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里的船》教案
《沙漠之舟》教案3篇
![《沙漠之舟》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cbb0a7804d2b160a4ec0de.png)
《沙漠之舟》教案3篇《沙漠之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
理解、积累本课词语,并用“由于”、“因此”等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骆驼的外型和特殊生理构造,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誊写自身喜欢的词语。
3、培养同学爱动物的情感,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学难点:理解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四、教学用具:投影仪、录像、电脑、图片五、教学时间:三课时六、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骆驼的?二、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骆驼的?三、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激发情趣。
1、齐读课题,问:“沙漠之舟”指什么?2、出示骆驼图片,谈谈你对骆驼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指名读课文,考虑: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骆驼是“沙漠之舟”的?2、同学讨论、回答。
三个方面:(1)骆驼的外型特点。
(2)骆驼具有特殊生理构造,能适应沙漠生活。
(3)骆驼长途跋涉在沙漠中,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成为交通工具,不愧为“沙漠之舟”。
3、分别请同学朗读这三局部内容。
(三)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认读。
________、仓库、任务、恶劣、暑假、算术、蠢笨程度、酷爱、兼职、浩瀚、粗糙、长途、跋涉2、默字词并订正。
3、反义词:蠢笨《沙漠之舟》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9e9ed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ce.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3)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沙漠之舟的特点。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骆驼的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词意思。
(3)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沙漠之舟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沙漠和骆驼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3. 讨论与分享:(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沙漠之舟的认识。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的讨论成果。
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学生对沙漠之舟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习性也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创造一个富有情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王新)
![3《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王新)](https://img.taocdn.com/s3/m/c59ac3327375a417866f8fce.png)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书后的13个字并积累相关词语。
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默读课文,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能力,懂得人们为什么把骆驼作为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3.初步学习抓住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语:沙漠之中一条船,船上载着两座山。
缺水少粮
都不怕,风沙征途不畏难。
师板书课题设疑:为什么说骆驼
是沙漠里的“船”?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测词语
骆驼嗅觉水源鼻孔
烫伤陷入贮存积蓄
维持广阔沙丘牲口
过渡: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沙漠里的船指的是什么了
吗?(骆驼)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大沙漠被人们称为生命
的禁区。
然而,骆驼却能在沙漠里穿行自如,被人们称为“沙
漠里的船”。
你对骆驼有哪些了解,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3、介绍骆驼
过渡:骆驼真是一种很特别的动物,让我们走进课文进
一步去了解骆驼好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本篇课文都
向我们介结了关于骆驼的哪些知识。
三、精读品位(小组合作学习)
自学要求
1、骆驼的身体有哪些特点和这些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
仔细读读第一自然段,相信聪明的你们会找到答案的。
2、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骆驼
帮人们做了哪些事。
3、合作完成表格。
语文教案-沙漠里的船
![语文教案-沙漠里的船](https://img.taocdn.com/s3/m/88b717a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f.png)
语文教案-沙漠里的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沙漠里的船》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勇敢、自信、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出示沙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沙漠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沙漠的了解和印象。
二、课文阅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2.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讲解段落大意。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的“沙漠里的船”是什么意思?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2.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反馈给教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文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以“沙漠里的船”为主题的创意作品。
2.学生合作完成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沙漠里的船”的感悟。
2.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反馈给教师。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文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沙漠的其他课文或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沙漠知识和故事。
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沙漠探险”角色扮演活动。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9bfc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d.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发挥想象力,描绘沙漠景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生命的尊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沙漠之舟》是一篇描述沙漠景象和骆驼特点的课文。
