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实秋《年龄》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年龄梁实秋①从前看人作序,或是题画,或是写匾,在署名的时候往往特别注明“时年七十有二”、“时年八十有五”或是“时年九十有三”,我就肃然起敬。
春秋时人荣启期以为行年九十是人生一乐,我想拥有一大把年纪的人大概是有一种可以在人前夸耀的乐趣。
只是当时我离那耄耋之年还差一大截子,不知自己何年何月才有资格在署名的时候也写上年龄。
我揣想署名之际写上自己的年龄,那时心情必定是扬扬得意,好像是在宣告:“小子们,你们这些黄口小儿,乳臭未干,虽然幸离襁褓,能否达到老夫这样的年龄恐怕尚未可知哩。
”须知得意不可忘形,在夸示高龄的时候,未来的岁月已所余无几了。
俗语有一句话说:“棺材是装死人的,不是装老人的。
”话是不错,不过你试把棺盖揭开看看,里面躺着的究竟是以老年人为多。
年轻的人将来的岁月尚多,所以我们称他为富于年。
人生以年龄计算,多活一年即是少了一年,人到了年促之时,何可夸之有?我现在不复年轻,看人署名附带声明时年若干若干,不再有艳羡之情了。
倒是看了富于年的英俊,有时不胜羡慕之至。
②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其茎部的细胞因春夏成长秋冬停顿之故而形成所谓年轮,我们可以从而测知其年龄。
人没有年轮,而且也不便横切开来察验。
人年纪大了常自谦为马齿徒增,也没有人掰开他的嘴巴去看他的牙齿。
眼角生出鱼尾纹,脸上遍洒黑斑点,都不一定是老朽的征象。
头发的黑白更不足为凭。
有人春秋鼎盛而已皓首皤皤,有人已到黄考之年而顶上犹有“不白之冤”,这都是习见之事。
不过,岁月不饶人,冒充少年究竟不是容易事。
地心的吸力谁也抵抗不住。
脸上、颈上、腰上、踝上,连皮带肉的往下坠,虽不至于“载跋其胡”,那副龙钟的样子是瞒不了人的。
别的部分还可以遮盖起来,面部经常暴露在外,经过几番风雨,多少回风霜,总会留下一些痕迹。
③好象有些女人对于脸上的情况较为敏感。
眼窝底下挂着两个泡囊,其状实在不雅,必剔除其中的脂肪而后快。
两颊松懈,一条条的沟痕直垂到脖子上,下巴底下更是一层层的皮肉堆累,那就只好开刀,把整张的脸皮揪扯上去,象国剧一些演员化装那样,眉毛眼睛一齐上挑,两腮变得较为光滑平坦,皱纹似乎全不见了。
回忆老舍梁实秋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1篇
回忆老舍梁实秋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1篇回忆老舍梁实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1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乙选考题回忆老舍梁实秋最近我到__去,无意中看到我的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__一页是老舍的题字。
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住在四川北碚。
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小间房屋,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
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
有一次我问他写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写上七百字,不多写。
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著苍老。
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严,一天七百字不是随便写出来的。
他后来自己说:“什么字都要想好久。
”他的楼下住着老向一家,但是他们彼此往来并不太繁。
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是内心却很孤独。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
现在不是谜了。
他死得惨。
他的父亲也死得惨。
胡洁青说:__攻入__城的时候,他父亲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
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
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
攻打正阳门的__的烧夷弹把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他自己爬到这个粮店等死。
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
后来父亲的小小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
这时老舍不足两岁。
这段悲惨的家史是天然的小说题材,在老舍的一生中,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的记忆里,勾起他的无限辛酸和义愤。
老舍父子都是惨死,一死于__,一死于“__”的爪牙。
前者以旗兵身份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犹可说也,老舍一介文人,竟也死于__的“文艺黑线__”论的毒箭之下,真是惨事。
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
他的尸首很快地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__者、__者,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__,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的大众。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阅读练习及答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梁任公先生暮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概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感情”。
