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者得天下(古代诗文阅读·百家讲堂)

合集下载

百家讲坛《白居易》

百家讲坛《白居易》

百家讲坛《白居易》观看白居易(七)知足常乐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又一位极具影响力的大诗人,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名句传颂至今、历久不衰。

白居易为自己取字乐天,乐天来源于《易经》中的一句话“乐天知命故不忧”,意思是顺应天命就没有忧虑,这似乎是诗人随遇而安人生态度的外在流露。

然而,有一位后世的理学家却认为,白居易文不对心,他并非一个豁达、超脱的人。

(百家讲坛2010年第23期)观看白居易(六)急流勇退白居易与元稹之间那段生死不渝的友情,帮助白居易走过了人生的风雨波折,缓解了他的很多人生痛苦,但是白居易有一个痛苦却一直难以释怀,那就是作为读书人他既想兼济天下做一番事业,可是又不愿意面对官场上的烦恼纷争。

同样,这种两难的选择,千百年来也一直困扰着中国古代的读书人,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出来做官,要么归隐。

但是白居易在五十八岁来到洛阳之后,他竟然找到了一条不同于前人的人生之路。

这条道路的选择,成功地使白居易在一次血流成河的屠杀中幸免于难;但是白居易也因此引来了后人的种种非议。

本期节目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精彩讲述白居易之《急流勇退》。

(百家讲坛2010年第22期)观看白居易(五)相濡以沫白居易在杭州和苏州做地方官的时候政绩斐然,但是由于他豪放不羁,直言进谏,得罪了朋党,在官场上也是一而再地受罚被贬;很庆幸的是,白居易还有一位肝胆相照、风雨同当的朋友元稹与他同行,在尔虞我诈的黑暗官场里,元稹的友情成为白居易闯过人生风风雨雨的巨大精神支柱。

白居易与元稹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六年,但是他们的友谊却超过了三十年,而且至死不变。

(百家讲坛2010年第21期)观看白居易(四)宦海沉浮前面的节目说到,唐朝元和十年发生了宰相被刺杀的恶性事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

虽然他的主张并没有错,但由于他平时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白居易背着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无辜被贬让原本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受到了巨大打击,正是在经历了这次重大变故之后,白居易创作了可与《长恨歌》相媲美的长诗--《琵琶行》。

百家讲坛品读经典诗文第一集内容大意

百家讲坛品读经典诗文第一集内容大意

百家讲坛品读经典诗文第一集内容大意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更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丰腴沃土。

“慈母手中线”始终会牵系着远方游子的心绪;“把酒问青天”依然会激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砥砺入仕为官者的永恒律条。

品读这些经漫长历史传承而来的经典诗文,人们不仅可以从中感受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此激发文化信心和社会使命,更能够以踔厉进取的姿态创造新时代的生活。

百家讲坛---白居易(二)--爱情悲歌文稿

百家讲坛---白居易(二)--爱情悲歌文稿

百家讲坛白居易(二)爱情悲歌同期声:少年成名的白居易果然才华横溢,在他35岁时就写出了著名的诗篇《长恨歌》,历代的诗词研究专家一致认为《长恨歌》堪称艺术全壁,全篇都很出色,几乎没有败笔,仅一篇《长恨歌》就确立了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长恨歌》全篇120句,主要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两人生生死死,永无尽头的爱情。

那么唐玄宗和杨贵妃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杨贵妃先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妃,再是唐玄宗的爱妃,这中间关系的转变让后人议论纷纷,那么这种情况在白居易的笔下他会如何处理呢?诗人会不会客观的反映历史的真实呢?南京大学莫砺峰教授为你讲述系列节目白居易之《爱情悲歌》。

莫砺峰:《长恨歌》一开始就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他当然没有直接说唐玄宗,唐明皇不能这样说,唐朝人写本朝的事情一般都是用汉来做比喻的,叫做以汉喻唐。

那么这里的汉皇当然实际上指的是唐玄宗了,那么所说的汉皇又是谁呢?当然指的是汉武帝。

汉朝一个比较伟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好色成性的君主,所以用他来比拟唐玄宗。

那我们看看他说:“汉皇重色思倾国。

”他爱好女女色成天到晚想找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御宇多年求不得”,御宇就是统治天下,统治宇内。

他统治天下很多年都一直在找美女,我们来看看这说的是不是事实,好色就是齐澣本来这个字面上的意思是喜欢美丽的异性,但是一般的是用在男性对女性,我们说男性好色,这个男人喜欢美女这叫好色,这个本来也许是大部分男人都有的一种天性,人谁不爱美呢,他喜欢美女。

问题是好色这个事情假如发生在一般人的身上普通老百姓假如他好色问题不是太大,但是假如发生在帝王的身上那么问题就严重了。

为什么?因为帝王的身份跟普通人不一样,古代的帝王被人认为是天子,上天的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人间的,所以帝王一旦好色往往后果就严重了。

因此孔夫子有一次看到卫灵公跟一个叫南子的美女坐在一辆车子里面招摇过市,他老人家就很不高兴了,“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

《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

《百家讲坛》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观看《百家讲坛》2016051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 探寻历史的密码本期节目主要内容:《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

司马光是宋仁宗宝元元年中进士甲科,在华州担任地方官,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此时的北宋已经多次在边境战争中败北,挽救国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

面对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即位的宋神宗想要除旧布新改变格局,同在朝堂高踞要位的司马光和王安石都认识到要变法革新,但在变法的目标方向,以及实施的具体路径等环节,司马光和王安石出现了分歧。

