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圆的认识经典教学设计一等奖

圆的认识经典教学设计一等奖

圆的认识经典教学设计一等奖1、圆的认识经典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设计理念地位学情: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种图形。

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与文化积淀。

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处理信息和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结合远程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远程多媒体教育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理念设想: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数学教学应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及知识经验上。

提供充分活动和交流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及方法经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彰显美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圆与人们的生活、建筑、人文艺术和实际应用等息息相关。

(二)、目标设置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

2、技能目标: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即通过多媒体认识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地画圆。

(三)、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难点特制定1、教法: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如情景陶冶法等。

2、学法: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二、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通过多媒体、演示,创设情景,展现大自然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

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

(展示,宇宙星际、其它星球、地球、月亮和生活中的日落等美景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如鲜花等)(二)、探究新知1、创作圆:学生在准备好的纸上作圆,方法工具不限。

数与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数与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数与形》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找规律。

2.导入新课:今天的课程将探究数字和图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3.板书课题。

二、新授1.观察下面三幅图,计算小正方形的个数。

2.观察三幅图的变化,依次增加了多少个小正方形?3.推测第四个和第五个大正方形需要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用平方表示是多少?4.小组讨论和合作,发现数字规律,板书规律: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就等于几的平方。

5.讲解如何从图形方面发现同样的规律。

6.出示规律,齐读规律二遍,让学生指出哪几个关键词比较重要,不可或缺。

7.小结: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三、当堂练——闯关小英雄1.第一关:基础运用关。

4小题。

2.第二关:灵活运用关:1)分成二部分的规律运用。

今天的数学课主要研究了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模式。

首先,我们研究了不连续奇数的规律,以6的平方减5为例进行了解释。

接着,老师通过图形演示再次强调了这个规律,并让我们做了一个例题。

在第三关中,我们研究了举一反三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并推广到其他问题中。

例如,在三角形规律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练找到其中的模式。

同时,我们还讲解了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XXX三角。

老师先介绍了XXX和XXX三角,然后问我们能否发现XXX三角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数学广角---数与形(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107—P108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考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通过以形想数的直观生动性,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的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经历探索规律及验证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形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师:观察这几组数有什么特点?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1+3+5+7=1+3+5+7+9+11+13=1+3+5+7+9+11+13+15+17=1+3+5+7+9+11+ (99)(设计意图:通过快速算出“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探究:1.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数与形的联系。

师:说一说,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师:想一想,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要增加几个小正方形?师:议一议,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与计算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师:根据这个规律,想一想第7幅图是怎样的?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9幅图呢?第100幅图呢?第n幅图呢?(设计意图:通过拼摆学具,引导学生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感受到在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问题。

)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可借助学具摆一摆)①1+3+5+7+9+11+13=( )2②1+3+5+7+9+11+13+15+17=( )2③_____1+3+_______________=92④1+3+5+7+5+3+1=⑤1+3+5+7+9+11+13+11+9+7+5+3+1=⑥1+3+7+9+11+13=小结:数形结合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师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中的一个教学知识点。

它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百分数的意义,分数和小数化为百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温故而知XXX,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1、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能解释各种百分率的意义,并会正确灵活列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化小数、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3、在自主探索、XXX交流的过程中经历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过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1)50的1/2是多少?(2)100千克的3/4是多少?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怎样求?2、列式解答:春雷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占全校人数的1/5,春雷小学共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3、揭示课题: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二、自主探究出示自学提示阅读教材P85页例2的内容,思考:1﹑认真读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根据题意请你列出算式并试着解答。

3﹑议一议:用什么方法可以将20%化成小数和分数的?三、交流汇报1、说一说你是怎样把20%化成小数和分数的?2、归纳百分数化小数和分数的方法。

四、课堂精练1.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27%、135%、0.4%2、把17%、40%、12.5%化成分数。

3、解决问题(1)、XXX一中和XXX二中的男生人数分别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2%和54%,XXX一中有学生800人,XXX二中有学生750人,哪个学校的男生多?多多少人?4、拓展练习小明喝一杯牛奶,先喝了这杯牛奶的30%,加满水后又喝了这杯牛奶的1/4,最后加满水喝完。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8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8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8篇)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

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

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

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

(板书:比)[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1、整理生活素材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

(板书:4÷1=4:1)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么呢?(1÷4=1:4)师:同学们用刚才调查方法,说说教室各种事物还能得到什么数据。

