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唐代以来绘画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合集下载

唐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唐代时期的绘画艺术

唐代时期的绘画艺术唐代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其风格多样、变化丰富,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精华之一。

唐代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其特点在于富有生命力、情感表达强烈,至今仍然备受人们的赞赏和追捧。

本文将介绍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影响。

一、唐代绘画艺术的历史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美好的时期,天宝年间更是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经济繁荣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种背景下,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绘画中去,塑造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绘画风格。

二、唐代绘画艺术的特点1、笔触奔放、纵横自如唐代绘画以笔触的运用为主,笔触粗旷、奔放,作品呈现出刚柔并济、富有张力的特点。

唐代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就是“草墨泼辣”风格,即在作品中使用大量的墨汁和水,使笔触得到很好地发挥,其完成度非常高,气韵独特。

2、色彩鲜艳、浓郁唐代绘画中的色彩非常丰富,用色鲜艳而浓郁,不仅表现出绘画对象的形态特征,还能够表达出作品作者的情感表达,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3、注重寓意、意境唐代绘画中较为常见的主题是山水及花鸟,这些物件都具有深刻的寓意意义。

唐代绘画家通过山水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相信自己的生命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三、唐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唐代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它开创了绘画风格的新纪元。

唐代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主题意义都影响了后人,后世的绘画艺术都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

1、开创了新的绘画艺术风格唐代绘画风格的突破开创了绘画艺术的新纪元,丰富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手段。

唐代绘画通过纵横自在的笔触、丰富的色彩、深刻的意境,改变了人们对绘画的认知与理解。

2、创造了新的艺术主题唐代绘画注重表现自然、宣扬人文关怀,表现出的主题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多种形态。

4、唐代绘画艺术家的成就唐代绘画艺术是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代绘画艺术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

时代背景对古代绘画题材的影响

时代背景对古代绘画题材的影响

14纸 贵本文主要探究从夏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绘画题材与时代背景的客观联系,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各个朝代绘画题材变化的原因,使人更好地理解古代绘画题材的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

商周时期,已出现明确的等级分层,贵族占统治地位。

在这个青铜文化昌盛的时期,统治者以不同的题材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日、月、蛟、龙等动物纹最多,表现人物活动的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

商周尊神重鬼,出现了神兽、巫师等题材。

周朝还重视政治教化,借历史帝王形象吸取兴衰成败的教训。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政治制度革新,各国为富国强兵,实行奖励耕战的政策;贵族讲究礼仪,过着奢华的生活。

时代生活的变化为艺术提供了新的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以新的姿态出现,如采桑、射鸟、宴会宾客、水战、陆战等多种情节,成都出土的战国宴乐攻战纹铜壶可以证明。

战国流行神仙文化,战国帛画中出现人物与龙凤升仙的题材,表现了对死者升天的祝愿。

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美术摆脱奴隶社会神秘气息并进行崭新创造的基础上,秦汉美术开创了新局面。

国家统一,社会生产和文化艺术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兴盛,造纸术发明和改造,建筑、炼铁和纺织技术提高,涌现出大量生产、出行、宴饮、百戏的活动题材,统治者运用美术炫耀其富有及权势。

汉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出现孝子、烈女、烈士题材。

墓室壁画绘以表现死者生前权力、财富、历史神话故事和祥瑞等为题材。

汉朝重视绘画的教育功能,壁画以真实故事为题材,达到明显的政治宣教目的。

西汉中期,以儒家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长生不死为主题的神仙美术成为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一政权瓦解,陷入长期分裂,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战斗中实现了大融合,促进了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突破传统题材;迂腐经学、虚伪名教及正统儒学受到冲击,颓放通脱的风气在士大夫中流行;统治者对美术的支持态度,使得魏晋时期绘画丰富多彩,思想自由,创作题材范围扩大。

唐朝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与文化背景

唐朝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与文化背景

唐朝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与文化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化艺术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更是在唐朝达到了蓬勃发展的巅峰,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篇章。

本文将从唐朝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唐朝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唐朝花鸟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法上的创新唐朝花鸟画的技法,不仅延承了汉代、魏晋的风格,还加深了笔墨技法的研究和创新。

唐朝画家们采用“点染”、“淋漓”、“泼洒”、“拂拭”等多种技法,使得花鸟画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得以提升。

例如,画家张萱的点染法,通过描绘花瓣上的细微纹路和色彩变化,使得作品更具有层次感和逼真感。

2、形式上的多样性唐朝花鸟画不仅在技法上创新,也在形式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尝试。

