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静脉麻醉诊疗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丙酚静脉麻醉诊疗规范
异丙酚是一种快速、短效、苏醒迅速、完全的新型静脉全麻药,镇静强镇痛差,常需复合镇痛药使用。
1、适应证:
(1)门诊小手术,人工流产等。
(2)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作用与硫喷妥钠相似,效果略强。
(3)椎管内麻醉辅助用药。
(4)特殊检查和治疗。
(5)ICU病人镇静。
(6)哮喘病人麻醉。
2、用法与剂量:
(1)单次静注:1.5~2.5mg/kg缓慢静注(30~45秒),1分钟后眼睑反射消失,4~5分钟恢复,苏醒迅速、完全、无兴奋作用。
(2)静脉维持:按50μg·kg-1·m in-1速度静脉注射,酌情增减。
3、注意事项:
(1)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可出现过敏反应。
(3)注射部位疼痛。
三、全凭静脉麻醉
【概念】
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包括肌松药)实施麻醉的方法,亦称“平衡麻醉”。严格讲并不涉及吸入药物。此方法诱导迅速、麻醉过程平稳、无污染、苏醒也较快,对于某些特殊的手术(如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肺灌洗手术)及一些存在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则极大的体现了其固有的优势。靶控输注(TCI)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
维持合理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麻醉药及麻醉方法。
2、多种麻醉药复合使用时,注意药物之间的互相作用,有机配伍,使正作用相加,副作用互相减弱或抵消。
3、应以满足镇痛、镇静和肌松为目的合理选配药物。
4、恰当掌握用药量,避免多次或连续用药致蓄积中毒。
5、静脉全麻期间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除短小手术外,应在气管内插管下进行。掌握麻醉深度,严密观察呼吸和循环情况。
6、常规备好麻醉机、氧气、负压吸引及气管插管器械并检查无误后方可实施麻醉。
7、麻醉前常规使用抗胆碱类药物及镇静剂。
【麻醉前处理】
麻醉与其他全身麻醉相同,主要包括病人身体与心理的准备、麻醉前评估、麻醉方法的选择、及相应设备的准备和检查,以及合理的麻醉前用药。
【麻醉诱导】
适合多数常规麻醉情况(包括吸入性全身麻醉),特别适合需要快速诱导的病人。可以利用单次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来实现,也可利用TCI技术来完成。
1、常用静脉诱导药物:硫喷妥钠、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氯胺酮。
2、注意事项:麻醉药诱导用量必须个体化,药物用量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
3、诱导联合用药:麻醉诱导的常用药物包括静脉麻醉药物(如异丙酚、依托咪酯、硫喷妥钠、咪唑安定、氯胺酮等)、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瑞芬太尼等)、联合诱导时,年老体弱、病情危重者等应减少药物剂量,而年轻体壮者则应适当增加药物剂量。
4、常见并发症:反流和呕吐、硫喷妥钠误注动脉、静脉外组织、心血管抑制、呼吸抑制、过敏反应等。
【麻醉维持】
1、麻醉深度的判断:机体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包括躯体反应、植物神经反应,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应密切观察机体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及追加麻醉药后的反应,不断进行麻醉深度的评估。
2、方法:应强调联合用药。完善的麻醉在确保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至少应该做到意识消失、镇痛完全、肌肉松弛以及自主神经反射的抑制。用药配方因各单位习惯而异,但均应包括镇痛药、镇静药与肌松药,目前最常用异丙酚或咪唑安定与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雷米芬太尼)和肌松药(维库溴铵、罗库溴铵)等作适当的组合应用。维持镇静药与阿片类药合理的血药浓度,不仅有利于确保麻醉过程的平稳,还能使病人得到最快的恢复。
【麻醉恢复】
1、麻醉用药与苏醒的有关问题:静脉麻醉后,病人苏醒时间与中央室(血浆)麻醉药的浓度密切相关,对于单次注入的药物,其血药浓度的降低主要取决于药物的分布半衰期和清除半衰期。常用全麻药按等效剂量单次注入给药,恢复快慢的顺序为:异丙酚、依托咪酯、硫喷妥钠、咪唑安定、氯胺酮。对于较长时间持续输注的麻醉药物,其血药浓度下降的快慢不仅取决于分布半衰期和清除半衰期,还与其周边室是否迟钝有关。良好的恢复除了迅速,还应没有副作用,并尚存足够的镇痛作用。异丙酚恢复期副作用最少。
2、气管拔管:
(1)拔管指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循环平稳、自主呼吸良好、呼吸道防御反射恢复,能够排出分泌物。
(2)中耳手术、腹部或腹股沟斜疝修补、眼球开放性手术、颅内出血手术、高血压及哮喘患者的手术可考虑在深麻醉下拔管。
【TCI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