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报废规定
医疗器械报废规定
医疗器械报废规定医疗器械是保障人们健康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器械可能会出现损坏、老化或技术更新等情况,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医疗器械报废涉及到健康安全问题,因此有一系列的规定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报废。
以下是医疗器械报废的一般规定。
首先,医疗器械报废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法规,对于一些指定的医疗器械,可能存在特殊的报废规定,需要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处理。
比如,对于带有患者信息的医疗器械,需要严格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进行处理,确保个人隐私不泄露。
其次,医疗器械的报废应符合环保要求。
医疗器械可能包含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药剂等,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医疗器械的报废过程中,需要将有害物质进行特殊处理,不能随意丢弃或排放到环境中。
比如,可以选择有资质的废物处理企业进行处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医疗器械的报废应做好信息记录和归档工作。
对于报废的医疗器械,相关的信息需要记录并妥善归档,包括器械的名称、型号、数量、报废原因、报废时间等,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进行追溯。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健全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也便于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的合规性进行监督。
另外,医疗器械报废还需要进行安全销毁。
特别是对于一些可能存在有争议的医疗器械,比如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为了避免二次利用以及传播传染病等问题,应该进行安全销毁。
销毁的方法可以包括物理破坏、热处理或化学处理等,以确保医疗器械无法再次使用。
最后,医疗器械报废还需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监督。
医疗机构在报废医疗器械时,应建立相应的报废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监督机构,并监督执行。
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医疗器械报废的监督检查,确保相关规定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报废规定包括遵循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做好信息记录和归档、进行安全销毁以及进行管理和监督等方面。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报废,防止有害物质的泄露和污染,确保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报废制度范文(二篇)
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报废制度范文1. 引言本报废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以及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通过严格的报废流程和监管,我们能够保障全体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以及相关部门。
2. 定义2.1 医疗器械: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器械等。
2.2 卫生材料: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消毒工具、手术用品、敷料等。
3. 报废标准3.1 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报废:(1) 损坏、断裂或失效,无法正常使用或修复;(2) 超过有效期限,无法继续使用;(3) 受到污染,无法有效清洁或消毒;(4) 经过严重污染,无法恢复正常使用。
4. 报废流程4.1 报废登记(1) 相关医务人员发现或确认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符合报废标准后,应将其登记报废,并填写相应的报废登记表;(2) 报废登记表应包括如下信息:报废物品名称、编号、型号、规格、数量、报废原因、报废人员、报废日期等;(3) 报废登记表应由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签字确认,并交由物资管理部门或专人进行管理。
4.2 报废处理(1) 物资管理部门或专人应负责收集、储存和处理报废的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2) 报废的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应妥善储存,避免进一步污染或对人员造成伤害;(3) 物资管理部门或专人应定期(例如每周)对报废物品进行清点,并填写相应的清点记录表;(4) 物资管理部门或专人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环保的处理,例如销毁、回收等;(5) 报废后的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不得再次使用,也不得以任何形式重新进入使用环节。
4.3 报废记录保存(1) 物资管理部门应妥善保存和管理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的报废记录,包括报废登记表、清点记录表等;(2) 报废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保存,例如至少保存三年;(3) 物资管理部门应确保报废记录的可追溯性,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审计或调查。
5. 监督与检查5.1 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应定期进行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报废制度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其严格执行和有效实施。
医疗器械报废和更新制度
医疗器械报废和更新制度医疗器械报废和更新制度1. 简介医疗器械报废和更新制度是为了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利用资源,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医疗器械相关的部门和人员。
2. 定义和识别报废医疗器械2.1 报废医疗器械的定义:指因技术性能不符合要求、损坏、超过有效使用期、过期、废旧等原因,不再适合继续使用的医疗器械。
2.2 报废医疗器械的识别:通过定期检测、巡查和维修记录,以及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期限进行管理,识别医疗器械的报废状态。
3. 报废医疗器械的处置程序3.1 报废医疗器械的记录和报告:负责医疗器械管理的人员应对报废医疗器械进行详细记录和报告,包括器械名称、型号、数量、报废原因等信息。
