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讲义)(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专题(含120个文言实词)整理版课件(共133张PPT)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专题(含120个文言实词)整理版课件(共133张PPT)
(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______ (5)秦无亡矢遗镞之费________
((55))固伐一无世道之,雄诛也暴(3,秦)而__被_今__安__发_在哉行! 吟泽畔________
(4)且相如素贱人,吾羞________
予(3)观河夫曲巴智陵叟胜亡状以(4,应在)__闻_洞__庭__妻一_ 湖一言,如被冰雪________
(1)通“背”,背叛,违背 (2)越发、更加
5.本 (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 (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________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 (5)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 (6)今存其本不忍废,________
3.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②名词作状语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④名词的意动用法
籍吏民,封府库 相如廷斥之 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稍稍宾客其父
3.词类活用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作动词 ②形容词作名词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素善留侯张良 四美具,二难并 大王必欲急臣 且庸人尚羞之
(1)路,道路 (2)取道 (3)道理,规律 (4)原因 (5)道义 (6)说,谈论 (7)廊道 (8)主张,思想,学说
20.得 (1)此言得之________ (2)未得与项羽相见________ (3)吾得兄事之________ (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_______ (5)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
3.词类活用 (三)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作名词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动词的为动用法
追亡逐北 项伯杀人,臣活之 等死,死国可乎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实词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通用版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文言实词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高考无论怎么考查,其实质都是对文言词、句的考查。

对文言词、句的理解,七分靠积累,三分靠技巧。

本部分通过对考纲规定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进行归纳梳理,旨在让考生系统掌握用法规律,把握方法技巧,把知识学通学透,方法用熟用活。

第1节 文 言 实 词 ——依据语境,思考是否为5类特殊实词5类文言实词系统归纳  常考文言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5大类,其中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

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示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受”通“授”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女忘会稽之耻邪“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反 返 返回 (2)坐 座 座位 (3)女 汝 你 (4)振 赈 救济附【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后,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1-120)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1-120)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111-120)111、致【词义推导】“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

引申出“导致”。

【词义例释】(1)动词①送达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柳敬亭传》)——宁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统帅想要结交讨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军中。

②表达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屈原列传》)——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想要挽救危局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意愿,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来。

③招来致食客三千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招来三千食客。

④取得,得到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家中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⑤到,达到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然而秦凭借着小小的土地,达到了万乘兵车的实力。

⑥使,致使,导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孔雀东南飞》)——她的品行没有偏差,哪里料想却使您不喜欢呢?(2)名词,意态,情趣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芙蕖》)——这样我在花没有开放的时候,就已经先享受到无穷的优雅情趣了。

(3)形容词,精细案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

(《汉书·严延年传》)——检查他裁断的案件,都文理致密,不可推翻。

(4)副词,尽,极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传》)——张衡擅长研制机械巧妙的东西,特别在天文阴阳历法的研究方面极尽心思。

【成语助记】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

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也指暴露的彻底。

其他如: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迁移练习】齐王欲致()天下之士,致()千金以晏子。

晏子致()诚于天下豪杰。

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课案1 理解实词含义学案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课案1 理解实词含义学案

课案1 理解实词含义关注五类实词(一)一词多义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

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两点: 1。

追溯词的源流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

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是“道路、路途”。

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道”的本义是“道路、路途",“方向、方法、道理"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一"的本义是表数量“一只”,“专一”“全”“一样”是它的引申义。

比喻义,就是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于贬义词,比喻坏人的党羽;“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假借义,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通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文字来替代。

2.寻找义项联系多义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实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

找出本义,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字形上推导出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

找到这个“源",顺“流”而下,就可以发现其他义项的来龙去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本义,各个义项之间有什么关联?①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⑤孔子鄙.其小器。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_文言文实词pdf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_文言文实词pdf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一、必备知识[试题特点]《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自2015年起,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单独设题考查此考点,但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从阅读到理解到答题,自始至终都涉及对常见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

特别是文言文翻译,更是与理解实词含义密切相关。

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苏卷和浙江卷都有考查实词的释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除此外,上海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设置的是加点字词的直接释义,两小题两分。

《考试大纲》中规定了考生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一定要在牢牢掌握这120个实词的基础上,领悟理解实词含义的一般方法,以求收到闻一知十的奇效。

翻译文言句子往往将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设置为得分点,其中重点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解题指津1]通假字:据音悟义通假字是指本当用甲字,却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种语言现象。