你还能把它们用比的形式说一说吗?生1:我班男同学人数是32人,女同学人数是23人。

男生与女生的比是32比21。

生2:教室里的窗户扇数是48扇,门的扇数是2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省赛一等奖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省赛一等奖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辛街乡中心小学毛德祥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3、44页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准备:相应课件和学生答题表格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2、出示一面国旗图案,启发谈话。

请同学们看,这是一面国旗的图案,在2022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奋力拼搏,让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的升起,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习健儿的精神,课堂上要勤于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个图案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3、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

这就是比(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比的意义的初步感知(1)师:刚才我们列式可以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指着黑板)追问:5÷3求的是什么师:5÷3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5比3。

谁愿意再来说一遍(让两至三生学着说)(同样方法教学3÷5)师小结:我们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教学例子2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提问: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板书算式和结果)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比2。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案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一教材说明;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

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

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

《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时,而圆是平面曲线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3、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圆形纸片为主线,采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议议等数学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耳辨析、小组讨论,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并通过多媒体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动手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数学教案
教案标题: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 能够正确应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

(二)新课讲解
1. 比的意义
让学生理解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并且能用比来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关系。

2. 比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3.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关于比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复习。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反馈和指导。

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人教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圆的整理和复习》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内容。

学生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虽然掌握了不少关于圆的知识,但对于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是比较薄弱的,之前也较少独立进行对某些相关知识的系统梳理工作,单元复习基本上是由教师代劳拟出知识结构和提纲,再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概念回顾和技能练习,因此在学法这一块学生的空白点比较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复习方法,为小学阶段的总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复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课内复习与课外整理相结合,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成果的舞台。

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罗列知识点,如画图,提纲式,表格式,树形结构……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科学分析、评价的能力。

我设计这节复习课结构:(一)谈话中揭题(二)梳理与交流(三)巩固应用(四)总结提升。

基本训练的安排我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材内容的特点,要练在知识的重点上、难点处;二是学生的掌握情况,要练在薄弱处、疑惑中。

如在学生复习了半径、直径、圆心等概念后,我们让学生在圆上画出来并用字母表示,使知识落实到实处。

在掌握了圆的周长、圆面积公式之后,让学生回忆它的推导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知识整理后循序渐进练习,我认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特点,不但知识的梳理过程得到体现,而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到位,复习过程也扎实紧凑。

一、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进一步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2、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3、能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随处可见,应用非常广泛,学生接触也很多,可以说圆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对圆相关知识掌握不少,只是没有进行系统归纳整理,没有形成知识网络。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圆的认识》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写作思路。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和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教学准备:1、圆形学具,直尺,圆规,纸片,剪刀,图片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1、展示对数学圆的应用例子,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举行“抢小红旗”游戏的赛场设计,让学生评判其公平性,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圆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对圆已经有了哪些认识?你能用预习圆的知识来说说理由吗?对圆的认识你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质疑板书课题师:这只是我们的观察,要想真正说明它的公平我们须得验证一下。

板书:贴钥匙图:①为什么?二、探索圆的特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1、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谁说说你怎么得到的圆?出示实验报告单,学生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汇报交流画圆的方法。

2、探究找圆心的方法,揭示圆心、半径、直径。

师:好,现在我们得到圆了,为了公平小旗应该插在哪里?通过找插小旗的位置,找到圆的圆心,并揭示圆心的概念。

好,现在找到插小旗的位置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怎么做了?“怎么做?”通过引导学生找到要测量的线段揭示半径、直径的概念。

好,在你的圆里分别画出半径、直径,并标好字母。

小学数学十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十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学内容:分数乘法地位作用: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数乘法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分数、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探索过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解答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概括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计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1、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计算检查的学习习惯。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长方形的纸课时安排:分数乘整数1课时分数乘分数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课时分数连乘1课时倒数1课时探索规律1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合计9课时1、分数乘整数 第一节 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猜测、推想、验证等方法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学具板,学生自己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1)13+13+13= (2)=++101101101 15+15+15+15+15+15=++=2、请同学们议一议做这两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结:第(1)组算式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修改版]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教学目标】1、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正确解答。

2、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连环画本数的百分之几?(3)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4)水稻播种的公顷数是小麦的百分之几?2、(口答)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

