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处理PPT课件
房间隔缺损 ppt课件
ppt课件
22
辅助检查
4.磁共振:年龄较大者 5.心导管检查: 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或肺静脉异位引流时可行右心导管检 查 6.心血管造影
ppt课件
23
针对缺损:修补否?如何修补?
小于3mm
3-8mm
3个月内自动闭合
待观察
大于8mm
8-30mm
一般不会自动闭合
介入性心导管术
大于30mm
非介入手术治疗
36
护理病历
体格检查 T:36.5 ℃ P:86次/分 R:16次/分 BP:128/76mmHg 其它一般情况无特殊 专科检查 胸廓无畸形,无压痛,双侧语颤对称无增强,双 肺叩呈清音,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 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明显震颤,心浊音界不大 ,心率;86次/分,心律齐,胸骨左缘第二、三肋 间可及三级收缩期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ppt课件 6
继发孔缺损
ppt课件
7
病理解剖及分型
1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 损
也可称为Ⅰ型房间隔 缺 损 , 约 占 15% , 缺 损位于心内膜垫与房 间隔交接处。常合并 二尖瓣或三尖瓣裂缺, 此时又称为部分型房 间隔缺损。
ppt课件 8
病理解剖及分型
2、继发孔型房间隔 缺损
最为常见,约占 75% 。 缺 损 位于 房 间隔中心卵圆窝部 位,亦称中央型。
ppt课件
9
病理解剖及分型
3 、静脉窦型房间隔缺
损
约点 5% ,分上腔型和
下腔型。上腔静脉窦 型的缺损位于上腔静 脉入口处,右上肺静 脉常经此处缺损异位 引流入右心房。下腔 静脉型缺损位于下腔 静脉入口处,常合并 右下肺静脉异位引流 ppt课件
2024版房间隔缺损ppt课件pptx
策略执行情况
记录心理干预策略的执行情况,包 括患者的参与度、反馈意见、心理 状况改善情况等。
回顾与总结
对心理干预策略的执行情况进行回 顾和总结,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 行性,提出改进建议。
家属参与和支持体系建设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 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
和生活照顾。
家属培训
组织针对家属的培训活动,提高 他们的照护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
诊断方法与标准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心脏听诊
可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柔和 的收缩期杂音,常伴第二心音亢
进和固定分裂。
心电图检查
可显示右心房、右心室肥大,电 轴右偏等改变。
胸部X线检查
可见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 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透 视下可见“肺门舞蹈”征。
超声心动图检查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房间隔回 声失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
发病原因
房间隔缺损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母体 在妊娠期间的不良生活习惯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房间隔缺损在新生儿中的 发病率约为1/1500,女性 略多于男性。
年龄分布
房间隔缺损可发生在任何 年龄段,但通常在儿童期 或青少年期被诊断出来。
地域差异
房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在不 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可 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并讲解了诊断标准, 帮助学生掌握诊断技能。
治疗原则和方案
重点讲解了房间隔缺损的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并介绍了各种 治疗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领域前沿动态关注及趋势分析
新型介入治疗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介入治疗技术如经皮导管 封堵术等逐渐应用于临床,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房间隔缺损详解PPT课件
2021/3/7
CHENLI
12
症状
多数房间隔缺损婴儿因无症状而被忽略,少数可有 生长发育迟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心衰。一般 在生后6~8周可及柔和的收缩期杂音,有时可及第 2心音固定分裂。多在1~2岁时得到确诊。伴有中 等量左向右分流的患儿多无症状,即使有症状,也 多为轻度的乏力和气促。只有大分流量的患儿才出 现明显的气促和乏力,并随年龄的增长逐年加重。
并存。
2021/3/7
CHENLI
10
图例
图2
2021/3/7
CHENLI
11
病理生理
正常的左心房压(5~10mmHg)较右心房(2~4mmHg)稍高。 房间隔缺损的左向右分流主要取决于左、右心室充盈阻力的 不同。右心室的顺应性较左心室好,右心室充盈阻力低。因 此,舒张期及收缩早期在房间隔缺损部位均有左向右分流。 婴儿的右心室较厚,顺应性较差。婴儿ASD的左向右分流量 不多。随年龄增长分流量逐渐增加,继而引起右心房、右心 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动脉高压多数发生在年长儿。合并 严重肺动脉高压可导致ASD的右向左分流而出现发绀。偶尔, 下腔静脉瓣长导引下腔静脉血液经ASD流向左心房出现发绀。
2021/3/7
CHENLI
19
ASD介入
经导管封堵治疗 自1976年首先用双伞形补片 装置成功关闭继发性房间隔缺损以来,经导 管介入性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得到迅速发 展,封堵装置先后经历了双面伞、蚌壳、可 调纽扣式补片等,1997年推出的蘑菇状封堵 器成为当前广泛使用的封堵装置。效果最好 的是缺损大小适中,缺损周围边缘完整的中 央型ASD。
