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方法紫外与荧光光谱

合集下载

光谱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光谱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光谱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在现代材料领域,如何准确地表征材料的结构和性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而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常强大的分析工具,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探讨光谱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

一、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光谱技术是指利用电磁波谱线对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电子能级进行分析,进而获得物质的信息和特性的一种技术。

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吸收、反射、散射和发射电磁波谱线所反映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光谱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质谱等。

下面我们将针对其中几种光谱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利用物质分子中的电子能级的跃迁反映分子结构、功能的一种技术。

对于有机物的紫外光谱分析,其特点在于任何分子中的共轭和非共轭体系都有较强的紫外吸收。

对于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和吸收光谱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对应关系。

因此,可以利用紫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获得有机化合物的信息和性质。

三、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利用物质分子吸收红外光的信息反映分子结构、功能的一种技术。

在红外光谱中,因为机械振动、转动、伸缩等各种运动产生了不同的频率,在特定频率范围内吸收了红外光,所以红外光谱成为了对功能性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可靠地区分不同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如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配位化合物的形态和配位状态、有机分子中的键的类型等。

在红外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变角反射式红外仪、透射式红外仪和全反射红外谱仪。

四、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利用物质分子电场矢量激发分子光学振动的信息反映分子结构、功能的一种技术。

在拉曼光谱中,光学振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光谱积分量,对于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分析论证、表征络合物和蛋白结构、分析物质表面结构和检测研发新型药品等应用方面都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五、荧光光谱荧光光谱是利用物质分子发射自身的荧光来反映分子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技术。

第六章 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

第六章 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
2021/6/27
4、强带、弱带: ε>104的吸收带为强带,ε<1000的吸收带为弱带
5、肩峰: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升处有停顿,或吸收稍微 增加 或降低的峰,是由于主峰内隐藏有其它峰。
吸 光 系 数
2021/6/27
波长
六、紫外光谱的表示法
紫外光谱图是由横坐标、纵坐标和吸收曲线组成的。 横坐标表示吸收光的波长,用nm为 单位。 纵坐标表示吸收光的吸收强度,可以 用A(吸光度)、T(透射比或透光率或 透过率) T = I / I0。 吸收曲线表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情况。 曲线最大吸收峰的横坐标为该吸收峰 的位置,纵坐标为它的吸收强度。
n → π*
2021/6/27
4、立体效应
空间位阻:影响共平面性,从而影响共轭效应。
OO
HC C CH3 λmax=466
O CO
C
λmax=300
邻位效应:苯环邻位取代影响共轭。
跨环效应:两个基团虽不共轭,但由于空间的排列,他们 的电子云仍能相互影响,使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系数改变
λmax=292 ε= 292
3、双波长
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λ1、λ2) 快束交替通过同一吸收 池而后到达检测器,产生交流信号。无需参比池。△=1~
2nm。两波长同时扫描即可获得导数光谱。
2021/6/27
6.3 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一、饱和化合物 1、饱和烷烃:σs*,能级差很大,紫外吸收的波 长很短,属远紫外范围。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π →π*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210~250nm)
2021/6/27
CH2=CH-CH=CH2
芳香族化合物中的π→π*跃迁
E1带180184nm; >10000 E2带200204 nm ≈10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分子荧光光度法,是两种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光度测定技术,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用来测量悬浮液和溶液中某种物质含量,通过检测它
们吸收波长不同的光,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仪可以很好地用来定量分析一种物质的含量,
主要原因是它可以采用强度谱的方式测定光谱分析,这是数据量最大的分光光度法。

而分子荧光光度法则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存在很大的不同。

分子荧光光度法是一种
用于测定物质的定量分析的光度测量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激发某种物质的激发状态,并采
用光谱分析的方式测定淬发状态下某种物质吸收的光谱,采用发射率谱测量它发射出来的
光谱,这种方法有利于识别样品中含量很小的物质。

