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艺术教案:会唱歌的瓶娃娃(用饮料瓶制作玩具)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产生和变化,培养他们的听觉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制作和演奏瓶宝宝,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增进幼儿对音乐和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废物利用。
二、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瓶水。
2. 准备一些彩纸、彩笔、贴纸等装饰材料。
3. 准备一些乐器,如小鼓、铃铛等。
4. 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方便幼儿进行活动。
三、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引导他们观察空的塑料瓶,思考如何让瓶宝宝会唱歌。
2. 教师演示如何将塑料瓶装满水,摇晃产生声音。
让幼儿模仿并尝试不同水位和摇晃力度产生的声音。
3. 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纸、彩笔、贴纸等装饰材料装饰自己的瓶宝宝,鼓励他们发挥创意。
4.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有一个小鼓和其他乐器。
让幼儿合作演奏音乐,为瓶宝宝伴奏。
5. 教师邀请每个小组的瓶宝宝“唱歌”,让其他幼儿猜猜是哪个小组的瓶宝宝在唱歌。
2. 教师强调环保意识,让幼儿明白废旧物品可以重新利用,变成有趣的玩具。
3.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对音乐和艺术的兴趣。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制作家庭版的瓶宝宝,开展家庭音乐游戏。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的瓶宝宝摆放在教室一角,作为装饰和展示。
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类似的活动,如“会跳舞的纸宝宝”,让幼儿继续探索不同材料和道具的创意玩法。
六、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准备好装饰材料和乐器,确保活动场地宽敞整洁。
2. 活动开始: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引导他们观察塑料瓶并思考如何让瓶宝宝会唱歌。
3. 操作阶段:幼儿按照教师的示范,装满水并摇晃塑料瓶,观察不同水位和摇晃力度产生的声音。
4. 装饰时间:幼儿用彩纸、彩笔、贴纸等装饰材料装饰自己的瓶宝宝,展现创意。
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二、活动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不同材质和装载物对声音的影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瓶、水、沙子、米粒、音乐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每个幼儿一个座位。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提问:“你们猜猜,这个瓶子会唱歌吗?”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回答。
2. 探索声音产生:教师将塑料瓶分别装入沙子、米粒等不同材质,让幼儿摇晃瓶子,观察和倾听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材质装载物对声音的影响。
3. 团队合作: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
组内成员轮流将沙子、米粒等装入瓶子,并摇晃瓶子,共同创作一首“瓶子之歌”。
4. 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向全班幼儿展示自己的“瓶子之歌”,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声音产生的认识,以及在不同材质和装载物下声音变化的感受。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一起探索更多声音产生的现象,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等。
2. 环境创设:在教室一角设置“音乐角”,放置各种瓶子、水、沙子等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创作。
3. 教学活动:开展“声音大集合”活动,让幼儿通过各种方式(如拍手、敲击、吹奏等)创造声音,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不同材质和装载物对声音的影响。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创作出有趣的“瓶子之歌”。
七、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提问:“你们猜猜,这个瓶子会唱歌吗?”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回答。
2. 探索声音产生:教师将塑料瓶分别装入沙子、米粒等不同材质,让幼儿摇晃瓶子,观察和倾听声音的变化。
示范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会唱歌的瓶娃娃
示例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会唱歌的瓶娃娃一、课程概述本次课程为幼儿园中班美术课,主要内容为创作手工制作会唱歌的瓶娃娃,通过此项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二、课程目标1.通过亲手制作会唱歌的瓶娃娃,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审美素质;3.培养幼儿在操作中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4.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手工制作会唱歌的瓶娃娃,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设计并执行手工制作过程,促使幼儿在合作中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环节(5分钟)1.教师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会唱歌的瓶娃娃”;2.展示已经制作完成的瓶娃娃,引导幼儿观察瓶娃娃的特点和特色;3.引导幼儿进行初步想象和思考。
第二步:操作过程(40分钟)1. 安排材料准备1.提前准备好制作会唱歌的瓶娃娃所需的材料:空瓶子、彩纸、细绳、颜料、毛笔等;2.将材料摆放在指定的区域,要求幼儿有序取用。
2. 进行制作设计1.团队合作,幼儿共同探讨“会唱歌的瓶娃娃”的各种元素(如头部、手臂、腿等)的设计要点;2.分组讨论设计,并交流和沟通;3.将设计方案呈现在黑板上。
3. 制作实施1.按照分组讨论的方案,开始制作各自的瓶娃娃;2.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求幼儿相互帮助,方便大家成功完成;3.幼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第三步:总结(5分钟)1.小组把打好的瓶娃娃一起展示;2.教师评价幼儿的手工水平和团队合作;3.鼓励幼儿派发制作的瓶娃娃,展示自己的成果。
