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PPT课件
14
青铜器的名称、种类与造型
簠(fu, 音甫):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 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盨(xu, 音须):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 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i,音对):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 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 有圈足,多有盖。
饕餮乳钉纹
22
23
24
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 21世纪,止于公元前3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 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与 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 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
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重达 875 千克,是已
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西周中晚期形成列鼎制度,即用形状花纹相同而
大小依次递减的奇数的成组鼎来代表贵族的身分。 据《春秋公羊传》何休注,天子用 9 鼎,诸侯用 7鼎、卿大夫用 5 鼎、士用3鼎或1鼎。同时,在 考古发现中,奇数的列鼎往往与偶数的盛黍稷的 簋配合使用。即9鼎与8簋相配、7鼎与6簋相配等。
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 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
25
商代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鬼神观念统摄下的青铜艺术发展高峰。 类型丰富,多酒器、食器等。 装饰纹样由早期的单纯质朴向晚期的繁缛
华美转变。 整体具有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的气氛
与色彩。 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5
商 后 期 龙 虎 尊
36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史(PPT126张)【精品】

夏商西周工艺美术史(PPT126张)【精品】

壶: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 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庾壶 西周中期
伯饮壶 西周中期
颂壶 西周晚期
卣(you,音友)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 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 有作圆筒形、鴟chī鴞xiāo形或虎食人形。
商: •统治区域:
北至河北北部,南达江汉流域,东起山东半岛,西及陕西西部 中心,豫北冀南,晚期都殷,殷商 •社会背景 观念:敬鬼神,嗜占卜,重祭祀,尚白色,祖玄鸟 世风:尚享乐、重刑罚,轻礼义,商王权威 文化中心:祭祀、占卜 •工艺美术代表:青铜器,发展到鼎盛,大型器物迭见,花纹繁缛精致,并有 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
西周早期 食器 青铜簋
西周中晚期 青铜“伯多父”盨
四、器型及其功能
其中商周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它们可以分成:礼器、乐器、工具、兵器、车 马器、杂器。礼器最为重要,按用途礼器又可分为酒器、食器、水类最繁,而入周以后,酒器地位下降,种类 和数量日趋减少。酒器又可分为盛酒器与饮酒器两大类。

公元前2070年
第一节 绪论

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771年
神统
君统、分封、等级、嫡长 子继承制、宗法礼教制度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1、奴隶社会: 夏-春秋战国之交 2、青铜时代 :前21-前5世纪
夏: 统治区域:西起豫西晋南,东至鲁豫交界,北入河北,南接湖北 工艺美术:制陶、铸铜、琢玉、制骨有一定规模。青铜器中已经有了象征身 份等级的礼器,与礼制的政治制度相呼应。
四羊方尊 殷商
脱胎于四羊方尊造型的街头自行车 存车亭设计

第二章夏商周的工艺美术(PPT128页)

第二章夏商周的工艺美术(PPT128页)
夏代是萌芽期,外型复杂,工艺粗糙,纹饰极少。
商初是开展期,不只形制更为丰厚,纹饰也变得复杂,出现 了两层纹饰,三层纹饰,且多以奥秘的植物纹为主,一变夏代 古朴作风为严肃奥秘之感。
商末至西周,是整个青铜工艺的鼎盛时期,器体厚重,纹饰 精巧。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模印的装饰手法,出现了两种趋向, 一是纹饰外型繁琐细密但显得有些平板凝滞,缺乏生机;二是 充溢着勃勃生机的反映理想生活的题材出现于青铜器纹饰之中 。
战国大盛。南方种植漆 树,消费漆器很普遍。 楚国。战国漆器美观运 用,无器不漆,具有逐 渐取代青铜器之势。
3、漆器的颜色: 4、漆器的种类 :
日用器皿: 家具: 马车饰: 乐器: 墓葬器: 5、漆器的花纹:
雕绘漆豆
战国漆耳杯 彩绘鸳鸯形漆盒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一、手织:养蚕,栽桑,缫丝、织绸。 二、染色: 商周时期的织物颜色,黄红为主,以朱砂和石 黄制成的红黄二色,间有棕色和褐色,蓝、绿等色。比其 他颜色更艳丽,浸透力也较强。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 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 用画笔添绘。
三、春秋战国丝织品图例
菱形纹锦
龙凤虎纹绣
四、商周时期的服饰
上衣下裳制 基本的服装样式:
衣裳连属制
冠服制度:商以后树立,周完善。 十二章纹:日、月、星斗、山川、龙、华虫、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十二章纹

