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与运送PPT课件
5. 运送要求 要求:(1)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室温放置不要超过2小时。
(2)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和冷冻。 说明:血培养瓶冷藏或冷冻会将一些微生物杀灭,将装着液体的容器冰冻也会使容器破裂。
2020/7/16
PART
02
痰液标本采集
与运送
.
11
PART
02 痰液标本采集与运送
PART
01 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
(三)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要求
4. 采集次数 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 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 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说明:在采集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集血培养。只有在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 其它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多次采集血培养。
√ 在分抗泌生物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 标本采集后1~2h内必须立即进行实验室处理; √ 取标本前应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和漱口; √ 深咳,采集标本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 √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不建议24小时内多次 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改变; √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PART
02 痰液标本采集与运送
(二)、采集方法
1. 自然咳痰法 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好。用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或可 轻拍背部),直接置于无菌容器中(采集量≥1ml),尽快送检。痰量极少 或痰浓不易咳出者者可用45℃10%氯化钠液雾化吸入导痰。不能及时送检 的标本,室温保存≤2小时。要求采到肺深部的痰液,切勿混入唾液及鼻咽
(一)、痰液检测采集指征
(2)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藏和冷冻。 说明:血培养瓶冷藏或冷冻会将一些微生物杀灭,将装着液体的容器冰冻也会使容器破裂。
2020/7/16
PART
02
痰液标本采集
与运送
.
11
PART
02 痰液标本采集与运送
PART
01 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
(三)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要求
4. 采集次数 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 本。(即双瓶双臂同时采集血培养标本)。 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说明:在采集血培养后的2-5天内,无需重复采集血培养。只有在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 其它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多次采集血培养。
√ 在分抗泌生物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 标本采集后1~2h内必须立即进行实验室处理; √ 取标本前应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和漱口; √ 深咳,采集标本过程中要有专业的医务人员指导; √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不建议24小时内多次 采集,除非痰液外观性状改变; √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PART
02 痰液标本采集与运送
(二)、采集方法
1. 自然咳痰法 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好。用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或可 轻拍背部),直接置于无菌容器中(采集量≥1ml),尽快送检。痰量极少 或痰浓不易咳出者者可用45℃10%氯化钠液雾化吸入导痰。不能及时送检 的标本,室温保存≤2小时。要求采到肺深部的痰液,切勿混入唾液及鼻咽
(一)、痰液检测采集指征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管理流程不严密
缺乏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流程,以及有效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机制。
针对性解决方案提
01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对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02
完善设备设施
提供适当的采集工具、保存容器和运送设备,确保标本质量。
03
优化管理流程
建立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流程,加强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标
标本标识不清
导致无法准确识别标本来源和 采集时间,影响后续检测和诊 断。
运送条件不符合要求
如温度控制不当、运送时间过 长等,可能导致标本中微生物
的死亡或增殖。
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人员操作不规范
缺乏专业培训或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可能导致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 中的问题。
设备设施不完善
缺乏适当的采集工具、保存容器和运送设备,可能导致标本质量下 降。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 集运送及注意事项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微生物标本采集概述 •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 微生物标本运送与保存 • 微生物标本处理与检测 • 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微生物标本采集概述
REPORTING
采集目的与意义
01
采样方法
使用无菌铁锹或土壤钻进行土壤采 集,将土壤样品装入无菌袋中并标 记相关信息。
人体微生物采集
采样部位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如皮肤、口腔、肠道等。
