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及其应用于评价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及应用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及应用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及应用人格是一个人内心最基本的个性特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性,影响着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心理学界对人格的理解和研究一直是一个干系紧密、持续不断的话题。

在这个领域里,人格理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将简述几种常见的人格理论,并着重探讨其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人格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范例。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了人的基本欲望、本能和冲动,是人格的最初构建。

自我则包含了个体的意识和理智,是人的实际自我。

超我则是指个体所接受到的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内化,是人的道德和理性。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精神分析和治疗产生了重大的意义,它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究自己的人格结构,从而更好地疏导个体的情感和内心冲突。

然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理论内部矛盾、偏爱男性和中产阶级等缺点,这些因素也影响了该理论的应用价值。

二、荣格的人格理论荣格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同时也是弗洛伊德的门徒。

他的人格理论更加注重对人内心深层次的探究,着重探讨无意识现象对个体行为和认知的影响。

荣格认为,人的人格结构是由个体和集体两部分构成的。

他的理论中,个体是指人的本质和独特的个性,而集体则是指那些普遍存在且受到共同信仰和文化的影响的特殊意象、神话和隐喻。

荣格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集体无意识”,即在文化和民族之间共享的无意识元素。

荣格的人格理论强调人类无意识经验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为人们理解和认识自己提供有效的途径,更能为个体和集体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梁帕·安德生,1986)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又称五因素理论或大五人格理论,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人格科学模型。

它包括五个基本性格维度: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近十年来,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得到广泛应用,在心理学研究和大众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一,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等三部分交互影响而构成的。

A本我,本能的我,由生或死的本能构成,受享乐原则支配;B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受现实原则支配,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功能C超我,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居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其由自我理想与良心两部分构成,并受道德与完美原则支配。

自我与超我居上层的意识境界、本我居下层的意识境界。

第二,人格动力理论个体人格结构中,因三种成分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彼此交互作用,会产生内在的动力,并由内部动力推动外部行为。

这种本我与超我冲突,所形成的行为,并非一般正常行为,弗洛伊德称此为防卫方式的行为,防卫方式有转移、升华、压抑、退化、投射、反向、合理化等。

例如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就属于合理化的防卫方式。

第三,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或时期,总离不开性的观念,于是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A口腔期(0-1)主要靠口腔的吸允、咀嚼、吞咽动作来满足原始需要,成人中有贪吃、咬指甲等口腔人格是婴儿期发展不顺所致。

B肛门期(1-3)大小便排泄产生快感满足原是需要,此时卫生习惯训练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是重要的。

否则,管制过严、习惯不良,成年期会出现冷酷、顽固、刚愎等肛门人格特质。

C性器期(3-6)性器官部位获得原始欲力的满足,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有的以父母之异性者为“性爱”对象,出现“恋母”或“恋父”情结。

D潜伏期(7-青春期)兴趣扩大,原始欲力呈潜伏状态,男女也出现分离趋势。

E两性期(青春期之后),良性差异显著,性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2、荣格的人格理论第一,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A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

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际,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及其应用于评价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及其应用于评价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及其应用于评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过程、心理结构以及行为模式。

该理论最早由维也纳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随着时代的推移,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它不仅适用于个人心理分析和治疗,还可以应用到针对性评价中。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类的心理行为和人格特质是在潜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

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人格特质是由三个层次的结构组成的,分别是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在这个结构中,本我是人格结构的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了人类的“本能”(欲望、冲动)部分。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中心部位,它通过整合潜意识和意识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超我是人格结构的顶端部分,它代表着人类的道德感和理智判断。

基于这个假设,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可以应用于针对性评价中,例如心理素质测评。

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成就、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针对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个体的强弱项,为其进行更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

首先,可以根据原始本我的力量程度来评价被测试者的冲动性和情绪易变性。

如果被测试者的原始本我力量非常强,那么他们将更倾向于冲动性和情绪的波动性。

其次,可以根据被测试者的自我成熟度来评价其处理压力、情绪和冲动的能力。

自我成熟度高的人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而自我成熟度低的人则更容易深陷困境。

最后,可以通过超我的强弱程度来评价被测试者的内在驱动力和行为规范。

超我的强度越高,被测试者将更倾向于遵循规则和道德标准,而超我的强度越低,则反之。

在这种评价中,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为评价者提供了一种把握被测试者内在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的方法。

