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专题二-存在性问题讲义

合集下载

存在性问题

存在性问题

小结:有面积的存在性问题,本题明显的等量条件是面积相等,利用数形结合 思想通过解析式设未知数,通过面积相等列方程求解。需要注意的是,最后需 要检查所求点是否符合题目条件并删减。
三.存在性问题与相似三角形的结合
• 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 (0,-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与顶点D的坐标; • (2)以B、C、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 (3)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 △BCD相似?若存在,请指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位置,并直接写出点P的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第一问通过待定系数法解决,第二问是勾股定 理的考察。而第三问我们需要分类讨论,利用相似三角形 对应角相等考虑哪个点为直角顶点解答。
小结:相似三角形中的存在性问题,重点在于利用其性质 (如本题中的对应角相等)分类讨论并解答。
四、存在性问题与特殊三角形的结合
• 1.与等腰三角形的结合 • 已知:抛物线y=x²+(a-2)x-2a(a为常数,且a>0). (1)求证: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2)设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B(A在B左侧),与y轴的交 点为C. ①当AC=2√5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将①中的抛物线沿x轴正方向平移t个单位(t>0),同时将直线l: y=3x沿y轴正方向平移t个单位,平移后的直线为l′,移动后A、B的对应 点分别为A′、B′.当t为何值时,在直线l'上存在点P,使得△A′B′P为以 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存在性问题

• 存在性问题在近年的中考题中十分常见,存在性问题在几何代 数中都时有考到。

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解析

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解析
又 平面 ,所以 ,因为三棱柱 是直三棱柱,则 底面 ,所以
又 ,从而 侧面 ,又 侧面 ,故
设 = (0<λ<1)∴M(-2λ, λ, (1-λ))
∵平面CBO的法向量为1=(0,0, )
设平面MOB的法向量为n2=(x,y,z)
∴ 取n2=( ,0, )
∵二面角M—BO—C的大小为60°
∴ = 解得λ=
∴存在M点使二面角M—BO—C等于60°,且 =
考点:1.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Ⅰ)求证:平面ADE⊥平面BDEF;
(Ⅱ)若二面角C BF D的大小为60°,求CF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弦值.
参考答案
1.(1)证明:取 的中点 , 的中点 ,连接 和 ,
∴ 且 ,
∴ , 分别为 , 的中点.

∴ 且 ,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 , 平面 , 平面 ,
∴ 平面 .
(1)由题意可得 , , 两两互相垂直,如果,以 为原点, , , 分别是 , ,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 ,
4.(1)证明:取线段SC的中点E,连接ME,ED.
在 中,ME为中位线,∴ ,
∵ ,
∴ ,
∴四边形AMED为平行四边形.
∴ .
∵ 平面SCD, 平面SCD,
∴ 平面SCD.
(2)解:以点A为坐标原点,建立分别以AD、AB、AS为x轴、y轴、z轴,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 , , ,
由条件得M为线段SB近B点的三等分点.
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
1.在四棱锥 中, 平面 , , , , , , 是 的中点, 在线段 上,且满足 .
(1)求证: 平面 ;

