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检测原始记录1

磁粉检测原始记录1
磁粉检测原始记录1

磁粉检测原始记录

编号:第页共页

磁粉检测原始记录(续页)

编号:第页共页

实验原始记录模板.doc

检品检品送检 批号名称来源日期 检验申报标准、内控标准检验 水分、干燥失重检验 规格 依据或标准号项目日期 温度:湿度: 三、检查 1.水分 标准:取本品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药典2005 二部附录ⅧM 第一法 A ),以为溶剂,水分不得过%。 仪器:水分测定仪: 结果:标定值:mg/ml RSD=%(附水分报告)批号样品取样量,g水分,%平均值,% 样品 1 样品 2 2. 干燥失重 标准:照干燥失重法测定,于℃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仪器:烘箱:恒温减压干燥箱:真空泵: 电子天平:(感量) 方法: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法、干燥器干燥法(分常压、减压两种) 干燥剂:硅胶(显蓝色)、五氧化二磷(粉未状)、无水氯化钙(块状) 结果:批号:单位:g 扁形称量瓶扁形称量瓶供试品量(称量瓶+供试品)(称量瓶+供试品)干燥失重平均恒重 1恒重2(W0)(W1)恒重1(W2)恒重2(W3)(%)(%)1 2 公式:干燥失重(%) =(W0+W1-W3) / W1×100% 结论:符合规定 检品检品送检 批号名称来源日期

检验申报标准、内控标准检验(重)装量差异、检验 规格 依据或标准号项目(酸)碱度日期 温度:湿度:3.(重量)装量差异 标准:取本品 20 片( 5 瓶),按药典二部附录方法检查,限度为±% 。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适用于平均片重以下的片剂) 感量 1mg(适用于平均片重或以上的片剂) 结果: 重量差异(片剂)单位: g w平均 装量差异(粉针)单位: g 1 2 3 4 5 总重, g 瓶重, g W供 装量差异, % w平均 公式:(重量)装量差异(%) =(W供 - w 平均) / w 平均× 100% 装量差异=-~+% 结论:符合规定 4.酸度(碱度) 标准:取供试品加水制成每仪器:酸度计: 供试液:g 结果:1ml 中含 ―→ mg 电子天平: ml 的溶液,依法测定。pH 值应为~。 批号样品 1 样品 2 平均结论: 检品 注射用无菌粉针 检品送检名称来源批号 日期 检验申报标准、内控标准检验溶液的澄清度与 检验颜色、 pH 值、 依据或标准号项目 规格日期

磁粉探伤操作流程

磁粉探伤操作流程 1、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 2、记录被探伤件的规格、材质、编号、用途等参数以及探伤机型号、灵敏度试片型号等。 3、对被探伤件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一般采用砂纸打磨后,用洗涤剂清洗。 4、接好电源并对仪器进行预热,预热时间要求10分钟以上。 5、配制磁悬液,并将配制好的磁悬液滴出几滴在工件上,看其浓度及润湿性是否合适,若不合适,磁悬液需重新配制。 6、检查探伤机的提升力是否符合要求。 7、校验灵敏度:将灵敏度试片用洗涤剂清洗,用胶水把试片紧贴在工件上,再对工件进行磁化,同时施加磁悬液。观察试片上各个方向的磁度是否显示出来,并以此确定磁化次数。 8、对工件进行探伤,并注意对同部位需要垂直交叉磁化,以及要有复查间距,探伤后关掉电源。 9、观察磁痕显示,进行磁痕解释、定性、定位及记录磁痕。 10、取下试片擦洗、涂上防锈油,放回原处。 11、整理、清点设备、出具报告。 (6)着色探伤的操作程序 1、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 2、到现场后,应检查工作场地的通风条件及有无火原等。

3、记录被探伤件的规格、材质、编号、用途等参数,以及探伤剂型号及灵敏度试块型号。 4、对被探伤件进行表面处理,如去除氧化皮、铁锈等。 5、对工件和试块进行预清洗,一般采用丙酮或清洗剂,然后进行自然干燥。 6、待工件和试块表面干燥后,施加渗透剂,喷嘴应距工件和试块表面20-30mm。 7、渗透时间应根据使用说明,一般为15-30分钟,这期间应保持探伤面被渗透剂充分湿润。 8、渗透后,清洗掉多余的渗透剂,注意不要造成清洗不足或过清洗。 9、待工件和试块表面干燥后,均匀的喷洒显象剂,在施显象剂之前,应用力摇晃显象剂,使其呈雾状喷出。并注意喷嘴应距探伤表面300-400mm。 10、显象时间应根据使用说明,一般为15-30分钟。 11、显象时间过后,观察、记录、评定结果。 12、进行后清洗、试块放回原处。 13、清点、整理设备,出具报告。