五、教学建议1.在教师介绍主题的同时,可以先表演一段瓶娃娃唱歌的视频,吸引幼儿的注意力;2.设计时要将幼儿的单项技能培养与综合性能力培养相结合;3.在合作中,适当地让幼儿自主探索,提高幼儿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为支持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室中布置各种制作瓶娃娃的工具、材料及其他所需用品的器皿,以方便幼儿迅速、顺利且有序地取用所需材料。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课教案《会唱歌的瓶子》(2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课教案《会唱歌的瓶子》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让瓶子发出声音。
活动准备:歌曲《表情歌》音乐磁带,幼儿人手一个瓶子宝宝,各种操作材料(玉米、黄豆、葵花籽、小石块。
)活动过程:一、听一听1.聆听,说说谁在唱歌?2.联系生活,说说周围事物中谁会唱歌。
3.出示瓶子宝宝导入新课。
二、想一想1.怎样能让你的瓶子宝宝唱起歌来呢?2.幼儿自由交流。
(引导幼儿想象出让"瓶子宝宝"唱歌的方法。
)三、试一试1.简单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黄豆、玉米、葵花籽、小石块,小朋友自己来动动手,想想办法,让你的瓶子宝宝唱起歌来,好吗?2.提出操作要求:师:待会儿小朋友可以选择一样材料放进瓶子里试一试,盖上盖子,摇一摇,听一听;它唱出来的歌声是怎样的?试好了以后,再换另一样材料试一试,听一听,它们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哪一种最响亮?3.幼儿自由尝试、探索。
(1)提醒幼儿注意倾听装不同材料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2)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4.分享交流操作结果。
(1)感受不同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2)小结:四、小结表演师:现在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会唱歌的瓶子宝宝,那我们来为歌曲伴奏好不好?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课教案《会唱歌的瓶子》(2)科学实验课教案《会唱歌的瓶子》一、活动目标:1. 学习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幼儿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空饮料瓶、小石子或米粒、橡皮筋、钢丝;2. 实验器材:黑板、彩色粉笔、实验示范图片;3. 实验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实验的名称《会唱歌的瓶子》并向幼儿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材料:教师给每位幼儿发放一个空饮料瓶,让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和材料,引导他们发现瓶子是由透明塑料制成的,有开口和底部。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材质的瓶子,了解它们的声音特点。
2.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如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瓶等)、水、沙子、小石子等填充物。
2. 音乐准备:准备一些简单的儿歌,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外观和材质特点。
2. 探索声音:教师将瓶子filled with different materials,如水、沙子、小石子等,让幼儿摇晃瓶子,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不同瓶子声音的特点。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教师示范如何将瓶子制作成会唱歌的瓶宝宝。
在瓶子里填充适量的水或沙子,用瓶盖堵住瓶口,轻轻摇晃瓶子,使其发出悦耳的声音。
接着,让幼儿动手操作,尝试制作自己的会唱歌的瓶宝宝。
4. 唱歌比赛: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都有一个会唱歌的瓶宝宝。
各小组轮流进行唱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瓶宝宝唱得最好听。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更多的瓶子,尝试制作不同的会唱歌的瓶宝宝。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的自然角或美工区,布置一个“会唱歌的瓶宝宝”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瓶子声音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唱歌比赛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延伸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
六、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一个宽敞的室内活动场地,足够数量的椅子,以及一些简单的音乐乐器,如小鼓、小锣等。
2. 音乐准备:准备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如《幸福拍手歌》、《两只老虎》等。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声音的奥秘》,详细内容围绕“会唱歌的瓶宝宝”,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声音产生的原理以及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理解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探索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教学重点: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培养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玻璃瓶、小木棒、塑料瓶、金属瓶、橡皮膜等。
2. 学具:每组一套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玻璃瓶、小木棒、塑料瓶、金属瓶、橡皮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玻璃瓶,用小木棒敲击,引导学生观察瓶子发出声音的高低。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用不同材料(塑料瓶、金属瓶、橡皮膜等)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
2. 例题讲解教师以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玻璃瓶为例,讲解声音产生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瓶子中水的量、材料等来影响声音的高低。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唱歌的瓶宝宝》2. 板书内容:(1)声音产生的原理(2)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3)实验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唱歌的瓶宝宝”,并记录实验过程。