2021/3/7
CHENLI
7
上腔型
即静脉窦型房间隔ASD,位于房间隔的头侧, 相当上腔静脉入口处,因此这种缺损没有上 缘。
房间隔缺损的护理PPT幻灯片课件
性左心衰竭,术后维护左心功能。
3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1.症状:其病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因肺循环能容纳大量血液,即使肺循环的血容量已 为体循环的2~3倍,仍能维持肺循环的动脉压,所以绝 大部分患者在此阶段没有症状,活动量不减少,仅表现 为生长较慢,易患呼吸道感染。
皮肤。 禁食,成人术前8-12小时禁食水,儿童术前4-6小时禁食
水。 外科手术由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介入手术则术晨由病房
护士在左手建立静脉通道。 术晨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患者、药物核对。
14
术后护理
1、按低温体外循环术后护理:病人返回后,护士应主动 向麻醉师、体外循环师及手术室护士了解手术方法,心 脏阻断时间,术中有无特殊情况,及切口和引流情况, 注意事项。体温在35度以下者给予复温,提高体温的措 施:应用热水袋、盖棉被等,在应用热水袋时要注意温 度,避免发生烫伤,复温的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引起高 热反应,并随着病人体温逐渐升高,病人的血管逐渐扩 张,容易引起低血压现象。
房间隔缺损的护理
1
定义:在胚胎期由于房间隔的发育异常,
左右心房间残留的房间孔,造成心房之间左向
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称房间隔缺损。
2
房间隔缺损分类:
1、原发孔型缺损 2、继发孔型缺损: ①中央型—又称卵圆孔型缺损最常见位于房间隔中央,
缺损四周房间隔结构完整。 ②上腔型—又称静脉窦型缺损。相当于上腔静脉入口。 ③下腔型—缺损位于房间隔后足侧,与下腔静脉开口相
(4)高龄患者(50岁以上)有心力衰竭,经内科治疗后 应争取手术治疗。
(5)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应争取在婴儿期手术。
《房间隔缺损》PPT课件
心脏彩超检查提示: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Ⅱ 孔型),心房水平双向分流(左向右 为主),右心房室增大,重度肺动
脉高压(93 mmHg) 。
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 (红色血流信号)
.
15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
.
16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Amplatzer 封堵伞介入治疗)
• 一、适应证 • 1年龄:通常 ≥3 岁。 • 2直径 ≥5 mm ,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 , ≤36 mm 的继发孔型左向右分流ASD。 •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 ,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 ≥5 mm;至房室瓣 ≥7 mm。 • 4房间隔的直径 > 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 5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 二、禁忌证 • 1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 ASD。 • 2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 • 3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 ,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 4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 5伴有与 ASD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
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儿童除易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外可无症状, 活动亦不受限制,一般到青年时期才表现有气急、心悸、乏力等。 40岁以后绝大多数病人症状加重,并常出现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等 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衰表现,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体格检查发现 多数儿童体形瘦弱,并常表现左侧前胸壁稍有隆起,心脏搏动增强, 并可触及右心室抬举感等。其典型表现为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 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伴有第二心音亢进和固定分裂,收缩 期杂音为肺动脉瓣血流速度增快所致,少数病人还可扪及收缩期震 颤。分流量大者三尖瓣区可听到三尖瓣相对狭窄产生的舒张期隆隆 样杂音。如右心室抬举感增强,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减弱,但第 二心音更加亢进、分裂,提示存在肺动脉高压。病变晚期将发展为 充血性心力衰竭,颈静脉怒张、肝脏增大。
室间隔缺损ppt课件
护理诊断及措施
护理措施(术后)
4.心排出量减少: 与心脏疾病,水电解质失衡有关 护理措施: 每小时和每天都要统计出入量,以 估计容量是否足够 检测动脉压 密切观察患儿的皮肤色泽,湿温度, 口唇,甲床,毛细血管和静脉充盈 情况 补液的护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 严格遵医嘱配药物浓度和计量,并 应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和用量
25
适当的活动
26
预防感染
2个月后,逐渐鼓励患儿过正常人的 生活。 术后4-6周逐渐增加活动量。 学龄期儿童在术后3个月可回到学校 进行一般活动。
27
适当补充营养