于是,搅乱北宋政坛数十年的新党和旧党之争,从此开始。

河北省委党校丁万明副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系列节目《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之探寻历史的密码。

(《百家讲坛》2016051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 探寻历史的密码)观看《百家讲坛》2016052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1 乐毅伐齐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燕昭王苦心经营二十八年,组织起五国联军,以大将乐毅为统帅进攻齐国。

济西之战,齐国军队一战即溃。

秦周之战,齐国丢了都城。

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命他继续剿灭齐国的残余势力。

齐国军队节节败退,最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

然而,燕军花了几年时间也没有攻下莒和即墨。

最终乐毅失去了燕军统帅的职务,齐国绝处逢生。

(《百家讲坛》20160526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1 乐毅伐齐)观看《百家讲坛》20160525 评说《资治通鉴》(第一部)10 燕昭王金台招贤本期节目主要内容:燕国发生了一起禅让闹剧,引起了齐国的侵略。

禅让闹剧结束后,燕国的燕昭王继承王位。

燕昭王立志要振兴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雪耻。

而燕昭王要向齐国复仇,根据新的出土材料,他给齐国派出了一个超级卧底,这个人就是战国著名纵横家苏秦。

那么,苏秦身佩六国相印的纵横家故事难道并非历史真相?苏秦的真实身份竟然真的是燕国卧底吗?详细内容,敬请收看。

百家讲坛讲稿文字材料: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百家讲坛讲稿文字材料: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主讲人简介: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

中共党员。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

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

为官要学曾国藩专题讲座(洱吧下载网提供)国学堂:曾国藩克已修心智慧(梁冬、栗强解读曾国藩修身十二法)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4视频点播下载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MP3点播下载《曾国藩家书》里的教育智慧(郦波)历史人物传记:曾国藩传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晚清两江名臣之——曾国藩:在道德与事功中挪移(陈仲丹)城市传奇:不近人情曾国藩(牛贯杰)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曾国藩与传统文化(唐浩明)影响中国百年的师徒:曾国藩、李鸿章(唐浩明)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唐浩明)向曾国藩学用人(唐浩明)抗倭英雄戚继光从农家子弟到封侯拜相——曾国藩评说(唐浩明)曾国藩全集中的修齐治平理想(唐浩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演讲视频)论道:评点曾国藩(唐浩明)城市传奇:曾经愤青曾国藩(牛贯杰)曾国藩成功之道的现代启示(隋丽娟)晚清名臣曾国藩:治世与自省(陈仲丹)曾国藩的“官道”之变(董丛林)曾国藩:《讨粤匪檄》与湘军出战后的胜负顺逆(董丛林)曾国藩:编练湘军——湘系势力崛起的奠基(董丛林)曾国藩的科举历程与京官生涯(董丛林)曾国藩的家世概况(董丛林)近代文学史:曾国藩与“桐城中兴”(王飚)曾国藩与湘淮派系(董丛林)清代后期人物:曾国藩——“旧教育之特产人物”(杨东梁)凤凰大视野:近人曾国藩(梁文道)曾国藩与晚清文化(史革新)马骏谈晚清军事变革(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晚清重臣曾国藩(隋丽娟、今波讲述)|文化中国谭伯牛说湘军传奇--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湖湘讲堂曾国藩和他的同时代人(王澧华)|湖湘讲堂唐浩明评点晚清重臣、中兴名臣曾国藩|湖湘讲堂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一)《谁来拯救笨小孩》(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讲稿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讲稿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讲稿(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洵》讲稿01始发愤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几对名垂后世的文学世家,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曹丕和曹植的“三曹”父子;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的“三苏”父子;以及明朝“公an派”的“三袁”兄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其中“三苏”父子均位列“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名气最大。

在“三苏”中,“大苏”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最为后世所熟知;“小苏”苏辙官做得最大,成就斐然;而他们的父亲“老苏”,在名气上则稍显逊色,但苏洵在文学发展史上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创作的《六国论》等名篇,传之后世,谓之经典。

那么苏洵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是如何培养出了两位杰出的儿子的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第一集《二十七,始发奋》,敬请关注。

【康震】苏洵的名气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并不是因为“唐宋八大家”的原因,是因为另外两个原因。

第一,他是苏辙和苏轼的爸爸。

他这个爸爸,培养了两个非常杰出的儿子,父名因子贵而显。

第二个原因是他上了《三字经》了。

我们知道在《三字经》里边有这么一段话:“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三字经》说苏洵到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那么大岁数了,他还知道后悔要读书,你们这些小的,早早地就应该立志读书。

他变成一反面教材了,浪子回头金不换。

那我们就在想一个问题:这不对,如果苏洵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这么一个形象的话,这么一不靠谱的、不长进的父亲,怎么会培养出两个这么优秀的儿子呢这逻辑关系不顺。

再者说了,这么优秀的两个儿子,怎么会就有一个不长进的父亲呢这倒推也推不过来,所以此事颇值得琢磨,还得从头说起。

这苏家,眉山苏家是大姓,望族。

苏洵的前面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叫苏澹,一个叫苏涣,哥俩儿都中了进士,厉害吧。