通过对被测试者人格特征的准确评估,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出被测试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他们提供更科学、更精准的干预方法。

总之,精神分析人格理论是一种对人类行为和人格特质的全面分析和理论化,它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心理治疗,也可以应用于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测评中。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咨询期中作业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理解:精神分析理论为弗洛伊德所创立的一个学说,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

在心理咨询中,主要的部分有:无意识和压抑理论、性心理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和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

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二)评价:精神分析理论认识到了潜意识的存在、主张从过去了解现在、对梦境进行分析,注意观察和运用移情关系。

从产生条件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psych sis)治疗实践中产生的。

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

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心理问题,而是著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层次的内容,故又把它称为深度心理学。

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从精神分析的特点可知,该理论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有著密切的关系,它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给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的方法。

因此,学习和研究精神分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适用领域:1、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实践弗洛伊德提出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时的依据就是他在做医生时治疗经验的总结,所以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后必然在临床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

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经典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沙盘和绘画技术等等。

咨询效果的评估,不能仅仅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评估手段,还要根据来访者自己的叙述、判断,借助于一些心理测量手段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观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价。

近年来的精神分析方法,运用精神分析的原则和理念,采用现代的咨询模式,可以在数月内短期治疗,精神分析正逐渐走向实用、普遍和有效。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3、阻抗的破除
阻抗是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产生阻抗的原因——两级获益
第一级获益(内部获益):症状满足 了病人的无意识欲望,使无意识冲突 得到变相虚幻的满足。
第二级获益(外部获益):借助生病, 获得他人的支持、同情、安慰,从而 减轻应激压力。
意义:提示分析进入实质性阶段, 接近问题症结。
破除策略:
借助病人的两种积极的力量:康 复动机和理智。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心理分析的 诞生 1881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96年在维也纳开设了私人诊所 , 治疗神经症。
催眠——自由联想——心理分析
二、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意识——无意识理论
意识: 是人能直接感知的心理部分 。
无意识:
静态的:指潜藏的、无法被察觉的 思想或观念。
动态的:指潜在的、无法被察觉的 心理活动。
无意识的内容大多与人的本能欲 望、非道德的冲动相联系。
前意识:
存在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前意识的 内容可以通过仔细回忆、提醒进入到意识 中去。
在意识的入口处有个“监察官” , 由超我担任。
本我 2、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
超我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自我 超我
本我
弗洛伊德人格构成与意识划分示意图
本我(id) 来源:与生俱来
认知调整:
1、告知康复的关键 2、告知有能力处理问题
4、移情
即患者把对自己父母、亲人的 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具有性爱 的基本色彩。
类型:正移情、负移情
本质:是过去情感经历的重演,情 感的置换。
发展:移情神经症
意义:是原来神经症的翻版。治愈 了新的,等于治好了旧的。
治疗策略:
建立关系——引发移情—— 解决移情。

性格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

性格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

性格心理学的理论及应用性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性格特点以及其心理性质和发展的学科。

它从不同学派的角度探讨了个体性格的形成与变化,并提供了相关的应用方法。

本文将介绍性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性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1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性格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学派,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个体的性格特点,并提供了相应的评估方法。

1.2 五大人格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理论是性格心理学的一种主流理论,它认为人的性格可以通过五个维度进行描述,即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这个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格评估和招聘选择等领域。

1.3 自我评价理论自我评价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发展具有内在的评价与认知。

根据社会的期望和自身的价值观,个体会对自己的性格进行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修正来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二、性格心理学的应用2.1 职业选择与发展性格心理学在职业选择与发展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根据个体的性格特点和职业要求,可以进行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帮助个体找到与自己性格匹配的职业,并提供相应的培训与辅导,促进个体的职业发展。

2.2 教育与学习教育领域也是性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可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措施,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业成就。