3.2 报废医疗器械的清理和封存:报废医疗器械应当进行专门的清理和封存,并按照规定进行标识,避免误用或混淆。
3.3 报废医疗器械的处置:根据报废医疗器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置方式,包括报废处理、退役处理、回收处理等。
4. 医疗器械更新与替换程序4.1 更新需求的确定: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对已有的医疗器械进行评估和审核,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更新与替换。
4.2 更新方案的制定:根据更新需求,制定相应的更新方案,包括更新的器械种类、数量、更新时间计划等。
4.3 更新执行和验收:按照更新方案,组织医疗器械的更新工作,并进行相应的验收和记录。
附件:1. 医疗器械报废记录表2. 医疗器械更新方案模板3. 医疗器械清理和封存标识规范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法规,主要规定医疗器械的注册、监督管理等事项。
2. 报废处理:指对报废医疗器械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3. 退役处理:指将报废医疗器械进行标识和归档,停止使用并妥善保管,作为历史文献或实物保存。
4. 回收处理:指对报废医疗器械进行再利用或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医疗器械报废处理制度
医疗器械报废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理工作,确保患者用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本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涉及医疗器械的使用部门和人员。
第三条定义1.医疗器械:指用于医疗诊断、治疗、防备疾病或缓解病情的设备、仪器、料子和其他仿佛产品。
2.报废处理:指依据医疗器械使用寿命、损坏程度等因素,决议是否连续使用该器械,以及如何进行处理的程序。
第二章报废标准第四条报废标准1.医疗器械在以下情况下应予以报废处理:–使用寿命已满。
–严重损坏或失效,无法进行修复。
–存在严重污染或变质。
–超出器械的有效使用期限。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报废的其他情况。
2.报废标准应依据医疗器械的种类、等级、用途等因素进行具体界定,并建立相应的清单和标识。
第五条报废鉴定和认定1.对于可能需要报废的医疗器械,应由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报告。
2.鉴定报告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使用寿命等基本信息。
–医疗器械的损坏情况、维护和修理可能性等认真描述。
–鉴定结论,明确是否需要报废处理。
3.鉴定报告应由医院的管理负责人审核确认,并建立相应的记录档案。
第六条责任与义务1.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报废处理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2.各使用部门的负责人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将可能需要报废的器械上报,搭配鉴定工作的开展。
3.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报废处理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三章报废处理程序第七条报废处理方式1.经鉴定确认需要报废的医疗器械,应依照以下方式进行处理:–销毁:对损坏或失效的医疗器械进行完全摧毁,确保无法再被使用。
–封存:对存在严重污染或变质的医疗器械进行密封存放,防止连续污染环境。
–重利用:对使用寿命已满但仍能进行维护和修理和清洁处理的医疗器械进行检修和再利用。
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
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医疗器械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改变人的生理功能的设备,其在医疗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医疗器械的频繁使用、维护不当、老化等因素,会导致医疗器械的正常破损。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制定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定义和术语在本制度中,以下术语定义如下:1. 医疗器械: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改变人的生理功能的设备,包括器具、仪器、设备及其辅助设备。
2. 正常破损:指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正常磨损、老化、损坏或者过时而导致的无法继续使用的状态。
3. 报废:指将无法继续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淘汰、销毁或者回收处理的行为。
三、报废标准1. 医疗器械的破损程度达到或者超过其使用说明书上标注的极限值;2. 医疗器械发生故障,经过维修后仍无法达到其使用说明书上标注的技术性能要求;3. 医疗器械的性能下降,无法满足临床需求;4. 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保证患者安全;5. 医疗器械的部件损坏或者丢失,无法正常使用;6. 医疗器械过时,无法与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相匹配;7. 其他符合报废标准的情况。
四、报废程序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管理制度,明确报废的标准、程序和责任;2. 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者人员负责医疗器械的报废工作;3. 医疗机构应当在医疗器械达到报废标准时,进行评估和鉴定,确认医疗器械无法继续使用;4. 医疗机构应当将报废的医疗器械进行标记或者隔离,防止误用或者再次流入临床使用;5. 医疗机构应当将报废的医疗器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淘汰、销毁或者回收处理;6. 医疗机构应当对报废的医疗器械进行记录和归档,保留相关资料和证据;7.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报废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改进医疗器械的正常破损报废管理。
五、责任和义务1.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器械的正常破损报废工作负责,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2.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器械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医疗器械的正常破损和报废的认识和能力;3.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器械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医疗器械因维护不当而导致正常破损;4. 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和销售商应当对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负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5. 医疗器械使用人员应当对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和维护负责,及时发现和报告医疗器械的破损情况;6. 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2篇)