固本培元派的形成和发展

固本培元派的形成和发展

固本培元派的形成和发展固本培元派是晚清定型后的一支主张“维护和恢复清朝实权,以及加强维护宫廷官制和典籍法义的思潮流派”。

固本培元派形成于晚清腐败、违法行为日渐放肆的氛围,以及清廷统治权力和影响力的大幅度缩减,其代表者是中国现实派文学家及科学家龚自珍。

固本培元派的思想建立在以王阳明、陆九渊、朱熹等人的学术思想为基础的新思想论述上。

它相信从自然规律出发对历史的解读是客观的,重视历史的内在联系,认为改变历史趋势的唯一途径是以“固本繁元”为主要方向,通过精心组织教育和政治宣传,使清朝朝政能够经得起考验、适应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的大环境。

固本培元派建立于晚清初期,最先由龚自珍倡导,他强调“以固本补元”,以尽快恢复清朝的政治实力为主要任务。

他主张通过恢复和加强宫廷官制和典籍法义,并调整政治性质,以便清朝能够经得起考验,度过困难。

穷其心思,通过倡导节约开支、精打细算、增加土地收入和减少俸禄开支,使清廷有足够的财政来改善民生和完善国家行政机构。

随着晚清时期经济社会的变迁,固本培元派思想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改革派学者开始学习和采纳固本培元派的思想。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有许多学者通过运用固本培元派思想,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

首先,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力求彻底改变清朝的政治机制,改革政治制度、监督体系、司法制度等,实行自治、权力分散,提高政治效率,以实现国家的完善和发展。

其次是进行社会改革,即财政改革、教育改革、科技改革和文化改革,以及对中央政府改革的推进,实行财政和经济平衡,促使政府有效利用资源,发展教育,提高文化水平。

晚清以固本培元派的思想为指导,在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以改革的形式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政府腐败、官员滥权等。

后来,固本培元派推动了现代化的实现,使中国文化的演变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从而促进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固本培元派的思想传播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推动了中国历史上很多重要改革的推行,并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语录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语录

百家讲坛—我读经典1易中天我读先秦诸子读先秦诸子就是读人读人生读人生智慧。

从孔子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仁),从孟子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义),从墨子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兼爱),韩非一双冷眼直面人生(法)。

2王立群《孟子》强势由人三大核心观点:人性善,仁政学说,强势人格。

自强不息,坚守本心,包容化育。

强势人格是内在的傲骨,而不是外在的傲气。

自强,不仅仅是超越别人,更应是超越自己;不息,不仅仅是指在逆境中的奋斗,更是指在漫长的人生中坚持不变的信念。

3钱文钟《中庸》独特的启蒙中庸之道,不意味着保守,它提醒身处竞争的人们必须有节取中。

4孙丹林《老子》无形中的指引除去杂念,无欲无求,才能无私无畏。

知足常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只有抛弃私欲杂念,达到心静如水,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

5马骏《孙子兵法》有用于无用“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兵者诡道也”6孙立群《韩非子》读诸子要读出味道来,不一定读出快乐,要把握诸子的精神实质。

法术势的启示,讳疾忌医的启示,变的启示。

老师应该像高明的医生一样及时发现同学的问题。

发展变化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当中最有价值的思想。

“世异则事异,事异责备变。

”7康震《庄子》庄子的人生境界“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此小大之辩也。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

”“至人胜物而不伤,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

”一个人如果眼界大,他的理想才会大;理想大,他的人生境界才会大。

庄子的哲学就是境界的哲学,它教人如何达到更高的境界。

真正能够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做人的最到境界,也是庄子的人生哲学。

8阎崇年《大学》明经读史感悟人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三纲领:“明德,新民,至善。

”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天合,地合,人合,己合。

9毛佩琪《中庸》“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根据原则,根据基本道理来表态,表做出对于事物的判断,这样才能达到和。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讲稿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讲稿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一)醉翁之意在哪里节目导语:青年时代的欧阳修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但却因为一场不干不净的通奸案遭到贬谪,那么这件蹊跷案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他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走进百家讲坛精彩讲述《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一集《醉翁之意在哪里》,敬请关注。

画外音: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也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公元1007年生于江西吉安,公元1072年卒于安徽阜阳,终年六十六岁。

走近这个在北宋政坛和文坛都有丰厚建树的一代伟人,我们发现他留给世人许多匪夷所思的疑问,比如:青年时代的欧阳修,他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之时,为什么因为一场不干不净的通奸案而遭到贬谪?以骈文成功取仕的他,为什么对古文情有独钟,并最终成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人才济济的科举考试中,他如何慧眼识珠,亲自提携了后来成为一代文坛宗师的苏轼?晚年时期德隆位高的他为什么被王安石百般阻挠,没能成为宋神宗时代的宰相?让我们跟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老师一起走近百家讲坛,听他精彩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破解这一个个谜团。

今天播出第一集《醉翁之意在哪里》。

康震:大家好,前一段时间我们讲了“唐宋八大家”中的唐代的两大家——韩愈和柳宗元,从今天开始,我们要陆续地给大家介绍另外的宋代的六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还有曾巩。

我们讲唐代那两大家的时候是从韩愈讲起的,当时我们说了很多理由,说必须得从韩愈讲起,因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那现在我们要讲宋代的这六大家,从谁讲起呢?得从欧阳修讲起。

大家说那为什么从欧阳修讲起啊?为什么不从王安石讲起,为什么不从苏轼讲起啊?因为欧阳修在宋代这六大家当中,包括在唐宋的八大家当中位置非常地特殊,他有三个领袖的地位:首先,欧阳修是宋代政坛和文坛上的当然的领袖,他是北宋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百家讲坛》郦波评《曾国藩家训(全)》读后感

