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
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一、概述中国经济的三元结构理论是对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发展格局的一种深刻剖析和科学概括。
这一结构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区域经济以及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立体框架与核心动力。
在城乡层面,表现为传统农业经济、现代城市工业经济以及新型城镇综合经济体并存且相互影响的格局在区域发展上,则体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梯度差异及其互补协同效应而在产业结构上,是我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转型,并致力于构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过程。
具体来说,“三元结构”理论旨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力图通过深化改革与创新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国家整体经济健康、持续、高质量的发展目标。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复杂性和制定适应国情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开篇陈述:简述研究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骨架和支撑,它决定了资源的配置方式、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经济的增长动力。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复杂经济体系的国家来说,研究经济结构的构成、演变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我国经济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通过分析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我国经济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等多方面的挑战。
通过研究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明确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和重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研究我国经济结构还有助于我们提高经济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2013-05-31 13:35 来源:经济参考报我国高速公路已经走过了大规模建设阶段,截止2012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突破9.6万公里,伴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不断提高,道路越修越偏,车流量梯次减少,投资的边际效益逐步下降,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相对较弱,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如何提升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力,缓解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压力,需要培育与发展新引擎。
何为高速公路路域经济路域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依托道路辐射带动形成的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体系,是区域经济的概念,无疑依托主要交通通道形成的产业带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狭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围绕道路及其附属资源开发形成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是企业经营的概念。
狭义路域经济发展是广义路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使用的是狭义上的路域经济概念。
从内涵上看,狭义路域经济包括产业、金融、物流、能源和创投等多个层面,根据其与高速公路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核心层、辐射层、外围层,核心层主要是高速公路经营,辐射层和外围层就逐渐与区域经济联系在一起,路域经济就是从高速公路经营能力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路域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发展路域经济,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由被动溢出向主动辐射转变,通过盘活高速公路沿线闲置资源,建立与周边经济发展战略、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路域经济体系,主动提升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力,为高速公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引擎。
发展路域经济的战略意义积极培育路域经济,尽快发展成高速公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在当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加快转变高速公路传统经营模式。
由于高速公路投资成本巨大,并且具有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又要适度超前建设,所以“道路越修越偏、欠债越来越多”的情况非常普遍。
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201 2年半年报显示,19家路桥上市公司负债合计为1247.9亿元,大多数公司通行费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90%以上。
环保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全文)
环保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全文)时间:2017-05-15 10:32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评论(0)分享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全文如下:“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2017年5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迅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
在生态环保合作领域,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深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合作,强化生态环境信息支撑服务,推动环境标准、技术和产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发挥生态环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环境保护部编制《“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一、重要意义(一)生态环保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要求中国高度重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国家主席多次强调,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深化环保合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愿景与行动》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推进生态环保合作是践行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化水平、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根本要求。
三带四区——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格局
—— 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格局
组员:刘泽慧、张琼、王玉、刘秋红
1.
2.
3.
我国发展新常态新方向
“三带四区”内涵
4.
改革开放和发展新格局
三带四区的战略目标
CONTENTS CONTENTS
一、 我国发展新常态新方向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十三五”规划重点
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
转型升级是主线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 新阶段
心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福建自贸区(2014年)
面向台湾,侧重两岸经贸合作
片区 海峡西岸经济 东部沿海地区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 片区
定位 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发展新的对 外开放综合通道 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我国北方金融改革创新基地、总部经济区、商业贸易中
心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广东自贸区(2014年)
面向港澳,侧重服务贸易自由化
片区 南沙新区 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定位 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 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 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 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 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
“一带一路”带来六大产业新机遇
• 油气产业链,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
• 旅游业,丝绸之路经济带会带动西部旅游业发展 • 电网设备类,对外实施扩张 • 交通物流业 • 基建业,给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庞大的市场机会 • 金融业,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性作用
“一带一路”是我国在转型改革关键时期实施的一项重大战 略,这不仅对处于经济新常态下的我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 将重塑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战略位置。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作者:李志轩来源:《中国商人》2021年第05期“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源于中国在历史上的伟大探索与实践,是中国在新时期促进经贸合作发展的重要贡献。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各种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引发新挑战,中国应当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完善技术创新与科研教育机制,营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消费需求和社会就业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完善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现有交通条件,进而拉动内需,为沿线城市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一带一路”也可以促进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属于“一带一路”中的远东经济圈,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开展合作,有利于发挥其优势资源,加快当地的产业转型。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沿线区域经济体带来以下需要在实践中着力探索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是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这些区域经济体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差异较大,利益诉求各有不同,如何协调各方利益诉求,争取“最大公约数”,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制度安排面临的最大挑战。