通过描绘沙漠的辽阔和骆驼的耐旱特点,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
2.2 生字词学习骆驼、沙漠、辽阔、耐旱等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沙漠景象的描绘,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自己的画面。
学生能够理解骆驼的耐旱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沙漠景象和骆驼的特点。
提供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景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环境。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书写示范。
5.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沙漠景象的描绘和骆驼的特点。
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发挥想象力,描绘沙漠景象。
5.5 小结与作业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沙漠知识普及扩展介绍沙漠的其他特点和动植物适应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利用价值。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20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20](https://img.taocdn.com/s3/m/fe3e9a4df705cc17542709a4.png)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一、前端分析1.教学环境分析2012年,我校在电教室安装了投影仪,教师出课就可以使用电子课件,播放音乐,和大量的图片了。
比之幻灯片先进多了,不过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不能经常使用,但是教师也尽量让优质素质教育资源不断走进课堂。
本节课就是利用电子课件作为学习辅助,又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活动环境进行教学的。
所以,本节课我重点考虑的是:怎样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学习内容分析《沙漠里的“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的短文,课文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惯和特殊本领。
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赞美与喜爱。
课文以“沙漠里的船”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里的船”的原因,这篇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主要讲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
第二部分是2-4自热段,主要介绍骆驼成为沙漠里的船的原因。
3.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
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表格教学流程图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了以下几点:1 、能创设和谐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机会,沿着学生的学习欲望点进行教学。
2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是把探究权给了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阅读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自己感触深刻的地方做学习批注,画出好词佳句,按顺序阅读,怎样默读,怎样略读,有形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实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17955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8.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沙漠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体会骆驼的耐旱、耐饿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文中的重要信息,了解沙漠之舟的形象特点。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新词汇进行讲解,如:沙漠、之舟、骆驼、耐旱、耐饿等,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讲解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4.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价值观。
3.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5.拓展活动: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沙漠中的其他生物及其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6.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与孩子一起阅读课文,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共同完成写作练习。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适量,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要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2.作业布置要注意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难易适度的任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沙漠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沙漠是一个神秘而壮丽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沙漠的课文《沙漠之舟》。”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沙漠之舟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殊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语文 -沙漠里的船_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 -沙漠里的船_四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a7d58de80d4d8d15a4f70.png)
语文-沙漠里的船_四年级语文教案7、沙漠里的船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两个多音字“卷(juan)”“旋(xuan)”认读5个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3、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两个多音字“卷(juan)”“旋(xuan)”认读5个字。
三、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四、教具准备:投影片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大沙漠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
然而,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却能在沙漠里穿行自如,被人们称为“沙漠里的船”。
(二)初读课文:1、布置学生自学。
2、集体讨论。
(三)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朗读。
2、这片文章的名字叫《沙漠里的船》,看了课文内容,你们有什么问题吗?3、下节课我们就重要解决这个问题。
4、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1)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大意。
4)记下不懂问题。
5)分组讨论。
1、提出难读:写和理解的字词。
1)易读错:乏fa 跪gui2)易写错:丘卷3)多音字:卷(juan juan )旋(xuan xuan)4)形近字:漠—模骆—略乏—泛跪—桅5)难理解的词:积蓄:2、朗读课文。
学生分组互查。