磁粉探伤检验方法

磁粉探伤检验方法 1 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规定了铁磁性材料和零件磁粉检验时工艺的一般要求和详细要求。 1.2 本方法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零件的磁粉探伤检验。不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的检验,也不适用于母材为铁磁材料但用奥氏体焊条焊接的焊缝的检验。 2 定义 磁悬液磁粉和载液(磁粉分散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悬浮液叫磁悬液。 连续法在工件磁化的同时浇洒磁粉或磁悬液的检验方法叫连续法。 剩磁法先将工件进行磁化,然后在工件上浇浸磁悬液的检验方法叫剩磁法。 3 检验人员 3.1 检验人员必须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证书(磁粉专业)。签发 检验报告的人员必须持有Ⅱ级或Ⅱ级以上磁粉检验技术资格证书。编制磁粉检验工艺 (或工艺图表)的人员必须持有磁粉检验Ⅱ级或Ⅱ级以上技术资格证书,且应由磁粉检 验Ⅲ级人员或主管工程师审核。各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自己技术资格等级相适应的工作。3.2 色盲、近距离矫正视力在5.0以下者,不得参与磁粉检验结果评定。 3.3 为防止强电及紫外线的危害,必须配备有关防护用品;同时,必须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4 设备和仪器 4.1 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应能满足受检材料和零部件磁粉检验要求,并能满足安全操作的要求。 4.1.1 检验设备有便携式、移动式、固定式和专用设备,设备应具备对工件完成磁化、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提供观察条件及退磁等功能,有必要时,退磁装置亦可另外单独配置;检验设备应按零件形状、尺寸和技术要求配备,同时满足相应技术及安全操作的要求。 4.1.2 磁化装置应有足够的磁化电流或提升力,能满足零件磁粉检验的要求;其他辅助 装置(如指示仪表、夹头、搅拌喷淋器等)均应能适应检验的实际需要。 4.1.3 当采用剩磁法检验时,交流探伤机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直流和三相全波整 流探伤机应配备通电时间控制继电器。 4.1.4 半自动化磁粉检验装置应配备检验工件是否磁化的控制装置及报警装置。 4.1.5 当采用荧光磁粉检验时,应有能产生波长在320nm~400nm范围内,中心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照射装置。检验时应有足够的紫外线辐照度,一般规定在距光源380mm 处,紫外线辐照度应不低于1000μw/cm2。荧光磁粉检验暗区的环境光照度应不大于 20lx。 4.1.6 当采用非荧光磁粉检验时,被检零件表面的可见光照度应不小于1000lx。 4.1.7 检验设备应安装在灰尘较少、整洁的地点,并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检验地 点应有专门的照明装置并符合零件磁粉检验的要求。 4.2 退磁设备

实验原始记录模板(检查)

温度:湿度: 检查 1. 水分 标准:取本品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药典2005二部附录ⅧM 第一法A),以为溶剂,水分不得过%。 仪器:水分测定仪: 2.干燥失重 标准:照干燥失重法测定,于℃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仪器:烘箱:恒温减压干燥箱:真空泵: 电子天平:(感量) 方法: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法、干燥器干燥法(分常压、减压两种) 干燥剂:硅胶(显蓝色)、五氧化二磷(粉未状)、无水氯化钙(块状) 公式:干燥失重(%)=(W0+W1-W3)/ W1×100% 结论:符合规定 温度:湿度: 3.(重量)装量差异 标准:取本品20片(5瓶),按药典二部附录方法检查,限度为±%。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适用于平均片重以下的片剂) 感量1mg(适用于平均片重或以上的片剂) 结果: 重量差异(片剂)单位:g

装量差异(粉针) 单位:g 公式:(重量)装量差异(%)=(W 供- w 平均)/ w 平均 × 100% 装量差异= - ~ + % 结论:符合规定 4.酸度 (碱度) 标准:取供试品加水制成每1ml 中含 mg 的溶液,依法测定。pH 值应为 ~ 。 仪器: 酸度计: 电子天平: 供试液: g ―→ ml 结果: 结论: 温度: 湿度: 5.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pH 值 标准: 仪器:澄明度检测仪: 酸度计: 方法:取供试品 5瓶, 分别按标示量加水制成每1ml 中含 mg 的溶液 ,与浊度标准液及标准比色液比较后,测定pH 值。 供试液:每瓶加水 ml 结果: 6. 不溶性微粒 (例如)

标准:每1.0g样品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粒 方法:取本品3份,加微粒检查用水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X C) 仪器:微粒分析仪GWF-8JC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温度:湿度: 7. 可见异物 仪器:澄明度检测仪: 方法:灯检法、光散射法(深色透明容器或大于7号颜色) 结果判定:5份供试品在静置一定时间后轻轻旋转时均不得检出烟雾状微粒柱,且不得检出金属屑、玻璃屑、长度或最大粒径超过2mm纤维和块状物等明显可见异物。如检出微细可见异物(如点状物、2mm以下的短纤维和块状物等),除另有规定外,其数量应符合下表规定;如仅有1支(瓶)或以上供试品不符合规定,另取10份同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操作方法:取本品5支(瓶),除去容器标签,擦净容器外壁,在层流净化台内操作,分别加入不溶性微粒检查用水溶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H) 结论:

实验原始记录模板(检查)

三、 检查 1. 水分 标准:取本品内容物,照水分测定法(药典2005二部附录Ⅷ M 第一法 A ),以 为溶剂,水分不得过 %。 仪器: 水分测定仪: 结果: 标定值: mg/ml RSD= % (附水分报告) 2.干燥失重 标准:照干燥失重法测定,于 ℃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 %。 仪器:烘箱: 恒温减压干燥箱: 真空泵: 电子天平: (感量0.1mg ) 方法:烘箱干燥法、恒温减压法、干燥器干燥法(分常压、减压两种) 干燥剂:硅胶(显蓝色)、五氧化二磷(粉未状)、无水氯化钙(块状) 结果: 批号: 单位:g 公式:干燥失重(%)=(W 0+W 1-W 3)/ W 1×100% 结论:符合规定