此外,两种光度测量技术在检测样品中的某种物质的含量时也有很大的差异。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常可以测到复杂样品中有结构特性的物质,因此适用于分析各种复杂混
合样品,分子荧光光度法则是通过向某种物质添加少量共振激发剂来标记样品中某种物质,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它可以清楚地测量某种独特结构物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纯化和同位
素比值等细胞研究中,并可以更明确地测量和筛选出某种物质。

综上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分子荧光光度法是两种现代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光度
测定技术,它们在原理,应用,检测样品中含量的某种物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根据实际
情况和需要,可以依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光度测量技术,以获得更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

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3
基本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室 检测器 显示
一、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 谱,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 使用寿命。
14
波谱分析-UV
可见光区:钨灯作为光源,其辐射波长范围在320~ 2500nm。
紫外区:氢、氘灯。发射185~400 nm的连续光谱。
10
因为只有由π→π*和n→π*跃迁才能产生紫外可见 吸收,而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 基团,所以这类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 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 、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N等 。 2、助色团(auxochrome):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 λ>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 n—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
16
五、结果显示记录系统 检流计、数字显示、微机进行仪器自动控制和结果 处理。
17
波谱分析-UV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一、非共轭有机化合物
1、饱和化合物
(1)烷烃 饱和烷烃C—C,C—H 只产生σ→σ* 跃迁, λmax < 150 nm ,在近紫外区无吸收。因而饱和烷 烃可用作紫外吸收测定的溶剂。 如, CH4 λmax=125 nm; CH3CH3 λmax=135 nm
2015-5-6
25
HO
OH
O
O
O O
OH
-
O O-
H+
酸式型体只有一个
碱式型体整个分子是
C=O与苯环共轭,因

20种常见材料测试方法介绍

20种常见材料测试方法介绍

测试方法原理集锦1、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看清小于0.2µm的细微结构,这些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s)或超微结构(ultramicroscopic structures;ultrastructures)。

要想看清这些结构,就必须选择波长更短的光源,以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1932年Ruska发明了以电子束为光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电子束的波长要比可见光和紫外光短得多,并且电子束的波长与发射电子束的电压平方根成反比,也就是说电压越高波长越短。

目前TEM的分辨力可达0.2nm。

电子显微镜(图2-12)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前者用电子束作光源,用电磁场作透镜。

另外,由于电子束的穿透力很弱,因此用于电镜的标本须制成厚度约50nm左右的超薄切片。

这种切片需要用超薄切片机(ultramicrotome)制作。

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高可达近百万倍、由电子照明系统、电磁透镜成像系统、真空系统、记录系统、电源系统等5部分构成。

表2-2不同光源的波长名称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α射线电子束0.1Kv10Kv波长(nm)390~76013~3900.05~130.005~10.1230.0122500){this.res 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border=0>图2-12JEM-1011透射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TEM、SEM成像原理比较光学显微镜、TEM、SEM成像原理比较2、扫描电子显微镜图2-17JEOL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2-17、18、19)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用来观察标本的表面结构。

其工作原理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电子,次级电子的多少与电子束入射角有关,也就是说与样品的表面结构有关,次级电子由探测体收集,并在那里被闪烁器转变为光信号,再经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转变为电信号来控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法

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法
CH3COCH3 CH3COH CH3COOH CH3CONH2 CH3N=NCH3 CH3NO2
正庚烷
异辛烷 异辛烷 乙醇 水 乙醇 异辛烷
178
279 290 204 214 339 280
10000
13 17 41 60 5 22
→ *
n → * n → * n → * n → * n → * n → *
---NH2
--NHR ---SH ---SR ---Cl ---Br
CH3NH2
C2H5NHC2H5 CH3SH CH3SCH3 CH3Cl CH3CH2CH2Br
-正己烷 乙醇 乙醇 正己烷 正己烷
173
195 195 210,229 173 208
213
2800 1400 1020,140 200 300
表3.5 常用紫外—可见测定的溶剂
溶剂 水 乙醇 甲醇 使用波长范围 /nm >210 > 210 > 210 溶剂 甘油 氯仿 四氯化碳 使用波长范围/nm > 230 > 245 > 265
异丙醇 正丁醇 96%硫酸 乙醚 二氧六环 二氯甲烷 己烷 环己烷
> 210 > 210 > 210 > 220 > 230 > 235 > 200 > 200
第三章 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法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太阳极紫外辐射