2. 答案要求:能够正确描述声音产生的原理,以及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探索其他影响声音的因素,如空气湿度、温度等,并将实验结果分享给同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如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玻璃瓶,易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幼儿园中班艺术教案:会唱歌的瓶娃娃(用饮料瓶制作玩具)
中班艺术教案:会唱歌的瓶娃娃(用饮料瓶制作玩具)活动目标:1、尝试用饮料瓶制作玩具,对自制玩具感兴趣。
2、培养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饮料瓶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1. 基本材料:师生共同收集的饮料瓶若干: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亮晶条,双面胶。
2. 辅助材料:米、豆子、枣子。
3. 音乐歌曲《小星星》。
活动过程:一、漂亮的瓶娃娃。
导入语:T: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个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哦,小朋友想不想见见它呀!S:想。
T:这个小客人可害羞了,小朋友们要很安静它才敢出来见你们哦!(出示瓶娃娃)哇!它是谁啊?S:小娃娃。
T:我们的小客人漂亮吗?S:真漂亮。
T:老师告诉你们个秘密!小娃娃原来可没这么漂亮呢!它以前是个什么样子呢?小朋友想不想看看?S:想呀!(出示饮料瓶)T:原来它就只是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的瓶子,汤老师把它变成了现在漂亮的瓶娃娃。
(废物利用)小朋友想不想把你们带来的瓶子也变成漂亮的瓶娃娃。
然后和它们做好朋友呢?S:想!(展示材料,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讨论:怎样把瓶子变成漂亮的瓶娃娃?教师进行总结,在基本位置上贴上眼睛和嘴巴,进行简单装饰。
)T:咦!嘘~~,我好象听见瓶娃娃在我说话。
二、瓶娃娃会唱歌T:刚刚呀,老师手中的瓶娃娃悄悄的告诉我,它很不开心,因为它不会“唱歌”。
这该怎么办呀?小朋友谁能帮帮它呢?S:(进行讨论,回答)T:原来是瓶娃娃没有吃饭,所以没有力气唱歌。
那我们现在就来帮助瓶娃娃给它喂些吃的。
(教师示范装豆子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在装豆子时遇到的问题)制造问题:①在装的过程中故意不小心把米给掉了一桌子,向幼儿寻求解决办法。
②把瓶子装满,讨论为什么瓶娃娃还是唱不出歌。
教师总结:在喂瓶娃娃吃东西的时候你们可以选择你们喜欢的喂瓶娃娃吃。
我们可以把它放在盒子上喂,这样就不容易掉到桌子或地板上了。
它可是个爱卫生的小娃娃哦!而且在喂的时候不要把瓶娃娃喂得太饱了,那样它就唱不出歌来了。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听觉和音乐节奏感。
4.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让幼儿能够自己动手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并理解其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些水。
2. 准备一些小石子或其他可以放入瓶子里的物品。
3. 准备一个音乐播放器,用来播放歌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每个幼儿拿好自己的塑料瓶,轻轻摇晃,听一听瓶子里的声音。
讨论:我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 讲解:向幼儿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我们摇晃瓶子时,瓶子里的水和其他物品就会振动,产生声音。
3. 实践:让幼儿自己动手,将小石子或其他物品放入塑料瓶中,摇晃瓶子,听一听产生的声音。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物品和数量,产生不同的声音。
5. 展示:让每个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并给大家演示如何让瓶宝宝唱歌。
6. 总结: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振动和音高的关系。
五、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会唱歌的瓶宝宝,并拍下照片,下次上课和大家分享。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每个小组用自己的瓶宝宝进行音乐创作,创作出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2. 邀请家长参加亲子活动,和幼儿一起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瓶宝宝音乐会,让幼儿用自己的瓶宝宝表演歌曲,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评价幼儿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关注幼儿在小组活动和亲子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与同伴和家长的沟通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了幼儿足够的操作机会,让他们亲自尝试和探索?是否对幼儿的疑问进行了耐心解答,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九、教学反馈:1. 幼儿对实践活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积极参与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
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二、活动目标:1. 感知不同水位高度对声音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水、瓶子、筷子、颜料、画笔、音乐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瓶宝宝舞台布置。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瓶宝宝舞台,引起幼儿兴趣。
2. 探索瓶宝宝唱歌的秘密:a. 教师向幼儿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水位高度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3. 创意瓶宝宝:a. 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在瓶子上画出喜欢的图案。
b. 幼儿用筷子敲击瓶子,观察不同水位高度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c. 幼儿尝试搭配不同的水位和图案,创作出会唱歌的瓶宝宝。
4. 展示和交流:a.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舞台上,模拟演唱会。
b. 幼儿扮演歌手,用瓶子唱歌,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c. 教师和幼儿互相欣赏、评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活动,共同探索家庭中的科学现象。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创作的瓶宝宝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内,营造富有创意的环境氛围。
