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内涵和假设理论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专题1 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范畴与方法一、组织行为学的范畴:(一)组织:动态定义:对分散的人和物进行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安排及组合。

静态定义:按照一定的目标和结构建立起来的群体。

(二)行为:狭义定义:人受外部刺激的所有外显活动。

广义定义:人受外部刺激所表现的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理活动。

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可控性5、受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影响分类: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组织行为:定义:社会组织为达到其目标,自行产生动机、行动和效果的过程。

评价:动机、行动和效果都很重要。

特征:1、是组织整体行为,由组织负责,非个人行为。

2、动机是组织建立的宗旨的反映。

3、组织行为效果具有二重性,即实现组织宗旨又对社会产生后果。

4、组织行为是全体组织成员共同活动的行为。

5、组织行为通过个体行为实现,又影响个体行为。

构成:1、管理行为:对全体成员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群体行为:正式和非正式群体行为。

3、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基础。

载体: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行为的要素:感觉、经验、学习、动机、认知、个性、社会因素等。

(四)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运行规律1、管理学的发展和分支学派:(1)早期的管理思想:圣经、孟子、孔子、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2)古典管理理论:A泰罗与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3)人际关系学说:梅约的霍桑实验(4)组织行为理论(5)现代管理丛林:A社会合作系统学派B经验或案例学派C社会技术系统学派D人际关系行为学派E群体行为学派F决策理论学派G沟通信息中心学派H管理科学学派(6)管理学派的统一和发展趋势展望A系统管理理论B权变管理理论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吉尔布雷斯夫人“管理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20世纪60年代)3、研究内容:(1)个体行为研究(2)群体行为研究:正式和非正式群体(3)组织行为研究:组织设计、组织诊断、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等。

组织行为学——精选推荐

组织行为学——精选推荐

第一章导论1、组织的涵义;组织存在的三个基本条件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通过有计划的协作所组成的为达到共同目的的正式结构或过程。

(1)、组织是人的集合。

组织既是物质结构又是社会结构,资源配置离不开人,人群形成了组织,没了人群就没了组织。

(2)、目标汇聚。

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需要和完成共同目标而凝聚的,追求个人目标和追求组织目标对立又统一。

(3)、组织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强调业务分工体系和管理分工体系的协调与规划。

2、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1)、个体层次,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2)、群体层次,重在分析群体成员工作中的相互影响;(3)、组织层次,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

3、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理解关于人性假设的四种理论和主要观点(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主要观点:①多数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必须由外界的刺激物加以激励。

②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因此他们必须由外界的力量来控制,才能保证他们为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③由于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因此他们基本上是不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

④不过,人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人符合上述假设,而另一类人则是能自律和自制的,并且不那么受他们感情的摆布。

必须把管理其他一切人的责任授于后面一类人。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根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1.人格(个性):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惯、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成分,它表明一个人比较典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

3.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

4.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5.能力:是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的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6.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8.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即个体对他人、群体及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

9.印象:指存留在个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10.首因效应: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

11.近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较大,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

1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

13.刻版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14.定势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存在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当我们认知他人时,常有一种不自觉的准备状态,按其外部特征进行归类,从而产生出定势效应尤其是初见。

15.态度:是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16.正式群体:指那些由官方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

17.非正式群体:指未经官方正式规定、自发形成的群体。

18.社会助长作用:也称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

他人在场的形式有实际在场、隐含在场、想象在场。

19.社会抑制作用:指个体在与其他群体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任务,或者有其他人在场时,会导致个体付出的劳动比单独时偏少,效率不如单独完成任务时高。

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导论学习目标掌握组织、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以及组织行为的三个层次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组织与组织行为一、组织1、组织的涵义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根据该界定,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组织和管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管理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二、组织行为的涵义组织行为: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可以从三个意义上来理解,或者说组织行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个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处于组织环境中的个人的所作所为;第二个层次是群体行为,个体总是生活与工作在群体之中,当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他们的行为与独处时是不同的,所以研究组织中人行为规律,不仅是研究单个人的行为,而且还要研究聚集在一起的人的行为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整个组织的行为,也就是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的涵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理解、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理解、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其本质是一门现代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是管理学的两大支柱,而组织行为学则集中了行为科学的主要成果;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为组织行为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组织行为学理论综述

组织行为学理论综述

组织行为学理论综述摘要:关键词:一、个体心理与行为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内容:人在本质是是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的,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工资是必要的。

“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认为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一般人生性懒惰,尽可能地少做工作第二、人们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第三、人们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的需要漠不关心第四、人们的本性是反对变革第五、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情去做。