12.5%= 34 = 17.5%= 200%=3、只列式,不计算。

(1)140吨是60吨的百分之几?(2)260吨是40吨的百分之几?二、学习新知1.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问题:仔细看图,描述场景,分析已知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①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百分之几?②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百分之几?③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④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2.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解决①②两个问题。

提醒:解决这类问题一定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 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总结: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62-64教材分析:教材从周长的含义开始,使学生能从原来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

通过用直尺量→滚动法量→绳绕法量→没法量,留给学生发挥的时空,又制造出矛盾,“逼”着学生探求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融猜想、讨论、实验、计算、观察、归纳和概括于一体,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教学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数据证明“3倍多一些”,理解“变”与“不变”的道理,从而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从而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在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测、观察、对比、发现、尝试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意识和严密的科学态度;3、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圆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学生:每组学生准备直径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圆片,有圆面的物体一个,细绳,直尺,软尺,准备一只计算器。

教师:大圆、圆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提出问题上次老师出去培训时,参观了两所学校,发现他们的运动会上都有一项趣味运动项目,请看屏幕,你玩过吗?我也非常感兴趣。

那要制作这样一个铁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板书:周长与直径二、展示新知,认识圆周长(一)圆周长的感念认识1.认识圆的周长周长的概念在三年级时候就接触过,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周长,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用课件演示圆周长2、估算圆的周长师:要知道这个圆的周长,你有办法吗?师:是啊,要是有一个计算的公式那就好了。

师: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这个圆是这个正方形的内接圆,正方形周长?圆的周长大概在多少范围。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重点难点】1.能正确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它们的组成。

2.正确计算几加几和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并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1)读数只要求口头读,不要求用汉字写出来。

(2)写数时要求学生写整齐、均匀,每两数之间要适当空开一些。

(3)写20时,强调“0”不能丢。

(4)加减法各部分名称不要求学生去记,有初步印象即可。

(5)教学时能放手的要放手,不要越俎代庖。

【课时安排】11~20各数的认识…………………………………..1课时11~20各数的读写…………………………………..1课时11~20加减法…………………………………..1课时数学乐园………………………………………………...1课时第1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的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从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2.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情景导入】1.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你们刚才的回答中有没有数呀?看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数,到现在为止你们和哪些数成为好朋友了?(学生说,老师写0到10)2.导入新课教师结合屏幕上的数字(例如:14、19、20)提问:这些数字你们见过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615《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

615《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华阳小学数学科组六年级集备组朱天海
1.书本P60第4题。

2.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在哪里呢?(墨子曰:圆,一中同长也。


3.沙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在一个圆内每一条直径都相等,这样不论怎么移动井盖,都不会掉下去。

)的例子,却蕴含了深刻的数学道理。

激发学生的未知欲与探索的兴趣。

圆心:O
d = 2r r = d/2
六年()班姓名:学号:
“蓝之海”课程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精学课
《圆的认识》
一、我阅读:阅读课本57—59页,画出重要的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回来
问同学,会的可以试着做一做。

二、我会观察:生活中有圆的例子吗?请找有圆形的实物带回。

三、我会画。

请画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圆,并标出圆心、直径、半径。

分别量出和标上直径和半径的长度。

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后,标上圆心O,半径r,直径d。

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课题名称:倒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第11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24页倒数的认识。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

这节课安排了2个例题,教学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例1编排了几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导出倒数的定义。

例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教材先安排找倒数的活动,从而初步体验找倒数的方法。

接着分两种情况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最后提出1和0的倒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到结论。

仅凭四道算式就强迫倒数出场,冲淡了倒数的内涵,不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

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倒数的意义,我改变了出示方式。

再通过举例,让学生区分倒数不是一种数,而是两个数间的关系。

在求倒数的方法上,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新的发现。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分数乘法的计算能力,求倒数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也不是难题。

但是真正理解倒数的含义,并且以此推出1和0的倒数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个难点。

改变出示方式,再通过举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且根据倒数的意义,自己发现1和0的倒数的问题,体现自主探索。

.三、学习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举例,能够准确说出倒数的意义。

2、通过观察、讨论、总结每种数的倒数的特点,能够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四、教学活动一、倒数的意义1、我们来看一些数出示:3/8 7/15 1/12 0.2 8/3 12 15/7 5①想一想,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出示乘法算式)②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③你能举出多少个这样的例子?(无数个)④你能够发现这些算式的相同点吗?(乘积都是1)2、揭示倒数的概念: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出示)3、深入理解①倒数是一种数吗?从哪看出来的?小结:倒数是指两个数间的关系。