《百家讲坛》郦波评《曾国藩家训(全)》读后感

《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全)》------看曾国藩的人生境界12年6月22日到7月28日,在上观看了《百家讲坛》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全)(共27集,上部14集,下部13集)》深有感触,谨以此文作为第一次观看后的感想,并希望以后能结合人生的经历逐渐提升人生境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全)》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每一集,郦波老师都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富有哲理性的解说将曾国藩家训评说的绘声绘色、富有深意。

关于这个节目,郦波老师对整体的框架有自己的解释,整个曾国藩家训的内涵的评说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他的修身齐家——自立自达;第二部分讲他的识人用人——立人达人;光有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思想还不行,所以第三和第四部分都是讲他的知行合一的实践。

自我观之,曾国藩家训的内容相当广泛,具有很强的现代教育意义,仅仅观看教育片是不足以深入其中的,希望今后能看到相关方面的更多产品。

郦波老师首先用上部前八集向我们展现了曾国藩的自立自达。

从其中的关系可以看出,自立自达最重要的就是贯穿于自立自达始终的“恒”和“趣”字。

“恒”字讲述了人生的三层境界:一曰自立,即青年阶段信仰、志向、价值观的形成;二曰自信,即在人们具有丰富人生阅历和社会阅历后能处理事情,驾驭环境,驾驭时局的能力,既要有自控能力,也要有控制能力;三曰自省,真正的自省不仅是自我提醒、自我要求,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存要求,这样人生才可以生生不息、永不止步。

“趣”字讲述了三个方面:一曰对个人的意义重大,志向只有在一种积极的、昂扬的、乐观的、向上的、愉悦的情趣下才能塑造有意义的人生;二曰对亲情、家庭意义重大,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对家人的启发和影响,例如赏识教育;三曰对团队有重大意义,领导者应该注意团队的严格的组织性和积极的生机和活力。

可以说没有“恒”字,人生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而没有“趣”字,人生的目标和动力就缺少了积极的、昂扬的、健康的、向上的生机。

而曾国藩的自立自达还着重于人的品性的六大方面。

百家讲坛讲稿][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1讲 杜甫求官之谜

百家讲坛讲稿][康震][唐诗的故事之杜甫]第1讲 杜甫求官之谜
杜甫本来就有着极高的的文学才华,再加上精心细致的准备,自然使督抚的这三大礼赋不同凡响,在三大礼赋中,杜甫对唐玄宗寻找《妙宝真符》的活动,进行了极其热烈的称颂,文辞华丽,气势恢弘,那么,献上这么重要的三大礼赋之后,唐玄宗会对杜甫另眼相待吗,杜甫在长安的求官还将有怎样的经历呢?
唐玄宗一看非常高兴呀,这文章来的太及时了,整个就是给他粉饰这次活动的,史书上记载说“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我看完这个文章以后,马上就说让这个人在集贤殿书院里边等待我的诏书,让宰相给他出题目,测试他的文章,这个意思在哪儿呢?要准备选拔他,任命他了,这是个很重大的事件,关于这个事,杜甫在两首诗里面都有过记载,有一首诗叫《莫相疑行》,怎么说的呢?说:“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想我当初的时候,这是回忆的,想我当初献上这三大礼赋之后,一日之内声名显赫,我写文章的时候,集贤殿书院的学士们,是不是就相当于咱们现在这些院士们,就围的像一堵墙一样看他写文章,很骄傲呀,不管人家是不是围成一堵墙,他反正自己认为人家是围,说什么呢?说:“气冲星像表,词感帝王尊,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沦”又说:“竟与蛟螭杂,空闻燕雀喧,青冥犹契阔,陵厉不飞翻。”实验了半天,大家也都觉得我这文章写得也不错,皇上也觉得我这人还行,可是总有一些乱七八糟的麻雀呀,小鸟呀唧唧喳喳的,最后我这个事就没成,通俗一点就这么简单。
正因为杜甫生活在一个具有诗书传统的仕宦家庭,文学天分又高,因而,杜甫在身体、心智,特别是在文学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逐步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而家乡巩县对于杜甫来说,显然是太小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吸引着他去认识,去闯荡。在杜甫生活的那个时代,漫游是大多数文人都要有的经历,一方面漫游是年轻的诗人们,扩充知识丰富生活的绝好机会,另一方面漫游也是青年文人结交权贵,进而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从十九岁开始,杜甫走出家乡,开始了他边漫游,边寻找政治机会的新生活。

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 曾巩 康震 全文

百家讲坛 唐宋八大家 曾巩 康震 全文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曾巩全文康震目录:第一集:非常七加一第二集《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第三集:《身处乡野名比天高》第一集:非常七加一画外音:曾巩字子固,江西南丰人,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生于公元1019年,1083年病逝于江苏南京,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北宋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

可遗憾的是,尽管曾巩得到文坛宗师欧阳修的极力推崇,但他却是“唐宋八大家”中最令我们当代人感到陌生的一位。

为什么这其中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康震: 上一集我们说,也许欧阳修最喜欢的弟子不是苏轼,而首先是曾巩,但是说句实在话,在“唐宋八大家”里边我们最不熟悉的,也最容易忘记的,或者说在背八大家的时候最容易想不起来的人就是这个曾巩。