2.3 心理健康与治疗性格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与治疗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个体性格的评估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情绪障碍的患者,可以采取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他们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2.4 团队与组织管理性格心理学对于团队与组织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通过了解不同成员的性格特点和交互模式,可以进行团队建设和沟通培训,提高团队的协作效能和工作质量。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神经症研究
弗洛伊德最初专注于研究神经症 的心理机制,逐渐发展出精神分 析理论。
无意识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无意 识的部分,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对 人的行为和情绪有重要影响。
理论发展
01
02
03
自我心理学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 学派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发 展方向,其中自我心理学 派强调自我调节和平衡。
03
梦境解析有助于了解个体内心深处的需求、冲突和情
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的概念
移情是指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将对过去某人的情感投射 到咨询师身上的现象。
反移情的概念
反移情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将对来访者的情感投射 到自己身上的现象。
移情与反移情的作用
移情和反移情对咨询关系有重要影响,咨询师需对自身反移情保 持觉察和反思,同时帮助来访者理解和管理移情,以促进咨询效
自我成长与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强调个体潜力的发 掘和自我成长。
02
通过自我反思和内省,个体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动机和
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鼓励个体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福感。
人际关系改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问题往往 与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防御机制有 关。
精神分析理论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 • 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 精神分析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 精神分析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
19世纪末
精神分析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的 欧洲,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 德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教育的有益启示

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教育的有益启示

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教育的有益启示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教育的有益启示
精神分析理论是20世纪初由奥地利医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其主张认为,一个个体的人格受到他(她)小时候经历的不健康影响。

其专注于解决心理问题,分析内在动力,旨在教会个体他(她)自身的情绪、思想,以及行为。

因此,它对人格教育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精神分析理论加强了个体自我认知。

它提供了一种可用以挖掘自身潜在动机的工具,从而有效地帮助个体发现其自身的人格特征。

它也有助于强化个体的自觉性并更好地实现自我控制,使个体有更强的意志,选择合理的人生之路,有助于个体实现自我教育。

其次,精神分析理论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它可以帮助个体更准确地认识他(她)自身的局限和缺陷,并更重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可以帮助个体与他人建立更有礼貌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关注。

最后,精神分析理论也助于培养自信和自尊心。

它可以帮助个体增强对自身力量的认知,更加重视自身的价值,大大增强自信和自尊心,帮助个体更好地去实现自我教育目标。

总之,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教育有着多重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身,建立良好交往关系,并增强自信和自尊心,对此,个体实现自我教育进而获得自我提升有重要作用。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GB6017.1-2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流派的主要创始人.自十九世纪末以来,他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这一流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她的《精神分析导论》这一书中简要的阐明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及方法,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观点理论1,潜意识理论观点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是和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是表层的精神活动,是人的精神结构中很小,很微弱的一部分。

前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无意识包括本能的冲动欲望,人的行为是受本能支配的,但又现实的制约。

他把无意识的作用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潜意识起决定作用,认为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是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精神分析的核心。

2、人格理论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佛洛伊德认为人格的三种构成一一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一一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评价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评价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评价
(弗洛伊德)积极方面:
1.重视无意识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研究领域。

2.对性的重视使心理学和生理学结合研究。

3.提出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为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人格结构,人格的
动力,人格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规律,人格特征与类型等提供了解决思路。

4.在人格心理的研究方法上有贡献: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等。

局限:
1.概念模糊,不容易进行操作定义,大多数理论很难被科学的评价。

2.它不能可靠的预测发生什么,而是回顾性的,在事件之后进行分析。

3.它不包括对儿童的观察研究
4.弱化了创伤性经验的作用,将他们重新解释为记忆中的幻想。

5.它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偏见,没有考虑女性的不同。

6.对性太执着,使其狭隘了。

新精神分析:
我查了资料:新精神分析是对弗洛伊德的补充和某些地方的超越,这一派中各种理论的侧重点虽互有差异,但也有其共同特征,大致为:①他们都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②他们大都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大作用。

③他们都重视自我的整合和调节作用,对精神神经病的治疗持乐观态度。

新精神分析在作了一些不同的解释的情况下,仍保留了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潜意识动机作用,压抑和抵抗,精神决定论,移情作用,以及自由联想法等。

新精神分析学家在各自理论中提出的如基本焦虑,原始恐惧,逃出自由等概念,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在起主要作用,不过表现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而已。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研究个体的行为、情绪和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理解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发展理论,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五个重要的人格发展理论,阐述它们各自的观点、主要内容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与个体的潜意识密切相关。

这个理论强调了无意识处理的心理过程与早期经历在塑造一个人性格中的重要性。

1.1 冲突三部分模型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模型,其中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代表着个体的基本欲望和冲动,如食欲、性欲等,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

自我:是个体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承担着调控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道德要求之间的平衡。