山川
宗彝
粉米




星斗
华虫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日、月、星斗,取其照鉴; 山川,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纹丽; 宗彝(一种祭祖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譐),取其忠孝; 藻(水草),取其洁净; 火,取其黑暗;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辩。

《夏商周和战国设计》PPT课件

《夏商周和战国设计》PPT课件

文人德提其玉。神佩上儒
h
、”
23
宋至清代。这一时期随着
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
通过科举步入仕途的官僚数
量不断扩大,形成独特的文
官统治。上层统治者自幼饱
读诗书,思想情感丰富,玉
器成为他们抒发、寄托各种 情感的载体。宋代以后,玉 器雕作特出的特点是写实性
这一时期玉的变化与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小阶 层人民地位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关联
h
7
鼎盛时期青铜器
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 世纪。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 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 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 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 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 气。纪事何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 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 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尊佛之风十分浓厚。玉制佛教化中
文 含
化 、
倡 “
政 治
崇 玉
儒 家
服 务
玉 制
给 予
家 学
由 于
题材的作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占有
量 ,
人 格
君 子
思 想
的 传
学 派
转 变
度 化
肯 定
派 将
儒 家
大量出现的。唐代人物玉雕作重要
使 玉
化 ,
比 德
和 道
统 ,
继 承
为 主
, 因
, 提
这 种
思 想
品多为佛教题材,主要是玉飞的地
文 化
大 大
于 玉
德 观
选 择
并 发
要 为
而 玉
倡 以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二章 夏商西周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二章 夏商西周

邾伯鬲,西周晚期
吕王鬲,西周晚期

“妇好”三联甗(通高68厘米,总重 138.2千克) 甗体多为圆形,也有 方形的例外,这只三联最特殊甗,它 还是商周甗中最大、最重的一件。
商晚期
窃曲纹方甗(西周中期,通高37.9厘米)



盛食器



用 盛饭食,重要礼器(以 盛饭食 途 少于鼎的偶数的簋与奇
满密繁缛,立体化 散布各地
三、艺术的演进
夏——
史称,夏初已铸鼎象物 二里头文化有工具、兵器、成组 的礼器和多面精致的牌饰
绿松石镶嵌兽面纹牌饰(长14.2厘米) 装饰着已知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而所 嵌绿松石则长期是各类镶嵌的主要材料。
乳钉纹爵(高22.5厘米) 二里头青铜 器中,爵所占比例颇高。此器束腰特别 明显,流、尾甚长,造型尤其秀逸挺拔。
二、材料与制作
成分:红铜、锡合金,常含有少量铅
红铜加入适量锡,可降低熔点,提高硬度
青铜冷凝,体积膨胀,减少气孔,表面细腻,增加美感
加铅虽令硬度降低,但韧性增加
制作——
大多先分铸,后套铸或合铸
合范法:主要铸造方法,用陶范及石范 工序:制内模、制外范、制内范、合范、浇铸、修整
失蜡法:至迟春秋晚期出现
文化地位——
最尖端生产技术,最重要的人造物 凝聚了社会观念,展现精神信仰
祭典——礼乐器及其诡异图像:沟通天地、神人 戎事——兵器:武备代表,权力维系,统治保证 制度——维系宗法、等级制度,西周越发凸显 独居时代创作核心 技术、文化、制度、军事多种因素 浸透最虔敬的信仰和最强烈的感情
材料——

西周:兔尊、牛尊、驹尊、鱼尊、鸭尊、鸟尊、凫尊 人卣、鸮卣 兽为造型特征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 ppt课件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 ppt课件