也就是说在这个“唐宋八大家”当中曾巩给我们的感觉,有点“七加一”的感觉,就是先把前边那七个人背过了,到末末了再捎上一个,“七加一”。

我这一说,大家就有这个很突出的感觉。

应该说,其他那七大家除了散文的成就之外,多多少少还有别的渠道或者别的一些什么原因,能够让我们记得起来。

比方说韩愈,韩愈我们知道,散文的名篇是《师说》,但是韩愈的诗也写得很好,他的《早春》诗,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你只要这首诗你会背,也能想起他来。

柳宗元,《捕蛇者说》、《黔之驴》,这的确是他的散文名篇,可是他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会背这个也能记得起来。

欧阳修我们刚刚讲过的《醉翁亭记》是他最著名的篇章,可是他词也写得很好,“庭院深深深几许”、“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都是他词里边的名句,你只要知道欧阳修是一个著名的词家,也能想得起来。

苏轼那就不用说了。

苏辙呢,有点困难,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诗、好的词和我们熟悉的散文,但是这不要紧,他的哥哥可以帮他,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底下小序写得明白,这就是写给我弟弟的,“兼怀子由”,你只要记得这首词,你就知道他有个弟弟叫苏子由,他名字叫苏辙,这就记起来了。

百家讲坛之大明脊梁张居正1皇帝的老师不好当MP3音频讲座音频下载

百家讲坛之大明脊梁张居正1皇帝的老师不好当MP3音频讲座音频下载

百家讲坛之大明脊梁张居正(1)皇帝的老师不好当 MP3音频讲座 (音频)百家讲坛之大明脊梁张居正(1)MP3 音频讲座张居正不仅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大明王朝的首辅大臣,还是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改革家。

他曾经辅佐万历皇帝推行新政。

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的改革是成功而深远的。

由于他的力挽狂澜,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得以延续。

张居正尽职尽责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万历皇帝天资聪颖算得上一位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曾经情同父子的师生会反目成仇?敬请收看。

(《百家讲坛》大明脊梁张居正 1 皇帝的老师不好当)上传者:0304yangyue相关素材:简介:百家讲坛之大明脊梁张居正(3)中举带来的打击 mp4视频专题讲座公元1540年,年仅16岁的张居正考中举人,可是中举后不久,爷爷张镇就去世了。

究其原因,竟是小辽王嫉妒张居正的才华,恨从胆边生,借办酒宴的机会,杀了张居正的爷爷。

心思缜密的张居正将满腔悲愤收起,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呢?敬请收看。

(《百家讲坛》大明脊梁张居正3 中举带来的打击)。

上传者:0304yangyue 「下载次数:500」简介:百家讲坛之大明脊梁张居正(2)当天才遭遇挫败 mp4视频专题讲座被称为“宰相之杰”的张居正两岁认字,十二岁中秀才,小小年纪就震惊大明王朝。

正在他准备创造更大奇迹的时候,却在十三岁那年的举人考试中出人意料地名落孙山。

这不仅让当时的人们感到吃惊,也让今天的我们迷惑不解。

在当年的历史上,究竟是张居正自己出了问题,还是明朝的科举考试另有不为人知的玄机?请欣赏《百家讲坛》大明脊梁张居正2 当天才遭遇挫败)。

上传者:0304yangyue 「下载次数:364」简介:张居正不仅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大明王朝的首辅大臣,还是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改革家。

他曾经辅佐万历皇帝推行新政。

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的改革是成功而深远的。

由于他的力挽狂澜,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得以延续。

张居正尽职尽责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万历皇帝天资聪颖算得上一位好学生,可是为什么曾经情同父子的师生会反目成仇?敬请收看。

百家讲坛哲思名句讲演主题

百家讲坛哲思名句讲演主题

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见晋·葛洪《抱朴子·崇教》。

固志:坚定志向。

这两句大意是:学问的广博在于学而不倦,学而不倦在于志向坚定。

~二句“严密的逻辑,指出学问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学而不倦,能作到学而不倦的内因在于目的纯正,志向坚定。

苟子《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可见学问在于积累,而积累必须有恒心,有志者事竟成。

可以这两句说明青年人应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坚定的志向,才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才会作出巨大的成就,2、用得其长,则才无或弃;偏诘其短,则触物无可。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用人如果用他擅长的方面,那么人才就不会被弃之不用;如果片面责难他不擅长的方面,那么所有的人都会觉得不合意。

出自《抱朴子·博喻》。

诘(jié):追问,责问。

3、疏广散金以除子孙之祸。

晋·葛洪《抱朴子·守塉》。

疏广:西汉宣帝时人,任太子太傅五年,后称病还乡.把皇帝所赐黄金广济乡人。

他认为把钱财留给子孙,其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本句大意是.疏广把自己的钱财散发给乡里邻居,为的是消除子孙后代未来的灾祸。

疏广所为,不失为远见卓识之举。

那些倚仗自己的权势、地位和优裕条件极力为子孙谋利益的人,对子孙看似爱之,实则害之,即使留下遗产如金山银山,不知道自力更生的不肖子孙也会坐吃山空,挥霍净尽,甚至为非作歹,作奸犯科,作父母的恐怕不能辞其咎吧。

4、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

晋·葛洪《抱朴子·用刑》。

|杜:断绝。

这两句大意是:深明病理和医术的人,可以杜绝没有发生的疾病。

医术高明的医生,深明病理,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可以在疾病还没暴露出来之前先作预防,不使疾病产生,可用于说明良医不单能治疗疾病,而且能预防疾病;也可用以比喻为政和处世经验丰富的人,可以预防、杜绝事故的发生。

