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之我见
历史开卷考试的几点思考1

历史开卷考试的几点思考从2005年开始,湘潭县的历史科考试由闭卷改为开卷,这是历史考试的一大改革,一项创新。
传统的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历史意义,考查“是什么”的问题。
临近中考时还会有一本考标,把所有的知识点囊括其中,学生只需按部就班,死记硬背即可在中考中取得佳绩。
这种传统的考试方法实际上只考察了学生的记忆力,存在很多弊端,它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也不能很好地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陷入一种“背背——考考——背背”的误区,学生也戏称自己为“苦读僧”。
历史开卷考试势在必行!开卷考试的命题思路仍然是忠于课本,但又超越课本,跳出教材,贴近生活和现实,并在很大程度上同政治学科接轨,更加突出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及结果特别是影响、启示的考查,这不仅给了学生更多创新、更多表现的机会,也给了老师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一、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历史这门学科本来就是非常有趣的:丰富的图片资料、绘声绘色的历史小故事,学生有着浓厚的学历史的积极性,但是传统的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对大段大段的“历史意义”“疯狂”地背诵,对一些毫无规律的年代数字要记得清清楚楚,它的考试题目也是呆呆板板的,例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年,()建立了秦朝。
”等等这些毫无感情色彩的词眼。
学生背熟了,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套试卷;没背熟,六十分钟过去了,试卷上依旧还是一片空白,考不出好成绩,学习的兴趣又从何而来?开卷考试的题型和内容就灵活多了。
比如“如果请你为历史剧《曹操》准备道具,你不应该在剧中的餐桌上摆放的食物是:A玉米B葡萄C萝卜D核桃”,这多别具特色,又极具开放性,以独特的方式考查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和明朝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的内容,题目出得别出心裁,使人耳目一新,学生也省下了干枯背诵的麻烦。
再看下面这道题:“有一天,山顶洞人遇到了北京人,他会认为北京人A长相像猿,比较丑陋B回做项链,懂得爱美C会缝制衣服,比较文明D用人工取火”,多有趣的题目啊,学生乐在其中。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方法之我见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方法之我见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方法之我见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作最好的复习方法。
今年我市中考历史与政治实施开卷考试,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掌握更科学的方法。
笔者在实践中归纳出一套"三步复习法",先简要介绍如下:第一步:快捷定位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核点,都要能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来。
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
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内容,以后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
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应熟练化、自动化。
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
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
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出题时要考虑好分布与跨度。
第二步:渐进分化细梳理。
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渐进分化的原则。
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教法上说,要加强针对性和计划性,在每一轮复习前都要明确目标与要求,一轮比一轮深入,最终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可以配合一些多选、列举、名词解释和材料解析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
第三步:综合贯通再提高。
为考核考生的综合评价能力,中考势必出现一定比例的综合题。
因而在第三步的复习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清线索。
如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强化是一条线索。
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以线带面。
二是勤作比较。
如比较抗日中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比较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等等。
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是指导评价。
评价是最高水平的认知结果,难度也是最大的。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一、问题分析初中历史开卷考试是历史学科中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参考和查询的机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 资料查阅不规范开卷考试中,学生可以携带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进行考试时可以查阅资料。
有些学生对资料的查阅方式不规范,导致了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所需的资料,影响了答题效率。
2. 是否合理分析在历史学科中,开卷考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材料进行分析,但也有学生对资料的分析不够深入,无法准确把握材料的重点和要点,导致答题不准确、不全面。
3. 将资料背诵一些学生在备考初中历史开卷考试时,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机械背诵,导致在考试时只能死记硬背,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
二、策略分析针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进行应对和解决,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1. 提前归纳资料学生在备考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前,可以提前归纳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建立自己的资料索引,以便在考试时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资料,提高答题效率。
