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5b3276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3.png)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 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 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同“又”,用于
立身,指能
整数和零数之间。
有所成就。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迷惑,
疑惑。
上天的意旨。
顺从。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译文 几个人一起走路,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 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
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本文。
12 《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
1.背诵课文 2.回顾本文的大意。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论述的问题是 什么。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阐述自省以提高自我修养的观点。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讲个人修养,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 纪念白求恩](https://img.taocdn.com/s3/m/17603938cc175527072208d9.png)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 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 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 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 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 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写作特色
1.运用对比,增强说理性。 文章在正面阐述的同时列举了一些反面事例进行对比论 证,这样写突出了中心,阐明了白求恩同志为什么值得纪念和 学习,有的放矢地对某些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增强了文章的思 想性和说服力。如第2、3段就批评了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 对人民漠不关心的人、对工作见异思迁的人。
写作特色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1.白求恩具有哪些值得纪念的精神品质?在文中找一找。 2.归纳每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说说段落之间的联系。
整体感知
第一段: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 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 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 这种精神。
精读细研
说一说:这两段中除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正面描写之外,还有哪 些地方能够表现他的高贵品质?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 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 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侧面描写,运用双重否定句使语言更加肯定,强调了白 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从侧面烘托其精神的高尚与可贵。
“对技术精益求精”
“冷冷清清,漠不关 心,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鄙薄技术工作以 为不足道、以为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220a7af3b3567ec112d8a58.png)
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白求恩
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 极端负责任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喜欢自吹
对人民 极端的热忱
冷冷清清,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对技术 精益求精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 道,以为无出路,见异 思迁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 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 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 明和阐述了论点。
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 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第三段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
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 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 教育。
第四段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
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研读课文
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 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
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 达效果。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纪念白求恩
目录
01 情 境 导 入
02 学 习 目 标
03 整 体 感 知
04 研 读 课 文
05 课 文 小 结
06 布 置 作 业
情境导入
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 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 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 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得到答案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12课
![七年级上册语文12课](https://img.taocdn.com/s3/m/af8565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3.png)
根据不同版本,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以下提供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寓言四则》的内容:1.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问雕像者一个银子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值二个银币,赫尔墨斯又问七倍于一个银子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回答说:“七个银币。
”雕像者又说:“如果有人给你全世界的财富,你愿意用财富换自己的名声吗?”赫尔墨斯听了十分恼火,就现出自己的原形。
雕像者吓得直吐舌头,说愿意献出全部财富。
雕像者看到赫尔墨斯的原形,算计着额外收入,满脸谄媚的笑了。
2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3 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
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井。
他经常叮嘱家里人说:“打井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千万不可把泥巴弄到井里去。
否则会出差错。
”有一天,他的家里人挖井,果然遇到坚硬的岩石。
于是就用挖出来的土石把井砌高起来。
泥巴和砌料更靠近井口。
要看井口时就必须沿着梯子爬上去。
一天,有一个人从村子里走过,丁家的一个人就拉住他从梯子上爬上去看井里的水。
结果发现井中泥巴以上没有水,以上是砌料。
村里人都认为丁家人没有说假话。
丁家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了!4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46a7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1.png)
三、朗读课文 感受韵律 1.读准字音和节奏 2.读懂文意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做,成为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旧的知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却,表示转折
就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试试自己来翻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
忍受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之:
代词, … …的人
者: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好:
喜欢,爱好。
乐:
以… …为乐趣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山东曲阜“三孔”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树林和草原》课文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2ade5c7baf1ffc4ffe47acf2.png)
12.树林和草原【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榛zh n: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圆形或倒卵形,雄花黄褐色,雌花鲜红色,结球形坚果。
果仁可以吃,也可榨油,这种植物的果实,通称榛子。
穹:穹隆,借指天空。
穹qi ng苍:天空。
黑黝y u黝: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
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
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3030bef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a.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这是一篇教读课文,在完成单元整体任务方面承担很重要的功能。
既要在人文性方面做足文章,让学生充分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品格,又要在语文能力和阅读策略上使学生获得提升。
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三方面的价值:其一,训练圈点勾画。
文章内容很精粹,语言简明,要言不烦,线索明晰,几乎没有多余的话语,很适合训练圈点勾画。
文中有些精彩的语句,值得细细品味,可以勾画出来,反复阅读,并写点个人感受;有些句子运用特殊句式,或者运用排比修辞,态度斩钉截铁,旗帜鲜明,充满热情洋溢,可作为文笔精华的内容画出来。
还可以针对文章写作特点,做一些专项的圈点勾画练习。
比如文章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分别圈出相应内容,梳理白求恩的行状、作者对其品质精神的概括、作者对他的情感等;再如,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既有正面的对于白求恩精神的阐发,又运用俭省的笔墨描摹反面的典型,可以用不同的线条分别画出正反的内容,通过比较,更好地理解白求恩精神品质的可贵,以及作者弘扬白求恩精神的现实针对性。
其二,思路明晰,条理分明。
课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写作思路可概括为“叙—论—颂”,明晰而有条理。
一开始叙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战,由此引出对其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接下来专门论述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处处结合正反两面展开论述;最后一段,先是叙述与白求恩的交往,暗含未能多多交流的遗憾,接下来抒情,表达个人痛惜之情,最后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用一个排比句高扬其品格而收尾。
这一点的教学,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和三完成。
其三,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
这是一篇议论文,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
例如结尾部分,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论语》十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7da45cb307e87101f69670.png)
旧的(知识) 领悟 以 (之) 为 师 凭 (这一点)做
可以
矣。” 了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 解与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 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1988年,77位诺贝尔奖得主 在巴黎集会的宣言中说到:“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 里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寻找智慧。 由此可见,孔子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 都影响深远的文化巨人。同学们,你们 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些了解呢?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 按时 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却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志同道合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 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 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 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老师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圣府大门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ffee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0.png)