我很好运地有时机听到这一篇感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穷的仰慕,倒不是由于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由于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由于他的学术文章关于青年确有启示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许多显宦,以及气吞山河的人物,莅校发言。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演讲稿,以后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演讲是早先写好的,整齐整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边,他的书法非常艳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雅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兴趣相差好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绝然不一样。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干练秃顶顶宽下巴的人物,衣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重,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辉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翻开他的讲稿,目光向下边一扫,而后是他的极简洁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 启超没有什么学识" 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但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虚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仍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假如他说标准国语其成效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读,再经他一解说,活画出一出惨剧,此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感情。
我在听先生这篇演讲后约二十余年,有时获取机会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洋溢,黄流滔滔,情形苍莽,不由哀从中来,立时忆起初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以外,随时引证很多作品,大多数他都能背诵得出。
有时,他背诵到舒畅处,突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顶,敲几下以后,记忆力便又通畅,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香远益清阅读答案房山篇一:香远益清阅读答案房山[1]篇二:香远益清阅读答案房山2015年北京房山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同系列文档2015房山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gy免费贡献)2015房山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gy贡献)2013年5月房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4年房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3年5月房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3年房山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2013年5月房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4年房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2015房山区初三一模英语2012房山化学一模试卷及答案2014年房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4年房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4年房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4年房山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2房山初三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完整篇2012房山初三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完整篇2012房山初三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完整篇217392012房山初三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完整篇217392012房山初三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word版含答案)完整篇2013年房山初三化学二模试卷及答案内容提示:房山区 2015 年初三一模试卷语文(120 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考生须知 1. 本试卷共 10 页,四道大题, 23 道小题。
满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第ⅰ卷共三道大题, 21 道小题(70 分);第ⅱ卷为作文, 22 和 23 题(50 分)。
3. 请选用规定的笔(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按要求作答。
第ⅰ卷(共70 分)一、基础·运用。
