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考点4 溶液 5溶解度 3溶解度曲线图 2复杂选择题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甲=乙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河南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复习:04专题四溶液及溶解度曲线

河南中考化学基础知识复习:04专题四溶液及溶解度曲线

专题四溶液及溶解度曲线命题点1溶解与乳化1. (2020重庆B)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 汽水B. 白酒C. 酸奶D. 苏打水2. (2020泰州)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A. 蔗糖B. 泥土C. 粉笔灰D. 食用油3. (2020丹东)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 碘酒B. 盐酸C. 氯化钠溶液D. 酒精溶液4. (2020湘西)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20毫升汽油放入烧杯中,加50毫升水搅拌,得到溶液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C. 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 氢氧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时,温度下降5. (2019青岛)下列与洗涤有关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 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C. 用白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D. 用纯碱溶液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命题点2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6. (2020宜宾)取某固体物质5 g加入20 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该固体物质可能是()第6题图A. NaClB. NaOHC. NH4NO3D. CaCO37. (2020郴州)下列物质溶于水因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的是()A. NaOHB. NH4NO3C. NaClD. CaO8. (2020锦州)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

下列液体X 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第8题图A.X是水,Y是氧化钙B. X是水,Y是氢氧化钠C. X是水,Y是硝酸铵D. X是水,Y是氯化钠9. (2020毕节)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第9题图A.固体X可能是NaOHB. 固体X可能是NH4NO3C. Ca(OH)2溶解度:①>②D. Ca(OH)2质量分数:①=③命题点3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0. (2020张家界)在20 ℃时,将40 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 g固体未溶解。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溶解度曲线图表题(解析版)

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溶解度曲线图表题(解析版)

溶解度曲线图表题1.(2020湘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g。

(3)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4)如图2,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_____(填字母序号)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A 氯化钠B 氢氧化钠C 硝酸铵【答案】丙60乙>甲>丙C【解析】(1)根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丙。

(2)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3)甲、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2℃时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t1℃时,溶解度关系为:丙>乙>甲,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小于乙,故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

(4)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温度升高,均不符合题意;故填:C。

2.(2020长沙)数据处理是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列表法和作图法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请你根据图表分析:表: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1)KNO3对应的是图中的_____物质。

(2)25℃时,向100g水中加入45.8g KNO3,充分搅拌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应采用_____结晶法提纯甲。

【答案】甲饱和降温【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故KNO3对应的是图中的甲物质。

中考化学鲁教版 精练本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练 第三单元 溶 液 重难突破 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表格

中考化学鲁教版 精练本 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练 第三单元 溶 液 重难突破 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表格

7.★(2021·南充节选)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 度曲线,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是 tt1℃1℃时,时a,、ca物、质c的物溶质解的度相溶等解,度都为相2等0 g,。 (2)t2℃时,a、b、都c 三为种2物0g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a>b>b>cc。 (3)t1℃时,将 25 g a 物质加入到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恢复到原 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11∶∶55(填最简整数比)。
考向 2: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结晶
g
(3)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增大大(选填“增大”或“减小”)。 (4)将 60 ℃的 K2CO3 饱和溶液降温至 30 ℃,有有(选填“有”或“无”)晶
体析出。
考向 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5)20 ℃时 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小于于(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31.6%。 考向 4:判断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 (6)K2CO3和 KNO3 溶解度相等的最小温度范围为 6600~~808℃0℃。
5.★(2022·自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 答下列问题:
(1)在 tt33 ℃时,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t2 ℃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 M 点变为 N 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增增加加溶质溶甲质(或甲恒(温或蒸恒发温溶蒸剂发)(回答一种即可)。 (溶3)将剂t)2 ℃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 ℃,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乙 。
重难突破2 溶解度曲线 与溶解度表格
【考情分析】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是中考必备知识点,通常考查溶解度 的四个要素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通过提供的溶解度曲线,比较不同物 质的溶解度大小、判断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转化方法、分离提纯混合物等。