超我:是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的内化,负责评判行为是对还是错。

1.2 早期经历的重要性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童年经历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早期经历会对一个人的情感反应、社交能力和应对压力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及个体在关键时期的人际关系都可能成为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人格是通过条件反射和学习过程形成的。

这个理论主要由约翰·沃森和B.F.斯金纳等人发展。

2.1 条件反射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人格是不稳定的,是随着环境刺激而变化的。

例如,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个体可以在无意识中形成某些反应模式。

2.2 操作条件反射2.3 行为习得与模仿此外,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他指出,人格不仅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也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影响。

通过观看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个体能够学习到新的行为模式。

三、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要关注人们如何处理信息以及这种处理方式对其行为和情感状态产生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对我国儿童教育的启示

精神分析学说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一经问世不仅在心理学界引起强烈的反响,而且也一直影响着文学、哲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

如此可见,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之巨大。

尽管精神分析理论自身存在缺陷,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质疑。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诞生近百年的精神分析学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不仅与弗洛伊德本人的声望有关,更重要的是弗洛伊德的后继者—新精神分析学派,并未把弗洛伊德和他的著作当作不可怀疑的偶像和一成不变的经典。

他们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既有抛弃又有继承更有发展。

其中代表人物有沙利文,霍妮等。

一、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简述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精神分析学派虽然抛弃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有些观点,但是在他们的人格理论中或多或少的看到了弗洛伊德的影子。

所以要想深刻的挖掘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的蕴含的教育价值,必须拿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这把钥匙去打开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大门。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

意识是指个人此时此刻意识到的。

“潜意识就是一种未被觉醒的心理历程或过程,是在一定时间内被压抑、被排挤的情绪经验活动的过程”。

潜意识可以被压抑,但是它们并不会被消灭,而是在不自觉的活动,以求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也是一般人格的主宰。

弗洛伊德基于潜意识系统提出了本我概念,进而提出了自我和超我的体系。

本我又称伊低,它如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激荡不已。

它完全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是快乐原则的出发点,是本能的储存器。

在人格结构中,本我是最原始、最隐秘、最模糊的部分。

自我是理性的,服从现实原则,“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行政机构’,是本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中间环节。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作用是调节本我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对本我的非理性冲动进行控制和压抑,在理性现实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本我的欲望”。

超我是潜意识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部分,它主要根据至善原则活动。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Adler的Individual Psychology个体心理学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Adler的Individual Psychology个体心理学





怎样才能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阿德勒总结出 三条途径: (l)看他的出生顺序。出生顺序的差别会形成一 个人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不同的人格。 (2)对早期的回忆。因为,从早期回忆中可以看 出一个人的生活目标。 (3)对梦的解释。他认为梦更主要是体现出个人 对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态度,因而梦贯穿了人的 生活风格。
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

过度自卑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自卑感在漫长的生活中 会逐渐沉淀为一种稳定的自卑情结,认为自己比其他人差 得太多,以至于产生一种无助感,而不是驱使自己去建立 优越感。阿德勒曾经对自卑情结的内涵进行界定,他说: “当个人面对一个他绝对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 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 然而,是否自卑感愈重,人就愈奋力向前呢?阿德勒认为 不尽如此,自卑感一方面无疑是积极东西的刺激物,另一 方面也能造成人的神经症。沉重的自卑感能摧跨一个人, 使他终生无所事事。在这种情况下,自卑感成为阻碍个人 积极成长的障碍和破坏力量。阿德勒称这种情况叫自卑情 结(inferiority complex)。
个体心理学的应用

一、家庭星座 二、早期的回忆 三、梦的解析


Adler相信:人们对于自己与家庭的关系与其 生活风格的发展有关。 ■老大---有强烈的权力和优越感,被过度保 护,有较高的焦虑。 ■老二(中间) ---有强烈的社会兴趣与手足 竞争性 ■老么---被娇纵,缺乏独立性。 ■独子---较少社会兴趣,期待别人的照顾。
阿德勒4种主要的生活风格

1、支配- 统治型(dominant-ruling),这一类型的人倾向于 支配和统治别人,缺乏社会意识,很少顾及别人的利益,他们追求优 越的倾向特别强烈,不惜利用或伤害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需 要控制别人从而感到自己的强大和有意义。在儿童期,他们在地板上 打滚、哭闹,希望父母向他屈从。这样的人容易发展成虐待者、违法 者和药物滥用等。 2、索取型(getting type),这种类型的人相对被动,很少努 力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依赖别人照顾他们。许多富裕或有钱的父 母对他们的孩子采取纵容的态度,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以使 他们免受“挫折”。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很少需要为自己努力做 事,也很少意识到他们自己有多大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而 希望周围的人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发展与应用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发展与应用