唐代的花鸟画不再是单纯的描绘花卉、鸟兽的形态,而是以一种更自由、更舒展的方式,表现出自然万物的气质和特征。

画面上所表现的花卉、鸟兽,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充满着生气和美感的。

例如,画家僧贞所绘的《游鸟图》,画面上的鸟儿不再是静态的雕塑形态,而是展翅翱翔于天空中的活生生的动物。

3、寓意上的象征唐朝花鸟画往往融合了诗词、佛教、道家等思想,概念的和哲学的影响,赋予了画作更加深远和博大的内涵。

画家们常常通过花鸟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感悟和个人情怀。

例如,画家王维的《竹石图》,通过配合诗词来概括竹、石的性格和精神,使得花鸟画不再只是一种视觉方面的体验,而是更多的引导观者静心、思考。

二、唐朝花鸟画的文化背景唐朝花鸟画的文化背景不可忽视,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

1、唐朝时期社会文化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繁荣、最开放、最包容、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文化、艺术、科技和思想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这样的社会背景自然也促使了花鸟画的发展。

唐朝花鸟画承袭了前代,创新了技法,兼收并蓄地吸收了外来的画风,形式上也变得更加自然、流畅、生动。

2、佛教与道家思想的影响唐代佛教与道家的思想深入人心,这样的思想与花鸟画互相交融,既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也丰富了花鸟画作品的内涵。

论唐代绘画发展

论唐代绘画发展

论唐代绘画发展作者:张晨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9期摘要:唐代以来,人物画家们将历代人物画程式化技法和造型与写实完美的结合,开始了反映现实生活的绘画之路。

本文选择此题目是因为唐朝社会的激烈变化导致唐代人物画多元风格的审美趋向变迁。

通过思考感悟和再认识,试图对唐代人物画演变作一些梳理。

关键词:唐代人物画;仕女画;吴道子;阎立本;张萱;周昉一、唐代的时代特征与唐代人物画的发展唐高祖神尧皇帝、太宗皇帝、中宗皇帝、玄宗皇帝,都是神明英武的圣贤哲人,对各门艺术都相当精通,书法与绘画都很擅长,可见唐代社会对艺术的重视。

唐代人物画的产生、发展和衰微有其自身的历史原因,但不可否认它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历史中一个空前的繁盛时期,开拓了人物画的现实主义道路,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在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二、唐代人物画形式的多样性在唐代,题材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题材是绘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除了题材更为丰富以外,在唐武宗的“会昌灭佛”事件之后,佛教题材的创作也日益少见。

至此之后,画家们更专注于人物的日常生活。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是从贵族的宫殿里解放出来,让它接近人们,那么唐朝的绘画就是从神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让它直接反映生活。

三、唐代人物画的技法特点唐代时期不再单单用线来造型,也十分重视色彩对造型的影响。

设色柔和,艳而不俗。

线条上讲究匀整流畅,线条匀细,用笔工而不滞,细而不腻,转折富有弹性。

人物造型上,准确反映了盛唐时期以胖为美的审美特征与着装特色,专注于体积和动态。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可以看出,顾恺之的线条是细劲柔秀而悠长的,衣纹线条的组织在疏密短长,回还往复中表现了一定的韵律感。

顾恺之之后的陆探微,以气脉贯穿的一笔书入画,变笔法的舒缓为劲利,形成了“精利润媚”的风格。

这只能从画史上看到记载,可惜已无作品及摹本传世。

初唐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这些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

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引言
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中绘画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探讨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其独特的特点。

1. 唐代绘画的背景和起源
•简述唐代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对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

•介绍唐代绘画起源于盛唐时期洛阳和长安两大中心地区,并受到佛教艺术和中央亭楼壁画等传统影响。

2. 唐代绘画的发展阶段
•描述初唐时期的初始阶段,注重装饰性和笔墨技法,如“平面写实”、“骨法线条”等。

•探讨盛唐时期的高潮阶段,出现了以仕女、人物、山水等题材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分析晚唐时期由于社会动乱而对绘画产生一定影响,尚有不少优秀作品出现。

3. 唐代绘画的特点
•强调写实性和审美表达,描绘对象比较真实,丰富多样。

•着重线条表现,注重笔墨技法、构图和结构的创新。

•崇尚平面表现,追求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效果。

•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

4. 唐代绘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简要介绍一些著名的唐代画家,如吴道子、僧释文同等,并列举他们的经典作品。

•分析他们在唐代绘画发展中的贡献以及绘画风格特点。

5. 唐代绘画对后世影响
•讨论唐代绘画对后世中国绘画艺术产生的影响,如宋代、元代等不同时期都有所接纳或承袭。

结论
总结唐代绘画艺术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并评价其对中国传统绘画发展的意义。

同时强调唐代绘画在技法、题材以及审美观念上的突破与进步。

唐代时期绘画总结

唐代时期绘画总结

唐代时期绘画总结一、背景简介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绘画艺术达到巅峰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社会文化蓬勃发展,这种繁荣和开放氛围也影响了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唐代绘画以写实为主,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同时也包括了壁画、佛教绘画以及宫廷绘画等多个流派。

二、形式和技法1. 工笔画工笔画是唐代绘画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注重细腻的线条描绘和色彩的细腻表现。

工笔画的特点是线条丰富,画面细致入微,色彩鲜艳,但又不失恬静和谐。

在唐代,工笔画主要以人物、山水和花鸟为主题,更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和精确的构图。

2. 水墨画除了工笔画,水墨画在唐代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水墨画以墨为主要颜料,通过水的运用来表现形体和意境。