✓ 易食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 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的摄入 ✓ 不要暴饮暴食,易少量多餐 ✓ 根据医生要求合理控制孩子
的出入量。饮食还要注意清 洁,以防腹泻加重病情。
28
护理诊断及措施
复查:一般三个月或半年左右复查一次即可; 以防出现出血倾向。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立即来医院复查:无 原因的发热、咳嗽、明显的食欲不振、疲倦、晕厥、呼吸困难、 心律不齐等。
29
参考文献
[1].王宁,曲斌. 5 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 26) : 98-99. [2].吴爱梅.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12( 7) : 253-254. [3].韦靖.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J]. 右江医学, 2009,37( 1) : 118-119. [4].黄悦,马加俊,孙瑛,等. PEEP 对肺高压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9( 22) : 517-519. [5].韦靖.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 32 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 11) : 50-51. [6]陈进文 ,王跃军, 陈幻, 等. 例电视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 [ J] .中华护理杂志2013 , 12, ( 4):31 - .32 [7].殷秋阳 , 姜勇, 白兴芹, 等.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 ,2 , 11 ) : 21-23 [8].陈学銮 , 田丽红 , 关春丽 , 等 6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术后护理[ J] .护理实践与 研究 2014 , 11( 3) :8 - 9. [9]. [ 4] 张玉顺,李寰,刘建平,等.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5,43:35-38. [10] 张智伟,曾国洪,林曙光,等.国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228-231. [11] 孙宪军,高伟,周爱卿,等.膜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探讨.中华儿科杂志,2005,43:767-771. [12] 杨荣,孔祥清,盛燕辉,等.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Amplatzer封闭器介入外科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13:33-36. [13] Formigari R, Di Donato RM, Mazzera E, et al.Minimallyinvasive or interventional repair of atrial septal defects inchildren: experience in 171 cases and comparison withconventional strategies. J Am Coll Cardiol, 2001,37:17071712. [14] Sugawara A, Nakao K, Morii N, et al.A human atrialnatriuretic polypeptide is rased from the heart and circulatesin the bod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85,129:439. [15] Holimgren D,Westerlind A, Lundberg PA, et al.Increasedplasma levels of natriuretic peptide type B and Ain childrenwith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with left compared with right ventricular volume overload or pressure overload. Clin Physiol Funct Imaging,2005,25:263-26
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PPT课件
诊断
1.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听见II—III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伴有第二 心音亢进和固定分裂。当肺动脉显著扩大,可伴有肺动脉瓣关闭不 全的舒张早期杂音。
2.心电图检查见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及(或)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3.X线检查可见右房室、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均扩大,肺血多。
4.彩超:(1)直接征象:房间隔连续中断 ; (2)间接征象:右房、右室增大;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增宽。
现。
胚胎学概述 •
• 第一房间隔或原发房间隔,最后与中心心内膜垫融合。
• 第一房间隔闭合后,其根部自行吸收穿孔,形成第二房间孔或 继发房间孔。
• 第二房间隔或继发房间隔。第一、二房间隔之间未能正常自然 粘连融合留下一小裂隙称卵圆孔。
• 若第一房间隔停止生长,未能与心内膜垫融合而遗留缺口,形 成原发孔缺损。若第一房间隔过度吸收,不能完全覆盖卵圆孔, 或(和)第二房间隔发育不全,形成异常大的卵圆孔,上下两 边缘未能很好重叠,形成缺口,即为继发孔缺损。
左心房 肺静脉
右心增大
室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上下腔静脉血
消瘦,乏力,心悸,气短 体循环供血不足
右心房
左心室(扩张)
右心室(扩张)
肺血流量明显增加,肺小动脉痉挛 肺氧合 肺小动脉增厚,肺动脉高压 肺炎易感性增加 艾森曼格综合征(少数病人晚期)
左心房(扩张) 肺静脉
左心增大
临床表现
分流量取决于缺损大小、肺血管发育情况以及左右室顺 应性。早期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青年时期可出现心悸、 气促、乏力等,发生肺动脉高压,出现发绀、心力衰竭 等。