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句中本该用“早”字,却用音同的“蚤”替代。

还有一种情形,一个汉字(古字)原本有好几个意义,后为了区别不同义项,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苏轼《石钟山记》),“莫”是会意字,从字形结构分析,就是“太阳坠入草丛中”,后来为了区别其他义项,才又造了一个“暮”字专门表示“太阳落山的时刻,即傍晚”这个意思。

因此,这两个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甚至完全不同。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生”通“性”,其声母、韵母、声调都不相同,这类字在平时就应着重识记。

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91-100)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91-100)
【词义例释】
(1)形容词
①言语真实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真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实。
②引申为诚实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和玉器丝绸,不敢向神虚报,一定要诚实。
③可靠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可靠的臣子率领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着来往的行人。
——低头随手连续的弹奏着,好像要把心中所有的事情都诉说出来。
读音二:shēn,通“伸”。
动词
①伸张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计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正义。
②伸出
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中山狼传》)
——狼高兴的听从了他的话,把脚伸给了东郭先生。
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兴高采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辞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母亲婉言谢绝了媒人。
③辞去,辞别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侯生看公子的神色始终没有改变,就和朋友告别上了车。
④感谢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樊哙下拜道谢,起身,站着喝了这杯酒。
⑤告诉,劝告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多多劝告后代人啊,应该以此为戒,千万不要忘记。
(2018·全国卷Ⅲ)宽猛相济,圣人之训相:互相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一)字形推断法
• 想一想: •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中“籴”“粜”的含义。
• 籴是买入食粮的意思,粜是卖出食粮的意思,推断根据 是:“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 意字,跟“食粮”有关,意思是买进食粮、卖出食粮。
• 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 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 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 • 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
• 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 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善:与……交好。
•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使……变绿。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 耻: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文言文实词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高考对 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会到翻译 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情势,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 的基础地位。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翻译题,考查 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5类文言实词分类突破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23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练习)(学生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23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练习)(学生版)

『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分项解析·逐一击破』考点23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练)(一)热身练一、【2020·江苏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布衣传全祖望周布衣,名西,字方人,学者称为劲草先生,定海卫人,居庐江少喜读书,父母怜其体孱,稍节制之。

先生密藏火书室,俟亲熟睡,重举灯默识,又恐灯影外泄,以被蒙之,不至鸡三号不止,久而其被如墨。

己亥,海师大掠鄞之东都,先生奉母逃深山中,猝遇盗,盗见先生母丰硕,以为富家姬,用火熏之以索金。

先生抱母大恸,扑灭其火,愿以身代,贼遂挥戈斫其右之中指,几殊。

旁一卒曰:“是孝子也,乞舍之。

” 先生以是得生,自是作书甚苦,先生久寓宝林,挈家依诸生徒间。

先生于经则《易》《书》《诗》《礼》《春秋》《孟子》皆有图解,于史则《史》《汉》皆有论说,于集则唐宋杜韩诸大家皆有抄:所称《劲草亭诸编》者也。

而生平心迹所寄,尤在《防秋谱》一篇。

尝曰:死后当尽取吾所著书,置石匣,藏之墓中,而是篇则可比之郑所南《心史》。

《防秋篇》者,世俗斗牙牌之戏也,其中有所谓“至尊” 者,诸品皆不能抗。

先生增置其色目,自天、地外,帝王、将相、四民,下至盗贼草窃之徒皆有之,而更以处士为至尊。

有时世事多端,天、地、帝王皆不能支,独余处士以持残局,而兀然能为中流之一壶。

先生自为之说,其文甚奇。

周郢山见之曰:“此胡文定《春秋传》也。

”镇人乞先生修志书成,署名,力拒之。

所著诗古文词,曰《痛定集》。

晚年居鄞城中,戊辰,年六十八,病卒。

其宝林高弟曰方伊蒿,尝欲以遗书付之,未及而卒,存于伯兄家。

已而伯兄亦病,亟贻书伊萬,令其取书以去。

既至,伯兄又卒,其子勿与,已而鬻之他人,百方觅之,不可得矣。

予之采诗也,求先生之集,遍访既无知者,仅从先生诸弟子所藏遗笺故牍,令李生昌昱汇为一卷,因诠次其可存者。

至先生于诸经,最得意者莫如《春秋》,其自序云:“不佞垂老,忽若于《春秋》大有所得,觉唐宋明诸儒之说,皆未合圣人之旨,尚在梦寐中,至今日而恍然。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 专题24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 翻译(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 专题24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  翻译(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穿透专题2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考点穿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理解B级。