存在性问题

存在性问题

第77讲 存在性问题本节主要内容是存在性问题. 存在性问题有三种:第一类是肯定性问题, 其模式为“已知A, 证明存在对象B, 使其具有某种性质”. 第二类是否定性问题, 其模式为“已知A, 证明具有某种性质B 的对象不可能存在”. 第三类是探索性问题, 其模式为“已知A, 问是否存在具有某种性质B 的对象”.解决存在性问题通常有两种解题思路. 一种思路是通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包括直接计算), 证明(或求出)符合条件或要求的对象B 必然存在. 常利用反证法、数学归纳法、抽屉原则、计数法等. 另一种思路是构造法. 直接构造具有某种性质B 的对象. 常常采用排序原则、极端性原则进行构造.A 类例题例1 已知函数f (x )=|1-1x|.(1)是否存在实数a ,b (a <b ), 使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a ,b ]?若存在,请求出a ,b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若存在实数a ,b (a <b ), 使得函数的定义域是[a ,b ],值域是[ma ,mb ](m ≠0),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005年天津市数学竞赛试题)分析 函数f (x )是分段函数,它的值域是[0,).+∞ [a ,b ]是[0,)+∞的子集,而f (0)>0,所以a >0,因为函数f (x )在(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所以我们分三种情况(i) 当a ,b ∈(0,1)时;(ii) 当 a ,b ∈(1,+∞)时;(iii)当a ∈(0,1),b ∈[1,+∞)时加以讨论.解 (1)不存在实数a ,b (a <b )满足条件.事实上,若存在实数a ,b (a <b ), 使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a ,b ],则有x ≣a >0.故f (x )=11, 1.11, 1.x x x x⎧-≥⎪⎪⎨⎪-<⎪⎩(i)当a ,b ∈(0,1)时, f (x )= 1x-1在(0,1)上是减函数,所以,(),(),f a b f b a =⎧⎨=⎩即11,11.b aa b⎧-=⎪⎪⎨⎪-=⎪⎩ 由此推出a =b 与已知矛盾. 故此时不存在实数a ,b 满足条件. (ii)当a ,b ∈(1,+∞)时, f (x )=1-1x在(1,+∞)上为增函数,所以,(),(),f a a f b b =⎧⎨=⎩即11,11.a ab b⎧-=⎪⎪⎨⎪-=⎪⎩ 于是,a ,b 是方程x 2-x +1=0的实根,而此方程无实根,故此时不存在实数a ,b 满足条件.(iii) 当a ∈(0,1),b ∈[1,+∞)时,显然,1∈[a ,b ],而f(1)=0,所以0∈[a ,b ],矛盾. 故故此时不存在实数a ,b 满足条件.综上可知,不存在实数a ,b (a <b )满足条件.(2)若存在实数a ,b (a <b ), 使得函数的定义域是[a ,b ],值域是[ma ,mb ](m ≠0)易得m >0,a >0. 仿照(1)的解答,当a ,b ∈(0,1)或a ∈(0,1),b ∈[1,+∞)时,满足条件的a ,b 不存在. 只有当a ,b ∈(1,+∞)时,f (x )=1-1x在(1,+∞)上为增函数,有(),(),f a ma f b mb =⎧⎨=⎩即11,11.ma amb b⎧-=⎪⎪⎨⎪-=⎪⎩ 于是,a ,b 是方程mx 2-x +1=0的两个大于1的实数根.所以,140,1,m x ∆=->⎧⎪⎨=>⎪⎩只须0,140,12.m m m ⎧>⎪->⎨⎪>⎩解得0<m <14. 因此,m 的取值范围是0<m <14.说明 本题首先要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a >0,因为函数的值域是[0,).+∞例2 已知常数a >0,在矩形ABCD 中,AB=4, BC=4a ,O 为AB 的中点,E 、F 、G 分别在BC 、CD 、DA 上移动,且BE BC = CF CD = DGDA ,P 为CE 与OF 的交点. 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使P 到这两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若存在,求出这两点的坐标及此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03年全国高考江苏卷试题)分析 根据题设满足的条件, 首先求出动点P 的轨迹方程,根据轨迹是否是椭圆,就可断定是否存在两个定点(椭圆的两个焦点), 使得P 到这两点的距离的和为定值.解 按题意有A(-2,0),B(2,0),C(2,4a ),D(-2, 4a ).设BE BC = CF CD = DGDA = k (0≤k ≤1).由此有E(2,4ak ),F(2-4k , 4a ),G(-2, 4a -4ak ).直线OF 的方程为2ax +(2k -1)y =0, ① 直线GE 的方程为-a (2k -1)x + y -2a =0, ② 由①②消去参数k 得点P(x ,y )坐标满足方程2a 2x 2+y 2-2ay =0,整理得x 212+(y -a )2a 2=1.当a 2=12时,点P 的轨迹为圆弧,所以不存在符合题意的两点;当a 2≠12时,点P 的轨迹为椭圆的一部分,点P 到该椭圆的两个焦点的距离的和是定长;当a 2<12时,P 到椭圆两个焦点(-12-a 2,a ),(12-a 2,a )的距离之和为定长2; 当a 2>12时,P 到椭圆两个焦点(0, a -a 2-12),(0, a +a 2-12)的距离之和为定长2a .说明 要解决轨迹问题首先要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有时还要选择适当的参数作过渡.情景再现1.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a 满足条件f (x +74)= f (74-x ), 且方程f (x )=7x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1) 求f (x )的解析式;(2) 是否存在实数m 、n (0<m <n ),使得f (x )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m ,n ]和[3n ,3m ]? 若存在, 求出m 、n 的值;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004年河南省数学竞赛试题)2.直线l :y =kx +1与双曲线C :2x 2-y 2=1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I)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II)是否存在实数k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 的右焦点F?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04年湖北省高考理科试题)B 类例题例3将平面上每个点都以红、蓝两色之一着色,证明:存在这样的两个相似三角形,它们的相似比为1995,并且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同色.(199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二试试题)分析 因为平面上的每点不是红色就是蓝色,由抽屉原理,对任何一个无穷点集,至少有一个无穷子集是同色点集,对一个含n 个元素的有限点集,至少有一个含]21n [+个元素的子集是同色点集.(其中[ ]为高斯符号),于是利用抽屉原理,在半径为1和1995的两个同心圆上,寻找两个三顶点同色的相似三角形.证明 在平面上,以O 为圆心,作两个半径为1和1995的同心圆.根据抽屉原理,小圆周上至少有5点同色,不妨设为A 1,A 2,A 3,A 4,A 5,连接OA 1,OA 2,OA 3,OA 4,OA 5,分别交大圆 于B 1,B 2,B 3,B 4,B 5,根据抽屉原理,B 1,B 2,B 3,B 4,B 5中必有三点同色,不妨设为B 1,B 2,B 3,分别连接A 1A 2,A 2A 3,A 3A 1,B 1B 2,B 2B 3,B 3B 1,则△A 1A 2A 3∽△B 1B 2B 3,其相似比为1995,且两个三角形三顶点同色.说明 解决有关染色问题抽屉原理是经常使用的.例4 在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试证:存在一个同心圆的集合,使得 (1) 每个整点都在此集合的某一个圆周上; (2) 此集合的每个圆周上,有且仅有一个整点.(1987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二试试题)分析 构造法.先设法证明任意两整点到P ⎪⎭⎫⎝⎛31,2的距离不可能相等,从而将所有整点到P 点的距离排序造出同心圆的集合,这里同心圆的坐标不是惟一的,可取⎪⎭⎫ ⎝⎛31,2外的其它值.证明 取点P ⎪⎭⎫ ⎝⎛31,2.设整点(a ,b )和(c ,d )到点P 的距离相等,则2222222211(()((),3322(().3a b c d c a c a d b b d -+-=-+--=-+-+-即上式仅当两端都为零时成立.所以c =a ①c 2-a 2+d 2-b 2+32(b -d )=0 ②将①代入②并化简得d 2-b 2+32(b -d )=0.1即 (d -b )(d +b -32)=0 由于b ,d 都是整数,第二个因子不能为零,因此b =d ,从而点(a ,b )与(c ,d )重合,故任意两个整点到P ⎪⎭⎫ ⎝⎛31,2的距离都不相等.将所有整点到P 点的距离从大到小排成一列 d 1,d 2,d 3,……,d n ,…….显然,以P 为圆心,以d 1,d 2,d 3,…为半径作的同心圆集合即为所求.说明 同心圆的圆心坐标不是惟一的.例5 (1)给定正整数n (n ≣5), 集合A n ={1,2,3,…,n }, 是否存在一一映射φ:A n →A n 满足条件:对一切k (1≢k ≢n -1), 都有k |(φ(1)+ φ(2)+ … +φ(n ));(2)N +为全体正整数的集合, 是否存在一一映射φ:N +→N +满足条件:对一切k ∈N +, 都有k |(φ(1)+ φ(2)+ … +φ(n )).注 映射φ:A →B 称为一一映射, 如果对任意b ∈B, 有且仅有一个a ∈A, 使得b =φ(a ).题中“|”为整除符号. (2004年福建省数学竞赛试题)分析 对于问题(1)不难用反证法结合简单的同余理论可以获解;对于问题(2)采用归纳构造.解(1)不存在. 记S k =∑=ni i 1)(ϕ.当n =2m +1(m ≣2)时, 由2m |S 2m 及S 2m = (2m +1)(2m +2)2-φ(2m +1)得φ(2m +1)≡m +1(mod2m ).但φ(2m +1)∈A 2m +1, 故φ(2m +1)=m +1. 再由(2m -1)|S 2m -1及S 2m -1=(2m +1)(2m +2)2-(m +1)-φ(2m )得φ(2m )≡m +1(mod(2m -1)).所以, φ(2m ) =m +1, 与φ的双射定义矛盾. 当n =2m +1(m ≣2)时, S 2m +1=(2m +2)(2m +3)2-φ(2m +2)给出φ(2m +2)=1或2m +2, 同上又得φ(2m +1)=φ(2m )=m +2或m +1, 矛盾.(2) 存在.对n 归纳定义φ(2n -1)及φ(2n )如下:令φ(1)=1, φ(2)=3. 现已定义出不同的正整数φ(k )(1≢k ≢2n )满足整除条件且包含1,2,…,n , 又设v 是未取到的最小正整数值. 由于2n +1与2n +2互质, 根据孙子定理, 存在不同于v 及φ(k )(1≢k ≢2n )的正整数u 满足同余式组u ≡-S 2n (mod(2n +1)) ≡-S 2n -v (mod(2n +2)).定义φ(2n +1)= u , φ(2n +2)=v . 正整数φ(k )(1≢k ≢2n +2)也互不相同, 满足整除条件, 且包含1,2,…,n +1. 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 已经得到符合要求的一一映射φ:N +→N +.说明 数论中的存在性问题是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情景再现3.将平面上每个点都以红、蓝两色之一着色. 存在有两个内角分别为2π7、 4π7,且夹边长为1996的三角形,其三个顶点同色.(1996年北京市数学竞赛试题)4.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格点,任取6个格点P I (x i ,y i )(i =1,2,3,4,5,6)满足(1)|x i |≢2,| y i |≢2, (i =1,2,3,4,5,6); (2)任何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试证 在P i ( i =1,2,3,4,5,6)以为顶点的所有三角形中,必有一个三角形,它的面积不大于2.(199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二试试题)5. 在坐标平面上,是否存在一个含有无穷多条直线l 1,l 2,…,l n ,…的直线族,它满足条件: (1)点(1,1)∈l n ,n =1,2,…; (2)k n +1=a n —b n ,其中k 1是l 1的斜率,k n +1是l n +1的斜率,a n 和b n 分别是l n 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n =1,2,3, …; (3)k n k n +1≣0,n =1,2,3, ….并证明你的结论. (198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二试试题)C 类例题例6 平面上是否存在100条直线, 使它们恰好有1985个交点.(第26届IMO 预选题)分析 由于100条直线最多有C 1002=4950(>1985)个交点, 所以符合要求的直线可能存在.减少交点的个数可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平行线, 二是利用共点线. 所以用构造法.解法一 由于x 条直线与一族100-x 条平行线可得x (100-x )个交点. 而x (100-x )=1985没有整数解, 于是可以考虑99条直线构成的平行网格.由于x (99-x )<1985的解为x ≢26或x ≣73,x ∈N , 且1985=73×26+99-12, 于是可作如下构造: (1) 由73条水平直线和26条竖直直线 x =k ,k =1,2,3,...,73; y = k ,k =1,2,3, (26)共99条直线, 可得73×26个交点.(2)再作直线y =x +14与上述99条直线都相交, 共得到99个交点, 但其中有12个交点(1,15),(2,16),…,(12,26)也是(1)中99条直线的彼此的交点, 所以共得99-12个交点. 由(1)、(2),这100条直线可得到73×26+99-12=1985个交点.解法二 若100条直线没有两条是平行的, 也没有三条直线共点, 则可得到C 1002=4950(>1985)个交点, 先用共点直线减少交点数.