紫 外—可 见吸 收 光 谱
紫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紫 外 分 光 光 度 计 紫 外 吸 收 光 谱的 应 用
通过研究物质分子对紫外光的吸收情况进行定性、 定量和结构的方法分析。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光谱分析

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光谱分析
弧焰中心a的温度最高,边缘b的温度较低。由弧焰中心 发射出来的辐射光,必须通过整个弧焰才能射出,由于
弧层边缘的温度较低,因而这里处于基态的同类原子较多。 这些低能态的同类原子能吸收高能态原子发射出来的光而 产生吸收光谱。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 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
光电直读光谱仪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 一般多采用摄谱法(spectrography)。
摄谱法是用感光板记录光谱。将光谱感光板置于摄谱仪 焦面上,接受被分析试样的光谱作用而感光,再经过 显影、定影等过程后,制得光谱底片,其上有许多黑 度不同的光谱线。然后用影谱仪观察谱线位置及大致 强度,进行光谱定性及半定量分析。
(6)谱线的自吸与自蚀
三、谱线的自吸与自蚀(self-absorption and selfreversal of spectral lines)
在实际工作中,发射光谱是通过物质的蒸发、激发、 迁移和射出弧层而得到的。首先,物质在光源中蒸发形成 气体,由于运动粒子发生相互碰撞和激发,使气体中产生
大量的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粒子,这种电离的气 体在宏观上是中性的,称为等离子体。在一般光源中, 是在弧焰中产生的,弧焰具有一定的厚度,如下图:
4. Atomic fluorimetry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 电子 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较高能态,约经10-8 s,又跃
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共 振荧光)或不同的辐射(非共振荧光—直跃线荧光、阶 跃线荧光、阶跃激发荧光、敏化荧光等),称为原子荧 光。波长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在与激发光源成一定角度 (通常为90)的方向测量荧光的强度,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的对比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的对比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的对比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是两种不同的光学分析方法,下面进行一些对比:
1.原理:紫外分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于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而荧光光度法基
于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的作用下产生的荧光效应。

2.应用范围:紫外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物质在紫外区的吸收光谱和吸光度,
适用于有机化合物、络合物等;而荧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物质在可见光区的荧光光谱和荧光强度,适用于荧光物质、高灵敏度分析等。

3.灵敏度: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通常比紫外分光光度法高,可以检测到更低
浓度的物质。

4.干扰因素:紫外分光光度法受到溶剂、pH值等干扰因素影响较大,需要精
心选择和调节;而荧光光度法受到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少。

5.样品要求: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样品的纯度要求较低,可以直接测定;而荧
光光度法对样品的纯度要求较高,需要预先进行提纯和浓缩。

6.测量时间: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时间较短,可以快速得到吸收光谱和吸光
度;而荧光光度法测量时间较长,需要等待样品达到稳态荧光。

综上所述,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各有其优缺点,根据具体的分析需求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分子荧光光度法的比较定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根据被测量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波段范围(150~800纳米)单色辐射的吸收或反射强度来进行物质的定性、定量或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分子荧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较短波长的光能后发射较长波长特征光谱的性质,对物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

可以从发射光谱或激发光谱进行分析。

组成部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①辐射源。

必须具有稳定的、有足够输出功率的、能提供仪器使用波段的连续光谱,如钨灯、卤钨灯(波长范围350~2500纳米),氘灯或氢灯(180~460纳米),或可调谐染料激光光源等。

②单色器。

它由入射、出射狭缝、透镜系统和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组成,是用以产生高纯度单色光束的装置,其功能包括将光源产生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和分出所需的单色光束。