温度:湿度: 3.(重量)装量差异 标准:取本品20片(5瓶),按药典二部附录方法检查,限度为±%。 仪器:电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以下的片剂) 感量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或0.30g以上的片剂)结果: 重量差异(片剂)单位:g 公式:(重量)装量差异(%)=(W供- w平均)/ w平均× 100% 装量差异= - ~+ % 结论:符合规定 4.酸度(碱度) 标准:取供试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mg的溶液,依法测定。pH值应为~。仪器:酸度计:电子天平: 供试液:g ―→ml 结果:

温度:湿度: 5.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pH值 标准: 仪器:澄明度检测仪:酸度计: 方法:取供试品5瓶, 分别按标示量加水制成每1ml 中含mg的溶液,与浊度标准液及标准比色液比较后,测定pH值。 供试液:每瓶加水ml 结果: 6. 不溶性微粒(例如) 标准:每1.0g样品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过600粒 方法:取本品3份,加微粒检查用水制成每1ml中含50mg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X C) 结论: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磁粉探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编制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使探伤人员在进行磁粉探伤过程中有明确的步骤、程序,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工件及焊缝的表面或近表面裂纹和其它缺陷,对于铁磁性材料的毛坯件、半成品(钢坯、铸件和锻件)及成品也可参照执行。(本指导书主要侧重磁辘法) 3引用标准 3.1 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2GB / T1260 4. 5《无损检测名词术语》 3.3GB3721-83《磁粉探伤机》 3.4ZBK54004-87《汽轮机铸钢件的磁粉探伤及质量分级方法》 3.5GB/T9444-88《铸钢件磁粉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 3.6ZBK54002-87《汽轮机叶片磁粉探伤方法》 3.7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 4检测人员 4.1凡从事磁粉探伤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的资格证书。 4.2磁粉探伤人员按技术等级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磁粉探伤的各技术等

级人员,只能从事该等级相应的探伤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3凡从事磁粉探伤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3.1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一年检查一次。 4.3. 2从事磁粉探伤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5设备 5.1磁粉探伤设备必须符合GB3721-83的规定。 5.2所使用磁粉探伤设备(电磁辘),当电磁辘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电磁轨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直流电磁辄至少177N的提升力。 5.3应具备的辅助设备: (1) A型试片; (2) 2-10倍放大镜; 6磁粉及磁悬液 6.1磁粉应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磁粉之间不应相互吸引。 6.2磁粉粒度应均匀。湿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为2-lOu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 45 P m o干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不大于90 Um,最大粒度应不大于180 Um。 6.3磁粉的颜色与被检工件表面相比应有较高的对比度。 6.4湿粉法应用煤油或水作为分散媒介。若以水为媒介时,应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磁悬液的粘度应控制在5000-2000Pa. s (25°C)。 6.5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以及施加方法、时间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新配制的非荧光磁粉浓度为10-20g/Io

磁粉探伤原里及方法

磁粉探伤原理及方法 本文章详细介绍了磁粉探伤仪及磁粉探伤机在磁粉探伤中常用的几种探伤方法及原理,本文章摘录于《磁粉检测(第2版)》。并推荐磁粉探伤仪及磁粉探伤机使用单位购买《磁粉检测(第2版)》。 磁粉探伤的原理及其主要特点 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工件被磁化后,当缺陷方向与磁场方向成一定角度时,由于缺陷处的磁导率的变化,磁力线逸出工件表面,产生漏磁场,吸附磁粉形成磁痕。用磁粉探伤检验表面裂纹,与超声探伤和射线探伤比较,其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缺陷容易辨认。但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检验铁磁性材料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一、周向磁化法 周向磁化法又称环形磁化法,使工件产生周向磁化,形成周向磁场。周向磁化法能有效的检出与工件轴线平行或近似平行的缺陷即与轴线夹角小于45度的轴向缺陷(纵向缺陷)或源盘工件的径向缺陷。对大多数工件,周向磁化比较容易控制。常用的周向磁化法有轴向通电法,触头法,中心导体法和平行电缆法。 1 触头法 触头法又称支杆法、磁锥法、电极触点法、刺入法。是一种工件直接通电磁化法。即电流通过两个触头直接通人工件,使工件局部磁化产生以两触头为圆心的局部轴向磁场,检测与两触头连线平行和近于平行(夹角小于45度)的缺陷。 (1)触头法的优缺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触头法磁化形成基本为轴周向磁场,适于大工件的局部磁化或形状复杂的工件磁化,检测灵敏度较高。工件直接通电,触头与工件接触容易引起过热。 (2)磁化电流:交流电与直流电、 (3)磁化规范:触头法可以用较小的电流产生较强的基本为轴向的磁场,对大工件局部进行有效地磁化,磁化规范与两触头间距L及工件的厚度T有关。一般用I等于4L选择磁化电流。 (4)有效磁场范围:触头法有效磁场在两触头间。 2 轴向通电法 轴向通电法是一种直接通电的磁化方法,即沿工件轴向通电而磁化工件的方法。 (1)轴向通电法磁化的优缺点:轴向通电灵敏度可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调整使用性广。工件直接通电,容易烧损工件且不太安全,且对于轴套类工件由于磁屏蔽效应内壁裂纹几乎不能检测。 (2)磁化电流种类:交流电,直流电。 (3)磁化规范:不同资料介绍的磁化规范步不尽相同,甚至相差很大,请参见相关书籍。确定磁化规范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a.按照工件材料的磁化曲线; b.用磁粉探伤灵敏度试块或试片通过实验确定; c.按照技术标准.法规等技术规范确定。 (4)磁粉探伤灵敏度试块,试板或试片确定磁化规范,是一种简便,可靠而有直观的方法,把灵敏度试片或试块试板放在被检工件表面上,调节磁化电流以在灵敏度试片或试块试板上对应的人工缺陷产生清晰磁痕显示的磁化规范为准。 (5)实心圆柱体工件的磁场强度,随着与轴线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工件表面的磁场强度最