注意到若有n 1条直线共点, 则可减少12n C -1个交点. 设有k 个共点直线束, 每条直线束的直线条数依次为n 1, n 2,…, n k . 则有 n 1+n 2+…+ n k ≢100,122221112965k n n n C C C -+-++-=L ( C 1002-1985=2965). 因为满足12n C -1<2965的最大整数是n 1=77, 此时C 772-1=2925. 因此可构造一个由77条直线组成的直线束,这时还应再减少40个交点. 而满足22n C -1<40的最大整数为n 2=9, 此时C 92-1=35. 因此又可构造一个由9条直线组成的直线束. 这时还应减少5个交点. 由于C 42-1=5,所以最后可构造一个由4条直线组成的直线束.因为77+9+4=90<100, 所以这100条直线可构成为77条,9条,4条的直线束, 另10条保持不动即可. 说明 本题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逐步调整,这在证明不等式时经常使用,但学会在几何中应用,会使你的解题思想锦上添花.例7 设n 是大于等于3的整数, 证明平面上存在一个由n 个点组成的集合, 集合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为无理数, 任三点组成一个非退化的面积为有理数的三角形. (第28届IMO 试题)分析 本题的解决方法是构造法,一种方法在抛物线y =x 2上选择点列,另一种方法在半圆周上选择点列.解法一 在抛物线y =x 2上选取n 个点P 1,P 2,…,P n , 点P i 的坐标为(i ,i 2) (i =1,2,…,n ).因为直线和抛物线的交点至多两个, 故n 个点中任意三点不共线, 构成三角形为非退化的. 任两点P i 和P j 之间的距离是|P i P j |=(i -j )2+(i 2-j 2)2=|i -j |1+(i +j )2 (i ≠j , i , j =1,2,…,n ).由于(i +j )2<1+(i +j )2<(i +j )2+2(i +j )+1=(i +j +1)2, 所以1+(i +j )2 是无理数. 从而|P i P j |是无理数.△P i P j P k 的面积=12222111i jk i j k =12|(i -j ) (i -k )(j -k )|, 显然是有理数. 因此,所选的n 个点符合条件.解法二 考虑半圆周x 2+y 2=r 2(y ∈R +, r =2)上的点列{A n },对一切n ∈N *,令∠x OA n =αn ,则任意两点A i ,A j 之间的距离为|A i A j |=2r |sin αi -αj 2|,其中,0<αn ≢π, cos αn 2 = n 2-1n 2+1, sin αn 2= 2nn 2+1.∴|A i A j |=2r |sin αi 2cos αj 2―cos αi 2sin αj2|为无理数.又sin αn =2sin αn 2cos αn 2∈Q, cos αn = cos 2 αn 2―sin 2 αn2∈Q.任何三点A i ,A j ,A k 不共线,必然构成非退化三角形,注意到r =2,其面积 S=12111cos cos cos sin sin sin ij k ijk r r r r r r αααααα=r22111cos cos cos sin sin sin i j k ijk αααααα=111cos cos cos sin sin sin i j k ijkαααααα为有理数.说明 本题与第17届IMO 试题(见情景再现7)有一定的联系,请读者参考本解答完成它的解答. 例8一个n ×n 的矩阵(正方阵)称为“银矩阵”,如果它的元素取自集合S={1,2,…,2n -1}, 且对每个i =1,2,…,n , 它的第i 行和第i 列中的所有元素合起来恰好是S 中所有元素.证明(1) 不存在n =1997阶的银矩阵;(2) 有无穷多个的n 值,存在n 阶银矩阵.(第38届IMO 试题)分析 根据银矩阵的结构特征可以证明不存在奇数阶银矩阵,对任意自然数k , 用构造法构造出2k 阶银矩阵.解 (1)设n >1且存在n 阶银矩阵A. 由于S 中所有的2n -1个数都要在矩阵A 中出现,而A 的主对角线上只有n 个元素,所以,至少有一个x ∈S 不在A 的主对角线上. 取定这样的x . 对于每个i =1,2,…,n , 记A 的第i 行和第i 列中的所有元素合起来构成的集合为A i ,称为第i 个十字,则x 在每个A i 中恰好出现一次. 假设x 位于A 的第i 行、第i 列(i ≠j). 则x 属于A i 和A j,将A i 与A j配对,这样A 的n 个十字两两配对,从而n 必为偶数. 而1997是奇数,故不存在n =1997阶的银矩阵.(2)对于n =2,A=1231骣÷ç÷ç÷ç÷桫即为一个银矩阵,对于n =4,A=1256317546127431骣÷ç÷ç÷ç÷ç÷ç÷÷ç÷ç÷ç÷ç÷ç÷桫为一个银矩阵. 一般地,假设存在n 阶银矩阵A ,则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构造2n 阶银矩阵D,D=A B C A 骣÷ç÷ç÷ç÷桫,其中B 是一个n ×n 的矩阵,它是通过A 的每一个元素加上2n 得到,而C 是通过把B 的主对角线元素换成2n 得到.为证明D 是2n 阶银矩阵,考察其第i 个十字. 不妨设i ≢n ,这时,第i 个十字由A 的第i 个十字以及B 的第i 行和C 的第i 列构成. A 的第i 个十字包含元素{1,2,…,2n -1}. 而B 的第i 行和C 的第i 列包含元素{2n , 2n +1,…,4n -1}.所以D 确实是一个2n 阶银矩阵.于是,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任意自然数k,造出2k阶银矩阵.说明读者可以构造任意偶数阶银矩阵.情景再现6.证明不存在具有如下性质的由平面上多于2n(n>3)个两两不平行的向量构成的有限集合G:(1)对于该集合中的任何n个向量, 都能从该集合中再找到n-1个向量, 使得这2n-1个向量的和等于0;(2)对于该集合中的任何n个向量, 都能从该集合中再找到n个向量, 使得这2n个向量的和等于0.(2003年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试题)7.试证:在半径为1的圆周上存在1975个点, 其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是有理数.(第17届IMO试题)8.是否存在平面上的一个无穷点集,使得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且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为有理数?(1994年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试题)习题771.已知抛物线y2=4ax(0<a<1)的焦点为F,以A(a+4,0)为圆心,|AF|为半径在x轴上方作半圆交抛物线于不同的两点M和N,设P为线段MN的中点.(1)求|MF|+|NF|的值;(2)是否存在这样的a值,使|MF|,|PF|,|NF|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996年昆明市数学选拔赛试题)2.证明:不存在正整数n使2n2+1,3n2+1,6n2+1都是完全平方数. (2004年日本数学奥林匹克试题)3.证明只存在一个三角形,它的边长为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并且它的三个内角中有一个为另一个的两倍.(第10届IMO试题)4.是否存在这样的实系数多项式P(x):它具有负实数,而对于n>1, P n(x)的系数全是正的.(1994年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试题)5.证明不存在对任意实数x均满足f[f(x)]= x2-1996的函数. (1996年城市数学联赛试题)6.是否存在有界函数f : R→R, 使得f(1)>0, 且对一切的x、y∈R, 都有f 2(x+y)≣f 2(x)+2 f(xy)+ f 2 (y)成立. (2005年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试题)7.是否存在数列x1,x2,…,x1999,满足(1)x i<x i+1(i=1,2,3,…,1998);(2) x i+1- x i = x i- x i-1(i=2,3,…,1998);(3)( x i的数字和)<( x i+1的数字和) (i=1,2,3,…,1998);(4) (x i+1的数字和)-( x i的数字和) = ( x i的数字和)–( x i-1的数字和)(i=2,3,…,1998).(1999年江苏省数学冬令营试题)8.(1)是否存在正整数的无穷数列{a n},使得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2n+1≣2a n a n+2?(2)是否存在正无理数的无穷数列{a n},使得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2n+1≣2a n a n+2?(2004年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试题)9.是否存在一个无限素数数列p1, p2,…,p n,…,对任意n满足|p n+1-2p n|=1.(2004年波罗的海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10.证明:对于每个实数M, 存在一个无穷多项的等差数列, 使得(1)每项是一个正整数, 公差不能被10整除;(2)每项的各位数字之和超过M. (第40届IMOY预选题)11.是否存在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函数f(x),使得对任意的x∈R,f(f(x))=x, ①且f(f(x)+1)=1-x? ②若存在,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函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04年河南省数学竞赛试题)12. 对于给定的大于1的正整数n ,是否存在2n 个两两不同的正整数a 1,a 2,…,a n ; b 1,b 2,…,b n 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a 1+a 2+…+a n = b 1+b 2+…+b n ;(2)n -1>1ni i i i ia b a b =-+å> n -1- 11998.(1998年CMO 试题)“情景再现”解答1.(1)由条件有f (x )=ax 2-72a x +a . 又f (x )=7x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由ax 2-(72a +7)=0可知, ∆=(72a +7)2-4a ·0=0, 解得a =-2.故f (x )= -2x 2+7x -2.(2)存在. 如图. 设g (x )= 3x (x >0). 则当f (x )= g (x )时, 有-2x 2+7x -2= 3x ,即2x 3-7x 2+2x +3=0. 故(x -1)(x -3)(2x +1)=0. 解得x 1=1, x 2=3, x 2=-12(舍去).因为f (x )max = 4ac -b 24a = 338,此时,x = 74∈[1,3],所以, 3f (x )max = 811<1. 故取m =811, n =3时, f (x )= -2x 2+7x -2在[811,3]上的值域为[1, 338]符合条件. 2. (I)将直线l 的方程y =kx +1代入双曲线C 的方程2x 2-y 2=1后,整理后得(k 2-1)x 2+2kx +2=0 ①依题意,直线l 与双曲线C 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故k 2-2≠0,Δ=(2k )2-8(k 2-2)>0,-2kk 2-2>0, 2k 2-2>0. 解得k 的取值范围为-2<k <-2.(II)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x 1, y 1),B(x 2, y 2),则由①得x 1+x 2=-2kk 2-2,x 1x 2=2k 2-2. ②假设存在实数k ,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 的右焦点F(c ,0), 则由FA ⊥FB 得(x 1-c )( x 2-c )+ y 1y 2=0,即(x 1-c )( x 2-c )+( kx 1+1)( kx 2+1)=0. 整理得(k 2+1)x 1x 2+(k -c )(x 1+x 2)+c 2+1=0. ③将②式及c= 62代入③式化简得5k 2+26kx -6=0.解得k =- 6+65或k = 6-65∉(-2,-2)(舍去).可知k =- 6+65使得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 的右焦点F .43A3. 任作一个边长为1996的正七边形A 1A 2A 3A 4A 5A 6A 7.这7个顶点中必有4点同色,而在这同色四点中,必有两点是相邻顶点, 为确定起见, 不妨设这两点就是A 1、A 2,并且它们均是红色. (1) A 4或A 6中有一个是红色的, 比如, A 6是红色的, △A 1A 2A 6即为所求.(2) A 4与A 6都是蓝色的. 若A 7是蓝色的, 则△A 4A 6A 7即为所求;若A 3是蓝色的, 则△A 4A 6A 7即为所求; 若A 3、A 7都是红色, 则为△A 1A 3A 7所求.4. 设存在6个格点P 1, P 2 ,P 3 ,P 4 ,P 5 ,P 6 落在区域S={(x ,y )||x |≢2,|y |≢2}内,它们任3个点所成的三角形面积都大于2.记P={ P 1, P 2 ,P 3 ,P 4 ,P 5 ,P 6}(1)若x 轴具有P 中的点数小于2,则由抽屉原理,x 轴的上半平面(或下半平面——不包括x 轴)至少有P i 的三个点.此三点所成的三角形面积不大于2.矛盾.故x 轴上恰有P 的2个点(因不能有3点共线).又剩下P 的4个点不可能有一点在直线y =±1上,否则出现P 中的点为顶点的面积不大于2的三角形.这就证明了,在直线y =2,和y =-2上,分别恰有P 的两个点.注意到S 的对称性,同理可证:直线x =-2, x =0, x =2上分别有P 的两个点. 于是,在每条直线y =2i ,x =2i (i =0,±1)上恰有P 的两个点.(2)P 必不能包含原点,否则,因S 内纵,横坐标均为偶数的所有格点落在且仅落在过原点的4条直线上,由 抽屉原理,剩下的P 的5个点,至少有两个点落在这些直线的其中一条上,于是3点共线,矛盾. 因此,P 中在x 轴的两点必是(-2,0),(2,0).同理,在y 轴上的两点必是(0,-2),(0,2).剩下的两点只能取(-2,-2),(2,2),或(-2,2),(2,-2).不论哪一种情形,都得到一个以P 点为顶点的面积不大于2的三角形,矛盾.5. 满足条件(1)、(2)、(3)的直线族不存在. 若不然,l n 的方程为y —1=k n (x —1)1111,1,n n n n n n n n na b k a b k k k k +=-=--=-=都存在,故k n ≠0,n =1,2,3, …. 对于n ≣1,有1112111121,1,,1.111n n n n n n n n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相加得:()由于k n ≠0及(III)有k n k n +1>0可知诸k n 符号相同,不妨设k n >0,n =1,2,……. 