③试样容器,又称吸收池。

供盛放试液进行吸光度测量之用,分为石英池和玻璃池两种,前者适用于紫外到可见区,后者只适用于可见区。

容器的光程一般为 0.5~10厘米。

④检测器,又称光电转换器。

常用的有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

⑤显示装置。

这部分装置发展较快。

较高级的光度计,常备有微处理机、荧光屏显示和记录仪等,可将图谱、数据和操作条件都显示出来。

分子荧光光度法:激发光源、单色器、样品池、检测器和记录显示部分。

1. 光源能发射紫外到可见区波长的光、强度大、稳定。

常用的有溴钨灯、高压汞灯、氙灯。

2. 单色器,两个单色器。

3. 样品池通常用石英制成。

4. 检测器:光电倍增管。

常见类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单光束。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2.双光束自动记录,快速全波段扫描。

可消除光源不稳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适合于结构分析。

仪器复杂,价格较高。

3.双波长。

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λ、λ1 ) 快束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

26种仪器分析的原理及谱图方法大全

26种仪器分析的原理及谱图方法大全

26种仪器分析的原理及谱图方法大全1.紫外吸收光谱 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子中电子能级的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吸收光能量随吸收光波长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2.荧光光谱法 FS分析原理:被电磁辐射激发后,从最低单线激发态回到单线基态,发射荧光谱图的表示方法:发射的荧光能量随光波长的变化提供的信息:荧光效率和寿命,提供分子中不同电子结构的信息3.红外吸收光谱法 IR分析原理:吸收红外光能量,引起具有偶极矩变化的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相对透射光能量随透射光频率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4.拉曼光谱法 Ram分析原理:吸收光能后,引起具有极化率变化的分子振动,产生拉曼散射谱图的表示方法:散射光能量随拉曼位移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提供功能团或化学键的特征振动频率5.核磁共振波谱法 NMR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吸收射频能量,产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随化学位移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化学位移、强度、裂分数和偶合常数,提供核的数目、所处化学环境和几何构型的信息6.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 ESR分析原理:在外磁场中,分子中未成对电子吸收射频能量,产生电子自旋能级跃迁谱图的表示方法:吸收光能量或微分能量随磁场强度变化提供的信息:谱线位置、强度、裂分数目和超精细分裂常数,提供未成对电子密度、分子键特性及几何构型信息7.质谱分析法 MS分析原理:分子在真空中被电子轰击,形成离子,通过电磁场按不同m/e分离谱图的表示方法:以棒图形式表示离子的相对峰度随m/e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分子离子及碎片离子的质量数及其相对峰度,提供分子量,元素组成及结构的信息8.气相色谱法 GC分析原理:样品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由于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峰的保留值与组分热力学参数有关,是定性依据;峰面积与组分含量有关9.反气相色谱法 IGC分析原理:探针分子保留值的变化取决于它和作为固定相的聚合物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谱图的表示方法:探针分子比保留体积的对数值随柱温倒数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探针分子保留值与温度的关系提供聚合物的热力学参数10.裂解气相色谱法 PGC分析原理:高分子材料在一定条件下瞬间裂解,可获得具有一定特征的碎片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谱图的指纹性或特征碎片峰,表征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几何构型11.凝胶色谱法 GPC分析原理:样品通过凝胶柱时,按分子的流体力学体积不同进行分离,大分子先流出谱图的表示方法:柱后流出物浓度随保留值的变化提供的信息: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12.热重法 TG分析原理:在控温环境中,样品重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样品的重量分数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曲线陡降处为样品失重区,平台区为样品的热稳定区13.热差分析 DTA分析原理:在控温环境中,样品重量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样品的重量分数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曲线陡降处为样品失重区,平台区为样品的热稳定区14.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DSC分析原理:样品与参比物处于同一控温环境中,记录维持温差为零时,所需能量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热量或其变化率随环境温度或时间的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提供聚合物热转变温度及各种热效应的信息15.静态热―力分析 TMA分析原理:样品在恒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随温度或时间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样品形变值随温度或时间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热转变温度和力学状态16.动态热―力分析 DMA分析原理:样品在周期性变化的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随温度的变化谱图的表示方法:模量或tgδ随温度变化曲线提供的信息:热转变温度模量和tgδ17.透射电子显微术 TEM分析原理:高能电子束穿透试样时发生散射、吸收、干涉和衍射,使得在相平面形成衬度,显示出图象谱图的表示方法:质厚衬度象、明场衍衬象、暗场衍衬象、晶格条纹象、和分子象提供的信息:晶体形貌、分子量分布、微孔尺寸分布、多相结构和晶格与缺陷等18.扫描电子显微术 SEM分析原理:用电子技术检测高能电子束与样品作用时产生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等并放大成象谱图的表示方法:背散射象、二次电子象、吸收电流象、元素的线分布和面分布等提供的信息:断口形貌、表面显微结构、薄膜内部的显微结构、微区元素分析与定量元素分析等19.原子吸收AAS原理:通过原子化器将待测试样原子化,待测原子吸收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的光,从而使用检测器检测到的能量变低,从而得到吸光度。