学生质疑:船是在水里行走的,沙漠里没有水,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沙漠里的船”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扫清阅读障碍。
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2)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作用,以及在沙漠里骆驼能帮人们做很多事,产生喜爱动物的感情。
3)能给课文换题目,进一步了解“沙漠里的船“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作用,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沙漠里的船”的含义四、教具准备:投影片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3.沙漠里的船
![3.沙漠里的船](https://img.taocdn.com/s3/m/eb57c8e2102de2bd96058874.png)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一.谈话: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今天早晨是怎么来上学的吗?(骑自行车、坐车)。
我们要是出远门乘坐什么更方便、更快捷呢?(公共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等)。
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谁来说一说?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陆地、空中和水中的交通工具,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下沙漠里的交通工具好吗?那就跟随老师一起去大沙漠看一看吧!(课件1沙漠图)二.导入:师:沙漠给你什么感觉?(荒凉、一望无际、荒无人烟。
)师:是啊,漫无边际的大沙漠如同一片沙海,我们平时使用的交通工具在沙漠里也派不上用场了,那么在沙漠中行走人们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
课件1课题)齐读课题。
三、新课:师:看到这一课题,大家会产生哪些疑问呢?生:①沙漠里哪来的船呢?②沙漠里的船指的又是什么呢?看到课题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那就让我们开动脑筋,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课件2:初读课文指名学生汇报。
(沙漠里的船指的是骆驼。
)师:看得出大家预习得很认真,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沙漠里的船指的是(课件3:它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沙漠里的“船”。
)师:那么为什么骆驼能成为沙漠里的交通工具?被称为沙漠里的船?)(课件4自学提示(一)请同学们阅读第二—四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并在小组内说一说骆驼的哪些特殊技能使它成为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小组汇报:①带路(课件5师:请你找到书中的话读一读。
(生:略)师:书中是怎样形容沙漠的?(广阔无垠)你是怎样理解广阔无垠的。
你能换一个词使句子意思不变吗?(漫无边际、一望无际)师:在广阔无垠的大沙漠中,骆驼像航船的舵手,为沙漠交通开辟了“航线”)②预报天气\熟悉气候(课件5师:沙漠的什么让人感到可怕?生:大风师:课文怎么描写大风?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
(读出沙漠风的气势可怕。
)师:大风的时候,骆驼对行人的安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驮东西(课件5师:对于我们在平原长大的孩子来说,沙漠是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地方,而骆驼对于我们更是一种少见的动物。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北师版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e0848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5.png)
《沙漠之舟》北师版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音、书写和词义。
1.3了解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沙漠环境的恶劣。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沙漠和骆驼的相关知识。
2.2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3.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
1.3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2.1沙漠环境的恶劣与骆驼的适应能力。
2.2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沙漠和骆驼,引发学生对沙漠环境的兴趣。
2.课文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3.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书写和词义。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
5.拓展活动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漠和骆驼的相关知识。
6.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沙漠环境和骆驼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课文《沙漠之舟》原文。
2.生字词表。
3.沙漠和骆驼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沙漠里的船教案
![沙漠里的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ac12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b.png)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反思
1、认读生字
学生在学习文章中已经认识了生字,可让同桌两人互相检查认字的情况。
2、指导书写13个生字。
(1)将生字按结构分类。
(2)以学生独立仿写生字为主,教师有重点的进行指导。
让学生互相指导学习生字效果很好。
4、拓展延伸
关于骆驼,你还了解些什么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本单元使走进动物篇,学生和小动物的距离很近,学起来很容易,教学效果很好。
课题
3、沙漠里的“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技能目标
学习课文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懂得人们为什么把骆驼作为沙漠里的 重要交通工具。
课题
3、沙漠里的“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技能目标
学习课文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能力,懂得人们为什么把骆驼作为沙漠里的 重要交通工具。
重点
了解骆驼为什么能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里。
难点
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文后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语气、停顿等问题,把可恩读通顺。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因果练说,理顺关系。
用“因为……所以……”练习说句子。
(1)把骆驼的生理特点和其本领之间的关系说出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沙漠之舟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沙漠之舟9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d0653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4.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沙漠之舟9篇沙漠之舟 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语言简洁、形象,概括介绍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及帮助人们穿越沙漠的作用。
本课的学习,即要抓住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的描写、说明方法。