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针对分析检验记录) 原始记录是出具资料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为保证药品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原始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 原始记录应采用统一印制的活页记录纸、实验记录本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见附件),并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显微绘图可用铅笔)。凡用微机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剪贴于记录上的适宜处,并有操作者签名;如系用热敏纸打印的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蓝黑墨水或碳素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记录纸上。 1.2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生产单位或产地,检验目的和收检日期,以及样品的数量和封装情况等,并将样品的编号与品名记录于记录纸上。 1.3 原始检验记录,应先写明检验的依据。凡按中国药典、部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或国外药典检验者,应列出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凡按送验者所附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者,应先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并将前述有关资料的影印件附于检验记录之后,或标明归档编码。 1.4 检验过程中,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系完全按照1.3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但如稍有修改,则应将改变部分全部记录),实验条件(如实验温度,仪器名称型号和校正情况等),观察到的现象(不要照抄标准,而应是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详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第414页)和结果判断等;均应及时、完整地记录,严禁事后补记或转抄。如发现记录有误,可用单线划去并保持原有的字迹可辩,不得擦抹涂改;并应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以示负责。检验或试验结果,无论成败(包括必要的复试),均应详细记录、保存。对废弃的数据或失败的实验,应及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 1.5 检验中使用的标准品或对照品,应记录其来源、批号和使用前的处理;用于

磁粉探伤介绍

磁粉探伤介绍 1技术原理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磁粉探伤,是通过磁粉在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以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处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将钢铁等磁性材料制作的工件予以磁化,利用其缺陷部位的漏磁能吸附磁粉的特征,依磁粉分布显示被探测物件表面缺陷和近表面缺陷的探伤方法。该探伤方法的特点是简便、显示直观。利用了工件缺陷处的漏磁场与磁粉的相互作用,它利用了钢铁制品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如裂纹,夹渣,发纹等)磁导率和钢铁磁导率的差异,磁化后这些材料不连续处的磁场将发生崎变,形成部分磁通泄漏处工件表面产生了漏磁场,从而吸引磁粉形成缺陷处的磁粉堆积——磁痕,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显现出缺陷位置和形状,对这些磁粉的堆积加以观察和解释,就实现了磁粉探伤。 磁粉探伤与利用霍耳元件、磁敏半导体元件的探伤法,利用磁带的录磁探伤法,利用线圈感应电动势探伤法同属磁力探伤方法。 2主要分类 磁粉探伤种类: 1、按工件磁化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周向磁化法、纵向磁化法、复合磁化法 和旋转磁化法。 2、按采用磁化电流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磁化法、半波直流磁化法、和交流 磁化法。 3、按探伤所采用磁粉的配制不同,可分为干粉法和湿粉法。 4、按照工件上施加磁粉的时间不同,可分为连续法和剩磁法。 3操作方法 将待测物体置于强磁场中或通以大电流使之磁化,

磁粉探伤 若物体表面或表面附近有缺陷(裂纹、折叠、夹杂物等)存在,由于它们是非铁磁性的,对磁力线通过的阻力很大,磁力线在这些缺陷附近会产生漏磁。当将导磁性良好的磁粉(通常为磁性氧化铁粉)施加在物体上时,缺陷附近的漏磁场就会吸住磁粉,堆集形成可见的磁粉痕迹,从而把缺陷显示出来。 第一步:预清洗 所有材料和试件的表面应无油脂及其他可能影响磁粉正常分布、影响磁粉堆积物的密集度、特性以及清晰度的杂质。 第二步:缺陷的探伤 磁粉探伤应以确保满意的测出任何方面的有害缺陷为准。使磁力线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横穿过可能存在于试件内的任何缺陷。 第三步:探伤方法的选择 1:湿法:磁悬液应采用软管浇淋或浸渍法施加于试件,使整个被检表面完全被覆盖,磁化电流应保持1/5~1/2秒,此后切断磁化电流,采用软管浇淋或浸渍法施加磁悬液。 2:干法。磁粉应直接喷或撒在被检区域,并除去过量的磁粉,轻轻地震动试件,使其获得较为均匀的磁粉分布。应注意避免使用过量的磁粉,不然会影响缺陷的有效显示。 3:检测近表面缺陷。检测近表面缺陷时,应采用湿粉连续法,因为非金属夹杂物引起的漏磁通值最小,检测大型铸件或焊接件中近表面缺陷时,可采用干粉连续法。 4:周向磁化。在检测任何圆筒形试件的内表面缺陷时,都应采用中心导体法;试件与中心导体之间应有间隙,避免彼此直接接触。当电流直接通过试件时,应注意防止在电接触面处烧伤,所有接触面都应是清洁的。

