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学习诗词的内容,理解诗词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复备内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1、欣赏图片,激情引入:乡村,一个多么诱人的名词,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牧童短笛。
2、诵读诗词,激发情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乡村迷人的世界里,用自己的诗心与小桥流水撞击,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出农村景色的优美秀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优美的诗句——(出示诗句,学生朗读)
范成大,南宋四大家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4、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他们都不喜欢做官,向往宁静的田园生活,才写下这么多田园诗。)
5小结: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2)学生品读,继而诵读第三、四句词,感受春景的宁静之美。
4、让学生把感悟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下来,并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画面的整体美。
五、拓展,感悟一份眷恋之情
1、出示补充资料:“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
1、师生交流诗人的生平,教师补充对诗人的介绍。理解诗人“不须归”的是什么地方,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
7、不止是他们,还有许多诗人也写了许多反映农村生活的诗。你读过哪些?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8、学生汇报展示读诗。
9、老师补充诗歌,学生诵读。
悯农郊行
唐李绅宋王安石
春种一粒粟柔桑采尽绿阴稀,
秋收万颗子芦箔蚕成密茧肥
四海无闲田,聊向村家问风俗
农夫犹饿死。如何勤苦尚凶饥?
10、与《乡村四月》相比,你发现这几首诗都有什么特点?
2、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词,提升情感。
3、补充学习诗人的另一首《渔歌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词意,并朗读积累。
4、回顾诗人生平的著作,师生带着对整着词的感悟,一起诵读《渔歌子》。
板书设计:
景中有情
渔歌子 ------>不须归
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原白川 景美
子规烟雨
闲人少 人勤
才……又
四时田园杂兴
5、板书课题。
二、学习《乡村四月》
(一)初读诗歌,了解诗意。
1、自由读诗
要求:(1)读四遍,读前两次时,把字读得字正腔圆,注意多音字与生字的读音;读后两次时,把诗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可以摇头晃脑地读。
(2)对照注释、插图,想想诗中每句话的意思。
(3)小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汇报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他们读得怎么样?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6单元
课型
精读
课题
23古诗词三首
课时安排
2课时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2015、4
复备教师
班级
四二班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Leabharlann Baidu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③、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
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你从这些诗句中感受到什么?(乡村风光的优美,生活的优闲自在。)
4、过渡:是啊,美丽的田园风光在各位诗人的笔下都展现出不同的画卷。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欣赏乡村的美景。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2)“也傍桑阴学种瓜”,“学”字写出了什么?(把天真、可爱的孩童形象写出来)
(3)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描写的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种瓜的情景。感悟诗人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6、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和反映农村生活的诗歌。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村四月》,悟得学习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四时田园杂兴》,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诗歌的能力。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
(2)细读诗歌,品读语言,想象情景,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诵读诗歌,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4、学生依据以上的学习环节和要求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5、交流自学成果。
老师指导点拨:
(1)“昼出耘田夜织麻”,从“昼、夜”体会到什么?(勤劳、日夜劳作,男耕女织,各有拿手的本事)
(4)诵读诗歌,升华情感
是啊,劳动最光荣。你们想的和作者的一样,他在诗中也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带着你们的赞美读读这两句诗——“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背诵《乡村四月》
【设计意图】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这里的“画”是指当时触发诗人表达欲望的情景。本环节的教学先让学生在诗文中找出景物,读诗句、说诗文意思,再借助朗读和想象,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美丽风光,繁忙的农耕画面,把诗中的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图画,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入景悟情,去感受、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1)字音读准了吗?(指导读准多音字“了”与生字的读音)
(2)注意到在哪里停顿了吗?
3、老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停顿。
4、小结读古诗的方法:
要缓缓地读;要两个两个字一读;读的时候摇头晃脑地读,韵味自然就出来了;读诗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
4、学生再读诗,读得有节奏,尽可能读出味道来。
(二)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B、体会农村生活的繁忙
(1)“闲人少”:为什么说“闲人少”?人都去哪里了?(引出下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
(2)“才了”体会到什么?(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农活很多农民的劳动繁忙紧张)
(3)想象说话:可能还有哪些农活?