3. 课程延伸:开展“科学探索俱乐部”活动,让幼儿在俱乐部中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创意环节中的想象力、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参与程度以及知识掌握情况。
4.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家园共育的实施效果。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适当调整实验难度和创意要求。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交流和表达。
3. 鼓励家长参与活动,提高家园共育质量。
4. 定期组织类似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安全,提醒幼儿注意操作过程中的水滴、颜料等液体。
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声音的奥秘》,具体内容为“会唱歌的瓶宝宝”。
通过探索声音的产生,让幼儿了解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感受到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差异。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玻璃瓶、小木棒、记号笔、音乐CD。
学具:每组一套装有水的玻璃瓶、小木棒、记号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唱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 例题讲解(1)向幼儿展示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玻璃瓶,用小木棒轻轻敲击瓶壁,让幼儿观察和听辨不同瓶子发出的声音。
(2)引导幼儿发现声音与瓶子振动的秘密,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小木棒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玻璃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会唱歌的瓶宝宝》2. 板书内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幼儿回家后,用家中的玻璃瓶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只要幼儿能够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并能向家长解释声音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对实验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其他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如弦乐器的演奏、打击乐器等,激发幼儿对声音的进一步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引导方式5. 随堂练习的组织和指导6. 板书设计的内容和结构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实现。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唱歌的瓶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会唱歌的瓶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塑料瓶可以发出声音的现象,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塑料瓶可以发出声音的现象。
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塑料瓶发出声音的原因,并探究如何让塑料瓶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塑料瓶若干、小石子、水、沙子、盐等。
2.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学环境,便于幼儿进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瓶,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塑料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教师轻轻敲打塑料瓶,引导幼儿聆听塑料瓶发出的声音。
(二)探究活动1.教师将塑料瓶分别装入小石子、水、沙子、盐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塑料瓶发出声音的变化。
2.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物品装入塑料瓶后,塑料瓶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
3.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为什么塑料瓶会发出声音。
(三)实践活动1.教师将塑料瓶递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尝试装入不同物品,观察塑料瓶发出的声音。
2.引导幼儿发现,通过改变物品的多少、形状等,可以改变塑料瓶发出的声音。
3.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瓶子”。
2.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如何将塑料瓶的音乐运用到生活中。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肯定幼儿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音乐瓶子”,并尝试创作一段音乐。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制作过程,并将成果分享到班级群。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小朋友们,你们听到瓶子发出了什么声音呢?”“你们觉得,瓶子里的东西不同,发出的声音会一样吗?”“我们来试一试,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再摇一摇,听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谁可以告诉老师,你们觉得瓶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对了,是因为里面的东西在动,碰到瓶子壁就发出了声音。
”“那我们再试试看,如果放的水多一点点,声音会变大还是变小呢?”教学过程补充:(一)导入教师展示一个空的塑料瓶:“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了,这是一个塑料瓶。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精品教案《会唱歌的瓶子》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实验精品教案《会唱歌瓶子》一、教学内容《会唱歌瓶子》是一堂针对幼儿园中班孩子科学实验课程。
