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PPT课件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ppt课件
编辑版ppt
3
(2)极化:
静息状态下,膜是有极性的,为内负外正的
极化(polarization)状态。
静息电位的增大称为超极化
(hyperpolarization)。
静息电位减小称为去极化(depolarization)。
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称为
复极化(repolarization)。
3 效应器的反应
肌肉细胞
可兴奋细胞:感受器细胞、神经细胞、肌肉细胞
可兴奋性细胞的应激性称为兴奋性
编辑版ppt
21
例子:坐骨N-腓肠肌标本
编辑版ppt
22
2.2 刺激
2.2.1 刺激的定义 刺激(stimulus)是指能引起细胞兴奋的内外环境 条件的变化。 性质与种类 性质:机械刺激、化学刺激、温度刺激、电刺激等。 电刺激:矩形波电刺激,强度时间可控,损伤小
13
生物电产生的基本原理:细胞生物电 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是由于某些带电离子 在细胞膜两侧不均衡分布,以及膜在不同情 况下对这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
编辑版ppt
14
1.4 钠钾泵的主动转运
Na-K泵ATP酶
主动转运: 消耗一个ATP, 运进2个K+, 运出3个Na+
编辑版ppt
15
编辑版ppt
胞内高钾,具较多的由有机分子形成的负离子; 胞外高钠,负离子以Cl-为主。 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 ①静息状态下,带电离子在膜两侧呈不均衡分布; ②静息状态下,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钾的通透 性,总的表现为钾外流; ③RP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钾离子的外流造成的,RP
相当于EK。
编辑版ppt
6
1.3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第三篇 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3.3 去极化-释放耦联
神经冲动导致ACh的释放,即电信号转化为化学 信号,必定有一个中介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个 中介过程称去极化—释放耦联。 当动作电位到来后,钙离子进入突触前末梢是引 发递质释放的必要条件。
1)钙通道集中分布于胞吐的区域。 2)递质释放的量与Ca2+浓度的3次方或4次方成正比。 3)Ca2+的迅速转移:钙-ATP酶(钙泵)和钠-钙交换子
项目
方向 速度 可总和性 易疲劳性 对外界影响 变化的特征 化学性突触传递 单向传递 慢,有突触延搁 可总和 易疲劳 易受外界影响 电-化学变化 神经纤维传导 可双向传导 快、均匀 不能总和 不易疲劳 不易受外界影响 电变化
蛙的神经肌肉接点处
3.4 逆转电位
ACh引起突触后膜对钠、钾、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对氯的 通透性不变。 当膜处于逆转电位时,ACh引起的外向电流与内向电流相等。 (约-15mV)。 (图3-11)
3.5 ACh受体与通道(图)
ACh受体是通道的一部分,通道为化学依从式通道。 (集受体与通道在一个蛋白分子内,又称递质门控通道)
●作用方式:受体与ACh结合
内部变构作用 终板膜出现电位波动,
通道开放—钠钾跨膜扩散 完成信息传递。
●这种受体-膜通道系统是神经递质在突触处的主要作用
形式,ACh、甘氨酸、r-氨基丁酸属于这种结构。
●乙酰胆碱受体单通道研究。
递质失活和药理作用
1、递质失活 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用: 终膜表面的AChE可以在 大约2ms内将一次冲动释放的ACh分解成醋酸和胆碱。 2、药理作用 许多药物可以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影响其功能。
●箭毒可与终膜上的ACh受体结合,与ACh竞争受体。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ppt演示课件
14
15
3、动作电位的组成(以神经细胞为例) (1)锋电位: 去极化(-90 — 0— +30)
复极化(+30 — 0 — -90) (2)后电位:锋电位后一种时间较长,
波 动较 小 的电位变化.