2. 强化分析能力学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材料,总结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3. 拓展学习视野历史学科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学科,学生在备考历史开卷考试时,除了要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还可以拓展学习视野,了解更广泛的历史知识和相关资料,提高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注重思维训练历史学科是一个需要思维活跃的学科,学生在备考时可以通过解答历史问题、分析历史事件等方式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鼓励深入思考历史学科中的问题多样且复杂,学生在备考期间需要鼓励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浅论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利弊及复习策略

浅析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利弊及复习策略考试是一个指挥棒,它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向。
如何利用考试这个指挥棒,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是素质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长期以来,闭卷考试是一种主要的考试方式,近年来,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中考历史科考试采取开卷的方式,南宁、玉林等市的历史中考也采用了这一方式。
在这里,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认识简单谈一谈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利弊及复习策略。
一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利与弊利:中考历史开卷试题“活”,与闭卷考试相比,它更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试题逐渐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转化,强调在掌握基本史实和基本线索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的考查。
更能考出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避免学生把大量精力用在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上,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改变死读书、读死书状况的办法之一。
学生的心理压力相对较轻。
弊:学生因心理压力较轻,会产生依赖情绪,在中考复习时通常会比闭卷考试投入的精力少。
考试时,开卷的试题量和难度并不比闭卷大多少,但学生常常不是独立地考虑解题方法,而是急于翻书,结果浪费了时间,很难做得完题目,而且答得牛头对马嘴的多。
还有,在评阅中考试卷的过程中,由于材料分析题、简(问)答题、探究题等题大部分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灵活多样,因阅卷教师的水平不同、把握的尺度不同、繁重的阅卷任务下情绪的不同,打分的随意性就比较大。
这样,对学生、对任课教师、对学校来说都会带来不公平。
二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一)端正复习态度。
由于受开卷考试这个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平时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历史课极不重视,认为这门课不用花时间,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反正考场上可以看书的,到考试时带着课本资料进考场就可以把试考好,其结果就是临场时翻书就占了很多时间,学生不能在考试规定时间完成答卷。
浅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感悟

浅谈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感悟永红学校谷淑我已任教历史学科15年了,在历史开卷考试的改革中,学生的成绩和多年的教学给我留下了许多的感悟。
首先,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
在学生心中,历史只有50分,比起语文、数学、外语次之,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在于分值比,而在于如何做人,如何把所学的应用与社会。
历史教学留下的是历史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比如历史中的很多伟人都很重视历史,都对历史有深刻的研究。
读史明智,学好历史会让你越变越聪明,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让学生把历史学活,譬如以商鞅变法、中国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明治维新得出的结论是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能促进社会发展。
用历史联系现实,如果你的成绩不好,你应该改革学习方法;你的家庭经济拮据,你爸爸妈妈应该改变找钱的方式。
电视、电影的许多节目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发生。
这样,从思想上学生明白了学好历史很有作用,在课堂上学生就更加具有主动性了。
历史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其次,学生认为反正是开卷,考试时翻书就可以了。
其实历史命题把考察的重点放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等能力上,试题具有开放性、创造性,而且有些问题新颖,在课本中很难找到现存的答案,有些问题是跨章节,从古代考到现在,古今中外都联系了,学生翻书根本就找不到答案。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呢?根本就在于学生把开卷和翻书找答案等同了。
因为思想上的误区,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记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或者只记忆不理解,只理解不记忆。
在考试时题题都翻书,试想一下,中考时,政史和堂90分钟10多本书等到你翻,也许你翻完了其中一科,另一科就翻不完了,只能随便做了。
这样做出来的成绩会好吗?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尽量用闭卷考试的要求要求学生记忆,而且记忆了能随手拿来,总比要用时翻书好,在教学中,每节课留几分钟给学记忆,这样我们不但知识学到了,成绩也提高了。
最后,面对开卷考试,应该交给学生开卷考试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铭记在心。
历史考试反思万能模板初中

进入初中以来,历史一直是我的弱项。
虽然每次考试都尽力去准备,但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
这次历史考试也不例外,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以下是我对这次考试的一些反思。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这次考试中,我发现自己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
很多题目都是考查对历史事件的识记和理解,而我却因为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在考试中频频失分。
例如,对于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事件和年代,我并不能准确地回忆起来。
