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4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成和使用,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但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成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2.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及使用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利用教具和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地球仪,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地球仪模型、PPT等。
2.材料:地球仪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3.场地:教室空间足够进行地球仪制作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如球体、椭球体等,并通过地球仪模型进行直观演示。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构成。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制作地球仪,教师巡回指导。
过程中,讲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地球仪,讲解其特点和优点。
教师点评,总结地球仪的制作要点。
5.拓展(10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仪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地图、导航等,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重要性。
202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世界地理位置、大洲分布和主要地理特征。
3.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的基本情况。
4. 理解气候和气象的相关知识,并了解中国的气候区划。
5. 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和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
6. 掌握人类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的基本知识。
7. 了解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
课程安排第一章:地理学导论1. 地理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方法。
3. 了解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世界地理1. 理解世界地理位置和大洲分布。
2. 了解世界主要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水系、气候和植被等。
3. 通过案例研究,了解世界各地的特色地理环境。
第三章:地球与地壳运动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壳构造。
2. 掌握地壳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3. 了解地震、火山和地理构造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气候与气象1. 理解气候和气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
3. 了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主要气候类型。
第五章: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如地震、洪水和风暴等。
2. 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3. 了解防灾减灾的基本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第六章:人类的生活空间1. 理解人类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和区别。
3. 了解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影响。
第七章:旅游地理1. 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 了解旅游规划和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和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组织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4. 使用简单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和气候等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1. 结合平时作业和考试,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八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八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职场文书、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workplace docu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s, essay compilation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全册(八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1《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主要介绍了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经纬线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经纬线的划分。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的概念和地图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球仪和经纬线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经纬度的计算方法还没有接触过,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练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3.理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能够使用地球仪和经纬度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2.经纬线的特点和划分方法。
3.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仪和经纬线的特点。
2.使用实例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球仪和经纬线的理解。
3.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教授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示例图,用于讲解和练习。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提出问题:“地球仪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和实例,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成和作用。
解释经纬线的划分和特点,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经纬线的分布。
3.操练(10分钟)利用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示例图,讲解经纬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特定的经纬度位置,加深对经纬度的理解。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地球仪和经纬度示例图,进行简单的地理定位。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地球仪和经纬度的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下面我们来聊一下七年级教案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教案篇1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特点;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展示“亚洲的范围图”)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方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工作方案精选2篇〔一〕教学工作方案是老师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和方案,而进展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规划的一项工作。
教学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制定一份教学工作方案。
1.掌握地理学根本概念和地图符号及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
2.理解地球与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及如何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
3.学习全球及中国主要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根本知识。
4.理解全球及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根本情况。
第一单元地理学的根本概念与地图符号1.地理学的根本概念2.地图制作与地图符号3.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与理论时间:1周第二单元地球与地球仪1.地球的形态与构造2.地球运动的原理3.地球仪的使用与理论时间:1周第三单元全球地理特征1.全球地理位置与分布2.全球自然环境3.全球人文环境时间:2周第四单元中国地理特征1.中国地理位置与分布2.中国自然地理环境3.中国人文地理环境时间:3周第五单元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1.中国的经济开展2.中国的政治制度3.中国的文化特点时间:1周1.多媒体教学法2.讨论教学法3.案例教学法4.实地考察法5.模拟推理法1.期中考试2.课堂表现3.期末考试1.理解地理学的根本概念,掌握地图符号及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
2.理解地球与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及如何利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
3.学习全球及中国主要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根本知识。
4.理解全球及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根本情况。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应该可以对地理学根本概念、地球仪的使用与理论、全球及中国主要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根本知识、全球及中国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如何制定教学工作方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制定好的教学工作方案有利于老师的教学方案安排,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到达教学效果。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范文5篇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范文5篇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范文1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内容与章节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_章,__节:第_章《地球和地图》,第_章《陆地和海洋》,第_章《天气与气候》,第_章《居民与聚落》,第_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1. 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 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 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 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 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共计_个教学班,每班__余人。
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
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
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
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五、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
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6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6篇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2.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灾害意识。
?知识和能力〕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间概念。
5.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教学难点1.纬度位置等主要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在热带、温带、寒带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2.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是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出现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