2020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3 溶解度曲线

2020中考化学复习专题03 溶解度曲线

专题03 溶解度曲线题1. 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已知NH4HCO3在40℃受热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中的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35℃时,比较A、B溶解度的大小;A B.(填“<”或“>”).②图中表示NaHC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2.如图右图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在溶解度曲线上.(1)a点对应的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者“不饱和”))(2)a点对应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只列计算式)(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其质量分数.(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3.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1)甲图中,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2)将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写1种方法).(3)在t1℃时,将30gA物质完全溶解于蒸馏水中可得到A的饱和溶液g.(4)t2℃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5)如图乙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若要生成氢气0.1g,则至少需要镁条的质量为g.4.请根据你学习的有关溶液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下列物质在水中能配成溶液的是(填字母).A.氢氧化镁B.氯化镁C.金属镁D.植物油(2)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采用(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3)20℃时,将25g 硝酸钾充分溶解在50g水中,得到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保留到0.1%)(4)40℃时,硝酸钾、氯化钠、A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5.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填“甲”或“乙”).(2)20℃时,将40gNH4Cl加入100g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只列计算式,不需计算结果).(3)如图,t1℃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恒温蒸发5g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填“甲”或“乙”).(4)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所需要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的体积,需要用到的数据是.A.3%的NaCl溶液的密度B.水的密度 C.6%的NaCl溶液的密度.6.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图中P点表示的意义.(2)t3℃时,A点表示溶液为乙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t3℃时,完全溶解6g甲物质至少需要g水,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4)将t3℃时质量相等的甲的饱和溶液与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填“<”、“>”或“=”).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1)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并充分搅拌,则所得的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g;(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下同);(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2020年中考试题汇编: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word版,含解析)

2020年中考试题汇编: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word版,含解析)

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1.(2020•北京)不同温度下KNO 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0℃时,100gKNO 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 .30℃时,100gKNO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 .30℃时,将50gKNO 3放入100g 水中得到150g 溶液D .40℃时,100g 水最多溶解63.9gKNO 3 【答案】D【解析】A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表示20℃时,100g 水中溶解31.6gKNO 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 的KNO 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 ,故选项A 不正确; B 、30℃时,KNO 3的溶解度是45.8g ,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100%+100g⨯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得,30℃时,100gKNO 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5.8g×100%31.4%45.8g+100g≈,故选项B 不正确; C 、30℃时,KNO 3的溶解度是45.8g ,表示30℃时,100g 水中溶解45.8g KNO 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 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 ,故选项C 不正确;D 、40℃时,KNO 3的溶解度是63.9g ,表示40℃时,100g 水中溶解63,9g KNO 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 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 3,故选项D 正确; 故选:D 。

2.(2020•福建) NaCl 和K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A、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20℃时,100gH2O 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选项A正确;B、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则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g100%39.0%63.9g+100g⨯≈,小于63.9%,选项B正确;C、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且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较低,从海水中获取食盐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海水晒盐),用冷却海水的方法不能获取大量食盐,选项C错误;D、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D正确。

(全国版)中考化学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项(一)溶解度曲线课件

(全国版)中考化学复习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专项(一)溶解度曲线课件

两条曲线
4.[2018·泸州] 氯化钾(KCl)和氯酸钾(KCl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G1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30 ℃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5%
B.60 ℃时,a点对应KCl溶液恒温加水可变饱和
C.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比KClO3大
D.90 ℃ 150 g KClO3饱和溶液降温到10 ℃可析出(xīchū)45 g晶体
KClO3饱和溶液中含有氯酸钾质量为50 g,降温到10 ℃,氯酸钾的溶解度为5 g,析出晶体质量为50 g-5 g=45 g。
第八页,共23页。
类型(lèixíng)二
两条曲线
5.[2018·娄底] 如图G1-5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xiānɡ tónɡ)
)
A.烧杯(shāobēi)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shāobēi)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shāobēi)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shāobēi)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 ℃,烧杯(shāobēi)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图G1-10
第十九页,共23页。
类型(lèixíng)四
. +

(只列计算式)

(3)将a点对应的溶液升温到70 ℃,其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欲使KNO3溶液的状态从b点转化为c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第五页,共23页。
增加溶剂