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发展与应用人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稳定模式。

人格理论旨在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的差异,并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框架。

本文将探讨人格理论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人格理论的发展历程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本我、自我和超我等概念,认为人格的形成受到无意识的影响,并主张通过心理治疗来解决人格问题。

2.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阿德勒关注个体的主观感受和自我意识,提出了生活目标的概念,并认为人格形成与个体生活目标的追求密切相关。

3. 森宾塞的行为主义理论森宾塞关注环境对人的影响,认为人格形成是学习的结果。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塑造作用,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抑制特定的人格特征。

4.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提出了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取决于个体对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追求。

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积极价值和人的内在动机。

5. 大五人格理论大五人格理论将人格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该理论成为当前人格研究的主流,具有较高的可测性和预测性。

二、人格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1. 临床心理学人格理论在临床心理学中起到重要作用。

医生和治疗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格理论来评估和诊断患者的人格特征,从而设计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教育心理学人格理论应用于教育心理学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计划和课堂管理策略。

3. 职业发展人格理论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并选择适合自己人格特征的职业。

此外,人格理论还可作为招聘和员工评估的参考依据。

4. 人际关系人格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他人的行为和反应,进而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了解他人的人格特征,可以更好地沟通和协调,减少冲突和误解。

5. 个人发展人格理论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认识自己的人格特征,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自身的弱点,提升个人素质。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及其应用
2、生理心理特点: 1身体活动更加精细、灵活,能跑、跳、骑小车, 2活动扩展到家庭以外; 3在活动中有冲突,有侵犯;
3、心理发展特点
1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能说一些连贯的话,比较清 楚地向讲述自己想表达的事情.
2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最快时期.想象力极为生动丰富,富 于幻想,喜欢童话故事,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解释周围的 世界;探究欲好奇心最强烈,经常问为什么;开始了创 造性思维.
1、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抛弃; 2、需要别人照顾; 3、敏感,多疑,不能信任他人; 4、竭力维持不良的感情关系;
缺乏安全感,亲密关系不好: 哈罗心理学实验:幼小猴子对母猴的依恋
• 在哈罗的早期研究中,幼猴在实验室接受精心的人工抚养,研究者用瓶子 小心地喂养它们,精心挑选食物以让它们获得均衡的营养,不受疾病威胁. 在这种条件下成长的幼猴比由母猴照顾的幼猴更健康.但是,哈罗注意到, 这些幼猴非常依恋盖在笼子地步的棉花垫子.当研究者把垫子拿去清洗时, 它们变得非常生气和焦虑;这种依恋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中会变得越发强 烈.如果幼猴生活在一个没有软垫覆盖的笼子里,即使拥有非常好的营养 和医疗条件,它也无法茁壮成长.把垫子放进去以后,幼猴会变得更加健康, 看起来也更加满足、快活.因此,哈罗认为,幼猴除了基本的饥饿、干渴等 生理需求外,还有一种触摸柔软物质的需求.
3成功是成功之母,及时表扬,体验成功喜悦,增加自 信
4引导而不是代替孩子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动脑筋、 想办法、不放弃,培养意志力.
看一个妈妈如何对待孩子
—宝贝,好孩子都自己穿鞋,你能自己穿吗 —能可是孩子很难一次穿上,哭着说: —妈妈,我不能自己穿鞋,我不是好孩子;但是,
我能自己穿裤子,妈妈,我穿裤子给你看好吗
3语言特点:反复使用我、我的 不来反抗外界控制等;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开始有意志地决定 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家长常说的犟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由弗兰克.法利提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

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又分为t+型和t-型两种。

t+型人格是指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这种人格的人喜爱漂流、赛车等运动项目。

t-型是指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这种人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t+型人格还可进一步分为体格t+型(如极限运动员)和智力t+型(如科学家)。

2、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近年来常用于研究人格与工作压力关系。

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性情急躁,缺乏耐性。

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事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

b型人格的特点:性格不愠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

3、内——外向人格荣格依据“心理倾向”对人格进行划分,提出了内——外向人格。

外向性格的特点是:关注外界,表现情绪,有激情,有决断,独立,善于沟通,行动敏捷,有时也比较轻率。

内向型人格的特点是:自我分析、谨慎、深思熟虑、怀疑迷茫、交际狭窄,有时难以适应。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四种基本功能:思维、感觉、感受和直觉。

