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9
3、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
影响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① 农村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②社会文化(观念、规范等);②家庭内的人际 关系;④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总数)。 所有这些因索对农村家庭结构的影响作用最终会表现出两种力 量:一种是促使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的力量,一种是在一定程 度上维护主干家庭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力量。 促使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的力量表现为: ① 随着农村 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逐渐增加,流动的多为年轻人,他们离 开父母去城镇或外地工作和劳动,将会促成某些三代家庭的分 化。②随着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将享 受退休或社会养老保险,这将降低这些老年人因依靠子女养老 而与已婚子女一起居住的必要性。③为了预防因生活观念代际 差异引起的家庭矛盾,或者为解除已经存在的婆媳冲突、亲子 纠纷,也使已婚子女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来。
18/29
2、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及其特点
目前,就总体而言,我国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是以核心 家庭为主体,主干家庭占重要地位,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所占 比例极小。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结构表 现出如下特点: (1)家庭规模并未出现扩大的趋势。
表2 三地农村家庭平均人口之比较(人)
地区 上海郊区 1978年 4.39 1986年 3.85
21/29
维护主干家庭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力量表现为:①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农户自主经营土地的条件下,家 庭成员分工合作可增强经济效益,从而使主干家庭更具有存在 的基础;②广大农村地区不可能很快地全面推广退休保险制度, 大多数农民仍将依赖其子女养老; ③中国传统的父母与子女之 间的养育责任是双向的,这种“反哺模式”在农村有深厚的社 会基础,并且与我国的法律制度是一致的,如我国的婚姻法和 宪法都明确规定,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随着中国人口 的老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主干家庭有可能与农村人口老龄 化同步发展: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育龄妇女 的总和生育率正不断下降,这将导致子女数的日益减少从而使 新建的核心家庭数也越来越少,相反主干家庭的比例有可能呈 上升趋势。 未来中国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就取决于这两种作用力相反 因素的此消彼长和相互平衡。
第三节
来自百度文库
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 一、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拓展人类理论认识 的内容 • 1.有效地拓展了社会学的研究空间。 • 2.有助于深刻的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 • 3.可以帮助我们科学的认清中国国情。
二、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推动 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
• (一)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 (二)可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 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 (三)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行 和协调发展
16/29
1、家庭的分类
(1) 把家庭分为大家庭和小家庭。大家庭和小家庭是 相对而言的,有的人按家庭人口数量划分家庭的大小,人口 比较多的家庭称为大家庭,人口比较少的称为小家庭。有的 人按家庭中的代际层次划分家庭的大小。 (2) 按家庭分子继嗣传承的角度可分为父系家庭、母 系家庭和双系家庭。所谓父系家庭指子女的姓氏及财产的继 承依父方。所谓母系家庭指子女的姓氏及财产的继承依母方, 所谓双系家庭体现在财产继承上则是男女都一样有继承权, 体现在姓氏上子女或是复姓,或是一个父姓,一个母性。 (3) 从居住的角度,即新成立的家庭究竟跟随哪一方, 可分为从夫居,从妻居和独立居位。从夫居指结婚后在丈夫 的家庭居住。从妻居指结婚后在妻子的家庭居住 ( 也即“入 赘”)。独立居住则是结婚后既不住在夫家,也不住在妻家, 而是搬出来,单独居住。
第二章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民 发展中国家: Peasant(等级、身份有关系)
而Peasant一词从词源及构词成分看与“农业”、种田等本 无直接关系。 该词源于古法语,系由古拉丁语 pagus 派生,该拉丁词意 为“异教徒、未开化者、堕落者”,带有强烈的贬义,因 而Peasant在古代的本义是对卑贱者的贬称。 在古英语中Peasant可作动词用,意为“附庸、奴役”,而 作名词时还兼有“流氓”、“坏蛋”之意。因而它与其说 是一种职业,不如说是一种低下的身份或出身。只是由于 那时卑贱者大多种田,这个词后来才与农业有了关系。不 仅英、法、拉丁语如此,俄语、波兰语等欧洲语言中近代 表示农民的词汇也有类似特点:原无带有“农”义的构词 成分,只是泛指卑贱者或依附者而言。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农村社会学主要方法论:实证主 义方法论、非实证主义方法论、马 克思主义方法论。 2.四个方法论原则:系统分析、实 事求是、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理论 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统一。 3.农村社会学研究层次:宏观层次、 中观层次、微观层次。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实地研究,也叫田野调查研 究 (二)调查研究,自填式问卷或结 构式访谈 (三)文献研究