(完整版)磁粉探伤工艺规程-2017

磁粉探伤工艺规程编制:年月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

1 目的和范围 1.1 目的:使产品磁粉探伤作业质量符合质量要求,并处于受控状态。 1.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验钢质模锻件及其加工件表面及近表面的裂纹和其它缺陷。 2 岗位任职条件 2.1 必须具有高中、技校、中专及以上学历,视力(包括矫正视力)达到1.0以上,无色盲;熟练掌握磁粉探伤基本知识,热爱本职工作。 2.2 必须经过铁道部门无损检测鉴定考核委员会组织的磁粉探伤专门培训,并取得铁道部门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委员会颁发的Ⅱ级及以上级别的磁粉探伤技术资格证书。 3 工具、量具、工装设备及材料 4 环境条件 4.1 探伤作业场地应远离翻砂、锻打、电焊、潮湿、粉尘场所,地面须经硬化;室内温度达到10—30℃。 4.2 探伤作业场地应整洁明亮,采用荧光磁粉探伤时,观察磁痕显示处紫外灯的辐照度不得低于1500μW/cm2。 4.3磁粉探伤机所用电源必须与大型机械、动力电源分开。 4.4 探伤作业场地应设有工件存放架或箱,待探、待处理、合格的零件应隔离放置,并设有明显的标识。 5 检验规则 5.1新造工件的磁粉探伤应在最终热处理工序或机加工工序之后进行。最终热处理工序之前的磁粉探伤结果不能作为产品交验的依据。检修工件的磁粉探伤应在分解抛丸除锈工序之后进行。 5.2工件探伤部位表面经过处理应达到规定清洁度,探伤部位应光滑平整,不得存在油污、尘垢、锈蚀、氧化皮等影响磁化及磁痕识别的物质。 5.3 探伤部位经过修磨或机械加工后,必须进行复探。 5.4探伤后,探伤部位再次经过热处理的工件,热处理后探伤部位必须进行全面复探。 5.5探伤后,探伤部位再次经过机加工的工件加工后探伤部位必须进行全面复探。 6 探伤方法 6.1 工件磁粉探伤采用湿法连续法。

磁粉探伤原理

磁粉探伤原理 百科名片 磁粉探伤利用工件缺陷处的漏磁场与磁粉的相互作用,它利用了钢铁制品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如裂纹,夹渣,发纹等)磁导率和钢铁磁导率的差异,磁化后这些材料不连续处的磁场将发生崎变,形成部分磁通泄漏处工件表面产生了漏磁场,从而吸引磁粉形成缺陷处的磁粉堆积——磁痕,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显现出缺陷位置和形状,对这些磁粉的堆积加以观察和解释,就实现了磁粉探伤。 目录 简介 分类 原理 用途 优缺点 操作步骤 使用介质 简介 将钢铁等磁性材料制作的工件予以磁化,利用其缺陷部位的漏磁能吸附磁粉的特征,依磁粉分布显示被探测物件表面缺陷和近表面缺陷的探伤方法。 该探伤方法的特点是简便、显示直观。 磁粉探伤与利用霍耳元件、磁敏半导体元件的探伤法,利用磁带的录磁探伤法,利用线圈感应电动势探伤法同属磁力探伤方法。 通过磁粉在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以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处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分类 磁粉探伤种类:

1、按工件磁化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周向磁化法、纵向磁化法、复合磁化法和旋转磁化法。 2、按采用磁化电流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磁化法、半波直流磁化法、和交流磁化法。 3、按探伤所采用磁粉的配制不同,可分为干粉法和湿粉法。 原理 将待测物体置于强磁场中或通以大电流使之磁化,若物体表面或表面附近有缺陷(裂纹、折叠、夹杂物等)存在,由于它们是非铁磁性的,对磁力线通过的阻力很大,磁力线在这些缺陷附近会产生漏磁。当将导磁性良好的磁粉(通常为磁性氧化铁粉)施加在物体上时,缺陷附近的漏磁场就会吸住磁粉,堆集形成可见的磁粉痕迹,从而把缺陷显示出来。 磁粉探伤 用途 在工业中,磁粉探伤可用来作最后的成品检验,以保证工件在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如焊接、金属热处理、磨削)后,在表面上不产生有害的缺陷。它也能用于半成品和原材料如棒材、钢坯、锻件、铸件等的检验,以发现原来就存在的表面缺陷。铁道、航空等运输部门、冶炼、化工、动力和各种机械制造厂等,在设备定期检修时对重要的钢制零部件也常采用磁

磁粉检测报告填写说明及考核注意事项

云南省特种设备MT-Ⅰ级()Ⅱ级()人员操作考试报告

云南省特种设备MT-Ⅰ级()Ⅱ级()人员操作考试报告

附:报告填写说明及考核注意事项 一、板状焊缝试件(缺陷检测参数)探伤报告填写说明 S1:第一组缺陷中最左端缺陷的起点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S2:第一组缺陷中最右端缺陷的终点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S3:第一组缺陷中最长缺陷的左端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S1':第二组缺陷中最左端缺陷的起点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S2':第二组缺陷中最右端缺陷的终点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S3':第二组缺陷中最长缺陷的左端到试板左边线的距离,mm; L1:第一组缺陷中最大缺陷长度,mm; L2:第二组缺陷中最大缺陷长度,mm; n1:第一组缺陷总数,mm; n2:第二组缺陷总数,mm; 二、管状、管板焊缝试件(缺陷检测参数)探伤报告填写说明 缺陷检测参数同板状焊缝试件,其标距以试件钢印号前沿管材母线为缺陷起点,向右展开(以俯视图测量,0点开始逆时针测量),其参数记录与板状焊缝试件相似。 三、考核注意事项