这两个数相互依存。

生活中有类似谁和谁互为某种关系的现象吗?你能举一些例子吗?比如,张杰和王丽是同桌,我们就说张杰是王丽的同桌,而不能说张杰是同桌。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4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06---109页,圆的认识和圆的画法,完成练习二十五。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完成知识的意义赋予,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圆的美,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具准备:圆规、剪刀、水彩笔、白纸、直尺、一副三角尺、绳子、羊的头饰、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一、揭题1.直线图形师:(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平面图)三角形、四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线段有什么特点?生: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师:所以我们称三角形、四边形是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板书:直线图形)2.曲线图形师:(出示圆的平面图)这是我们学过的……生:齐说“圆”(板书:圆)师:相对于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圆是由曲线围成的,所以我们称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板书:曲线图形)3.引入圆的特征讨论师:想一想:你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生:(举例略)师:同学们一年级时就初步认识过圆,现在都六年级了,你现在知道多少有关圆的知识?生①:圆是一种优美的图形,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如:圆形花坛,圆形装饰图案。

生②:圆形便于滚动,所以车轮都是圆的。

生③:一张白纸经折叠后可以剪出一个近似的圆。

生④:(举起自己的圆规)这是圆规,用它可以画圆。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来呢?这就需要认识圆有什么特征,下面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板书:圆的认识)二、新课1.圆的画法(1)自由画师:拿出自己的圆规,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师板书:画圆)生:独立画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师:谁能用老师的教具圆规上黑板上画圆?(让两名同学上黑板画,提醒其余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画的?)反馈①:一只手摁住圆规固定的脚,另一只手使圆规的另一只脚旋转,顺利画出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之比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之比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教法、学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流程
媒体运用
任务驱动
情境导思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的应用。(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课件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求比的未知项:3.5:( )=2 ( ):80=1.25
(弄清总量与份数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规律和方法)
例2 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上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如果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毫升?
2、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5:3。
(1)已看的页数占未看页数的( )。(2)未看页数占已看页数的( ) 。
(3)已看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4)未看的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 )。
3、六年级一班有80人,女生和男生的比是2:3,女生和男生各多少人?
4、小明用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框架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课件
巩固应用
解决问题
1、 学校买回120本新图书,按3:4;5分给三、四、五年级,三、四、五年级各分得多少本?
2、 幼儿园午饭分包子,按3:4:5的比分配给小班、中班、大班,中班分了60个,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课件
当堂检测
变式训练
1、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
(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 ) 。
思考: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即把稀释液的总量平均分成( )份,浓缩液占( )份,水占( )份。
2、自己动笔,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想出了几种?每一种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交流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1、教学例1(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

(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

(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

(投影讲评)三、练习1、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练习一第6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五、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追记:本堂课,我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

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单元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 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61+62+63= 103+103+103= 2.引出课题。

103+103+103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1、 利用103+103+103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103)(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103×3) (3) 103+103+103=9,那么103+103+103=103×3,所以103×3=____________=9。

同学们想想看,103×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 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112,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112是多少?(列式:112×3 =116) 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 教学例2(1)出示83×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 、先约分再计算;B 、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三、练习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

(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 “做一做”第3题。

(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练习二第1、2、4题。

?(2)一个数乘分数教学目标: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101×5 85×1 73×2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新课1、教学例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51,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51×41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51,第二步再涂出41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51的41,由此得出51×41这个乘法算式表示“51的41是多少?” (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51×41=201,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51×41=4511⨯⨯=201。

(4)提出问题: 43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

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教学例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03 ×32。

(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km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

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

三、练习1、练习三第6题(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43是多少?算式:43×2 (2)求21枝或3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43的21是多少,或43的32是多少。

2、练习三第9题。

(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四、作业练习二第3、7、8、10题。

教学追记: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

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3)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103×32=31023⨯⨯=51 1 15 1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二、新授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154+53×97 (2)53×94-51 (3)85(-)21×32 (4)229×31+52 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 ×b=b ×a 乘法结合律:(a ×b)×c=a ×(b ×c)乘法分配律:(a +b)×c=a ×c +b ×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