另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具有资金投入周期长、收益不确定的问题。
我国如果不能确定资金回报时间,就容易被潜在的毁约现象拖累,增大资金投入风险。
若投入资金长期无法获得收益,必然会对区域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是我国进行经济援助之前必须考虑的因素。
二是如何突破传统思想观念与保护主义思维。
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东部与中部地区,除了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优势不足外,还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差异。
西安都市圈获批:落子区域协同关键棋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REGION西安都市圈获批:落子区域协同关键棋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2月2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
这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都市圈规划之后,国家批复的第五个、西北地区首个都市圈规划。
该规划提出,到2035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
文|潘睿日前,随着《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正式获批,西安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以及长株潭之后,第五个落地的国家级都市圈,也是西北第一个。
国家发改委复函明确了西安都市圈的4个战略功能,即提升对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支撑能力,更好助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都市圈不仅可以提高区域能级,还可以扩大区域总量、增强区域功能、促进区域共同富裕。
此次《规划》获批,将有利于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西安都市圈的辐射能力也将更好地推动周边区域发展。
就西安而言,对提升其经济的量级,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西安都市圈获批,多城协调发展迈入“加速度”2020年初,国家发改委点名支持南京、西安、福州等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
两年过去,南京、福州、成都以及长株潭4个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获批。
如今,西安都市圈终于迎来晋级,于2月22日正式获批。
3月25日,陕西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成为第5个国家级都市圈。
为什么西北第一个都市圈会落户西安?西安是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关中城市群的中心,是西北地区的龙头和对外交往门户,是我国区域格局中承东启西的关键支点。
根据陕西省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20年西安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接近陕西省的1/2、西北五省的1/4,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
“十四五”时期,推动西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面临着难得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
梳理发现,陕西省对于都市圈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2年。
智慧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实践案例分享
智慧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实践案例分享第一章综述 (2)1.1 智慧物流园区概述 (2)1.2 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 (2)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3)2.1 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3)2.2 坚持可持续发展 (3)2.3 注重创新与实用性 (4)第三章场地选择与布局 (4)3.1 场地选址原则 (4)3.2 总体布局规划 (5)3.3 功能区划分 (5)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 (5)4.1 交通网络规划 (5)4.2 信息网络建设 (6)4.3 绿色能源应用 (6)第五章智慧物流系统设计 (7)5.1 物流信息系统 (7)5.2 自动化设备应用 (8)5.3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 (8)第六章供应链管理优化 (9)6.1 供应链协同管理 (9)6.2 库存管理与优化 (9)6.3 采购与销售协同 (10)第七章安全与环保措施 (10)7.1 安全管理规范 (10)7.1.1 安全管理体系 (10)7.1.2 安全设施配置 (10)7.1.3 安全管理措施 (11)7.2 环保设施建设 (11)7.2.1 环保设施规划 (11)7.2.2 环保设施配置 (11)7.3 应急预案制定 (11)7.3.1 应急预案内容 (11)7.3.2 应急预案实施 (11)第八章产业聚集与协同发展 (12)8.1 产业链构建 (12)8.1.1 产业链概述 (12)8.1.2 产业链构成要素 (12)8.1.3 产业链构建策略 (12)8.2 产业协同发展 (12)8.2.1 产业协同发展概述 (12)8.2.2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12)8.2.3 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12)8.3 创新创业支持 (13)8.3.1 创新创业概述 (13)8.3.2 创新创业支持措施 (13)8.3.3 创新创业发展路径 (13)第九章运营管理策略 (13)9.1 运营模式创新 (13)9.2 服务质量提升 (14)9.3 成本控制与优化 (14)第十章成功案例分析 (14)10.1 国内智慧物流园区案例 (15)10.1.1 上海外高桥物流园区 (15)10.1.2 广州南沙物流园区 (15)10.2 国际智慧物流园区案例 (15)10.2.1 德国杜塞尔多夫物流园区 (15)10.2.2 美国洛杉矶物流园区 (15)10.3 案例总结与启示 (15)第一章综述1.1 智慧物流园区概述智慧物流园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物流产业集聚模式,是在现代物流园区的基础上,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园区内的物流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实现物流服务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产业协同化的一种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
西吉县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吉县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西吉县以“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方便出行”为前提,注意做到“四个结合”,到2009年底实现全县所有乡(镇)通油路,通油路(水泥路)行政村达到50%以上,经常性通班车(公交车)行政村达到80%以上,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交通落后面貌,对我县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作用。
关键词西吉县;公路交通;经济发展公路是展示一个地区发展状况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市场发育和加快信息流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大山的深处,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扶贫重点县。
多年来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
属黄土丘陵沟壑区。
由于交通不便,使好多资源和农产品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和外销,严重制约了这里的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西吉县抢抓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对山区交通建设扶持的良好机遇,公路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一个以国道309线和省道202线为干线、县乡道路为支线、村道为毛细血管的“五纵四横”公路网已形成。
2008年以来,交通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通村油路建设,以“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方便出行”为前提,注意做到“四个结合” ,即农村公路规划要与干线公路规划相结合,与县域经济相结合,与农村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推动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线路走向、线型进行实地勘察和科学规划,到2009年底实现全县所有乡(镇)通油路,通油路(水泥路)行政村达到50%以上,经常性通班车(公交车)行政村达到80%以上,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交通落后面貌,对我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作用。
1 公路运输对主导产业的影响交通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昔日传统的小农经济正向“路域经济”转变。
“路域经济”是以路网为依托,以区域性交通中心所在行政乡镇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名特优产业示范区,它具有规模大、投资大、管理水平高、效益好、辐射功能强等特点。
211244051_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与政策转型