第六、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具有这种人性假设的管理者试图通过外力的刺激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他们着重于通过满足人们的低层次需要来激励员工,而置自尊、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于罔顾。

2.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假设是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第二、工业革命以来,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失去了内在的乐趣而趋于单调,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慰。

第三、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人具有更大的影响。

第四、组织领导者应当满足职工归属、交往和友谊的需要,工作效率会随着职工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

这一理论对西方的组织管理方式有很大影响,诸如建立劳资联合委员会、实行利润分成等措施的推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感。

其主要内容为:第一,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遍本性,只要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会像娱乐、休息一样自然。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2、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3、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知觉特征: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2.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社会知觉的集中表现形式:1.对他人的知觉:表情、性格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和推测其原因和动机的过程归因的参照点: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为难的归因理论: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的三种启发:(1)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组织行为学第2章人性假设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2章人性假设理论
此种思想与中国《荀子•天论》中“人之性 恶,其善者伪也”相近。
经济人假设的主要论点及管理思想
主要论点
1. 人的本质是懒惰的,不愿 意工作;
2. 人为钱工作;
3. 人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 领导;
4. 大多数人必须被逼迫,控 制以致惩罚相威胁,才能 使他们完成组织目标。
管理思想
“胡萝卜加大棒” 的管理政策
马斯洛:“自我实现也许可以大致描述为 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力等等。这样的人 似乎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善。”
“一位音乐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 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就无法安静,人们 需要尽其所能,这一需要就称为自我实现需 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
*最初由马斯洛提出,后来麦克雷格总结马斯洛等 人的观点,提出“Y理论”,概括了该假设。
问(1)请结合人性假设理论,判断这两家研 究所对人性的假设分别是什么?
(2)简述以上两种假设的基本观点以及二者 相应的管理方式
(1)甲研究所是“经济人”的假设(或依据X理论)乙研 究所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或依据y理论)
(2) 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内容是: ①多数人十分懒惰; ②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 愿地受别人的指导; 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 ④多数人干工作是为满足基本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 能鼓励他们工作。
经济人假设 (古典观点)
20世纪60-70 年代
20世纪50年 代
20世纪20-50 年代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人性假设
理论
1. X理论 2. 人群关系学派观点 3. Y理论 4. 超Y理论
对人的基本看法
1. 经济人 2. 社会人 3. 自我实现人 4. 复杂人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1、组织行为学:是指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从而运用这些知识来实现组织行为有效性的学科第三章1、刻板印象:是指过度推论、过分简单化的对人们的个性进行推断的自我知觉现象。

它是基于人们在某一社会群体中的身份,把某些特征赋予他们的过程2、参照框架理论:假设个体的判断和认知不仅受到认知或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是发生在一个恰当的参照框架下的,这里的参照框架指的是“一套控制感知性认识、逻辑评价或社会行为的标准、信仰或假设”3、虚假同感效应:指的是我们对他人的信仰和特质与自己的信仰和特质之间的相似程度的高估4、晕轮效应: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冲突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对这个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后果。

5、期望效应:指的是预先的期望会抑制个体对事物的认识,知觉过程对信息的选择、对知觉对象的解释,都会偏向知觉主题预期的方向6、归因理论:就是解释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7、归隐的三要素(凯利):哈罗德﹒凯利提出了一个解释人们怎样决定他人行为的原因的模型,他认为进行归因时人们关注三个主要因素,即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8、自立性偏差:人们倾向于更好的表现自己9、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在归因时往往忽视情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因素如智力、能力、动机、态度和人格等的影响,哪怕别人的行为很明显受到了情境的左右10、情绪智力:是指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情绪分析以及调节个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11、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组成:知觉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合称态度的ABC模型12、压力的来源:组织压力源和生活压力源⑴组织压力源:任务压力源、角色压力源、人际压力源、物理压力源① 任务压力源:任务压力源是指工作任务相关的压力源② 角色压力源:角色总是与组织或群体中某一位置的与其行为相联系,组织或群体中的个体会面临角色的要求,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要求。

(完整版)组织行为理论汇总大全

(完整版)组织行为理论汇总大全

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生物学人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社会学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主要观点1、关注雇员需求,拒绝雇佣童工,重视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2、以制针为例说明劳动分工的优势,即分工能提高效率1、提倡激励工资制度,确定了科学管理的四条原则(作业层面) 。

2、关注的焦点为整个组织,提出管理的五个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归纳了管理的 14 条原则。