在唐代,水墨画主要运用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

与工笔画不同,水墨画追求意境的表达,追求不拘于形的自由表达。

3. 壁画唐代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壁画通过墙面的绘画来表现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宗教内容。

其特点是画面宏大壮丽,色彩丰富明快。

壁画通常运用明亮的色彩和细致的线条,唐代壁画的标志性特色之一是描绘人物时,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姿态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现人物形态。

三、绘画流派与画家1. 唐伯虎派唐伯虎是唐代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以优秀的绘画才能与不拘一格的个人行为而闻名。

唐伯虎派的画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对生活的一种开放态度。

2. 吴道子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的绘画大师,擅长人物画。

他的画作以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为特点,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他早年曾在敦煌莫高窟绘制壁画,对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李思训李思训是唐代重要的山水画家,被誉为。

论唐代社会文化对绘画繁荣的影响

论唐代社会文化对绘画繁荣的影响

唐代绘画的繁荣促进了不同画派的产生。在唐代以前 ,绘画主要受到地域和民族的影响,而到了唐代,随 着经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交 流和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画派 ,如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中原画派等。这 些画派不仅在技法上各具特色,还在理论上形成了各 自的体系,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和经验。
唐代社会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束缚,人们更加注重世俗 生活和现实世界,为绘画艺术提供了更广泛的主题和素材。
艺术赞助
唐代社会上层阶级对艺术品的赞助和收藏推动了绘画的发展 ,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02
唐代绘画繁荣的表现
绘画题材的多样化
人物画
以历史人物、贵族肖像、宗教人物等为主 要题材,表现唐代社会的风尚和审美。
பைடு நூலகம்
1. 题材多样
唐朝时期的绘画题材十分丰富,包括宗教画、历史画、人物画 、山水画等多种类型。这些题材的多样性为画家们提供了广阔 的创作空间,使得绘画作品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现实和文化背 景。
2. 艺术风格独特
唐朝时期的绘画艺术风格独特,既继承了前代绘画的优秀传统 ,又不断探索和创新。画家们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画面的和 谐与美感,使得唐代的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画面布局
唐代绘画注重画面的布局和构图 ,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03
精细刻画
04 唐代绘画注重细节的刻画,使画 面更加精细和逼真。
03
唐代社会文化对绘画繁荣的影响
政治经济对绘画发展的推动作用
政治稳定
唐朝时期政治相对稳定, 为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环境。
经济繁荣
唐朝的经济繁荣为绘画创 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更多 的创作机会。

中国古代绘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绘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绘艺术的发展一、概述中国古代绘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古代绘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瑰丽与深邃。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探讨中国古代绘艺术的发展轨迹。

二、战国至隋唐时期1. 历史背景战国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绘艺术的初期时期,同时也是汉族绘画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让人瞩目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绘画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2. 山水画的兴起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描绘山川河流、湖泊和自然景观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世界观。

在战国至隋唐时期,山水画逐渐兴起,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3. 人物画的发展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艺术家通过描绘人物的神态、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寓意,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4. 社会变革对绘艺术的影响战国至隋唐时期的社会变革对绘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历经各种风云变幻,社会氛围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直接促进了绘艺术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三、宋元明清时期1. 历史背景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绘艺术的盛世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在技法、题材和风格上都取得了巨大突破,为后世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院体画的兴起宋代,院体画逐渐兴起并成为当时绘画的主要形式。

院体画主要以文人士大夫为主要创作对象,强调意境的表达和诗意的幽远,将艺术与文学相结合。

3. 花鸟画的繁荣元明清时期,花鸟画成为独立的绘画门类,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花鸟画家。

他们以栩栩如生的表现力和精致的技巧,描绘了大自然中的花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4. 在传统中寻求创新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家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创新。

他们在造型、构图和材料运用上进行了积极地尝试,使绘画呈现出新的面貌。

四、现代绘艺术的传承与创新1. 历史背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艺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艺术家们在传承古代绘艺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现代绘艺术风格。

浅析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

浅析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

浅析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作者:肖瑜男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肖瑜男(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510631)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代的美术,随着唐代社会和一般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美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可谓是中国封建时期美术发展的巅峰,也是当时世界美术发展的高峰,至今对中外美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究其原因是与唐代社会经济繁荣兴盛,国家统一稳定,政治清明开放,思想开明自由,民族相互融合,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艺术群芳争艳,社会局面长期安定,国际声势浩大无比,民族意志空前高昂的社会因素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唐代美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宗教美术;社会因素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0-0213-02纵观美术发展的历史,每个时代的美术繁荣与发展,都与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宗教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并且每个时代的美术的繁荣与发展都要以各个时代社会因素的发展为基础和动力。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唐代的美术,随着当时社会和一般文化的发展,在继承中国古代美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发展,在唐代所创造出的艺术有着更加明确的主题与完美的形象,同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更加的有力。

从这一点来看,在中国封建时期的美术发展上唐代美术的发展可谓达到了其发展的巅峰,也是当时世界美术发展的高峰,至今对中外美术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唐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因素唐代(公元618-907年)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潮时期,同时在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发展也相当迅速。

