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平衡的调节

合集下载

四体温平衡及调节

四体温平衡及调节
1 人体的体温及意义
概念
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定)口腔温度:平均为37. 2℃ 临床体温测定 腋窝温度:平均为36. 8℃
直肠温度:平均为37. 5℃
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 的活动的正常进行
2 体温恒定的原因
体温恒定
是指人体内产热和散热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
【点评】解此题时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是:(1)不熟悉能量释放量的计算方法;(2) 不注意题设条件,误将12552kJ认为是只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不包括转移到 ATP中的能量,而选C。 排除障碍的方法:①仔细审题;②熟悉能量代谢内容。
【例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措 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试四肢等部位 【答案】A D适当撤减衣被 【解析】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按下列步骤分析: (1)要降低体温,在产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就要增加散热量。 (2)B、C、D三项有利于散热,因而有利于降低体温,正确。 (3)A项中加盖棉被不利于散热:在病理情况下,病人不容易出汗,即使出汗,加 盖棉被后,汗液不容易蒸发,对散热作用也不大。 【点评】此题的A、D具有迷惑性。在生活实际中,确有对高烧不退的病人,用 加盖棉被的办法,使其出汗,而不敢撤减衣被,怕着凉,加重病情。这是不科学 的。想一想在炎热的夏季穿上棉衣,汗是出了,是不是感觉凉爽。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例1】在温和气候中,从事轻体力劳动的人,每日能量输出(散热量与机械功)约 为12552kJ,如果人体每日消耗的有机物按葡萄糖计算,最少需要分解葡萄糖( ) A78723g B8320.1g C13220.4g D19460.5g 【答案】A

体温平衡调节教学设计

体温平衡调节教学设计

体温平衡调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体温平衡调节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身体如何通过各种机制维持体温平衡,并学习如何保持身体正常的体温。

二、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0分钟)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体温和体温调节的知识,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多少,以及体温升高或降低时会出现哪些症状等。

询问学生如何感受体温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20分钟)介绍体温调节的机制,包括两种反应:体温升高时的散热和体温降低时的产热。

①体温升高时的散热机制:人体可以通过出汗和扩张血管的方式将多余热量散发出去,从而降低体温。

详细讲解出汗和扩张血管的原理和作用。

②体温降低时的产热机制:当体温过低时,人体会通过代谢率的提高和肌肉收缩产生热量,从而提高体温。

解释代谢率和肌肉收缩产生热量的机制。

3. 实验演示(30分钟)进行一次关于体温调节的实验演示。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温度计、一些冷水和一些热水。

教师首先测量学生体温,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将一只手浸入冷水中,另一只手浸入热水中,并注意体温的变化。

最后再次测量学生体温,观察体温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体温如何调节的。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探讨其他和体温调节相关的问题,如高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等。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然后向全班分享。

5. 总结归纳(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体温调节的重要性。

回顾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体验,进一步加深对体温调节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1. PPT2. 温度计3. 冷水和热水四、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2.讨论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其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反馈调查:通过问卷或口头反馈向学生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兴趣。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资料了解其他和体温调节相关的内容,如发烧的原因和处理方法等。

高中生物体温的调节

高中生物体温的调节
1 体温的平衡 产热:主要是内脏和骨骼肌 散热:呼吸、排尿、排粪
2体温平衡的调节 感受器 中枢 效应器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体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散热减少

恒 定
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加快,主毛肌收缩,骨 骼肌战栗产热增加
传出神经
皮肤对寒冷的反应示意图Βιβλιοθήκη 温觉感受器 体 温 恒 定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增加, 散热增加
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 加
传出神经
皮肤对炎热的反应示意图
意义
保证了酶的活性,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是 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 件
试填空完成下图所示的炎热环境、寒冷环 境引起人体体温调节的生理机制。图中 的数字分别表示相应的生理活动
• ①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并将兴奋 传出
• ②皮肤血管舒张 • ③汗腺活动增强 • ④皮肤内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并将兴奋
传出 • ⑤皮肤血管收缩 • ⑥骨骼肌收缩 • ⑦肾上腺素分泌增强
三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高中生物
一 人的体温及其意义 1 概念: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
(口腔37.2°C)(腋窝36 .8 °C )(直肠37 .5 °C )
2 特点:A 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
内变动。
B 同一个人体不同的时期体温也不相同
意义:维持恒定体温,保证酶的活性
二 体温的调节