3、提出职权结构理具体实例2、(制针)10 个工人每人分担一项具体工作,每天能生产48000 根针。

若各自为政,一天不一定生产 10 根针。

1、搬运生铁的实验(提高每天的工资水平激励有体力剩余能力的工人,实现了搬运生铁工作量的提高)时代早期实践时代(19 世纪初)古典理论时代(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代表人物1、罗伯特 .欧文2、亚当 .斯密1、泰勒2、法约尔3、韦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工程学组织管理学自然科学管理学行为学派时代 (20 世纪 20 年代中 后期)现代理论时代三、个体行为的解释理论1、梅奥2、马斯洛3、麦格雷格1、孔茨2、巴纳德3、西蒙4、德鲁克5、卢桑斯论,提出有明确定义 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划 和制度以及非个人关 系的组织形式。

1、员工是社会人, 企 业除了正式组织外还 有非正式组织,提高1 、霍桑试验 (照明实 生产效率取决于员工验、福利实验、访谈的 工 作 态 度 和 满 意实验)度。

2、五需要层次理论 3 、X 、Y 理论1、将管理过程和职能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管 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对管理的组织进行研究,以协作系统为核 心, 论述组织内部均衡和外部相适应的条件。

3 、强调决策和决策者在管理中的作用, 认为 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且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4、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管理的 任务使工作有生产性、员工有成就感,对社 会有责任感,并提出了目标管理。

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的涵义:组织是一群人数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和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就构成通常所说的组织环境。

组织和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预测。

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预测他人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要求。

⏹解释。

组织行为学是解释组织中所发生的事情。

⏹控制。

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

⏹分析和行动(引导)。

依靠适当的分析,管理者才能有效地采取行动,控制有关行为,处理所出现的问题。

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人的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企业活动、生产活动、营销活动等等,都会以组织的形式出现。

人离开了组织,就如鱼离开了水;没有人的组织也不成其为组织。

⏹组织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组织目标的实现靠组织成员的努力。

⏹组织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舞台。

⏹组织与个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双方互惠互利。

个性: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应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

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可以掌握其目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为。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

组织行为学——人性理论假设

组织行为学——人性理论假设

第二,人的行为管理的任务在于给人安排具有吸引力人和们富愿有意意接义受职的责工,作而,且使多个数人人主动
自我实现人是指人都需要发
需要和组织目标尽可能的统一起来;
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
寻求职责;
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
人的第潜三力,充鼓分励发人挥们出来参,与人自的身才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工作者,
组织行为学 —— Organization behavioristics
【社会人假设】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根据人际关系理论,构建的参与管理模式的原则: 第一,管理者应把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第二, 管理者不能只注意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而应更重视员 工的人际关系, 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第三, 在奖惩方面,提倡实行集体奖励制度办法, 以培养集体精神; 第四, 提出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组织行为学 —— Organization behavioristics
【复杂人假设】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基于超Y理论, 构建的权变管理模式的原则
第一,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要对不同的人采 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第二, 组织机构和管理层次的划分、职工培 训和工作分配、工作报酬和控制程度等, 都 要从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员工素质等方面 进行综合考虑, 不能千篇一律;
组织行为学 —— Organization behavioristics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自我实现人假设】
假设的提出
Y理论的基本内容
基于Y 理论, 构建的民主管理模式的原则是:
马斯洛提出人是自我
人都是勤奋的, 要求工作是人的本
实现第人一的,观点管。理者要通过有效地综合运用人、财、物等能,要素就来如同实游现戏组或织休的息目一标样;自然;

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与理论

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与理论

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与理论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以及组织内部的结构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和理论,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步骤。

一、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1. 组织结构:组织的框架和配置,包括分工和权力关系等。

组织结构的设计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和绩效。

2. 组织文化:组织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等。

组织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3. 领导力:指导并影响员工的行为和绩效。

领导力的不同风格和能力会对组织的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4. 团队动力学:研究团队内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协作的过程。

团队动力学对于提高团队绩效至关重要。

5. 激励理论:解释员工激励的原因和方式。

激励理论可以帮助组织设计有效的奖励和激励方案。

二、组织行为学的关键理论1. 奖励理论:认为员工会对于获得的奖励做出积极行为,而对于不受奖励的行为则消极对待。

2. 期望理论:强调员工对于达到期望的行为会得到奖励,从而产生更高的绩效和满意度。

3. 交换理论:认为员工和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换关系,员工会根据他们的投入和获得的回报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4. 社会认同理论:强调个体对于和组织的社会身份认同对于行为和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5. 领导力理论:包括传统的领导风格理论、领导格局理论和转型领导理论等。