㊀2023年第3期No.3㊀2023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总第246期Sum No.246ɦ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ɦ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与政策转型任保平摘㊀要: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㊂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超传统性的分化状态㊁显著的扩散效应以及结构优化和创新实力成为发展新引擎等新特征,面临区域经济平衡约束㊁动力制约及结构性制约三个方面的制约条件㊂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从发展路径及政策转型两方面推进,在发展路径方面,应培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㊁构建新增长极㊁创新发展战略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政策转型方面,应从数量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转向质量效益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从区域经济增长极政策调控转向区域协调发展调控,从区域转移调控转向区域内生创新调控,从区域需求管理调控转向区域绿色供求动态平衡调控,从非均衡区域经济政策转向区域均衡经济政策的调整㊂关键词:新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5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0766(2023)03-0081-10作者简介:任保平,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南京㊀210093)①㊀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版㊂②㊀孙久文㊁苏玺鉴:‘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经济纵横“2020年第2期㊂二十大报告指出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㊁区域重大战略㊁主体功能区战略㊁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㊁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㊂①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即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区域协调发展则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㊂因此,在新发展阶段,由于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不应局限于短期,而要着眼于长期㊁可持续,做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转型㊂一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般理论逻辑机理高质量发展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且经济增长数量达到一定阶段后,实现效率提升㊁结构优化㊁新动能培育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结果㊂ 区域高质量发展可以被视为区域发展的一种高级状态 ,② 区域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抓手 ㊂③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系统性,其发展标准呈现显著的层次性:宏观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是效率标准,中观上是结构标准,微观上是市场标准㊂④以往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以总体研究为主,缺乏实施机制探讨㊂因此,本文将区域经济划分为宏观㊁中观㊁微观层面,从宏观的整体层面㊁中观的产业层面㊁微观的企业层面三个层次分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般理论逻辑机理,为区域经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46期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般理论依据㊂(一)宏观层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效率是宏观层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主要以提高区域潜在增长率㊁要素利用效率为核心,具体逻辑机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㊂一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生产力因素与宏观层面区域经济长期变动的结果㊂宏观层面的区域经济长期变动中,潜在生产率能够衡量经济体中所有生产要素最优配置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从而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决于实际或者潜在生产要素的数量㊁质量和配置效率㊂潜在生产要素的实际利用效率由总需求方面的因素决定㊂当潜在生产要素的实际利用效率系数变化时,会引起区域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因而要提高潜在生产要素的实际利用效率,促使实际增长水平与其保持一致,避免经济大起大落㊂而区域经济平稳发展,可以避免出现大范围的经济波动,使得区域经济运行具有稳定性㊂区域经济实际增长速度一般由需求因素决定,潜在生产率则由供给因素决定,在既定的区域经济状态下,潜在生产率的改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实际增长速度的调整更为迅速㊂二是宏观层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产效率有关㊂一个区域的经济制度状况不仅决定生产效率的发挥程度,且与生产效率成正比㊂同时,制度对于长期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决定着社会信息流动的成本㊂各种经济制度相互包容,信息流动充分,则所有经济生活主体的市场信息完备程度较高,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㊂资源配置问题一般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变迁过程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本和劳动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中流动,若要素完全流动,则要素回报率在部门之间会获得相同的报酬,此时因价格不存在扭曲,能够最大化发挥区域全要素生产率㊂如果价格存在扭曲,则由于价格效应与规模效应同时发生,致使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无法发挥到最大程度㊂(二)中观层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中观层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是结构标准,要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来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主要方面,其协调优化能够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向效率较高的部门流动,对科技创新驱动㊁资源配置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观层面标准㊂首先,中观层面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推进区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一是以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㊂科技创新可推动农业绿色生产,促进农业生产向更加节约㊁更为持续的方向转型㊂通过转变长期形成和固化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向更高效㊁更优质和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㊂二是完善农业产业组织,实现农业经营和组织制度的现代化,转变长期以来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现状㊂三是重视人力资本要素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同时激励创新创业人才进入农业,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㊁培育和推广㊂①其次,中观层面通过新型工业化与工业现代化的协调实现区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科学技术创新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㊂一是推动产业化创新,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重大专项技术突破,培育未来主导产业㊂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现阶段工业生产中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实现经济与社会㊁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和谐发展㊂三是协同推进区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提高区域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和区域数字化能力㊂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产业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本保障㊂最后,中观层面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消费不仅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任保平: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㊁实践路径与政策转型2023年第3期也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不断为生产提供新的动力㊂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的提升能够推动区域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㊂因此,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转变过去主要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促进区域消费与投资协调方面发力㊂一是培育区域消费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注重调整分配结构,合理地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住房㊁医疗㊁教育㊁就业㊁养老等方面提供合理有效的保障,促使居民形成对未来生活的良好预期㊂二是注重培育和发展区域现代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㊂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围绕 互联网+ 展开,不断促进互联网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㊂而消费性服务业则致力于满足区域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服务多元化和专业化㊂(三)微观层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机理在微观层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是市场标准,即按照市场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㊂基于此,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机理在于通过企业创新㊁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第一,微观层面企业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企业创新是指企业为制造新产品㊁提供新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所进行的研发活动,企业创新通过技术进步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在区域生产体系中引入生产要素㊁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的新组合,通过引进新技术生产出新产品,开辟新的市场,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新兴产业形成,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二是协调区域生产要素分配,使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中发挥有效作用㊂带动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提高资源在部门间的配置效率,促进整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第二,微观层面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涉及产品㊁工艺或者组织创新等多个要素的变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以新的方式形成赚取更多收益的经营方式㊂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在组织形态㊁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不同,技术创新是开发出新产品或者新的生产工艺㊂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注重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