这让我意识到,要想提高历史成绩,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学习方法不当在这次考试中,我发现自己在学习历史时,存在一些不当的方法。
一方面,我过于依赖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另一方面,我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导致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全面。
这种学习方法让我在考试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影响了成绩。
三、时间分配不合理在这次考试中,我发现自己对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
在考试过程中,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一些难题上,导致对一些简单题目的解答不够准确。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既要保证难题的解答质量,也要注意对简单题目的准确把握。
四、考试心态不够稳定在这次考试中,我发现自己因为紧张和焦虑,导致考试心态不够稳定。
在考试过程中,我一度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答题速度慢等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我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和自信。
针对以上反思,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年代进行系统复习,确保对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2. 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合理分配时间,在考试过程中,既要关注难题的解答,也要注意对简单题目的准确把握。
4. 调整考试心态,保持冷静和自信,提高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
总之,这次历史考试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我会以此为契机,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卷考试已经成为了初中历史考试的一种常见形式。
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试能够更好地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开卷考试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对复习的态度不端正由于开卷考试允许学生携带教材和笔记参加考试,一些学生可能会以此为借口,对复习的态度不够认真。
他们认为无论复习多少知识,考试时都可以从教材和笔记中查找答案,从而忽视了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对于开卷考试,学生需要在考试时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准确地运用这些信息进行解答。
一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对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他们在考试时无法高效地利用教材和笔记中的知识。
3. 老师出题不具备挑战性一些老师在出题时可能对开卷考试持有一种“不求甚解”的态度,导致出的题目过于简单,只要学生翻书就能找到答案。
这样一来,就无法真正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对策分析1.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学生应当明白,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复习,而是需要更多的理解和综合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家长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对历史知识的主动探究。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并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强对学习方法的引导。
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利用教材和笔记。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习方法的培训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 提升老师出题水平学校应该强调教师在出题时应该更具挑战性。
老师在出题时不仅应考虑历史知识的广度,更应该重视历史知识的深度和灵活运用。
可以通过让老师参加出题培训和组织出题交流会等方式,提升老师的出题水平,使得开卷考试更具有挑战性和价值。
对历史开卷考试综合复习的几点看法

对历史开卷考试综合复习的几点看法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已经实行好几年了,年年教毕业班,年年面对初三历史开卷考试的综合复习,教办要召开初三复习经验交流会,让我作为历史学科代表总结发言。
在此,我总结了几点关于历史学科综合复习的粗浅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态度端正,思想鼓气每一年在进行总复习前,我都要专门拿一节课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让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积极对待,而不是消极应付,自暴自弃,从而对学生进行精神激励,思想鼓气。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卷考试的认识问题,开卷考试比闭卷考试的难度大,从以往开卷闭卷学生的平均分进行比较,从两者出题方式进行比较。
二是分数上好看点,成绩贴出来,自己的成绩别太显眼,和班上其他人差距太明显。
三是认为翻书做的考这么点分,给低年级的熟悉自己的弟弟妹妹看见太丢脸。
回家没法跟交代父母。
四是历史作为文科临时抱佛脚还来得及,现在复习是精华是关键,以前没有学好不要紧。
五是激将:你们都很聪明,考完我们大家一起看看是哪些题失分较多,是不是不聪明,记忆力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研究考纲,把握方向每一年考试前,市教育局都要下发本年度考试大纲,作为科任教师,就应该对照往年考试纲要和教本仔细研究考试纲要,紧紧把握考试方向,为自己的复习教学计划定好位,使自己和学生明白哪些知识只作了解,哪些知识是识记内容,哪些是需要理解、运用的内容,使自己在复习教学中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负担,也不减低复习要求。
另外,还要多途径地掌握中考的有关信息,如收集整理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关注本年度时事政治,从而剖析出本年度中考热点的走向,剖析命题趋势,有效地对中考试题和考试热点难点的收集和归类整理。
三循序渐进,分化梳理综合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逐层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而从低到高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虽然时间比较紧,还是细致地划分了三个复习阶段,制订行之有效的计划,三轮复习扎实进行,紧密围绕开卷考试这一核心,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几点思考近几年来,贵州省黔南地区的中学历史学科,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在中考中,历史学科的考试办法经历了从闭卷考试到开卷考试的改革尝试。
