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专题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鉴赏(超级讲义)——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学一站通关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代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题型1 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古代诗歌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作者的痕迹。
作者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歌时所感悟和想象的作者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鉴赏古代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或作者隐身的古代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方法突破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
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
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
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归纳如下:
爱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爱慕和眷恋之情。
思乡:抒发对故乡、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忧伤:反映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和痛苦。
欢乐: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欢乐和幸福。
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伟大。
人生: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反思。
怀古:怀念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历史。
离别:表达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壮志: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和抱负。
闲适:描绘宁静、安逸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类型,实际上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样,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需要结合具体作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诗歌的意境,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考点11: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11 古诗词鉴赏之主旨情感例1:【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示例一:对偶、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二:“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割的意思,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或突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
(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三: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和高大巍峨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2)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从修辞的角度看,前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后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两句又构成了对偶句;从炼字的角度看,一个“钟”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整个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汇集于泰山。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的陡峭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写作手法看,运用了虚实结合,化静为动的写法,写出了泰山充满了雄浑的力量,充满了生机。
据此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作答。
(2)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望岳》这首诗通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又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题组训练)(原卷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原卷版✬题组训练A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曲江二首(其一)①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②。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注】①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唐军暂时击退叛军收复长安后。
杜甫时任左拾遗,因屡次进言,被皇帝疏远冷落,频遭贬官。
②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指冢边石塑之麒麟。
1.(2020西南名校联盟,3分)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从花瓣飘飞的景象落笔,描绘出“风飘万点”的暮春图景,“落花时节”所牵动的不仅是诗人的伤春之愁,还有国家大难未靖、自己忠而见弃的哀愁。
B.“一片花飞减却春”表现出诗人非同寻常的敏锐感觉,美好事物的一点点缺憾便引起诗人惆怅。
该句与成语“一叶知秋”异曲同工,堪称锤炼语言的典范。
C.颔联两句不仅形象丰富,对仗工整,而且“且”“莫”等虚词的运用,更利于传达丰富的意蕴和幽微的情绪,展现了格律与灵活辩证统一的特色。
D.颈联与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内容和手法相同,都是以小见大,于荒凉破败之景中寄寓了诗人慨叹盛衰兴亡的伤感。
2.(2020西南名校联盟,6分)尾联中的“物理”指事物变化的规律。
诗人“细推”了哪些“物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
咏兰叶[明]张羽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咏泉州刺桐①[宋]丁谓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
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
【注】①《泉州府志》云:“刺桐先萌芽,花后发,则其年丰,否则反之,故谓之瑞桐。
”3.(2023新编,6分)《咏兰叶》与《咏泉州刺桐》都是咏物诗,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4.(2023新编,6分)两位诗人都在诗中表达“爱叶不爱花”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其“爱叶不爱花”的原因。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yuè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①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 ,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
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 含蓄地表达了冷暖寒暑、
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苦辣辛酸的感触。
昨南今北,多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 ②对人事的变化不定的叹 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 息,对时序的周而复始,
常度,才使人感到高兴。
不失常度而感到欣慰;
耳听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通宵不绝 ③身在边镇,心在京城
,遥望京城的烛火彻夜不息大放光 ,表达了诗人希望重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忧国伤时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情感 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答案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 的悲哀。
(2)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答:﹍﹍﹍﹍﹍﹍﹍﹍﹍﹍﹍﹍﹍﹍ ﹍﹍﹍﹍﹍﹍﹍﹍﹍﹍﹍﹍
答案 对美好年华的思念(或表达真 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难以排遣的 心绪)。
(3)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饭否? 答 : ﹍﹍﹍﹍﹍﹍﹍﹍﹍ ﹍﹍﹍﹍﹍﹍﹍﹍﹍﹍﹍ ﹍﹍﹍﹍﹍﹍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辩证地认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感情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考点以概括分析类考题和综合其它考点考查较多,即使真正涉及评价类试题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二、知识储备情感概述(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理想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即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达”即仕途通达,建立功业,功成名就。
文人墨客往往在仕途的顺与不顺之中身不由己,也在“儒”与“道”两大思想流派中的一次次碰撞中完成自我选择和自我救赎。
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作为诗人,大多难以“功成名就”,因此他们在理想道路的选择上往往有三种:其一,愤世嫉俗,愤懑郁结,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这些诗人往往信奉儒家;其二,无奈退隐,悠然闲适,乐情山水,如陶渊明、孟浩然,这些诗人更倾向于道家;其三,忧愤难平,心有不甘,饱受煎熬,这些诗人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
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往往在功业未成的无奈痛苦中和坚守自身的执着不屈中,寻找平衡点。
2.悲喜缘由欢喜愉快的缘由主要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隐逸生活自由、闲适;政治得意,功成名就;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友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悲伤愤怒的缘由主要是: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羁旅异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彼此思念,不得相见;依依惜别,离愁别绪,忧心友人境况;昔盛今衰,王朝更替;抒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批判统治者昏庸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情感1.离愁别绪:多在送别诗中出现,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2.思乡怀人:诗人或诗歌中主人公多客居他乡或在渡口、舟中、驿站、边塞、闺中等。