(共 22 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共 8 分)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①,②,③,在 2000 ...10. 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成就霸业、兴复汉室的策略,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形势、出谋划策后绘制了宏伟蓝图,请结合上面的三则材料填写下面表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精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确凿(záo) 哺育(fǔ) 喧嚣一拍既合B.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无遐及此C.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斑斓(lán) 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______,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______!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二、现代文阅读欣赏黑发底下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镜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
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
上午的课全是用英语讲授,下午的课全是国语讲授。
上午的课很严,三日一问,五日一考,不用功便被淘汰,下午的课稀松,成绩与毕业无关。
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
到了的学生,一部分从事午睡,一部分看小说,一部分写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表。
有时候逗先生开玩笑。
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
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
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
这一堂是作文,他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①提起梁实秋,很多人都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资本家的乏走狗”“与抗战无关论”之类的名称,想到他与鲁迅,与左翼文人之间的争论和恩怨。
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而以一个客观的立场来衡量他,就会发现一个与我们的成见不一样的梁实秋。
②鲁迅、梁实秋都是现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大家,他们一个深刻,一个通达;一个锐敏,一个温煦;一个忧郁沉痛,一个旷达潇洒;一个终生与现实苦斗而身心疲惫,一个与现实保持距离而洁身自爱。
两人区别甚大,然又各具风采。
梁实秋晚年曾云:“曳杖街头人不识,绿窗前营自家生计,富与贵,浮云耳。
”诚如此言,梁实秋一生淡漠名利,胸襟洒脱,对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一种充满智慧的微笑,而且,一直笑到最后。
梁锡华在《一叶知秋》中评论他说:“他有胡适先生的温厚亲切,闻一多先生的严肃认真,徐志摩先生的随和风趣。
”而余光中对他的印象是:“他的谈吐,风趣中不失仁蔼,谐谑中自有分寸,十足中国文人的儒雅加上西方作家的机智,近于他散文的风格。
”③梁实秋是他那一代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性”的作家之一,他的生活习惯、审美趣味、处世态度等都具有传统中国的影子。
他出生、成长于北京,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对古老中国在情感上具有一种亲切感。
因而尽管他在清华学校受的是美式教育,后又赴美留学,但他骨子里却还是中国化的。
④然而,恰是这个最具“中国性”的作家后半生却是飘零孤岛,远离故土,饱受相思之苦。
1987年11月,梁实秋病逝于台北,遵照他“觅地埋葬,选台北近郊坟山高地为宜,地势要高”的遗嘱,被安葬在台湾淡水北新庄北海公园墓地。
梁夫人透露说:“为的是让他能够隔海遥望魂牵梦绕的故乡。
”此时,让人不禁想起那千古名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既惜且悲,唏嘘不已。
⑤1937年7月28日,北京城陷入日军的铁蹄之下,作为一个最具中国性的文人,梁实秋内心无比沉痛,他涕泣着对大女儿梁文茜说:“孩子,明天你吃的烧饼就是亡国奴的烧饼了。
现代文阅读答案黄侃先生二三事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docx
现代文阅读答案黄侃先生二三事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
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僻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
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的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
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时,流露不满情绪。
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
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
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
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现代文阅读答案黄侃先生二三事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
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
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
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 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
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
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现代文阅读答案黄侃先生二三事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⑤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
(选自《叶圣陶散文》,有删改)
8.作者通过文中四种人的生活写出哪两类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