举例说明运动中体温的变化及调节过程

举例说明运动中体温的变化及调节过程

举例说明运动中体温的变化及调节过程
在运动中,人体会产生热能,导致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的原因包括运动时肌肉运动产生的热量、代谢的增加以及心率和呼吸增加等。

人体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体温,包括神经系统和体液循环系统等。

以下是体温变化和调节过程的几个例子:
1.出汗:运动时,人体会通过汗腺分泌出汗液,将体表的热量
通过蒸发散发出去,以降低体温。

汗液蒸发是一种有效的散热方式。

2.血管扩张:当体温升高时,神经系统会对血管进行调节,使
其扩张,增加皮肤表面的血流量,从而促进热量的散发。

3.呼吸调节: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并加深,通过增加气体交换,将多余的热量通过呼吸道排出。

深呼吸也有助于将热量带离身体。

4.体液循环调节:运动时,心率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带走肌
肉产生的热能,将其分布到全身各部位,维持整个体温的平衡。

这些例子只是运动中人体调节体温的一部分机制,整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液循环系统等多个方面的调节作用。

而且不同的人体在体温调节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运动中,人体的体温变化和调节也会有所不同。

体温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定点学说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指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区域,称为调定点或调温中枢。

这些调定点位于大脑下丘脑中枢神经系统内,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从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调温中枢受外界环境和内部代谢状态的影响,可以调整身体的温度,使其保持恒定的基础温度、应激性温度上升或下降,以及恢复正常的温度。

在生理学中,正常的人体组织和细胞按照其自身的代谢水平保持一定的基础温度,称为基础代谢率。

调定点的作用就是监测基础代谢率,并根据体内外的变化来调整人体的温度,以保持代谢的平衡状态,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体温调定点学说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体温失调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中暑是因为人体温度调定点无法适应高温环境而导致体温过高;而低温症则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调定点失灵,无法适应环境温度而导致体温过低。

通过了解调定点的生理机制,可以研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保护人体健康。

体温调定点学说是指人体内存在一种调节系统,能够自动调节身体的温度,使其保持在某一特定范围内。

这个特定范围就是体温调定点。

人体内部有一个叫做下丘脑的区域,它可以感知外部环境的温度,通过神经调节调节身体的热量产生以及散失,维持体温在恒定范围内。

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时,下丘脑会发送信号给身体其他部位,启动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来调节温度,以达到体内环境平衡。

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

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

第4讲__水盐平衡及血糖、体温平衡的调节[考纲导学] 1.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2.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知识梳理| 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血糖的平衡与调节(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①食物中的糖类;②肝糖原;③脂肪等非糖物质;④肝糖原和肌糖原。

(2)促进④合成的激素是胰岛素,产生该激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

(3)促进②分解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的关系为拮抗作用。

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产热器官:骨骼肌和肝脏。

(3)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汗腺、皮肤内的毛细血管等。

2.水盐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途径①渴感的产生与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释放②水分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特别提醒](1)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不只分布在皮肤中,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2)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基础自测1.判断(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2)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3)体温平衡决定于产热和散热平衡,健康的恒温动物产热始终等于散热。

(√)(4)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有体液调节。

(×)(5)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释放的。

(×)(6)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气管对水和无机盐的重吸收。

(×)2.下图为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刺激→下丘脑→某内分泌腺→激素甲→血糖浓度降低A .激素甲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B .下丘脑还可产生某种释放激素直接促进激素甲的分泌C .该调节过程包含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D .缺乏激素甲的病人体内蛋白质供能的比例会增加【答案】 B网络记忆重点突破| 领悟高考方向重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典例导悟1](优质试题·新课标全国卷Ⅱ)回答下列问题:(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