这个时期在长安与洛阳都在原隋朝已有建筑的基础上继续修建规模宏大的宫殿、苑囿和官署,而且在全国各地也兴建了许多著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等。

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

唐代美术发展及其社会因素
同时, 唐代特殊的社会背景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 加广阔的空间。 从唐代立国到安史之乱前,国势想当强盛, 并且在经济方面的发展也相当的迅速。 并且国家的统一使 得南北之间的交通畅通, 让文人以及工匠都能够有机会见 识到更多的东西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 这为建筑艺术的 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安史之乱以后则是百 废待兴, 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建筑技术以及艺术产生了促 进作用。 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封建王朝相比,唐代的社会制 度更加的开放,进而文化交流也更加的广泛,这也促使了唐 代建筑艺术的空前发展。
二、唐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及其社会因素 唐初统治者为了神化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统治,抬 高自己的门第,追认李耳为远祖,唐高宗还特封道教祖师李 耳 为 “太 上 玄 元 皇 帝 ”,并 敕 令 全 国 各 地 广 建 寺 庙 楼 观 ,供 奉 老君造像。 唐玄宗时,曾指令名匠在京城太上老君像前雕刻 皇帝本人的玉石雕像。 同时在各地还塑造了儒、道、佛三教
施工管理方面的水平的提升, 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速 度,并促进建筑设计的改善。 唐代建筑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 图后再按图施工。 掌握建筑设计与制定施工方案的技术人 员, 专业技术熟练, 专门从事公房和私房的设计与现场指 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专业化的建筑行业。 现今保存下来的 唐代木结构建筑都充分的反映出了在唐代已经能够将艺术 加工与结构进行有机的统一,无论是从斗拱、柱子、梁架还 是其他方面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受力状态与其形象之间的 内在联系,将力和美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同时,唐代所建筑 所采用的颜色色调简洁明快, 所设计的屋顶也相当的平缓 舒展,从其门窗上面都能够让人感觉到庄重大方,充分体现 了唐代美术观念的进步和建筑艺术的高超。 此外,唐代的砖 石建筑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较以前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在都城长安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的寺塔、道观、石窟 佛寺等。 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包括西安大 雁塔、小雁塔和大理千寻塔,唐代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 与单层塔三种。

古代中国艺术形式的发展及其时代背景

古代中国艺术形式的发展及其时代背景

古代中国艺术形式的发展及其时代背景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国家,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创作使其成为一个富有灵魂的宝库。

从壁画到雕塑,从音乐到舞蹈,从书法到绘画,中国的艺术形式广泛而丰富。

而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本身,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出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环境和风格。

本文将从一些主要的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时代背景入手,探讨中国古代艺术的演进历程。

壁画艺术壁画艺术,是指以石窟为主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重要的代表,出现于唐代,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逐渐成熟。

壁画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其的蓬勃发展与宗教有关。

唐代福建省龙墉岛的禅宗寺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石窟寺庙。

其大佛气势极具震撼力,令人感叹不已,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到了北宋时期,中国的山水画又从北方传至南方,画家们开始将山水、花鸟、人物等艺术形式融合到壁画艺术中,创作了《平遥壁画》、《敦煌壁画》、《秦岭壁画》等。

雕塑艺术雕塑艺术在中国古代同样十分重要。

作为一种需要粗大力量和细致技巧的艺术形式,其的发展历程同样值得一提。

随着中国古代皇家权力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繁荣,雕塑艺术开始得以蓬勃发展。

从秦汉到唐宋,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杰出代表。

唐代作为一个文化昌盛的时期,雕塑艺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唐朝的石窟、石像、石棺都是唐代雕塑艺术特色的代表。

其中著名的大雕塑有:洛阳不动明王、阳阿镇的盂盛佛塔、甘肃省敦煌市的千佛洞、五台山的金刚峰等。

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堪称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

从商代开始,金文已经成为了一种书法形式,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书法艺术。

随着中国的历史演进,其社会形态与现代不同,书法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

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辉煌的时代,在唐朝诗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共同作用下,与壁画、雕塑一样,书法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绘画艺术中国的绘画艺术是从中国古代文明开始繁荣发展的,它深受中国古代人民的喜爱,不论在皇宫还是在民间,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唐代文化艺术的时代背景与特点

唐代文化艺术的时代背景与特点

唐代文化艺术的时代背景与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

在这个时代里,中国的文化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唐代的文化艺术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不言而喻。

那么,唐代文化艺术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是什么?一、时代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光辉历史地位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和繁荣为中国和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国时代。

唐代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极其繁荣,形成了开放、多元而高度文化兼容的文化艺术气氛。

唐代政治稳定,统治者尊重和容纳不同的文化艺术,例如佛教文化、回鹘文化、突厥文化、西域文化以及唐诗等文化艺术的繁荣。

这种开放精神,为唐代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广泛、多元的空间。

二、文化艺术的特点唐朝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文化艺术极其繁荣。

唐代文学、绘画、雕刻、音乐、设计以及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其中,唐代诗歌的发展最为显著。