三、实际应用步骤1. 识别问题:确定组织内部的问题或挑战,例如员工流失率高或团队合作不佳等。

2. 收集数据:通过员工问卷调查、面试或观察等方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3. 分析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潜在因素。

4. 制定干预措施:根据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改善领导风格、培训团队协作技巧等。

5. 实施措施:将干预措施应用到组织中,并监测其效果和影响。

6. 评估结果:根据实施措施的效果,评估其对于问题解决的影响,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7. 持续改进:组织行为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改进。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行为科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引导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通过三个层面分析组织行为——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系统层面。

第二章1.人性假设理论埃德加•沙因(美):四种假设——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2.马斯洛(美)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卢因人类行为公式:B=f(P•E)需要:客观的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

3.人格的概念: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回应他人、跟他人互动的所有方式的总和。

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特有的,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

4.迈尔斯—布瑞格斯心理类型测量指标MBTI(1)美国的心理学家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而著成MBTI。

该测验中所测量的心理类型其实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比较偏好的行为风格,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倾向。

(2)四个维度:外向-内向你从哪里获得能量?(注意力集中的方向);感知-直觉你注意并且收集什么样的信息?(获取的信息类型);思维-情感你如何评估和处理所获信息?(信息处理方式);知觉-判断你如何决策?(对待外部世界的方式)表格看看拉就行了。

5.影响组织行为的主要人格特质能够有效预测组织行为的其他人格要素(1)、控制点(2)、马基雅维利主义:重视实效,与人保持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可以证明手段的合理性。

崇尚成功,忽视道德内涵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一贯的思想准则。

(3)、自尊(4)、自我监控(5)、冒险倾向(6)、A型人格6.价值观的内涵(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者人的行为,而且影响着人在工作经历和组织中的整体感受。

组织行为学-人性理论假设

组织行为学-人性理论假设

组织行为学 —— Organization behavioristics
【自我实现人假设】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假设的提出
Y理论的基本内容
基于Y 理论, 构建的民主管理模式的原则是:
马斯洛提出人是自我
人都是勤奋的, 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实现第人一的,观管点理。 者要通过有效地综合运用人、财、物等,要就素如来同实游现戏或组休织息的一目样标自;然;
“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假设
“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假设,更富于人情味与人道主义 精神。调动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实际需 要的正是一种真正的、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的 合作关系。
Z理论:核心是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人与人的关系,企业内部 必须具有共同的意识和责任,而且要造就亲密和合作的人际 关系。
第二,人的行为管理的任务在于给人安排具有吸引力人和们富愿有意意接义受职的责工,作而, 且使多个数人人需主动
自我实现人是指人都需要发挥
潜力要,和表组现织自目己标的尽才能可,能只的有统人一起来;
寻求职责;
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
的潜第力三充,分鼓发励挥人出们来,参人与的自才身能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制定,把责任最大限度地交给工作者,
组织行为学 —— Organization behavioristics
【文化人假设】
人性理论假设综述
基于“文化人”假设的人本管理理论
从“灵魂和精神”入手,高扬批判“理性主义”的旗帜,恢复了管理中人的主体地位, 超越以往对人经济和心理等层次的关注,直接逼近对人的行为影响更深远、更有力的文 化价值层面;
组织行为学 —— Organization behavioristics
【经济人假设】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述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al Science )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现将组织行为学中一些理论进行简单的概述。

一、群体理论(1)定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目标。

群体三要素:1、拥有一定规范,行为互相制约;2、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联系成整体;3.为完成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

(2)群体类型1、大型群体与小型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大型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目标、机构等)联系在一起。

社会因素有更大作用。

例如,阶级、阶层群体、大型企业、大学校等。

小型群体:人们之间有直接接触,心理因素的作用大。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正式群体有固定编制,个人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明确的职责分工,个人行为是由组织目标规定的,指向组织目标的。

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开放群体:开放--经常更换成员,来去自由,输入“新鲜血液”,适应性强;地位和权力不稳定,不适合于长期的任务。

封闭群体:成员稳定,等级关系严明,历史的眼光。

(3)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60年代中期,人们大都认为,群体发展经历5阶段的标准程序:形成,目的、结构、领导、规范不确定。