由11111121111111,,(),n n n n n n n n n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有 但当n >k 12时k n +1<0,矛盾.同理可证,当k n <0,n =1,2, …,也会出现矛盾. 6. 假设题目的结论不真.选取一条直线l , 使其不与集合G 中的任何一个向量垂直. 于是, G 中至少有n 个向量在直线l 上的投影指向同一方向, 设它们为e 1, e 2, …, e n . 在直线l 上取定方向,使得这些向量的投影所指的方向为负. 再在集合G 中选取n 个向量f 1, f 2 ,…, f n ,使得它们的和在直线l 上的投影的代数值s 达到最大. 由题中条件(2)知s >0.由条件(1),可以找到n -1个向量a 1, a 2 ,…,a n -1,使得f 1+ f 2+…+f n = -(a 1+a 2+…+a n -1).显然, 至少有某个向量e i 不出现在上式右端, 不妨设为e 1. 从而a 1+a 2+…+a n -1+e 1的投影为负, 且其绝对值大于s .再由条件(2)知, 又可以找到n 个向量, 使得它们的代数和等于-(a 1+a 2+…+a n -1+e 1),从而,该和的投影代数值大于s . 此与我们对f 1, f 2 ,…, f n 的选取相矛盾. 7. 取θn =arctan n 2-12n (1≢n ≢1975), 则sin θn = n 2-1n 2+1 , cos θn = 2nn 2+1都是有理数, 且2θn 互不相同.对单位圆上辐角为2θ1,2θ2,…,2θ1975的点P 1,P 2,…,P 1975,|P i P j |=2|sin(θi -θj )|=2| sin θi cos θj - cos θi sin θj )|为有理数.8. 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提供两种构造这样的点集的方法.方法一 存在角α,使得cos α与sin α都是有理数(例如sin α=35,cos α=45).考虑一个以有理数R 为半径的圆周,和一个弧度为2α的圆弧,显然a2R = sin α,其中a 是上述圆弧所对的弦长,因此弦长为有理数.从此弧的端点出发,在圆周上连续截取弧度为2α的圆弧,显然,任一弧所对的弦长XY 是有理数.由作图法知XY2R = |sin n α|,对某个正整数n ,由于cos α与sin α都是有理数,所以由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sin n α和cos n α都是有理数. 下面证明此过程产生一个无穷点集.为了此目的,设sin α=p r , cos α=qr ,其中(p ,q )=1,p 2+q 2=r 2,由棣美弗定理得(q r +i pr )n =cos n α+ i sin n α. 若其值为1,则1= cos n α=Σ(-1)k C n 2k p n -2k q 2krn. 由于q 2≡-p 2(mod r 2),则r n ≡p n 2n -1(mod r 2). 故2| r ,然而从p 2+q 2=r 2, (p ,q )=1可知这是不可能的.这就证明了我们描述的集合是无限集. 方法二 在平面上取一点P 和一条与P 距离为1的直线l ,设Q 是l 上与P 相距为1的点,考察l 上所有满足SQ,PS 都是有理数的点S,由于毕达哥拉斯基本的三元数组有无穷多个,而且与点S 一一对应,故存在无穷多个这样的点.作一个以P 为中心,半径为1的反演.此变换保持点之间的距离的有理性(这容易通过△PSR ∽△PS'R'证明,其中S 和R 是点集中的点,S'和R'分别为它们的象).用这样的方法构造的点集在一个圆周上,因此,无三点共线.习题 解答1. 解 (1)由已知得F(a ,0),半圆为[x -(a +4)]2+y 2=16(y ≣0). 把y 2=4ax 代入,可得x 2-2(4-a )x +a 2+4a =0. 设M(x 1, y 1),N(x 2, y 2).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得|MF|+|NF|=(x 1+a )+(x 2+a )=( x 1+ x 2)+2a =2(4-a ) +2a =8. (2)若|MF|,|PF|,|NF|成等差数列,则有 2|PF|=|MF|+|NF|.另一方面,设M, P, N 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为M', P', N'. 则在直角梯形M'MNN'中,P'P 是中位线,又有 2|P'P|=|M'M|+|N'N|=|FM|+|FN|,因而|PF|=|P'P|.这说明了点P 应在抛物线上.但由已知P 是线段MN 的中点,即P 并不在抛物线上.所以不存在这样的a 值,使|MF|,|PF|,|NF|成等差数列.2. 假设存在这样的n , 使2n 2+1,3n 2+1,6n 2+1都是完全平方数, 那么(2n 2+1)( 3n 2+1)(6n 2+1)必定为完全平方数, 而(2n 2+1)(3n 2+1)(6n 2+1)=36n 6+36n 4+11n 2+1,(6n 3+3n )2=36n 6+36n 4+9n 2,(6n 3+3n +1)2=36n 6+36n 4+12n 3+9n 2+6n +1,所以 (6n 3+3n )2<(2n 2+1)(3n 2+1)(6n 2+1)<(6n 3+3n +1)2, 显然,与(2n 2+1)( 3n 2+1)(6n 2+1)为完全平方数矛盾.3. 设△ABC 满足题设条件, 即AB=n ,AC=n -1,BC=n +1, 这里n 是大于1的自然数. 并且△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2α和π-3α,其中0<α<π3. 由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大的边所对的角也较大, 因此出现的情况只有如图所示的三种.对于情况(1), 因为sin(π-3α)sin α = sin3αsin α =4cos 2α-1=(sin2αsin α)2-1, 所以利用正弦定理可知n n -1 = sin(π-3α)sin α = (sin2αsin α)2-1= (n +1n -1)2-1, 从而得到n 2-5n =0, 解得n =5.同样,在情况(2)中,有n +1n -1 =(n n -1)2-1,解得n =2. 但n =2,此时三边为1,2,3,不能构成三角形. 在情况(3)中, 有n -1n =(n +1n)2-1,整理得n 2-3n -1=0, 但这个方程无整数解. 综上, 满足题设条件的三角形三边长只有4,5,6.可以证明cosB=34,cos2A= 18=cos2B, A=2B . 4. 存在.P(x )=10(x 3+1)(x +1)- x 2 =10x 4+10x 3- x 2+10x +10具有负系数, 但是P 2(x )= x 4+100(x 3+1)2(x +1)2-20x 2(x 3+1)(x +1)= x 4+20(x 3+1)[5(x 3+1)(x +1)2- x 2(x +1)]= x 4+20(x 3+1)(5x 5+10x 4+4x 3+4x 2+10x +5)的系数全是正的.P 3(x )=1000(x 3+1)3(x +1)3-300 x 2(x 3+1)2(x +1)2+30x 4(x 3+1)(x +1)-x 6=100(x 3+1)2(x +1)[10(x 3+1)(x +1)2-3x 2(x +1)]-x 6+30x 4(x 3+1)(x +1)=100(x 3+1)2(x +1)(10x 5+20x 4+7x 3+7x 2+20x +1)-x 6+30x 4(x 3+1)(x +1)=Q 1(x )-x 6+Q 2(x )Q 1(x )中的x 6的系数不小于1000,所以P 3(x )的系数也全是正的.又当k ≣2时,有P 2k (x )=[P 2(x )] k , P 2k +1(x )=[P 2(x )] k -1· P 3(x ).所以,对一切n >1, P n (x )的系数全是正的.5. 令g (x )= f [f (x )] = x 2-1996, 设a 、b 为方程x 2-1996= x 的两个实数根, 则a 、b 是g (x )的不动点. 设f (a )=p , 则f [f (p )]= f [f (f (a ))]= f (a )=p , 即p 也是g (x )的不动点. 所以f (a )∈{a ,b }.同理, f (b )∈{a ,b }.令h (x )= g [g (x )]=(x 2-1996)2-1996, 则h (x ) = x ∴ (x 2-1996)2-1996= x ∴ (x 2- x -1996)( x 2+ x -1995)=0所以h (x )存在四个不动点a 、b 、c 、d .因为c 2+c -1995=0, 所以g (c )= c 2-1996=- c -1= d .同理, g (d )=c .令f (c )=r , 则h [f (c )]= f [h (c )]= f (c ),即r 也是h (x )的不动点.若r ∈{a ,b },则d = f (r )∈{a ,b },矛盾; 若r = c , 则g (c )= f (r )= f (c )=r = c ,矛盾; 若r = d , 则d =g (c )= f (r )= f (d ),g (d )=g (r )=g (f (c ))=f (g (c ))= f (d )=d, 矛盾.综上所述, 满足条件的函数f (x )不存在.6. 不存在. 任取x 1≠0, 令y 1= 1x 1, 有 f 2(x 1+y 1)≣f 2(x 1)+2 f (1)+ f 2 (y 1) ≣f 2(x 1)+a ,其中a =2f (1)>0.令x n =x n -1+y n -1, y n = 1x n, n ≣2. 于是, 有 f 2(x n +y n )≣f 2(x n )+a = f 2(x n -1+y n -1) +a ≣f 2(x n -1)+2a ≣…≣f 2(x 1)+na ,故数列{ f (x 1), f (x 2),…, f (x n ) ,…}并非有界.7. 存在,构造如下:取x 1= 00000 00001 00002 00003…09999,x 2= 00001 00002 00003 00004…10000,x 3= 00002 00003 00004 00005…10001,…………,x 1998= 01997 01998 01999 02000…11996,x 1999= 01998 01999 02000 02001…11997,这是公差为00001 00001 00001 00001…00001的等差数列(项数取1999),且各项数字和为公差是1的等差数列.8.(1)不存在.假设存在正整数数列{a n }满足条件a 2n +1≣2a n a n +2.因为a 2n +1≣2a n a n +2, a n >0,所以a n a n -1≢12·a n -1a n -2≢122·a n -2a n -3≢…≢12n -2·a 2a 1(n =3,4,…), 又a 2a 1≢122-2 · a 2a 1, 所以有a n a n -1≢12n -2·a 2a 1(n =2,3,4,…)成立, 于是 a n ≢(12n -2·a 2a 1)a n -1≢12(n -2)+(n -3)·(a 2a 1)2·a n -2≢…≢12(n -2)+(n -3)+…+1·(a 2a 1)n -2·a 2, 所以12222211().2≢n n n n a a a ---× 设212[2,2),k k a k+挝N *, 取N=k +3,则有 1221222221111121()() 1.22≢≢N k k N N N k k a a a a -++--++?这与a N 是正整数矛盾.所以, 不存在正整数数列{a n }满足条件.(2) a n = π2(n -1)( n -2)就是满足条件的一个无理数数列, 此时有a 2n +1=4a n a n +2≣2a n a n +2.9. 若存在这样的数列{ p n }满足条件. 由| p n +1-2p n | =1得 p n +1=2p n ±1>2p n , 则数列{ p n }严格递增数列, 所以p 3>3且不能被3整除, 若p 3≡1(mod3)时, 可得p 4= 2p 3-1(否则p 4= 2p 3+1≡0(mod3), 即p 4能被3整除,舍去), 类似的有, p 5= 2p 4-1, …,p n =2p n -1-1,容易得到p n =2n -3p 3-2n -3+1(n ≣3),令n -3= p 3-1, 由费尔马小定理)(mod 12313p p ≡-,则p n =2n -3p 3-2n -3+1≡0(mod p 3), 即p 3|p n , 矛盾. 当p 3≡2(mod3)时, 也可得到类似的结论.综上, 不存在这样的数列.10. 我们证明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10m +1的形式. 设a 0是一个正整数, a n = a 0+n (10m +1)=10s s b b b -L , 这里s 和数字b 0,b 1,…,b s 依赖于n . 若l ≡k (mod2m ), 设l =2mt +k ,则10l =102mt +k =(10m +1-1)2t ·10k ≡(mod(10m +1)).于是, a 0≡a n =10s s b b b -L ≡2110m i i i c -=×å( mod(10m +1)).其中c i =b i +b 2m +i +b 4m +i +…,i =0,1,2,…,2m -1.令N 是大于M 的正整数, 满足c 0+c 1+…+c 2m -1≢N 的非负整数解(c 0,c 1,…,c 2m -1)的个数等于严格递增数列0≢c 0<c 0+c 1+1<c 0+c 1+ c 2+1<c 0+c 1+…+c 2m -1+2m -1≢N+2m -1的数目, 即K N,2m =C 2m +N 2m =C 2m +N N = (2m +N)(2m +N -1)…(2m +1)N!. 对于足够大的m , 则有K N,2m <10m . 取a 0∈{1,2,…, 10m },使得a 0与集合 {21220m m --|c 0+c 1+…+c 2m -1≢N}中的任意元素模10m +1不同余, 因此, a 0的各位数字之和大于N . 从而, a n 的各位数字之和也大于N .11. 这样的函数不存在.下面用反证法证明.若存在函数f (x )使得条件均成立,先证明是f (x )是一一映射. 对于任意的a 、b , 若f (a )= f (b ),则由①有a = f (f (a ))= f (f (b ))= b , 即f (x )是一一映射.将x =0代入①,则有f (f (0))= 0. ③ 将x =1代入②,得f (f (1)+1)= 0. ④ 由式③、④得f (f (0))= f (f (1)+1).因为f (x )是一一映射,所以,f (0)=f (1)+1. ⑤ 同理,分别将x =1和x =0代入①、②,得f (f (1))= f (f (0)+1).则f (1) = f (0)+1. ⑥ ⑤+⑥得0=2. 矛盾.12. 存在符合命题要求的2n 个正整数.令a i =2M i ,b i =2i ,(i =1,2,3,n -1;M 是大于或等于8000n 的正整数),a n =(M -1)2n (n -1),b n =M(M -1)n (n -1).显然,上述2n 个正整数两两不同,且a 1+a 2+…+a n = b 1+b 2+…+b n = n (n -1)(M 2-M+1), 另一方面,我们有1ni i i i ia b a b =-+å=(n -1) M -1M+1 - 12M -1<n -1, 1ni i i i ia b a b =-+å=n -1- 2(n -1)M+1 - 12M -1>n -1-2(n -1)8000n - 18000>n -1- 11998. 因此,上述所给的2n 个正整数符合命题要求.。