PART 01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初步掌握记叙文的三要素。 ❖3.通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 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去 世。
中国人民的领导,马克思主 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 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
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漠不关心:不放在心上,粗枝大叶。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见异思迁: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整体感知
1. 用文中的话回答: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 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 共产主义的精神”
整体感知
2.议论文和记叙文有什么区分?
精1讲、点找拨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 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 点。
❖ 第一自然段重点句:
❖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
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
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
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 要这点种:精赞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精讲点拨
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 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 哪国人吗?一个外国人,为什么 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 印象呢?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 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 党的派遣,带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 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 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 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 工作,肘关节又产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 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去世。他最后一句话是: “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白求恩去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 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在中国的经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在中国的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6bb82d30e87101f69f319530.png)
白求恩在中国的经历来到中国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
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当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
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
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
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
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手术。
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
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做着手术。
战士让他转移到后方,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
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
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
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与丹麦咖啡,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
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而他自己则吃简单的点心。
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他竟忘记戴橡皮手套。
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随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
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
他总是得意地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
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好的啊!”但是却不知,病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白求恩大夫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战地外科医生。
他除了做手术治疗之外,还亲自打字,画图,编写教材,给医务人员上课。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3ec42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3.png)
(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例如: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例如:课文中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理解这些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求恩的基本概念、精神品质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白求恩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纪念白求恩》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方面存在一定难度。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概念较为抽象,离他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生动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
-例如:课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通过阐述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引出向白求恩学习的号召。学生需要学会这种结构,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3)学习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课文中“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等句子,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求恩的基本概念。白求恩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他的精神品质是我们在生活中学习的榜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课文通过讲述白求恩的事迹,展示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排比修辞手法和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纪念白求恩》毛泽东词语整理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纪念白求恩》毛泽东词语整理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7d9fc681c758f5f61f67d0.png)
第十二课《纪念白求恩》毛泽东冀(jì):1.希望:~求(希望得到)。
~幸。
~望。
~希。
2.中国河北省的别称。
3.姓。
派遣(pài qiǎn):1.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2.派往某特定目的地3.命令地位低的人去干某事殉职(xùn zhí):指的是某个职务人员因为公务事而死亡,是一个褒义词。
动机(dòng jī):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xiáài):基本含义是指不宽阔,现在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
极端(jí duān):形容词、名词。
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
热忱(rè chén):热心;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热诚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质或状态。
冷清(lěng qīng):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chún cuì):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pèi fú):钦佩;信服。
是由于对方具有某种优秀品质而产生的主观情感。
高明(gāo míng):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bǐ bó):1、指轻视;看不起;2、浅略微薄(多用谦辞)。
3. 轻视;厌弃。
4. 指相貌猥琐,不厚重。
出路(chū lù);1.关闭的地方或空间向外的通道2.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3.商品的销路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贬义)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漠:冷淡。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贬义)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不仁:没有感觉。
肢体麻痹,失去知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文本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e819fc19e3143323868932d.png)
《纪念白求恩》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
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
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
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
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
2.文题诠释《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3.文章主旨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4.内容解读本文的中心论点: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这一论点有三个分论点:1.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2.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3.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1.以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相对比;2.以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人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相对比;3.以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一班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相对比。
通过对比,既使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表现得非常鲜明,又显示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本文叙事简洁,作为一篇议论性的悼念文章,一般都有叙事的内容,这既是表达悼念之情所必要的,又作为展开议论的事实论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纪念白求恩(共3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纪念白求恩(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9d20f3e58fb770bf78a55b3.png)
• 思考:课文开头介绍白求恩的事迹,说了哪些内 容?