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感悟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理解作者“总——分”的写作方法和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上,掌握学习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1 、学生的认知特点。
我校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农村,远离沙漠地带,学生信息较为封闭,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对于“沙漠之舟”会有浓厚的兴趣。
但关于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
教师要运用插图或影像资料、理解重点词语等方式,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
2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
通过几年来和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和交流扫除文字障碍的能力,初步读懂课文的能力,整理好词佳句的能力。
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边批注,体会和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写批注笔记的方法。
教学目标:1 、学会11 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句子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 、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作为什么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3 、理解句子间和段落间的关系,学习“总—分”方式构段,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4 、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写摘录笔记的能力、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 、理解“沙漠之舟”称号的原因。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一、质疑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沙漠有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沙漠之舟》。
2 、看到课题你能知道什么?(本文和沙漠有关,舟是小船的意思,这课写是是沙漠中的船……)3 、从课题看,你有什么疑问?(沙漠之舟指的是谁?)[ 点评:本文题目是《沙漠之舟》,从字面上是沙漠中的船。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09376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68.png)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仿写一种动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主动仿写一种动物。
2.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三板块五环节。
四、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3.沙漠里的船身体特点:身高、脖长鼻孔会闭腿有胼胝掌宽厚、脚趾分开背有驼峰生理特点给人带路预报风沙能驮东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姜宏黑龙江省嘉荫县第一小学 153200第三单元的内容仍为拼音教学,相对于第二单元的知识要较难一些。
本单元涉及的都是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中容易混淆的内容,孩子们虽然有了一定的拼读和识记拼音的基础,但这一部分的学习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达到熟练程度仍需花费一番心思。
比较好的做法:1.将知识内化为技能。
在每个内容学习之后,都会有识字教学。
我没有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认识和识记生字上面,而是通过让孩子们观察书中的插图,说一说“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这样的过渡式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的本课的生字,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说话的能力。
无形之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成长需要的一种必备技能。
2.加声调时,因为本单元的学习难度增加,将声调标正确也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强调,单一地练习对于孩子们来说很枯燥,我采用给音节或者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帽子的方法让孩子们来练习,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我们的孩子都是阳光自信的,他们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借着他们的这种自信,练习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ve与j q x 相拼时,我复习了v 与jq x 的相拼,但板书时我故意将相拼的音节写错,让孩子们来发现错误,这样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增加了自信。
不足的地方:1.课堂教学的时间把握还需要更加清晰,相对简单的两拼音节老师放不开,导致时间拖沓,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小组合作学习初见成效,但是由于学生的自制力不够,学习效果不是很好,教师要加强指导和监督。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c0142659eef8c75fbfb3d8.png)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积蓄”、“熟悉”造句。
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 背诵课文第一段。
4. 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教学重点: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掌握本课的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自学辅导法、议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放映准备好的电脑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骆驼,引起学生兴趣。
2、课文分几段?各写什么??3.速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句告诉你骆驼是沙漠里的船?读出来。
谁能就这一句话提出学习的问题?(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里的船?为什么骆驼能成为沙漠里的船?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默读,带着问题找答案,标出(1)、(2)……2、小组讨论。
3、班内汇报;出示投影图(1),指图说一说研究的结果。
(因为(1)骆驼身高脖子长,能望得远;(2)嗅觉灵敏,能帮人找水源;(3)鼻孔遇风沙紧闭,不怕卷着风沙的旋风(5)脚掌宽厚,脚趾分开,不会陷到松软的沙子里去;(6)驼峰能储藏脂肪,食物缺乏时能维持生命。
所以说骆驼能适应沙漠。
)4、指名读课文,听的人想;骆驼为什么能成为沙漠里的船?5、出示投影(2),先填空再读一读。
因为骆驼的身体很高,脖子很长,……。
因为骆驼的嗅觉很灵敏,……。
因为骆驼的腿上有一大片胼胝,……。
过渡:为什么人们把骆驼叫做沙漠里的船呢?我们继续研究这第二个问题。
三、学习第二--四自然段;1、小组学习讨论: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骆驼在沙漠里能帮人们做哪些事?2、分小组汇报:(骆驼能给人们带路,预报气候变化,驮东西。
)3、齐读第四自然段,填空:(投影3)因为骆驼,所以人们把它叫做沙漠里的船。
四、总结;1、指名读全文,体会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里的船?2、分析性讨论:课文介绍了骆驼的哪些方面?怎样分段?用什么方法分?第一段:(1)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本领,使它适应沙漠的生活。
语文-沙漠里的船_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沙漠里的船_四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bf338402768e9950e738ac.png)
语文-荒漠里的船_四年级语文教课方案7、荒漠里的船第一课时一、教课要求:1、学会本课9 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两个多音字“卷(juan)”“旋(xuan)”认读5个字。