教学内容取材于《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声音》中第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产生原理、声音高低变化,以及通过简单实验,让孩子们理解声音与物体振动之间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 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孩子们对科学实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感受到瓶子发出声音原因是振动。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理解声音与振动之间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实验用瓶子、橡皮膜、盐、小锤子、尺子。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材料(瓶子、橡皮膜、盐)。
五、教学过程1. 实验情景引入我向孩子们展示一个装有盐瓶子,用小锤子轻敲瓶子,瓶子发出清脆声音。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瓶子为什会唱歌?”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入实验。
2. 例题讲解我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并示范如何将橡皮膜固定在瓶口,向瓶子里加入适量盐,用尺子轻轻拨动橡皮膜,观察瓶子发出声音变化。
3. 随堂练习孩子们按照我示范,动手进行实验。
我在一旁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
4. 分组讨论(1)为什瓶子会发出声音?(2)为什向瓶子里加盐后,声音会变化?我引导孩子们得出结论:瓶子发出声音是因为橡皮膜振动,振动频率与声音高低有关。
向瓶子里加盐后,瓶子振动频率发生变化,导致声音高低发生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 振动频率与声音高低有关。
3. 瓶子加盐后,振动频率变化,声音高低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物品,试试它们是否能发出声音,并观察声音高低变化。
答案:家里物品如瓶子、碗、盆等都可以发出声音。
通过敲击、吹气等方式,观察声音高低变化。
2.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用实验材料(瓶子、橡皮膜、盐)制作一个“会唱歌瓶子”,并录制一段视频。
答案:参照实验步骤,制作“会唱歌瓶子”,并录制一段展示声音变化小视频。
示范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会唱歌的瓶娃娃
示范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会唱歌的瓶娃娃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成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目的。
通过本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发现它们的美丽和价值,并运用手中的画笔将它们表现出来。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并将它们表现在画纸上。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瓶子、水、颜料、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瓶子和一张画纸。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个会唱歌的瓶娃娃,让他们听一听、看一看,感受瓶娃娃的美丽和神奇。
2. 观察与讨论:让孩子们观察瓶子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讨论如何将瓶子变成会唱歌的瓶娃娃。
的形状,粘贴在画纸上。
4. 创作与展示:让孩子们在画纸上创作出自己心中的会唱歌的瓶娃娃,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五、活动重难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并将它们表现在画纸上。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美好,用自己的画笔表现了美好。
通过本节课,我深感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有效性,它们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观察、创造和表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中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课时安排: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和分享精神。
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塑料瓶和一把剪刀。
2. 准备一些水和沙子,以及一首儿歌。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空塑料瓶,提问:“你们猜猜,这个瓶子能唱歌吗?”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索声音产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将塑料瓶剪开,放入一些水和沙子。
让幼儿摇晃瓶子,观察声音的产生。
教师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观察声音传播:教师让幼儿围成一个小圈,将塑料瓶放在中间。
教师轻轻敲击瓶子,让幼儿观察声音的传播。
教师讲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4. 唱歌游戏:教师教唱一首简单的儿歌,让幼儿跟着一起唱。
教师将塑料瓶放在幼儿的嘴巴旁边,让他们通过吹气的方式,使瓶子发出声音,跟着歌曲的节奏摇晃瓶子。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提问:“我们是怎么让瓶子唱歌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是怎么传播的?”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 评价幼儿在唱歌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结束时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感受。
四、教学拓展1. 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和方式,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2.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传播。
3.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一起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延伸活动1. 音乐游戏: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抓手指”游戏,幼儿围成圈,随着教师的指令进行抓手指动作,当教师发出“唱歌”的指令时,幼儿需要用手指敲击瓶子,发出声音。
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
2. 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石头。
3. 一个宽敞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让学生观察手中的空塑料瓶,提问:“你们能想到用这个瓶子来做些什么有趣的实验吗?”2. 讲解:向学生解释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演示:将小石头放入塑料瓶中,摇晃瓶子,让学生听到瓶子发出声音。
引导学生观察瓶子振动的情况。