两种心理倾向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八种人格类型:外向思维、外向感觉、外向直觉、内向思维、内向感觉、内向感觉、内向直觉。

二、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是人格的基础,自我和超我的根源,为自我和超我提供能量,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价,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在社会中传统地存在并通过社会和父母向儿童传递的价值体系。

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意识。

精神分析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精神分析,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内心世界与行为模式的学问,对个人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不仅有助于理解自我、调适心态,还能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之一是意识到个体行为背后潜藏的动机和欲望。

通过自我反省和专业人士的引导,个体可以发现那些影响自己思考和行动的潜意识因素。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这种自我意识的提升使得个体能更加主动地掌握自身发展的方向,而不是被动地受到潜意识冲动的驱使。

精神分析强调童年经验对成人性格的影响。

通过分析早期生活经验,个体能够认识到当前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是如何受到过去的影响。

了解这些联系后,个体就能更有效地处理童年遗留的问题,解放被束缚的情感和潜力,从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精神分析提倡通过解决内心冲突来达到心灵的和谐与平衡。

个人成长往往伴随着内在矛盾和挣扎,如自我与超我的冲突、欲望与现实的折衷等。

精神分析通过揭示和解释这些冲突,帮助个体找到适应与解决之道,进而实现内心的稳定和成熟。

在精神分析中,移情与反移情的概念对于个人成长同样重要。

它们涉及到个体如何将过去的情感转移到分析师或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人物上。

认识到并处理好这些情感转移,有助于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发展出更为成熟和健康的互动方式,这对个人的社会适应和情感成长至关重要。

精神分析鼓励个体深入探索自己的梦想与幻想。

这些内在的思维产物反映着个体的愿望、恐惧以及创造力。

在个人成长的旅程中,了解和接受自己的梦想与幻想不仅能增强自我认识,还能激发创造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精神分析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提高情绪智力方面。

它教导个体识别和表达情感,理解情绪背后的心理机制。

随着情绪智力的提升,个体能更好地管理情绪,做出理性的决策,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心理的韧性和灵活性。

精神分析为个人成长提供了深刻的自我洞察和改变的可能性。

通过对内心世界的细致探究和理解,个体得以超越限制,实现潜能,朝着更加成熟和全面的自我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精神分析以对个体的深度研究为基础,反过来它又可以应用于个体。

心理分析论所作的假设是有关所有的人,但它特别关注个体差异研究以及个体整体功能的研究。

此外,精神分析足以代表心理动力论,十分重视各种力量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

在精神分析论里,行为是各种动机、驱力、需要及冲突之间斗争与妥协的结果。

行为能够直接地或通过一种微妙的、伪装的方式来体现动机。

同样的行为能够满足不同人的不同动机,或同一个人的不同动机。

例如,进食能满足饥饿者的需要,也能象征性地满足爱的需要;或是精神分析者满足帮助他人的需要,满足发现心理功能的新方面的愿望,满足对他人私生活的好奇,又或者是这些或那样动机的复合组成。

医生在满足帮助他人的需要的同时,也能够解决病人由于疾病与躯体伤害所引起的焦虑。

因此,任何行为和目标能在同一时刻满足各种不同动机。

行为的这种性质是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主要特征。

最后,行为发生在不同的觉知层面上,个体于是或多或少会觉察到自己各种行为背后的力量。

精神分析关于人的观点,其核心即把人看作是一个能量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能量由此流出,由此转移,或象水坝挡水一样积累起来。

总之,能量是有限的,倘若以某种方式释放了,则以其它方式释放的能量也就相应地减少。

人用于文化目的的能量抽取自性目的的能量,反之亦然。

如果能量在某一表现渠道受阻,他就会发现其它途径,通常是阻碍最少的途径。

所有行为的目标都是享乐,也就是紧张的减除或能量的释放。

除了把人看作是一个能量系统之外,还认为人是受性和攻击的本能所驱使。

弗洛伊德之所以认为攻击在人类行为中很重要,主要是基于观察,但对观察所作的解释,可见他的哲学观。

在漫长而血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弗洛伊德在1920 年出版了他关于攻击和死之本能的理论。