房间隔缺损分型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Ⅰ型)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Ⅱ型)
中央型 上腔型 下腔型 冠状静脉窦型 混合型
房间隔缺损PPT课件
手术方法
1、有一部分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如位置合适,可行微创 的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经股静脉插管,将镍钛合金的 封堵器夹在房间隔缺损处,闭合房间隔缺损达到治疗 目的。不用开胸手术。
2、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全麻下经右胸骨旁第 四肋间小切口,在食道超声心电图监测下,经右心房 放置封堵推送器,于房间隔缺损两侧释放封堵器将其 封闭
可在肺动脉瓣区听到收缩早期喀喇音。
10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主要的诊断方法。 超声心动图可显 示房间隔中断,右心房、室内径增大,肺动脉增宽, 三尖瓣活动幅度增大。多普勒彩色血流显像可观察到 心房内左向右穿隔血流。与此同时,超声心动图可以 对房间隔缺损进行准确分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制定 提供参考意见。
12
治疗
1岁以上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罕有自发性闭 合者,对于无症状的患儿,如缺损小于5mm 可以观察,如有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一般主张 在学龄前进行手术修补。约有5%婴儿于出生 后1年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治疗效果 不佳者也可施行手术。
成年人如缺损小于5mm、无右心房室增大者 可临床观察,不做手术。成年病例如存在右心 房室增大可手术治疗,合并有心房纤颤者也可
5
病因:心血管畸形的发生主要由遗传和 环境因素以及相互作用所致。
1.早期宫内感染,如: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和 柯 萨奇病毒感染等
2.孕母有与大剂量的放射线接触和服用药物史(抗癌 药、抗癫痫药物等)
3.孕妇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等) 4.引起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等 5.妊娠早期酗酒、吸食毒品等
7
8
临床表现
婴幼儿时期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症状与缺损大小有关。 轻者临床表现可不明显,常在体格检查时发现心脏杂 音而得以确诊;缺损大者,由于分流量大,肺充血明 显,而易患支气管肺炎,同时因体循环血量不足而影 响生长发育。当剧哭、屏气、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右 心房压力可超过左心房,出现暂时性右向左分流而呈 现出青紫。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ppt课件
心腔包括右心房、右 心室、左心房和左心 室,具有储血和射血 的功能。
-
2
VSD的概念
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 胎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 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 右分流。
-
3
小儿先天性VSD的病因
遗传因素
后天因素
No Image
No Image
染色体易位和畸变,父 母患有先心病等
◆超声心动图
-
8
-
9
-
10
手术步骤
1、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 2、选择心脏切口 3、修补缺损,检查修补是否彻底 4、缝合心脏切口 5、复跳、撤离体外循环,止血关胸
-
11
1、显露心脏,建立体外循环
-
12
-
13
2、选择心脏切口
•经右室切口:嵴上缺损、肌部缺损 •经右房切口:低位缺损、高位膜部缺损 •经肺动脉切口:干下型缺损
No 显,以致影响发
育。有心悸气喘 、乏力和易肺部
Image 感染。严重时可
发生心力衰竭。 有明显肺动脉高 压时,可出现紫 绀。
心尖搏动增强并 向左下移位,心
No 界向左下扩大,
典型体征为胸骨 左缘Ⅲ-Ⅳ肋间
Image 有4-5级粗糙收
缩期杂音,向心 前区传导,伴收
缩期细震颤。
-
7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心电图检查 ◆心脏彩超
-
14
3、修补缺损,检查修补是否彻底
小室缺缝合
-
15
大室缺补片
-
16
4、缝合心脏切口
-
17
5、复跳、撤离体外循环,止血关胸
房间隔缺损ppt课件
26
剑下四腔心切面-缺损处频谱
探及宽且充填频谱,频谱形态呈双峰或三峰波, 占据收缩期和舒张期
27
三尖瓣口多普勒频谱
正常
ASD
28
肺动脉口多普勒频谱
正常
ASD
29
超声造影
正常
左向右分流
右向左分流
30
正常时,从外周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即可于右房、 右室及肺动脉内见到造影剂回声,若造影效果好, 则可见浓密的云雾状造影剂回声充填,而左房内绝 无造影剂回声出现。 房缺时,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可在由浓密云雾 状回声充满的右房内 ,于缺损口处见到不含造影 剂的暗区,这就是由左房向右房分流的血液造成的 “负性造影区”; 嘱病人做Valsava动作以增加右房压或右向左分流 的患者,造影剂经缺损处有右房进入左房。
37
38
2
• • 在胚胎发育至第4周时,原始心房后上方逐步隆起,形成一新月 形隔膜,成为第一房间隔或原发房间隔,向下延伸生长,最后 与中心心内膜垫融合,将原始心腔分为左、右两部分,融合前 的孔口成为第一房间孔或原发房间孔。第一房间隔闭合后,其 根部自行吸收穿孔,形成第二房间孔或继发房间孔。同时在第 一房间隔右侧由心房壁上长出一镰状隔,称第二房间隔或继发 房间隔。第一、二房间隔之间未能正常自然粘连融合留下一小 裂隙称卵圆孔。原发房间孔、继发房间孔、卵圆孔是胎儿时期 血液的正常通道。 • 若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第一房间隔停止生长,未能与心内膜 垫融合而遗留缺口,形成原发孔缺损。若第一房间隔过度吸收, 不能完全覆盖卵圆孔,或(和)第二房间隔发育不全,形成异 常大的卵圆孔,上下两边缘未能很好重叠,形成缺口,即为继 3 发孔缺损。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