采样方法
使用无菌棉签或拭子进行皮肤或口腔粘膜的擦拭;或使用无菌粪便收集器进行 肠道微生物的收集。注意避免使用消毒剂或抗生素等药物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标本处理
缺乏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流程,以及有效的监督和质量控制 机制。
针对性解决方案提
01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对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规范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02
完善设备设施
提供适当的采集工具、保存容器和运送设备,确保标本质量。
03
优化管理流程
建立完善的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流程,加强监督和质量控制,确保标
标本标识不清
导致无法准确识别标本来源和 采集时间,影响后续检测和诊 断。
运送条件不符合要求
如温度控制不当、运送时间过 长等,可能导致标本中微生物
的死亡或增殖。
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人员操作不规范
缺乏专业培训或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可能导致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 中的问题。
设备设施不完善
缺乏适当的采集工具、保存容器和运送设备,可能导致标本质量下 降。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 集运送及注意事项 PPT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微生物标本采集概述 •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 • 微生物标本运送与保存 • 微生物标本处理与检测 • 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微生物标本采集概述
REPORTING
采集目的与意义
01
采样方法
使用无菌铁锹或土壤钻进行土壤采 集,将土壤样品装入无菌袋中并标 记相关信息。
人体微生物采集
采样部位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如皮肤、口腔、肠道等。
采样方法
使用无菌棉签或拭子进行皮肤或口腔粘膜的擦拭;或使用无菌粪便收集器进行 肠道微生物的收集。注意避免使用消毒剂或抗生素等药物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标本处理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PPT课件
已接种的培养基放co培养箱35培养1824h55培养基的选择痰标本血巧伤口分泌物脓汁血mac淋球菌gc真菌培养血念显大便血macss院感普通营养琼脂霍乱培养血macssvib或tcbs56已经检测完的标本盖回塞子每天的标本统一放入注明当天日期的袋子里血液标本48冰库保存对亍超过保存期微生物所有的标本由生物安全员或指定人员对其进行高压灭菌后放入医用垃圾桶中再由环卫部门定期上门接收统一处理
,避免碰到其它
组织
1. 用一压舌板压 住舌
2. 用无菌拭子在 后咽部、扁桃体 及发炎部位采集 标本
1.将一藻酸钙拭子经 鼻腔轻轻插入鼻咽 喉部
2. 缓慢转动拭子5秒 钟吸收分泌物
3. 取出拭子并床边 接种或将拭子放入 运送培养基
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应于抗生素治疗前,以晨起进食前为宜,取样前数小时内不 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部位。
好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可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及病患照顾质量,降低医疗 成本。
临床标本的分类
带菌体液 痰液 咽拭子 尿液 粪便
其他类别
无菌体液 血液 脑脊液
关节腔积液 胸腹水、胆汁
其他类别
1. 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二、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 送 检率不应低于70%。
2.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脑脊液标本的运送
采集后应正确盖好,防止泄漏或容器外部留有残留物。常 温立即送检,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接种。脑脊液标本 送检的理想时间为 15 分钟内,半小时送检是可接受的,如 果送检时间超过 1 小时,则会影响结果。
注:某些细菌具有自溶酶,放置时间过长易自溶死亡,因此, 标本应立即送检,并且保温(禁止放冰箱,因脑膜炎双球 菌遇冷死亡)
标本采集
一般认为来自正常尿液是无菌的,而尿道口有正常菌群寄生,标本的采集 必须无菌操作。
,避免碰到其它
组织
1. 用一压舌板压 住舌
2. 用无菌拭子在 后咽部、扁桃体 及发炎部位采集 标本
1.将一藻酸钙拭子经 鼻腔轻轻插入鼻咽 喉部
2. 缓慢转动拭子5秒 钟吸收分泌物
3. 取出拭子并床边 接种或将拭子放入 运送培养基
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应于抗生素治疗前,以晨起进食前为宜,取样前数小时内不 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部位。
好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可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及病患照顾质量,降低医疗 成本。
临床标本的分类
带菌体液 痰液 咽拭子 尿液 粪便
其他类别
无菌体液 血液 脑脊液
关节腔积液 胸腹水、胆汁
其他类别
1. 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二、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 送 检率不应低于70%。
2.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脑脊液标本的运送
采集后应正确盖好,防止泄漏或容器外部留有残留物。常 温立即送检,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接种。脑脊液标本 送检的理想时间为 15 分钟内,半小时送检是可接受的,如 果送检时间超过 1 小时,则会影响结果。
注:某些细菌具有自溶酶,放置时间过长易自溶死亡,因此, 标本应立即送检,并且保温(禁止放冰箱,因脑膜炎双球 菌遇冷死亡)
标本采集
一般认为来自正常尿液是无菌的,而尿道口有正常菌群寄生,标本的采集 必须无菌操作。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PPT
咽拭子
其他
无菌体液
血液
脑脊液 关节腔积液
胸腹水 其他
微 (D生i物rty实、验D室um常p被、称D为an3gDe实ro验us室)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不同部位采集 2-3套血标本(一套为一瓶需氧一瓶厌氧),在不同部位 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儿童由厌氧菌引起的 血流感染非常罕见,一般无需常规做厌氧培养。
引器至适宜负压(成人:40.0—53.3kPa;小儿:<40.0kPa)。