实验 紫外-可见与分子荧光光谱

实验  紫外-可见与分子荧光光谱

基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 布与第一激发态上的各 振动能级分布类似
荧光的定量分析
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F 与物质浓度c有以下关系: F=2.3Kφεb cI0=2.3KφAI0, 当激发光强度一定,且浓度很小时,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浓度成 正比,即F=Kc。 这是荧光光谱法定量分析的依据。此关系只限于极稀溶液。 对于较浓的溶液,其吸光度超过0.05时,使荧光物质分 子之间以及荧光物质分子同溶剂分子之间的碰撞增加, 导致无辐射去活增加而发生自熄灭。 保证荧光分析线性的关键: 溶液尽量稀释 (吸光度小于0.05)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分子荧光的分析原理,了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分子荧光的分析原理,了 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2.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分子荧光的结构及特点,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分子荧光的结构及特点, 掌握其操作使用方法。 3.掌握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及其鉴定方法,以及 溶剂极性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4. 掌握分子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及标准曲线法定量测定硫酸奎宁含量的方法。 5. 掌握Origin软件进行数据画图及图谱处理 掌握Origin软件进行数据画图及图谱处理
3
仪器结构
——紫外分光光度计;
―――荧光分光光度计
荧光光谱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比较 荧光光谱法与紫外-
仪器结构 分析方法 荧光光谱法灵敏度高, 荧光光谱法灵敏度高,信息大 灵敏度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广泛 紫外-
三. 仪器和试剂
仪器:UV-2450紫外-可见光谱 仪器:UV-2450紫外-可见光谱 FluroMaxFluroMax-4分子荧光光谱 试剂:苯、苯酚、苯甲酸、环己烷、丁酮、异丙叉丙 酮、无水乙醇、蒸馏水;

检测检验的光谱分析技术

检测检验的光谱分析技术

检测检验的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检验手段,它可以通过分析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光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化学、食品安全、药品研发、环境保护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用于分析和鉴定无机、有机和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组成。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石油、化工和材料的检测和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在吸收红外辐射时发生分子振动或转动而产生的光谱来分析物质。

通过对吸收光谱的分析,可以得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相比于其他技术,如核磁共振和质谱仪,红外光谱仪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优点。

二、荧光光谱分析技术荧光光谱分析技术是通过分析物质在受激光激发后,在不同波长下发出的荧光光谱来分析物质。

它可以用于生物学、生化学和医学领域中,用于检测DNA、蛋白质、细胞和药物等物质。

荧光光谱仪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能够进行远距离监测。

它还可以在非接触条件下进行分析,避免了样品受污染的问题。

荧光光谱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可以只需要微小样品量进行分析的水平。

三、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技术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光谱分析技术。

它可以用于分析各种物质,包括食品、化妆品、药品和石油等。

它通过分析物质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紫外-可见光谱仪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的特点。

该技术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用于测量食品中含量很低的添加剂、药品和杂质。

四、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非接触式的分析技术。

它是通过分析物质在受到激光束照射时,散射出激光的光谱来分析物质的。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于分析细胞、生物分子、材料等。