唐诗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格调,被誉为“诗的盛世”。

1. 唐诗的盛世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之作,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唐诗风格多样,包括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豪放诗、温婉诗等等。

唐代的三百多位诗人,诸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李白等,他们的诗歌作品在唐代中后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唐诗的盛世。

唐代的诗歌除了艺术上的创新之外,还表现了生活的本质及人类的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社会、人民的思考和关注。

唐代诗歌既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真实表达,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独特关注。

2. 绘画艺术的发展唐朝的绘画艺术也是一个高峰时期。

唐代画家擅长于用墨色表现意境,善于营造氛围和情感。

唐代画家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有以技法独到见长的吴道子、有意境深远的李思训、有笔力豪放的张萱和颜真卿等,他们的绘画作品既展示了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个人观念和情感。

3. 建筑艺术的精湛唐代建筑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建筑风格多样,包含了汉、魏、晋、南北朝和隋代的建筑风格。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

浅谈国画百年之变迁国画,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更是东方美学的独特体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国画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回顾过去百年来国画的变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探讨这种变迁对国画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国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国画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

早期的国画多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强调意境和气韵生动。

在技法上,早期国画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精细的线条勾勒,表现出对象的形态和神韵。

二、近代国画的变革1.西方绘画技法的传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绘画技法开始影响中国的艺术家。

一些国画大师开始尝试将西方绘画的技法融入到国画中,如徐悲鸿、林风眠等人。

他们突破了传统国画的局限,运用更为丰富的色彩和更加细腻的笔触,为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2.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民主思想的传播,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开始在国画中兴起。

这些风格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蒋兆和的《流民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画被视为“四旧”之一,遭受了严重的打压。

许多国画大师被迫放弃绘画,转向其他领域。

然而,仍有一些艺术家坚持创作,他们通过革命题材和工农兵形象的表现,为国画注入了新的内容。

三、当代国画的多元化发展1.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画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艺术家们开始更加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他们既继承了传统国画的精髓,又吸收了现代艺术的元素,形成了多元化的风格。

例如,在表现手法上,当代国画不仅注重线条的运用,还运用了泼墨、喷绘等多种技法。

在主题上,当代国画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有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2.跨界合作与创新当代国画还呈现出跨界合作的特点。

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材料和技法,而是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结合。

结合美术史发展谈对诗书画的理解

结合美术史发展谈对诗书画的理解

结合美术史发展谈对诗书画的理解诗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通过结合美术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书画的内涵和价值。

一、诗书画的起源与美术史的发展诗书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它们是古代文人雅士的重要修养和技能。

在古代,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用于表达情感、描绘自然和反映社会现象。

书法则是古代文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艺术表现。

绘画则是以图像的形式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

随着美术史的发展,诗书画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唐代,诗歌、书法和绘画开始相互渗透,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宋代以后,诗书画的结合更加紧密,成为文人画的重要特征。

二、诗书画的美学与美术史的风格演变诗书画的美学理念与美术史的风格演变密切相关。

在古代,诗歌追求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真挚,书法注重气韵生动和笔法的变化,绘画则强调形神兼备和意境的营造。

这些美学理念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随着美术史的发展,诗书画的风格也经历了多次演变。

在唐代,诗歌以豪放、奔放为美,书法则追求雄浑、豪放的气势,绘画则注重写实和细腻。

宋代以后,诗歌趋向内敛、含蓄,书法则追求清新、雅致的风貌,绘画则更加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达。

三、诗书画的现代意义与美术史的传承创新在当今社会,诗书画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首先,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和欣赏诗书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诗书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们所蕴含的美学理念和审美情趣,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

同时,在美术史的传承与创新中,诗书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诗书画的优秀传统,传承其精髓和美学理念;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对传统诗书画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总之,通过结合美术史的发展来谈对诗书画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诗书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唐朝绘画_参考模板

唐朝绘画_参考模板

张萱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张萱是唐朝著名的花 鸟画家,他的作品以 细腻入微的花卉描绘 著称。他的代表作品 《虢国夫人游春图》 描绘了唐朝贵族妇女 游春的场景,画面精 美细腻,人物形象生 动,展现了唐朝贵族 的生活风貌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李思训
李思训是唐朝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山水 画为主,笔法细腻入微,构图严谨。他的代 表作品《江帆楼阁图》描绘了山水间的美景 ,画面气势磅礴,富有诗意,是中国山水画 的经典之作
唐朝绘画在其
首先,唐朝绘画注重
政治稳定,经 济繁荣,文化 艺术得以发展
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独特的风
格和特点
写实,画家们通过细 腻入微的描绘,将人 物、山水、花卉等表
现得栩栩如生
其次,唐朝绘画强
此外,唐朝绘画还吸
调意境,注重表现
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如佛教文化等,形成
使观者能够感受到
了具有多如,《江帆楼阁图》中的山水景象,反映
了唐朝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结
01
总之,唐朝绘画以其精湛 的技艺、深刻的内涵和广 泛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绘
画史上的重要篇章
02
通过对唐朝绘画的研究和学习, 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 历史和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我 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画家的内心世界
的绘画风格
第2部分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6
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吴道子
吴道子是唐朝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 以人物画为主,笔法流畅,形象生动,被誉 为"吴带当风"。他的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多王子后 的故事,画面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形象生 动,是唐朝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