从闭卷到开卷,不仅仅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还包括在应对开卷考试的教学措施、历史学科在中学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思想上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中学历史教师,我就中考历史学科开卷考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考试形式和评价标准的变化以2009到2012年的中考文综为例:从考试形式看,2009年和2010年文综试卷采用闭卷考试,分政治和历史两部分,各占75分,要求闭卷考试,考试时间共为3个小时。
试题内容分为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题,第二部分为主观题,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
中考历史试卷的主要题型分为:选择题、列举题、材料题和问答题四种题型,各大题的小题数和分值相对稳定,难易比例合理,试卷的结构和内容能较好的体现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要求和考查学生们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情况。
而2011年和2012年,考试方式采用了开卷考试的方式,考试的范围、内容、题型、在文综卷中所占分数和比例未变,主要变化是体现在出题的趋势和评价的标准。
试卷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题目减少了,与时事有关的题目增多了,开放性试题所占比重增大,更注重考查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迁移运用的能力,和综合现象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则由闭卷考试,考分计入中考总分到开卷考试,考分同样计入中考总分。
二、在开卷考查形式下的几种看法:利:从教学的内容看,教师们在三年时间内教授六本教材,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
考试的范围则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四本书。
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普遍会觉得历史知识面太广,知识点太多,背诵内容多,负担重,记不住,更易搞混,所以往往平常重视语数外主科学科的积累性学习,而对历史学科则不大提得起自觉学习的兴趣,不考不学,考试前,追着老师问考试的要点,抄考试的复习提纲。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初中历史是中国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其开卷考试是学生备考的关键部分。
开卷考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围绕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问题一:过分依赖教科书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中,学生往往过分依赖课本,考试时只按图索骥,无法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对历史知识系统、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历史思维训练,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策略一:注重历史思维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提出历史假设并予以验证、进行历史事实的比较和对比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理解。
问题二:知识运用能力欠缺除了过分依赖教科书外,一些学生在历史开卷考试中也存在着知识运用能力欠缺的问题。
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无法将所学的历史知识灵活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策略二:增加案例分析题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历史开卷考试中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题。
通过案例分析题,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等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历史事件的案例,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
问题三:资料分析能力薄弱历史开卷考试中经常会有需要分析历史文献或资料的题目,但是一些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较弱,无法理清文献或资料中的信息,无法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策略三:加强资料分析训练问题四:结构化思维能力不足在历史开卷考试中,一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常常缺乏结构化的思维,表达混乱,逻辑不清。
这使得他们的答题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由中学历史开卷考试引发的思考

由中学历史开卷考试引发的思考作者: 日期:由中学历史开卷考试引发的思考-英语论文由中学历史开卷考试引发的思考刘桂华(赣州市安远三中,江西赣州342199 )摘要:考试是评价学生的方法之一,是学生发展情况的衡量指标之一。
目前,初中升学考试制度不断在改进和完善。
历史学科作为初中升学考试的一门学科,以开卷考试的形式出现,这一规定现已实行近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尤其是走进新课程后,越来越来能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
本文就初中历史开卷考试阐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评价学生;升学考试;教育功能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2)-03-0063-01一、开卷考试中存在的误区首先,学习态度上存在误区。
集中表现在平时听课不认真,思考不主动,发言不积极,课后不复习,该记的不记,该动脑的不思考,更不去理解,历史学过一遍,怎么学的又怎么返回到了原点,所知不多,所悟不深。
实际上,开卷考试本身并没有错,相反之下,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
错就错在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态度上存在着误区。
一是中考时没有足够的时间翻书。
试想50分钟回答50分值的题目一分钟就要回答一分的题,还要有阅读题目和审题的过程所需的时间。
因此,在时间上不允许考试时每题都翻书;二是开卷考试并不是打开书就可以找到答案。
考试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仅仅是考知识点,题目在时间和地点以及知识点上跨度大、综合性强,这些是建立在对课本熟读熟记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和拓展;三是抛开考试而谈,在现实的运用中。
如果有人问你“科举制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又是什么时候废除的?”你能说:“等一等,我翻一翻书”吗?这样学习历史岂不让人贻笑大方。
其次,在学习方法上存在误区。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以来,在学习方法上表现在只理解不记忆或只记忆不理解的误区。
不少学生认为,平时看不看书无所谓,反正考试时可以带课本和复习资料,到时候翻书就可以了,因而学习时只须在书上划线和标上题目或是在书上抄题就行。