激励企业围绕效率或客户所期望的产品特征展开竞争,使企业以更低的生产和管理成本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㊂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促进整个区域的资源从生产率低的行业向生产率高的行业流动,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构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①同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可赢利产业领域和盈利模式,给企业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和持久的盈利能力,带动区域整个行业产业积极寻求比较竞争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第三,微观层面人力资本作用发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生产水平专业化和深化分工,还能加长迂回生产链条,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迂回生产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规模报酬递增,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人力资本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一是人力资本通过发挥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内部效应表现为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了区域经济主体自身的收益,提高了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和效率,从而带来分配效益㊂外部效应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教育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与工作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效益㊂二是人力资本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人力资本使得劳动者较快地接受新工艺㊁新方法,将自主创新和引进的新技术尽快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提高区域生产力水平和质量,通过提高区域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46期二㊁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进入新发展阶段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进入创新驱动㊁经济结构优化㊁新动能培育的阶段,也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经济运行方式与经济增长动力大幅转换的高质量发展阶段㊂这些新变化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新特征是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㊂具体而言,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以下新特征㊂(一)区域经济呈现超传统性的分化状态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整体呈现结构转化等特征㊂在经济结构转型驱动下,区域经济逐渐打破传统行政区域边界,呈现要素聚类日益清晰的分化状态㊂区域经济的分化已从单一的GDP增长率等经济增长的结果差异延伸至经济发展条件及经济发展过程的多维层面差异㊂2012年至今,2019年中国南北方人均GDP的差距最大,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人均GDP的比例为0.7689,2020年该比值上升至0.7957㊂①这意味着尽管南北方差距扩大趋势有可能扭转,但区域间的分化逐步由点及面,在空间特征上具有划时代的普遍性与超越传统的辐射性㊂在增长率层面,经济带间的差距存在逐步缩小的趋势,2021年东部㊁中部㊁西部㊁东北四区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980元㊁29650元㊁27798元和30518元,最高的东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间的收入比由2013年的1.70ʒ1缩小至1.62ʒ1,区域相对差距逐步缩小㊂②但在广阔的外延面上,区域间叠加裹附着丰富的模式特征与倾斜政策,辅之差异化的执行路径与经济效率,最终传导于经济增长结果与演化效益的分化㊂这种由贯穿经济增长各环节的差异引发的区域间的分化结果,对区域经济的细致分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传统区域板块划分与宏观调控带来挑战㊂不但要求细化区域经济政策,更要求基于发展现状与潜力对目前分属于不同区域板块的地区做更精准的甄别,从而改变政策落后的阶段性扭曲,提升内化政策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活力㊂(二)区域经济各板块呈现日益显著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是指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随着发展改善逐步与中心地区建立起流通桥梁,进而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源,促进本地区的发展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典型的追赶㊁超越特征,存在显著的扩散效应,而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更呈现出空间㊁人口等多维扩散效应㊂第一,空间扩散效应㊂区域经济数量增长时期,各区域内部随着省㊁市经济发展格局的不断优化,在一定范围内自发形成以具有先发优势的省㊁市为核心,通过极化效应吸引先进技术㊁资本等,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增长极带动式发展模式㊂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出现多元增长极并行发展的新状态,在形成新增长极的分化格局背景下,周边省㊁市通过扩散效应加快从增长极获取新的增长红利㊂这种扩散效应既存在于传统东㊁中㊁西三大经济带内部,又延伸至各大经济带之间,使得区域经济逐渐打破传统经济带之间的隔离,呈现更为交错复杂㊁界限模糊的区域格局㊂第二,人口扩散效应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㊂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㊂③可见,人口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区域㊁城市群集聚㊂同时区域扩散过程中伴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化模式在人口结构变化及劳动力迁移的趋势下,从传统的 空间城镇化 逐渐演变为 人的城镇化 ,开始第一阶段的增长极人口聚集反应㊂如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成都市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超过①叶振宇:‘统筹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研究“2022年第2期㊂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任保平: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㊁实践路径与政策转型2023年第3期25%,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成都市人口占比上升6.22个百分点,上升比重最高㊂① 人的城镇化 阶段城镇化人口走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周边流向增长极中心,初步完成聚集,为增长极快速发展提供保障㊂其后随着增长极的成长,周边区域通过极化效应重铸人才吸引力,人口开始出现增长极向周边回流现象㊂新发展阶段这一特征将更为显著㊂(三)结构优化及创新实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提升的新引擎经济数量增长初期,先发区域经济规模扩张主要依靠区位及资源优势,这一阶段区域间发展差异并不显著㊂其后发展路径发生分化:一部分区域持续发展粗放型经济增长路径,增长率逐渐降低;一部分先发区域率先完成资本积累,并开始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㊁前瞻性布局新兴产业,从而拉大区域间发展差距㊂近年来由于资源禀赋结构变化,区域原有增长红利逐步消失,依靠传统资源优势的增长区域出现颓势,增长动力不持续,而依靠转型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增长的区域则持续领跑㊂经济总量扩张依赖产业结构转换,反过来,产业结构转换也会带动经济发展㊂这种结构因素是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新发展阶段尤为显著,结构优化已成为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提升的新引擎㊂另一部分先发区域在完成初期积累后,发挥内生增长动力,借助科技创新步入 熊彼特 式创新增长阶段㊂以东部地区先发优势为主,中西部显著落后㊂伴随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地方主体逐渐意识到创新在新发展阶段的决定性作用,开始意识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㊁效率㊁动力升级,都需要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㊂例如, G60高速公路㊁沪苏湖高铁㊁商合杭高铁沿线的杭州㊁合肥㊁松江㊁嘉兴㊁金华㊁湖州㊁苏州㊁宣城㊁芜湖九地携手共建3.0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正式启动了协同创新之路的建设㊂形成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㊁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㊁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廊的战略定位 ㊂②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意识的变化,区域创新格局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区域科技创新总体格局逐步改善,在投入与转化规模上均出现了东部一枝独秀向东中西协同发展的转变㊂三大经济带上东部继续领先;中西部等省份逐渐发力,创新综合实力增强㊂可以看出,新发展阶段以创新杠杆撬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追赶超越机会,将给予落后区域经济迅速崛起的机会,因此创新实力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潜力提升的新引擎㊂三㊁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区域经济不协调㊁新增长极持续增长动力不足㊁供需动态平衡阶段性缺失等问题,成为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破解的难题㊂(一)区域经济发展多层次分化区域经济发展多层次分化是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平衡约束条件㊂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看,横向空间分布与纵向时间分布均有较大差异,形成多层次分化状态㊂首先是横向空间分布,各大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差较大,如2021年东部㊁中部㊁西部㊁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59.2万亿元㊁25.0万亿元㊁24.0万亿元和5.6万亿元㊂且各大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无线性规律的阶梯型分布,波动性较强,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化特征㊂其次是纵向时间分布,2013 2021年,东部㊁中部㊁西部㊁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年均增长7.0%㊁7.5%㊁7.7%和4.7%㊂③对数量增长先行区域而言,经济增长规模持续扩张,但随着经济增长总量的不断增加,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并未随之持续提升㊂各区域在规模快速扩张阶段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尤其是较为发达的三大沿海区域及东北地区,存在显著的时①‘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http:ʊ/scstjj/tjgb/2021/5/26/68cf8ce902a44c389e7259 