立体几何中的点的存在性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点的存在性问题

用向量法(坐标法)解决点的存在性问题点的存在问题(即探索性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立体几何中,探索满足某个条件的点是否存问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能力,休现了的新课标的要求,故倍受命题人青睐。

下面结合具体例题讲解此类问题的大致类型及解题策略。

例1: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1DD 的中点,(1)在棱B 1C 1是否存一点G ,使得AG ⊥平面1A BE ;(2)在线段BE 上是否存一点M ,使得M-CD-A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25. (3)在正方形ABCD 内(含边界线段)否存一点N ,使得C 1N ⊥1A BE点评:立何几何中的点的存在问题通常使用坐标法来进得解答,此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作图、推理及论证,只需要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

解题策略:先假设满足条件的点存在,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解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解问题。

命题类型:(1)在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上寻求一点满点某个条件,此种类型较易,直接设出该点坐标(横、纵,竖三个坐标中,己知两个),据条件得方程即可求解;(2)在与坐标轴不平行的线段上寻求一点满点某个条件,此种类型,此点的横、纵,竖三个坐标,可能己知一个,或者都不清楚,解题时需要根据三点共线进行坐标代换。

比如:在线段AB(AB 与坐标轴不平行)上寻找一点M 满足条件f 。

具体做法:设M (x,y,z)与AM=λAB (01λ≤≤),由坐标相等概念则可将M 点的坐标全部用λ表示M (f(λ),g(λ),φ(λ)),然后根据假设的结论列方程即求得λ。

(3)在某个面上寻求一点满点某个条件,直接列方程组解决。

命题规律:所探求的点一般是线段的中点或三等分点,故此种也可先估计此点的位置,然后进行证明。

专项训练1.(2010马鞍山模拟)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Ⅰ)求二面角B—DE—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Ⅱ)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PB⊥平面DEF?证明你的结论.2,(2010绍兴模拟)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SA=AB=AC=BC=2SB=2SC,O为BC的中点,(1)求证:SO ABC平面;(2)求异面直线SC与AB所成角的余弦值;(3)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二面角B-SC-E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15;5若存在,求BE:BA的值;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

《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

C1B1A一、立体几何的存在性问题1、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下图所示, 其正视图为矩形,左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I)证明:BN⊥平面C1B1N;(II)M为AB中点,在线段C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MP∥平面CNB1,若存在,求出BP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俯视图左视图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60,ABC PA∠=︒⊥平面ABCD,点,M N分别为,BC PA的中点,且2==ABPA.(1)证明:BC⊥平面AMN;(2)求三棱锥AMCN-的体积;(3)在线段PD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NM平面ACE;若存在,求出PE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M CDD3、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BC =,BC AB ⊥.点N M ,分别是1CC ,C B 1的中点,G 是棱AB 上的动点.(Ⅰ)求证:⊥C B 1平面BNG ; (Ⅱ)若CG //平面M AB 1,试确定G 点的位置,并给出证明.4、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AD //BC ,∠ADC =90°,BC =12AD ,P A =PD ,Q 为AD 的中点.(Ⅰ)求证:AD ⊥平面PBQ ;(Ⅱ)若点M 在棱PC 上,设PM =tMC ,试确定t 的值,使得P A //平面BMQ .PABCD Q M二、应用题综合【基本不等式】1、某单位建造一间地面面积为12m2的背面靠墙的矩形小房,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房子侧面的长度x不得超过a米,房屋正面的造价为400元/m2,房屋侧面的造价为150元/m2,屋顶和地面的造价费用合计为5800元,如果墙高为3m,且不计房屋背面的费用.(1)把房屋总造价y表示成x的函数,并写出该函数的定义域.(2)当侧面的长度为多少时,总造价最底?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导数】2、为了在夏季降温和冬季供暖时减少能源损耗,房屋的屋顶和外墙需要建造隔热层,某幢建筑物要建造可使用20年的隔热层,每厘米厚的隔热层建造成本为6万元.该建筑物每年的能源消耗费用C(单位:万元)与隔热层厚度x(单位:cm)满足关系:C(x)=k3x+5(0≤x≤10),若不建隔热层,每年能源消耗费用为8万元.设f(x)为隔热层建造费用与20年的能源消耗费用之和.(1)求k的值及f(x)的表达式.(2)隔热层修建多厚时,总费用f(x)达到最小,并求最小值.【线性规划】。