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1)凡符合以下报废条件的不能用于临床使用的医疗设备,应予以报废。
经检测,维修后技术性能仍无法达到临床应用基本要求。
仪器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超过使用年限。
严重污染环境,危害患者或工作人员安全及健康,改造费用昂贵的。
虽可以修复,但维修费用过大,已不值得修理的。
计量器具按“计量器具管理制度”规定,已无法满足计量基本标准的要求。
凡是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医疗器械及相关的设备(2)申请报废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医学工程部(处、科、室)登记造册,逐一填写“报废医疗设备申请表”,有相关技术部门作技术鉴定,设备主管提出调剂报废意见,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3)万元以上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的报废,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程序申报。
(4)凡减免税进口的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除以上规定外还应按海关有关规定办理。
对于可供家用设备的报废处理,应加强审核,严格控制。
(5)待报废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在未批复前应妥善保管,已批准的报废的大型医疗设备应将其可利用部分拆下,折价入账,入库保管,合理利用。
(6)经批准报废的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使用部门和个人不得自行处理,一律交回设备主管部门统一处理。
如有违反者应予追查,并交主管部门处理。
(7)已批准报废的医疗(含教学、科研)设备在处理后,应及时办理财务销账手续,其残值收益应列入医疗设备更新费、改造基金项目专项使用。
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2)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工作必需的重要设备,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维护医疗器械,保证其正常运行,对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是指对医疗器械的损坏情况进行识别、评估,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的制度。
本制度旨在保证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维护与保养,及时发现器械的损坏情况,并根据损坏情况进行修复或淘汰和置换。
医疗器械报废和更新制度
医疗器械报废和更新制度医疗器械报废和更新制度1. 引言在医疗机构或者医疗设备使用单位中,对于医疗器械的报废和更新进行合理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的医疗器械报废和更新制度,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医疗机构的综合管理水平。
2. 报废管理2.1 报废定义医疗器械报废是指医疗机构或者医疗设备使用单位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将不能继续使用或者已失去使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进行环保处理或者交由相关部门处理的管理活动。
2.2 报废流程2.2.1 报废申请任何对医疗器械的报废需求都需要向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部门提出书面报废申请,申请表中应包含器械名称、型号、数量、报废原因等信息。
2.2.2 报废评估设备管理部门收到报废申请后,应组织专业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使用寿命、性能指标、维修情况等。
2.2.3 报废审批根据评估结果,设备管理部门将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领导,由其决定是否批准该器械的报废申请。
2.2.4 报废处理批准报废申请后,设备管理部门应与环保部门或者相关部门合作,按照像关法律法规进行医疗器械的环保处理或者处置。
3. 更新管理3.1 更新定义医疗器械更新是指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机构的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对医疗器械进行更换或者升级的活动。
3.2 更新流程3.2.1 更新需求确认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或者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确认对特定医疗器械的更新需求。
3.2.2 更新需求评估设备管理部门应对更新需求进行评估,包括更新器械的性能指标、合用范围、安装要求等。
3.2.3 采购与验收设备管理部门应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医疗器械的采购工作,包括招标、评标、合同签订等。
同时,在医疗器械到达后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预期要求。
3.2.4 更新实施与验证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更新实施,同时进行验证工作,确保新器械的性能和安全达到预期。
4. 相关附件(根据实际情况罗列)4.1 报废申请表格样本4.2 报废评估报告模板4.3 更新需求确认表格样本4.4 验收报告模板4.5 更新实施与验证记录表格样本5. 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法规,用于规范医疗器械的管理和使用。
医疗器械设备报废与更新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报废与更新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保养、报废和更新管理,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特订立本制度。
二、设备报废管理1. 定期检查医院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依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厂家要求,订立相应的维护保养计划,并定时执行。
2. 设备使用年限医疗器械设备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年限为10年,超出该年限的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年限计算自设备购置或近来一次维护和修理日期起。