•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 镶嵌 • 鎏金 • 金银错
• 夏商周的青铜器
•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 止于公元前3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 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 展及衰亡相始终。
• 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 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
第二章 夏商周美术
2009年2月20日
先秦美术
夏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 公元前8世纪—前221年
青铜时代
• 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其中春秋以 前属于奴隶社会,战国进入封建社会。伴随着生产分 工的扩大,青铜的冶炼、制陶、玉石骨牙雕刻、髹漆 及纺织等工业,技艺日渐精湛。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 及新型封建贵族的统治,满足其奢华的需求,工艺美 术、雕塑、建筑、书法、绘画等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其中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因此也把这一时 代称为“青铜时代”。
此外,商周的宫殿和庙宇建筑及壁画,以及战国的帛 画予以重视。
• 一、青铜器 • 二、雕塑:青铜雕塑、石雕、玉雕、陶塑、漆木雕 • 三、绘画:壁画、帛画、漆画 • 四、书法:甲骨文 • 五、工艺:陶瓷器、玉器、漆器、其它工艺
一、青铜器
• 青铜器定义: 青铜器是用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制造的器物。青铜硬度大、 铸造性能好、熔点低、耐腐蚀,适于制作工具、武器、日用器及 雕塑艺术品,是人类最先广泛使用的金属器,在人类历史上促成 了继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之后的青铜时代。 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 铜,硬度为红铜的 4.7倍,性能良好。青铜出现后,对提高社会生 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
宴乐水陆攻战铜 壶.国内现存两件, 一件为传世品,藏 故宫博物院; 一 件 于1965年在成都百 花潭出土。用镶嵌 进行装饰.画面用 带状分割的组织方 法,将题材分为三 层六组。
青铜鸭尊
钫。是战国末期创造的一种 新形式,壶体方正,故名钫, 实即方壶。它常用三角形、 菱形等几何图案进行装饰。
曾侯乙墓青铜尊盘
战国青 铜耳杯
变形蟠龙纹青 铜敦:敦—— 造型可方可圆, 盖与身经常形 制相同,合, 则成球体或卵 形;分,便为 相同的两件。
春秋战国时期壶的造型尤其丰富:
青铜莲 鹤方壶
错银几 何纹青 铜扁壶
簋。春秋时期的簋加了方座,在造型上,形成 圆与方的对比。
尽管还屡见轮廓繁复的实例,但简约却是青铜器造型发展 的大趋势。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容器中对于动物形象的 模仿是其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彩绘陶的造形: 彩绘陶的造形,几
乎包括了战国时期所有的 各种生活器皿除了仿铜器 外.也仿制各种日常陶瓷 器。如鼎、敦、豆、壶、 碗、盘、杯、匜、盒、罐、 炉等等。
战国彩陶埔
彩绘陶的装饰纹样:
彩绘陶的装饰纹样,常见 有以下几类:
1.几何纹。这一类是大量的, 主要有弦纹、二角纹、菱形纹、 方格纹、圆圈纹、锯齿纹、三 角云纹等。
春秋时期出现了印模制范的方法,即先制出精致的 “标准化”模具,然后按各种要求反复印制组合陶范。 这种方法大大节省了工时,提高了效率。
春秋中期出现了失蜡铸造法,即先用蜡制成器件模型, 再用泥浆浸涂焙烤,使蜡质流失,形成泥范最后注入 溶液。用这种方法,可以铸造出极为细密精致的具有 多层透雕装饰的青铜器物。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 就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 着久远的历史。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战国著名青铜器,又名“战斗纹鉴”。1935年于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原汲县)山彪镇出土。有
四兽耳衔环。器外壁细线阴纹嵌入红铜,构成四十组图案,描绘格斗、射杀、划船、犒赏等场
景。图中人物达三百人,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剑、车、船等。战国时代的这幅战
斗写实图,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和军事的形象资料。此器现藏台湾省。
28
2021
29
三、青铜器的加工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加工方法,种类很多,因而大大加强了它 的装饰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其方法大体有:
1.焊接。焊接是将器物的部件或局部在制作过程中用热加工方法 使连接在主体上。青铜器的制作,最早是运用浑铸法,即器物用范块 组合一次铸成。
2021
30
战国中期,犀足筒形器
2021
1
第三章
周代的工艺美术
2021
2
授课提纲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青铜工艺 • 第三节 陶瓷工艺 • 第四节 染织工艺 • 第五节 漆器工艺 • 第六节 其他工艺 • 第七节 结语
2021
3
第一节 概论
2021
4
第一节 概论
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已经调动不了各诸侯国.他们各自发展 自己的势力,内部开始四分五裂,列国战争额繁,形成了一个大动 乱、大转变的时代,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
2021
51
带钩制作工艺: 有浮雕、镂空、鎏金、嵌玉等,都极为精美。
2021
52
3.铜剑:铜剑在春秋战国的青铜制品中,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一种特 殊品种。它既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佩饰品。剑流行在春秋战国时 期,这是因为商周时期作战是以车战为主,使用的是便于勾杀的长 柄武器。春秋以后,步兵和骑兵兴起,为了便于刺杀和格斗,武器 也发生了变化,因而产生了剑。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