高中数学课件-立体几何解答题存在的常见问题-

高中数学课件-立体几何解答题存在的常见问题-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找出过此点与已 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 过该点作出平面的垂线求之;也可以利用 “三棱锥体积法”直接求距离;有时直接 利用已知点求距离比较困难时,可以把点 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从而“转移”到另一点上去求“点到平面 的距离”.求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 距离一般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
a a
//
b
A
//
b //
☺ 简称: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平行
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性质: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 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
a
//
a
//
☺ 简称: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平行
5.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B1
F
C B
定理应用
空间中的平行
方法一):构造平行四边形
D1 A1
DE A
M
C1
B1
F
C
N
B
定理应用
空间中的平行
方法二):构造平行平面
D1 A1
DE A
C1
B1
F
HC B
定理应用
空间中的平行
例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中,已知四边形ABCD是
平行四边形,M, N分别是PA,BC的中点,
①平移法;②补形法;③向量法.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作出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关键是作垂线,找 射影转化到同一三角形中计算.
②用公式计算.
3.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与技巧
(1)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是作出 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的三角 形中求解,也可以借助于面积相等求 出点到直线的距离.

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

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1、如图,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90ACB ∠=o ,E 就是棱1CC 上动点,F 就是AB 中点 ,2==BC AC ,41=AA 、(Ⅰ)求证:CF ⊥平面1ABB ;(Ⅱ)当E 就是棱1CC 中点时,求证:CF ∥平面1AEB ;(Ⅲ)在棱1CC 上就是否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1A EB B --的大小就是45o ,若存在,求CE 的长,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2、如图,在底面就是正方形的四棱锥P-ABCD 中,PA ⊥面ABCD,BD 交AC 于点E,F 就是PC 中点,G 为AC 上一点。

(Ⅰ)求证:BD ⊥FG;(Ⅱ)确定点G 在线段AC 上的位置,使FG//平面PBD,并说明理由;(Ⅲ)当二面角B-PC-D 的大小为23π时,求PC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正切值。

3、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CD ⊥底面ABCD ,PD CD ⊥,E 为PC 中点,底面ABCD 就是直角梯形,//AB CD ,90ADC ∠=o ,1AB AD PD ===,2CD =、(Ⅰ)求证://BE 平面PAD ; (Ⅱ)求证:BC ⊥平面PBD ;(Ⅲ)设Q 为侧棱PC 上一点,PQ PC λ=u u u r u u u r ,试确定λ的值,使得二面角Q BD P--为45o4、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A C C ⊥底面ABC ,112,AA AC AC AB BC ====, 且AB BC ⊥,O 为AC 中点、 (Ⅰ)证明:1A O ⊥平面ABC ;GFE AABCD EP(Ⅱ)求直线1A C 与平面1A AB 所成角的正弦值;(Ⅲ)在1BC 上就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OE 平面1A AB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确定点E 的位置、5、如图,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就是矩形,PA ⊥平面ABCD ,PA =AD =2,BD =22、 (Ⅰ)求证:BD PAC ⊥平面; (Ⅱ)求二面角B PD C --的余弦值; (III)在线段PD 上就是否存在一点Q ,使CQ 与平面PB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962,若存在,指出点Q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6、如图,四棱锥,,P ABCD AB AD CD AD PA ABCD -⊥⊥⊥中,底面,22PA AD CD AB ====,M PC 为的中点、(1)求证:BM PAD 平面P ;(2)在侧面PAD 内找一点N,使MN PBD ⊥平面7、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面ABC,BC ⊥AC,BC=AC=2,AA 1=3,D 为AC 的中点、 (Ⅰ)求证:AB 1//面BDC 1;(Ⅱ)在侧棱AA 1上就是否存在点P,使得CP ⊥面BDC 1?并证明您的结论、8、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B ⊥AD ,CD ⊥AD ,PA ⊥底面ABCD ,PA = AD = CD = 2AB = 2,M 为PC 的中点、 (1)求证:BM ∥平面PAD ;1A BCO A 1B 1C DPABCA C 1B C 1(2)平面PAD 内就是否存在一点N ,使MN ⊥平面PBD ? 若存在,确定N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D 、E 分别为棱CC 1与B 1C 1的中点。

《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教学设计同步培优

《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教学设计同步培优

微课堂设计《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在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中大题第二问一直都有体现,存在性问题也就是探究性问题。

存不存在,存在又如何,我们处理的总的思路是什么?立体几何中的存在问题都是先假设存在,在存在的背景下去完成这个问题。

立体几何中有许多存在性问题,主要是针对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平面内一点)使得满足一定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或一定的角度要求(线面角、二面角)。

存在性问题解决:(1)采用先猜后证,猜中点或三等分点等等然后证明位置关系:平行多用中位线、垂直多用三线合一等;(2)采用先设后求,运用待定系数法和空间向量解决,特别运用三点共线设一般直线上一点。

一.教学目标:掌握处理立体几何中探究性问题的一般思路;二.教学重点:利用先猜后证和先设后求处理探究性问题;三.教学难点:如何猜点及设点;四.教学过程4.1例题讲解例1.如图,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半圆弧CD所在平面垂直,M是CD上异于C,D的点.在线段AM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MC∥平面PBD?说明理由.【答案】P为AM的中点【解析】当P为AM的中点时,MC∥平面PBD.证明如下:连结AC交BD于O.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AC中点.连结OP,因为P为AM中点,所以MC∥OP.MC⊄平面PBD,OP⊂平面PBD,所以MC∥平面PBD.【分析】先猜后证,为什么要猜中点?根据已知条件没有比例关系,关键是连接对角线会产生中点,平行多用中位线、垂直多用三线合一。

例2.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2AB BC ==,4PA PB PC AC ====,O 为AC 的中点. (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二面角M PA C --为30,求PC 与平面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2)以O 为坐标原点,O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则(0,0,0),(2,0,0),(0,2,0),(0,2,0),(0,0,23),(0,2,23)O B A C P AP -= 取平面PAC 的法向量(2,0,0)OB =.设(,2,0)(02)M a a a -<≤,则(,4,0)AM a a =-.设平面PA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0,0AP n AM n ⋅=⋅=得2230(4)0y z ax a y ⎧+=⎪⎨+-=⎪⎩ , 可取2(3(4),3,)n a a a =--所以22223(4)cos 23(4)3a OB n a a a -〈⋅〉=-++ .由已知得3cos 2OB n 〈⋅〉= .所以22223|4|3223(4)3a a a a -=-++ . 解得4a =-(舍去),43a = .所以83434,,333n ⎛⎫=-- ⎪ ⎪⎝⎭ .又(0,2,23)PC =- ,所以3cos ,4PC n 〈〉= .所以PC 与平面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设M 的坐标,由于M 在xoy 平面内,可以放在xoy 平面去设M 坐标,根据M 点在直线BC 上,可以得到BC 方程,从而设出M 坐标。

巧解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

巧解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

巧解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发布时间:2021-04-20T15:13:42.99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期作者:唐义志[导读] 在近些年的立体几何试题中,逐渐出现了一类带有探究和开放性的试题唐义志湖南省道县第一中学摘要:在近些年的立体几何试题中,逐渐出现了一类带有探究和开放性的试题,这类试题本身涉及的点带有显著的运动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使用传统的解题方式有着较大的难度。

笔者在几何本人工作经历的基础上,分析当下学生解答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的状况,并在文后通过立体讲述了一些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的解答技巧,以期为今后立体几何的存在性问题教学解答提供借鉴。

关键词: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解答技巧1、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解决现状当下高中阶段的试题中,立体几何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大,这类试题在学生空间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其中又以点的存在性和位置待定的问题设置为主,问题中通常带有是否存在等字眼,以便告知学生结论有待进一步确定,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渗透了反证法和分析法等解题思路,也是高考中的热门题目[1]。

这类问题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空间内直线之间、直线与平面之间、平面之间平行的位置关系,并使用相关定理有效解决在线平行中的存在性问题,。

同时,学生需要将空间层面的转化为平面问题,并使用多种方式寻找结论证明所需的点、线、面。

但是,学生在具体的问题解答过程中,因其基本掌握了直线之间、直线与平面之间、平面之间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解题思路,但解答存在性问题通常以特殊点猜想的方式为主,并未做到从深层次上意识到这个特殊点寻找的意义,再加之学生复习中忽视反证法的应用,导致在结论证明不存在的情况下,无法有效进行叙述。

2、巧妙解决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的技巧2.1肯定性问题解答即证明符合条件的对象一定存在,其中常见的一类是只要求证明符合条件的几何对象存在即可,对存在对象的数量并不作要求.常见的证明方法有综合法、构造法、反证法等[2]。

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

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

作业.(2010·浙江·理·T20)如图,平面PAC⊥平面ABC, △ABC是以A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E,F,O分 别是PA,PB,AC的中点,AC=16 , PA=PC =10.
证明:在△ABO内存在一点M使得FM⊥平面BOE, 并求点M到OA,OB的距离.
z P
E
F
A
C
M
O
y
x
B
例3.(2011·福建·理·T20)
Hale Waihona Puke 几何方法:通过构造一C
个过点P且与AO垂直
的平面来确定点的Q
B
位置
AB 3 AQ
PO
M A
Q
例2.(2010·湖北·理·T18)如图,在四面体OABC中,OC ⊥ OA , OC ⊥ OB , ∠ AOB=120°,且OA=OB= OC=1,P为AC中点,证明:在AB上存在一点Q,使得 PQ⊥ OA,并计算AB/AQ的值.
A
FG∥EC
D
B
C
例1.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
中,∠ABC=60 °,PA=AC=1,PB=PD= 2 ,点E在PD
上,且PE:ED=2:1.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
BF∥平面AEC ?证明你的结论.
P
A B
G E
F
O
C
思考3:若要确定平面
BFG∥平面AEC ,还需要
另一组平行线,你能通
C1
E
点F为C1D1的中点
A
MD
B
C 几何方法
向量方法
练习.(2010·湖南·理·T18)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D1的中
点,在棱C1D1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1F∥平面A1BE ?