除了强调攻击驱欲之外,弗洛伊德还极为强调性驱力,以及这些驱力的表现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重视性表现的压抑,似乎和弗洛伊德及其病人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有关。

弗洛伊德认为,追求愉悦的人也就处在与社会、文明相冲突的状况之中。

人依据“快乐原则”而作用,寻求各种欲望“毫无约束的满足”。

然而,这样的运作方式与社会和外部世界的要求背道而驰。

原本要释放在追求快乐与满足的能量,现在必然被压抑并且遵循着符合社会目标的途径。

弗洛伊德相信科学活动、艺术追求,实际上全部的文化产物,都是性与攻击的能量以较为直接方式表现受阻时的表现形式。

个体与社会冲突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果是痛苦和神经症。

总而言之,人是一个能量系统,为性及攻击的驱力所驱动,朝向快乐的追求而运作(紧张的减除),遵循规律的法则而发挥功能,但是经常意识不到行为的决定力量,并且基本上与社会对本能表现的限制相冲突。

弗洛伊德自己否认他的精神分析论与哲学有任何关系,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弗洛伊德发现哲学家的思想远离科学的严密性,他把精神分析看是心理学的一支,科学的一部分。

弗洛伊德建立了一个完备的人格理论,但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所进行的观察。

他明白理论终将会改变,也明白精神分析论对科学心理学的终极贡献就是他所进行的观察,弗洛伊德的观察主要是以对病人的分析为基础的,而且他几乎不用数理的方法在实验室里验证精神分析的一些原理。

精神分析这个词有三个含义:一种人格理论,一种治疗方法以及一种研究技术。

依据精神分析论的观点,精神生活能够以我们对现象觉知到的层次来描述:意识与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觉察到的现象有关;前意识与只要我们注意就能觉察到的现象有关;潜意识则与我们没有觉察到,并且也不可能觉察到的现象有关,除非在某些特殊的情境下。

通过分析梦、口误、神经症、心理症、艺术作品以及宗教仪式等现象,弗洛伊德试图理解潜意识的本质。

他发现,在精神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潜意识是不合逻辑的,没有时间观念的,也没有空间观念。

潜意识中的现象有流动性和可塑性,这在我们理性而清醒的生活中是观察不到的。

但在梦中、在精神病患者的心理表现中,潜意识的表现就变得非常清晰。

1923 年弗洛伊德建立起了精神分析更为正式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来界定,它们代表了人类心理功能的不同侧面。

依据理论,本我代表一切驱力能量的来源。

个人心理功能的能量起源于生与死的本能,或者是性与攻击的本能,本我依据快乐原则来获得,即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

和本我正好相反的是超我,这一结构的功能在于控制行为以符合社会规范,对好的行为给予奖赏,对坏的行为给予惩罚。

超我有时在非常原始的层面作用,因此相当不合现实原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分辨思想和行动,只要想到某些事情,即使没有导致行动,也会有内疚感。

理论中第三个结构概念是自我。

本我追求快乐,超我追求完美,而自我则追求现实。

自我的功能就是根据现实和超我的要求,来表达并满足本我的愿望。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则依据现实原则——本能的满足要延迟到适当的时机,这时将获得最大的快乐并遭受最小的痛苦及否定性结果。

依据现实原则,本我的能量可以被阻碍,转移,或者是慢慢地释放,这都得根据现实的要求和良知而定。

弗洛伊德把人看作一个能量系统,所遵循的法则和其它能量系统相同。

能量的表现形式可以改变或转移,但本质上还是相同的能量。

在这样一个理论构架之下,精神分析理论中的过程观点,也与能量的表现、受阻或转移的方式有关。

根据理论,所有心理能量的来源都存在于躯体内部的兴奋状态,正寻求表现并消除紧张。

这种状态称为本能或者称为驱力,它们是不间断的、不可避免的力量。

将本能分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前者包括先前的自我本能和性的本能,后者是指个体具有一种返回无机状态的目的。