3. 报废条件以下情况下,医疗器械设备可以被判定为报废:—设备无法进行正常维护和保养,无法保证安全使用;—设备已经损坏,维护和修理修复本钱过高;—设备技术性能跟不上医疗发展需求,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4. 报废程序•医疗器械设备报废必需提出书面申请,并经过设备科、医务部、财务部等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设备科负责组织报废,报废后的设备必需进行标识,防止误用;•报废设备的信息将被记录在设备管理系统中,以备后续查询。
5. 处理方式•可以对报废设备进行拍卖、捐赠或处理废弃物等方式进行处理;•不得将报废设备私自出售、租借或以其他方式处理。
6. 报废记录医疗器械设备报废的相关记录包含设备名称、型号、报废日期、报废原因、处理方式等信息,并由设备科保管备查。
三、设备更新管理1. 更新计划医院应依据医疗技术发展和设备技术性能变动,订立设备更新计划。
更新计划应包含设备更新的时间、方式、资金来源等内容。
2. 设备更新申请设备科负责医疗器械设备的更新申请和报批工作。
设备科在更新申请中应包含设备的认真信息、技术指标、更新原因、估计使用效果、预算费用等内容。
3. 更新审核设备科收到设备更新申请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和审核。
审核结果将以书面形式告知设备科,并依据可行性评估结果,决议是否批准设备的更新申请。
4. 更新实施设备科在获得更新申请的批准后,负责与供应商或厂家进行谈判、采购和安装等工作。
医院医疗器械的报废和更新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的报废和更新制度一、报废和更新的定义报废是指医院不再使用或维修医疗器械的决策和行动,通常是由于设备老化、性能下降、无法修复或维护成本过高等原因。
更新是指将老旧、低效或无法满足医疗需求的器械替换为新的、先进的设备。
二、报废和更新的原则1.安全原则:一旦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及时将其报废,并更新为新的设备,以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性。
2.经济原则:医院需要根据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和维修成本,合理地决定是否报废和更新。
设备的维修成本超过其购置价值时,应考虑报废和更新。
3.技术原则:及时更新医疗器械,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医疗技术要求和患者的需求。
三、报废和更新的程序1.设定报废和更新标准:医院需要制定设备报废和更新的标准,例如设备年限、性能指标等。
根据这些标准,医院可以定期检查和评估设备状况,确定是否报废或更新设备。
2.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定期检查和评估医疗器械的工作状况。
定期检查可以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前作出报废或更新的决策。
3.报废和更新决策:根据设备的状况、使用寿命、医疗需求等因素,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共同参与决策是否报废或更新设备。
决策应经过合理的程序和审核,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执行报废和更新:一旦决定报废或更新设备,医院需及时采取措施执行,如拆卸、报废、注销等。
同时,对于报废设备,还需进行环保处理和废物处置。
四、报废和更新的管理1.设备台账:医院需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购置日期、型号、厂家、价格、维修情况等信息。
台账可用于设备的报废和更新决策。
2.维修管理:医院需建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报废和更新情况。
3.设备库存管理:医院需合理管理设备库存,定期评估库存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时报废和更新不再使用或过时设备。
4.更新设备选择:医院应根据需求、技术水平、经济状况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器械更新计划。
在选择更新设备时,需要进行市场调研,选用具有先进技术、良好性能和稳定供应的设备。
医疗器械报废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报废管理规定一、总则1.1 目的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医疗器械在失效、损坏或者淘汰时能够得到妥善处理,防止医疗器械的再次使用对患者安全和公共卫生造成潜在风险,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使用、维修、管理医疗器械的医疗机构、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个人。
1.3 术语和定义- 医疗器械: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类似物品,包括其附属件或者配件。
- 报废:指因失效、损坏或者淘汰而不再适用于医疗器械的使用、维修、管理。
二、医疗器械的报废程序2.1 报废识别当医疗器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用并标识为报废:1. 医疗器械存在缺陷,可能导致患者伤害或者死亡;2. 医疗器械的主要部件损坏,无法正常工作;3. 医疗器械的精度或者性能降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4. 医疗器械因环境因素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性能严重退化;5. 医疗器械超出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使用期限。
2.2 报废审批1.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医疗器械报废审批制度,明确报废条件和程序;2. 报废审批应由使用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人员负责,并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3. 报废审批结果应当记录并存档备查。
2.3 报废处理1. 经审批确定报废的医疗器械,应进行明显的报废标识,并与正常使用的医疗器械分开存放;2. 使用单位应按照环保、卫生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废弃处理;3. 废弃处理过程应有详细记录,并留存处理机构的处理证明文件;4. 使用单位应当对报废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并确保医疗器械不再被误用。
三、医疗器械报废管理的要求3.1 报废管理制度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报废管理制度,明确报废的程序、责任人、处理方式等,并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守规定。
3.2 记录和报告1. 使用单位应详细记录医疗器械的购买、使用、维修、报废等信息,并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2. 报废医疗器械的相关信息应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上报。
医疗器械报废处理与淘汰制度
医疗器械报废处理与淘汰制度1. 背景与目的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理与淘汰流程,确保医院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合理使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理与淘汰。