1bd5a31ca2.shtml,2021年5月26日㊂‘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探索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0日,第15版㊂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46期间分化特征㊂在时间分化与空间分布基础上,不仅存在原有的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而且形成了南北经济差距,就西部地区而言,西南地区普遍快于西北地区㊂这种多层次分化制约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其主要原因在于区域横向显著分化现状反映出各区域无法发挥协调一致联动式机制,区域宏观调控点㊁面效果无法顾及,调控效果低于预期,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路径受阻㊂而且我国长期实行同质化区域经济政策,区域差异化㊁定制化发展战略实施效果欠佳,各区域多走模仿追逐路径,区域差距持续扩大,形成新的特征㊂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多层次分化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㊂(二)区域经济新增长极持续增长动力不足区域经济新增长极持续增长动力不足是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动力制约条件㊂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要素禀赋条件发生变化,原有增长红利不再持续,传统要素推动力减弱,新增长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不足㊂分化结构下易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带和增长极,但在不断形成新增长极过程中,区域经济规模与经济增速仍延续已有规律,如2022年广东㊁江苏两省的GDP均超过12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均在10%以上,海南㊁宁夏㊁青海㊁西藏4个地区GDP不足万亿元㊂①一方面,区域经济规模整体仍持续 东强中西弱 模式,且三大沿海地区规模占比再度上升㊂东北地区作为传统资源型㊁重工业带动发展区域受 去产能 冲击显著且转型较慢,先行规模明显下降,部分时间段内甚至出现负增长㊂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延续 中西快东慢 格局,各沿海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回稳态势明显㊂同时南北差距成为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份额的 南升北降 ,经济增速的 南快北慢 ,人均GDP增速南高北低㊂如2013 2019年南北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渐扩大,北方地区人均GDP增速连续七年低于南方㊂②区域经济格局分析可以看出,各新增长极对区域经济的改善程度有限,改善效果不稳定㊂其原因在于新的可持续增长模式应以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内生动力为核心,这种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通过创新发展路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潜力㊂但进入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波动显著,创新投入不足,且创新成果转化力度较弱㊂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转化路径受阻,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依然不足,难以遏制区域经济分化加剧趋势,制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因此,区域经济新增长极点持续增长动力不足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二㊂(三)区域经济结构升级的阶段性扭曲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存在阶段性扭曲是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制约条件㊂随着数量型经济高速增长阶段遗留问题的显现,各区域均积极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战略,一些区域在结构转型初期成绩较为突出,多数区域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产业㊁供求㊁消费等结构层面的阶段性扭曲困境㊂产业结构层面,整体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㊁城市化的历史任务还未完成,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未完全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及高速增长的房地产行业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㊂在此背景下,转型重点落脚于大力布局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迅速扩张促进了结构优化,但其引致的单位GDP能耗下降仅是阶段性特征㊂长期来看,区域经济进入难以通过生产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结构节能阶段性扭曲困境㊂供求结构层面,近年来区域经济正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㊁从分工初期向分工高级化转型㊂在这一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正通过供给侧改革逐渐改善㊂但近年来区域经济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㊁减少低端无效供给㊁扩大有效中高端供给㊁缓解供需结构错配现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长期机制㊁中长期动力塑造不足等原因进入供求结构的阶段性扭曲困境㊂消费结构层面,消费升级发挥了阶段性作用㊂消费结构升级进入上游产品结构改善效果显著,下游消费动力不足的阶段性扭曲困境㊂因此,区域经济结构升级的阶段性扭曲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智研年榜:2022年中国内地31省份GDP排行榜单TOP31“,https:ʊ/s?id=175731843035349。
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含解析16
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 如图完整地体现了我国的()A. 经济特区B. 沿海经济开放区C. 沿海开放城市D. 上海浦东开发区2. 1983年,一位去南方打工的潍坊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城市之一,现在则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国家的变化真大呀!”这个小伙子打工的城市是()A. 上海B. 广州C. 海南D. 厦门3. 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A. 社会制度不同B. 外交政策不同C. 主权归属不同D. 经济政策不同4.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经济特区的创办②设置上海浦东新区③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④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C. ②①③④D. ②④①③5.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C.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6. 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其“独特”之处在于()A. 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B. 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C. 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D. 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7. 南通是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比较多的城市,这种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地区()A. 是我国国际化的金融中心B. 是我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C. 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基地D. 在全国率先实行经济体制改革8. 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
这张“王牌”是()A.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 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D. 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9.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B.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C.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D. 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10. 这个城市里的公务员都在名片上一个标志:一头拖着扒犁的牛,前蹄抬起、后蹄猛蹬。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2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1.含义: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1)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2)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
(3)新时期①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
②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③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1.长江经济带概况(1)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
(3)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导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2.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3.定位:国家重大战略。
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4.重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5.目标(1)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2)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一带一路”影响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新格局
现代经济信息474“一带一路”影响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新格局史云逸 大庆职业学院生活服务公司摘要:本文研究,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发展区域经济。
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的关系,然后研究一带一路的影响,最后分析需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带采取怎样的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7-0474-01引言“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为了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基于,就要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合理的策略,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的关系1.带动区域经济的建设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主要以制造业的出口为主。