这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2020年高考必然考查到。

翻译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所谓“理解”,是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和句意;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文言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一、理解文中的句子。

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第一步,理解文言语句必须遵循古文的一般规律并把握其特殊性。

对句意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在全文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全文或文段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比如:对“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的翻译,就要注意这是在介绍韩孙伯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翻译成“按襄阳当地的风俗,邻里之间要在各自的分界处种上桑树作为分界的标志”。

(2)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比如:“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语出《愚溪诗序》)此句中“居”后省略了宾语“于此”或“于是溪”,“姓”是名词作动词“给……取姓”的意思。

那么此句就可翻译成:姓冉的人家曾经在这条小溪居住,所以就给小溪取此姓,叫做冉溪了。

(3)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语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是孔子教育子路、冉有的话,文中难懂之处是“疾”“舍”“为之辞”几处,既是教训之语,那么“疾”就不可能是“生病”之意,当是“厌恶”之意;“而”有表示并列和表示转折关系两种理解,依据意味推敲,自然当作转折关系理解更好,那么“舍曰欲之”与“为之辞”就在语意上相反了,以此推断“舍”是“停止”之意,“辞”是“托词”“借口”之意。

全国通用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202109301150

全国通用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202109301150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21年上海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议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假设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假设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那么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展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 专题19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 实词(解析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 专题19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  实词(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考点穿透专题19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考点穿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是高考的必考内容,2020年浙江、江苏、天津等省市高考语文试卷会直接设题考查,全国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会在文言文翻译中间接考查。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只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要考查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上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我们在复习时,要在掌握120个文言实词的基础上,扩大文言实词的内容范围,了解更多文言实词的含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文章大都选自课外,考生未曾相识,全是陌生的文字,历年都是这样,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使有的考生碰巧读过所选的文章,也不会知道试题的,那可是国家机密。

这时,考生应当淡定,不要惊慌。

首先,要快速把几道试题阅读一篇,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带着试题阅读原文,再下来就是答题。

这样收效会好一些。

我们不提倡先读文本,再读试题,接下来答题。

这样,目标不能早明确,显得有些茫然,会造成思维反复运用,导致重复劳动,效果会差一些。

当然,这里还要考虑到每个考生不同的答题习惯。

总而言之,考生按照平时的答题习惯来运作就好,不必非要怎么着不可。

这里主要讲一下答题方法:(一)文言实词。

高考一直都在考文言实词,只是近两年未考,是不是从此退出了?不会。

它仍然是高考大纲规定的主要考点之一,即使不直接考查,也会在文言文翻译题中得到体现。

今后可能用一种新题型来考查文言实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学好课文是基础,举一反三是关键。

你熟练掌握了120个文言实词,甚至熟练掌握了360个文言实词,如果不会举一反三,也不能在考试中正确答题。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5课模拟考试(含解析)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第05课模拟考试(含解析)

第05课模拟考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

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

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

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

寻移疾归。

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

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假设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

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

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

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帝怒,切责,停俸有差。

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

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

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

慎、元正谪戍,余削籍。

慎得云南永昌卫。

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

及是伺诸途,将害慎。

慎知而谨备之。

至临清始散去。

扶病驰万里,惫甚。

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

廷和喜,疾愈。

还永昌,闻寻句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与守臣击败贼。

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

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成善视之。

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

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

在翰林时,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

慎日:“柳星也。

〞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

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

总裁蒋冕、费宏尽付稿草,俾削定。

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

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

慎惊异,益肆力古学。

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

尝语人日:“资性缺乏恃。

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世宗以议礼故,恶其父子特甚。

每问慎作何状,阁臣以老病对,乃稍解。

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Word版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讲突破文言基础知识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阅读文言文就像学习外语一样,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所以字词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积累文言字词,一般来说不要死记硬背,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有机结合“语境"去揣摩。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

阅读一篇文言文除了掌握文言词汇以外,也不可忽视古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除了分门别类归纳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语法现象外,还要把古汉语中的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还要把主要的五种文言句式: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