⑤将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去除,戴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
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⑥折叠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插人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
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一次性吸痰管退出,将一次性吸痰管
注:除婴儿和活动性腹泻患者外不推荐用拭子做常规病原 检查
微生物标本存在问题
感谢您的聆听!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送检的基本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采样后立即送检 5.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6.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种类
带菌体液 痰
尿液 粪便
与吸引器分离(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 后需吸入高浓度氧气1—2min)。
⑦将痰液注入无菌容器(试管)内,如痰液黏稠可用一次性针筒向
吸痰管末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将痰液冲人无菌容器(试管)内。
而无色透明、有灰白片状物或黑色小点,有明显食物渣滓、 纸屑灰尘的为不合格标本。
其他
无菌体液
血液
脑脊液 关节腔积液
胸腹水 其他
微 (D生i物rty实、验D室um常p被、称D为an3gDe实ro验us室)
血液培养标本的采集
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不同部位采集 2-3套血标本(一套为一瓶需氧一瓶厌氧),在不同部位 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是病原菌。儿童由厌氧菌引起的 血流感染非常罕见,一般无需常规做厌氧培养。
引器至适宜负压(成人:40.0—53.3kPa;小儿:<40.0kPa)。
⑤将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去除,戴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
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⑥折叠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插人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
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一次性吸痰管退出,将一次性吸痰管
注:除婴儿和活动性腹泻患者外不推荐用拭子做常规病原 检查
微生物标本存在问题
感谢您的聆听!
临床常见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送检的基本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采样后立即送检 5.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6.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种类
带菌体液 痰
尿液 粪便
与吸引器分离(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 后需吸入高浓度氧气1—2min)。
⑦将痰液注入无菌容器(试管)内,如痰液黏稠可用一次性针筒向
吸痰管末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将痰液冲人无菌容器(试管)内。
而无色透明、有灰白片状物或黑色小点,有明显食物渣滓、 纸屑灰尘的为不合格标本。
微生物标本检验的采集(共77张PPT)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①采血培养应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在24h内采集2~3份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 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每次2瓶。因为研究已证实,2~3份血培养足以 检测所有的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 ②入院前2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天,每天采集2份。
• ③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 战或发热后1h采集。因为发热时血液中可能没有细菌。
•
皮肤消毒程序
• 严格按以下三步法进行:
• ①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
•
②用一根碘酊或聚维酮碘(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作用30s或碘伏作用
60s,从穿刺点向外以1.5~3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 ③75%酒精脱碘。
•
对碘过敏的病人只能用75%酒精消毒,消毒60s,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
支气管刷直接取得标本。 • 3.胃内采痰法:无自觉症状的肺结核病人尤其婴幼儿不会咳嗽,
有时将痰误咽入胃中,可采集胃内容物做结核分支杆菌培养。
• 4.管穿刺法: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 • *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深入咽部,小儿受到
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标本的送检地点】 • 检验科微生物室,非正常上班时间送检验
科急诊化验室。
*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 出,避免细菌污染。
上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 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真
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 ,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 用前采集。
完整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ppt课件
︕
极易由表皮葡萄球菌造成污染
标本采集步骤
血培养标本的运送要求和拒收标准
采血量
• 成年人采血量为10~20ml, 婴幼儿为1~2ml,儿童3~5ml
血液标本与培养基之比1:5 -1:10为宜
成人血液中含有的菌量 <=10cfu/ml 儿童血液中含有的菌量 100~1000cfu/ml
• 需氧瓶和厌氧瓶
– 对常规血培养,建议采需氧和厌氧的一套血培养瓶 –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血量时,需氧培养优先
先注入哪个瓶?
