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通关练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2-2-3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同时也铺设了白燕的生活的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先写明月初升之时,白燕与皎洁月光融为一体,因此汉水之上难见其影,又写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
C.颈联写池边柳可作为白燕“香入梦”的暂避港湾,而“梨花庭院冷侵衣”又呈现了一种被迫远离尘寰的凄楚与清冷。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Baidu Nhomakorabea鲜明,试作赏析。
答:
【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一题要求赏析诗歌在叙事上的特色,因此答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叙事的顺序。既要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也要运用诗歌中的诗句加以阐释,还要根据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
(二)(2018·河北名校联盟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樽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答案】(1)比喻。①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体现了湖水的平静、明净。②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2)奇特的想象。①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②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答案】BD
6.这首诗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托物言志。借写白燕外表的洁白,对梁园的漠视等一系列形象表明作者自己高洁的品质。②用典。借梁园典故来说明对人才的招纳,借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典故,比喻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寄寓作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情怀。(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D.诗人在尾联借宫廷乱象,告诫白燕远离宫廷的喧嚣,表达了作者对白燕的关切以及对宫中文人争宠的鄙夷之情。
E.全诗虽无一燕字,却无处不有燕影,把客观环境之美与情志高洁之美有机结合,语言贴切自然,感情深厚饱满。
【解析】B.这里诗人借梁园典故,来说明对人才的招纳,“雪满……未归”写白燕不为权势所动,作者极力描写了白燕之白,白燕之白也隐喻其内在品质的高洁。“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不当。D.诗人借赵飞燕、赵昭仪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以赵氏姐妹的相互猜忌来比喻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
4.(2017·河南省百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杨基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运用比喻的句子有“春水平铺如练净”、“镜里芙蓉”;运用想象手法的诗句是“湘女梳头对明镜”、“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答案】(示例)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做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3.(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后面的题目。
2-2-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对点练
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二、综合练
(一)(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燕
袁凯①
【注】①袁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太祖洪武三年(173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②梁园:汉代梁孝王会集天下文士的大型园林。③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A.首联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同时也铺设了白燕的生活的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先写明月初升之时,白燕与皎洁月光融为一体,因此汉水之上难见其影,又写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
C.颈联写池边柳可作为白燕“香入梦”的暂避港湾,而“梨花庭院冷侵衣”又呈现了一种被迫远离尘寰的凄楚与清冷。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Baidu Nhomakorabea鲜明,试作赏析。
答:
【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一题要求赏析诗歌在叙事上的特色,因此答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和叙事的顺序。既要指出所用的表达技巧,也要运用诗歌中的诗句加以阐释,还要根据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
(二)(2018·河北名校联盟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目。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樽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答案】(1)比喻。①将暮色中的洞庭湖水比喻为白练和“明镜”,体现了湖水的平静、明净。②将君山比喻成芙蓉,突出了君山的美丽。(2)奇特的想象。①将君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想象成湘妃对镜梳头,突出了君山的动人可爱。②想象顺流而下的春江水,能够把巴陵之地的万古愁荡涤一清,突出了洞庭水的清亮和荡涤心灵的效果。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答案】BD
6.这首诗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托物言志。借写白燕外表的洁白,对梁园的漠视等一系列形象表明作者自己高洁的品质。②用典。借梁园典故来说明对人才的招纳,借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典故,比喻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寄寓作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情怀。(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言之有理者亦可酌情给分)
D.诗人在尾联借宫廷乱象,告诫白燕远离宫廷的喧嚣,表达了作者对白燕的关切以及对宫中文人争宠的鄙夷之情。
E.全诗虽无一燕字,却无处不有燕影,把客观环境之美与情志高洁之美有机结合,语言贴切自然,感情深厚饱满。
【解析】B.这里诗人借梁园典故,来说明对人才的招纳,“雪满……未归”写白燕不为权势所动,作者极力描写了白燕之白,白燕之白也隐喻其内在品质的高洁。“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不当。D.诗人借赵飞燕、赵昭仪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以赵氏姐妹的相互猜忌来比喻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
4.(2017·河南省百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岳阳楼望君山①
[明]杨基
【注】①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即湘妃、湘女)游此,故名。
本诗运用了比喻修辞和奇特的想象,试对这两种表达技巧各举两例加以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运用比喻的句子有“春水平铺如练净”、“镜里芙蓉”;运用想象手法的诗句是“湘女梳头对明镜”、“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答案】(示例)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做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3.(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后面的题目。
2-2-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对点练
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二、综合练
(一)(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燕
袁凯①
【注】①袁凯: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太祖洪武三年(173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②梁园:汉代梁孝王会集天下文士的大型园林。③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