它可以测量化学键振动和分子振动的光谱,也能够表征非晶态材料、变形、亚结构和应力状态。

第十八章 紫外-可见光谱与荧光光谱

第十八章 紫外-可见光谱与荧光光谱

发射
1.2 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光谱)
H为普朗克常数,6.分子吸收光谱的形成
100-800 nm

1~20 eV
远紫外光区: 100-200 nm 近紫外光区: 200-400 nm 可见光区: 400-780 nm
用紫外—可见光照射分子时,会发生电 子能级的跃迁,对应产生的光谱,称为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又称电子光谱)


× ×
n—σ*
π—π* :波长 200
n - π* :能隙窄,近紫
外光区及可见光区吸收 检测对象:具有不饱和结 构的化合物 饱和烃作溶剂用!
1.4 无机化合物的电子跃迁类型
(1)电荷转移跃迁 (某些有机分子也存在这种跃迁)
D—A
h
D+—A- (激发态)
D
D:Donor A: Acceptor
端引入某取代基(如甲基、乙基等)或溶剂 效应)
同时,吸收强度发生改变:
末端吸收:在仪器极限处测出的吸收
增色效应:吸光强度增大 减色效应:吸光强度减小
肩峰: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升处有停顿, 或吸收稍微增加或降低的峰,是由于主 峰内隐藏有其它峰
溶剂效应
极性溶剂中:
非极性溶剂

ΔE1 ΔE2
极性溶剂
第十八章
紫外-可见光谱与荧光光谱
§1
§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1
1.1 光谱概述
反射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入射光
吸收光谱: 红外光谱、紫 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核 磁共振等 散射光谱:拉曼光谱
散射
吸收
物质
透射
发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 原子荧光光谱、 X 射线荧光 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等

uv 和 荧光光谱焦点

uv 和 荧光光谱焦点

uv 和荧光光谱焦点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它们在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基本原理、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并对其特点和优缺点进行比较。

紫外光谱是指可见光的紫外区域,波长范围通常在200-400纳米之间。

紫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和散射来确定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根据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可以推断物质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

紫外光谱的测量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和分光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分光比色法是通过比较样品和参比物在紫外区域的吸收光谱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紫外光谱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首先,紫外光谱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都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其次,紫外光谱测量方法简单、快速、非破坏性,可以实时监测样品的质量和反应过程;此外,紫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光敏性、稳定性和光化学反应等。

紫外光谱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分析中,紫外光谱可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有机化合物、药物、农药、食品和环境样品等。

在制药工业中,紫外光谱可以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反应过程监测和杂质检测。

在生物学中,紫外光谱可以应用于核酸、蛋白质和细胞的研究。

在环境科学中,紫外光谱可用于检测大气和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荧光光谱是指物质在光激发下发出的荧光光子在波长范围内的分布。

荧光是一种特殊的发光现象,它是通过吸收光能量后,物质中的电子受激跃迁到激发态,然后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释放光能产生的。

荧光光谱分析是通过测量物质在激发光源作用下发出的荧光光子的强度和波长来确定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荧光光谱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荧光光谱仪和激光光谱仪。

荧光光谱仪可以测量样品对激发光的吸收强度和发射光的强度,从而得到荧光光谱图。

激光光谱仪可以测量样品激发光激发后的发射光谱,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利用光谱技术进行材料光学性质研究的方法介绍

利用光谱技术进行材料光学性质研究的方法介绍

利用光谱技术进行材料光学性质研究的方法介绍光谱技术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测量材料与不同波长的光相互作用的方式,揭示了材料的光学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颜色、吸收、发射、散射等等,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光谱技术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应用场景。

下面将重点介绍常见的三种光谱技术: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是最常用的光谱技术之一。

它通过测量物质对可见光和紫外光的吸收能力来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浓度。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环境监测和生命科学等领域。

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是当光通过样品时,样品中的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光谱。

通过测量吸光度的变化,就可以推导出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和浓度。

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和化学键。

红外辐射是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红外光谱可以提供物质中化学键振动的信息,这对于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化学组成非常有用。