生之本能的能量称为力比多。

死之本能一直是理论中争议较多且最不易接受的一部分,而多数分析学家更多地用侵犯性本能来代替。

性本能和侵犯性本能都被看作是本我的一部分。

在精神分析论中,本能的特点是朝向紧张的立即解除并以获得满足和快乐为目标。

满足的途径是通过外部剌激或物体。

精神分析中的所有过程都能够被描述为能量投入到某一事物,(称为“宣泄”,译注)或抑制能量的投入(称为“反宣泄”,译注)。

后者即抑制本能的满足,由于这一过程会消耗能量,所以经常努力抑制的人,后来也会感到疲乏和厌倦。

本能的表现与抑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精神分析论的动力学基础。

这里关键的概念是焦虑。

在精神分析论中,焦虑是痛苦的情绪体验,代表对有机体造成的威胁或危险。

个人处于这种“悬浮飘渺”的焦虑状态之中,无法把自己的紧张与外界的物体联系起来,与恐惧状态不同的是,个体确知恐惧的原因。

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理论有两个。

第一个理论认为焦虑是性本能未释放的结果——受阻的力比多。

在后一个理论中,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是危险正在逼近自我的信号。

在此焦虑是一种自我功能,警告自我要对危险采取行动。

个体发展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来对抗焦虑。

我们在潜意识中发展出一些方法来曲解现实,把真实感受逐出意识之外,使我们不再感受焦虑。

其中最原始的一种防御方式是投射,投射就是把自己内心不为外界接受的想法,加在别人身上,认为那是他人的想法。

第二种防御机制是否认,可能是对现实的否认。

另外一种对付焦虑和威胁的方法是把事件从记忆中抽取出来,或者把情感的成分从记忆或冲动的内容中抽取出来,在这种抽离(isolation)的防卫方式中,冲动,思想或行为并没有从意识中被否认,而是否认了与之相伴的情感成分。

采用抽离之防卫机制的人通常也会使用抵消(undoing)之防御机制。

在反向作用(reaction-formation)中,个体有了不为人接受的冲突或想法时,就以承认并表现其反面来防卫。

还有一种防御机制是合理化个人对行为重新解释,使其看起来合理且易于接受。

最主要、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即压抑,压抑就是把思想、观念或愿望从意识中除去。

发展理论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个人以生理发展为基础而经历的各发展阶段;第二是从发生学的观点,强调早期事件对以后一切行为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理论对思考过程的发展,强调从原发思考过程进入次级思考过程。

原发思考过程是潜意识的语言,在此现实和幻想是难以分辨的。

继发过程是意识的语言,是学习、思维、记忆和现实验证的语言。

与些相对应的是自我,以及稍后的超我的发展。

精神分析论中的发展理论,主要是本能的发展。

本能的来源在于躯体的紧张状态,大多集中在身体的特定区域,这个区域称为性感带。

按照理论,躯体的主要性感带的发展和改变是由生物成因来决定的。

分别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

对同性父母认同的发展是性器期的重大事件,并且也是一般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艾里克森是自我心理学的领袖人物,以心理社会的观点描述了发展的过程而非仅以性欲的发展来描述,划分了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精神分析论强调早期生活事件对日后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其它理论则认为人在整个一生中极有可能发生改变。

应用与评价精神分析理论作为人格的临床理论,强调的是个体差异和对人的深层次研究。

此外,该理论的核心是对无意识过程和动机之间相互作用的强调。

本书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人格理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反映了观察人的各种方式并与这些方式结合在一起。

此外,在某种程度上,人格理论与心理治疗或改变的方式有所关联,理论和治疗将反映某些共同的基本假设。

我们将考察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是如何反映于对人进行评价的各种途径以及心理疾病的理解和治疗中。

评价——投射技术虽然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了许多不同的人格测验,但是与精神分析理论联系最紧密的当属投射技术,主要有两种投射技术: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精神分析理论与投射测验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看:1.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个体差异和人格功能的复杂组织,人格被看作是一种过程,个体通过这一过程把组织和结构附着在情境的外部刺激之中。

在反应的内容和结构方面,投射技术使最大限度的反应独特性成为可能。

2.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无意识和防御机制的重要性,投射技术不涉及给反应提供线索的指导和刺激,并且测验的目的和对反应的解释也是隐藏的。

3.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从人格各部分的相互关系获得对人格的整体理解,而并不是把行为解释为单个的部分或人格特征。

为了获得对人格的整体性解释,使用投射技术的临床心理学家一般是根据测验反应的模式和组织而不是把单个的反应理解为个人的突出特征。

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编制的,罗夏认为大体上,墨迹测验的资料与对无意识及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解是有关联的,因而他本人也应用精神分析理论对被试的反应给予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