2023年《百家讲坛》观后感(15篇)

2023年《百家讲坛》观后感(15篇)

2023年《百家讲坛》观后感(15篇)《百家讲坛》观后感1今天,我们一起看了百家讲坛之天地人之道,于丹用它自己的语言为我们解读《论语》。

看了之后,我感触博深。

很多我们现在烦恼着的问题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已经为我们解决了。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依据孔子的言行零零散散集合而成的,而本书的核心就是“仁”“恕”等。

宋朝宰相赵普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他对《论语》的推崇至极。

其实不仅仅是他,整个封建社会都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

而我们,更应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论语》。

听着于丹的讲解,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孔子的学生曾问过孔子,一个人贫贱而不为此感到耻辱,富贵而不感到骄傲,这样的人怎么样呢?孔子则用商量的语气回答道还不错,但最好的就是贫贱而乐在其中。

由此可见,我们面对苦难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在其中,或许,我们会认为这是不思进取,但其实,这却是让我们的心灵放松,让我们的身心愉悦的最好办法。

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仁”与“恕”。

在我们这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能宽恕别人,爱别人。

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每当别人做了什么让你感到难以理解,让你厌恶的事情,你应该去懂得宽恕别人,只有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态,你才能受人尊重,才能在当今社会中有着较好的人际关系。

而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一项。

且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但我相信,无论社会怎么变,拥有一颗宽恕的心依旧是最重要的。

反而,如果没有一颗宽恕别人的心,那我们不仅会让别人不快乐,也会使自己的心进入一个困局,让自己身心疲惫。

所以,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阅读《论语》,去学习《论语》中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华民族的精髓,让自己尽善尽美。

《百家讲坛》观后感2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很有智慧,就连孔子也曾向他请教。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

老子的人生智慧便是弱者生存,钢亡而弱存。

老子提倡做人要柔一点,弱一点,低调一点,遇事要懂得以柔克刚。

百家讲坛之心怀天下范仲淹一拼命书生大胆官员MP3专题讲座音频下载

百家讲坛之心怀天下范仲淹一拼命书生大胆官员MP3专题讲座音频下载

百家讲坛之心怀天下范仲淹(一)拼命书生大胆官员MP3 专题讲座(音频)简介:百家讲坛之心怀天下范仲淹(一)拼命书生大胆官员MP3音频,作为千古名人的范仲淹,官小胆不小,为了天下苍生,他不惧得罪权贵,甚至敢于直接批评皇帝和太后,还居然要让皇帝吃草,由此换来了人生的三起三落。

那么,范仲淹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苦难身世?他的不要命读书法又是怎么回事?而他的人生“三光”又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和情怀呢?上传者:0304yangyue相关素材:百家讲坛之心怀天下范仲淹(一)拼命书生大胆官员专题讲座mp4高清视频,范仲淹命运悲苦,年少失怙,但他志向远大,一心读书报国,通过非比寻常的苦读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青年才俊,顺利晋身仕途。

为了天下苍生,范仲淹官小胆不小,不惧得罪权贵,甚至敢于直接批评皇帝和太后,先后三次被贬谪。

《百家讲坛》为您深度揭秘范仲淹的“三光”命运,详情敬请收看。

(《百家讲坛》心怀天下范仲淹 1 拼命书生大胆官员)上传者:0304yangyue 「下载次数:446」简介:百家讲坛国史通鉴由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讲述,节目预计为4-5部、100-125集。

第一部“天下大势”共6集,时段从“三皇”“五帝”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君主制中央集权国家。

上传者:0304yangyue 「下载次数:417」百家讲坛之雍正和他的甄嬛们(五)鲜为人知的后宫生活专题讲座mp4高清视频,清朝后宫妃嫔享受着极尽奢华的物质生活,可在这些雍容华贵的背后,也深藏着不为人知的寂寞生活。

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皇宫内院的生活看上去光鲜亮丽,这些皇帝妃嫔的生活却几乎与世隔绝,身边只有宫女、太监,一生都难与家人见面,本期节目就将为您讲述雍正和他的甄嬛们之鲜为人知的后宫生活上传者:0304yangyue 「下载次数:523」百家讲坛之雍正和他的甄嬛们(六)无情最是帝王家专题讲座mp4高清视频,在电视剧《甄嬛传》中,雍正的每一位嫔妃都有不同的命运,下场也各不相同,而在真实的雍正后宫中,嫔妃们的命运也是大抵如此。

2021届鸡西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鸡西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届鸡西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医药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内核。

中医药还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固本培元、壮筋续骨”,更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从宏观、系统角度揭示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深深地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文化和实践,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

《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摘编自《<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材料二:图1:2014—2018年中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类销售总额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图2:2014—2018年中国中药饮片进出口情况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材料三:据介绍,中医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优势明显,尤其是对于轻症病人,能提高治愈率等,现已形成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和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药方。

2019年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

今年2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外宣布,通过对214名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医药的治愈率达90%以上。