1、焊缝板状试件考试时间为40分钟,管状或管板试件考试时间为40分钟。超时不得大于15分钟。超时小于或等于5分钟扣2分;超时5~10分钟内扣4分,超时10~15分钟扣6分。 2、焊缝板状试件满分70分,管状或管板试件满分30分。 3、试件编号说明: M1 10 01:M1代表磁粉检测板状焊缝试件,10代表板厚,01代表顺序号; M2 108 01:M2代表磁粉检测管状焊缝试件,108代表管径,01代表顺序号; M3 133 01:M3代表磁粉检测管板焊缝试件,133代表管径,01代表顺序号。

磁粉检测作业指导方案

执行日期:2015年3月10日 1 目的 1.1为使钢结构的部件和焊缝采用磁粉检测时其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化,能正确反映产品质量制定本 操作规程。 1.2磁粉检测可以发现裂纹、夹杂、气孔、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但难以发现表面浅而宽的凹坑、 埋藏较深的缺陷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极小的分层。

2 适用范围 2.1磁粉检测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因此对于奥氏体不锈钢,铁和钦合金、铝和铝合金、铜等非磁性材料不能用磁粉检测。由于马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具有磁性,因此可以进行磁粉检测。 3 引用标准 3.1GB/T 5616-2006 无损检测应用导则 3.2GB/T 9445-200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3.3 3.4 3.5 3.6 4 4.2 4.3 法 4.4的 5 检 测 准 备 5.1 工艺准备 5.1.1 检测方案 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磁粉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磁粉检测方案由MT-II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5.1.2 检测工艺卡

检测前应编制磁粉检测工艺卡检测工艺卡由MT-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5.2 检测设备与器材 5.2.1 磁粉探伤机 1;磁粉探伤机应能对试件完成连续磁化,施加磁粉,提供观察条件以及退磁等四道工序。如无必要可不带退磁装置。 2;磁粉探伤机应能适应试件的形状,尺寸,材质,表面状态以满足对缺陷检测的要求,能有 3 4 5 5.2.2 5.2.3 照度 计和 黑光 辐照 计 少每年校验一次。 5.2.4 标准试片与磁场指示器 1;A型标准试片 a.A型标准试片用来检查探伤装置、磁粉、磁悬液的综合性能以及连续法中试件表面有效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有效探伤范围和探伤操作是否正确等,这种试片必须经过权威机关检定。 b.A型标准试片分高中低三种灵敏度,其型号的分数小则要求能显示磁痕的有效磁场强度越高。此灵敏度不代表实际能检测缺陷的大小,应根据对探伤灵敏度的要求选用相应的A型标准试片。

外加剂检验实施细则

(一)减水率 一、依据标准 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普通减水剂(早强型、标准型、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标准型、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早强型、标准型、缓凝型)、引气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剂、缓凝剂和引气剂共八类混凝土外加剂。 三、仪器设备: 1、混凝土单卧轴强制式搅拌机 48转/分 HJW—3060型 2、混凝土振动台 50Hz 振幅0.5mm J02—31—4型 3、恒温恒湿全自动设备温度表±0.1℃湿度表±1% HWB—6型 4、坍落度筒上、下筒内径为100mm、200mm,高300mm 5、压力试验机 0~2000kN 精确度5kN NYL-2000型 6、天平 0~20kg 精确度1g SA130型 7、容量筒 5L(内径与内高186±2mm,筒壁厚3mm) 四、材料要求: 1、水泥:基准水泥 2、砂:符合GB/T14684要求的细度模数为2.6~2.9的二区中砂,含泥量小于1%。 3、石子:符合GB/T14685要求粒径为5~20mm(圆孔筛)的碎石,采用二级配,其中5~10mm占40%,10~20mm占60%,满足连续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如有争议,以碎石结果为准。

4、水:符合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技术要求。 5、外加剂:需要检测的外加剂。 五、取样规定: 生产厂应根据产量和生产设备条件,将产品分批编号,掺量大于等于1%(含1%)同品种的外加剂每一编号为100t,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每一编号为50t,不足100t或50t的可按一个批量计算,同一编号的产品必须混合均匀。 每一编号取样量不少于0.2t水泥所需用的外加剂量。 每一批取样应充分混匀,分为两等份,其中一份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试验,另一份保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提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关进行复验或仲裁。 六、分类: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使用功能分为四类: 1、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和泵送剂等。 2、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缓凝剂、促凝剂和速凝剂等。 3、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包括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和矿物外加剂等。 4、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剂,包括膨胀剂、防冻剂、着色剂等。 七、相关定义: 1、外加剂: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掺入的,并能按要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一般掺量不超过胶凝材料重量5%的材料称为混凝土外加剂。 2、基准混凝土:按GB 8076-2008规定配制的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

磁粉探伤实做步骤修订稿

磁粉探伤实做步骤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概述 (一)合格的操作人员 ?合格的操作人员对磁粉检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所说的合格,不仅是获得检测的资格证书,还应当真正了解磁粉检测,熟悉自已所进行检查的产品磁粉检测的全过程,能正确检查出材料缺陷并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与此同时,操作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即视力和体力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 (二)适合设备和材料的应用 ?不适宜的设备和材料可以导致检验质量低劣,选择和保养好检测设备及材料是获得优良的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设备和材料时,应当考虑设备材料的使用特点、主要性能及应用范围。要注意设备材料的定期校验与标准化,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将大大影响检测的效果。 (三)磁粉检测工艺控制 (1)为了保证磁粉检测的可靠性,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标准、规范和检验规程进行。所有技术文件应齐全、正确,并应是现行有效版本。 (2)综合性能试验磁粉检测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试验,应在初次使用探伤机时及此后每天开始工作前进行。 (四)环境条件