15/29
第二节 农村家庭
农村家庭是农村居民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包 括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农村社会 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农村社会的细胞。
一、农村家庭结构
农村家庭结构 是指农村家庭成员的构 成及其相互关系。家庭 是各式各样的,家庭与 家庭之间既有共同的方 面,也有不同的方面。
11/47
第三章
一、婚姻行为的本质特征 1、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 婚姻行为具有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功能 婚姻的认可方式是社会性的 婚姻行为受社会的法律和道德的制约 2、婚姻行为模式随社会的变迁发生相应改 变
二、择偶
1、择偶方式 不同的择偶方式不仅能表现出婚姻 当事人的自主性,而且能反映婚姻自 由的程度。有学者将安排婚和自主婚 作为择偶方式的两端。越是传统的婚 姻,越接近安排婚,越是现代的婚姻 则越是接近自主婚。在农民的择偶方 式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 由介绍人介绍的婚姻相当普遍
14/29
3、择偶距离(通婚圈)
择偶距离的远近可以反映一个社区的开放程度。择偶距 离越远,其社区的的开放程度就越高。北大社会学系的一项调 查显示,目前农村男女的择偶距离一般较近,有近半数以上的 婚姻在5公里以内。而且不少局部调查发现,同村内部通婚呈逐 渐增多趋势。为什么农民倾向于就近择偶呢?首先,居住地邻近 的人们往往意味着文化背景相似,风俗习惯相同,这样有利于 人们的交往,而且男女双方及其父母都相互了解,结为亲家较 放心;其次,人们居住近,交往起来比较方便,结婚后双方家 庭的亲属网络扩大,便于在生产和生活中互相帮助;第三,农 村中的异性交往大多在农田或乡村企业,社交面较狭窄,所以 未婚男女往往只能在同一地域选择配偶,或由出嫁到附近地区 的亲属、邻居相互牵线介绍,乃至通婚圈难以扩大;第四,一 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使得这里的男青 年不愿外娶,女青年不愿远嫁,这也加剧了通婚圈的狭窄。
22/29
二、农村家庭功能
从结构功能主义观点来看,一定的家 庭结构总是为了执行一定的家庭功能。所 谓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功 用与效能。 1、传统农村社会的家庭功能 生产功能 消费功能 生育功能 赡养功能 教育功能
2、改革以来农村家庭功能的变化 (1)生产功能的变化。 (2)消费功能的变化。 (3)生育功能的变化。
17/29
(4)按照家庭代际层次,已婚夫妇对数及其亲属关系等 状况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及其他家庭。 核心家庭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也包括无子女 的夫妻家庭和只有父母之一方加未婚子女的家庭 ) 。主干家庭 指由父母或父或母加上子、媳或女、婿再加上孙子女或外孙子 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指父母或父或母加上其子代中两对 或两对以上的夫妻(如两个儿子和他们的妻子)再加上其孙子女 或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也包括无父母但同一代中两 对夫妻在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如兄弟俩加上他们的妻子和 子女)。其他家庭,即不属于以上类型的家庭。如隔代家庭(由 祖孙两代组成的家庭,子代缺损或不在一起生活 ) ,或由未婚 的兄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等等。由这种分类可以清楚地看出, 核心家庭的特征是一个家庭中只有一对夫妻,主干家庭是每一 代中只能有一对夫妻(包括一方缺损);联合家庭是有一代中至 少有两对夫妻(包括一方缺损)。
8/47
农业的贡献 产品贡献:食品、工 业原料 要素贡献:劳动力、 资金、土地 市场贡献:工业品市 场、农产品市场 外汇贡献:为资本品 的进口提供外汇
农业的多功能性 环境功能 社会功能 粮食安全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一、农民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由于农村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复杂 性,所以农民的社会化是一个十分 复杂的过程。农民社会化的主要内 容:( 1 )学习生活、生产技能; (2)学习社会规范;(3)内化价 值观念;(4)培养社会角色。
农村社会学
第一章 (一)农村社会学定义 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 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 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农村 社会中的人,即农村社会的居民。 2.农村社会学研究具有时空和地域 的阈值。 3.正确理解“农村”这一概念。
个人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直接联系 和互动,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 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和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 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如农村社 会中的干群关系。 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 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关系 的综合体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社会制度 分为3个层次:①总体社会制度,或曰社会形态,如 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②一个社会中不同 领域里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③具体 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考勤制度、审批制度等。
2、择偶标准