而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又形成了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因此,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板书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对于本段教学内容,要围绕课本p59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读图、讨论、运用旧知,分析归纳,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1.投影展示课本p60图3.24“两地气温、降水量的月份分配”。
教师先指图说明其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组合,图的下端表示一年的12个月,图的左侧是气温刻度,右侧是年降水量刻度。
阅读时以“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分析判读。
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讨论分析一地的气温是什么特点?降水是什么特点?组合成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属于何种气候类型?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各组的代表发言交流、大家评判补充、教师评价点拨,并画黑板简图或投影展示甲图。
使学生认识和体会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14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优秀14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一、背景与意义分析本节课是前两节气温和降水知识的概括综合,也是前两节知识的延伸与深化,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了解“气候”的概念并能区别“气候”和“天气”,世界上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说出影响气候的因素,学会收集有关气候的数据,运用图片、地图、填表、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探究的方法获取知识。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观察图片地图中发现问题,共同探讨,学会与老师合作、学生合作,能举例说明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以及对气候灾害预防和减灾。
讨论活跃热烈又有序,提出问题、探究意识积极性高。
投入率达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认识气候在自然地理中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
认同率100%。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者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估,但是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和合为一体的。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气候影响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不容易准确分析各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录像:看几幅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教师:⑴同学们是否去过或看到过这些地方?你能从画面上感悟到是什么气候?⑴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对气候是如何理解的?⑴谁能描述我们南通的气候特点吗?⑴谁能知道气候与天气有什么不同?(通过生动形象的画片,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才能形成教学问题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
(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
(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
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
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五、纬度和经度(板书)
(讲解)在地球仪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别每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度数,
同学们看图,这就是 1 纬度(板书)0°的这条线是“赤道”(板书)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
线,长度是多少呢?(4 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
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作代
布置作业;做课后习预,练习册和填充图册宣布下课。 板书提纲 §1、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地轴和两极 四、纬线和经线 北纬 N,南纬 S, 东经 E,西经 W 五、纬度和经度 1、纬度 (1)赤道(2)低纬、中纬和高纬 2、经度 (1)本初子午线 (2)180°经线(3)20°W 和 160°E。 六、经纬网
号。
(在黑板上画图,画出纬线,标出纬度,边画边讲) 北纬和南纬各有 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 90°N 和 90°S。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排列,它们度数的 大小有什么变化规律呢?(逐渐增大)
同学们再想,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纬线长度是否相等呢?(相等)
下面大家看书 P6 1.6 低、中、高纬的划分。
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总结一下。
纬
度
度数起点线 赤道(0°纬线)
人教版(2024)-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地球与宇宙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综合思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包括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的特殊性等方面的能力。
3.区域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区域,认识不同天体的特点和分布。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课前解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开篇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对于刚接触地理的学生来说,宇宙环境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
3.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认识地球的特殊性。
四、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地球的特殊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宇宙天体的图片、视频等。
2.制作天体系统层次模型的材料,如卡纸、彩笔等。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2.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宇宙星空的视频,展示美丽的星空和各种天体。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奇妙的景象呢?这些景象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地球的宇宙环境,首先认识天体和天体系统。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宇宙环境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天体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讲解天体的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
”介绍主要天体类型的特点和例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教师以地球为例,逐步介绍天体系统的层次。
从地月系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利用图片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9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优秀9篇)七年级的地理教案篇一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三、交流展示: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指导学生评价四、互动探索: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a.从1951年到__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b. 从1951年开始,每隔__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c. 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五、精讲点拨: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项目耕地(公顷)水资源(立方米)粮食(千克)钢(千克)总量1.6亿21019亿2236亿一三6亿人均占有量0.一qi216723114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70%22%67%11%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六、迁移应用: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七、课堂检测: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a. b. cd. e. f.(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g. h. i.(3)①是②是湾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七年级地理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课时1:地球与地球仪- 课时目标:-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构成-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构成-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地球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构成。
2. 温故知新:回顾地球的形状和构成的基本概念。
3. 呈现新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仪的图片,并解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使用地球仪找出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特征,并进行讨论。
5. 拓展应用: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运用地球仪,确定两个城市之间的方位和距离。
6. 总结归纳:学生归纳地球的形状和构成,总结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活动中的题目,巩固对地球形状和地球仪使用方法的理解。
课时2:经纬度与地理定位- 课时目标:- 了解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地球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经纬度的作用。
2. 温故知新:回顾经纬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3. 呈现新知:通过多媒体展示经纬度的示意图,并解释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使用经纬度确定不同地点的位置,并进行讨论。
5. 拓展应用: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运用经纬度,找出几个重要城市的地理位置。
6. 总结归纳:学生归纳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总结使用经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 课后作业:完成课堂活动中的题目,巩固对经纬度概念和使用方法的理解。
课时3:石油资源与石油储备- 课时目标:- 了解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开采利用- 了解石油储备的意义和保护- 教学重点:- 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开采利用- 石油储备的意义和保护- 教学难点:- 石油资源的开采利用- 石油储备的保护-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石油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6 发展与合作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1
2.对比不同国家发展差异读世界国家和地区人类发展指数(2020年)图,说一说哪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哪些地区低?出示世界国家和人类发展指数图提示:人类发展指数是通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受教育程度和人均预期寿命三个指标综合计算的。
人类发展指数取值范围为0-1,值越高,表示发展水平越高。
3. 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读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图,说一说发达国家有哪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特点是?4.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对比(1)生活水平的差异出示英国与印度的真实情境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差异。