?光线、温度、湿度、有无电磁场、电源电压是否满足 ?如:非荧光磁粉检测时,检测地点应有充足的自然光或白光,采用荧光磁粉检验时,要有合适的暗区或暗室。 磁粉探伤应用举例 ?磁轭式磁粉探伤器探伤工艺要点 ?探伤方法:干法连续法(也有湿法,如喷罐式探伤轮心工艺孔、齿轮等)、交流纵向磁化 ?提升力和综合灵敏度试验:磁粉探伤器两磁轭间距为100mm 时,平行放置在提升力试块上,打开电源开关,缓缓提起探伤器,应能将圆柱形试块提起。 15/50A型试片用胶带呈“井”字形紧密贴在工件被检部位处,检查A型试片磁痕,应显示清晰。 磁轭式磁粉探伤器探伤工艺要点 准备 1.次输出电压为36V。 2.探伤设备到探伤器的电缆线≤15m, 3.将分解后的部件整齐摆放在探伤架上; 4.清除部件上的氧化皮、油污、油漆及其他附着物; 5.油孔、槽穴及其他孔隙在探伤后难以清除磁粉时,在探伤前要用无害物质堵住;

磁粉探伤实做步骤

概述 (一)合格的操作人员 ?合格的操作人员对磁粉检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所说的合格,不仅是获得检测的资格证书,还应当真正了解磁粉检测,熟悉自已所进行检查的产品磁粉检测的全过程,能正确检查出材料缺陷并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与此同时,操作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即视力和体力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二)适合设备和材料的应用 ?不适宜的设备和材料可以导致检验质量低劣,选择和保养好检测设备及材料是获得优良的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设备和材料时,应当考虑设备材料的使用特点、主要性能及应用范围。要注意设备材料的定期校验与标准化,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将大大影响检测的效果。 (三)磁粉检测工艺控制 (1)为了保证磁粉检测的可靠性,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标准、规范和检验规程进行。所有技术文件应齐全、正确,并应是现行有效版本。 (2)综合性能试验磁粉检测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试验,应在初次使用探伤机时及此后每天开始工作前进行。 (四)环境条件 ?光线、温度、湿度、有无电磁场、电源电压是否满足

?如:非荧光磁粉检测时,检测地点应有充足的自然光或白光,采用荧光磁粉检验时,要有合适的暗区或暗室。 磁粉探伤应用举例 ?磁轭式磁粉探伤器探伤工艺要点 ?探伤方法:干法连续法(也有湿法,如喷罐式探伤轮心工艺孔、齿轮等)、交流纵向磁化 ?提升力和综合灵敏度试验:磁粉探伤器两磁轭间距为100mm 时,平行放置在提升力试块上,打开电源开关,缓缓提起探伤器,应能将3.5kgf圆柱形试块提起。 15/50A型试片用胶带呈“井”字形紧密贴在工件被检部位处,检查A型试片磁痕,应显示清晰。 磁轭式磁粉探伤器探伤工艺要点 准备 1.次输出电压为36V。 2.探伤设备到探伤器的电缆线≤15m, 3.将分解后的部件整齐摆放在探伤架上; 4.清除部件上的氧化皮、油污、油漆及其他附着物; 5.油孔、槽穴及其他孔隙在探伤后难以清除磁粉时,在探伤前要用无害物质堵住; 6.干法探伤应用毛刷涂匀滑石粉,使部件表面全部覆盖,以增

磁粉探伤实做步骤

概述 (一)合格的操作人员 合格的操作人员对磁粉检测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所说的合格,不仅是获得检测的资格证书,还应当真正了解磁粉检测,熟悉自已所进行检查的产品磁粉检测的全过程,能正确检查出材料缺陷并对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与此同时,操作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即视力和体力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二)适合设备和材料的应用 不适宜的设备和材料可以导致检验质量低劣,选择和保养好检测设备及材料是获得优良的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设备和材料时,应当考虑设备材料的使用特点、主要性能及应用范围。要注意设备材料的定期校验与标准化,不合格的设备和材料将大大影响检测的效果。 (三)磁粉检测工艺控制 (1)为了保证磁粉检测的可靠性,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标准、规范和检验规程进行。所有技术文件应齐全、正确,并应是现行有效版本。 (2)综合性能试验磁粉检测综合性能(系统灵敏度)试验,应在初次使用探伤机时及此后每天开始工作前进行。 (四)环境条件 光线、温度、湿度、有无电磁场、电源电压是否满足

如:非荧光磁粉检测时,检测地点应有充足的自然光或白光,采用荧光磁粉检验时,要有合适的暗区或暗室。 磁粉探伤应用举例 磁轭式磁粉探伤器探伤工艺要点 探伤方法:干法连续法(也有湿法,如喷罐式探伤轮心工艺孔、齿轮等)、交流纵向磁化 提升力和综合灵敏度试验:磁粉探伤器两磁轭间距为100mm 时,平行放置在提升力试块上,打开电源开关,缓缓提起探伤器,应能将3.5kgf圆柱形试块提起。 15/50A型试片用胶带呈“井”字形紧密贴在工件被检部位处,检查A型试片磁痕,应显示清晰。 磁轭式磁粉探伤器探伤工艺要点 准备 1.次输出电压为36V。 2.探伤设备到探伤器的电缆线≤15m, 3.将分解后的部件整齐摆放在探伤架上; 4.清除部件上的氧化皮、油污、油漆及其他附着物; 5.油孔、槽穴及其他孔隙在探伤后难以清除磁粉时,在探伤前要用无害物质堵住; 6.干法探伤应用毛刷涂匀滑石粉,使部件表面全部覆盖,以增