主要是指人们在择偶时会着重考虑的因素和条件,实 际上考察的是哪些人会选择哪些人的问题。关于择偶标准的 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社会交换理论。它认为社会 交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成员的许多行为,都是期待交 往对方某种回报或者是回报对方的,并且在实施交换的过程 中使参加交换的每一方都感到平等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择偶 中的“郎才女貌”,或者是用较高的经济地位去交换某种显 益的社会地位等等。第二种是需要互补理论。它强调在择偶 时人们的主要考虑是各种需要的相辅相成,如支配欲强的男 性往往选择依赖性强的女性为偶。第三种是价值理论,它认 为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化的作用已逐渐将某种价值观 内化于个性之中,这种价值观即成为其择偶的依据,而同一 种社会阶层内部类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比较容易形成 相同的价值观,如常见的“门当户对”之说。
第四章 一、社会关系的含义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 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 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意即为社会 关系源于人,因为有了人类,人与 人之间便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关系, 这些关系就统称为社会关系。
2、农村具体的社会关系 (1)农村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
三、农民社会化过程的特点
(1)农民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家族等初级社会群体中进 行的。和城市居民相比,家庭、家族对农民社会化的影响作用 要大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社会的主要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 (2)农民社会化的内容以传统规范及农业生产技能为主。在 农村,一个孩子所 受到的教化首先是 家庭伦理规范方面 的 。 (3) 农 民 的 社 会化在方式上多是 情感型的,而城市 居民则多是理性化 的 。 (4) 农 民 社 会 化的水平较低。
7/47
二、农民的产生
1、农业的产生是农民产生的前提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 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粮食作物 种植业 狭义农业 农 经济作物 林业 业 的 范 围 畜牧业 副业 渔业
当代中国农民的多义性 作为阶级的农民 作为职业的农民 体现居住空间的农民 作为社会身份的农民
北京郊区
河南潢川
5.05
5.47
4.18
4.90
19/29
(2)农村家庭的基本结构是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但以核心家 庭为主。
(3) 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家庭小 型化与家庭核心化不同:家庭核心化的趋势是指夫妻及未婚 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在家庭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的趋势; 家庭小型化则包含两层意思广是家庭结构简单化,即核心家 庭所占比例日益增长。二是在每种家庭结构中,其家庭人口 容量都向组成这种家庭结构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人口接近。
3、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
影响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① 农村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②社会文化(观念、规范等);②家庭内的人际 关系;④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总数)。 所有这些因索对农村家庭结构的影响作用最终会表现出两种力 量:一种是促使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的力量,一种是在一定程 度上维护主干家庭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力量。 促使主干家庭→核心家庭的力量表现为: ① 随着农村 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逐渐增加,流动的多为年轻人,他们离 开父母去城镇或外地工作和劳动,将会促成某些三代家庭的分 化。②随着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将享 受退休或社会养老保险,这将降低这些老年人因依靠子女养老 而与已婚子女一起居住的必要性。③为了预防因生活观念代际 差异引起的家庭矛盾,或者为解除已经存在的婆媳冲突、亲子 纠纷,也使已婚子女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来。
18/29
2、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及其特点
目前,就总体而言,我国农村家庭结构的现状是以核心 家庭为主体,主干家庭占重要地位,联合家庭和其他家庭所占 比例极小。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结构表 现出如下特点: (1)家庭规模并未出现扩大的趋势。
表2 三地农村家庭平均人口之比较(人)
地区 上海郊区 1978年 4.39 1986年 3.85
21/29
维护主干家庭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力量表现为:①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农户自主经营土地的条件下,家 庭成员分工合作可增强经济效益,从而使主干家庭更具有存在 的基础;②广大农村地区不可能很快地全面推广退休保险制度, 大多数农民仍将依赖其子女养老; ③中国传统的父母与子女之 间的养育责任是双向的,这种“反哺模式”在农村有深厚的社 会基础,并且与我国的法律制度是一致的,如我国的婚姻法和 宪法都明确规定,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随着中国人口 的老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主干家庭有可能与农村人口老龄 化同步发展: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育龄妇女 的总和生育率正不断下降,这将导致子女数的日益减少从而使 新建的核心家庭数也越来越少,相反主干家庭的比例有可能呈 上升趋势。 未来中国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就取决于这两种作用力相反 因素的此消彼长和相互平衡。