面对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谈话过渡:欣赏了《乡村四月》给我们带来的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迷人景象和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动情景,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也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四时田园杂兴》。
2、板书诗题并理解,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兴”,理解“杂兴”。
3、学生回忆《乡村四月》的学习过程,出示学习环节和要求:
11、朗诵诗歌,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前两首导入,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三首词。师板书,教师介绍,词和诗的结构形式区别:诗讲究格式工整,对仗压韵。而词要灵活的多,也叫长短句。
二、师范读,学生练习读
1、教师检查整首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塞”的读音及”“鹭”等字的书写。
2、请学生再读词句,指导读出词的节奏。
“雨如烟”是怎样的雨?(淅淅沥沥,茫茫如烟的黄梅雨)
(2)展开想象,说话训练:
想象画面(课件出示画面):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幅画面?
(以山川作为画面的主体,下着淅淅沥沥,茫茫如烟的黄梅雨,掩映着声声“布谷、布谷”的杜鹃叫声。)
(3)以读带情,感情朗读:把这种感觉带进诗中,感情朗读前两句:
四、拓展延伸
1、过渡:古人说:“诗言志”,诗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这首诗歌中充满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这与作者的经历是有关的。
2、谁来介绍一下作者翁卷、范成大?(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
3、出示诗人简介,生阅读。
翁卷,字灵舒, 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 “永嘉四灵”之一,他们在思想方面,漠视功名富贵,安于贫贱,以陶渊明为师。他们的诗歌在内容方面着重表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和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三、细读,走近田园生活的画面
1、请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
2、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解。
3、反馈汇报对词意的理解。
西塞上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诗交代了时间是在春季,正是鳜鱼上市的季节,地点是西塞山前。前两句描写了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两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写出了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3)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初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2、鳜鱼肥中感悟“不须归”。
(1)引导学生关注“肥”字,让学生交流从“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品读前两句词,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妙。
(3)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3、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须归”。
(1)学生感悟“斜风细雨”,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春雨的特点。
四、赏读,触摸一颗眷恋的内心
1、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人的“不须归”。
(二)由“不须归”切入,让学生交流汇报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1、景美中感悟“不须归”。
(1)请学生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
学生交流想象的内容,教师紧扣画中的色彩及“飞”字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用其他词语来形容春景。让学生通过多元品读,继而诵读,感悟画面的和谐与动态之美。
1、读到这儿,乡村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美丽、繁忙)
哪些诗句表现了乡村的美丽、繁忙?
2、学生汇报,随机点拨
A 、感受画面,体会景物的美:“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景物——山原(山陵、原野)、川(平地)、子规(杜鹃)、黄梅雨
(1)“绿遍”体会到什么?(充满生机,郁郁葱葱,到处都是)
“白满川”是怎样的画面?(稻田中的水色波光粼粼,水色与天光相映照,满目亮白)
(都是写农村生活的诗,反映农民痛苦,感情比较压抑,基调深沉;《乡村四月》洋溢的是轻快愉悦的氛围,景是怡人的,事是悦人的,人的内心是轻松的,农民忙碌而开心基调明朗。)
11、应该说,封建社会的农村,农民的负担是沉重的,农民的生活是艰辛的,大多数诗人写的,是农村破旧衰败的景象。而翁卷、范成大却写出了农村的风光优美,农民的劳动愉悦。这并不是诗人有意掩饰丑恶现实,有意美化黑暗生活。诗人是在用诗的眼光去发掘生活中的美,并努力去再现这种美。这有这样,他们才能写出美,并让读者感受到浓浓的诗情画意。以后,我们读诗的饿时候,也要多想想诗歌背后深层的含义。
儿女各 当家(敬重)
童 孙 学种瓜(赞扬)
渔歌子
唐张志和
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
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