类型一
一条(yī tiáo)曲线
[解析] (1)a点位于曲线(qūxiàn)上,对应的溶液是饱和溶液。(2)a点对应的溶解度为45.8 g,则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分类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专题分类: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1.(2019深圳)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t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D.将t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20g固体析出答案:D解析:固体物质溶解度一定要注意其四要素,A没有指定温度,故错误;甲的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t1℃时,乙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30g乙物质即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130 = 3:13,故C错;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15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50g溶质甲,其降温到t1℃,此时甲的溶解度降到30g,故有20g固体甲析出,故D正确。

2.(2019恩施)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D.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析: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A>B>C错误;故选项错误;B、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故选项正确;C、将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错误,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D、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故选:B。

3.(2019宜昌)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B. 将A点降温到t1℃甲、乙、丙均变为不饱和溶液C. t2℃时,甲、乙、丙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D. 将甲中A点变成B点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A.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用降温结晶法,所以甲中含有杂质乙,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甲,正确;B. 将A点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变小,有晶体析出,丙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错误;C. 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所以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正确;D. A点是不饱和溶液,B 点是饱和溶液,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

【优质部编】2019-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考点4 溶液 5溶解度 3溶解度曲线图 1普通选择题

【优质部编】2019-2020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1考点4 溶液 5溶解度 3溶解度曲线图 1普通选择题

溶解度曲线图(18山西)10、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获得许多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

下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C.10℃时,取相同质量的a、b两物质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a大于bD.将1℃时a、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大于b(18德州)15.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C.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D.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8达州)15.右图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点表示t1℃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1℃时a、c饱和溶液升温到t2℃,均变为不饱和C.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D.t1℃时,125克b的饱和溶液中,含有b物质25克(18德阳)16.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40℃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将40℃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会有晶体析出(18泸州)14.氯化钾(KCl)和氯酸钾(KCl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5%B.60℃时,a点对应KCI溶液恒温加水可变饱和C.K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比KClO3大D.90℃150gKClO3饱和溶液降温到10℃可析出45g晶体(18绵阳)13.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B.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C.30℃时,乙、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50℃时,分别将40g甲、乙两种物质放入100g水中(18泰安)18、中、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物质都适用降温结晶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B.6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能得到90g饱和溶液C.通过降温能使A点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分别将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从60℃降至20℃,甲析出晶体较多(18连云港)3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2020年初中学业考化学真题: 溶液(湖北专用)(教师版)[分项汇编]

2020年初中学业考化学真题: 溶液(湖北专用)(教师版)[分项汇编]

『中考真题·分项详解』『真金试炼·备战中考』编在前面:历年的中考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中考的题型,命题风格,各知识板块的分值分布,考查的重点及难点。

这对于初三学生备战中考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而且历年的中考真题还有中考风向标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中考试卷分析命题趋势自我预测一下可能会出现的重点难点。

这对于学生来说帮助非常大。

很多学生在初三在复习阶段会买很多的预测试卷儿或者是模拟题。

虽然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展题面见识更多的题型,但是这些复习资料是与中考真题相比是无法比拟的。

利用好中考真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师通常会在中考第二轮复习期间要求学生做至少三遍中考真题,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通常第一遍就是按照中考节奏去完成试卷。

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中考的节奏。

了解中考题试卷难易的题型分布等。

中考真题通常是80%是基础题型,20%是难题。

第一遍做中考真题并不强调分数的重要性。

主要是要把握中考的做题节奏,合理安排时间。

第二遍通常要注重准确率。

因为通过第一遍做题和对答案以后,需要花时间对错题进行分析,对难题做出归纳总结。

掌握中考真题的做题思路和方法。

而且在做第二遍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缩短时间。

同时避免再犯第一次做题的错误,以能够锻炼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做第三遍的时候就要要求百分之百的正确率。

因为经过前两次的反复练习,对中考真题已经很熟悉。

尤其是对中考试卷进行研究以后,那么对于平时的模拟考试,就会显得非常简单。

一般情况下模拟考试的题型都能够在之前的中考真题中找到真实题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第三次,做中考真题的时候还会出现错误,那就需要好好地反省一下了。

中考真题的作用是独一无二的,你做再多的模拟试卷都不如做一套中考真题作用大,所以在考试前一定要认真做中考真题,并总结分析真题规律!专题12 溶液考点 1 溶液的形成1.(2020年宜昌市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泥土C.蔗糖D.汽油【答案】C【解析】可以得到溶液的条件是,该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专题5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课件)-2023年中考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