4. 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放入小石头并摇晃瓶子,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五、作业与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来产生声音,并观察和记录。
2. 邀请家长参与,一起进行声音实验,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记录学生在讨论中的发言和观点,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实验记录和作业,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是否具有趣味性,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并乐在其中。
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讨论环节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通过讨论加深对声音传播的理解。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或有相关经验的家长来课堂进行讲座或演示,增加学生对声音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录音棚或音乐教室,亲身体验声音的录制和播放过程。
3. 开展声音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塑料瓶、水、筷子、颜料、画笔、沙子、音乐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游戏空间。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探索声音: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水位、不同材质的瓶子产生的声音。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教师指导幼儿用颜料给瓶子涂上颜色,用画笔在瓶子上画上表情,用筷子敲击瓶子,感受声音的变化。
4. 音乐表演:教师带领幼儿用沙子装在瓶子里,摇晃瓶子,制造出美妙的音乐。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总结活动的收获。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会产生声音的物品。
2. 环境创设:在教室里设置一个音乐角,让幼儿随时可以去探索和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调查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了解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剪刀、筷子等工具时的安全。
2.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保持安静,尊重他人。
3.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和创作,不限制他们的想象力。
七、活动步骤解析2. 探索声音环节: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水位、不同材质的瓶子产生的声音,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制作环节:引导幼儿动手操作,用颜料、画笔给瓶子涂色和画表情,用筷子敲击瓶子,感受声音的变化,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音乐表演环节:让幼儿用沙子装在瓶子里,摇晃瓶子,制造出美妙的音乐,增强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5.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帮助他们总结活动的收获。
中班艺术活动:会唱歌的瓶娃娃
中班艺术活动:会唱歌的瓶娃娃活动介绍中班阶段是孩子们认知、思维和语言表达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发展艺术兴趣和能力的重要时期,艺术活动对于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次我们为中班幼儿准备了一项有趣的艺术活动:会唱歌的瓶娃娃。
这次活动中,我们将让幼儿亲自参与和制作瓶娃娃,并学习唱儿歌。
这次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够增强幼儿们合作意识、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1.空饮料瓶2.棉花3.绸缎4.丝带5.颜料6.刷子7.胶水活动准备首先,老师需要准备好上述的材料,尽量准备充足,避免中途材料不足的情况。
其次,提前将饮料瓶割去瓶口,且将外表面清洗干净,这一步可以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时刻保持干净卫生。
最后,给孩子们准备一张A4的白纸,让孩子们在白纸上练习画瓶娃娃的造型和表情,为制作瓶娃娃提供参考。
活动过程制作瓶娃娃1.往饮料瓶里面塞入棉花,塞到三分之一的位置;2.将绸缎膜剪下来,包裹在棉花上方,压住固定;3.用丝带将瓶子腰部勒紧,并打成一个蝴蝶结;4.给瓶娃娃添上两只绸缎手臂和一个可爱的头发发髻;5.用颜料和刷子将瓶娃娃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装饰画出来。
学唱儿歌在制作瓶娃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唱儿歌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跟着唱,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音乐方面的能力。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艺术活动,中班幼儿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唱儿歌,此外还体验了艺术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在班级的展示区展示孩子们制作的瓶娃娃,吸引其他班级的孩子前来观看,同时可以鼓励孩子们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制作心得和感受。
通过艺术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美妙,也为培养幼儿们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奠定了基础。
示范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会唱歌的瓶娃娃
示范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会唱歌的瓶娃娃一、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园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和创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4.培养幼儿口语表达和合作意识。
5.通过本次设计、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加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瓶娃娃——美术创作2.《小毛驴》——歌曲演唱三、教学重点1.瓶娃娃的制作与装饰2.歌曲的学唱四、教学难点1.瓶娃娃的装饰与表现2.歌曲的音乐感知与表现五、教学手段1.class 视频教学2.class 实物展示3.class 语言解说4.class 合作游戏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次导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们对今天的主题和内容有所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幼儿看到美术创作的过程以及所需要的材料,对瓶娃娃进行初步的认识。