震荡,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规范,形成亲密关系、结构。

执行任务,群体结构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

中止(4)群体特征1、角色2、.群体互动分析3、群体规范4、地位5、凝聚力6、群体规模(5)群体互动分析1、群体互动的分析工具“心理地图学”,对组织或群体的社会关系进行直观分析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组织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2.组织成员是通过实现个体目标和完成
共同目标而凝聚的;(组织成员为什么要 加入组织?人为什么要工作?)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活动:建立或参与一个小组(组织) 可以是绘画组织、体育爱好组织、音乐 组织、学霸组织。。。。。。
(三)组织行为:
两者的区别:研究内容和学科基础不同
• 具体来说主要研究三方面:组织对成员 、成员对组织
•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持续发展问题 •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访谈法3、自陈法 4、测验法5、个案法、6、实验法 7、定量法。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西方的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 (一)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历史由来 1、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源于心理学在管理
组织行为学内涵和假 设理论
主要内涵包括:
• 相信一种管理理念:以人为本 • 研究一套系统:人人系统 • 传播一套方法:如何激励员工 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有助于提高组织运营的效

第一章 导论
【学习目标】 1.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 2.熟悉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方与意义。 3.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重点讲清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 组织 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教具 【教学时数】4学时
是指组织的个体、群体或组织本身从组织的 角度出发,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刺激所作出 的反应。
组织行为分为两大类:管理行为和业务行为
两者行为的主体和行为内容都不同:
前者的主体是管理者,后者的主体是业务员
管理行为与业务行为内容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管理行为具有普遍性,而业务行为却具有 特殊性)举例:医院与学校(板书)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 (一)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
是综合运用与个体及群体行为有关的各种知 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 个体及群体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管理人 员对组织中个体及群体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 力,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提问:系统分析方法?) 注意:个体及群体行为规律就是组织行为学研究基础。
组织行为从层次上划分为三个层次 :
• 第一层:个体: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 ,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第 一层即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 个人集合;
• 第二层:重在分析组织成员在群体工作中 相互影响;
• 第三次: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 行为(组织文化组织结构对个体和群体及 对整个组织的效率和气氛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思想中蕴含的组织行为学 1、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主要观点: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和:和气生财信
诚信—企业商德的核心:诚实不欺,重约 守信;
讨论话题:当代的诚信与孝悌
• 有人说当下的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 元芳你怎么看?
4、在“工业心理学”之后,美国女管理 学家丽莲•吉尔布雷斯首次使用了“管 理心理学”这个名称。以后又出现的“ 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
5、1960年美国心理学协会第十四分会— —工业心理学会改名为工业和组织心理 学分会
6、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学院在教师 队伍中又吸收了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 家和人类学家。从这批人中产生出来的 研究项目,开始取名为“组织行为学” 。
(二)组织:(回忆管理学中的定义: 组织)
1.组织是追求一定目标的社会实体;
2.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依托环境生存 的输入-输出系统;
3.组织是各种权利的集合体—各种权利集 团为了自身利益影响对组织资源的分配
本教材定义:
4.组织是为了达到个体和共同目标而一起 工作的人的集合
思考:为什么会产生组织呢?
管理好他人,要求:
正视他人、理解他人的愿望、需求、 目标(凡事理解万岁!)
认清他人的价值观、兴趣、态度、性 格、能力、偏好等
善于与人沟通分工协作
善于解决复杂问题。
总之就要要建立一个灵活的人际关系 氛围。
管理好组织系统:
组织是指企业政府机构、国家社会等, 要求:
具有能看清复杂系统的能力
建立良好的内外利益关系,打造适合的 组织文化和价值观。
• 4.研究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 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 、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一实现组织既定 的目标。
二、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学会管理自己,要求做到什么?
• 学会正视自己 • 合理定位了解自身的价值 • 兴趣偏好、性格、能力
• 找到自身的长处和适合自己的工作,做 好职业规划;
总之,就是要使整个组织系统保持持久 健康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上述 三者任意一个方面的发展都必须随 容: • 宏观组织行为学:以经济学、社会学等为
基础,主要研究组织设计、组织结构、组 织文化、组织变革等 • 微观组织行为:以心理学、社会学等为理 论基础,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和 行为规律,如: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个体 群体和组织系统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 一、组织行为学内涵(复习定义)
1.组织行为学及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研究人的行 为活动规律
2.组行不是研究人的一般行为规律,也不是研究一切人 类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 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3.组行不是孤立的研究一个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组织 的心理和行为而是用系统分析方法将个体作为子系 统放在群体这个大系统中来研究,个体就是群体的 子系统,而群体有事组成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它 们自成系统而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实践中的应用。
2、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在德 国的莱比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 室,心理学开始了迅速的发展历程。
3、二战之前,许多西方国家将心理学应用于工业领域 ,被称为“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 这时还主要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