16
4、产生条件:
(1)刺激产生的去极化要达到一个临界值(阈电位)才 能产生AP。阈电位是能使Na+通道瞬时大量开放而引发AP 时的临界膜电位. (2)膜处于正常静息状态。
一、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刺激与反应
1、刺激(stimulus) 能为机体(活组织或细胞)感受的环境 变化;或引起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2、刺激的分类 根据刺激性质:物质的(机械、电、热等)、化学的、生物刺 激;根据刺激作用:适宜、不适宜。 3、常用电刺激 强度、波形、时间好控制;不易引起损伤; 可重复使用。 4、反应 机体(活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后功能活动状态的 改变。分为:(1)兴奋:活动状态增强;(2)抑制:活动状 态减弱。
–小结:K+分布不均,K+选择通透,K+平衡电位。 –膜片钳技术证实了这个推论
10
11
5、描述膜两侧电荷分布状态的常用术语: (1)极化:静息时胞膜内负外正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2)超极化:当膜的两侧极化加剧,即负值增大。 (3)去极化:当膜的两侧极化减弱,即负值减小。 (4)反极化(也称超射):极化状态的翻转(由外正内 负转变为内正外负),即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位线以上的 部分。 (5)复极化:先发生去极化,后恢复到极化状态。
注意:正常人体肌收缩大多是混合式的,一般先有张力增 加,当肌张力超过负荷时,出现长度缩短。即先是等长收缩 ,后是等张收缩。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ppt课件
②膜对K+、Na+通透性:
K+的通透性↑,则RP↑,更趋向于EK Na+的通透性↑,则RP↓,更趋向于ENa
③ Na+-K+泵的活动水平
精选ppt课件
15
钠-钾泵 (sodium-potassium pump):存在于细 胞膜上的一种具有ATP酶活性 的特殊蛋白质,可 被细胞膜内的Na+增加或细胞外K+的增加所激 活,受Mg2+浓度的影响,分解ATP释放能量, 进行Na+ 、K+逆浓度和电位梯度的转运。
03ms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relativerefractoryperiodrelativerefractoryperiod绝对不应期之后随着复极化的继续组绝对不应期之后随着复极化的继续组织的兴奋性有所恢复只对阈上刺激产生兴奋织的兴奋性有所恢复只对阈上刺激产生兴奋3ms3ms超常期超常期supranormalperiod相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恢复高于原相对不应期之后兴奋恢复高于原有水平用阈下刺激就可引起兴奋有水平用阈下刺激就可引起兴奋12ms低常期subnormalperiod超常期之后组织进入兴奋性较低超常期之后组织进入兴奋性较低时期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时期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70ms46电紧张电位电紧张电位局部反应或局部电位局部反应或局部电位阈电位和动作电位阈电位和动作电位4711电紧张电位电紧张电位electrotonicpotentialelectrotonicpotential定义
现一个突然的电位跃变;
2.静息电位是一个稳定的直流电位;
3.范围:-10mV~-100mV(随细胞种类而不同); 极化(polarization):外正内负 去极化(depolarization):|RP|值减小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RP|值增大 反极化(reversepolarization):去极到正值 复极化(repolarization):去极后向RP恢复 超射(overshoot):膜电位高于0电位部分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二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稍
末梢膜Ca2+通道开放,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Ach受体结合, 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 → 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邻近肌膜 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Ca2+ :Mg2+有竞争作用
阻断ACh受体:箭毒和α银环蛇毒,肌松剂 (驰肌碘)。
抑制胆碱酯酶活性:有机磷农药,新斯的明。
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抗体破坏ACh 受体), 肌无力综合征(抗体破坏N末梢Ca2+ 通道)。
接头前膜Ach释放↓:肉毒杆菌中毒。
第三节 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
S.
R
R
神经细胞间 神经细胞~腺细胞间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间
突触传递信息
一 神经-肌接头的结构
接头前膜: 囊泡内含 ACh,并以囊泡为单 位释放ACh(称量子释放)。
接头间隙:约50-60nm。
接头后膜(终板膜): 皱褶,增厚; 存在ACh受体(N2受体),与 ACh发生特异性结合; 无电压性门控性钠通道(对 电不敏感,对化学物质敏感; 存在大量胆碱酯酶。
а银环蛇毒、筒箭毒
阻断
Ach受体通道亚单位
乙酸+胆碱 肌肉舒张 胆碱脂酶
Ach
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Fra bibliotek肌肉兴奋收缩
EPP的特征:类似于局部电位,无“全或无” 现象;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EPP的大小与 Ach释放量呈正相关。
化学传递的特征 单向传递 有突触延搁 0.5ms 高敏感性 化学物质、物理因素 易疲劳
人教生物必修三课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归纳总结] 人脑的功能
脑各部分功能区
大脑 皮层
感觉中枢 运动中枢 言语区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功能 感知外部世界 控制机体反射活动 语言功能,涉及听、写、读、说 维持身体平衡 维持体温恒定 维持水盐平衡 控制生物节律等
维持呼吸等
[要点整合]
核心知识小结
[关键语句]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由突触来完成。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 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在突触传递经过两次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 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脑(大脑、脑干和小脑、下丘脑等)和脊髓含有大量的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 定的生理功能。神经系统是分级调节的,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 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4.大脑皮层特有言语区,涉及听、写、读、说。
讨论: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 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现 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 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 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要点探究
要点1 兴奋以神经递质形式通过突触传递
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已知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 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 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PPT教学课件
进入部位 :突触间隙
体现细胞膜的 流动性 作用部位: 突触后膜
受体本质: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
传递方向:只能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类型: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作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去向: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被分解
常见类型举例:乙酰胆碱,多巴胺
相关细胞器:高尔基体、线粒体
小结
突触后膜
30
31
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21
α -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 胆碱受体牢固结合,那么α -银环蛇毒的 中毒症状是怎样的?