第三节
来自百度文库
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 一、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拓展人类理论认识 的内容 • 1.有效地拓展了社会学的研究空间。 • 2.有助于深刻的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 • 3.可以帮助我们科学的认清中国国情。
二、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推动 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
• (一)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 (二)可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 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 (三)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行 和协调发展
16/29
1、家庭的分类
(1) 把家庭分为大家庭和小家庭。大家庭和小家庭是 相对而言的,有的人按家庭人口数量划分家庭的大小,人口 比较多的家庭称为大家庭,人口比较少的称为小家庭。有的 人按家庭中的代际层次划分家庭的大小。 (2) 按家庭分子继嗣传承的角度可分为父系家庭、母 系家庭和双系家庭。所谓父系家庭指子女的姓氏及财产的继 承依父方。所谓母系家庭指子女的姓氏及财产的继承依母方, 所谓双系家庭体现在财产继承上则是男女都一样有继承权, 体现在姓氏上子女或是复姓,或是一个父姓,一个母性。 (3) 从居住的角度,即新成立的家庭究竟跟随哪一方, 可分为从夫居,从妻居和独立居位。从夫居指结婚后在丈夫 的家庭居住。从妻居指结婚后在妻子的家庭居住 ( 也即“入 赘”)。独立居住则是结婚后既不住在夫家,也不住在妻家, 而是搬出来,单独居住。
第二章农村社会中的主体 ——农民 发展中国家: Peasant(等级、身份有关系)
而Peasant一词从词源及构词成分看与“农业”、种田等本 无直接关系。 该词源于古法语,系由古拉丁语 pagus 派生,该拉丁词意 为“异教徒、未开化者、堕落者”,带有强烈的贬义,因 而Peasant在古代的本义是对卑贱者的贬称。 在古英语中Peasant可作动词用,意为“附庸、奴役”,而 作名词时还兼有“流氓”、“坏蛋”之意。因而它与其说 是一种职业,不如说是一种低下的身份或出身。只是由于 那时卑贱者大多种田,这个词后来才与农业有了关系。不 仅英、法、拉丁语如此,俄语、波兰语等欧洲语言中近代 表示农民的词汇也有类似特点:原无带有“农”义的构词 成分,只是泛指卑贱者或依附者而言。
第二节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1.农村社会学主要方法论:实证主 义方法论、非实证主义方法论、马 克思主义方法论。 2.四个方法论原则:系统分析、实 事求是、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理论 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统一。 3.农村社会学研究层次:宏观层次、 中观层次、微观层次。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实地研究,也叫田野调查研 究 (二)调查研究,自填式问卷或结 构式访谈 (三)文献研究
15/29
第二节 农村家庭
农村家庭是农村居民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包 括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农村社会 生活的基本单位,是农村社会的细胞。
一、农村家庭结构
农村家庭结构 是指农村家庭成员的构 成及其相互关系。家庭 是各式各样的,家庭与 家庭之间既有共同的方 面,也有不同的方面。
11/47
第三章
一、婚姻行为的本质特征 1、婚姻是一种社会行为 婚姻行为具有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功能 婚姻的认可方式是社会性的 婚姻行为受社会的法律和道德的制约 2、婚姻行为模式随社会的变迁发生相应改 变
二、择偶
1、择偶方式 不同的择偶方式不仅能表现出婚姻 当事人的自主性,而且能反映婚姻自 由的程度。有学者将安排婚和自主婚 作为择偶方式的两端。越是传统的婚 姻,越接近安排婚,越是现代的婚姻 则越是接近自主婚。在农民的择偶方 式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 由介绍人介绍的婚姻相当普遍
14/29
3、择偶距离(通婚圈)
择偶距离的远近可以反映一个社区的开放程度。择偶距 离越远,其社区的的开放程度就越高。北大社会学系的一项调 查显示,目前农村男女的择偶距离一般较近,有近半数以上的 婚姻在5公里以内。而且不少局部调查发现,同村内部通婚呈逐 渐增多趋势。为什么农民倾向于就近择偶呢?首先,居住地邻近 的人们往往意味着文化背景相似,风俗习惯相同,这样有利于 人们的交往,而且男女双方及其父母都相互了解,结为亲家较 放心;其次,人们居住近,交往起来比较方便,结婚后双方家 庭的亲属网络扩大,便于在生产和生活中互相帮助;第三,农 村中的异性交往大多在农田或乡村企业,社交面较狭窄,所以 未婚男女往往只能在同一地域选择配偶,或由出嫁到附近地区 的亲属、邻居相互牵线介绍,乃至通婚圈难以扩大;第四,一 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生活水平较高,使得这里的男青 年不愿外娶,女青年不愿远嫁,这也加剧了通婚圈的狭窄。
22/29
二、农村家庭功能
从结构功能主义观点来看,一定的家 庭结构总是为了执行一定的家庭功能。所 谓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功 用与效能。 1、传统农村社会的家庭功能 生产功能 消费功能 生育功能 赡养功能 教育功能
2、改革以来农村家庭功能的变化 (1)生产功能的变化。 (2)消费功能的变化。 (3)生育功能的变化。
17/29
(4)按照家庭代际层次,已婚夫妇对数及其亲属关系等 状况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及其他家庭。 核心家庭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 (也包括无子女 的夫妻家庭和只有父母之一方加未婚子女的家庭 ) 。主干家庭 指由父母或父或母加上子、媳或女、婿再加上孙子女或外孙子 女所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指父母或父或母加上其子代中两对 或两对以上的夫妻(如两个儿子和他们的妻子)再加上其孙子女 或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联合家庭也包括无父母但同一代中两 对夫妻在一个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如兄弟俩加上他们的妻子和 子女)。其他家庭,即不属于以上类型的家庭。如隔代家庭(由 祖孙两代组成的家庭,子代缺损或不在一起生活 ) ,或由未婚 的兄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等等。由这种分类可以清楚地看出, 核心家庭的特征是一个家庭中只有一对夫妻,主干家庭是每一 代中只能有一对夫妻(包括一方缺损);联合家庭是有一代中至 少有两对夫妻(包括一方缺损)。