影响阳性标本检测的因素
绝对需氧菌
苛养菌?
生长因子X,V 维生素B6,K3
1.细菌
兼性厌氧菌 微需氧菌 绝对厌氧菌
影响阳性标本检测的因素
高?
2. 血中细菌的浓度
低? - 成人:血中细菌1~30 CFU/ml - 儿童:血中细菌高于成人 (100~1000 CFU/ml或更高)
为何要多次采血?
• 血循环中的细菌有“暂时性”、“持 续性” • 一过性的菌血症,细菌仅在外周血中 持续数秒 • 共生菌、复数菌 • 提高检出率、减少漏检,判断病原
采血部位
• 多次采血时,应在不同部位进行 消 毒 剂 的 作 用 时 间 •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避免由插管或导管取标本
4. 标本的采集次数和采集量
采 血 量 与 检 出 率 的 关 系
每增加 1 毫升血 = 增加 3% 的敏感度 (由0.6%至4.7%)
每天1、2、或3次血培养对敏感度的影响
100% 95% 90% 85% 80% 75% 70% 1 2 3
96% 89%
99%
所以一般要求血培养一天做3次
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低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应于抗生素治疗前,以晨起进食前为宜, 取样前数小时内不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 部位。 取样部位应准确,反复涂抹数次,避免接触口腔、 舌粘膜和唾液。 口腔表面组织的标本不适于细菌学评价。 咽拭子禁用于会厌发炎患者。 检查白喉棒状杆菌,应取疑为白喉假膜边缘部的 分泌物;扁桃体部位标本取扁桃体小窝处为宜。
1. 在护士指导下 取标本 2. 先用清水清洗 或漱口 采集指南 3. 深咳痰以获得 深部痰,放入无 菌痰杯中 4. 不能取鼻后液
1. 先刷洗牙龈和 舌 2. 再用清水漱口 3. 用雾化器使患 者吸入约25ml 310%的无菌盐水 4. 采集诱导的痰 液放入无菌痰杯
1. 由临床医生操 作采集 2. 抽吸物或洗出 物放入痰采集容 器中 3. 将刷取物放入 装有盐水的无菌 容器中
<1000×109/L)、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 的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培养 新生儿菌血症,进行血培养同时应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在未进行系统性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及
6
采血量:
血液中细菌和真菌的检出率依赖于足够的血量,但并非越
多越好,超过一定数量的采血量会稀释培养基内的肉汤,
口腔标本 1. 用棉签清 除口腔病灶 表面的分泌 物、碎屑, 扔掉 采集指 2. 用第二根 拭子采取病 南 灶的标本, 避免碰到其 它组织 鼻标本 1. 用经盐水 湿润的拭子 插入鼻孔约 2cm 2. 将拭子贴 着鼻黏膜转 动 咽喉标本 1. 用一压舌 板压住舌 2. 用无菌拭 子在后咽部、 扁桃体及发 炎部位采集 标本 鼻咽标本 1.将一藻酸钙 拭子经鼻腔轻 轻插入鼻咽喉 部 2. 缓慢转动拭 子5秒钟吸收分 泌物 3. 取出拭子并 床边接种或将 拭子放入运送 培养基
使肉汤无法有效中和血中的抑制物质(补体、抗体、抗生 素)。血量与培养液的比例以 1:10为宜,但对已接受抗 菌药物长达 10 天以上的患者, 采血量与培养基的比例 应为 1:20 或大于 1:20 为宜。 成人 儿童 婴幼儿 10~15ml 3~5ml 1~2ml
骨髓
1~2ml
7
8
常规消毒病人采血部位, 抽一定量血液后,另换一 无菌针头,消毒接种瓶口 后将血液接种在瓶内(一 瓶需氧,一瓶厌氧),轻 轻摇匀。
17
下呼吸道(痰培养)标本
18
采集的临床指征
咳嗽咳痰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 咯血包括泡沫血痰、鲜血和痰中带血等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哮喘,常伴有胸痛 发热伴WBC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或CRP明 显增高 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感染可能
பைடு நூலகம்19
标本采集
痰(咳出的) 痰(诱导的) 支气管标本
标本采集
9
采集要点:
1. 2. 3. 4. 每一对血培养应当从身体的不同部位采集 用来培养的血应当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 尽量避免从静脉导管中抽血 皮肤和瓶子的消毒非常关键
10
采集时机:
应在病人发病初期或发热高峰到来之前采集。 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 在24h内采集2-3份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 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如患 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 药之前采血培养。
20
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漱口或用牙 刷(不用牙膏)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 取下假牙(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标本), 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非后鼻部分泌物、 非唾液),痰液直接吐入无菌容器中,尽快送 检。否则有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在外界可能死亡。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 室温保存≤2h。
11
采血套数
检测灵敏度
12
血培养瓶的运送
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检(室温 <24h) 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或置 35°~37°孵箱中,切勿冷藏