浅谈我国唐代以来绘画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浅谈我国唐代以来绘画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浅谈我国唐代以来绘画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摘要】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文化又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绘画的发展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绘画形式与之相对应。

自唐代以来,绘画的发展很是乐观,世人多以琴棋书画精通而自豪,绘画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大量不同风格的画作涌现出来,充分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朝以来的社会现实与人民愿景。

关键字:时期、经济、绘画、发展、唐朝可以说是国画的一个开拓时期。

唐朝时期经济在当时达到了鼎盛,人民生活富足,甚至奢华,社会制度开放,到处透漏一股富贵气息,牡丹花开富贵便在此时得名。

自然不乏描绘唐人生活的画作涌现。

如《女史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步辇图》等。

唐人崇尚佛教,自皇族以至庶民无不以禅为尊者。

唐朝水墨画的最后完成标志着士人性格中禅道境界的最后完成。

从水墨画的作画方式和水墨色彩等方面,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唐朝士人的禅道境界和宇宙观。

如王维的《雪山行旅图》轴等。

唐瓷器、刺绣业也极为发达,这无疑也将绘画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

唐三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格局蓬勃发展,经济极为繁盛,期间涌现出许多反映现实政治与人民生活的佳作,如郭熙的《早春图》就是创作于王安石变法后的第5年,主题明确而富有季节感,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深山景象,又如宫廷画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描绘了北宋末期的汴京的繁荣局面等。

南宋李唐一系院体山水画则以水墨苍劲为特征,其形成除了画理因素、取景角度转换的地域因素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即南宋国运的变迁、李唐特殊的地位以及画家待遇的提升。

元朝时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人的特殊历史时期,统治阶级把人分成四等,汉人在此期间受尽了屈辱,许多文人便寄情山水,寓情于景,国画也因此有了极好的发展,其意境大多平淡空灵、清逸深远,凄凉中透漏些许无奈。

著名的有吴镇的《墨竹谱》、《松泉图》等由于宋元时期陶瓷的迅猛发展,国画也随之更多的深入了寻常百姓家。

试论唐代美术的发展

试论唐代美术的发展

作者: 罗健斌
出版物刊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36-39页
主题词: 美术理论;画科;社会矛盾;江帆楼阁图;张彦远;秦府十八学士图;农业生产;唐朝名画录;美术史学;中国绘画史
摘要:<正>唐代的美术之所以得到发展,是与当时的社会分不开的。

唐代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当中辉煌的时代,在中国和亚洲的历史上,都起过巨大的作用。

当时唐代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一些开放政策,采用北朝以来的均田制和隋朝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也因此趋向稳定。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经济基础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也就象马克思所说的一样:“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

唐宋时期的美术艺术与创新发展

唐宋时期的美术艺术与创新发展

唐宋时期的美术艺术与创新发展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艺术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艺术家积极探索、研究,并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尤其是在美术艺术领域,他们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以唐宋时期美术艺术与创新发展为主题,探讨其影响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唐宋时期艺术的视角。

一、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在唐宋时期,中国政治稳定,文化发达,对世界文明进程影响巨大。

官府对于文艺爱好和文化交流,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与关注。

因此,唐宋时期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同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逐步扩大,也奠定了艺术发展的物质基础。

这样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背景,为唐宋美术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和有利条件。

二、美术艺术风格唐宋时期的美术艺术发展主要表现为线条凝练、用墨状物明朗、色彩纯朴、构图丰满、造型严谨,体现出唐宋创新性和发展的特点。

尤其是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两大门类中,唐宋画家们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

1. 山水画唐宋时期的山水画,凝练了很多唐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在研究自然风景上,更加深入了解自然山川的景色和气氛,为后代的山水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黄公望的山水画,以意境悠远、结构严谨,点染精妙,颇得世人赞誉。

同样,王希孟和夏圭等山水画家的作品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2. 花鸟画唐宋时期的花鸟画,呈现出极具生命力和美感的艺术形式。

唐朝时期张彦远擅长以线条勾勒明朗的画面,宋朝时期的徐渭则力求形似、色泽鲜明,还有李唐、米芾等画家有很多卓越的成就。

这些画家把绘画中的内容或场景定位为一种生命形式,以精细的构图和细致的彩绘技巧,把花鸟描绘的栩栩如生。

三、影响与价值唐宋时期的美术艺术凝练了中国先贤艺术家的知识和技艺,在风格和技巧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

这些画家们进一步优化了绘画技巧,发扬了审美和鉴赏品味,不断拓展艺术的思想与形式。

他们的艺术成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培育出一批优秀的艺术家,推动中国美术向更高境界发展。