(2)教育水平的差异(3)医疗水平的差异5.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追问:两类国家形成的发展关系有哪些?列举案例:中非合作论坛是我国和非洲国家在“南南合作”范酶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旨在加强我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
探究二:联系日益紧密的全球经济1.经济全球化如今,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人们的联系更加密切,形成“地球村”。
2.经济往来密切的必要性出示图片—资金、技术、资源分布的不平衡。
3.经济往来密切的促进条件(1)交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舟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很不便利。
随着飞机、高铁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国际联系越来越密切。
出示交通发展,引导学生说一说:(2)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活动探究:讨论中欧班列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渝新欧”班列是中欧班列的主要运输线路之一。
该班列从重庆出发,终点是德国的杜伊斯堡,全长11000多千米。
阅读图,说一说“渝新欧”班列2.图文结合,归纳总结:全球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一些不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新)】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位臵和范围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半球位臵、海陆位臵和经纬度位臵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臵。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臵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位臵和范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亚洲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并配以优美的音乐。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二、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三、新授:(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公元前2 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
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
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
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
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臵和范围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臵,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呢?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臵的一般方法:半球位臵、海陆位臵、经纬度位臵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臵》,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十中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平原的描述。
2.教师出示一幅有等高线的地图,提问:等高线是怎么绘
制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等高线示意”、“海拔的计
算”两幅图和文字,讨论地图上的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
(教师自答“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3.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
讨论: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特点,判别地形图上各种
不同类型的地形。
总结:等高线越密集,表示的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
表示的坡度越平缓。
4.练习课本图上的问题:在一山脚下登上山顶从A处上山
容易还是B处上山容易?(提示根据上面的总结回答)
5.让学生阅读用分层绘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分析这种表示
方法与单纯等高线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总结,用分
层绘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颜色越浓表示的坡度越大,一般绿色表示的是平原,黄色
表示的是高原或山地,并且黄色的程度越浓表示的山地海拔越
高
6.五种等高线图: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7.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还需要什么
样的地图?
8.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
图以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加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
境状况的信息?(气候分布图、土壤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
矿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分布图、旅游分
布图、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三、学生分组活动,探讨书中练习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问题
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内容
四、课后作业: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测量,要求每个学生绘制一幅
校园平面图,地图要有图例及其他要素。
签阅课
后
反
思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②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
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
示方向。
③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用“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定方向,进一步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图例
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
和数字。
内容简略
方向: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纬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
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三要素的题目,包括比例尺大小的判读,特点
的比较,在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等,复习的时候一定真正搞清楚定义,
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2.地形图的判读
(1)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特点。
X①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
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与等深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
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
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
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1)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
(2)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或小),表示的内容(详或略)。
三、巩固提高
见配套练习册。
四、课后作业:
记忆巩固想关知识点。
签阅课
后
反
思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拇指的位置――是按在了陆地上还是按在了海洋上,另一位同学统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次数,并计算出海洋、陆地各占的比例。
展示:“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承转】人类是如何了解海陆分布的呢?尤其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而各种勘测、探测手段还很落后的情况下。
板书: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陆地占全球面积的29%。
提问:同学们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为学生的奇思异想加油。
)
根据人们的计算,我们知道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按这个比例来说,地球其实应该叫作“水球”,对吗?那为什么我们还叫它地球呢?
总结: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占71%)大于陆地的面积(占29%),概括地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所以可以将地球改叫为“水球”;称它为地球是因: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叫“地球”。
依次展示:“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水陆半球”上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知道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板书: 2.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师: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过渡: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
我们也经常听到大洲、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众多的称谓,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接着展示自已绘制的“大陆、半岛、岛屿、海峡”图以及某地区的立体示意图,两图上均标有注注记。
(让学生从图上自学“大陆、半岛、岛屿、海峡”等地理名词的意义。
)依次点击画面上的大洲、半岛、岛屿、海峡、海洋等地理名词便会进入相应的地图以及各地理名词的解释,直到再次出现“世界海陆分布图”
师: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学生边看图,边回答。
)
9.展示世界七大洲的面积比较图
板书:二、七大洲、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
..洲
..洲欧.洲大洋
..洲南极
面积从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1.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
2.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带?为什么?
3.归纳板书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边归纳,边板书(见板书设计)。
师:有人预言,几千万年以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将会从地球上消失,你能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一
下吗?
(老师指导学生在课本最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查找红海和地中海。
再
对照“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看看红海和地中海分别在
哪两个板块之间,并观察这些板块上交界地带的箭头,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
去思考红海和地中海将来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
结论: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
不同(相背),使地壳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于是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
扩大,红海也就在不断地扩张。
师问: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至今,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
高?试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学生:读图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共同分析,作出解释。
(老师指导学生从“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图上观察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地带的推挤方向(相对)。
)
图2.2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并结合上节课活动2:观察课本P
44
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成陆地的演示,按A-D的顺序认识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到
高山的整个过程。
(老师指导学生推挤课本,体会珠穆朗玛峰还在继续长高。
)
【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配套练习中的习题。
【板书设计】
签阅课后
反思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十中学
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