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都市区新城发展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国的大城市在持续扩张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许多典型的城市问题,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心理疾病、娱乐用地缺乏、公共绿地不足、地价飞涨等。当城市的这些负面效应超过了其经济集聚效益,城市扩展的速度便开始减慢。此时,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市民为了接近自然,纷纷把目光投向乡村[1],这为城市周围乡村区域的发展带来了契机。然而,乡村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足、经济活力不够、发展滞后的问题。为此,是否可以建立一个能规避乡村和城市的缺点且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聚落模式,始终是国内外学者和决策者孜孜以求的课题。田园城市和新城的概念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英国在18世纪就进行了工业革命,城市化水平高,城市郊区化过程较早,新城的理念起源于该国,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该文以英国的首都伦敦为例,分析其新城的发展、功能等,意在为我国新城发展提供参考。

1英国新城概念的发展

在19世纪早期,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 )就提出创建新社区(合作村庄)的概念。为区别于污秽

和拥挤的城市社区,这种村庄的规模应为1200个居民,为工人提供健康和令人愉悦的居住环境。这个提议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直到1851年,第一个合作村庄萨尔泰尔(Saltaire ,位于英国中部地区的约克郡)才开始兴建,在随后的20年中,萨尔

泰尔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

[2]

,2001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世纪的工业村庄模式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构想提供了素材[2-3]。1902年霍华德的作品《明天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 orrow )》发表,该作品集成和发展了英国19世纪的研究成果。其中心思想非常清晰:吸收城镇和乡村的优点,摒弃他们的缺点;在农村田野上,建立规模约3万人口的开放镇[3]。霍华德作品在规划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发扬和推进霍华德思想,发表了大量著作和文献。在实践中,1903年和1919年,英国建立了两个田园城市,即莱奇沃思(Letchworth )和韦林田园城(W elwyn ),后者位于伦敦的北部(图1),现发展成为伦敦的一个新城。在1918年,奥斯本(F.J .Osborn )提出了新城的概念,他认为新城的规模应为3—5万人,占地约为8km 2。这样的规模可以满足正常的工业活动所需要的劳动力,新城应该大致呈圆形,半径约为1.6km [4]。在1919年之前,新城的建设都是民间的自发行为。1919年英国政府的房屋法开始鼓励建设田园城市[2],并在1946年颁布了《新城法》(The New Town Acts )。这部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霍华德晚期的梦想[5-6]。在《新城法》颁布后,英国建立了32座新城。

2伦敦都市区新城的功能和特点

伦敦都市区是一个统计单元,不是一个行政区

文章编号:1000-8462(2010)11-1804-06

伦敦都市区新城发展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谈明洪,李秀彬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100101)

摘要:大城市规模巨大、城市问题突出,许多国家力图通过发展新城来缓解城市问题、塑造合理有序的区域土地利用格局。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国家之一,

田园城市和新城的概念都起源于该国,至今约有100多年的历史。英国城市发展理念先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在考察英国新城概念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伦敦都市区8个新城的功能和特点、新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引起的争议。希望通过总结伦敦新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国大城市的新城发展和城市布局提供参考。关键词:伦敦;新城;北京;启示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致谢:英国金斯敦(Kingston )大学的Guy Robinson 教授,Nigel W alford 教授,Robert Gant 先生,Edgar Sam arasundera 博士,Colin M arx 博士给论文提供了素材和建议,在此深表感谢!

收稿时间:2010-07-26;修回时间:2010-1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971112)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093037)联合资助。

第30卷第11期经济地理Vol.30,No.112010年11月ECONOM IC GEOGRAPHY Nov.,2010

表1伦敦新城的人口变化(104)

Tab.1The changes of population of new towns in London’s Metropolitan Area

年份新城名2001年设立时的设立时规划目标2001年人口密度离伦敦主城区

人口面积/km2的人口人口/103人/km2的距离/km 1946斯蒂夫尼杰(Stevenage)8.2 2.20.7 5.0 3.750 1947克劳利(Crawley)10.1 3.00.9 6.0 3.347 1947哈罗(Harlow)8.8 2.00.5 6.0 4.440 1947赫默尔普斯特德(Hem el Hem pstead)8.3 2.0 2.1 6.0 4.147 1948哈特菲尔德(Hatfield) 3.2 1.10.9 2.5 2.932 1948韦林田园城(W elwyn Garden) 4.4 1.2 1.9 5.0 3.735 1949巴西尔登(Basildon)10.0 2.4 2.5 5.0 4.148 1949布雁克内尔(Bracknell)7.1 1.70.5 2.5 4.145合计60.015.79.938.0 3.847

数据来自参考文献[2,6,10-12]、英国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

伦敦的新城多以已有的村庄或者小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城设立时人口都不多。哈罗新城设立时的人口只有4500人;巴西尔登新城最初由4个村庄构成,人口也只有2.5万人(表1)。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伦敦新城人口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增长最快的哈罗,人口增长了近20倍,2001年人口约为8.9万人。现在,伦敦7个新城的人口规模超过了早期田园城市的规模。不过,伦敦新城人口的规模并不大,最大的也就10万人左右,因此,伦敦的新城其实是介于城市和乡村的人口规模不大的新镇(New Towns)(表1),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构想,如哈特菲尔德和韦林田园城两个新城,人口分别为3.2万和4.4万,非常接近霍华德所设想的田园城市的规模。

2.2伦敦新城的主要产业结构和就业特征

伦敦新城建立时的产业主要为制造业。在1970年代以后,英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新城的制造业比重快速下降,逐渐成为区域服务业中心。发展到现在,伦敦新城的产业结构主要为服务业,如金融业、银行业、旅游业、零售业和信息产业等(表2)。

如上所述,建立新城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其成为就业与居住平衡的社区。伦敦新城同样强调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为了有效增加新城就业机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银行贷款、土地租金、税收等各个方面为新城的企业提供优厚的条件[6],在新城哈罗,超过85%的就业人口工作在新城[13]。对大多数新城来说,约50%的就业人口工作在新城。2.3新城空间位置的选择

英国对新城位置的选择条件非常严格,这些条件包括:有足够的水资源供应但要避开水源地、良好的排水条件、靠近主要交通线、离城市建成区的距离合适、避开名胜古迹或风景区、避开优等农业用地等。其实,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地区很少[12]。在

图1伦敦都市区新城的空间分布

Fig.1The distribution of new towns in London’s

Metropolitan Area

域,主要由大伦敦(the Greater London)和绿化带附近的县所组成(图1)。大伦敦也是县级行政单元,它包括内伦敦(内城)和外伦敦(外城)。在英国没有省级行政单元,县级行政单元直属中央政府。伦敦都市区是英国主要的经济核心区,2001年人口约为1400万(2001年英国人口普查资料),土地面积约

1.63万km2[7],其面积和人口与北京市非常接近。

2.1伦敦新城的人口变化

英国建设新城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城自我发展成为就业和居住平衡(self-contained)的社区、吸收析出的城市中心区人口、吸收农村人口、承担城市产业[8]。伦敦都市区有8座新城,都是建立于1946到1949年间。二战后,伦敦的住房非常紧张,在1966年的住房普查中,尚有约1/4的家庭与其他家庭合住[9]。因此,建设新城的最重要目标是承担析出的城市人口。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伦敦的8个新城共承担了近60万人口,远超过新城设计时的规划总人口(38万)(表1)。

第11期谈明洪,李秀彬:伦敦都市区新城发展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18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