专题5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课件)-2023年中考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

36 × 64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64g水中最多溶解NaCl:
= 23.04g
100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
C.溶液质量为100克
64+23.04=87.04(g)
溶质、溶剂的质量比:36∶100 = 9∶25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 9∶25
考点突破
6.我国古代提纯焰硝(含KNO3和少量NaCl、CaCl2等)工艺的主要过程示意如图所示。
专题5
溶解度及溶NE
溶解度
溶液的浓度
1、溶液的浓度常用溶质的 质量分数
来表示,即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
比。
溶质质量
(1)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
注意: ①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② 溶质的质量是指已经溶解在水中的那一部分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
③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由图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大的是 a 。
考点突破: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要指明温度。
考点突破
2.(1)1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 20
g物
质c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2)2 ℃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物质a,充
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为 g。
硝酸钾 ;、氯化铵等
;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气体的溶解度
减小
减小
结晶
不大
较大
考点突破
1.室温时,向25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人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模块分类复习3.4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复习第一模块分类复习3.4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第四节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qūxiàn)
12/13/2021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2-
科学内容
目标
1.饱和溶液的含义 认识
2.溶解度的含义 认识
3.溶解性表或溶解 度曲线
知道
4.结晶现象
知道
中考概况
广东近年中考中,对本节知识的考查 主要集中在:①对溶解度的理解、大 小的比较、变化趋势及相关计算;② 从溶解度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推断物 质的溶解度;③以溶解度曲线入题, 考查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溶液的 转化方法判断、两饱和溶液溶质质 量分数的比较、结晶方法的选用等; 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12/13/2021
第六页,共三十一页。
-7-
命题解读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根据溶解度数据考查①固体溶解度随温 度的变化规律;②结晶方法的选择;③利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判断一定量水中 最多可溶解的溶质质量或计算(jìsuàn)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④找出两物质 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区间;⑤计算结晶析出晶体质量等。
A.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12/13/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20-
2.(2017·来宾(láibīn))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g。下列是四位同学在20℃时配 制的氯化钾溶液,其中一定达到饱和的是 ( B )
饱和溶液;若 没有剩余固体
,则不一定为不饱和溶液
(可能是恰好饱和)
12/13/2021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2020 化学中考《溶液及溶解度曲线》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2020 化学中考《溶液及溶解度曲线》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课时5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一、选择题8.(2019湖北省宜昌,8,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 纯碱B. 蔗糖C. 酒精D. 面粉【答案】D【解析】纯碱、蔗糖、酒精均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面粉难溶于水,将面粉放入水中会形成悬浊液,而不能形成溶液,故D选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14.(2019湖南省郴州市,14,2)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其中一种物质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的是A. CaOB. NaOHC.浓H2SO4D. NH4NO3【答案】D【解析】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大量的热,使水温度升高,NaOH溶于水后使水温度升高,浓H2SO4放入水中,使水温度升高,NH4NO3固体溶于水使水温度降低,故D选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固体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1.(2019四川省泸州市,7,3)下列物质不溶于水的是A. 酒精B.硝酸C. 蔗糖D. 铁锈【答案】B【解析】A.酒精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硝酸易溶于水,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蔗糖易溶于水,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铁锈不溶于水,故D选项符合题意;【知识点】物质的溶解性强弱3.(2019山东省潍坊市,3,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B. 白醋C. 医用酒精D. 冰水混合物【答案】D【解析】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白醋是乙酸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医用酒精是酒精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溶液必须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知识点】溶液的形成3.(2019湖南衡阳,3,2)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碘酒B.食醋C.生理盐水D.牛奶【答案】D【解析】碘酒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A错误;食醋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错误;生理盐水属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错误;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D正确。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2020-2021全国中考化学化学溶解度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附答案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B.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45 g甲、乙,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40℃时,将10%的甲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4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没有指明溶液质量,无法确定,故A错误;B.4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分别为50g和40g,故甲全溶,溶液溶质为45g,乙只溶解40g,故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C.利用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得:30g100%23.0% 30g+100g 10%⨯≈>,故C正确;D.没有指明溶液质量,不能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D错误。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B.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C.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因此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因此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由于温度一定,溶剂一定,根据溶解度可知,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更大;因此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若温度不变,则溶解度不改变。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解度与坐标曲线图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溶解度与坐标曲线图
①人体摄入碘过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②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③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而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④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蒸发,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⑤某固体X可能由KCl、BaCl2、Na2SO4、(NH4)2SO4、NH4Cl、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X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则X的组成有8种情况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答案】BD
8.(2022自贡)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实验操作相符合的是( )
A. 一定量NaOH固体投入到蒸馏水中
B. 一定量NaOH溶液加水稀释
C. 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一定量NaOH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答案】A。
9.(2022临沂)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2)t2℃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可采用的方法是(回答一种即可)。
(3)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4)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均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溶质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C. D.
【答案】C
6.(2022绍兴)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7.(2022牡丹江)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A. 向盐酸中加水
B. 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一定质量的硝酸铵溶于适量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
(18江西)10、t2℃时,向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13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g
B.搅拌的目的是増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容易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18重庆B)16.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但不知它们分别对应哪条曲线。