中国对中医药的有效利用,使海外媒体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讨论热度显著提升。

法国新欧洲集团董事长陈翔介绍说,法国侨界通过“云诊所+中成药”解决了很多华人对病情的疑问,通过中药有效降低了轻症转重症的发生率,好几位患有轻症新冠肺炎的华人患者都痊愈了,中医成为法国华人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中医在海外抗疫中做出了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文阅读·百家讲堂】固本培元者得天下——古代诗文阅读及默写一轮复习指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万永翔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这几块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是分值高,在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从32分到42分(不含42分以上的上海题)不等,绝大部分是三十五六分,占了语文全卷1/5强,所以这是我们每位考生绝对不能忽视的一块儿;如果丢掉这一块儿,语文考试也就彻底失败了。

二是这几部分高考考查的总体特点是,题型比较稳定,题目比较平和,一般都是考生平时应该掌握知识,只要复习扎实,方法恰当,除诗歌鉴赏题稍麻烦一点(也不是搞不好)外,基本上可以稳拿分。

三是从历年高考学生答题总体情况看,还大有潜力可挖——丢分一般是基本知识落实不到位和要点意思不强。

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视,充满信心,并且要科学备考。

首先,我们不妨看看近三年尤其是2014年高考各地试卷有关此板块的情况,或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文言文阅读命题情况文言文无论选材还是命题,各地都比较成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从选材角度看,以传记文(包括人物传记和史传文)为主,除此外,还有几篇记叙类文章;议论性文章很少,一般只有两三套题目中选此类材料,比如2014年就只有浙江和江苏2篇集序、书信式的议论性文章。

选文朝代,以唐宋明清四朝文章为主,也偶有涉及先秦、汉、魏晋、元文的。

从命题角度看,实词永远都是重头戏,必有单独一题。

而且,后面的文意理解和翻译,很多还在暗考实词。

该题一般会考查单音节词,偶尔也会掺杂一两个双音节词,像全国卷I 四个全部考双音节词这种奇葩题型,一般不会重现......,因为双音节词范围太过狭窄,考查信度和区分度会大打折扣。

以前用全日制大纲本教材时,因规定有120个常用文言实词,还可以知道题目有没有超纲;现在用课标本教材,因为新课程标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常用文言实词,还不好说它超纲不超纲。

如果按老大纲规定,很多题目都是超纲的,至少湖北卷每年都是一如既往地超纲。

当然,考查这些实词也是有依据的,一是大都在教材里出现过,二是一般也不怎么难,的确是应该掌握的。

例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I第4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这几个实词,是考生们经常见到且必须掌握的。

该题答案是D,因为这里的“著”就是写下、登记的意思,只要注意前后语境,尤其是“籍”(名册)即可选出,如果理解成“彰显”,于理不通。

A项的“振”通“赈”,在《卧薪尝胆》中已经学过:“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至于B项“当”的“承担”义和C项“临”的“面对”义,都是最常见的意思,结合语境,便能准确理解。

虚词也不能忽视,因为有一半以上的试卷用单独一个题目考查了虚词(特别是天津卷、湖南卷、安徽卷、山东卷、广东卷、四川卷、浙江卷近三年连年在考),还不说翻译题中暗考虚词的情况。

虽说各省市命题有稳定性,但不排除会有省市增加虚词题目。

当然,从题目来看,都是如“之、乎、者、而、其、以、于、乃”之类最常见的虚词,因此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文意理解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常见题型。

除个别试卷外,如2014年四川卷和江苏卷,一般都有文意理解题目,有的是两个(在没有单独考查虚词题目的情况下),有的是一个。

如果是一个文意题,就会针对整个文章的内容分析理解,极个别的也会对构思、语言技巧进行考查。

如果是两个题,那么前一个文意题,一般是针对人或物是否具有某种具体的品质或特征来考查;而后一个题则针对全文意思进行考查。

该题因考生对原文理解不到位或粗心大意而成为一个经常丢分的题。

文言翻译题,是文言文阅读必不可少的题型,也是一个重头戏,分值少则6分,多则12分,而以10分居多;句子为二至三个。

有的试卷对文言翻译赋分很重,两个小题10分。

而这个题也常因实词(特别是活用)、句式等落实不到位,而成为是整个文言文阅读中最易丢分的题。

文言断句题,近些年逐步兴起,成为命题者的新宠。

2012年有5套试卷出了断句题,2013年有8套,2014年有超过一半的试卷出现了断句题。

因此,即使以往没有出现过断句题的省份,也许高度重视。

断句题取材以从阅读文段中抽取为主,但也有另外选材的。

题型以画线的主观题为主,也有题目已画好、只需做选择的客观题。

(二)诗歌鉴赏命题情况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整体上趋同。

从题量上看,绝大部分两个小题,只有三个省市几乎连年是三个小题(北京卷、天津卷和江苏卷)。

从题型上看,只有北京卷前两小题是选择题,其他省市均为文字题。

从考点内容看,除2014年湖南卷比较奇葩两个小题都考艺术手法外,其他试卷都是针对思想感情(含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含诗歌语言)各设一小题,如果是三个小题,一般有两个小题考查思想感情,一个小题考表达技巧。

而且,除2014年重庆卷用了“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大而无当的表述以外,其他试卷题干表述指向性都非常明确具体,考生很容易入手。

例如2014年安徽卷第9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安徽卷诗歌鉴赏材料是南宋马子严的词《阮郎归·西湖暮春》。

解答该题,首先弄清“点”和“面”的概念:“点”就是刻写具体对象,包括细节描写部分;“面”就是环境背景等的概括叙写。

认真读全词,抓住“暮春”这个关节,就会发现“香红渐渐稀”是概括描写,是所谓“面”;而“花褪雨”和“絮沾泥”是刻写“花”在雨中消褪了艳丽之色和“絮”飘零在地沾上稀泥的具体情况,二者结合,自然将暮春之景写活了。