隋唐五代绘画

隋唐五代绘画

隋唐五代绘画字体[大][中][小]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之一。

一、绘画的发展及其社会背景隋唐两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特别是大唐帝国的前期阶段,版图广阔,国力雄厚,经济繁荣,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唐王朝采取种种措施,加强了各民族团结,并与中亚、印度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地区国家有着密切联系,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使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丰富多采的绘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

隋代国祚仅38年,但绘画成就显著。

由于国家统一,南北地区的名家巨匠如杨子华、展子虔、董伯仁、郑法士、孙尚子、阎毗等人,云集京洛,得以相互借鉴和交流。

隋代统治者复兴佛教,使北周灭法中遭受打击的佛教又得以抬头和传播。

隋文帝下诏修建寺院,宗教美术又重新活跃,并有大规模创作活动,长安、洛阳、江都等地寺庙都有名家手笔。

敦煌莫高窟现有隋窟七十余座,题材和风格都在进行新的探索。

自南北朝兴起的描绘贵族人物肖像和生活风俗的绘画也有较大发展,以描写山川风景为主的山水画则开始脱离稚拙而逐渐进入成熟阶段。

隋代统治者对古书画的收藏也比较重视,隋灭陈时即将其宫廷收藏尽数收纳,隋炀帝时又于洛阳观文殿后建妙楷台、宝迹台,分别收藏法书名画。

隋代绘画的发展为唐代绘画艺术高度繁荣奠定了基础。

唐代绘画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的巅峰,其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往代。

初唐绘画即显示出不寻常的成就,唐太宗在巩固政权的同时也注意文治建设,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及尉迟乙僧的绘画活动,以及以敦煌220窟为代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高宗李治至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在政权昌盛、社会富庶的基础上,使文化出现了丰富多采、百舸争流的局面,吴道子及其画派体现了佛教美术民族化的巨大成就,钱国养、殷季友、法明等人的肖像画,张萱、杨宁的绮罗人物画,陈闳、韦无忝、曹霸的鞍马画,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卢鸿、郑虔等人的山水画,冯绍正、薛稷、姜皎等人的花鸟鹰鹤画等,寓示了题材的扩大。

诗与画:唐宋文人的艺术结合

诗与画:唐宋文人的艺术结合

诗与画:唐宋文人的艺术结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歌和绘画被视为两种最高雅的艺术形式。

在唐宋时期,这两种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并经常被文人士大夫们结合起来表现出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风格。

本文将探讨唐宋文人如何将诗歌与绘画融入一体,并对他们的艺术成就进行介绍。

一、背景和历史发展在唐代,随着壁画、佛教造像等绘画形式的兴盛以及诗歌创作的繁荣,诗与画开始有了更密切的联系。

而到了宋代,尤其是北宋时期,文人墨客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内心表达,使得他们对于诗歌和绘画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二、关于“意境”的追求在唐宋时期,文人们渴求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认为通过文字或笔触能够创造出精神上超脱尘俗世界并展示内心情感的美感。

因此,他们常常通过将诗歌与绘画相结合,力图营造出兼具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

三、韵律与笔墨的契合在唐宋文人的创作中,诗和画彼此照应,并且都有着共同追求的目标。

他们注重使用精准而有力的笔墨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通过优雅而富有节奏感的韵律来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

这种契合使得他们能够在作品中融入时代背景和个人体验,达到情景交融之妙。

四、名家荟萃与传世佳作唐宋时期涌现了许多天才文人,在诗歌和绘画领域都取得了优秀成就。

例如李白、杜甫、王维等众多唐代文人善于运用文字描绘山水风光;而北宋时期,苏轼、欧阳修等文学家不仅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出色的书法家和绘画家。

这些名家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在后世对于诗与画的结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影响与传承唐宋文人对于诗与画的结合不仅在时代内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所提倡的审美观和创作技巧被后世文人继承,并随着时间演变以及社会变革而不断发展。

总之,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个辉煌的阶段,其中唐宋文人将诗歌与绘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这种结合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极大的启发和参考,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唐代以来绘画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摘要】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文化又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然绘画的发展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绘画形式与之相对应。

自唐代以来,绘画的发展很是乐观,世人多以琴棋书画精通而自豪,绘画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大量不同风格的画作涌现出来,充分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朝以来的社会现实与人民愿景。

关键字:时期、经济、绘画、发展、
唐朝可以说是国画的一个开拓时期。

唐朝时期经济在当时达到了鼎盛,人民生活富足,甚至奢华,社会制度开放,到处透漏一股富贵气息,牡丹花开富贵便在此时得名。

自然不乏描绘唐人生活的画作涌现。

如《女史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步辇图》等。

唐人崇尚佛教,自皇族以至庶民无不以禅为尊者。

唐朝水墨画的最后完成标志着士人性格中禅道境界的最后完成。

从水墨画的作画方式和水墨色彩等方面,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唐朝士人的禅道境界和宇宙观。