但是,在世界经济增长疲软的情况下,东部地区也受到了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发展上出现了明显的动力不足[1]。
西部经济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东部经济的带动,所以西部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一带一路让东西部能够更加紧密的联系,并且对西部提高了支持,提高了西部的贸易活力,从而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2.调节区域经济的差异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转型,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东西部的差异很大,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教育等社会资源都和经济差距一样,西部落后东部很多,这些差距也导致了西部难以和东部竞争。
东部地区优势在于交通优势明显,依靠沿海口岸,能够在贸易上获得很大的便利。
正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东部和西部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
一带一路向西延伸,让西部地区也有更多的贸易机会。
3.对经济区域进行了分层优化我国目前正在战略转型,经济发展需要有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才能够让经济有较快速的发展。
一代一路政策能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分层优化,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调整,使产业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帮助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这样就能够让地区的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的产业方向做好分层的优化,也能挖掘地区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二、一带一路对我国不同区域在经济上的影响1.推动东部地区的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东部地区在过去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逐渐失去了动力,所以目前东部地区不同的产业发展趋势各不相同。
官方确定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骨架
官方确定京津冀“一核、双城、三轴、四区”骨架2015-08-24 | 发布者:柴喜男 | 来自凤凰财经综合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采访内容,就京津冀多项核心内容进行了答问。
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采访内容,就京津冀多项核心内容进行了答问。
这是官方首次表述京津冀发展规划定位问题,其中对京津冀发展定位、规划时间表、骨架布局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京津冀发展布局区域定位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9.99% 资金研报]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骨架布局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推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一核”即指北京。
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
“双城”是指北京、天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要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这是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每个功能区都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发展重点。
“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重点是提高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序推动产业和人口聚集。
发展时间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浅析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析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公路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分析公路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公路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公路交通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对贸易和物流的影响以及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作用,阐述了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积极影响。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未来公路交通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公路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公路交通的效率和质量,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路交通、区域经济发展、便利、促进、就业、产业、贸易、物流、竞争力、积极影响、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公路交通的重要性公路交通作为连接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的重要交通工具,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路交通便利了人们的出行,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促进了区域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公路交通为各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支持,为物资的流通和市场的拓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公路交通的畅通也为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和产业的发展。
公路交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更体现在提高了区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加强公路交通建设、优化公路网络布局,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正变得日益凸显,它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交通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路交通作为连接不同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
随着公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交通技术的不断创新,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
探讨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交通的便利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随着公路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交通成本得到降低,市场的规模得到拓展,促进了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公路交通系统内部的各个方面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协调一致,促进区域经济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文着重探讨了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标签:公路交通;区域经济;竞争力公路交通运输系统作为区域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必然要与其它子系统协调发展,最终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获得平衡,即要求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实现协调发展。
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以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在协调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协调现象,只有不断地进行调节,才能改善协调情况,保持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协调关系,从而使公路交通建设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达到整体最优效果。
一、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1.1 加强区域交通资源建设加强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求的,也是市场经济开放性所要求的。
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区域资源察赋,交通状况和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制约,正是这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决定着区域经济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的特征。
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才能合理有效配置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搞好区域间的协调和合作,发展各自优势,更好地解决国民经济统一性和区域经济相对独立性的矛盾,实现区域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效益的最优结合。
1.2 提高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条件下,一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以创造价值、财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它是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域政府竞争性地提供公共产品,以便吸引投资与发展本辖区经济的政府间竞争。
因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资源的吸引、整合作用(将在下面分别阐述),认真研究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便于政府部门科学的规划区域发展,合理有效的为区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公共产品,以提高区域竞争力。
二、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2.1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交通把处于分散的生产力要素重新组合,改变生产力布局,使产业分工细化,分工协作程度提高,有利于企业的集聚和经营规模的扩大,提高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投入。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业态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 动路域经济向多元化、高 端化发展。
跨界融合
产业协同
加强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融合,实现综合交通网 络的优化。
