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保密原则
为受助者提供的相关情况保守秘密,不能随便向 第三方透露案主信息 5、让当事人自决 要求当事人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在个人决策 上力求独立完成选择过程,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对 生命负责。

三、社会工作核心价值
1、尊重人的价值
人对人的意义
人的价值本身 价值实现
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属性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基本原 则
(二)“外生因素”社会工作制度化利他主义
社会工作作为制度化利他主义,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工作者的利他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
社会行为。
第二,社会工作的利他主义制度化,其确立有两个
维度,即资源和规则。
第三,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种
“制度性”的相互依赖,即双方都要依赖制度才能 解决问题。

1、产生于宗教、社会改革和福利运动的社会福利
观念反映了对人的关怀 西方: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救济穷人的同 时,加强社会控制。但福利国家的核心在于多数成 员享有的福利。 中国:儒家的“民本”、“仁政”“大同”思想, 墨家“兼爱”思想,道家“无为”思想等,都是为 统治阶级寻找理想的统治方式,且墨家和道家思想 核心实际上只是一种理想而已。
2、宗教慈善思想提倡的核心理念“博爱”是帮助
一切人的基础。 西方:“博爱”-----普遍主义 中国:孔、孟宣扬体现“仁爱”的思想,是有差别 的,其目的是出于抚民、安民的政治考虑,强调基 于“忠孝”的社会秩序。
Fra Baidu bibliotek (二)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差异
西方:关注的第一要素是人的问题,即把个人的价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基本原 则
(一)“内生因素”: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家庭观念:家庭是中国人需要得以满足和解决各种
困难危机的最重要的依赖机制,在中国人的社会支 持网络中,家庭和新成员最为重要。
集体观念:对集体力量和权威尊崇,个人对集体的
服务时绝对合理的,个人的力量和需求很难得到满 足。
1.
所谓本土化,简单地说,是采用进口的观念, 以吻合本地的需要,而本土化的结果不在于满足 民族中心主义的思古幽情,也不在于作为不求进 步的挡箭牌,主要在于将社会工作的功能极大化。 ——沙克伟 4. 社会工作本土化应该关注三个层面,第一层面 是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警觉性,第二层面是对本土 事务的反思,第三层面是对香港本土文化脉络的 理解,从而发展本土社会工作实务。——朱伟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中国本土文化 的融合
(一)“人本”思想的融合
中国传统人本精神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如何做人,
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二是如何尊重 人。 (二)博爱与慈善思想 战国时的九惠之教 (三)寄情娱心、修身养性的生的精神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 核心观念
一、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伦 理守则
1、服务
2、社会公正
3、个人尊严与价值 4、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正直
6、能力
二、社会工作实务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毕仁)
1、接纳他人





接纳是基于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重视,但并非消 极地认同他人,而是积极地了解他人的独特性,并 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的需要。 2、非批判的态度 在理性地认识和分析他人做事动机的基础上,客 观地与他人沟通。 3、个人化 看重每个人的不同境遇。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 文化基础
一、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中最具影响力的三个主要
范畴:
一是由社会工作实务的操作定义所代表的价值范畴
体系 二是由比斯泰克所发展的价值范畴体系 三是由泰彻所发展的价值范畴体系
一、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
(一)西方价值观的基础
二、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 的异质性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矛盾
社会工作对人所持的观念
人拥有绝对的权利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看法
人是独特的个体
矛 权利因亲疏而有分别 盾 之 处 人依附不同组织生存
进步是整体的成就
人有改进的潜能
——周永新
(一)社会福利观念、宗教慈善思想方面的差

人的需要:
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认同、自尊、自信心
情绪:感觉被需要被重视、有归属感、不孤单 个人实现:教育、休闲、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
信仰 生理需要:食物和衣物、住房、健康照顾、安 全照顾
3.
首先,承认特定区域的文化异质性,这种差异必然
导致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上的区别。
其次,强调本土文化的主体地位,它应当使改造外
来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情境背景和参照坐标。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价值本土化
理论的角度:价值观在整个社会工作专业体系中 占据着核心地位 实务角度: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西方传 统的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 显
三、社会工作核心价值
2、满足人的需要
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 从个体的角度看,需要是指维持个体生存、种族 延续和参加社会生活的客观条件在人脑中的反映,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欲求状态。 从哲学意义上,人的需要则是指主体对于物质生 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内在的自觉的指向,人的 需要具有社会性、无限发展性、丰富性和积极能动 性。
值、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
中国:重视社会、轻视个人,强调整体,忽视个体,
个人利益是为集体利益服务的。
二、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 观的异质性分析
(三)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特征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
之间的矛盾冲突 1.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是人情、人伦、人缘三位一体的
结构 情理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体表现 ① 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强调整体的融合 ②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情感关 系,而不是理性基础上得契约关系 ③ 协调关系的手段侧重于“以情感人”,而不是“以理 服人”,是宽容而不是严厉,通融而不是强制。 2.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特征存在着 一定的冲突。
第四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
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 关键和基本原则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价值观 的本土化
(一)本土化
将社会工作功能和教育与某个国家的文化、经 济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过程。——1971联合国 第五次国际社会工作培训调查 2. 本土化反映的是一种变化和过程,它指的是外 来的东西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并适应后者的要 求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本土化不但强调外 来者对它所进入的社会文化区域的适应性变迁, 而且特别强调后者的主体性。即它是站在后者的 立场上提出和分析问题的。——王思斌
1、基督教哲学
2、人文主义思想 3、民主思想
4、社会主义
5、福利主义
(二)中国价值观的基础
1、儒家文化 ① 大同社会理想 ② “礼”的思想 ③ 孝道观 ④ 入世观
2、道家文化 社会平等和自由,认为统治者只需顺应民意就能 使天下太平,达到“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3、佛教文化 提倡众生平等的理念,宣扬人人皆能成佛与成佛 的必经之路是做善事,强调行善济贫(如“”福田 和“布施”),以及要求教徒以众生平等之心亲近 民众,以善言教化和笃行善举而利众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