接着,播放《小毛驴》的音乐,让幼儿们跟随节奏轻轻摇摆,感受音乐与身体的互动。
2. 主体活动2.1 瓶娃娃的创作与装饰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瓶娃娃的材料和步骤,并在实物教具的辅助下,通过手把手的教学带着幼儿们一步步完成瓶娃娃的制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幼儿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装饰物,提高幼儿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
2.2 《小毛驴》的学唱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如口头教学、音乐资料、对唱等方式,带着幼儿一起学唱《小毛驴》。
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们唱出正确的音调、节奏和情感,同时要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幼儿们通过音乐展现自我、演绎情感。
3. 结束环节结束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并形成良好的合作与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合作游戏,让幼儿们分享自己的瓶娃娃、体验唱歌的快乐,并进行小小的表演,以此加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实践活动,发现幼儿在美术创作和音乐表现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避免单纯的机械复制,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更好地发挥幼儿在美术和音乐方面的创造力。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会唱歌的瓶宝宝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材料:塑料瓶若干、水、剪刀、胶带、彩纸、颜料等。
2. 工具:剪刀、胶带、画笔等。
3. 环境:安静的教室,每个孩子有一张小桌子和一个座位。
三、活动过程2. 制作过程:a. 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步骤,并示范如何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
b.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制作自己的“会唱歌的瓶宝宝”。
c.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幼儿解决问题。
3. 探索声音:a.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指轻轻敲击瓶子,观察瓶子发出声音的特点。
b.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分享不同的敲击方法。
c. 教师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4. 游戏环节: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瓶宝宝唱歌比赛”,要求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
b. 幼儿相互评分,选出“最佳歌手”。
c. 教师颁发奖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家庭中可以进行的科学小实验。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将“会唱歌的瓶宝宝”放入科学角,供其他幼儿观察和探索。
3. 教学活动:教师根据本次活动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音乐、绘画等。
五、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关爱,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4.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活动过程中幼儿不受伤。
六、活动准备材料:塑料瓶若干、水、剪刀、胶带、彩纸、颜料等。
工具:剪刀、胶带、画笔等。
环境:安静的教室,每个孩子有一张小桌子和一个座位。
七、活动过程1. 复习: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艺术:会唱歌的瓶娃娃(用饮料瓶制作玩具)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饮料瓶制作玩具,对自制玩具感兴趣。
2、培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饮料瓶活动,增强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基本材料:师生共同收集的饮料瓶若干: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亮晶条,双面胶。
2辅助材料:米、豆子、枣子。
3音乐歌曲《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漂亮的瓶娃娃。
导入语:
T: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个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哦,小朋友想不想见见它呀!
S:想。
T:这个小客人可害羞了,小朋友们要很安静它才敢出来见你们哦!(出示瓶娃娃)哇!它是谁啊?
S:小娃娃。
T:我们的小客人漂亮吗?
S:真漂亮。
T:老师告诉你们个秘密!小娃娃原来可没这么漂亮呢!它以前是个什么样子呢?小朋友想不想看看?
S:想呀!(出示饮料瓶)
T:原来它就只是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的瓶子,汤老师把它变成了现在漂亮的瓶娃娃。
(废物利用)小朋友想不想把你们带来的瓶子也变成漂亮的瓶娃娃。
然后和它们做好朋友呢?
S:想!
(展示材料,引导和老师一起讨论:怎样把瓶子变成漂亮的瓶娃娃?师进行总结,在基本位置上贴上眼睛和嘴巴,进行简单装饰。
)T:咦!嘘~~,我好象听见瓶娃娃在我说话。
二、瓶娃娃会唱歌
T:刚刚呀,老师手中的瓶娃娃悄悄的告诉我,它很不开心,因为它不会“唱歌”。
这该怎么办呀?小朋友谁能帮帮它呢?
S:(进行讨论,回答)
T:原来是瓶娃娃没有吃饭,所以没有力气唱歌。
那我们现在就来帮助瓶娃娃给它喂些吃的。
(师示范装豆子并与一起讨论在装豆子时遇到的问题)
制造问题:
①在装的过程中故意不小心把米给掉了一桌子,向寻求解决办法。
②把瓶子装满,讨论为什么瓶娃娃还是唱不出歌。
师总结:在喂瓶娃娃吃东西的时候你们可以选择你们喜欢的喂瓶娃娃吃。
我们可以把它放在盒子上喂,这样就不容易掉到桌子或地板上了。
它可是个爱卫生的小娃娃哦!而且在喂的时候不要把瓶娃娃喂得太饱了,那样它就唱不出歌来了。
喂好了以后不要忘记把瓶娃娃的小帽子盖好了。
这样它就可以唱歌了。
(摇起瓶子)
(交代注意事项让回位置进行操作制作瓶娃娃,。
自由选择食物喂瓶宝宝)
三、结束部分:
T:我们来听听看我们的瓶宝宝是不是会唱歌了。
(随意摇动瓶宝宝)
T:哦,瓶娃娃刚才告诉我,说为了谢谢小朋友,想给小朋友唱首歌,好吗?
S:好~~
(老师先示范一遍)
T:接下来我们就跟着节奏让瓶宝宝唱出好听的“歌声”。
(播放音乐《小星星》让跟着音乐打节奏,最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