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完整资料).doc

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立体几何存在性问题未命名一、解答题1.在多面体中,底面是梯形,四边形是正方形,,,面面,..(1)求证:平面平面;(2)设为线段上一点,,试问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平面,若存在,试指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求点到平面的距离.2.如图,四棱锥中,底面是直角梯形,,,,侧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平面,点分别是棱上的点,平面平面(Ⅰ)确定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Ⅱ)求三棱锥的体积.3.如图,在长方体中,,点在棱上,,点为棱的中点,过的平面与棱交于,与棱交于,且四边形为菱形.(2)确定点的具体位置(不需说明理由),并求四棱锥的体积.4.如图2,已知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底面为矩形.(1)求证:平面平面;(2)若,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5.如图,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分别是棱,的中点.(1)证明:平面平面;(2)若四面体的体积为,求线段的长.6.如图,在四棱锥中,,,,.(1)求证:;(2)若,,为的中点.(i)过点作一直线与平行,在图中画出直线并说明理由;(ii)求平面将三棱锥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7.如图1所示,在梯形中,//,且,,分别延长两腰交于点,点为线段上的一点,将沿折起到的位置,使,如图2所示.(1)求证:;(2)若,,四棱锥的体积为,求四棱锥的表面积.8.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矩形,平面平面,.(1)证明:平面平面;(2)若,为棱的中点,,,求四面体的体积.是矩形,且平面平面,点在线段上.(1)求证:平面;(2)当为何值时,平面?证明你的结论. 10.10.如图,已知菱形的对角线交于点,点为的中点.将三角形沿线段折起到的位置,如图2所示.图1 图2(Ⅰ)求证:平面;(Ⅱ)证明:平面平面;(Ⅲ)在线段上是否分别存在点,使得平面平面?若存在,请指出点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1)见解析.(2)见解析.(3).【解析】分析:(1)在梯形中,过点作作于,可得,所以,由面面,可得出,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平面,进而可得平面平面;(2)在线段上取点,使得,连接,先证明与相似,于是得,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结果;(3)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设到平面的距离为,利用体积相等可得,,解得.详解:(1)因为面面,面面,,所以面,.故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在中,,∴.,∴,∴∴.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得平面在线段上取点,使得,连接.在中,因为,所以与相似,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3)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设到平面的距离为,利用同角相等可得,,可得.点睛:证明线面平行的常用方法:①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使用这个定理的关键是设法在平面内找到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可利用几何体的特征,合理利用中位线定理、线面平行的性质或者构造平行四边形、寻找比例式证明两直线平行.②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即两平面平行,在其中一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2.(Ⅰ)见解析(Ⅱ)【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得到,,根据平行关系和长度关系得到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2),因为,所以,进而求得体积.详解:(1)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即点是的中点.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点是的中点,所以点是的中点,综上:分别是的中点;(Ⅱ)因为,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因为,所以.点睛:这个题目考查了面面平行的性质应用,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的求法,求椎体的体积,一般直接应用公式底乘以高乘以三分之一,会涉及到点面距离的求法,点面距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求得点面距离,或者寻找面面垂直,再直接过点做交线的垂线即可;当点面距离不好求时,还可以等体积转化.3.(1)见解析(2)为棱上靠近的三等分点,为棱中点,【解析】分析:(1)要证平面平面,即证平面,即证,;(2)为棱上靠近的三等分点,为棱中点,利用等体积法即可求得结果.详解:(1)在矩形中,,.又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为棱上靠近的三等分点,为棱中点,,所以的面积.于是四棱锥的体积.点睛:求锥体的体积要充分利用多面体的截面和旋转体的轴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注意求体积的一些特殊方法——分割法、补形法、等体积法. ①割补法:求一些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时,常用割补法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几何体进行解决.②等积法:等积法包括等面积法和等体积法.等积法的前提是几何图形(或几何体)的面积(或体积)通过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利用等积法可以用来求解几何图形的高或几何体的高,特别是在求三角形的高和三棱锥的高时,这一方法回避了通过具体作图得到三角形(或三棱锥)的高,而通过直接计算得到高的数值.4.(1)见解析;(2)【解析】分析:(1)由平面平面,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可得平面,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2)取AD 的中点O,则平面,由,从而利用棱锥的体积公式可得结果.详解:(1)证明:.(2)解:取AD的中点O,则,,则.又易知,所以,解出.点睛:解答空间几何体中垂直关系时,一般要根据已知条件把空间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垂直关系进行转化,转化时要正确运用有关的定理,找出足够的条件进行推理;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1)利用判定定理;(2)利用判定定理的推论;(3)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4)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当两个平面垂直时,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1)证明见解析;(2).【解析】分析:(1)推导出BE⊥CD,AB⊥CD,从而CD⊥平面ABE,由此能证明平面ABE⊥平面ACD;(2)取BD的中点G,连接EG,则EG∥BC.推导出BC⊥平面ABD,从而EG⊥平面ABD,由此能求出线段AE的长.详解:(1)证明:因为,是棱的中点,所以.又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所以平面,则.因为,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解:取的中点,连接,则.易证平面,从而平面,所以四面体的体积为,则,在中,,.点睛:垂直、平行关系证明中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常见类型.(1)证明线面、面面平行,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2)证明线面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3)证明线线垂直,需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6.(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 (1) 取中点,连接,,先证明面,再证明.(2) (i)取中点,连接,,则,即为所作直线,证明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得证. (ii)先分别计算出两部分的体积,再求它们的比.详解:(1)证明:(1)取中点,连接,,为中点,又,为中点,又,面又面,(2)(i)取中点,连接,,则,即为所作直线,理由如下:在中、分别为、中点,且又,且,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ii),,,面又在中,,,又,面,.:(1)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证明,考查空间几何体体积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空间想象转化能力.(2)对于空间平行垂直位置关系的证明有几何法和向量法两种方法,空间几何体体积的计算有公式法、割补法和体积变换法三种方法.7.(1)见解析;(2)【解析】分析:(1)先利用直角三角形和线线平行的性质得到线线垂直,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得到线面垂直和线线垂直;(2)分析四棱锥的各面的形状,利用相关面积公式进行求解.详解:(1)因为∠C=90°,即AC⊥BC,且DE∥BC,所以DE⊥AC,则DE⊥DC,DE⊥DA1,又因为DC∩DA1=D,所以DE⊥平面A1DC.因为A1F⊂平面A1DC,所以DE⊥A1F.又因为A1F⊥CD,CD∩DE=D,所以A1F⊥平面BCDE,又因为BE⊂平面BCDE,所以A1F⊥BE.(2)由已知DE∥BC,且DE=BC,得D,E分别为AC,AB 的中点,在Rt△ABC中,,则A1E=EB=5,A1D=DC=4,则梯形BCDE的面积S1=×(6+3)×4=18,四棱锥A1—BCDE的体积为V=×18×A1F=12,即A1F=2,在Rt△A1DF中,,即F是CD的中点,所以A1C=A1D=4,因为DE∥BC,DE⊥平面A1DC,所以BC⊥平面A1DC,所以BC⊥A1C,所以,在等腰△A1BE中,底边A1B上的高为,所以四棱锥A1—BCDE的表面积为S=S1++++=18+×3×4+×4×2+×6×4+×2×2=36+4+2.点睛:本题考查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的转化、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转化能力.8.(1)见解析;(2)【解析】分析:(1)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平面,即,进而得到平面平面,(2)由等体积法求解,。

二次函数解析几何--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解析几何--存在性问题

二次函数解析几何专题——存在性问题存在性问题是指判断满足某种条件的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非常精巧,解题方法灵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

这类题目解法的一般思路是:假设存在→推理论证→得出结论。

若能导出合理的结果,就做出“存在”的判断,导出矛盾,就做出不存在的判断。

由于“存在性”问题的结论有两种可能,所以具有开放的特征,在假设存在性以后进行的推理或计算,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并具备较强的探索性,正确、完整地解答这类问题,是对我们知识、能力的一次全面的考验。

一、方法总结解存在性问题的一般步骤:(1)假设点存在;(2)将点的坐标设为参数;(3)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参数的方程或函数。