磁粉探伤方法

磁粉探伤方法(一) [主要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铁磁材料及其制品磁粉探伤的一般方法和交叉磁轭探伤方法(以下称探伤)、缺陷磁痕的分类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检验铁磁材料及其制品(以下称试件)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纹和其他缺陷。[应用指要] 本标准对磁粉探伤所用的各种设备器材及其技术要求、探伤时机安排,不同的探伤实施方法及各自的特长与适用范围、检验程序与要领、显示的磁痕判别与分类等进行了扼要的描述和规定,它可作为任何部件磁粉检验规程编制的依据。一个有效的磁粉探伤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这样的。其所用磁化方法建立于被检件上的磁场,应尽可能与缺陷预计方向垂直,且应有足够的场强;当用选定的标准试片(块)校验时,试片上要求检出的人工缺陷处形成的漏磁场应能充分吸附施加的磁粉,形成清晰可见的磁痕。 1.术语 1.1 有效探伤范围 在实际探伤条件下,被检试件上能达到必要磁化状态和所需探伤灵敏度的范围。 1.2 交叉磁轭 交叉磁轭是由两个轭状电磁铁以一定的夹角进行空间或平面交叉,并用两个不同相位的交流电激励而产生旋转磁场的探伤装置。 1.3 本标准使用的其他术语按GB/T12604.5的规定。 2.探伤人员资格 2.1 从事探伤的人员,应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并取得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2.2 色盲及矫正后视力低于1.0的不得从事探伤操作。 3.探伤装置 3.1 探伤装置应能对试件完成磁化、施加磁粉、提供观察条件及退磁等四道工序。如无必要,可不带退磁装置。 3.2 探伤装置应适合试件的形状、尺寸、材质、表面状态并满足对缺陷的检测要求。能有效和安全地进行探伤。 3.3 磁化装置有电流法和永久磁铁法两种。电流法中又可分成交流、直流、脉动电流、冲击电流、旋转磁场等。 3.4 用电流磁化的装置,应能向试件提供检测缺陷所需的磁势,符合GB/T 3721所规定的技术要求。 3.5 磁轭型或磁极型装置应标明在规定的磁极距离下的提升力数据,作为衡量该装置能向试件输入必要磁势的依据。电磁铁磁轭还必须标明电流的种类和频率。交叉磁轭应符合JB/T 6870技术要求。 3.6 湿法中的磁悬液施加装置,应在磁悬液槽内设置搅拌机构,使均匀弥散着磁粉的磁悬液能稳定地施加到试件上去而不影响已生成的磁痕。 3.7 干法中的磁粉施加装置,必须使干燥的磁粉始终呈均匀分散状态,能稳定地把磁粉施加到试件上去而不影响已生成的磁痕。 3.8 使用荧光磁粉或荧光磁粉磁悬液探伤时,要采用黑光灯照射装置,该装置辐射波长为320~400nm。在距离黑光灯380mm的试件表面。紫外线辐照度原则上应大于800μW/cm2,或按GB/T 5097间接进行测定。 3.9 退磁装置应能根据试件的用途将剩磁减小到指定的限度,剩磁感应强度应低于0.3mT。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细则

药品检验原始记录的书写规定 药品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追溯性。规范检验记录是保证再现实验过程,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实现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技术支撑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记录必须做到:记录原始、真实,标准正确,数据准确,内容完整、齐全,书写清晰、整洁。 1、检验记录的基本要求: 1.1 检验人员在检验前,应进行核对。注意检品与检品卡的内容是否相符,逐一查对检品的编号、名称、规格、产品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检验项目、检验目的、检验依据、收检日期、检品数量和包装情况等,并将相关内容记录于检验原始记录纸上。 1.2 检验原始记录应记录在检验原始记录纸上,用统一的文件编号,采用活页记录纸和各类专用检验记录表格,检验过程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或用蓝黑色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书写,试验数据如取样量、溶剂用量等应用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书写,各检验项目的记录格式参照各检验科室原始记录模板书写,内容应包括所有与检验有关的信息。凡用仪器打印的数据与图谱,应注明检品编号、文件编号、检验项目(包括图谱的具体试验名称和数据归属),并有检验者、校对者签名,需要引用的数据要在相关数据前打勾。仅有数据(如不溶性微粒)的打印纸附于检验原始记录后,或粘贴于原始记录的适宜处,并加盖检验者骑缝章或骑缝签字。如用热敏纸打印数据,为防止日久褪色难以识别,应以钢笔、碳素笔或签字笔将主要数据记录于原始记录纸上。 1.3 检验依据按国家(中国药典)、部、局颁标准等成册标准检验的,应在检验原始记录中写明标准名称、版本和页数;按单篇标准检验的,应在检验原始记录中写明标准名称并将标准复印件附于检验原始记录最后面;按委托人提供检验资料或有关文献检验的,应在检验原始记录中写明标准名称并将有关资料附于检验原始记录最后面(注册检验资料除外)。 1.4 检验过程可按检验顺序依次记录各检验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验日期,操作方法(如完全按照检验依据中所载方法,可简略扼要叙述),实验条件(如实验温湿度,仪器名称型号和编号),实验结果(不要照抄标准,而应简要记录检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真实情况;遇有反常的现象,则应详细记录,并鲜明标出,以便进一步研究),实验数据,计算(注意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