专题07 思想情感及评价观点态度-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走进诗人内心世界—诗歌鉴赏之品味思想情感感知高考设问方式考查角度分析两首诗歌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两首诗歌的情感对比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全国卷Ⅰ)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2016山东卷)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6江苏卷)某一段或一句诗歌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18江苏卷)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17全国卷Ⅲ)某个词、某个典故的思想感情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016全国卷Ⅰ)错因分析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考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1.从基础知识看,知识积累不足,难以迁移运用。
2.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3.从作答步骤看,答题不够规范,内容概括不完整。
4.从答题技巧看,答题技巧欠缺。
有的层次不够清晰,有的阐述不够充实,有的以感代析。
温故知新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知识清单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①忧国伤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古代诗歌鉴赏之体会古代诗歌思想内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精准突破一 把握思想情感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 析其社会意义及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 分析以及对感情基调的把握。
1.忧国伤时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6种情感类型
具体内容
举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应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典例3] (202X·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答案:“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 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 熟读周公的七月诗啊”。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 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精准突破二 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 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 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做出自己的评价, 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 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2)每一首诗都有关键词,这些句子往往流露羁縻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 态度等,读懂了这些句子也就较容易理解诗歌的主旨。如《琵琶行并序》中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
提示:卒章显志是古诗歌常见的写法,古诗歌常在末尾两句点明主旨,阅读 时应该重点注意。
[典例2] (202X·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示儿子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5个要点 (1)知人论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偏 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深入体悟。作者写诗歌一般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赋诗言 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因此,分析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能等外在的情 势,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这是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前提条件。
难点52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备战2020年高考语文之难点突破90讲(解析版)
难点5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标题。
标题一般蕴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标题既点明了事件(送友人),又交代了友人所去之地的偏远(蜀地),还暗示了整首诗所蕴含的惜别之情。
2.看作者。
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李白的诗大多激昂豪迈、想象奇特,表现的是盛唐气象;而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表现的是社会疮痍,民生疾苦。
3.看意象。
考生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意义和作用,就能真正地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4.看诗眼。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或词。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个“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5.看注释。
有的诗歌后面会有注释,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其隐含的有效信息。
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1)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2)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3)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4)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答案】柳树体态轻盈,随风起舞,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
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重情惜别的情怀。
高考语文复习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四情感态度篇含解析
天天练40 古代诗歌鉴赏四(情感态度篇)基础过关一、[2019·石家庄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错,诗中并无此意,“羽翼”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说明他很有才华。
2.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的才能;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表达了同情;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鼓励:尾联鼓励他要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任答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赠别诗,抓住诗歌的类别有助于我们分析作者的情感。
赠别诗常见的情感: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朋友间的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积极奋发的勉励,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对前途艰险的担忧等。
本诗首联“文章达”“羽翼高”是对友人才能的赞美;颔联“白首”“尚青袍”是对友人年华逝去却不得重用的同情,“青袍”在古代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颈联“须藏器”“莫告劳”是对友人的劝诫忠告;尾联则是对友人的鼓励,希望友人能施展才华。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9: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训练及答案
专题09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考点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技巧点拨★★❖答题思路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
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
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情感思想梳理归纳课件
涵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容 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的方法看,主要
(1)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 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 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 标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 志咏。 (2)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 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 物”“题某物”“某物吟” 等为题目情势。
情 感
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 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 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 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 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 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练习2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
内涵 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2)对照手法,描写眼前衰
咏
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
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
史
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
怀
(1)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
对照。
古
标题中有“史”“怀
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
诗
古”“登某古迹有
标志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
高”“望
月”“忆”“寄”“行”“思”等
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
等节日名。
情感
(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
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
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
栏等。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 艰巨,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 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3)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 感叹,显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 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 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三语文 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复习素材