13
上呼吸道标本
14
采集的临床指征
怀疑上呼吸道感染时如发热、咽部疼痛等,尤 其是怀疑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时进 行咽拭子培养。
15
标本采集
21
标本质量
22
合格标本的判断标准
外观:观察颜色、粘 度、有无血丝或脓。 若标本为水状且很明 显是唾液,则应拒收。 为了判定是否来自下 呼吸道的痰,需检查 是否为合格的痰标本:
WBC>25个/低倍视野,
23
24
注意事项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 续2~3天;不建议24h内多次采集,除非痰 液外观形状改变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 痰液送检,也可收集24h痰液。
2
临床标本的分类
带菌体液 无菌体液
痰液
咽拭子 尿液 粪便
血液
脑脊液 关节腔积液 胸腹水、胆汁
其他类别
其他类别
3
1.
2. 3.
4.
5.
6.
7.
8.
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二、 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送 检率不应低于70%。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 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床边接种可提高病原 菌检出率。 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肛拭或伤口拭子,宜采 用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咳痰、尿液、伤口拭子,不可 置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4 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
血培养
5
采集的临床指征
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征时可作为采
血的重要指征: 发热(≥38℃)或(低温 ≤36℃)
寒战 白细胞增多(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杆状核白细胞) 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RP升高及呼 吸快
特殊患者(如血液病)出现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
临床微生物标 本采集、转运 与处理
1
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的重要性
正确采集、处理与运送细菌培养的标本直接关系到 致病菌培养的正确性与阳性率的高低,是临床细菌 检验成功的关键。
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正误,不当的 标本可导致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因此标本 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 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 好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可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及病患 照顾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应于抗生素治疗前,以晨起进食前为宜, 取样前数小时内不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 部位。 取样部位应准确,反复涂抹数次,避免接触口腔、 舌粘膜和唾液。 口腔表面组织的标本不适于细菌学评价。 咽拭子禁用于会厌发炎患者。 检查白喉棒状杆菌,应取疑为白喉假膜边缘部的 分泌物;扁桃体部位标本取扁桃体小窝处为宜。
1. 在护士指导下 取标本 2. 先用清水清洗 或漱口 采集指南 3. 深咳痰以获得 深部痰,放入无 菌痰杯中 4. 不能取鼻后液
1. 先刷洗牙龈和 舌 2. 再用清水漱口 3. 用雾化器使患 者吸入约25ml 310%的无菌盐水 4. 采集诱导的痰 液放入无菌痰杯
1. 由临床医生操 作采集 2. 抽吸物或洗出 物放入痰采集容 器中 3. 将刷取物放入 装有盐水的无菌 容器中
<1000×109/L)、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 的临床可疑菌血症应采集血培养 新生儿菌血症,进行血培养同时应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在未进行系统性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及
6
采血量:
血液中细菌和真菌的检出率依赖于足够的血量,但并非越
多越好,超过一定数量的采血量会稀释培养基内的肉汤,
口腔标本 1. 用棉签清 除口腔病灶 表面的分泌 物、碎屑, 扔掉 采集指 2. 用第二根 拭子采取病 南 灶的标本, 避免碰到其 它组织 鼻标本 1. 用经盐水 湿润的拭子 插入鼻孔约 2cm 2. 将拭子贴 着鼻黏膜转 动 咽喉标本 1. 用一压舌 板压住舌 2. 用无菌拭 子在后咽部、 扁桃体及发 炎部位采集 标本 鼻咽标本 1.将一藻酸钙 拭子经鼻腔轻 轻插入鼻咽喉 部 2. 缓慢转动拭 子5秒钟吸收分 泌物 3. 取出拭子并 床边接种或将 拭子放入运送 培养基
使肉汤无法有效中和血中的抑制物质(补体、抗体、抗生 素)。血量与培养液的比例以 1:10为宜,但对已接受抗 菌药物长达 10 天以上的患者, 采血量与培养基的比例 应为 1:20 或大于 1:20 为宜。 成人 儿童 婴幼儿 10~15ml 3~5ml 1~2ml
骨髓
1~2ml
7
8
常规消毒病人采血部位, 抽一定量血液后,另换一 无菌针头,消毒接种瓶口 后将血液接种在瓶内(一 瓶需氧,一瓶厌氧),轻 轻摇匀。
17
下呼吸道(痰培养)标本
18
采集的临床指征