开卷考试初中历史的论文

开卷考试初中历史的论文开卷考试初中历史的论文一、学生对历史开卷考试存在的错误认识第一,重视资料轻轻课本。
近年来,重庆历史中考,要考六本书和重庆历史,政史合堂,时间是90分钟,中考涉及的内容真不少,由于有的学生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历史课,这会让学生望书生畏,让学生失去了靠好的自信,转而产生了对资料的依赖。
把课后复习的时间花在资料上,练习资料上的题,梦想资料上也许会有一模一样的题目,会有现成的答案,而很少去翻课本,这是舍本逐末的。
第二,抄得多就考得好。
因历史考试可带课本和历史地图册,许多学生为充分利用好“开卷”,大多不相信自己,生怕漏要点失分,便将自己感觉正确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搬到试卷上,他们大多不经思考就将查阅到的所谓的正确答案生硬地往试卷上套,导致所查阅的内容与题目结合不紧,或答非所问,既浪费时间,又做了无用功。
第三,见考题就翻书。
为确保答案的正确,很多同学做试卷时喜欢见题就翻书,由于平时不烧香,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没有去记忆,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就要翻半天书,才能找出一道题的答案,更不用说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题了。
同时,也感到时间不够用,大多不经思考就将查阅到的所谓的正确答案生硬地往试卷上套,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开卷不用记忆。
开卷考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基本知识点不需进行记忆的想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开卷了就万事大吉,都相信自己的抄功。
事实上,历史学科中考考题灵活,注重联系实际,历史学科中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次考试都是以知识的记忆、理解为基础的,开卷不用记忆的想法是不对的。
二、教师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针对上述学生认识上的误区,结合这几年历史开卷考试情况,我觉得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学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开卷考试仍旧需要记忆。
开卷考试时,思考空空如也,抄书无从下手,这是在考场常见的情景,主要是学生对历史考试很少作记忆准备的结果。
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反思

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反思今天的历史开卷考试,是从第三章到第六章中选择性地考。
这个开卷的形式我很喜欢。
我们没有一大堆古文的翻译,也不会面对不认识的字而心里发慌,所以在做题时可以更加专心。
当然,开卷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随意去写答案。
相反,它需要人们更多的理解和记忆,去填补知识的空白点。
只有那些细节记得牢固,才能更好地去做题。
在开卷考试时,让我有点想法的是开卷部分的阅读。
开卷的阅读主要是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问题。
在看到两则材料的时候,我就被吸引了。
一则是关于南方共同市场的成立和扩展;另一则是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建立。
在看完这两则材料后,我惊讶于世界竟会如此之小,又同时为这些事情感到激动。
因为,我觉得,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而那种贸易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的联系更紧密了,贸易范围更广了,消费水平也增长了,还有了高科技的运用……总之,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很好的事情。
首先,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是指商品、服务和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其次,通过贸易全球化,产品销售到了许多国家。
他们用低廉的成本获取劳动力、资源和技术,使得生产出来的商品物美价廉。
在这里,新兴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正是因为这样,西欧与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才变得十分频繁。
而且,这样的贸易全球化带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当然,世界贸易的全球化必定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不过,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贸易全球化都是必须的,它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让更多人受益。
其次,每一项贸易,都是双方同意的。
虽说它有弊端,但也给予了世界经济新的活力,带来了经济的发展。
就像美国,当初发起了这项贸易,就使美国打开了门户,接触到了别的国家,更好地了解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也借鉴了别国的优点。
这样,在后来,当别国发展遇到困难时,他们也能伸出援手。
这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都是有益的。
而我们作为未来祖国的花朵,就应该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推动世界的进步。
历史开卷考试检讨书范文

您好!我是您班上的学生XXX,在最近的历史开卷考试中,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与我所期望的相差甚远。
在此,我怀着无比的愧疚和懊悔,向您和同学们写下这份检讨书,以表达我对这次考试成绩的不满和对未来学习的决心。
首先,我要为我的失误向您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这次考试,我虽然准备了相关资料,但在考试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导致我的答题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不仅浪费了我之前的努力,也辜负了您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回顾这次考试,我认识到以下几点错误:1. 考试态度不端正。
在备考过程中,我没有把这次考试当作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而是过于依赖开卷这一优势,没有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
2. 知识储备不足。
虽然我准备了相关资料,但在实际答题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3. 时间管理能力差。
在考试过程中,我没有合理安排答题时间,导致部分题目未能完整作答。
针对以上问题,我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1. 认真反思,端正学习态度。
今后,我会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认真学习每一个知识点,不再依赖开卷这一优势。
2. 加强知识储备。
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历史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3. 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在考试前,我会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确保每道题目都能得到充分作答。