【考纲解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级:鉴赏评价。
“诗言志,文传情”,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会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文学作品的终极目的。
所以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思想倾向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且每年必考。
【知识清单】理解思想情感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感类别:如欣喜、欢快、哀怨、忧愁、忧国忧民、建功报国等。
2、情感载体:如杨柳——离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等。
3、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知识储备】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题材:爱情诗、咏物诗、思乡诗、边塞诗、怀古诗、感怀诗、山水诗、送别诗、哲理诗、闺怨诗二、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三、不同情感类型的鉴赏要点(一)思乡怀人诗①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思念亲友征人思乡、闺中怀人②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③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示例: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1、“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明确:“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二)边塞征战诗①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 将士(生活艰苦)②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厌恶战争③风格——雄壮豪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铜仁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师韩继花考纲分析: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
高考歌鉴赏考情分析:近年来高考诗歌命题有以下特点:1.取材多样化。
唐诗宋词虽然仍占主要地位,但古诗、元曲、明清诗词也有录用。
2.题材丰富多彩。
遍及田园、山水、咏怀、羁旅行役、边塞、风物、咏史等多个侧面。
3.考查方式多样。
除传统的单诗鉴赏外,比较鉴赏的比重明显加大,共有5套考查了比较鉴赏。
4.主观题型是命题的主流。
除上海卷有1题采用客观题外,其余各卷均为主观题。
5.考查综合程度高。
往往有将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独考查其中一个方面的很少。
高考诗歌鉴赏学情分析: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1)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2)从作答步骤看,答题不够规范,内容概括不完整。
(3)从答题技巧看,答题技巧欠缺。
有的层次不够清晰,有的阐述不够充实,有的以感代析。
(4)从诗歌艺术手法看,艺术手法最难把握,容易乱扣术语。
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考纲要求,明确方法对解题的重要性;2 总结并掌握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感情的方法;3 学会通过各种方法给所给诗歌进行鉴赏。
学习重难点: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歌,其观点与态度不容易把握,只能从诗作本身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学习过程和方法:1 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2 反复练习强化方法的运用,提升解题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自主练习基础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的重中之重,它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题的评价;一是对思想感情的评价;一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指诗歌的画面所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的主题、作者寄托的情感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来说,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真实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诉等。
[考法综述] 从高考命题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评价”题很少出现,其设题点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题目大多要求考生回答“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等。
命题法: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典例: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第二问考查尾联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对于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来说,第一问属于传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第二问,指向不是很明确,可能会引起考生误读。
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目考查的是情感和结构上的作用,本诗尾联又是以议论作结,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外乎升华情感之类,解答本题时需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理想追求,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
尾联“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但想到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表现出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无私精神。
以议论作结,升华了全诗的情感。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阕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阕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示例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
上阕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
下阕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结合全词”的要求。
优秀诗词的妙处就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读者的着眼点不一样,所得结果也不会一样。
首先,从题材上看,这首是一首访友词,但大量描写的是春光和个人的心情。
其次,从意象上看,主要的意象是“卷帘”“黄鹂”“絮影”“梨花雨”,应当说是春色烂漫。
再次,从作者的心情看,却是相反的,如“春愁”“无侣”“无人”“未成”等,带着一丝愁苦。
整体上,这首词有淡淡的喜悦,也有淡淡的哀愁,无论从哪个角度回答,必须结合具体意象和诗句描写的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题法: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1)看题目。
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咏史诗。
(2)看作者。
常言道:“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同样的道理,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
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
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
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你只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豁达和豪迈。
(3)看时代。
把握时代风貌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
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慷慨愤世之情,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
(4)看意象。
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就是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因此意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把握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5)看关键。
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
抓住了这个字,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容易把握了。
如:晏几道的《思远人》中“念”“行客”“归鸿”等词语,暗示作者抒发的是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
(6)看典故。
古人写诗作词,常用典故。
精彩的典故,以其精练的文字包含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往往片言只语便能形象地点明历史人物的运筹机巧,寥寥数字便能深刻地揭示人生哲理。
阅读诗词,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意,就不能很好地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情绪和愿望,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求言外之意。
所谓“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是用典的共同特点。
鉴赏时,应将古人、古事与诗人的现实进行多角度的对比,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7)看注解。
高考鉴赏诗歌的试题有时会加注解,凡是所加的注解,一定会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帮助,我们一定不能轻易放过,要认真阅读,好好利用。
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②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③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④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难点拨[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思维过程]第一步:整体感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分析诗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第三步: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答题模式]①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②揭示思想内容。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现了)……”。
(也可以选揭示情感,再具体描述)命题法2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
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的鉴赏与评价,指向明确,题型属于传统形式,难度适中。
此类题目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诗文本身,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做到知人论世。
本题应根据平时所学习的骆宾王的诗歌,了解骆宾王的终生志向与人生际遇,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从作者角度看,骆宾王虽曾为侍御史,但曾因事下狱,一直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