肌肉不能收缩
22
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 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 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
课内 探究 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什么? 口头展示
二
10组
课内 连接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黑板作图 7组
探究
9组
三 连接在神经元之间的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黑板作图 12组
笔展非示姿展要态示求大同:方学书、归写声纳认方音整真法洪理,;亮,必C。记层须脱点忆整脱稿评课理稿,要本落,强求。实注调:A基意重层础总点形知结,成识规注知。律意识方拓网法展络;、;使补B用层充双归15色纳
探究二 兴奋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A
16
我的成功我把握
展示内容
展示方式 展示组 点评组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 口头展示 3组
课
内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 口头展示 6组
探 究
乙酰胆碱如何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黑板作图 1组
8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选 A 患者能够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会 讲话,说明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言语区的 S 区;盲人在用手指 触摸盲文时,还需言语区的参与;专心答题时,不需 S 区参与; 跑步时也需下丘脑和脑干的调节。
课堂探究
解疑难、提能力
探究点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 |核心探究|
1.突触的常见类型
A.轴突—胞体型,表示为: B.轴突—树突型,表示为:
2.兴奋的传递过程
3.传递特点 (1)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方向是从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在已知突触 结构中,根据突触小泡存在的位置,可以判断出突触前膜和突触 后膜,进而判定兴奋传递的方向。 (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要慢。所以,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
5.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 V 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 B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高级 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 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 W 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前膜的 原
13
_突__触__小___泡__中
(2)因②递_后_质_膜_只__能由 14 __突__触__前__膜__释放,作用于 15 _突__触___
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连线]
2.低级中枢与高级中枢的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 16 _脊__髓___的低级中枢受 17 _脑__中相应高级中 枢的调控。
第三章 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
第三章神经元的兴奋和传导1、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
静息电位的基础:离子在膜内外的不均等分布和选择性通透2、极化:大多数细胞只要处于静息状态,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膜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的现象称为极化。
细胞膜外电位定为零电位(内负外正)3、平衡电位:当膜两侧的电势梯度和某离子的浓度梯度相等时,离子的跨膜净移动停止,此时在膜两侧建立的电位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4、细胞膜电位:由于细胞膜内外存在的带电离子不均等分布在膜的两侧,细胞膜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称为细胞膜电位5、兴奋: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为兴奋6、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具有发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7、反应:由刺激而引起的机体活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反应8、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临界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9、阈刺激:达到阈强度的刺激是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有效刺激,称为阈刺激10、阈上刺激:高于阈强度的刺激当然也是有效的,称为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11、阈下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则不能引起兴奋,称为阈下刺激(产生分级电位)12、去极化(除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过程称为除极化13、超极化:膜极化状态变大的变化过程称为超极化14、分级电位(局部电位):给予细胞膜一个较小的刺激,膜将产生一个较小的电位变化,不断增加刺激强度,则电位的幅值也逐渐增大,这种具有不同幅值的电位称为分级电位15、动作电位:给细胞膜一个较强的刺激,细胞膜将产生一个短暂、快速而连续的膜电位的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每一次电位波动称为一次动作电位,传导幅度不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16、细胞膜的生物电现象:细胞对不同刺激的特异性反应,在反应的初始阶段,表现为细胞膜的电学性质发生变化,细胞膜受刺激后产生的这种电的变化称为细胞膜的生物电变化17、细胞膜电位:由于细胞膜内外存在的带电离子不均等分布在膜的两侧,导致膜内外存在电位差,即细胞膜电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二)由膜受体、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
6
(二)由膜受体、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 组成的跨膜信息传递系统
• 第二信使:在细胞内继续传递激素所 携带的调节信息的特殊化学物质,称为 第二信使。
7
(三)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息传递
• 定义:
– 神经细胞的一种特化连接,神经递质信号分子 可通过此连接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 经细胞或肌肉细胞。
11
12
13
14
15
16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7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
化学门控通道(chemically-gated channel)
化学物质(递质,激素)-通道型受体蛋白-形成通道-允许离 子通过。
3
电压门控通道
4
(二)由膜受体、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 组成的跨膜信息传递系统
1.激素结合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a亚基脱GDP,结合GTP-----G蛋白(+)
如胰岛素和细胞生长因子等的跨膜信息传递过程, 其特点:
1. 无G蛋白参与 2. 无第二信使产生和胞浆中蛋白激酶的激活 3. 该受体的膜内肽段具有磷酸激酶活性,磷酸化
的位点是底物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并由此实 现细胞外信息对细胞功能的调节。
89ຫໍສະໝຸດ 第三章兴奋在神经肌肉之间的传递
10
突触 synapse
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功能
• 一、跨膜信息传递的概念
• 各类刺激信号通过改变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构型,从而引起靶细胞功能改变的过程。
1
二、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一)通过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 膜信息传递
通道(ion channel)主要有化学门控通道 (chemically-gated channel)和电压门 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