区域合作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创新技术与金融结合
通过与金融行业的结合,为路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 道和更多的投资机会。
间接就业
路域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零售等 ,从而进一步扩大就业机会。
创业机会
路域经济带来的交通便利和资源优势,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鼓励创业活动,增加就业机会。
改善民生
提高居民收入
路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 高了收入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优化消费结构
路域经济通过引入新技术 、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 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路域经济鼓励企业加大研 发投入,引进和培育高技 术人才,提升产业技术水 平。
增强产业竞争力
路域经济通过资源整合、 优化配置,提高产业效率 ,增强产业竞争力。
产业优化
调整产业结构
01
路域经济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形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路域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进国 际优质资源,推动我国路域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07
路域经济的未来发展 趋势与展望
数字化转型
智能交通系统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 等技术提升交通运营效 率,减少拥堵和事故。
数字化物流
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 技术提高物流效率和透 明度,降低成本。
路域经济通过打造全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协同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路域经济有助于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实 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跨区域产业合作
路域经济将促进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合作与协同,实现优势互补,共 同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03
路域经济发展策略与模式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
政府角色
01
在路域经济发展中,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路域经济将激发沿线地区的创新活力,推动科技研发、人才交流等 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持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路域经济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优化产业布局
结合路域经济的特点和沿线地区的资源禀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支持。
市场主导
02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活力,推
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政企合作
03
加强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合作,形成政企良性互动,共同推动路
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投融资模式
1 2 3
多元化投资
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路域经济建 设,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 投资格局。
高效利用。
旅游产业发展
路域经济将推动沿线旅游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 展,增加旅游收入。
农业现代化推进
路域经济有助于提升沿线农业资源 的开发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 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集聚效应
路域经济将带来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沿线区 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公路路衍经济:实现资产增值与带动区域发展
发展路衍经济,实现公路资产增值从公路投资运营主体看,加快转变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公路蕴含和延伸的资源优势发展路衍经济,有助于推动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平台向市场化多元实业集团转型,实现公路事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发展路衍经济减缓投资压力。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52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6万公里,并且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
一方面,新建高速公路造价持续上升,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平均造价突破1.5亿元/公里,公路建设投资压力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受区位、环境等因素影响,新建高速公路车流量短期不足,潜在收益难以支撑高额建设投资成本,公路建设投资高位运行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成本上升、收益不足、融资困难三重叠加,导致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缺口日益增加,负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20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高速公路负债余额突破7万亿元。
依托新建高速公路积极策划发展路衍经济,通过路衍资源开发补偿公路建设资金,探索“路内不足路外补”的发展模式,努力追求投资收益自平衡,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压力,实现公路建设“软着陆”。
发展路衍经济盘活存量资产。
传统依托公路沿线发展农业、林业、园林花卉、水产养殖、广告投放等路衍经济,商业模式相对简单,投资回报率不高。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受经济下行、疫情防控、节假日免费通行、高铁网络不断完善等因素影响,收费规模增长乏力,发展更高附加值的路衍经济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较为常见的探索是利用公路服务区建设综合商业体、物流配送及仓储基地以及发展交旅融合产业、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公路产业等。
深入挖掘公路服务区商业潜能正成为行业发展热点之一。
例如,以“交旅融合”为主题,将公路服务区和周边知名旅游景区联动开发,打造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中转站,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等全方位服务,提升经营效益;以“近零碳服务区”为主题,建设分布式发电站,推进电动汽车快充站、LNG加气站建设,打造成为充分体现绿色低碳元素的特色小镇(园区)。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的思考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的思考摘要:区域经济要想高质量发展,就要清醒认识交通基础设施的积极影响,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避免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关键词: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关联性中国国土面积较大,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均等。
除了区域差异之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交通基础设施是多方面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环节[1]。
因此,想要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注重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交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交通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联性众所周知,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当地便捷发达的交通息息相关。
根据经济结论分析和我国长期发展经验,“想富先修路”的思路是切实可行的政策和策略[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和谐、协调的城市群,以城市群为辐射,依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良好的发展格局,带动周边经济,实现整体发展,从而充分开发利用周边地区一切优势资源,促进区域内人、财、物的充分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区域经济良性循环模式。
二、交通基础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一)对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一个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往往可以从一定的层面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从区域内部分析,通过积极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功能,可以给居民带来便利。
建设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将人们的出行时间缩短,让居民以最少的时间成本获得生活和工作需求,从而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另一方面,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才流向该地区,为当地整体发展吸引和留住人才。
同时,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锁效应可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变化。
交通运输是整个社会经济、社会稳定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环节。
不言而喻,提高该地区的运输能力将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
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公路交通的界定公路交通作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种重要运输载体,其适应性强、深入性和方便性好,能满足多方面、多种运输的需求,它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
近年来, 国家把公路交通定位为服务业,为公路发展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拓宽了发展渠道。
据调查,凡是发展迅速的地区都是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因此,公路交通的发展研究,对于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及战略意义。