咳嗽咳痰是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症状。 咯血包括泡沫血痰、鲜血和痰中带血等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或哮喘,常伴有胸痛 发热伴WBC增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或CRP明 显增高 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感染可能
பைடு நூலகம்19
标本采集
痰(咳出的) 痰(诱导的) 支气管标本
标本采集
9
采集要点:
1. 2. 3. 4. 每一对血培养应当从身体的不同部位采集 用来培养的血应当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 尽量避免从静脉导管中抽血 皮肤和瓶子的消毒非常关键
10
采集时机:
应在病人发病初期或发热高峰到来之前采集。 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 在24h内采集2-3份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 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如患 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下一次用 药之前采血培养。
20
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漱口或用牙 刷(不用牙膏)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 取下假牙(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标本), 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非后鼻部分泌物、 非唾液),痰液直接吐入无菌容器中,尽快送 检。否则有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在外界可能死亡。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 室温保存≤2h。
11
采血套数
检测灵敏度
12
血培养瓶的运送
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立即送检(室温 <24h) 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或置 35°~37°孵箱中,切勿冷藏
13
上呼吸道标本
14
采集的临床指征
怀疑上呼吸道感染时如发热、咽部疼痛等,尤 其是怀疑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时进 行咽拭子培养。
15
标本采集
21
标本质量
22
合格标本的判断标准
外观:观察颜色、粘 度、有无血丝或脓。 若标本为水状且很明 显是唾液,则应拒收。 为了判定是否来自下 呼吸道的痰,需检查 是否为合格的痰标本:
WBC>25个/低倍视野,
23
24
注意事项
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 对于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 续2~3天;不建议24h内多次采集,除非痰 液外观形状改变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 痰液送检,也可收集24h痰液。
2
临床标本的分类
带菌体液 无菌体液
痰液
咽拭子 尿液 粪便
血液
脑脊液 关节腔积液 胸腹水、胆汁
其他类别
其他类别
3
1.
2. 3.
4.
5.
6.
7.
8.
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二、 三级医院微生物标本送 检率不应低于70%。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 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床边接种可提高病原 菌检出率。 以棉拭子采集的标本如咽拭、肛拭或伤口拭子,宜采 用插入运送培养基送检。 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咳痰、尿液、伤口拭子,不可 置肉汤培养基内送检。 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4 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
血培养
5
采集的临床指征
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征时可作为采
血的重要指征: 发热(≥38℃)或(低温 ≤36℃)
寒战 白细胞增多(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杆状核白细胞) 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RP升高及呼 吸快
特殊患者(如血液病)出现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
临床微生物标 本采集、转运 与处理
1
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的重要性
正确采集、处理与运送细菌培养的标本直接关系到 致病菌培养的正确性与阳性率的高低,是临床细菌 检验成功的关键。
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正误,不当的 标本可导致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因此标本 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 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 好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可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及病患 照顾质量,降低医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