红外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通过比较样品的红外光谱和标准库中的光谱,就可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拉曼光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光谱技术,可以提供关于物质的振动、旋转和晶格模式的信息。

拉曼效应是指光在物质中被散射时波长发生变化的现象。

通过测量样品散射光的频移,就可以得到样品的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分析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对样品的结构、成分和相态进行非破坏性的分析。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光谱技术,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在材料光学性质研究中得到应用。

例如,荧光光谱技术可以分析物质的激发态和发射态,纳米光谱技术可以研究纳米材料的特性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根据样品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光谱技术。

总之,利用光谱技术进行材料光学性质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不同的光谱技术提供了不同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材料的结构、成分和性质。

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
不同波长的光
L
A 末端吸收
最强峰
肩峰 次强峰
峰谷
lmax
l min
l
图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示意图
A
分析吸收曲线
可以看到:
1.同一浓Leabharlann 的待测溶液对不 同波长的光有 不同的吸光度;
lmax
l min
l
• 2. 对于同一待测溶液,浓度愈大,吸光度也愈大;
• 3. 对于同一物质,不论浓度大小如何,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最大吸收 波长 λmax) 不变.并且曲线的形状也完全相同。
香族化合物在此区域内有吸收,是紫外光谱讨论的主要对象。
可见光区——波长范围在400nm-800nm之间的区域。 可见光区与普通紫外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光源不同,
普通紫外区用氘灯,可见光区用钨灯。
当吸收光的波长位于400~800 nm可 见光区内,物质呈现颜色,所显示的颜色是 吸收光的补色。如吸收光(补色):400~ 465/紫(黄绿),465~480/蓝(黄), 480~550/绿(红紫),550~580/黄 (蓝),580~600/橙(蓝绿),600~ 800/红(蓝绿)

n→π*跃迁比π→π*跃迁所需能量小,吸收波长 长
常用的是π→π*跃迁和n→π*,这两种跃迁都需要分 子中有不饱和基团提供π轨道。
n→π*跃迁与π→π*跃迁的比较如下:

吸收峰波长

吸收强度 极性溶剂
π→π*
n→π*
与组成双键的
有关
原子种类基本无关
中等吸收 104~105 弱吸收 <102
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发生π→π*跃迁

C=O , C=C,
C≡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轭乙烯键所引起的,也属π→π* 跃迁。
第8页/共48页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异辛烷)
第9页/共48页
6、光吸收定律
Beer-Lambert定律
lg I0 / I c l A
在光谱中,常用投射率T
(transmittance)来表示光通过的情况, 被定义为
T I / Io
紫外光谱的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可
1,3丁二烯分子轨道能级示意图
第15页/共48页
2、溶剂效应
(1)n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峰随溶剂极性的
增加而向短波长方向移动。因为具有孤对电子 对的分子能与极性溶剂发生氢键缔合,其作用 强度以极性较强的基态大于极性较弱的激发态, 致使基态能级的能量下降较大,而激发态能级 的能量下降较小,故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值增
第7页/共48页
(3)B—带:苯型谱带,它是芳香族化合物的
特征吸收带。是苯环振动及π→π* 重叠引起
的。在230~270nm之间出现精细结构吸收,又 称苯的多重吸收。 (4)E-带:乙烯型谱带,它也是芳香族化合 物的特征吸收之一。E带可分为E1及E2两个吸收 带,二者可以分别看成是苯环中的乙烯键和共
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相当于跃迁时所吸收光线
的波长称为λmax和λmax相应的摩尔吸收系数为εmax。 εmax>104为强吸收,εmax<103为弱吸收。
第13页/共48页
三、紫外光谱法的特点
1、反映了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主要应 用于共轭体系(共轭烯烃和不饱和羰基化合 物)及芳香族化合物的分析。
第11页/共48页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M + h → M *
基态 态
激发
E1 (△E) E2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max
M+热 M + 荧光或磷光
第12页/共48页
紫外吸收光谱以波长λ(nm)为横坐标,以吸光
度A或吸收系数ε为纵坐标。
第19页/共48页
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 吸收池、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及记录(计算 机)等部分组成。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图
第20页/共48页
六、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生色团及 助色团的特征,而不是整个分子的特征。如果物质组 成的变化不影响生色团和助色团,就不会显著地影响 其吸收光谱,如甲苯和乙苯具有相同的紫外吸收光谱。 另外,外界因素如溶剂的改变也会影响吸收光谱,在 极性溶剂中某些化合物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会消失, 成为一个宽带。所以,只根据紫外光谱是不能完全确 定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必须与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 振波谱、质谱以及其他化学、物理方法共同配合才能 得出可靠的结论。
第2页/共48页
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类型的比较
项目
* n *
吸收强度


