庭暴力、合同诈骗、婚姻纠纷等。
这些问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解决。
剧中通过小桂花的亲身经历,展示了这些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伤害,并以正能量的方式呼吁观众关注法律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了故事情节的吸引力,这部剧的制作也是非常精良的。
剧组采用了真实的场景和精细的服化道,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剧情中,增强了观看体验。
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到位,他们通过细腻的情感演绎,将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总的来说,观看《普法栏目剧新媳妇》让我不仅在娱乐的过程中获得了乐趣,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和人生智慧。
《普法栏目剧》心怨观后感
![《普法栏目剧》心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10ac47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b.png)
《普法栏目剧》心怨观后感《〈普法栏目剧〉心怨观后感》看《普法栏目剧》里的《心怨》后,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一开场,看到女主人公那略显迷茫又有些忧郁的眼神,我感觉这个故事肯定不简单。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她和婆婆之间的相处场景。
婆婆总是处处刁难她,不是嫌她做饭不合口味,就是说她打扫屋子不干净。
女主人公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看起来很压抑。
当时我就想到,在很多家庭里,婆媳关系真的像是一个难解的谜题。
记得有一个画面,女主人公辛苦做了一桌子菜,满心期待能得到婆婆哪怕一点点的认可,可婆婆却皱着眉头挑剔这不好那不好,那时候我仿佛能从女主人公眼中看到委屈的泪水在打转,我真的感同身受。
毕竟谁在这样的场景下,都会很伤心吧。
随着故事发展,女主人公的丈夫也没能很好地处理婆媳间的矛盾,总是在逃避。
这让女主人公的心越来越冷。
看到这里我觉得,作为家庭里的男人,如果不能在婆媳之间起到一个好的调和作用,这个家庭迟早会出问题。
而且在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没有地方可以倾诉她的苦水,家人不理解,她就像是一座孤岛。
让我震撼的是后面故事的转折。
女主人公在长期压抑的状态下,开始有了一些比较过激的行为。
那个场景让我认识到,一个人长期在一种充满怨气的环境里生存,真的可能会走向极端。
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开始是非常渴望家庭和睦的,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下才会这样。
看完后我明白了,家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和包容的地方,无论是婆媳还是夫妻,都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倘若不及时化解矛盾,那么那一点点的积怨可能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无可挽回,就像《心怨》里演的这样。
这不仅对家人是一种伤害,也是一种关于家庭关系处理不当的警示。
看普法栏目剧写观后感_普法栏目剧观后感_作文850字_观后感_
![看普法栏目剧写观后感_普法栏目剧观后感_作文850字_观后感_](https://img.taocdn.com/s3/m/cfa8601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f.png)
看普法栏目剧写观后感_普法栏目剧观后感看普法栏目剧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收获很多感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看普法栏目剧写的,希望能帮到大家!看普法栏目剧写观后感篇1观看了三天的普法教育电视,我们认为,当今社会是法制的社会。
任何人及团体都必须在法制约束下从事一切活动,法律是我国四项基本原则种的基础。
我们只有懂法才能遵法,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为社会做出贡献。
针对我部的实际情况,我们部的全体员工一致认为,我部的工作天天与法律打交道,如果一笔贷款、一笔银行承兑汇票及其他业务,在签订或手续时,如不合规并违法,哪么此笔借款将诉讼失效,为国家及银行造成重大的损失。
通过学习认识到银行作为一个特殊行业,经营货币的企业是社会经济市场资金运转的枢纽。
是一些不法分子进攻的主要对象。
若我们不懂法或不会用法可给犯罪分子已可乘之机,同样也会造成国家及银行的损失。
近年来,在我银行中曾出现了很多案件,内部作案也层出不穷。
