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编号:2013.2.8.6 2013学年第2学期错误记忆现象中的内隐性

专业年级:应用心理2012级

实验组别:

实验者:李德輝10120320139

其他成员:

实验时间:2014.3.19

摘要本实验使用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通过呈现40个外国著名人物和普通百姓的译名,要求被试对呈现的人名中的著名人物作出见过与否的判断,来探究导致错误记忆的内隐社会认知因素。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二年级的6名学生,男女比例1:1。

关键词错误记忆内隐性社会认知

1 引言

错误记忆是对过去经验和事件的记忆与事实发生偏离的现象。它表明了记忆的改变和扭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地发生的,因而许多错误记忆与内隐记忆是相关联的。

错误记忆现象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他让大学生阅读印第安民间故事“幽灵战争”在间隔一段时间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复述这个故事。结果,随着时间的增加,故事中的内容往往被略去一些,故事变得越来越短。但奇怪的是,被试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使故事变得更加自然合理,有的甚至还渗入了一些伦理内容。研究者将这种记忆与事实发生偏离的现象就被称之为错误记忆(False Memory)。

由于错误记忆常常是在个体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不适合用来研究错误记忆。研究者多采用与内隐记忆有关的方法来研究错误记忆。

有研究表明,对社会信息的记忆比对非社会信息的记忆具有更强的内隐性。本实验采用一个有趣的“瞬间成名”的测试来解释内隐记忆对产生错误记忆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学生6名,男女比例1:1

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外国人名的译名(三个字),工40个,其中男性人名20个(字为蓝色),女性人名20个(字为红色)。

2.3 实验步骤

(1)登录并打开 PsyTech 心理实验软件主界面,选中实验列表中的“记忆错觉现象中的内隐性”。单击呈现实验简介。点击“进入实验”到“操作向导”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参数),然后点击“开始实验”按钮进入指导语界面。点击“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指导语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指导语是:下面将依次呈现

20组外国人名,每组包含两个人名,其中左边的为著名人物,右边的为普通百姓。男性人名用蓝色字表示,女性人名用红色字表示。请尽量记住著名人物的名字,这很重要。当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可以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实验。测试阶段指导语是:下面将随机逐个呈现你刚才识记过的人名,其中男性用蓝色字代表,女性用红色字代表。请你使用 1号反应盒对每一个名字作出判断,看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著名人物名字,是请按“+”号键,否请按“-”号键。当你明白了上述指导语后,按反应盒上任意键开始。

(3)实验中屏幕将依次呈现 20组外国人名,每组包含 2个人名。其中左边为著名人物,右边为普通百姓。男女各有 10名为著名人物。被试按照指导语要求看呈现的每组人名并尽量记住著名人物的名字。看完休息片刻(休息时间由教师或主试设定)。期间被试做屏幕上的简单四则运算,程序会统计做对的次数。休息完毕再次出现指导语,屏幕将依次逐个呈现前面出现过的 40个人名,被试对呈现的人名中的著名人物作出见过与否的判断。程序记录正确判断次数和反应时。

(4)实验结束,数据被自动保存,实验者可直接查看结果,也可换被试继续实验,以后在主界面“数据”菜单中查看。

3 结果

3.1

表3.1 对著名人物的正确判断次数以及对普通百姓误判为著名人物的次数数据

1 2 3 4 5 6

N1 10 8 9 8 3 8

N2 6 5 10 8 7 7

M1 3 4 1 1 5 5

M2 7 2 0 1 8 7

3.2

表3.1 被试的外显记忆指标和内隐记忆指标显著性差异检验

存在显著性差异

3.3

表3.3 M1和M2显著性差异检验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 讨论

4.1

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内隐记忆将无意识纳入到对记忆的考察中,使得无意识的记忆渐渐被人们发现。

记忆是个富于想象的重构或构建的过程,如果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就会表现出很高的可塑性并与客观事实相背离,形成错误记忆。尽管使用某些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或者减少错误记忆,但没办法从根本上予以消除。这说明,在错误记忆的而发生过程中,存在着无意识的支配作用。同时,错误记忆具有时间上的衰退效应也表明了错误可能更多的受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可以看出,错误记忆中的确存在内隐性。本实验中的被试的性别与材料人名的性别产生的交互作用也表明,错误记忆可能与我们的社会内隐认知有关。

4.2

通过方差分析F检验,结果表明实验中人物的性别因素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内隐记忆,但是被试的性别与材料人名的性别对于内隐记忆的影响具有较显著的交互作用(P=0.001<0.005)。Lenton等人发现,在学习阶段接受男性或女性角色词的被试更可能错误地再认那些与性别相关的刻板角色词或特征词。这说明,由于存在内因社会加工,所以被试在学习阶段对呈现的性别角色词产生了内隐联想,进而发生了错误记忆。同时实验还发现在多个词表的学习中,被试没有意识到性别这一特定主题,在再认测验中也没有依据性别来进行新旧判断。这表明,不同性别加工学习条件下,有意识的外显记忆无显著差异,但在无意识的内隐记忆效果上差异显著。

4.3

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在本实验中,我们设定的休息时间是10分钟。如果要求被试在记忆后直接进行再认,不给予任何休息时间,错误记忆的结果可能会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如果将被试再认前的休息时间改为一天,错误记忆的结果可能会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但正如前人的研究表明,错误记忆不具有时间效应。有研究表明,在极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