体温的平衡调节——北师大

体温的平衡调节——北师大

B B.在持续高烧期,病人丧失了体温调节能力
A.发烧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重要的机制 C.因机体体温升高,不利于病毒和细菌生存 D.由于体温升高,可能抑制了某些酶的活性
解析:人体发烧时肝脏解毒功能增强,抗体生成量增多, 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同时病人体温较正常高,所以不 利于体内寄生生物的生存,故发烧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 种重要的机制。由于发烧病人的体温偏高,可能出现酶 因高温活性受抑制的现象。发烧病人的体温调定点较正 常人高,所以表现为体温较正常人高,在持续高烧期, 重庆市荣昌中学高2005级8班 病人的体温调节能力并没有丧失。选B。
练习
(2)中暑的根本原因是 (B ) A、在炎热环境中偶尔着凉 B、环境温度过高,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 C、由于气温过高,人体出汗过多 D、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突然升高
练习
3)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 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了 (C )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1.正确认识发烧
一定范围内的体温升高对增强人的抵抗能力有好处, 能增强人的免疫力.
2.正确的处理高烧.
①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②酒精棉球擦四肢,帮助降温和散热. ③适当撤减衣被. ④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如加盖棉被,更不易蒸发,还有危险.
重庆市荣昌中学高2005级8班
10.(2010年深圳市高二检测)某人因感染而引起发 烧,一般情况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汗 腺 分 泌 增 加
血 管 舒 张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增加散热
知识小结
1、高温条件下只增加散热,不减少产热,调 节方式为神经调节。 2、寒冷条件下既增加产热又减少散热,调节 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3、不管寒冷还是炎热,只要体温维持稳定, 产热量=散热量

高中生物 人体的稳态 体温调节

高中生物 人体的稳态 体温调节

[答案] (1)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的热量 (2)不 超过1℃ 产热 散热 动态平衡 (3)37℃ 温觉感受 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 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方式 (1)人体在寒冷时的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 节方式,通过调节来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从而维持体 温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 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氧化分解。 (2)在炎热时的体温调节方式也是神经—体液调节。 在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可能的,故 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
第二讲 体温调节
一、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1)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 内部 的平均温度,通常用 直肠温度 、口腔温度和 腋窝温度 来表示。无论严冬 还是酷暑,人的体温总是维持在 37℃ 左右。 (2)人的体温来自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产热器官主要是 肝脏 和 骨骼肌 。肝脏是人体内代谢旺 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时, 骨骼肌 的产热 量剧增。
(3)人体散热器官:主要是 皮肤。散热方式有辐射、 传导、对流 等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 皮肤和环境 之间的温差,因此机体可以通过改变 皮肤血管 的功能 状态来调节散热量。
二、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 (1)在寒冷环境中,一方面皮肤里的 冷觉感受器 接受刺 激,将兴奋传至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 皮肤血管收缩进而 减少 散热量;另一方面骨骼肌的紧张性 增强进而 增多 产热量,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 增加 提高了细 胞的代谢水平,也引起机体 增加 产热量。 (2)在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 接受刺激,也将 兴奋传至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 管 舒张 ,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 增加 。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环境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稳态。

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一样,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也需要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维持。

本文将讨论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机制。

一、体温调节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5℃~37.5℃,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生命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人体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体温,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促使汗腺分泌汗液,以散发体热,同时血管也会扩张,增加散热面积;当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肌肉颤抖,以产生热量,同时血管会收缩,减少散热面积,从而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二、酸碱平衡人体内细胞和组织液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pH值应该维持在7.35~7.45的范围内,偏离这个范围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人体通过呼吸、排泄和酸碱缓冲系统来调节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来维持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除酸性代谢产物和吸收碱性物质来调节酸碱平衡;酸碱缓冲系统则通过一系列反应来中和体液中的酸碱物质。