通过学习认为,这主要原因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监管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内控立的“三控”即:人控、物控、技控都不到位,人控主要是指抓人的素质提高,增强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物控主要是指配备必要的器具和硬件设施,代替自控互控不到位的真空。
技控主要是指开发软件程序控制,起到人控物控控不了的作用。
因此说,即墨行的一些监督检查流于了形式,不认真抓落实,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放松了对干部员工的管理,从而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导致了案件的发生。
是我们犯罪,以前金融行业中的违法案例很多,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应当汲取深刻的教训。
早就告诉我们,深入普法教育,提高干部法律意识,增强干部队伍素质,才能更好的为民服务。
青海的112枚公章事件:在一年中,为了一件事,跑了很多部门,盖了112个公章,用了70多万元,才将事情办妥,这说明机关部门的法律意识不强,有损我们公务员的形象。
通过上述,我们应该加强法制教育,依法治国,依法治行,我们要从各案件中汲取了教训,决心抓好内控,做到人控、物控、技控相结合,自警、自醒、自律。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内容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e50bf4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9.png)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内容普法栏目剧观后感1“看普法栏目剧,品百味人生”不知从何时起,我就开始看普法栏目剧了。
那应该是从上处中时开始吧!到现在已有几年的时间,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很多想法和感受。
自从我看普法栏目剧起,就一直在六点钟准时收看中央第十二套。
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普法栏目剧带来的故事,不仅让我感动而且还,让我学习和了解许多法律和知识。
初中时我每次放假都会上,二妈家看普法栏目剧。
有二妈陪着我看,又多了一份温暖。
每天都会看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故事,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故事中蕴藏的道理和真谛。
普法栏目剧中包括许多故事和内容,虽然每天的故事很短但让我们知道和学习的道理,和法律真的很多。
以前的日子里都是二妈陪我一起看,但在去年时二妈就去武汉带孩子去了。
如今有大爷和妹妹陪着看,虽少了二妈的温暖但是大爷和妹妹的陪伴仍然是那样温暖。
看普法栏目剧似乎,从习惯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喜欢。
”看普法栏目剧,品百味人生”谢谢普法栏目剧让我的生活变得那样充实,谢谢普法栏目剧让我明白了那些道理和法律,谢谢普法栏目剧让我有那么多的感动。
我最应该谢谢的是那些陪我,一起看普法栏目剧的亲人。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2周末偶然看了CCTV12(社会与法频道)几集普法栏目剧,很有感触。
该栏目剧都是取自真实的刑事、民事案例,比之无病呻吟的电影、电视剧,不但情节简洁、紧凑,还穿插主持人对刑法、民法相关条款的解释,特别富有教育意义。
几个栏目剧都与感情纠纷有关,由婚外恋产生纠缠、仇恨。
有感剧情的警示作用外,更让我联想到《佛说四十二章经》的.经文,想到佛陀在几千年前早已讲到了,怎奈众生却不信受!《佛说四十二章经》是最早翻译过来的佛经,里面有很多关于情、欲的篇章。
如:“人有二十难”,其中之一即是:“忍色忍欲难”,对于一个凡夫,面临诱惑能够如如不动,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又:“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几个真实的案例都是因色而动淫心、杀心,甚至犯下命案,大错一旦铸成,后悔就来不及了。
中学生法律栏目剧观后感5篇
![中学生法律栏目剧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827b6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c.png)
中学生法律栏目剧观后感推荐文章东京审判法律观后感5篇热度:五年级的法律讲堂观后感热度:从法律的角度秋菊打官司观后感热度: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总结热度: 2022宪法法律宣传月活动总结五篇热度:法律是神圣不可触犯的。
他是正义之火,是光明战士,是慈祥的老人,还是严厉的智者。
有了法律的保障,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和谐稳定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人。
然而,在社层上不法分子却屡见不鲜。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法律栏目剧观后感,欢迎查阅。