因此,不难得出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面是勾勒写意,点是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

同时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

从选材朝代看,唐诗宋诗宋词仍然是绝对的主力,清代诗歌也占一定比例,金、元、明诗歌也偶有涉及,只有2014年湖南卷诗歌材料比较奇葩,选的是《诗经》中的《桃夭》。

从作者和诗歌成就看,所有试卷都一如既往选没有什么名气的诗人作品或名诗人没有什么名气的作品,目的只有一个:避免备考师生猜题押宝。

(三)名句名篇默写命题情况名句名篇默写题,除2014年北京卷没有专门默写题型(但在文言文阅读中暗考了《岳阳楼记》中的文句)外,全国其他试卷都中规中矩,默写文句都在考纲公布的范围之内。

从篇目来看,《论语》、《氓》、《劝学》、《滕王阁序》、《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赤壁赋》、《归去来兮辞》、《离骚》、《登高》、《锦瑟》、《菩萨蛮》、《声声慢》等,都是热门篇目。

从考查作家来看,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等,仍然是命题者所钟爱的作家。

各地试卷默写分值不一样,少则5分,多则8分,而以6分为最多。

当然,分值没有多大参考价值,因为这和各省市的试卷结构有关。

其次,根据上述各省市高考命题情况,我们在2015届复习备考的大方向上,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应对策略。

1.对于文言文,我们应该坚信考查的只是“浅易文言文”,不会过分为难考生。

而且,选材依然会以记叙性文体(主要是史传文、一般传记文等)为主,虽说有极少数省份会来一点议论性的文章。

复习备考时,对备考材料的选择要抓好两件事:一是对教材要搞好复习梳理,温故而知新;二是精选一定量的课外文言文(以唐宋明清文为主)进行阅读积累和适应性训练,选文同样要以记叙性文章为主,辅以少量的议论性文章。

2.对于诗歌鉴赏,我们在大方向上还是应该以唐诗、宋诗、宋词为主,兼顾南北朝诗歌、元明散曲、明清诗歌。

对名诗人的泛泛之作(但有一定特点)和普通诗人有特点的诗作,多作阅读积累,并按照一意蕴一技巧的命题模式适当训练。

3.对于名句名篇默写,严格按照考纲规定范围备考即可。

可以分名句、普通句、情境专题句、名篇段落句几种类型进行必要训练,以适应明年高考可能出现的题型变化,但没有必要搞太多分题型训练。

如果本省市题型稳定,完全可以不分题型训练。

最后,回到复习备考本身,无论是文言文阅读,还是诗歌鉴赏,抑或名句名篇默写,在第一轮复习中都应该返璞归真,固本培元。

即搞好积累,夯实基础,为第二三轮的复习提升提速做好准备。

(一)文言文复习指津——实词为本,教材牵引文言文第一轮复习,一定要扎扎实实,一个考点一个考点、一个字词一个字词落实到位,不能急功近利。

须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具体做法,要以课本为抓手,以教材知识为牵引,同时辅以必要的文言文选段训练。

1.考点涉及的知识点梳理具体到知识点,要通过复习教材,梳理这样一些相关知识点:⑴实词。

主要包括:①多义实词基本义;②多义实词语境义;③实词的活用(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的活用);④通假字(含古今字);⑤古今异义词(尤其是双音节词);⑥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

而且,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把实词的积累放到最突出的地位。

原因有二:一是文言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占有突出地位,一个文言实词题目是跑不了的,对文意的理解和翻译句子,基本上都是以实词理解为基础,可以说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占了半壁以上的江山。

二是复习备考的规律决定,如果第一轮复习时文言实词不能落实到位,走虚踏空,那么后面两轮复习,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弥补措施,因为后两轮的复习重心不在此,而且时间有限。

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复习文言文,我们一定要牢记古汉语研究大家王力老前辈的教导:“古汉语的问题,应该说是词汇的问题,解决了词汇问题,古代汉语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虽说课程标准和新考纲并没有再明确提120个常用文言实词,但这120个常用文言实词作为老教学大纲中明确列出的附录,其科学性和参考价值不容忽视。

所以应该以这120个实词为基本复习范围,在此基础上,再适当补充一些(笔者认为补充30到50个为宜)。

⑵虚词。

①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②其他常见的文言虚词;③虚词基本意思;④虚词基本用法(词性);⑤辨析常见虚词的易混用法;⑥兼词用法;⑦常见复音虚词意义。

⑶句式。

①判断句;②被动句;③省略句;④状语后置句;⑤宾语前置句;⑥定语后置句;⑦主谓倒装句;⑧固定格式。

⑷翻译。

①实词的落实;②虚词的落实;③句式的落实;④固定格式(含固定句式和固定短语)的落实;⑤文意的恰当补充。

翻译训练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翻译原则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是翻译标准应该是“信”(忠于原文)和“达”(语意通畅),而没有不要在“雅”(有文采)上做文章,因为这是考试,不是在搞文学创作。

2.训练落实以上知识点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要以教材为抓手,适当借助经典高考题等训练资料。

因为从历年各省市高考文言文题目看,虽然题目材料在“课外”,但答案基本在“课内”。

这就需要我们熟悉课文的基本知识,通过复习梳理,优化能力,最终形成考试时的迁移和应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