三、血糖调节血糖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非常重要。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的浓度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在餐后和餐前有所变化。

人体通过胰岛素和葡萄糖激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会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葡萄糖激素会促进肝脏释放储存的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从而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四、电解质平衡人体内的电解质包括钠、钾、钙、氯等,它们在维持细胞功能和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通过消化、吸收、排泄等过程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肾脏是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调节器官,通过排泄多余的电解质和保留需要的电解质来维持平衡。

五、水分平衡水分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它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人体的体温调节原理

人体的体温调节原理

人体的体温调节原理
人体的体温调节原理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等多个系统组成。

以下是人体的体温调节原理的主要过程:
1. 中枢神经系统:人体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的下丘脑和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心。

当体温低于设定的正常范围时,体温调节中心会发出信号,促使体温升高。

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体温调节中心则会发出信号,促使体温降低。

2.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平衡体温的关键因素之一。

交感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体温升高的过程,通过收缩血管、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方式来提高体温。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负责调节体温降低的过程,通过扩张血管、减少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方式来降低体温。

3.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和调节体温调节相关的激素,如甲状腺素、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来影响体温的调节。

这些激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率、心率和血流量等生理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体温。

4. 皮肤调节:皮肤是人体体温调节的重要器官之一。

当体温升高时,血管扩张使皮肤血流增加,通过汗液蒸发的方式散发体热,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当体温降低时,血管收缩使皮肤血流减少,从而减少耗散体热的方式,保持体温稳定。

综上所述,人体的体温调节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
肤等多个系统的协调作用来实现。

通过这些机制,人体能够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保持体温的稳定,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中医养生平衡体温调节缓解体温失调

中医养生平衡体温调节缓解体温失调

中医养生平衡体温调节缓解体温失调体温是人体正常代谢活动产生的一种物理特征,也是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医养生注重平衡,以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从而缓解体温失调的问题。

下面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介绍一些调节体温的方法。

一、中医养生理论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人体的体温受到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的综合影响。

只有保持脏腑功能的协调,气血的畅通以及阴阳的平衡,才能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二、调节饮食中医养生强调饮食调节,通过合理的膳食来调节体温。

首先,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均衡;其次,根据个体的体质和气候环境,适当调整食物的性味,如夏季多吃清热解毒的食物,冬季多吃温热补益的食物;此外,中医养生也强调不暴饮暴食、不过度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体温的平衡。

三、调节生活作息合理的生活作息对调节体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养生建议,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特别是夜间的睡眠对于体温调节尤为重要。

此外,中医也强调适当的运动对于体温的调节有着积极的影响,但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避免过度疲劳。

四、调节情绪情绪的调节对于体温的平衡有重要作用。

中医养生认为,情绪过于激动或者抑郁会导致体温的失调。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境,通过调节情绪来缓解压力,对于体温的平衡非常重要。

中医养生常用的方法有冥想、放松训练、精神调节以及适当的娱乐活动等。

五、中医经络调理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通过调理经络来达到平衡体温的目的。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调理可以通过按摩、推拿、针灸等手段来刺激经络的运行,从而达到调节体温的效果。

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经络来达到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进而平衡体温,缓解体温失调的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注重平衡体内环境,通过调节饮食、生活作息、情绪、以及经络的方法,来平衡体温,缓解体温失调的问题。

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良好的心态和经络调理等都是保持体温平衡的重要因素。

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中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中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在“人体的稳态”中的调节作用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体积很小,除了一般神经元外,还含有内分泌神经元,控制着机体多种重要机能活动,既有神经调节的功能,又有激素调节功能。

下面就下丘脑的结构和功能归纳如下:1.下丘脑是水平衡、体温平衡、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