中国工艺美术史——四章春秋战国作业ppt
第一节 木漆工艺
一、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 上割取漆液后去水、滤杂成为生漆,生漆经调和、添加配料 成为熟漆,再用熟漆髹饰器物就可得漆器。漆器主要的功用 是充当日用品,也有作乐器、工具和明器使用的。 早在公元前5000到前4000年的河姆渡遗址里,就
出土过朱漆碗及一些原始漆器。表明中国漆器的产生有着久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 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 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 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 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堪 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 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 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 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 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 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 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 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 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 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 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 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格:直径21.8公分高 10.8公分,内装七个不 同形状小盒,七个小盒 尺寸未量。 这件七子奁 盒也一度成为最著名的 漆器。这件七子奁盒确 实是罕见的汉代漆器珍 品。 (2): 所谓七子 奁,是中国古代的一种 化妆盒,一只大盒子里 面套有七只小盒子,小 盒子里分装不同的化妆 品。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件)第三章 春秋战国

战国虎噬羊纹牌饰
虎噬马纹牌饰(战国,长9.2厘米) 北方民族的青铜器曾被称为“鄂尔 多斯式”,但研究的发展,已令越 来越多的专家弃用这个名词。
第三节 其他
一、春秋战国及其以前的丝绸 1、原始社会到西周
丝绸的重要
关系国计民生 高级服装面料 装饰体现等级,指示审美变迁
新石器时代:起源
湖州钱山漾,荥阳青台村丝绸,夏县西阴村家蚕茧
贡献:楚地最大
应用:不够普及
河南淅川春秋 晚期楚墓铜禁
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尊高30.1,盘径58厘米) 尊与盘可分可合。均先 分铸,再焊铆,共由72个组件构成。其制作虽然精细,但功能却不会增强。
嵌错 材料:绿松石、红铜、金银 制作: 1、用尖锐铁工具刻阴文 2、嵌入嵌料 3、打磨平滑 嵌错物: 嵌绿松石(嵌物凸出), 见于二里头文化,春秋战 国增多
发展: 西周晚期:现知最早,山东蓬莱 春秋:数量渐多 战国秦汉:风靡 魏晋以来:渐为汉初自北方草原传入的带头、带扣取代
材料:青铜居多,也常见金、银、玉等 制作:展示性强,故往往考究 来历:北方草原传入说应欠妥
鎏金镶玉石青铜带钩(战 国中期,长11) 鲁国 遗物。形若翼兽,钩端做 兽首形。通体鎏金,中部 镶玉鸟,玉鸟下嵌绿松石。
图案:精美,满密,清晰 题材:四叶、菱形、蟠螭、夔龙、
连弧、山字纹 装饰手法:铸纹,透雕,漆绘、金
银错、镶嵌 透雕镜(复合镜),正面为含锡较
高且略薄的白色青铜片,背面是镂 空图案的一般青铜片,先分铸,再 合铸。兼顾明净和华丽。春秋晚期 出现
嵌玉琉璃镜 透雕镜
四山纹镜(战国,直径 14.2厘米) 山字纹 镜图案的含义,尚不能 解说。西汉时,这类铜 镜仍会出现,但水平一 般不及战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服骑射”,胡服,深衣,战甲,革带,带钩 带钩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服饰配件,是用来束带或佩系的
用具。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带钩多数为青铜 制品,带钩虽小却可谓中国青铜工艺的缩影。带钩的用途之 一是用来连接带的两端,以使之紧固;另一个用途是用来在 腰间系挂器物、饰品。带钩的造型非常多样生动,其形象多 有美好的寓意。