老师,我知道说对不起是没用的,但我真心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我会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争取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请您相信,我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不再让您失望。
最后,感谢您对我的关心和教导。
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不辜负您的期望。
此致敬礼!您的好学生: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谈谈历史开卷

谈谈历史开卷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北屯中学学科:七年级历史姓名:王吉利邮编:836000谈谈历史开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制度的改革也正逐步兴起和推广,历史学科的考试也由原来的闭卷走向今天的开卷。
这一考试方式已使用多年,现就历史开卷谈谈我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卷”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后,有很多人(包括历史教师、学生和学校领导)错误地认为“开卷”就是打开课本、找点资料随便抄抄就可以啦。
其实,这一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开卷考试后的历史考试题很“活”,不会过多地出现客观题,而让你轻易地在书上抄到答案。
这虽然减轻了学生的背诵负担,但绝不是对知识掌握的淡化,反而要求学生们要充分熟悉课本而且要能够熟练应用,否则,考试时翻都翻不到。
二、开卷考试中存在的问题1、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
一听到历史是开卷,不光是学生,甚至有的家长、学校领导也认为考试翻还翻不到吗?在此错误思想上的指导下,历史教学中往往出现以下问题:上课不带课本(每个班每节课大概有五分之一的同学不带),有位老教师是这样说的:以前闭卷考试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抄书,开卷了反而上课、考试不带课本了;把历史课当成休息课或者放松课,课堂纪律可想而之;作业不交或者抄袭;极个别同学能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最基本的历史知识没掌握。
2、能力没锻炼、方法没掌握、知识没学到。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灌输者者,而是与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学习。
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学生素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在能力和方法实际上没得到多大提高。
考试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从第一道选择题就开始翻书,基本的历史知识内容没几个学生记忆的,尽管可能他在考试中能拿到高分甚至是满分。
3、从总体上讲学生负担没有减轻。
开卷考试的本意是好的,是为减轻学生的负担。
我认为也达到了这样的目的,但这减轻的也只是开卷考试学科的负担,总的负担并不因为历史等科目的开卷而减轻。
开卷考试只是把开卷考试学科的时间让给了其他学科,使这些开卷考试的科目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历史试卷反思500字初中学生

历史试卷反思500字历史试卷的过程是一次对自己学习历史的深刻反思。
在这次考试中,我经历了挫折和成长,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教训。
以下是我反思历史试卷的一些观点和体会。
首先,我发现我在备考历史时存在不够充分的准备问题。
尽管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我没有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知识。
我通常会拖延复习,直到考试前才匆忙地背书。
这导致我在考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历史知识。
因此,我的第一教训是:要有充分的备考时间,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不要等到考试前才抱佛脚。
其次,我在考试中发现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虽然我可以记住一些重要的事件和日期,但我在解释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时常常感到困难。
这表明我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动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我的第二教训是:不要只追求记忆,更要理解历史,思考事件的背后意义。
此外,我在考试中也发现了自己在答题技巧方面的不足。
我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因为我花费了太多时间在一个问题上,导致其他问题无法答完。
我也没有仔细审题,有时候会误解问题,导致答非所问。
我的第三教训是:提高答题技巧,仔细审题,合理分配时间,不浪费过多时间在一个问题上。
最后,我也认识到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并预测未来的关键。
历史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文明的演变,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对待历史学科,深化自己的历史知识。
综上所述,这次历史试卷反思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会努力改进我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加强答题技巧,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历史是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我希望通过不断努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历史的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之我见
历史开卷考试已实行了多年,但我发现每当临近中考时,学生都在忙着往书上抄题,密密麻麻的字覆盖了整本书。
学生指望着在这些题海中能找到中考题的影子。
其实这样做只会增加学生临考前的负担和焦虑,使学生变成抄题的机器,根本没有使学生动脑筋思考,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挥。
还有人说“开卷考试不用背,也不用记,不掌握知识也能考好”这些做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危险的。
开卷考试是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考试,要求我们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其中;重过程,轻结论;重能力,轻知识。
因此我们应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核心是学生的能力。
那么,对于教师来讲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能力,以适应开卷考试呢?
一、转变思想
教师在思想上要转变观念,放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教师要认识到教师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灌输者、垄断者、权威者,而是和学生一样的知识的探究者、组织者、运用者,还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欣赏者、促进者、帮衬者。