1.1水平衡调节。

下丘脑即参与神经调节,传导兴奋,使大脑产生渴觉;同时分泌抗利尿激素,参与激素调节(—)1.2体温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破坏哺乳动物的下丘脑,体温不能保持恒定。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机构除有中枢性温度感受器外,还有控制产热和散热功能的中枢。

(1 )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皮肤、黏膜、内脏器官中的温度感受器皮肤血管立毛肌汗腺骨骼肌肾上腺甲状腺(血流量减少)(收缩)(发汗减少)(寒战)(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下丘脑参与激素调节(2)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传入传出高温温觉感受器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散热量增加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汗腺分泌1.3血糖调节下丘脑与糖代谢有关,无论血糖浓度升高、降低,都有下丘脑的参与,并进行神经调节。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2.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内有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合成调节腺垂体分泌的肽类物质,包括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等。

通过调节腺垂体的分泌,调节其他腺体的分泌。

综上所述,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同时也是人体稳态调节中某些活动的调节中枢,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
人体温调节是生理系统最重要的调节,主要是利用调节机构来在环境变化时调节体温。

人体温调节本质上是温环境与体内机能系统相互作用,从而保持体温在一定的水平。

人体温调节主要包括散热和吸收热两大方面,它们紧密结合,维持体内温度的稳定性和热循环的平衡。

首先,散热的机制是通过皮肤的蒸发和汗腺的排出来减少体表的温度平衡;其次,吸收热的机制是利用全身血液循环系统作用于散热机能,将过热时热量移动至体外,从而维持体温稳定在一定水平。

除了散热和吸收热主要的调节机制外,在紧张情绪和激动情绪影响的情况下也会发生体温的调节,这也被称作情绪体温调节。

通过肌肉收缩和放松,激动情绪会导致血液的瞬时流动,进而导致体温的升温;而紧张情绪会通过调节脑体认知活动使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液流量变少,从而让体温降低。

此外,抗热素也是人体控温的重要机制之一,主要是指能够结合体内热量,把体内热量保持与以体温恒定的分子结构。

不仅如此,人
体还具有由神经机制所调节的模式,如发汗、打哈欠等借以改变体温的能力。

综上所述,人体温调节的基本方式主要有散热、吸收热、抗热素和神经机制四方面,靠这四个方面的综合协调可以保持体温在一定水平上稳定,从而为人体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体温调节的平衡低温正常体温高温血管

体温调节的平衡低温正常体温高温血管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细 胞 (-)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
(-)
垂体
抗利尿激素
(+)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肾小管、集合 管重吸收水分
尿量 减少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反射弧 感受器 反射的结构基础:______ ,由______ 、________ 、 传入神经 ________ 和______ 共同组成。 神经中枢、________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冲动 化学信号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电信号 _______ ______ 电信号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1、人体各部位的温度略有不同,但与体温最接近的 是( D ) A 口腔温度 B 手掌心温度 C 腋窝温度 D 直肠温度
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措 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一种措施是不正确的( A ) A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 适当撤减衣被 3、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 ) A 下丘脑 B 骨髓 C 大脑 D 垂体
右图为人体皮肤结构 1 模式图,据图回答问 3 2 题: 4 1、该图是皮肤对________ 寒冷 环境反应的示意图,判断的 立毛肌收缩,汗液分泌减少,血管收缩 ,此时, 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 体内的产热量将______ 。 2、在此环境中,皮肤血管 [ 3 ]_____ 收缩 ,汗腺[ 4 ] 分泌 汗液减少 ____,以减少________ ,此时皮肤产生“鸡皮疙 热量散失 瘩”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1 [ 立毛肌收缩 4、写出此条件下,皮肤血管产生变化的反射弧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血管收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肾上腺素 和 甲状腺激素 5、参加该过程调节的激素有_________ _________, 增强代谢,产热量增加 。 其生理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和体液 调节的结果。 6、人体体温的恒定是______________