根据以下信息:
(ⅰ)甲和乙不可能配制成相同浓度的饱和溶液(

)



























(

)

t
2













t
1









数大
于丙。

下列
说法
正确
的是
A.曲
线Y
代表

B.曲
线X
代表

C.t2
℃时,
分别
将X、
Y的饱
和溶
液降
温至
t1℃,
X析出
的晶
体一
定比Y

温度/℃0 20 40 60
溶解度/g 氯化钾27.6 34.0 40.0 45.5 硝酸钾13.3 31.6 63.9 110.0
D.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中,甲的溶质
质量分数最小
(18雅安)12.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可能析出晶体
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g
(18青岛)16.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
g
35.
t1
t
2



温度
/℃
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 34.0 g 至 35.0 g 之间
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18烟台)1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属于易溶性物质
B.t℃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方法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
C.90℃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
D.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b
(18荆门)14.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中含有杂质乙。

可采用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提纯
B.将A点降温到t1℃甲乙丙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甲乙丙饱和溶液中,丙质量分数最大
D. 将甲中A点变成B点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8咸宁)8、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
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右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18潍坊)18.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18黄石)11.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象如图一所示。

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变曲线如图二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开高到T2℃,充分提拌,烧杯乙中故体一定全部容解
10.(2018山东省菏泽市,题号10,分值2)下图中,图一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图二中分别向两支试管内滴加一定量的水后,X和Y的饱和溶液均变混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0℃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①>③>②>④
B.X为Ce2(SO4)3,Y不一定是NH4H2PO4
C.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除去
D.20℃时,将40g NaC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是2:5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物质的提纯、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等知识。

根据溶解度曲线、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进行分析。

A.由图一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①>③>②>④,故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会使溶液温度升高,X的饱和溶液均变混浊,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X为Ce2(SO4)3;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会使溶液温度降低,Y的饱和溶液均变混浊,说明Y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Y可能为(NH4)2HPO4、NH4H2PO4或NaCl;故说法正确;
C.NH4H2PO4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小,所以NH4H2PO4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提纯NH4H2PO4时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说法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

因此,在20℃时,将40g NaCl 加入到100g水中,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不为2:5,故说法错误。

【知识点】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溶解与吸热、放热;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17.(2018广西省玉林市,题号17,分值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
C.要将甲溶液的状态由a点转化为b点,可以加适量溶剂
D.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均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A.t1℃时,没用指明甲、乙两种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也没有指明甲乙两种溶液是否饱和溶液,所以溶质的质量也无法确定,只有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才相等,所以A错误;
B..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克,它的意义是100克水最多溶解20克甲物质,所以120g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0g,所以B错误;
C.a点的甲溶液是饱和溶液,b点的甲溶液是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要想把a点的饱和溶液变成b点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适量溶剂的方法,所以C正确;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分别将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有晶体析出,而乙没有晶体析出,所以D错误。

【知识点】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结晶
(18葫芦岛)14.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

升温到t2℃时,a完全溶解,b固体增多。

a、b两种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t1℃时,两只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不相等
C.t2℃时,两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t2℃时,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