房间隔缺损护理查房PPT精选课件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典型的体征,结合心电图、胸 部X线和心脏超声检查,诊断房间隔缺 损一般并无困难。 房间隔缺损亦应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 鉴别,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这些病例都有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负 荷过重的表现,故放射线和心电图检查 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对于非典型的患者 或疑有其他合并畸形者,心导管检查可 提供帮助。
• 由于正常情况下,左心房的压力高于右心房 ,房间隔缺损存在时,左心房血液经缺损向 右心房分流,将产生在心房水平的“左向右 分流”,此时无紫绀发生。右心的容量负荷 加重,从而导致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和肺动 脉扩张。
• 肺循环血量增多使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从 而导致肺动脉高压。而左心房还有一部分血 流到右心房,当右心房内压力高于左心房时 ,出现右向左逆流,致使外周血含氧量下降 ,临床上出现紫绀,最终可因右心衰竭而死 亡。
右心室扩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使邻近的胸骨 和左侧肋骨轮廓显示膨隆饱满。扪诊可出现抬 举性搏动力增强 典型表现为听诊时胸骨左缘第2~3肋间听到2~3 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和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及固 定分裂少数病人还可扪及收缩期震颤。。
10
临床表现
体征
分流量大者三尖瓣区可听到三尖瓣相对狭 窄产生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系大量血液 经三尖瓣口进入右心室时所产生是由右心 室扩大后引起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所产 生。 病变晚期将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颈静脉 怒张、肝脏增大。
18
治疗
• 合并右肺静脉异位连接者,需部分切除肺静脉开口附近的房间隔,扩大房间 隔缺损,然后剪裁较缺损口面积稍大之补片进行修补。修补时,于肺静脉开 口右方,用带垫片无创线做间断褥式缝合,缝于右房壁,一般约需4或5针。 缝线需与肺静脉开口保持一定距离,以防肺静脉回流不畅。其余缺损边缘可 用连续缝合法。
《房间隔缺损》课件
病例一: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结词
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房间隔缺损的辅助治疗手段 ,但效果有限。
详细描述
药物治疗通常用于缓解症状和减轻心脏负担,例如使用利尿 剂和血管扩张剂。然而,药物治疗不能根治房间隔缺损,只 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病例二:介入治疗的经验分享
总结词
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常见的药物包括利尿剂、 洋地黄类药物、抗凝剂等 ,用于减轻水肿、改善心 功能、预防血栓形成等。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 并定期随访调整用药方案 。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导 管技术关闭房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留疤痕 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房间隔缺损患者。
介入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确 保导管和封堵器质量可靠。
期待有更精确、无创的早期诊断方法。
多学科联合治疗
结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理支持等多学 科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 低复发风险。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对于术后患者,应关注伤口愈 合情况,逐步进行康复训练, 提高生活质量。
03
房间隔缺损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与措施
早期筛查
对新生儿进行早期心脏筛查,及早发现房 间隔缺损。
遗传咨询
对有房间隔缺损家族史的家庭进行遗传咨 询,了解疾病风险。
孕期保健
加强孕期保健,避免孕期感染和药物滥用 ,降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改善环境和生活方式
减少空气污染、辐射等环境因素对胎儿心 脏发育的影响,提倡健康的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房间隔缺损的 认识和了解。
室间隔缺损PPT课件
心脏切口
? 右房切口:膜周或右室流入道的室间隔缺损(高位膜部缺损、三尖瓣 隔瓣下缺损)
? 肺动脉切口: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 右室切口:切开右室流出道的前壁,可显露各种类型室缺,影响右心
功能和损伤右束支
? 左室切口:肌部缺损,尤其是多发筛板状缺损
? 当VSD致使两心腔似功能性单心室 →分流速度 与心腔内正常血流流速几乎相等;
16
室缺临床表现
症状: 1. 缺损小,一般无症状 2. 缺损大,婴儿期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甚 至左心衰 3. 2岁后呼吸道症状好转,但出现劳累后心 悸 4. 肺动脉高压病例可出现紫绀和右心衰
体征:
1. 心前区隆起, L3-4可扪及震颤 2. L3-4可闻及全心缩期杂音,高位 VSD杂音
6.其它药物:奥美 一次一片,一天一次,预防口 服阿司匹林的消化道副作用。
7.出院后注意如有胸闷、胸痛、下肢发凉、头痛、 腹痛、食物模糊,需及时前往当地医院行心脏超 声检查。
8.出院后定期复查( 1月、3月、6月、1年)心脏超 声、心电图、胸片、血常规。
谢谢!