8/47
农业的贡献 产品贡献:食品、工 业原料 要素贡献:劳动力、 资金、土地 市场贡献:工业品市 场、农产品市场 外汇贡献:为资本品 的进口提供外汇
农业的多功能性 环境功能 社会功能 粮食安全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一、农民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由于农村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复杂 性,所以农民的社会化是一个十分 复杂的过程。农民社会化的主要内 容:( 1 )学习生活、生产技能; (2)学习社会规范;(3)内化价 值观念;(4)培养社会角色。
农村社会学
第一章 (一)农村社会学定义 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 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 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二)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农村 社会中的人,即农村社会的居民。 2.农村社会学研究具有时空和地域 的阈值。 3.正确理解“农村”这一概念。
个人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直接联系 和互动,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 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和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 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如农村社 会中的干群关系。 社会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 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关系 的综合体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社会制度 分为3个层次:①总体社会制度,或曰社会形态,如 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②一个社会中不同 领域里的制度,如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③具体 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如考勤制度、审批制度等。
2、择偶标准
主要是指人们在择偶时会着重考虑的因素和条件,实 际上考察的是哪些人会选择哪些人的问题。关于择偶标准的 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社会交换理论。它认为社会 交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成员的许多行为,都是期待交 往对方某种回报或者是回报对方的,并且在实施交换的过程 中使参加交换的每一方都感到平等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择偶 中的“郎才女貌”,或者是用较高的经济地位去交换某种显 益的社会地位等等。第二种是需要互补理论。它强调在择偶 时人们的主要考虑是各种需要的相辅相成,如支配欲强的男 性往往选择依赖性强的女性为偶。第三种是价值理论,它认 为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化的作用已逐渐将某种价值观 内化于个性之中,这种价值观即成为其择偶的依据,而同一 种社会阶层内部类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比较容易形成 相同的价值观,如常见的“门当户对”之说。
第四章 一、社会关系的含义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 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 总和。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意即为社会 关系源于人,因为有了人类,人与 人之间便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关系, 这些关系就统称为社会关系。
2、农村具体的社会关系 (1)农村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
三、农民社会化过程的特点
(1)农民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家族等初级社会群体中进 行的。和城市居民相比,家庭、家族对农民社会化的影响作用 要大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社会的主要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 (2)农民社会化的内容以传统规范及农业生产技能为主。在 农村,一个孩子所 受到的教化首先是 家庭伦理规范方面 的 。 (3) 农 民 的 社 会化在方式上多是 情感型的,而城市 居民则多是理性化 的 。 (4) 农 民 社 会 化的水平较低。
7/47
二、农民的产生
1、农业的产生是农民产生的前提
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 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粮食作物 种植业 狭义农业 农 经济作物 林业 业 的 范 围 畜牧业 副业 渔业
当代中国农民的多义性 作为阶级的农民 作为职业的农民 体现居住空间的农民 作为社会身份的农民
北京郊区
河南潢川
5.05
5.47
4.18
4.90
19/29
(2)农村家庭的基本结构是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但以核心家 庭为主。
(3) 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家庭小型化的趋势。家庭小 型化与家庭核心化不同:家庭核心化的趋势是指夫妻及未婚 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在家庭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加的趋势; 家庭小型化则包含两层意思广是家庭结构简单化,即核心家 庭所占比例日益增长。二是在每种家庭结构中,其家庭人口 容量都向组成这种家庭结构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人口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