3. 定义•报废:指医院内的医疗器械因损坏、性能不符合规定、超出访用寿命或其他原因,不再具备正常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情况。
•淘汰:指医院内的医疗器械因技术落后、不适应医疗发展需求或其他原因,在性能和功能上已无法满足医疗需求。
4. 报废处理程序4.1 医疗器械报废申报4.1.1 使用单位(各科室或病区)在发现医疗器械存在报废情况时,应及时向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报告,并供应相关的报废申请单。
4.1.2 报废申请单内容应包含:医疗器械名称、型号、厂家、使用科室、报废原因、报废时间等信息。
4.2 报废审核与处理4.2.1 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收到报废申请单后,应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
4.2.2 审核结果可以是同意报废、退回申请、要求维护和修理或连续使用。
4.2.3 同意报废的医疗器械,应依照下一节的报废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4.3 报废处理程序4.3.1 医疗器械管理部门依据报废的医疗器械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破坏处理:对于无法修复或无法安全处理的医疗器械,应采取破坏的方式进行处理,确保不再被使用。
•永久封存:对于某些有保存价值或可能用于教学、研究等用途的医疗器械,可以进行永久封存,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
4.3.2 对于需要破坏处理的医疗器械,医院应订立相应的破坏处理方案,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破坏处理的记录应认真记载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数量等信息。
4.3.3 对于需要封存的医疗器械,医院应建立封存台账,认真记载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封存时间、封存地方等信息,并采取恰当的措施防止损坏或遗失。
5. 医疗器械淘汰程序5.1 淘汰申报5.1.1 使用单位(各科室或病区)在发现医疗器械存在淘汰情况时,应及时向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报告,并供应相关的淘汰申请单。
医院医疗器械报废及销毁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医院医疗器械报废及销毁工作,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医疗器械的报废及销毁工作。
三、报废标准1. 使用年限超过规定期限的医疗器械;2. 因故障、损坏等原因无法正常使用的医疗器械;3. 被淘汰的医疗器械;4. 无法维修或维修成本过高的医疗器械;5. 国家规定需要报废的医疗器械。
四、报废流程1. 报废申请:科室负责人根据报废标准,填写《医疗器械报废申请表》,经科室主任审核后,报设备科。
2. 设备科审核:设备科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确认报废医疗器械是否符合报废标准。
3. 报废审批:设备科将报废申请提交至医院领导审批。
4. 报废实施:经审批同意的报废医疗器械,由设备科统一安排报废。
五、销毁流程1. 销毁申请:设备科根据报废医疗器械的报废标准,填写《医疗器械销毁申请表》,经设备科主任审核后,报医院领导审批。
2. 销毁审批:医院领导审批通过后,设备科组织实施销毁。
3. 销毁实施:设备科组织专业人员对报废医疗器械进行拆解、销毁,确保报废医疗器械无法恢复使用。
4. 销毁记录:设备科对销毁过程进行记录,包括销毁时间、地点、人员、报废医疗器械名称、型号、数量等。
六、监督管理1. 设备科负责报废及销毁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报废及销毁流程的规范执行。
2. 医院定期对报废及销毁工作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按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设备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八、其他1. 报废及销毁过程中,设备科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2. 报废及销毁过程中,应确保报废医疗器械不流失、不外泄,防止安全隐患。
3. 报废及销毁过程中,设备科应做好报废医疗器械的回收工作,减少资源浪费。
医疗器械报废规定
医疗器械报废规定医疗器械报废规定一、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规范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理,确保废弃的医疗器械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和环境卫生。
二、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的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医用电子设备、医用耗材和手术器械等。
三、报废的定义医疗器械报废是指医疗机构内的医疗器械因损坏、过期、不能修复或不再使用而需要废弃处理的情况。
医疗器械报废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四、报废处理程序1. 报废申请: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向设备管理部门提交报废申请,附带详细的报废理由和相关附件。
2. 报废审核:设备管理部门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包括核实报废理由和相关附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批准报废: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报废申请的审批,批准符合要求的报废申请。
4. 报废处理:设备管理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理,包括销毁、封存、转让或回收等方式。
5. 记录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对报废处理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报废的原因、处理方式、相关人员等信息。
五、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置1. 有害废弃物:包括重金属、化学药剂等,在报废处理时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分类和处置。
2. 非有害废弃物:包括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塑料材料等,可以按照普通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六、相关附件1. 报废申请表格:包括申请人、报废理由、相关附件等内容。
2. 报废处理记录表格:包括报废的器械名称、型号、报废理由、处理方式、处理日期、相关人员等信息。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有害废弃物: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危害的废物。
2. 无害化处理:指通过专门的处理设施将废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减少废物的危害性。