2.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具体而言,区域经济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就是局域网,不管是公路交通的功能还是结构都对区域经济木身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交通运输业是伴随工业化进程而产生的过程中,现代运输工具的使用促进了人与货物空间位移规模的急剧扩大,公路交通运输以其便捷性和灵活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依赖的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
公路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关联性:当区域经济发展缓慢、乏力时,它对公路交通的需求和投入能力缩减,表现为区域经济对公路交通发展的限制和阻碍;当区域经济蓬勃发展时,它对公路交通发展的需求迫切,投资积极性高涨,但因交通运输发展木身的技术经济特点,不可能迅速显出效果,因而表现为公路交通发展滞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
此外,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为公路交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撐,而且公路交通的发展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基础保障。
3•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在交通与运输方式中,公路交通比起航空、海运、铁路等运输方式所占的比重更大,尤其是在内陆地区,由于其他运输方式的各种局限性以及成木高昂等原因,公路运输己经成为地区间更直接、更有效的运输方式,对区域经济的作用也尤为显著。
(1)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一个区域的增长与区域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任何产业的都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自然能源,但是当下我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等分布不均匀,所以公路运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区域资源空间上的分配不足,实现了区域间资源和生产作业交流工作的顺利展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域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2013-05-31 13: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已经走过了大规模建设阶段,截止2012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突破万公里,伴随着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不断提高,道路越修越偏,车流量梯次减少,投资的边际效益逐步下降,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相对较弱,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如何提升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力,缓解高速公路企业的经营压力,需要培育与发展新引擎。
何为高速公路路域经济
路域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依托道路辐射带动形成的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体系,是区域经济的概念,无疑依托主要交通通道形成的产业带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狭义的路域经济指的是围绕道路及其附属资源开发形成的多元化经营模式,是企业经营的概念。
狭义路域经济发展是广义路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本文使用的是狭义上的路域经济概念。
从内涵上看,狭义路域经济包括产业、金融、物流、和创投等多个层面,根据其与高速公路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核心层、辐射层、外围层,核心层主要是高速公路经营,辐射层和外围层就逐渐与区域经济联系在一起,路域经济就是从高速公路经营能力提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路域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发展路域经济,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由被动溢出向主动辐射转变,通过盘活高速公路沿线闲置资源,建立与周边经济发展战略、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相适应、相协调的路域
经济体系,主动提升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力,为高速公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引擎。
发展路域经济的战略意义
积极培育路域经济,尽快发展成高速公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在当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加快转变高速公路传统经营模式。
由于高速公路投资成本巨大,并且具有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又要适度超前建设,所以“道路越修越偏、欠债越来越多”的情况非常普遍。
根据Wind资讯的数据,2012年半年报显示,19家路桥上市公司负债合计为亿元,大多数公司通行费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90%以上。
而且高速公路过度依赖收取通行费的传统单一经营模式也制约了盈利能力提升,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增长乏力,有些道路甚至呈现下滑态势,加上节假日免费常态化,高速公路经营压力持续加大。
有利于整合激活高速公路闲置资源。
一边是巨大的资金压力,一边是庞大的闲置资源,以土地资源为例,高速公路沿线拥有可观的土地资源,服务区、匝道区、立交区、收费站区、取土区等,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在当前土地资源持续偏紧的情况下,这些土地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是由于这些资源分属不同主体,分布比较分散,难以整合和激活。
有利于拓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空间。
近几年,由于城市发展加快,中心城区批发市场、仓储、物流等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外迁压力,距离城市较近的高速公路匝道区、立交区、取土区等承接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以及特色制造业等产业外移的潜力很大,但由于受到土地性质等诸多限制没有形成规模。
如果在更高层面上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设计,打造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特色购物中心、仓储物流基地甚至区域性CBD等,能够拓展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空间。
有利于促进高速公路向经济走廊转型。
除了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个别靠大城市带动的路段已经形成了重要经济发展带外,我国大多数高速公路基本上还是交通通道,对周边经济的辐射带动力没有充分发挥。
路域经济发展理念滞后是一个主要原因,如规划建设高速公路时基本采用封闭模式,制约了高速公路及服务区对周边经济的带动,引入路域经济发展理念能够促进高速公路由交通通道向经济走廊转型。
培育新引擎需要新思路
我国高速公路正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向效益提升的战略性转变,区域经济发展也亟待拓展新的战略空间,高速公路企业必须及时调整发展思路。
以路为基,多元发展。
对于路域经济发展来说,道路是基础,但必须以道路为基础多元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密度基本完成赶超,规模扩张空间不大,多元化已经成为行业的战略选择。
高速公路企业现金流持续且稳定增长,是地方政府良好的融资平台,可以依托资金、政府关系和工程经验等要素构筑竞争壁垒,在、金融、商贸、物流、能源等领域展开多元化经营。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车流量持续下降、资金成本明显上升的格局下,高速公路公司要保持,必须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培育一个稳定的新业务并不能一蹴而就,首先要符合公司的比较优势,其次还需要经过调研、论证、投入、发展、成长、稳定,并最终成为公司的现金牛。
因此,多元化发展必须坚持以路为基,通过对道路资源的挖掘、延伸、提升,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提升主业,拓展辅业。
高速公路主业发展的天然缺陷是有经营权期限限制,大力发展路域经济,在提升主业的基础上,拓展辅业,向新的领域寻找增长点,但主业稳健是高速公路公司发展的根本,而辅业是高速公路企业未来业绩的主要增长点。
高速公路公司主业力求在业绩稳健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一般来说,高速公路公司做大主业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新建,就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地区选择未来收益较高的新建项目建设并经营,二是并购,就是收购业绩良好地现有高速公路来经营。
从目前情况看,这两种方式目前均难以实现主业的提升,所以提升主业重点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辅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拓展空间,高速公路的主要增长点还是要看辅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现金流充足、投资经验丰富,有扩展业务、提高业绩的动力和实力。
转变理念,盘活资源。
当前高速公路公司面临的制约持续增强,新建高速公路的性价比降低,很多路段已经属于典型的公益类项目,在主业外延式扩张受困的情况下,把路域经济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融入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和经营等全流程中,为路域经济发展预留发展空间,尤其是要把目前高速公路沿线已经拥有的优势资源和闲置资源盘活,激发新的增长点。
这些资源包括土地资源、资金资源、政府资源以及人力资源,高速公司公司拥有一批精于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的人力资源,在道路建设放缓的背景下,可以在房地产、城市化建设中发挥技术与经验优势。
这些资源的激活和利用必须要转变发展理念,以路域经济发展统领全局。
依托优势,错位竞争。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传统产业的利润率进一步压缩,高速公路类企业在路域经济业务拓展中,要避免与传统企业的同质化竞争,要把高速公路优势与产业发展新形态结合起来,实施蓝海战略,培育新业态,发掘和占领新的细化市场,找到能够发挥高速公路优势的蓝海,实现价
值增值和差异化竞争。
当前,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隐含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空间,新业态、新领域、新模式层出不穷,如伴随着城市框架拉大和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多中心格局催生更多的郊区型商务中心,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城市郊区仓储物流业快速扩张等,在这些领域高速公路的优势更加凸显出来,可以与传统企业形成错位竞争格局,通过差异化找到崭新的市场领域,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高的利润。
以点带轴,梯度推进。
路域经济强调的多元化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循序渐进,根据道路资源性质,我们认为应该首先选取一些核心增长极,培育成强点,带动整个轴带的发展,再向外围梯度推进。
以点带轴,以轴带面,形成网络。
在推进过程中,要关注到周边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在项目选择上要与周边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资源基础相匹配,避免相互脱节导致经营失败,阻碍多元化进程。
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消费层次、主导产业、资源优势等,通过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估,围绕中心城市周边及连接线,优先建成一批示范类项目,形成带动效应,辐射整条线路周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