9.文章前四段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有什么作用?
10.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联系全文,试探究结尾“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一句的深刻意蕴。
三、语言运用
12.以反思立意的方式,改变一些名言警句的常用说法,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改写下面两个句子,并阐述其含意。
示例:原句:好马不吃回头草。
改写:好马也吃回头草。
(2)在结构上,使文章前后联系更紧密,中心更突出,为最后写“不值得”作铺垫。
10.(1)对马路上满是没有思想的动物和游戏场里满是沉重笑容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
(2)对当时精神麻木、内心压抑的市民表示同情。
火锅的文化
火锅的文化传承历史话美味开启未来新篇章在中国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度,吃既是民生之本更是一种文化,伴随着几千年而经久不衰,这与我国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植被繁茂有密切的关系。
得益于都江堰千秋水利之功带来的悠闲生活,对吃的研究更是远近闻名。
站在历史的又一新的篇章,让我们再次探讨那古老的话题……火锅演义三国时代,已有用“五熟釜”制成的火锅,这奠定了火锅的基本形态。
隋炀帝时代,就有了“铜鼎”,也就是火锅的前身。
南北朝时期,使用火锅煮食逐渐增多,各式火锅也相继闪亮登场,火锅种类得到了发展。
北宋时代,火锅已被记入典籍,名叫“拨霞供”火锅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清朝统治年代,火锅更兴盛,已经成为宫廷的冬令佳肴。
民国初期,在全国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而且各具特色。
抗战时期,店剧增,整日顾客盈门,四季不衰,虽在三伏仍然客满。
如今四川本地大街小巷,数不清的大小火锅店。
走向全球,远到北美、西欧、东瀛等。
火锅的发展带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六六红就是行业中的一家。
帝王与火锅古代一些帝王与火锅有一定情结,喜欢吃火锅。
有一年冬天,部队突然要开拔,而他饥肠辘辘,定要吃羊肉,聪明的厨师情急之中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开水锅中烫之,并加调料、葱花等物,忽必烈食后先赞不绝口。
后来,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并赐名为“涮羊肉”。
相传,明代文学家杨慎小时候随其父杨迁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园设的酒宴。
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锅,火里烧着木炭,弘治皇帝借此得一上联,上联云:“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嘱对,大臣们顿时个个面面相觑。
此时,年少的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
其交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
清代也吃火锅成癖,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备有火锅。
相传,他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余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吃火锅的讲究火锅不仅是美食,而且蕴含着饮食文化的内涵,为人们品尝倍添雅趣。
青岛梁实秋故居——《莎士比亚全集》汉译的起点
第二年,我们搬到鱼山路7号居住,是 新造的楼房,四上四下,还有地下室,前院 亦尚宽敞,房东王德溥先生,本地人,具有 山东人特有的忠厚朴实的性格,房东房客 之间相处甚得。我们要求他在院里栽几棵
青岛的美味佳肴,令讲究生活品位的梁实 秋难忘不舍。他在《忆青岛》中写道:“青岛好 吃的东西很多。牛肉最好,销行国内外。德国人 佛劳塞尔在中山路开一餐馆,所制牛排,我认 为是国内第一。厚厚大大的一块牛排,煎得外 焦里嫩,切开之后里面微有血丝。牛排上面覆 以一枚嫩嫩的荷包蛋,外加几根炸番薯。这样 的一份牛排,要两元钱,佐以生啤酒一大杯, 依稀可以领略樊哙饮酒切肉之豪兴。”
至于青岛名闻天下的特色海鲜,梁实秋 更是赞不绝口。“青岛海鲜也很齐备。像蚶、 蛤、牡蛎、虾蟹以及各种鱼类应有尽有。西施舌 不但味鲜,名字起得也妙,不过一定要不惜工 本,除去不大雅观的部分,专取其洁白细嫩的 一块小肉,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否则就 近于唐突西施了。以清汤汆煮为上,不宜油煎 爆炒。顺兴楼最善烹制此味,远在闽浙一带的 餐馆以上。我曾在大窑沟菜市场以六元市价得 鲥鱼一尾,长二尺半有奇,小口细鳞,似才出水 不久,归而斩成几段,阖家饱食数餐,其味之 腴美,从未曾有。”
那 么,他们 两人 究 竟 是 怎 样来 到 青岛 的 呢?1930年的春夏之交,对于梁实秋而言非比 寻常。他作为新月派的干将,卷入了与鲁迅的 争斗之中。鲁迅的一篇火药味十足的《“丧家 的”“资本 家 的乏走 狗”》,一举 将 梁 实秋 推 入到舆论的漩涡。梁实秋在上海陷入“相当狼 狈”的处境之中。恰巧,此时的国立青岛大学正 在酝酿创建,已被当时教育部内定为校长的杨 振声求贤若渴,跑到海派文化的大本营上海来 寻觅人才。杨振声先是遇见闻一多,又通过闻 一多结识了梁实秋、沈从文等人,诚邀这些名
梁实秋阅读答案
梁实秋阅读答案梁实秋阅读答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梁实秋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梁实秋阅读答案1雅舍梁实秋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
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株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
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掉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
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
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陷忍的态度。