3. 基本农田保护区:指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设定的为保护耕地、实施粮食生产、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区域。
4. 环境监测:指对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观测、记录、研究、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5. 报废管理:指对报废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跟踪和处理的活动。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仓库报废处理程序规定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仓库报废处理程序规定一、背景医疗机构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其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是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老化、损坏或过期等情况。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医疗器械仓库报废处理程序规定。
二、目的制定医疗器械仓库报废处理程序规定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机构内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理流程,保证废弃医疗器械的合理处置,以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性,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程序规定1. 报废鉴定医疗机构应设置专门的医疗器械报废鉴定小组,由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
在医疗器械达到报废标准时,相关人员应及时将该器械移交给鉴定小组。
报废鉴定小组应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评估,判断该器械是否需要报废。
鉴定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仓库管理员通报。
2. 报废程序(1)填写报废申请表仓库管理员应在报废申请表上填写医疗器械名称、型号、数量、报废原因等相关信息,并加盖医疗机构公章。
(2)报废审批报废申请表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人员应核对报废申请表的信息,并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如报废申请得到批准,应将批准结果通知给仓库管理员。
(3)销毁或处置医疗机构可选择自身能力或委托专业机构对报废医疗器械进行销毁或处置。
销毁或处置的方式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严格保证报废医疗器械不再流入市场,以免对公众造成安全隐患。
3. 记录和备案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报废记录和备案制度。
仓库管理员应及时将报废医疗器械的相关信息、报废申请表、审批结果等记录在医疗器械报废记录簿上,并保留相关资料备查。
四、责任与监督医疗机构应落实医疗器械报废处理的责任与监督机制。
具体包括1. 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医疗器械报废鉴定、程序的执行情况,并对不合规行为进行纠正和追责。
2. 仓库管理员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报废处理程序规定执行报废流程,并负责报废医疗器械的安全保管,以免再次进入使用环节。
医疗器械报废规定
医疗器械报废规定报废规定1. 背景介绍医疗器械报废是指具备医疗用途的器械,在使用寿命结束或出现故障后,需要停止使用并进行合理处理的过程。
对于医疗器械的报废,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报废的器械能够安全有效地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报废管理责任(1)设立专门的报废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和管理医疗器械的报废工作。
(2)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考核机制。
(3)加强对报废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3. 报废流程3.1 报废申请医疗机构的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报废申请流程,由责任人员填写报废申请表,注明报废的器械名称、型号、数量、报废原因等信息,并附上相关的证明材料。
3.2 评估与验证(1)报废管理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报废申请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报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评估和验证包括对器械的检查、测试、记录等工作,以确定该器械是否满足报废条件。
3.3 报废处理(1)医疗器械的报废处理可分为回收利用、销毁处理和其他特殊处理三种方式。
(2)回收利用:对于符合回收利用标准的器械,可以进行清洗、消毒、修复等处理后重新投入使用。
(3)销毁处理: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器械,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进行销毁处理,确保其不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影响。
(4)其他特殊处理:对于具有特殊性质的器械,如辐射源、化学药剂等,应按照特殊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处理。
4. 报废记录和报告4.1 报废记录每一次报废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报废的器械信息、报废原因、报废流程、处理方式等内容,记录要求真实、完整、准确。
4.2 报废报告医疗机构应定期编制报废报告,对一定时期内的报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报废管理的效能。
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报废申请表格模板2. 报废评估与验证记录表格模板3. 报废处理记录表格模板4. 报废报告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的报废管理进行了规范。
医疗器械报废规定.docx
医疗器械报废规定.docx医疗器械报废规定1.引言医疗器械的报废是指经医疗机构鉴定,已无法正常使用或者达到预期效果的医疗器械需进行报废处理。
为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报废规定。
2.报废标准根据医疗器械的性质、类型和使用情况,报废标准可分为以下内容:2.1 使用寿命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拥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普通分为五个等级:A 级、B级、C级、D级、E级。
根据使用寿命等级,确定医疗器械的报废时机。