如王维的《雪山行旅图》轴等。

唐瓷器、刺绣业也极为发达,这无疑也将绘画推向了一个历史新高。

唐三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元是山水画的鼎盛时期。

北宋时期政治格局蓬勃发展,经济极为繁盛,期间涌现出许多反映现实政治与人民生活的佳作,如郭熙的《早春图》就是创作于王安石变法后的第5年,主题明确而富有季节感,描绘了春回大地、乍暖还寒时的深山景象,又如宫廷画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描绘了北宋末期的汴京的繁荣局面等。

南宋李唐一系院体山水画则以水墨苍劲为特征,其形成除了画理因素、取景角度转换的地域因素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即南宋国运的变迁、李唐特殊的地位以及画家待遇的提升。

元朝时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人的特殊历史时期,统治阶级把人分成四等,汉人在此期间受尽了屈辱,许多文人便寄情山水,寓情于景,国画也因此有了极好的发展,其意境大多平淡空灵、清逸深远,凄凉中透漏些许无奈。

著名的有吴镇的《墨竹谱》、《松泉图》等由于宋元时期陶瓷的迅猛发展,国画也随之更多的深入了寻常百姓家。

到了明代这个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重要阶段,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宫廷画和文人画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与宋元相比,其画风严谨细腻之中多了一些轻灵气息,所用水
墨也较多,成化以后,受到浙派的影响,风格则更加趋于豪放挺拔,如宫廷画中的《雪夜访普图》轴,浙派戴进的《钟馗夜游图》等。

而在壁画方面,继承唐宋传统的寺庙壁画虽仍是壁画的主要表现形式,较之前代,却显得更为规范化和世俗化,从而也显示出此时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之间的融合。

由于此时壁画的功用大多已为卷轴画所替代,所以壁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代表作主要有北京郊区的法海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帝释梵天图》,
自唐代就已经出现的木刻版画,作为插图在宋元时期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经、史及讲解技术生产的书籍,到了明代,由于市民文化和民俗文学的兴盛,版画在戏曲小说插图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吸引了一些著名画家参与绘稿,佳作叠出。

清朝也是绘画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的前中期,经济繁荣,有康乾盛世之称,期间佛教盛行,宫廷绘画也由于社会经济的繁盛和皇帝对于书画的爱好而得到很好的发展,出现许多寺庙壁画与宫廷壁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现实重大题材的描绘以及民间小说与文学名著的表现,如西藏布达拉宫的《五世达赖喇嘛见顺治图》,北京故宫长春宫回廊上的《红楼梦》壁画。

但因清朝是个特殊的满人统治时期,自然有大批的汉人艺术大师不愿入士,进而在民间形成以独特的画风,如“八大山人”等,以象征寓意的手法、夸张奇特的形象、简朴豪放的笔墨、孤傲雄奇的格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郑燮的竹子更是古往今来无人能及分豪
五代北宋时期的年画多以手绘的形式出现,在明中期以前,也开始有刻制的形式问世,但数量较少。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手工作坊使艺术走向了批量化,版画的兴起也使木板年画勃兴起来,至清代已巍为大观(作为最为普及的美术形式,年画在民间曾经起到了传播知识的作用)。

康熙年间出现了年画作坊,雍正、乾隆朝时更为兴盛,桃花坞便因此扬名。

其年画表现内容以故事性画面为主,并乐于表现城市面貌与市民生活。

清末民初时期,由于政局的混乱,列强的入侵,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被彻底打乱,再也没有了怡然自得的的心思,这时的画坛几乎可以用“萧条”晕染,作风比较写实,明净强烈。

代表作品有《苏州阊门图》、《花果山猴王开操》、《百子全图》等
1927年,由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与封建军阀的争战基本结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同一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三四十年代传统中国画坛掀起一股复古开新的潜流,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

其中著名的有徐悲鸿的《八骏图》,齐白石的《虾》、《雨后》,萧谦中的《山水横幅》,胡佩衡的《漓江春雨》等。

抗战时期又出现许多反映当时历史主题极具积极意义的连环画,该类画作到了新中国成立不免又有了新的主题。

文革后,改革开放使得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地解放。

届时一批卓有成就的老画家的作品大放异彩,显得格外的突出,中年和青年的画家则开始改变旧的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问题。

水墨画的现代转向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著名的有李苦禅《盛荷》、《群鹰图》,朱屺瞻《兰幽香风远》,陆俨少《硃砂冲哨口》轴等。

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国画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以画写字、画字结合的笔法,甚至开始与三维动画联系起来,出现一些国画DIY,批量生产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繁荣境地。

参考文献
书名:《美术鉴赏》作者:李新平、成文光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07-01
历史书:《二十四史》、《清国天下》
《荣宝斋画谱39》作者: (明)文徵明绘
《荣宝斋画谱191》作者: 徐悲鸿绘出版社: 荣宝斋出版社印刷时间:2007-11-1
出版社: 荣宝斋出版社印刷时间:2001-06-01
中国国学网-- 郑板桥画作欣赏(1)发布时间:2010-10-22 13:18:18
《中国工艺美术史》作者:华梅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
《中国画派研究丛书:湖州竹派》作者:冯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