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
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
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
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
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
记叙文阅读—2018-2020年广州语文中考一模汇编 10
记叙文阅读—2018-2020年广州语文中考一模汇编10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异秉汪曾祺①这是一家门面不大的药店。
药店的“同仁”,一律称为“先生”。
先生里分为几等。
一等的是“管事”,即经理。
保全堂的管事姓卢。
二等的叫“刀上”,管切药和“跌”丸药。
“刀上”是个技术人员,薪金最高,在店中地位也最尊。
保全堂的“刀上”是全县头一把刀,他姓许。
②其余的都叫“同事”。
他们的职务就是抓药,写帐。
“同事”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
辞退时“管事”并不说话,只是在腊月有一桌辞年酒,算是东家向“同仁”道一年的辛苦,只要是把哪位“同事”请到上席去,该“同事”就二话不说,客客气气地卷起铺盖另谋高就。
保全堂的陶先生,就已经有三次要被请到上席了。
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
终于没有坐上席,是同行店伙纷纷来说情:辞了他,他上谁家去呢?谁家会要这样一个痰蒌子呢?这岂非绝了他的生计?这样,陶先生就只有更加勤勉,更加谨慎了。
每逢他的喘病发作时,有人问:“陶先生,你这两天又不大好吧?”他就一面喘嗽着一面说:“啊,不,很好,很(呼噜呼噜)好!”③“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
药店管学生意的却有一个奇怪称呼,叫做“相公”。
④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
⑤陈相公脑袋大大的,眼晴圆圆的,嘴唇厚厚的,说话声气粗粗的——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
⑥他一天的生活如下:起得比谁都早。
起来就把“先生”们的尿壶都倒了涮干净控在厕所里。
扫地。
擦桌椅、擦柜台。
到处掸土。
开门。
这地方的店铺大都是“铺闯子门”,——一列宽可一尺的厚厚的门板嵌在门框和门槛的槽子里。
陈相公就一块一块卸出来,按“东一”、“东二”、“东三”、“东四”、“西一”、“西二”、“西三”、“西四”次序,靠墙竖好。
晒药,收药。
太阳出来时,把许先生切好的“饮片”、“跌”好的丸药,——都放在匾筛里,用头顶着,爬上梯子,到屋顶的晒台上放好;傍晚时再收下来。
这是他一天最快乐的时候。
他可以登高四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
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梁实秋《胡适先生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题目。
胡适先生二三事梁实秋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
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
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
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
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
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
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
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
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
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
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
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
”相与拊掌大笑。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
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
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
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
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他说:“不干新朗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
赶快拿酒来。
”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
二十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讲,他下榻万国疗养院。
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实在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讲得头头是道,听众无不欢喜。
《胡适传》阅读答案
《胡适传》阅读答案《胡适传》阅读答案1930年,是胡适来到这个世界的第40个年头。
按中国的传统算法,他可以说是40岁的人了。
这年6月,他便开始写自传《四十自述》。
这是他的“传记热”的一个小小的表现。
胡适从小喜欢记古人嘉言懿行的文字。
儿时读朱熹的《小学》,那里面记载的几个可爱人物,如汲黯、陶渊明等,使他数十年而不忘,并且从中悟出了传记文学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青年时代,尚在中国公学读书的胡适,便开始试作传记文章,《竞业旬报》上曾发表过他最早写的《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和《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立意文字都是少年人所难得的。
留美时写过《康南尔君传》。
倡文学革命以后,更写了不少今人古人的传记和年谱。
刚到40岁便动手作自述。