二、常用公式(1)两点间距离公式:若A (x 1,y 1),B (x 2,y 2),则|AB|=221221)()(y y x x -+-(2)中点坐标公式:1212,22x x y y x y ++==(3)斜率公式:①;②(为直线与x 轴正方向的夹角)2121y y k x x -=-tan k θ=θ(4)①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l 2,其斜率分别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②如果两条直线l 1、l 2的斜率存在,设为k 1、k 2,则l 1⊥l 2⇔k 1k 2=-1.题型一 面积问题例1.如图,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交于A (1,0),B (-3,0)两点.(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1)中的抛物线上的第二象限内是否存在一点P ,使△PBC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及△PBC 的面积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练习: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0),连结OA ,将线段OA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OB .(1)求点B 的坐标;(2)求经过A 、O 、B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如果点P 是(2)中的抛物线上的动点,且在x 轴的下方,那么△PAB 是否有最大面积?若有,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及△PAB 的最大面积;若没有,请说明理由.O B A CyxA xy BO能力提升:1.(2013菏泽)如图1,△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PDCQ的面积最小?此时四边形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B(5,0),另一个交点为A,且与y轴交于点C(0,5).(1)求直线BC与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图象上的一动点,过点M作MN∥y轴交直线BC于点N,求MN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MN取得最大值时,若点P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图象上任意一点,以B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CBPQ,设平行四边形CBPQ的面积为S1,△ABN的面积为S2,且S1=6S2,求点P的坐标.3.如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相交于点A(-3,0)、B(-1,0),与y轴相交于点C(0,3),点P是该图象上的动点;一次函数y=kx-4k(k≠0)的图象过点P交x轴于点Q.(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点P的坐标为(-4,m)时,求证:∠OPC=∠AQC;(3)点M,N分别在线段AQ、CQ上,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点Q运动,同时,点N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向点Q运动,当点M,N中有一点到达Q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连接AN,当△AMN的面积最大时,①求t的值;②直线PQ能否垂直平分线段MN?若能,请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你的理由.yD BMA CO xE 图1的坐标,并求出△POB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中抛物线的第二象限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与△PO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c的图象的顶点C的坐标为(0,-2),交m(m>1)与x轴交于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1 3
n3
0 3
, 0
又平面 OAC 的法向量为 e (0,1, 0) .cos
n,e (1, 3,1) (0,1,0)
3
.
5 1
5
二面角 O AC B 的平面角是锐角,记为 ,则 cos 15 5
例 4、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底面 ABCD 为矩形,侧棱 PA⊥底面 ABCD,AB= 3 ,BC=1,PA=2,E 为
AQ

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纳思书院 Nice Education
(2)连接 PNPO , 由 OC OA, OC OB 知: OC 平面OAB .
又 ON 平面OAB , OC ON 又由 ON OA , ON 平面AOC .
又 AC 平面AOC ,ON AC 又 P 是 AC 的中点, OA OC
化简得 0.
3x 1 2
0.

x
3 6
z 1
即 N 点的坐标为 (
3 ,0,1) ,从而 N 点到 AB、AP 的距离分别为 1,
3
.
6
6
解法 2:(Ⅰ)设 AC∩BD=O,连 OE,则 OE//PB, ∴∠EOA 即为 AC 与 PB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在△AOE 中,AO=1,OE= 1 PB 7 ,
AE
0,
m AF 0,
3x1 0,
因此
3 2
x1
1 2
y1 z1
0.
取 z1 1,则m (0, 2, 1),

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纳思书院 Nice Education
因为 BD⊥AC,BD⊥PA,PA∩AC=A,所以 BD⊥平面 AFC,
而平面 ABA1 的法向量 n2 =(1,0,0),则 cos n1, n2
n1 n2 n1 n2
2 2 5 55
故二面角
P
AB
A1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是
25 5

………………14 分
例 2.如图,已知四棱锥 P-ABCD,底面 ABCD 为菱形,PA⊥平面 ABCD,ABC 60 ,E,F 分别是 BC, PC
(Ⅱ)由于 N 点在侧面 PAB 内,故可设 N 点坐标为(x,O,z),
则 NE (x, 1 ,1 z) ,由 NE⊥面 PAC 可得, 2
NE AP 0, NE AC 0.
即( x, ( x,
1 2 1 2
,1 ,1
z) z)
(0,0,2) 0,
z 1 0,
(
3,1,0)
AC OP,OP ON O , AC 平面PON , PN 平面PON , AC PN , OPN 为二面角 O AC B 的平面角
在等腰 RtCOA中, OC OA 1,OP 2 2
在 RtAON 中, ON OA tan 30
3 , 在 RtPON 中, PN
OP2 ON 2
(1)设 P 为 AC 的中点,证明:在 AB 上存在一点 Q ,使 PQ OA ,并计算 AB 的值; AQ
C
(2)求二面角 O AC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P
B
O
解法一:(1)在平面 OAB 内作 ON OA 交 AB 于 N ,连接 NC .
A
图3
又 OA OC ,OA 平面ONC ,
热点问题主要有证明点线面的关系,如点共线、线共点、线共面问题;证明空间线面平行、垂直
关系;求空间的角和距离;利用空间向量,将空间中的性质及位置关系的判定与向量运算相结合,
使几何问题代数化等等。考查的重点是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空间距离和空间角,突出空间想象能
力,侧重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定性与定量考查,算中有证。其中选择、填空题注重几何符号语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 良□ 中□ 差□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考点分析
高考中立体几何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推理中兼顾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立体几
何的基本方法是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
故 BD 为平面 AFC 的一法向量.
又 BD =( 3, 3, 0 ),所以 cos<, BD >= m BD 2 3 15 . | m | | BD | 5 12 5
因为二面角 E-AF-C 为锐角,所以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5 . 5
例 3、如图 3,在四面体 ABOC中, OC OA,OC OB, AOB 1200 ,且 OA OB OC 1.
2
2
AE 1 PD 5 ,
2
2
∴ cosEOA
1 7 5 44
3
7.
2 7 1 14
2
37
即 AC 与 P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4
(Ⅱ)在面 ABCD 内过 D 作 AC 的垂线交 AB 于 F,则 ADF . 6
连 PF,则在 Rt△ADF 中 DF AD 2 3 , AF AD tan ADF 3 .
PD 的中点. (Ⅰ)求直线 AC 与 PB 所成角的余弦值; (Ⅱ)在侧面 PAB 内找一点 N,使 NE⊥面 PAC,并求出 N 点到 AB 和 AP 的距离.
解法 1:(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B、C、D、P、E 的坐标为 A(0,0,0)、
B( 3 ,0,0)、C( 3 ,1,0)、D(0,1,0)、 1
例 5、如图,已知平面 ∥平面β∥平面γ,且β位于 与γ之间.点 A、D∈ ,C、F∈γ,
3.距离: d | AB n | (在两者之间各取一点 A 与点 B, n 是法向量) |n|
3.解决有关垂直问题的方法:
(1).线线垂直: a b 0
(2).线面垂直: a n 0 ( a 是直线的方向向量, n 平面法向量)
教学 过程
(3).面面垂直: n1 n2 0 四、实例解析
NC 平面ONC , OA NC . 取 Q 为 AN 的中点,则 PQ// NC ,
PQ OA ,
在等腰 AOB 中, AOB 120 ,
OAB OBA 30 , 在 RtAON 中, OAN 30 ,ON 1 AN AQ ,
2 在 ONB 中, NOB 120 90 30 NBO , NB ON AQ. AB 3 ,
三、方法与技巧(空间向量的应用)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 a、b 是异面直线, AB、EF 分别是直线 a,b 上的向量,则异面直线 a,b 所成的角与 AB、EF 的
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相等. 2.二面角:求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与其夹角的补角

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纳思书院 Nice Education
P(0,0,2)、E(0, ,1),
2 从而 AC ( 3,1,0),PB ( 3,0,2).
设 AC与PB 的夹角为θ,则
cos AC PB 3 3 7 , | AC | | PB | 2 7 14
37
∴AC 与 P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4

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纳思书院 Nice Education
……………8 分
设平面 P AB A1 的法向量为 n1 x, y, z ,
则 n1
AP 0
,
n1 AB 0
x 3y 2z 0

2y 0

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纳思书院 Nice Education
令 z 1
故 n1 2,0,1
……………11 分
cos ADF 3
3
设 N 为 PF 的中点,连 NE,则 NE//DF, ∵DF⊥AC,DF⊥PA,∴DF⊥面 PAC,从而 NE⊥面 PAC.
∴N 点到 AB 的距离 1 AP 1,N 点到 AP 的距离 1 AF 3 .
2
2
6

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纳思书院 Nice Education
的中点. (Ⅰ)证明:AE⊥PD;
6
(Ⅱ)若 H 为 PD 上的动点,EH 与平面 PAD 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 ,
2
求二面角 E—AF—C 的余弦值.
解:(Ⅰ)证明:由四边形 ABCD 为菱形,∠ABC=60°,可得△ABC 为正三角形.
因为 E 为 BC 的中点,所以 AE⊥BC. 又 BC∥AD,因此 AE⊥AD.
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考查学生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能力;解答
题则一般将线面集中于一个几何体中,即以一个多面体为依托,设置几个小问,设问形式以证明
或计算为主。
教学 过程
二、热点题型范例
题型一、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题型二、空间角与距离;
题型三、探索性问题
题型四、折叠、展开问题;
题型五、表面积与体积问题

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纳思书院 Nice Education
PQ OA, PQ OA 0 即 1 3 0 , 1 .
22
3
所以存在点 Q( 1 , 3 , 0) 使得 PQ OA 且 AB 3 .
26
AQ
(2)记平面 ABC 的法向量为 n (n1, n2 , n3 ) ,则由 n CA , n AB ,且 CA (1, 0, 1) ,
并求出二面角 P AB A1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1)如图,以 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C
A
B
C1
则 C 2,0,0,B0,2,0,A1 0,2,2,B1 0,4,2 , AA1 0,2,2 , BC B1C1 2, 2,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