掌握了这些语法规律,学习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在正式突破高考文言文题型之前,首先,系统讲解文言基础知识,为后面阅读文言文、解答文言文题目打基础.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的内容,课标卷放到句子翻译中考查,江苏、北京、天津、浙江卷单独命制选择题考查,考查的内容涉及单音节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句中考查,实际上文言实词如果不过关,解答文言文题就是无米之炊。

因此,掌握好文言实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作为备考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1:一词多义【知识点拨】“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

如“兵"的本义是“兵器”,“道”的本义是“道路”.2.引申义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一讲文言实词练习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板块一第一讲文言实词练习含解析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就要拿高分文言文高效提能复习法1.复习文言文要三抓,一抓教材梳理(根据教材内容,加强教材文言文知识的复习),二抓文言文基础(结合本书《文言文基础落实篇》,增大知识储备,夯实文言基础),三抓四大题型(结合本书《文言文考点提能篇》,针对高考考点、题型讲解训练,切实提升考生解题能力)。

2.复习四大高考题型可先理解记忆古代文化常识(第五讲后附知识清单内容),因为全国卷命题以人物传记为主,掌握了相关文化常识,也就理解了一半文言文。

然后再依据本书顺序复习,定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解答断句题、文化常识题基本不用考虑原文,即使考虑,涉及原文内容也很少。

因此,做题时可在不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先解决这两题,省时省力还高效.4.解答概括分析题只需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对应选项在原文中重点切片理解即可,不必精读全文,即可解决。

5.翻译题更不必精读全文,只在前面做题(尤其是概括分析题)基础上,重点研究需要翻译的两个句子即可。

如需加深理解,最多涉及前后一两个句子。

板块一文言文基础落实篇第一讲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

这些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虽然近几年全国卷不再单独设题考查实词,但对文言文文意的把握、文言断句的考查、语句翻译的考查,都是基于对实词含义的理解;没有对实词含义的正确理解,就无法正确解答这些题目。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错误!“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一般说来,词的意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对于常见常用的多义词,要了解多义词的意义衍变分化的规律和特点,它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1.本义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称之为本义。

全国通用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教案202109301147

全国通用版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教案202109301147

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2021年福建卷高考试题〕与王昆绳书①〔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一样,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顶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那么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

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

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缺乏称道。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 必修2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语文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 必修2 Word版含答案

必修2——《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2)举酒属.客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冯.虚御风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4)长乐王回深父.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晤”面对面(2)“嘱”劝人饮酒(3)“凭”乘(4)“甫”古代男子名字后加的美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兰亭集序》(1)列坐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足以极视听之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信.可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之所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5)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苟.非吾之全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知不行乎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而卒.莫消长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14)褒禅山亦谓.之华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其文漫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余与四人拥.火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有碑仆.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旁边(2)乐趣(3)实在(4)以前,过去(5)越过(6)驾(7)缭、盘绕(8)享有(9)假如(10)任(11)屡次(12)到底(13)“曾”和“不”连用,译为“连……都……”(14)称、叫(15)模糊、磨灭(16)持、拿(17)倒(18)平坦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兰亭集序》(1)是.日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推断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3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讲)一、必备知识[试题特点]《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自2015年起,全国新课标卷没有单独设题考查此考点,但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题,从阅读到理解到答题,自始至终都涉及对常见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

特别是文言文翻译,更是与理解实词含义密切相关。

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苏卷和浙江卷都有考查实词的释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

除此外,上海卷文言文阅读第一题设置的是加点字词的直接释义,两小题两分。

《考试大纲》中规定了考生要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一定要在牢牢掌握这120个实词的基础上,领悟理解实词含义的一般方法,以求收到闻一知十的奇效。

翻译文言句子往往将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设置为得分点,其中重点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解题指津1]通假字:据音悟义通假字是指本当用甲字,却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种语言现象。

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句中本该用“早”字,却用音同的“蚤”替代。

还有一种情形,一个汉字(古字)原本有好几个意义,后为了区别不同义项,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如“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苏轼《石钟山记》),“莫”是会意字,从字形结构分析,就是“太阳坠入草丛中”,后来为了区别其他义项,才又造了一个“暮”字专门表示“太阳落山的时刻,即傍晚”这个意思。

因此,这两个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

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甚至完全不同。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生”通“性”,其声母、韵母、声调都不相同,这类字在平时就应着重识记。

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解题指津2]一词多义:据境断义文言实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在词典中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