后来逃亡美国,又有半部“口述自传”,还写了一本十余万字的《丁文江的传记》。
这后两项自然是后话了。
胡适不仅自己写过许多传记,还常常劝别人写自传,足见他是一个“传记热”。
胡适之所以重视传记文学,主要是着眼于它的感化教育功能。
他常常慨叹中国传记文学太不发达,也是基于这种认识。
他曾分析过我国教育培养人才方面的六种缺陷,其中的一项便是——传记文学太贫乏了,虽偶有伟大的人物,而其人格风范皆不能成为多数人的读物。
他对比西洋教育的长处,也是六种,其中的一项便正是“传记文学特别发达”,而且多能写生传神,又纤细详尽,能够成为后人学习效法的榜样。
因此,胡适下决心大力提倡传记文学。
1929年,张孝若为他的父亲张謇先生编文集,撰年谱,作传记,便得到胡适的热情支持。
这位张謇先生,字季直,是清光绪甲午科状元,随后投身实业和教育,成为我国近代一位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虽然他后来政治上趋于保守反动,企业也因负债过多而破产了;但胡适仍称赞他是“失败的英雄”。
他的儿子要做先人传记,胡适自然积极支持,鼓励,还慨然答允给孝若的先传作了一篇序。
这篇《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事实上可以算作是胡适提倡传记文学的一篇专论。
他首先分析了中国传记文学为何不发达,原因有三:第一是缺乏崇拜伟大人物的风气,第二是忌讳太多,第三是古文难以传神写生。
如何去除房间火锅味
如何去除房间火锅味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那么,吃完火锅后,如何去除房间火锅味呢?下面店铺告诉你。
去除房间火锅味的方法1、使用空气清新剂在有火锅味的房间里喷上几下,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除去火锅味或异味了。
2、把泡过的废茶叶渣晒干,放在房间的角落里,利用茶叶的物理吸附原理去除火锅味。
3、①用毛巾蘸些已稀释的食醋在室内挥舞。
②在室内点燃几支蜡烛,火锅味不久即除。
(蜡烛燃烧有炭黑产生,炭黑主要成分为碳,有吸附性,所以可以除火锅味)。
③在室内放一碗醋,就能去除火锅味。
④在室内各个角落挂几块湿海绵或几条湿毛巾,都能去除火锅味。
4、将柠檬(含果肉)切成块放入锅里,加少许水煮成柠檬汁,然后用浇花用的喷雾器将其喷散在屋子里,就能达到除臭效果。
5、开窗通风。
相关阅读:火锅的发展历史现代一些文化名流对火锅也情有独钟,名人胡适对故乡徽州火锅钟爱有加,在家宴请客人吃饭时,大多由其夫人精心烹制徽州火锅以招待客人。
着名文学家梁实秋在一篇题为《胡适先生二三事》的回忆短文中,就描写了徽州火锅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以及胡适对徽州火锅的偏爱之情。
电影名导演谢添早年在重庆时,喜食重庆火锅,堪称是一个爱吃火锅的"老饕"。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烹饪技艺的发展,火锅品种也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依燃料而分有木炭火锅、煤气火锅、电火锅、酒精火锅等;就质地而论有锡制火锅、铝制火锅、不锈钢火锅、搪瓷火锅等;按结构来说有连体式火锅、分体式火锅、鸳鸯式火锅等;按烹饪风格来说,有汤卤火锅、清炖火锅、水煮火锅等。
品种繁呈的火锅,为餐桌平添几分热闹的气氛。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的火锅花色纷呈,千锅百味,着名的如广东的海鲜火锅,涮的是海鲜之类,配料十分讲究,最讲究味道鲜美和吃的情趣,食而不腻,味美无穷;苏杭一带的菊花火锅,火锅汤汁为鸡汤或肉汤,并辅以肉、鱼、鸡等薄生片与菊花一起涮着吃,清香爽神,风味独特;云南的滇味火锅,特点是火锅中一定要放云腿,食时配以香菇、鱼肉等生料,鲜嫩香辣,饶有风味;重庆的毛肚火锅,具有原料多样、卤汤浓鲜、麻辣醇香之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题目。
胡适先生二三事
梁实秋
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
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
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
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
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
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
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
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
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
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
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
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
”相与拊掌大笑。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
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
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
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
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他说:“不干新朗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
赶快拿酒来。
”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
二十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
讲,他下榻万国疗养院。
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实在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讲得头头是道,听众无不欢喜。
当晚青大设宴,胡先生赶快从袋里摸出一只大金指环给大家传观,上面刻着“戒酒”二字,是胡太太送给他的。
胡先生交游广,应酬多,几乎天天有人邀饮,家里可以无需开伙。
徐志摩风趣地说:“我最羡慕我们胡大哥的肠胃,天天酬酢,肠胃居然吃得消!”其实胡先生并不欣赏这交际性的宴会,只是无法拒绝而已。
二十年六月二十一日胡先生写信给我,劝我离开青岛到北大教书,他说:“你来了,我陪你喝十碗好酒!”