还要认识到学习首先要得到的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不是知识的单一掌握。
二、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本内容的不同,在教学中应大胆尝试,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谈话法、讨论法、自学引导法、比较法、论文交流法、探究问题等方法。
培育新型的教、学关系,通过活动、探讨、交流,一起构建知识体系,得出结论或知识。
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根据基础年级的特点,重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出发,鼓励学生自编小品。
通过扮演“曹操和“袁绍”的学生的对话表演,来加深对本课的印象。
并让学生分析“同样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取胜,而在赤壁之战中会失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讲美国历史时,可以运用问答和比较法。
例如比较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即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可以从战争的性质、原因、结果上来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认识到美国是如何通过两次战争走上强大的。
总之,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或学校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重视过程教学,力求让学生多讲、多说、多做,在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三、挖掘教材和联系知识
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
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中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
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
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1.强调基础和重点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熟悉的掌握。
小到熟悉每一单元、每一课,大到熟悉某一个国家、某一阶段的历史。
重点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及中国的鸦片战争等。
必须记住这些重大事件的时间,了解其经过,掌握其影响。
除了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外,还需要对教材中的材料、图表熟悉、理解、认真阅读。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如:观察“欧洲开辟新航路示意图”让学生指出欧洲航海家所到之处,并联想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比较这两次航行在历史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既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能力。
2.注重学科内知识的横纵向联系
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中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
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
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可设计以下问题:分析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重大影响?联想到它会给中国产
生什么影响?欧洲发生工业革命时,当时中国又是什么状况?在学习中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迁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以此提高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如:近代史上,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比较分析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3.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中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
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如: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情况。
可联系到政治课中的“民主法治建设”的问题。
再如:通过学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长征”等史实,可联系到我们的党和人民创造了哪些伟大的精神,及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是什么,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4.关注热点和注重实践
联系现实生活和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链接起来,从中挖掘出新
的知识,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体现了学生对国家重大问题的关心。
如: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请你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说明我国在30年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007年7月1日是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0周年的日子,从而联想到中英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香港被割占的史实,认识到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考试是检测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手段,或者说是最重要手段。
通过练习、考试和讲评的不断重复和提高,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命题考试的能力。
每次考试后,通常由教师进行分析、点评,或学生借助答案进行自我分析、评价。
现在可以采用学生转换角色的自评互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命题的基本思路,把握命题的一般规律,了解答题的基本要求、掌握答题的基本要领,从中发现自己在解答问题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失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答各类问题的能力。
总之,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做到胸有成竹、从容应考,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