2.2 技术性能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若浮现技术性能下降或者无法修复的情况,则需进行报废处理。
技术性能包括但不限于功能失效、精度不符、安全性问题等。
2.3 使用环境与条件医疗器械在使用环境或者条件改变时,可能浮现适合性降低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3.报废处理程序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报废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内容:3.1 鉴定和分类医疗机构应设立鉴定小组,对需要报废的医疗器械进行鉴定和分类。
根据报废标准,将医疗器械划分为可清洁修复、可回收再利用、需拆解处理、需安全销毁等不同类别。
3.2 清洗和消毒对于可清洁修复的医疗器械,应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处理,确保其安全性。
3.3 回收再利用对于可回收再利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回收、消毒、维修等处理,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鉴定,确保其再次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4 拆解处理对于需拆解处理的医疗器械,应进行拆解、分类、回收等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伤害。
3.5 安全销毁对于需安全销毁的医疗器械,应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安全销毁,防止其再次被使用和流入市场。
4.相关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附件1:医疗器械报废鉴定表附件2:医疗器械报废处理流程图附件3:医疗器械报废处理记录表5.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医疗器械: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人体进行诊断、预防、治疗、监测或者缓解疾病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
医院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医院医疗设备报废管理,确保医疗设备安全、有效使用,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报废范围1. 经国家或地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认定已淘汰或禁止使用的医疗设备;2. 经检测或评估,无法修复、维修或维护,且无法满足临床使用要求的医疗设备;3. 因自然灾害、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损坏,无法修复的医疗设备;4. 使用年限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报废年限的医疗设备;5. 无法获取原厂备件,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医疗设备。
三、报废程序1. 报废申请:设备使用科室应向设备科提出报废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1)报废申请表;(2)设备使用年限证明;(3)设备技术参数证明;(4)设备检测或评估报告;(5)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2. 审批:设备科对报废申请进行审核,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审核通过后,将报废申请报请医院领导审批。
3. 报废确认:经医院领导审批同意后,设备科与使用科室共同确认报废设备,并进行现场封存。
4. 报废处置:设备报废后,设备科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处置,确保报废设备安全、环保地处理。
四、报废管理职责1. 设备科:负责报废申请的审核、审批、报废确认、报废处置等工作,确保报废流程规范、高效。
2. 使用科室:负责报废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管理,发现设备存在报废情形时,应及时向设备科提出报废申请。
3. 医院领导:负责报废申请的审批,确保报废决策合理、公正。
五、监督与考核1. 设备科应定期对报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报废流程规范、报废设备处置合规。
2. 对报废管理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的,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 本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解释。
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
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医疗器械的正常破损报废制度是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的定义、重要性、报废标准、报废程序和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的定义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是指医疗器械在使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由于自然磨损、老化、过期等原因导致医疗器械无法满足安全、有效和质量要求,需要进行报废处理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二、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和质量: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医疗器械,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
2. 提高医疗器械管理水平: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可以规范医疗器械的报废程序,提高医疗器械管理水平和效率。
3.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减少医疗器械引起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4. 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制度可以提高医疗器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标准1. 医疗器械过期:医疗器械的有效期是指医疗器械在规定的条件下保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的期限。
医疗器械过期后,其安全、有效和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2. 医疗器械损坏:医疗器械在使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损坏,如裂纹、变形、松动等。
当医疗器械损坏到无法满足安全、有效和质量要求时,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3. 医疗器械失效: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效,如性能下降、功能丧失等。