而这些义项,又可以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等等。

而文中的实词,确切的含义只有一个。

阅读时,应根据该词的特定语境来断定其特定的含义。

(1)参照上下文意根据上下文意,看时间、地点、什么人说、为什么说、对谁说、怎么说等语言环境。

不但要看该词的含义在句中能否讲通,而且要看其与全段乃至全篇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否协调,前后是否一致。

如:①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②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句①说的是孔子路过泰山脚下,听到有妇人哭于墓前,一家三代被老虎吃掉,却又不肯离开这“无苛政”之地,于是便发出感叹,且用命令语气教育自己的学生应该记住这句话,“识”在此处的含义应是“记住”。

句②说的是苏轼月夜泛舟游石钟山的切身体会,游到兴起便笑着问儿子苏迈:“你明白吗?”“识”在此处应当作“明白”“懂得”来理解。

(2)依据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看它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和什么词语搭配,构成什么语法关系。

如:①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史记》)②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

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史记》)按句法结构,句①中“莫之能一”,用现代汉语语序排列是“莫能一之”,“一”前面有副词和能愿动词修饰,说明“一”在句中不是数词而是动词,是“统一”的意思,“之”是它的宾语。

句②中“号令一出太后”,实际是“号令一出于太后”,“出”是动词,“一”在动词前便是作为副词修饰动词“出”,是“完全,一概”之义。

(3)利用互文辨义所谓互文,是指两个相同的语言结构互相阐发、互相补充。

互文句子中位置相对应的词,含义往往相近、相同或互为补充。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文的这一特点来推断词义。

如: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

(《五蠧》)句中前后两句为互文,“去”与“息”位置相对应,含义亦相同,“去”的含义为“抛弃”,那么“息”也应作“抛弃”理解。

(4)了解历史渊源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

如“百姓”一词,在周秦时是“贵族”的总称,平民无姓氏,平民只能称之为“黎民”。

[解题指津3]古今异义词:明词义演变规律文言文中出现的某个词语,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某个词语完全一致,但在古代与在现代的意义与用法有差异或者不相同,叫做古今异义词。

特别是现代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很可能是两个单音节词。

当这部分词出现在高考翻译题中时,部分考生往往容易犯望文生义、以今释古的错误。

因此,在运用“据境断义”法的同时,有必要掌握词义的演变规律。

(1)词义扩大如“中国”,古义一般指中原地区,也指京师;今义则指整个中国。

“江”“河”,古义一般特指长江、黄河,如“江东”“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今义则泛指一般的江河。

(2)词义缩小如“谷”,原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则专指稻谷了。

“臭”古代泛指气味,如“乳臭未干”“铜臭”;现在专指难闻的气味。

(3)词义转移如“信”,古代只指送信的人;现在专指“书信”,而“送信的人”这个意思已经消失了。

“涕”,古代指眼泪、鼻涕,如“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现在一般指鼻涕。

(4)词义弱化如“病”,古代的基本义是“重病”,轻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现在,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现不正常的情况,都通称为“病”,不含有“重病”这个意思。

(5)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的意思;现在则表示仇恨、怨恨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指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无贬义;现在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变为贬义词了。

(7)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

[解题指津4]偏义复词:扣语境,细揣摩古汉语中有少量的双音节词,偏义复词是其中特殊的一类。

这类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而在特定的语境中,其词义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不了解这类词的特点,就会产生误解。

为避免误解,要紧扣语境加以揣摩。

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只有“异”的意义,“同”为衬字。

再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出入”只有“入”的意义,“出”为衬字。

二、关键能力提问模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答题思路】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典例分析】一、【2020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

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

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宋兴,海内一统。

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①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楚公②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秦国夫人③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

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

”左右或匿笑。

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

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

而旧俗方已大坏。

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

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

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注)①太傅:陆游的高祖。

②楚公:陆游的祖父。

③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

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

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

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

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

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

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载令.闻令:美好B.革带敝.敝:破旧C.厌.藜藿厌:满足D.毋使仓有告匮.匮:缺乏【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C项,“厌”字,根据“厌黎藿,慕膏粱”的对称句式,相反意义来看,与“慕”意思相反,指厌恶粗茶淡饭,羡慕精粮肥肉;故“厌”此处应为“厌恶”。

故选C。

二、【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曾子固龙图①书[宋]张耒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

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

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

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

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

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

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

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

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

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

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

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