修补方法:大小、位置、周边情况
(1)边缘有纤维组织的小缺损,直接缝合; (2)缺损>0.5cm,或位于肺动脉瓣下者,自体心包或涤纶片修补; (3)三尖瓣隔瓣部分粘连覆盖的缺损,切开隔瓣显露缺损,以涤纶片修
补; (4)手术中注意保护心脏传导系统
病例:
姓名:智某某 年龄:3岁2月
性别:女
主诉
心脏杂音3年余
位于L2。P2↑,分流量大者,心尖区可闻及 DM。 3. 肺高压者,杂音减轻或消失, P2↑↑、分 裂,可闻及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
室间隔缺损PPT参考幻灯片
右心室
主动脉搏血减少
右心房
体循环缺血
上下腔静脉
7
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以前(肥大以左为主为先)
上下腔静脉
肺静脉(血量↑)
右心房
右心室 (血量↑)
室间隔缺损
左心房
左心室 (射血量↓)
肥大 肥大
肺动脉(扩张) 肺循环(充血)
主动脉(血量↓) 体循环(供血不足)
反复呼吸道感染 充血性心衰
生长发育落后
8
梗阻性肺动脉高压以后(右室肥大)
为手术禁忌证
如纠正缺损,右向左分流中止,将导致右心衰
10
VSD临床表现
(1)症状 体循环供血不足———生长发育落后;
消瘦、乏力、多汗 肺循环充血 ——— 气短、喂养困难,
易患肺炎,易心衰 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声音嘶哑 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 青紫逐渐加重
11
体征
望:心尖搏动活跃,心前区隆起 触:收缩期震颤 叩:心界增大 听诊:
→病菌易停留繁殖→易感染性性心内膜炎
16
VSD心电图表现
左心室肥大或双心室肥大,偶有左房肥 大
17
VSD X线表现
左右心室增大, 左室大为主
肺纹理增粗 肺动脉段凸出 主动脉弓影缩小
18
VSD超声心动图
二维显示缺损直接征象
彩色多普勒显示心室水 平分流
频谱多普勒估算跨隔压 差和肺动脉压力
Qp/Qs=1 正常
损、嵴下型和隔瓣下型三个亚型 (2)漏斗部缺损:约占20%,分为干下型和
嵴内型二个亚型 (3)肌部缺损:约占2%,分为窦部和小梁部
二个亚型,常为多发
3
VSD分类(2)
按缺损大小分类: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ppt课件
危害
房间隔缺损患者左房向右房分流,使右心房血液增加, 右心室血液也相应增加,肺动脉瓣相对狭窄,肺动脉高 压逐渐形成。同时,左心房血液减少,左心室血液也相 应减少,体循环血量减少,患者易出现乏力、活动后气 促等症状。长期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右心衰竭,出现下肢 水肿、肝大、腹水等症状。此外,房间隔缺损患者易并 发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
患者筛选标准
年龄与体重
通常选择年龄大于1岁、体重超 过8公斤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
缺损大小与位置
缺损直径通常在5-36mm之间, 且位于房间隔中央区域的患者适
合介入治疗。
心脏功能与症状
患者需具备较好的心脏功能,无 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 同时,对于有明显症状或心脏功 能受损的患者,应优先考虑介入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儿童时期无症状,青年时期才表现有气急、心悸、乏力等。40岁以后 绝大多数病人症状加重,并常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 衰表现,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
诊断
根据典型体征,心电图表现,以及超声心动图或右心导管检查等可确立诊断。
流行病学与危害
流行病学
房间隔缺损占先天性心脏病构成比的15%-20%左右, 男女之比为1.7:1。由于该病在儿童时期症状轻微、体征 不明显,很大一部分患者直至成年期才被发现。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过程,提供家庭支持 和关爱,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06
总结与展望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优势分析
创伤小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等器械进行,无需开胸,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房间隔缺损图文ppt课件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回顾
定期开展房间隔缺损相关知识的 讲座和培训课程,提高患者对疾
病的认知和理解。
制作并发放房间隔缺损图文ppt 课件,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
和治疗方案。
通过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 道,发布房间隔缺损相关的健康 科普文章,扩大知识普及范围。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精准治疗 预测未来房间隔缺损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治疗,根 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基因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诊疗 展望未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房间隔缺损领域的应用前 景,强调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之间 的紧密合作,提高诊疗效果。
远程医疗与智能辅助 探讨远程医疗和智能辅助技术在房间隔缺损诊疗中的应用 潜力,如远程会诊、智能诊断辅助系统等,为患者提供更 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房间隔缺损图文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房间隔缺损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房间隔缺损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是指心房间隔先天性发育不 全导致的左、右心房之间存在异常 通路。
等内容。
02 03
诊断和治疗策略
系统介绍了房间隔缺损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 检查和心电图等,同时讲解了治疗策略,如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 治疗等。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深入探讨了房间隔缺损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以及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