如果现在把题目改成《白求恩的故事》,你觉得这个 题目我们应该写成什么文体的文章?如果还像原文中 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你能判断出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 有什么不同吗? 记叙文中以叙为主,记叙要具体、详细、生动形象; 议论文中以议为主,记叙要简明、概括。
• 从题目推测,本文是什么体裁?
议论文(纪念性文章)
预习展示:
• 读准词语
派遣(pài) 以身殉职( xùn ) 狭隘(ài ) 拈轻怕重(niān ) chén ) 纯粹(cuì ) 热忱( 鄙薄(bó ) 晋察冀(jì )
解释词语
(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 ⑴派遣: 原意为窄小,不宽阔。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 • ⑵狭隘: 见识等不开阔。 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忱:情意。 • ⑶满腔热忱: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 ⑷漠不关心: 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名 • ⑸纯粹:副其实。 • ⑹低级趣味: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本课指真正、 名副其实。
预习展示:
• 运用默读法自主阅读课文。 • (提醒:做到眼到、手到、心到)
运用圈点勾画读书法,画出每个段落 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或句子。
预习展示:
• 1.课文1、2、3自然段都有一句重点句,你 能准确找到并告诉大家吗? • 2.毛泽东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精神,你从文 中概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
1、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2、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3、学习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⑺拈轻怕重: 拈,抓、捏。
•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 ⑻见异思迁: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 改变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69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6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47ade30242a8956bece480.png)
4.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6. 子曰:“善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 ,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 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齐读课文,纠正节奏
1.来,不亦 / 乐乎?人不知 / 而不愠, 不亦 / 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而不
不习乎?
3.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 ,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 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 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旧的知识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做,成为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 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 为老师了。”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 越过,超过
<可理解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矩。” 规矩,规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 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 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秋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54285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8.png)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译文: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流
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这一章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要珍惜时光。
有关“时间”的优美句子: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一万年太久,只争天天。
现在常有“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等说法, 出处就是这一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七十岁的人生 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域不断提升的过程。
4、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得到 可以
以 (之) 为 师 矣。”
凭借 (这一点)做
了
[译]孔子说:“在复习旧知识后,能有 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多志也。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知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知:领会,知道。 知之为知之。知:知道
重点文言虚词: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代词。
有一言可以毕生行之者乎。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助词,无意,不译。
学而时习之。
而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16dbff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9.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笔记一、文学常识1.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话剧 茶馆》 龙须沟》等。
2. 文体:写景抒情散文。
二、文章主题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城、人等,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重点字词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髻四、重点句子1.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赏析】将济南与北平进行对比,北平的冬天风声呼啸,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赏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山比作小摇篮,将小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小山的可爱,以及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
3.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夕阳下的薄雪拟人化,形象地描绘出了夕阳下薄雪的色彩和情态,表现出了薄雪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五、写作特色1. 善用比喻和拟人,语言形象生动。
2.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 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
六、脉络梳理1. 第一部分(第 1 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2. 第二部分(第 2-5 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3. 第三部分(第 6 段):总结全文,点明济南冬天的特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PPT第十二课 《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PPT第十二课 《论语》十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4c8d2e5c850ad02df80411c.png)
辦事盡心竭力
真誠,誠實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 心竭力呢?與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 是不是復習過呢?”