2、初步认识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3、朗诵课文。
二、教课重点:学会本课 9 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两个多音字“卷(juan)”“旋(xuan)”认读5个字。
三、教课难点:初步认识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四、教具准备:投电影五、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课企图(一)启迪讲话,导入新课:无边无际、荒无人烟的大荒漠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
但是,有一种奇特的动物却能在荒漠里穿行自如,被人们称为“荒漠里的船”。
(二)初读课文:1、部署学生自学。
2、集体议论。
(三)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朗诵。
2、这片文章的名字叫《荒漠里的船》,看了课文内容,你们有什么问题吗?3、下节课我们就重要解决这个问题。
4、作业:1)抄录生字、词。
2)熟读课文。
1)学生借助字、字典等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3)认识文章粗心。
4)记下不懂问题。
5)分组议论。
1、提出难读:写和理解的字词。
1)易读错:乏 fa 跪 gui2)易写错:丘卷3)多音字:卷( juan juan )旋(xuan xuan)4)形近字:漠—模骆—略乏—泛跪—桅5)难理解的词:存储:2、朗诵课文。
学生疏组互查。
学生怀疑:船是在水里行走的,荒漠里没有水,为何文章的题目叫“荒漠里的船”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自学能力,扫清阅读阻碍。
认识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第二课时一、教课要求: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依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2)认识骆驼的生理特色和作用,以及在荒漠里骆驼能帮人们做好多事,产生喜爱动物的感情。
3)能给课文换题目,进一步认识“荒漠里的船“的含义。
二、教课重点:在自学的基础上,依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认识骆驼的生理特色和作用,产生喜爱动物的感情。
三、教课难点:理解“荒漠里的船”的含义四、教具准备:投电影五、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课企图(一)启迪讲话,导入新课。
语文教案-沙漠里的船-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沙漠里的船-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ab571ce2f0066f4332274.png)
语文教案-沙漠里的船-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7、沙漠里的船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两个多音字“卷(juan)”“旋(xuan)”认读5个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3、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两个多音字“卷(juan)”“旋(xuan)”认读5个字。
三、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四、教具准备:投影片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大沙漠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禁区。
然而,有一种神奇的动物却能在沙漠里穿行自如,被人们称为“沙漠里的船”。
(二)初读课文:1、布置学生自学。
2、集体讨论。
(三)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朗读。
2、这片文章的名字叫《沙漠里的船》,看了课文内容,你们有什么问题吗?3、下节课我们就重要解决这个问题。
4、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1)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大意。
4)记下不懂问题。
5)分组讨论。
1、提出难读:写和理解的字词。
1)易读错:乏fa 跪gui2)易写错:丘卷3)多音字:卷(juan juan )旋(xuan xuan)4)形近字:漠—模骆—略乏—泛跪—桅5)难理解的词:积蓄:2、朗读课文。
学生分组互查。
学生质疑:船是在水里行走的,沙漠里没有水,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沙漠里的船”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扫清阅读障碍。
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1)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2)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作用,以及在沙漠里骆驼能帮人们做很多事,产生喜爱动物的感情。
3)能给课文换题目,进一步了解“沙漠里的船“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作用,产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沙漠里的船”的含义四、教具准备:投影片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沙漠里的船教案
![沙漠里的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ebe5655901020207409c75.png)
《沙漠里的“船”》教学设计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兰分院附属实验学校邵晓慧【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沙漠里的“船”》选自教科版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
这是一篇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的说明文,文章运用十分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生活在干旱荒漠中的大型哺乳动物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本领,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骆驼的喜爱之情。
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骆驼的生理特点和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本领,了解骆驼成为沙漠交通工具的原因。
(2)认识因果关系的句子,理解重点词语。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懂得热爱动物,保护动物是一种美德。
3、教学重点骆驼的生理特点与沙漠环境的关系。
4、教学难点为什么把骆驼成为沙漠里的“船”。
【学情分析】对于说明性的文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容易理解学习起来却比较枯燥,再加上骆驼是学生不太熟悉的动物,对其生理特点和特殊本领更没有过多地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有一些难度。
【教学策略】1、在教学时以学生的需要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使他们的情感融入课堂并参与认识活动,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
2、以“如何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思想,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真正促使学生的发展”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采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导言:你们熟悉的交通工具有哪些?船在哪使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船不是在水里使用的,而是在沙漠里使用的,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样的船吗?生:熟悉的交通工具有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地铁等。
还知道船是在水上航行的。
所以想知道在沙漠李航行的是什么样的船。
(板书课题)2、师:和以前学过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看课题你有什么样的疑问?生:“船”字加引号,沙漠没有水,为什么会有船呢?船又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加引号?[引用“船”设疑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比较中找到文章的文眼,为接下来更好的学习作铺垫。