2024版房间隔缺损课件
房间隔缺损课件•房间隔缺损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房间隔缺损病理生理变化•房间隔缺损影像学检查方法•房间隔缺损治疗方案与适应证评估•房间隔缺损预防保健知识普及•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目录CONTENTS01房间隔缺损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房间隔缺损定义及分类定义房间隔缺损(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心房间隔发育、融合、吸收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的缺损。
分类根据缺损的位置和大小,房间隔缺损可分为原发孔型缺损和继发孔型缺损。
其中,继发孔型缺损最常见,约占所有房间隔缺损的80%。
房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在先天性心脏病中较高,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
发病率性别与年龄分布地域与种族差异男女均可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
房间隔缺损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婴幼儿和儿童期多见。
房间隔缺损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域和种族间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部分房间隔缺损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
遗传因素孕期病毒感染、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药物使用不当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房间隔缺损的发生。
环境因素高龄产妇、孕期营养不良、糖尿病等也可能增加胎儿发生房间隔缺损的风险。
其他因素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表现因缺损大小和病程长短而异。
轻症患者可无明显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乏力、咳嗽等症状,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诊断依据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其中,心脏超声检查是诊断房间隔缺损的首选方法,可以明确缺损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02房间隔缺损病理生理变化缺损大小与位置缺损大小不等,可位于房间隔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卵圆窝处。
房间隔缺损心脏房间隔部位存在缺损,导致左右心房之间出现直接交通。
伴随畸形部分房间隔缺损患者可伴有其他心脏畸形,如二尖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
心脏解剖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左向右分流正常情况下,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房间隔缺损时,左心房血液通过缺损处流入右心房,形成左向右分流。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ppt课件
牵拉试验
术中超声监测
四腔心切面:左、右心房盘片平行,呈现“H”形,房 缺残端位于两盘片中间,并注意有无残余分流
术中超声监测
主动脉短轴切面:封堵器呈“V”字形“抱”住主动脉
术中超声监测
剑突下两房心切面: 有助于判断封堵器与房缺上、下腔残端的关系,
观察房间隔残端是否位于封堵器两个盘片之间,即封 堵器“夹”住了房间隔的残端,图像呈“工”字形。
相对适应证
➢ 年龄<2岁,但伴有右心室负荷过重。
➢ ASD前缘残端缺如或不足,但其他边缘良好。 ➢ 缺损周围部分残端不足5mm。 ➢ 特殊类型ASD,如多孔型或筛孔型ASD。 ➢ 伴有肺动脉高压,但Qp/Qs≥1.5,动脉血氧饱和度≥92
%,可试行封堵。
禁忌证
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 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 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伴有与ASD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 心房或左心耳血栓,合并部分或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病理解剖及分型
➢ 原发孔型 ➢ 继发孔型
➢中央型 ➢上腔型 ➢下腔型 ➢混合型
病理生理
➢ 左心房压力:5~10mmHg ➢ 右心房压力:2~4mmHg ➢ 左向右分流 ➢ 右心容量负荷增大 ➢ 肺血流量增加 ➢ 肺动脉高压 ➢ 艾森曼格综合征
房间隔缺损的超声表现
➢ 经胸超声(TTE) ➢ 经食管超声(TEE) ➢ 三维超声(3DE) ➢ 心腔内超声(ICE)
双孔型房缺
34
三孔型房缺同时封堵
35
四个缺损孔应用4个封堵器同时封堵
36
术后处理
✓ 术后局部压迫沙袋4~6h,卧床20h; ✓ 静脉给予抗生素3d防治感染。 ✓ 术后肝素抗凝48h。普通肝素100u/kg/d,分4次静脉注入,低分子
房间隔缺损详解36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Hale Waihona Puke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电轴左偏 2 P-R 间期延长 3 aVF主波向下
13
• 病例介绍
• 患者女性,28岁,因 “气急、心悸、乏力5年” 就诊。无胸痛、咯血、 呼吸困难。
• 胸片提示,主动脉弓缩 小,肺动脉段突出,心 影增大,双肺未见明显 异常。
14
房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蓝色血流信号)
心脏彩超检查提示:
4
血流可通过卵圆孔从右心房向左心房分流。卵圆孔于出生后逐渐闭合, 但在约20%的成人中可遗留细小间隙,由于有左房面活瓣组织覆盖, 正常情况下可无分流。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下缘不能与 心内膜垫接触,则在房间隔下部残留一间隙,形成原发孔房间隔缺损。