曾子(前505~前432):曾參,春秋末年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輿,被尊稱 為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曾提出“慎終追 遠,民德歸厚”的主張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養方法.據傳以修身為主要內容
——學以致用 “士志於道”,“朝聞道,夕死可矣”。 (《裏仁》) ——為己之學
孔子杏壇講學
孔 子 杏 壇 講 學
《論語》名稱的來由,班 固《漢書·藝文志》說:“《 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 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 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 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 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
的《大學》是他的作品。
一天,曾子的夫人到集市去上去趕集,她的兒子哭著也要跟著去。他的母親 對他說:“你先回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 來,就看見曾子要捉小豬去殺。她就勸止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夫人,這可不能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 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在欺騙他,這就是教育孩子騙人啊!
內容解讀
【本章大旨】這一章主要談學習方法、 學習樂趣和個人休養。 有學者認為,孔子雖然被尊為教育家,但 他最初聚集眾人於門下並不是為了教書, 而是為了與志同道合者交流思想。課文中 哪句話可以認作是這種觀點的佐證?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內容解讀
“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 從這連續三個反問句中想像,孔子講這番話時 的神態如何?
按一定的時間復習
先生,指孔子
溫習,實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件(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件(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2b1fd2192e45361066f5f8.png)
难道有人不佩服吗?
难道有人不为他的精 神所感动吗?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 没有一个不佩服,
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
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 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 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 员,一定要学 习白求恩同志 的这种真正共 产主义者的精
神。
本段最有魅力的写作手法是:
白求恩
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 极端负责任
不负责任,拈轻 怕重,喜欢自吹
冷冷清清,漠不 对人民 极端的热忱 关心,麻木不仁
对技术 精益求精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 不足道,以为无出 路,见异思迁
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 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 努力的方向。
派遣( ) 狭隘( ) 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白求恩随部队辗转于荒凉的大西北,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用他的话说,过的完全是“高强度的生活”。 2、论点包括: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⒋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 4、论证方法主要:道理论证、事实论证
全都佩服, B.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叙议 叙 议 叙 议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立了一所医疗培训学校。”这是一组 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
()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
惊人的数字。如此繁重的工作,卓著 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
谢谢
如此繁重的工作,卓著的效绩,不要说一个人,就算一个小分队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 课人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3.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宋。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
人从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成长奋斗的历程。
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我现在正在攀登这座高塔的阶梯。
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
我们在攀登最初几级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
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或是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使然。
所以“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生3: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4:把人生比作高塔,这个比喻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
……教师小结:文学欣赏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大家对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归纳概括描述的四个场面。
1、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由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
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
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
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
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
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
这样看来,作者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2、分析三类人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念。
学生按刚才的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是第一小组体会“作者在描述这些人群时,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教师随机点拨。
成果展示:第二小组:挖掘坑道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
他们有忧伤有快乐,甚至还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
”为了工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
我们认为他们指的是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第三小组:征服广阔领域的人,他们有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验,有征服欲,爱冒险,爱生命,精力充沛。
头脑活跃,是属于开拓进取的人。
他们是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第四小组:在工场劳作的人,他们虽然工作琐碎,但持之以恒,或许会成为熟练的技术工人,或许会成为大师级别的人。
要想成为后者,除了有天赋的才能以外,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超常的忍耐力和辛勤的劳动。
他们指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第一小组:从他们刚才的分析概括中,我们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倔强的精神。
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那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二、深入研讨,问题探究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
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成果展示:(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生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生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
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生: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
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
”“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生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生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
生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生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
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明确: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
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三、延伸拓展,学以致用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
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成果展示:对于远古的人,它是一部扑朔迷离的神话。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皆成沧海桑田,神话注解。
对于政治家,它是一局下不完的棋。
雄关危塞,龙楼凤阁;阿房宫冷,铜雀名荒,古今多少事,都在棋盘中。
对于文学家来说,它是万宏不息的鸿篇巨制。
楚辞汉赋,关曲曹梦;李杜诗歌,韩柳文章,皆成绝版经典,千古传唱。
对于农民来说,它是一方凝重的田园。
暮云春树,沧桑几度;春耕夏耘,汗滴干土,赢得稻花飘香,粮粟盈仓。
对于学子,它是一曲寒窗数载,苦读成名的歌。
悬梁刺股,映雪囊萤;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换来金榜题名,振国兴邦。
四、课堂小结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
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
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
让我们走好每一步!八、布置作业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