吸收波长
<150nm <250nm
涉及的化学 C-C C-N 键
C-H C-O
C-X C-S
*
强 >160nm C=C
C=N C=S
n *
弱 >250nm C=N
C=O
第3页/共48页
σ、π和n轨道的能级
第4页/共48页
用吸收强度A(或用ε、lgε)表示,也 可用透射率T表示。
第10页/共48页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1、紫外吸收光谱:
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波长范围:4-800 nm. (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 (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m (3) 可见光区:400-800nm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 迁;带状光谱。
加。实现n→π*跃迁需要的能量也相应增加,
故使吸收峰向短波长方向位移。
第16页/共48页
红移:溶剂对跃迁的影响
第17页/共48页
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
苯酚钠的紫外吸收光谱
第18页/共48页
3、 溶剂pH值对光谱的影响
pH的改变可能引起共轭体系的延长或 缩短,从而引起吸收峰位置的改变,对一些 不饱和酸、烯醇、酚、及苯胺类化合物的紫 外光谱影响很大。如果化合物溶液从中性变 为碱性时,吸收峰发生红移,表明该化合物 为酸性物质;如果化合物溶液从中性变为酸 性时,吸收峰发生蓝移,表明化合物可能为 芳胺。
第6页/共48页
5、吸收带分类
(1)R—带:n→π*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该带 的特点是吸收强度很弱,εmax<100,吸收波
长一般在270nm以上。 (2)K—带:共轭谱带),它是由共轭体系的
π→π* 跃迁产生的。它的特点是:跃迁所需 要的能量较R吸收带大,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04。K吸收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带,因此 用于判断化合物的共轭结构。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中应用最多的吸收带。
Hitachi(日立)紫外可见光谱仪
第1页/共48页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
1、电子跃迁型
(1) σ- σ*跃迁。位于σ成键轨道上的电子 向σ*反键轨道跃迁。 (2) π -π*跃迁。位于π成键轨道上的电子 向π*反键轨道跃迁。 (3) n -π*跃迁。位于n轨道上的电子向π*反 键轨道跃迁。 (4) n - σ*跃迁。位于n轨道上的电子向σ* 反键轨道跃迁。
2、发色团
分子中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叫 做发色团或色基。象C=C、C=O、C≡C等都是发色 团。发色团的结构不同,电子跃迁类型也不同。
3、助色团
有些原子或基团,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 200nm的光波,但它与一定的发色团相连时,则 可使发色团所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并使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原子或基团叫做助色 团。
2、由于电子能级改变的同时,往往伴随有振动 能级的跃迁,所以电子光谱图比较简单,但 峰形较宽。一般来说,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 行定性分析信号较少。
3、紫外吸收光谱常用于共轭体系的定量分析, 灵敏度高,检出限低。
第14页/共48页
四、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1 共轭效应
共轭体系的形成使λmax红移,并且共轭 体系越长,紫外光谱的最大吸收越移向长波 方向。
第5页/共48页
4、红移和蓝移
某些有机化合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共享电子 对的基团使吸收峰向长波长移动的现象称为长移 或红移(red shift),这些基团称为向红基团; 相反,使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的现象称为短移或 蓝移(blue shift),引起蓝移效应的基团称为 向蓝基团。另外,使吸收强度增加的现象称为浓 色效应或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使吸收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淡色效应 (hypochromic effe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