法律栏目剧观后感1观看普法栏目剧《忏悔之门》有感央视十二套《社会与法》栏目近期播出了普法栏目剧《忏悔之门》,让我看到了邪教的真面目。
邪教组织满口的仁义道德,满口的真善引,满口的拯救,却干的是丧尽天良的勾当。
主人翁李冬梅悲惨的命运如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却命途多舛,又因为愚昧无知,让她陷入邪教的魔爪,最终倾家荡产,万劫不复。
邪教组织拉人入伙一般都是有选择性的,而这些被选择的人有着共同的特点。
他们一般都是学历比较低,文化水平不高,面对邪教的诱惑没有防御能力,往往被邪教组织一招制服。
剧中的李冬梅就是因为儿子的丢失和丈夫的车祸,使自己对生活充满了绝望。
邪教组织看到这一点,然后锁定需要拯救的李冬梅,先是施以小恩小惠,让李冬梅放下戒备心理。
然后就引入了"罪恶论"的把戏忽悠李冬梅,让假好人同样也是受害人"成全"调查李冬梅的故事,继而叫一个小混混装神弄鬼,最后又借助成全调查到的信息,也就是李冬梅丢失孩子的事情,最终让李冬梅彻底的信服,最终成为邪教的一员。
邪教组织的前期"投入"完全就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他们置人的生命安危于不顾,让身处绝望的人更加的绝望。
剧中他们不顾李冬梅爱人王建国的生死而强行让他出院,接受所谓的"祷告",他们这种行为无疑是杀人。
他们看中了李冬梅家的财产,于是通过"奉献""圣物""圣水"的方法敛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法栏目剧观后感
刚才看了法制频道普法栏目剧的一个节目,名为普法栏目剧,其实都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
剧情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男人小刚,从小就胆小怕事,长大之后在一家公司当保安。
一天晚上,几个盗贼进入公司行窃,小刚竟然自己先被吓晕了,结果公司的保险柜被盗贼盗走了,失职的小刚丢了工作回到家里。
回家后他的老母亲拿出一生的积蓄给买了辆面包车,这个胆小的男人就干起了非法营运。
倒霉的是,这人竟然又遇上了曾在他当保安时行窃的盗贼,贼头还是他小时候的伙伴。
盗贼看准了小刚懦弱的性格,卑鄙地逼迫他协同作案。
这个男人虽然很窝囊,但是却有一个体贴的女人死心塌地地跟着他,还为他生了个儿子。
盗贼为了胁迫他继续犯罪,打伤了他,还绑架伤害过他的妻子和儿子,小刚因为害怕盗贼报复和法律的制裁竟然没有报案。
后来这伙盗贼全部落,而小刚则在外面躲了八年,之后在老母亲的一再恳求下才去自首,结果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看完这个节目,我的心中如波涛涌动,久久不能平静。
心想,故事的主人公小刚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摆脱犯罪分子的,但由于他的懦弱而一次又一次地错失良机,最终给他和他的家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当盗贼打伤他的时候,应该报案他没有报案;当盗贼绑架他妻儿的时候,应该报案他没有报案;当盗贼落的时候,应该自首他没有自首。
当受到欺凌迫害的时候,这个男人选择了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他不敢反抗;当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时候,这个男人选择了逃避,一走了之,结果白白浪费了八年的时间。
试想,这八年的逃亡生涯和坐牢有什么两样,担惊受怕、寝食难安,连跟亲人见面都不敢。
仔细一想,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这个男人的懦弱,而懦弱的原因是没有血性。
什么叫血性?血性就是流血的个性。
一个男人,该流血的时候就得流血,该拼命的时候就得拼命,真要逼到那份上了有什么舍不得的?这话好像说得有点极端,但人有时候还真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想想,大街上那么多人,盗贼为什么不选择别人而单单选择了他?就是因为他的懦弱,如果他要是敢打敢拼,盗贼能拿得
住他吗?
这个节目,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了男人血性的重要性。
一个男人没有金钱、没有地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血性。
一个老百姓没有血性会很窝囊,一个战士没有血性会当叛徒。
没有钱可以去挣,没有地位可以去奋斗,没有血性该怎么办呢?一个男人的血性,又叫“兽性”,“兽性”并不是要杀人放火、坑人害人,“兽性”就像一头雄狮受到攻击时的奋力抗争一样。
当一头雄狮受到攻击的时候,它决不会丢下自己的妻儿不战而逃,它会咆哮着、以雷霆万钧之势英勇迎敌,即使在战斗中被撕咬得遍体鳞伤也丝毫不会退缩。
男人就应当这样,这就是男人的血性,就像电视剧《亮剑》中说的一样,要敢于亮剑,哪怕被砍得血肉横飞,那也是血染的风采。
其实,这个故事中最悲惨的还不是小刚,而是他的母亲和妻子。
母亲生了个无用的儿子,妻子嫁了个窝囊的丈夫。
这个男人的懦弱和糊涂组合在一起,就造就了一个词语--窝囊,而窝囊害了这一家人。
人是应当善良,但善良也不是好坏不分的。
当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就应当奋起抗争,而不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