人体体温平衡调节方式

人体体温平衡调节方式

人体体温平衡调节方式
1. 出汗,当体温升高时,人体会通过出汗的方式来散热。

汗液蒸发时会带走体表的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2. 血管收缩和扩张,在寒冷环境下,血管会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保持体温;而在炎热环境下,血管会扩张以增加热量散失,帮助降低体温。

3. 颤抖,当人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时,肌肉会不自主地颤抖,以产生热量来保持体温。

4. 代谢调节,人体通过调节新陈代谢来保持体温平衡。

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会加快,产生更多热量;当体温过低时,新陈代谢会减慢,减少热量消耗。

5. 衣着调节,穿着合适的衣物可以帮助人体适应外界温度,保持体温平衡。

在寒冷环境下穿上保暖衣物,而在炎热环境下选择透气、散热的衣物。

6.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体温,而在运动后,身体会通过
散热的方式来恢复正常体温。

综上所述,人体体温平衡是通过出汗、血管收缩和扩张、颤抖、代谢调节、衣着调节和运动等多种方式进行调节的。

这些机制相互
配合,使人体能够在不同环境下保持恒定的体温。

《体温平衡的调节》教学反思

《体温平衡的调节》教学反思

《体温平衡的调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体温平衡的调节体温平衡的调节是生物体内的一个重要过程。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反思,我对教学内容和方式做了一些调整和改进。

以下是对本次教学反思的记录。

教学内容调整在教学内容上,我将重点放在了以下几个方面:1. 体温的定义和重要性:我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了体温的定义和为什么体温的平衡对于生物体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2. 体温平衡的机制:我用图示和实例来说明体温平衡是如何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的。

我特别强调了负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性,并对其作用进行了详细解释。

3. 外界温度和体温调节的关系:我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外界温度对体温调节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策略。

教学方式改进在教学方式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1. 多媒体辅助:我使用了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图像和动画,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提升了信息的传递效果。

2. 实践活动:我设计了一些小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数据变化。

这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体温调节的机制,并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本次教学效果的评价,我观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 学生的参与度提高:由于课堂内容的生动有趣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并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知识理解更深入:通过实践活动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对体温平衡调节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入。

许多学生在课后辅导活动中提出了深入的问题,并展示了对体温调节机制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教学效果可量化评估:通过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我能够对学生对体温平衡调节的掌握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重要性。

通过精心设计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体温平衡调节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穴位调理调节体温平衡

穴位调理调节体温平衡

穴位调理调节体温平衡人体的体温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体温过高或过低时,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的影响。

针灸穴位调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体温平衡。

本文将探讨穴位调理对体温平衡的影响以及其应用。

1. 穴位调理的原理穴位调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基于经络和气血流动的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穴位则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

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的流动,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2. 影响体温的穴位在中医学中,有些穴位被认为与体温调节相关。

例如,“神阙”位于胸骨下方,具有温里泻表、疏散寒邪的作用;“关元”位于脐部,被认为能够调节体温的升降;“内关”位于手掌与前臂的交界处,可以调节气血循环,进而影响体温平衡。

3. 刺激穴位的方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刺激穴位的方法。

通过将细针插入穴位,刺激经络,以达到调理体温的效果。

此外,还有灸法、按摩等方法可以刺激穴位。

4. 应用实例(1)体温调节失调有些人会出现体温调节失调的情况,表现为寒战、出汗或发热等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针灸穴位调理可以被用来帮助恢复体温平衡。

通过调节相应的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以达到调理体温的效果。

(2)冷热症状有些人容易出现手脚发冷或易出汗的情况。

针灸穴位调理可以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以调理气血循环,提高手脚的温度,并减少出汗情况。

5. 注意事项在进行穴位调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找到准确的穴位位置。

每个穴位都有具体的位置和刺激方法,需要寻找专业的指导或咨询医生。

(2)保持卫生。

在刺激穴位前,需要清洁皮肤,避免感染。

(3)选择合适的刺激方法。

针灸是一种常见的刺激方法,但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其他的方式,如按摩、艾灸等。