15
图片来源:/zhwh/ctwh/zgfs/ld/200705/t20070521_1104.shtml
16
第五节 染织、服饰
深衣是连体式的长衣服,它 最大的特点是把左边的衣襟缝接 出一片三角形,穿的时候,将它 缠绕至背后,再用带子系住。深 衣一般用柔软的材料制成,再用 挺括的锦缎材料缘边,使其既具 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又持久耐穿。
13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在周朝,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穿十二章纹。 当诸侯卿大夫 与皇帝一起参加祭祀时, 服装上的章纹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 等用之,皇帝衣裳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只能 用七章、五章,以下递减,这便是当时祭服制度的基本内容。 基本原则是“上可含下,下不可拟上”。
14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7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8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1、手织:养蚕,栽桑,缫丝、织绸。 2、机织:纺缚;织机。 3、染色: 商周时期的织物颜色,黄红为主,以朱砂和石黄制 成的红黄二色,间有棕色和褐色,篮、绿等色。比其他颜色更 鲜艳,渗透力也较强。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 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教 师







:
1
第 二 章





主战
讲国
教 师 康 小
时 期 的
花工



:
2
第二章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的工艺美术
要点:
1、青铜器。 2、玉器工艺。 3、漆器工艺。 4、冠服制度。
3
第四节 漆器工艺
4
第四节 漆器工艺
1、漆,漆树的树脂,具有防腐耐酸碱的性能,以漆制成的 各种器皿就是在器物表面用生漆(或熟漆)髹饰过。漆器轻 巧、美观、耐用。9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4、商周时期的服饰
上衣下裳制 基本的服装样式:
衣裳连属制
10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冠服制度:商以后建立,周完善。 十二章纹:日、月、星辰、山川、龙、华虫、宗彝、藻、 火、粉米、黼、黻。
11
十二章纹

山川
宗彝



星辰
华虫

粉米 黼 黻
12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日、月、星辰,取其照鉴; 山川,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纹丽; 宗彝(一种祭祖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蜼),取其忠孝; 藻(水草),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辩。
图片来源: /zhwh/ctwh/zgfs/ld/200705/t20070521_1104.shtml
17
第五节 染织、服饰
18
第六节 建筑艺术
19
第六节 建筑艺术
(原始时期:吊脚楼、窑洞) 1、商周 2、春秋战国 “黄金比”的认识,应用 砖瓦出现(纹样:林木双兽纹,鱼纹等)
20
第二章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作业: 1、比较彩陶、青铜器纹样的异同,并尝试说明其原因。
21
第二章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作业:
2、绘图,描绘十二章纹,并说明其含义 。 3、 “胡服骑射”的服装改革。
22
谢 谢 大 家 !
23
5
第四节 漆器工艺
2、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
器的国家,距今7000多年 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出土一件朱漆木碗。 战国大盛。南方种植漆树, 生产漆器很普遍。楚国。 战国漆器美观使用,无器 不漆,具有逐渐取代青铜 器之势。
6
第四节 漆器工艺
3、漆器的颜色: 4、漆器的种类 :
日用器皿: 家具: 马车饰: 乐器: 墓葬器: 5、漆器的花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