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港总体规划2016~2030报告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亚港总体规划(2016~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规划概述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浩瀚的南中国海,位于北纬18°09′34″~18°37′27″、东经108°56′30″~109°48′28″之间,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枢纽;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的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它近傍香港、澳门,遥望台湾,内隔琼州海峡倚靠广东、广西两省(区),外邻亚太经济区,与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隔南海相望,处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中间地带,紧靠环球洲际航线。
根据三亚港作用、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分析国际国内港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腹地经济形态和发展特点,研究确定三亚港的基本功能如下:(1)装卸及仓储功能;(2)中转换装功能;(3)运输组织管理功能;(4)信息服务功能;(5)现代物流功能;(6)旅游客运功能;(7)综合服务功能;(8)国防安全功能。
本次评价将基础年2016年作为现状,2020年作为规划中期,2030年作为规划远期。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三亚市辖属海岸线,东起三亚市与陵水县交界海棠湾合口港,西至三亚市与乐东县交界的崖州湾梅联村,海岸线全长约262km。
本次规划根据岸线资源情况,结合城市、海洋、旅游等相关规划,规划包括货运码头岸线、邮轮码头岸线,总计长度11.5km,其中货运码头岸线8.7km(含预留岸线3.06km),邮轮客运码头岸线2.8km。
预测2020年、2030年三亚港旅客吞吐量分别为40万人次、70万人次。预测三亚港货物吞吐量2020年、2030年分别为500万t、1200万t。
2环境现状调查结论
2.1水环境
2013~2016年三亚海域海水水质的监测结果表明,三亚港海域海水水质总体能满足各类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梅山港区和南山港区附近部分海域石油类、无机氮偶有超过二类海水质量标准以及汞偶有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现象近几年有改善,部分水域DO含量仍超过一类海水标准;三亚港区海域海水水质基本符合所在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要求。2016年,三
亚港整体海域铅超标,但根据历史监测数据,三亚沿岸海域并不存在重金属铅的污,初步认为水质重金属铅超标的原因主要是海水中重金属铅含量的本底值较高。
2.2沉积物
通过近年的监测表明,梅山港区和南山港区崖洲湾部分海域沉积物中有机质、铜和镉超过沉积物一类标准,但沉积物污染有改善的趋势;三亚港区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各站位所在功能区对沉积物的质量要求。
2.3环境空气
2011年~2015年,三亚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1.20~2.42;主要影响指标为可吸入颗粒物,负荷系数范围为45.2%~75.1%。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三亚市综合污染指数自2011年~2015年间,总体无显著变化。
“十二五”期间,三亚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日均浓度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可吸入颗粒物日均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一级标准现象。2014年~2015年臭氧、细颗粒物日均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一级标准现象。空气质量出现二级良和三级轻度污染时的首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细颗粒物。
南山港区测点处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
标准限值要求;下四马村测点处SO
2、NO
2
和TSP 等监测指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PM
10和PM
2.5
等指标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PM
2.5
最大超标0.56 倍。据监测人员现场调查,颗粒物超标的主要原因为下四马村距离公路较近,空气质量受公路车辆运输扬尘影响较大。
鹿回头黎族文化旅游区、鹿回头公园测点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限值要求,新建社区、凤凰岛和友谊路社区各项监测指标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三亚港区的鹿回头监测站点SO2、NO2小时值和PM
10和PM
2.5
日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限值要求,南山港区旁创意新城监测站点SO2、NO2
小时值和PM
10和PM
2.5
日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限值要求。
2.4声环境
据《2011-2015年三亚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三亚市生态环境保护局,2016.5)和《2016年三亚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三亚市生态环境保护局,2017.7)。
(1)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
2015年,三亚市市区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年平均等效声级为71.6 dB(A),超过国家标准限值70 dB(A),声环境质量评价为一般。各交通噪声测点昼间等效声级测值范围为63.8~74.7 dB(A)。昼间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在65~70dB间的干线长度为4.74公里,占监测路段总长度的13.3%,70dB以上的干线长度为30.91公里,占监测路段总长度的86.7%。
2011~2015年,三亚市昼、夜间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较差。五年昼间年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62.6~75.9 dB(A),无显著变化。2011年三亚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声环境质量为较好,2012~2015年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其中2012年声环境质量为一般,2013年为较差,2014、2015年为一般。2013、2014年夜间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超过国家标准限值55 dB(A),声环境质量均为差。
2016年,三亚市市区各主要交通干线上共设40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监测路段总长度为96.68公里,昼间监测年平均等效声级为68.5dB(A),符合国家标准限值70dB(A)。与上年度相比,三亚市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下降3.1dB(A)。2016年,三亚市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为较好。
(2)区域声环境质量
2015年,三亚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5.5 dB(A),符合国家2类区标准限值60 dB(A),声环境质量评价为一般。声源主要来自居民的生活噪声。
2.5陆域生态环境
三亚港区城市开发程度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目前码头区均已建成,海洋局码头、救助码头和港务局码头河岸边坡多已固化,基本无植被,凤凰岛一期主要是后期绿化人工栽培植被,主要为椰树,凤凰岛二期无植被;红塘港区规划岸线主要在海中人工岛上,无植被,岸边已建码头也已固化,沙滩地有些灌草丛如荩草、后腾等,植被单一。南山港区规划多为填海,目前港区植被多为人工绿化植被,如狗牙根灌草丛等。梅山港区规划岸线主要是沙滩地,后方为防护林,植被较为丰富,主要是松树、柳树、仙人掌、荩草等。
规划港区及周围影响区域,陆生动物主要以人工养殖的家畜、家禽为主,野生动物的活动踪迹较少,无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分布,主要野生动物均是平常易见的种类如:田鼠、蛇、蛙、鸟类。根据现场调查,规划的各作业内未发现珍稀野生动物,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水禽。
2.6水生生态环境
(1)调查海域属于贫营养,不存在富营养化现象。四季各站点之间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