6. 结论穴位调理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体温平衡。

然而,对于体温调节失调等疾病,应当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穴位调理。

在进行穴位调理时,需要注意正确的穴位位置和刺激方法,保持卫生,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体温调定点的名词解释

体温调定点的名词解释

体温调定点的名词解释人体的正常体温通常在36.5-37.5℃之间,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表现都可能说明体温失常。

在此背景下,体温调定点被引入,它是用于检测人体体温情况的重要指标。

体温调定点,即既定界定温度,英文称为thermal set-point,也可称为调控体温点。

它是由体外环境(外界温度)、内在因素(脑内温度调节系统)以及受调控的调节体(血液、皮肤表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体温调定点是实现体温平衡的最终目标,它反映了内在调节体和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体温调定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衡量,它是一种动态的概念,即是说,外部因素(食物摄入、睡眠、用药)对体温调定点会产生影响。

此外,体温调定点还会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如人体发育、基因、年龄、性别以及生理影响等。

一般而言,脑温度调节系统的工作方式可以大致分为3个阶段:开始阶段、搜索和温度调整等。

在开始阶段,脑会对当前体温进行观察,以调节体温中枢对外界环境温度的感知能力。

在搜索阶段,调节体温中枢会根据分析调节器反馈信号的结果,调节体温中枢开始调整调节体温的目标。

在温度调节阶段,调节体温中枢会调整调节体温的反馈信号,以达到本身设定的目标。

以上是体温调定点的基本概念。

它对体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和调节体温调定点,可以监测出人体体温异常的状态,从而及早发现病情并进行治疗。

此外,还应注意体温调定点的年龄变化,以及它俩和潜在疾病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温调定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此外,某些特定的疾病也会导致体温调定点的变化,因此,应该时刻注意体温调定点的状况,避免忽略了潜在疾病的检测和治疗。

总之,体温调定点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期,它反映了人体体温的状况。

只有注意到体温调定点的变化,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体温紊乱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神经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TRH 垂体 肾上腺 TSH 甲状腺 甲状腺素增加, 代谢活动增强 增 加 衣 物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立毛肌收缩 汗腺分泌减少
骨骼肌不 自主战栗 肾上腺素增加, 代谢活动增强
散 热 减 少
产热量增加
(2)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
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炎热环境环境 刺 激 温觉感受器
复习提问


什么是体液调节? 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分别是什么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 抗利尿激素由什么分泌?储存于哪里? 水平衡的调节过程是怎样的?
3.水盐调节机制
(+)
(—)
水 平 衡 调 节 图 解
体温的调节
1.体温的来源 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 2.体温恒定的原理
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产热: 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 散热: 主要靠皮肤实现即通过汗液 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 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
体温的调节
3.体温调节的机制 下丘脑 (调节体温主要中枢)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 内脏、黏膜等)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
寒冷环境 刺 激 冷觉感受器 大脑皮层
思考:
2.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存在于( C ) A.大脑皮层 B.小脑皮层 C.下丘脑 D.脊髓
思考: 3.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下移 至4℃的环境中,两者的耗氧量发生 的变化是( D ) A.均增加 B.青蛙增加,小白鼠减少 C.均减少 D.青蛙减少,小白鼠增加
3.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 器和神经中枢( c )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上丘脑和下丘脑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引起)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产热多而散热困难,引 起体温升高. (中暑)
思考:
1、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 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 误的( A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适当撤减衣被 D.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有关神经兴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TRH
(—) (—)
垂体 肾上腺
(—)
(—)
TSH 甲状腺
(—)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立毛肌舒张 汗腺分泌增加
骨骼肌不 自主战栗 肾上腺素减少, 代谢活动减弱
甲状腺素减少, 代谢活动减弱
散 热 增 加
产热量减少
人体在冷热环境中的功能障碍
原因: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 偿散失的热量,引起体温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