胡先生不以书法名,但是求他写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欢写。
他做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每星期到吴淞三两次,我每次遇见他都是看到他被学生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密密围绕着。
学生要他写字,学生需要自己备纸和研好的墨。
他未到校之前,桌上已按次序排好一卷一卷的宣纸,一盘一盘的墨汁。
他进屋之后就伸胳膊挽袖子,挥毫落纸如云烟,还要一面和人寒暄,大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势。
胡先生的字如其人,清癯削瘦,而且相当工整,从来不肯作行草,一横一捺都拖得很细很长,好像是伸胳膊伸腿的样子。
不像瘦金体,没有那一份劲逸之气,可是不俗。
胡先生最爱写的对联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我常惋惜,大家都注意上联,而不注意下联。
这一联有如双翼,上联教人求学,下联教人做人,我不知道胡先生这一联发生了多少效果。
这一联教训的意味很浓,胡先生自己亦不讳言他喜欢用教训的口吻。
他常说:“说话而教人相信,必须斩钉截铁,咬牙切齿,翻来覆去的说。
圣经里便是时常使用Verily,Verily以及Thou shalt等等的字样。
”胡先生说话并不武断,但是语气永远是非常非常坚定的。
胡先生从来不在人背后说人的坏话,而且也不喜欢听人在他面前说别人的坏话。
有一次他听了许多不相干的闲话之后喟然而叹曰:“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相反的,人有一善,胡先生辄津津乐道,真是口角春风。
徐志摩给我的一封信里有“胡圣潘仙”一语,是因为胡先生向有“圣人”之称,潘光旦只有一条腿可跻身八仙之列,并不完全是戏谑。
(摘编自《我的朋友胡适
之》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胡适先生身为徽州人,常在朋友面前提起徽州,那是因为徽州闭塞,地瘠民贫,如果他不介绍徽州,可能大家都不了解徽州。
B.胡适先生不带我们去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而是去相当守旧的徽州馆,那是因为胡适先生和徽州馆老板熟悉,这里的菜油大。
C.胡适先生从不闹酒,但在朋友的婚礼上,作为证婚人,他又坚持添酒,还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这让读者看到了别样的胡适。
D.胡适先生虽然并不喜欢交际性的宴会,但是身处其中,又无法拒绝,所以几乎天天有人宴饮。
E.胡适先生做中国公学校长的时候,虽然每星期到吴淞的次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因为喜欢书法,他还是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
12.文中说“胡适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他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13.文中胡适先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14.胡适先生在“做人”方面给予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1.CD
12.①经常向他的朋友介绍家乡徽州的情形,以至于“我”对徽州都有了比较深的了解。
②邀请我们去他熟悉的徽州馆,品尝他的家乡风味。
③以徽州为荣,常在朋友们面前夸说很多姓氏与徽州相关。
13.①为人厚道热情。
乐见人长不言人短是其厚道,请人喝酒,别人婚宴上掏钱买酒,对他人求字从不拒绝是其热情。
②机智博学。
在青岛酒席上传观大金戒指环是其机智,演讲受欢迎是其博学。
③热爱家乡。
经常向朋友们介绍家乡,邀请我们吃家乡菜,以家为荣等等。
14.①为人应该热情,不管是对待朋友还是对待学生,他都不会拒绝。
②在说有些话时,
态度应坚决明确,他在教书做人上,态度坚决,没有半点含糊。
③积极肯定他人的优点,他从不在人背后说人坏话,而是津津乐道别人的长处。
④身处外地,不忘家乡,他有着浓烈的家乡情怀。
【解析】
11.试题分析:A项,“那是因为徽州闭塞,地瘠民贫,如果他不介绍徽州,可能大家就都不了解徽州”不准确,胡适常在朋友们面前提起徽州,那是因为胡适对“他的乡土念念不忘”。
B项,“那是因为胡适先生和徽州馆老板熟悉,这里的菜油大”错误,而是因为徽州馆可以“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E项,因为喜欢书法,他还是深受学生的欢迎的”错误。
12.试题分析: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
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
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如此题从“乐见人长不言人短是其厚道,请人喝酒,别人婚宴上掏钱买酒,对他人求字从不拒绝是其热情”等情节中概括出其“为人厚道热情”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
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为人厚道热情”“机智博学”“热爱家乡”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14.试题分析: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
主的品质。
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
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
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
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从为人应该热情、浓烈的家乡情怀、积极肯定他人的优点的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