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里的船》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里的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fa3b9d9b89680203d825d8.png)
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里的船》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骆驼不但能在沙漠里生存,还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从而产生对它的喜爱之情。
理解把骆驼称为沙漠里的船的真正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从教师制作的虚拟网页中获取其它有关骆驼生理特点的有用信息进行语言训练,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骆驼在沙漠里生存的原因。
难点:1、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骆驼鼻孔紧闭,胼胝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特殊生理特点。
2、学生从网页中获取其它有关骆驼生理特点的有用信息整理归纳后续填表格,并补充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运用句式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说明人教版第七册《沙漠里的船>>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先介绍了因为骆驼具有自身特殊的生理特点,所以才能生存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不被大自然淘汰。
然后介绍骆驼在沙漠里能给人们带来很大帮助,被人们称为沙漠里的船。
这两段内容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
四、教学用具有关骆驼生理特点的表格幻灯片制作有关骆驼的网页五、课件说明采用幻灯片。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骆驼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下,自身具备怎样的生理特点,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制作的网页目的是拓展学生视野,补充课内有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一、学习课文第一段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里的船》这篇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两方面内容?(一)呈现第一课时学生填写有关骆驼生理特点的表格,两人一组边汇报边读书,同时出示教师制作的表格幻灯片。
(出示幻灯片解决难点:使学生了解沙漠环境,骆驼的生理特点以及作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从网页中找相关资料作铺垫。
)(二)填表格,出示自学提示1、从网页中找出有关骆驼其它生理特点的有关信息,细填表格。
(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展思维空间。
)2、想一想你补充的内容放在第一段中哪个地方最合适,试着读读。
(培养学生从网页中筛选、运用信息的能力,进行语言训练,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沙漠里的船》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骆驼不但能在沙漠里生存,还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
从而产生对它的喜爱之情。
理解把骆驼称为沙漠里的船的真正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从教师制作的虚拟网页中获取其它有关骆驼生理特点的有用信息
进行语言训练,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骆驼在沙漠里生存的原因。
难点:
1、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骆驼鼻孔紧闭,胼胝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特殊生理特点。
2、学生从网页中获取其它有关骆驼生理特点的有用信息整理归纳后续填表格,并补充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组织语言运用句式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说明
人教版第七册《沙漠里的船>>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先介绍了因为骆驼具有自身特殊的生理特点,所以才能生存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不被大自然淘汰。
然后介绍骆驼在沙漠里能给人们带来很大帮助,被人们称为沙漠里的船。
这两段内容是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
四、教学用具
有关骆驼生理特点的表格幻灯片
制作有关骆驼的网页
五、课件说明
采用幻灯片。
使学生清楚地认识骆驼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下,自身具备怎样的生理特点,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制作的网页目的是拓展学生视野,补充课内有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沙漠里的船》这篇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两方面内容?
(一)呈现第一课时学生填写有关骆驼生理特点的表格,两人一组边汇报边读书,同时出示教师制作的表格幻灯片。
(出示幻灯片解决难点:使学生了解沙漠环境,骆驼的生理特点以及作用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从网页中找相关资料作铺垫。
)
(二)填表格,出示自学提示
1、从网页中找出有关骆驼其它生理特点的有关信息,细填表格。
(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展思维空间。
)
2、想一想你补充的内容放在第一段中哪个地方最合适,试着读读。
(培养学生从网页中筛选、运用信息的能力,进行语言训练,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学生汇报
3、学习第二段
i.默读思考骆驼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下能给人们带来哪些帮助?
ii.分别请学生读有关段落。
4、总结全文:
真是大自然最奇妙的杰作之一,神奇的大自然练就了骆驼具有
特殊本领,从而使它适应恶劣的沙漠环境,骆驼是人类的好朋
友,它不仅能给人们带路,还能帮助人类驮东西,拉车┅┅所
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里的船。
七、板书设计
八、课案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是基于网站的阅读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在网络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加工,然后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小语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沙漠里的船》是一篇中年级的阅读课文,教师制作的主页包括骆驼的生理特点、沙漠环境、沙漠之洲、种类、走近野骆驼、骆驼家族六个内容,学生任意点击一个内容都会有关于骆驼及沙漠的具体介绍,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对骆驼产生喜爱之情。
通过网上学习,使学生了解骆驼不但能在沙漠里生存,还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从而产生对它的喜爱之情。
为了使学生理解把骆驼称为沙漠里的船的真正含义,教师建立了虚拟网页, 扩大信息量,利用其超大文本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最大的学习空间扩展获取知识。
学生从虚拟网页众多信息中获取其它有关骆驼生理特点的有用信息,例如:在缺少植物的情况下,粗厚的嘴唇可以咬带刺的植物;沙漠里昼夜温差大,骆驼身上厚的毛可夜间保暖日间凉快,自动调节温度;当沙漠里刮起旋风时,它那又长又密的眼睫毛可以遮挡风沙┄┄之后把这些有用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让学生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组织、运用语言进行语言思维训练,这样既丰富课文的内容,又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