当医疗器械失效到无法满足安全、有效和质量要求时,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四、医疗器械正常破损报废程序1. 发现报废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在日常使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发现报废医疗器械。
2. 确认报废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确认,确认报废医疗器械是否符合报废标准。
医疗器械设备报废与更新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报废与更新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医疗器械设备报废与更新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对医疗器械设备的报废和更新工作,确保设备的合理利用和安全运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二条全部在医院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均适用本制度,包含临床科室、检验科室、手术室等。
第三条医务部为本制度负责机构,负责订立和组织实施本制度,并与相关科室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医疗器械设备的报废与更新工作。
第四条医院各科室负责人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医疗器械设备的报废与更新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第二章医疗器械设备报废制度第五条医疗器械设备报废是指依据肯定的评估标准,将设备从使用状态转为废弃状态的过程,必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不能任意擅自报废。
第六条医疗器械设备报废的具体流程如下: 1. 科室负责人提出报废申请,附上相关料子和报废理由。
2. 报废申请经医务部审核后,提交设备管理部门审批。
3. 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评估,确定报废与否。
4. 如判定为废弃设备,设备管理部门需出具报废通知并登记,通知相关科室。
医院对于报废设备的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式:1. 依照环境保护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2. 收集和集中存储废旧设备,定期委托合格的废品回收单位进行清理和处理。
第八条报废设备的相关记录与文档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进行保管,并定期进行备份和归档工作,以备审计和监督检查等需要。
第三章医疗器械设备更新制度第九条医疗器械设备更新是指依据医疗科技的发展和临床需求的变动,将旧设备更新为新设备的过程,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十条医疗器械设备更新的具体流程如下: 1. 科室负责人提出设备更新申请,附上相关料子和更新理由。
2. 更新申请经医务部审核后,提交设备管理部门审批。
3. 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设备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更新。
4. 如判定需要更新设备,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的更新方案,并报批购入新设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得经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经营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或者从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经营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医疗机构使用无产品注册证书、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的,或者从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使用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3、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对于报废医疗器械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多。
具体程序是:
临床科室提出《报废申请》——设备科工程师技术鉴定——设备科主任确认——财务部门确认(资产管理部门确认)——主管院领导确认——院长确认——送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审批通过后,清点报废设备数量,交由财政局授权的物资回收公司。
医院的医疗设备使用年限根据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规定。
一、报废年限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凡达到国家固定资产管理规定标准的设备、设施、器械,均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条
按照设备功能或性质,划分设备使用年限,未达到报废年限的设备原则上不能报废。
由于目前无国家统一使用年限规定,根据我院实际特制定X光机使用年限6年
二、报废审批程序:
1、报废申请:对于不能继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须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处理。
2、报废设备鉴定:由设备处、医修组、使用部门负责人、财务处、监审处组成鉴定小组,本着严谨、科学态度,对需报废的固定资产给出实事求是的技术鉴定意见。
3、报废申请审批:《医疗设备报废审批表》经设备处负责人审核,分管院长批准,方可按程序办理报废申报手续。
4、经各级审批后的报废申请由设备处汇总,提交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讨论,然后提交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
5、经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的报废清单上报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批备案。
6、报废物资处理:经批准报废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报废物资处理需与财务处、监审处进行现场监督,并在《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签名确认。
如可提供维修利用的,由医修组在《固定资产报废审批表》上注明,如无利用价值的,则按程序进行残值处理并上缴财务处。
7、固定资产账目变更:设备处将已完成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表》进行归档,并凭此单与财务处进行医疗器械固定资产账目变更。
8、对未达到报废年限但已经不符合现有使用管理要求的医疗设备,如国家明文规定的影响医疗安全、存在设计缺陷或达不到医疗效果的医疗设备,除能与厂家索赔或厂家召回外,一律实行强制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