5
而原始房间隔上部吸收过多、继发孔过大或继发隔生长发育障碍,则二者之 间不能接触,出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晚期病例可有钙化形成;
③主动脉弓缩小,原发孔缺损可有左心室增大。
11
X线征象主要表现为:
①心脏扩大,尤为右心房和右心室最明显;
②肺动脉段突出;肺门阴影增深,肺野充血,在透视下有时可见到肺门舞蹈,
晚期病例可有钙化形成;
③主动脉弓缩小,原发孔缺损可有左心室增大。
12
ECG检查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右室肥大电轴右偏
6
分型分期
• 从房间隔缺损的发生学方面可将其分为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房 间隔缺损两大类。由于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常伴有二尖瓣和三尖瓣的畸 形。
• 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根据缺损出现的部位分为 • 中央型缺损(卵圆窝型缺损)、 • 上腔型缺损(静脉窦型缺损 ) • 下腔型缺损 • 混合型缺损
7
临床表现
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儿童除易患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外可无症状, 活动亦不受限制,一般到青年时期才表现有气急、心悸、乏力等。 40岁以后绝大多数病人症状加重,并常出现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等 心律失常和充血性心衰表现,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体格检查发现 多数儿童体形瘦弱,并常表现左侧前胸壁稍有隆起,心脏搏动增强, 并可触及右心室抬举感等。其典型表现为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 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伴有第二心音亢进和固定分裂,收缩 期杂音为肺动脉瓣血流速度增快所致,少数病人还可扪及收缩期震 颤。分流量大者三尖瓣区可听到三尖瓣相对狭窄产生的舒张期隆隆 样杂音。如右心室抬举感增强,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减弱,但第 二心音更加亢进、分裂,提示存在肺动脉高压。病变晚期将发展为 充血性心力衰竭,颈静脉怒张、肝脏增大。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Ⅱ 孔型),心房水平双向分流(左向右 为主),右心房室增大,重度肺动
脉高压(93 mmHg) 。
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 (红色血流信号)
15
房间隔缺损的治疗
16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Amplatzer 封堵伞介入治疗)
• 一、适应证 • 1年龄:通常 ≥3 岁。 • 2直径 ≥5 mm ,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 , ≤36 mm 的继发孔型左向右分流ASD。 •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 ,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 ≥5 mm;至房室瓣 ≥7 mm。 • 4房间隔的直径 > 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 5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 二、禁忌证 • 1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 ASD。 • 2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 • 3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 ,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 4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 5伴有与 ASD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
房间隔缺损
1
房间隔缺损(ASD)为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是原始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致左、右 心房之间遗留孔隙。房间隔缺损可单独发生,也可与 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畸形并存,女性多见。由于心房水 平存在分流,可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2
房间隔的发生
3
在胚胎发育的第4周,心房由从其后上壁发出并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的 原始房间隔分为左、右心房,随着心内膜垫的生长并逐渐与原始房间 隔下缘接触、融合,最后关闭两者之间残留的间隙(原发孔)。在原 发孔关闭之前,原始房间隔中上部逐渐退化、吸收,形成一新的通道 即继发孔,在继发孔形成后、原发房间隔右侧出现向下生长的间隔即继发 房间隔,形成一单瓣遮盖继发孔,但二者之间并不融合,形成卵圆孔。
19
• 不适宜介入手术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可经胸骨正中入路于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
20
谢谢
21
8
X线征象
9
X线征象主要表现为:
①心脏扩大,尤为右心房和右心室最明显;
②肺动脉段突出;肺门阴影增深,肺野充血,在透视下有时可见到肺门舞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晚期病例可有钙化形成;
③主动脉弓缩小,原发孔缺损可有左心室增大。
10
X线征象主要表现为:
①心脏扩大,尤为右心房和右心室最明显;
②肺动脉段突出;肺门阴影增深,肺野充血,在透视下有时可见到肺门舞蹈,
17
Amplatzer 封堵伞治疗
• 经股静脉插管,将镍钛合金的封堵伞置于病变处,机械性地阻挡异常 血流,并通过填充物诱发血栓形成或刺激周围组织生长。封堵器放入 以后,可以和心肌细胞、内膜逐渐生长融合,将卵圆孔覆盖封堵,属 于根治手术。
18
• 经股静脉插管,将镍钛合金的封堵伞置于病变处,机械性地阻挡异常 血流,并通过填充物诱发血栓形成或刺激周围组织生长。封堵器放入 以后,可以和心肌细胞、内膜逐渐生长融合,将卵圆孔覆盖封堵,属 于根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