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CT

合集下载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诊断
梁 林
澄迈 5 10 79 0 海 南 省 澄 迈 县 人 民 医 院 放 射科 ,海 南
【 关键词 】 腹膜纤 维组织 细胞瘤 ;c 诊断 T 【 中图分类号 】R 3 . 75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5 7 (0 0 7 0 8 — 2 0 7 8 1 2 1 )1 — 12 0
( 至肾静脉水平 ) 膈 ,6例 位 于下腹部 ( 肾静 脉到髂 总动 脉 起始部 ) ,3例位于全腹及盆腔 内。
22 肿瘤大小形态 . l 均 表 现 为 巨大 的实 质 性 肿 块 ,其 3例
分化形 成组 织样 细胞 和纤 维样细胞 :③原始 问叶细胞起 源 ,
部分向成体纤维细胞分化 ,起 源与分化均于组织细胞 无关 。
远处转移 ,病 理类 型 复杂 ,特别 是 腹膜 后 肿瘤 部 位 较深 , 又有一定扩展余 地 ,发 病初期 往往 无 明显症状 ,随着肿 瘤 增大 ,压迫或侵及 周 围脏 器 时才 发 现 。C T表现 缺 乏 特 异 性 ,术前定性诊断困难 ,确诊仍需病 理检查 。笔者 就 1 3例
3 讨 论
31 临床病理学特点与分型 .
腹 膜 后 恶 性 纤 维 组 织 细 胞 瘤
探讨。
是 原 发 性 腹 膜 后 肿 瘤 的 一 种 ,一 般 肿 瘤 体 积 较 大 , 占腹 膜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我科 自 2 0 0 0年 以来 ,C T诊 断原发 腹膜后
细 胞 和 组 织 细 胞 样 细 胞 为 主 要 成 份 ,伴 有 数 量 不 高 的 单 核
注入 浓度为 30 g m 的碘海 醇 10 l 5m / l 0 m ,注射 流率 为 2 5~ .

腹膜后肿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

腹膜后肿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
腹膜后肿瘤的CT与MRI 诊断与鉴别
●概述 • >腹膜后肿瘤组织学分类 • >与脏器来源肿瘤不同的CT与MRI征象,无 喙征、器官掩盖征、器官包埋征、供血动 脉突出征 • >提示来源的征象:钙化、坏死、脂肪、黏液 基质、胶原纤维、强化特点、几种MRI征象
●原发性腹膜后常见肿瘤分类 一、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1、脂肪来源 • 脂肪瘤与脂肪肉瘤:脂肪瘤为近似皮下脂肪密度及信号,不同 类型脂肪肉瘤体积较大、混杂密度及信号、有强化 2、平滑肌来源(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 • >平滑肌肉瘤:次常见肉瘤,边缘清楚,位于血管内或血管外, 信号及密度不均,强化明显 3、纤维组织来源(纤维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见于中老年,边缘清楚的团块,包绕 腹膜后血管,轻度至明显强化 4、脉管(血管、淋巴管)组织来源:血管瘤、血管外皮瘤、血 管肉瘤、淋巴管囊肿(淋巴管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1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 轴位增强CT,肿块位于腹主动脉与左肾之间 (箭),肾静脉受压、弧形前移
图2 左肾AML
• 冠状位CT增强扫描重组图,左肾下极肿瘤 与 肾实质交界呈鸟嘴状(喙征)(箭)

CT与MRI上有助于推测肿瘤性质及来源的征象如下。①钙 化:神经节神经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瘤及神经母细 胞瘤。②坏死:高恶性度肿瘤如平滑肌肉瘤。③脂肪,呈CT低 密度 (-40〜-120HU)、T1WI高信号及T2WI中高信号,脂肪抑制 序列为低信号,见于脂肪瘤、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血管肌脂 肪瘤、髓样脂肪瘤。④均匀低密度:神经纤维瘤。⑤黏液样基 质,呈T2WI高信号及T1WI低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可见渐进性强 化。含黏液基质的病变包括节细胞神经瘤、神经鞘瘤、神经纤 维瘤、黏液样脂肪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神经节神经母 细胞瘤及恶性周围神经肿瘤。⑥胶原纤维,T1WI及T2WI均为低 信号,增强扫描缓慢强化。含有胶原纤维的肿瘤包括神经纤维 瘤、节细胞神经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 周围神经肿瘤、纤维肉瘤及腹膜后纤维化。⑦强化显著的肿瘤: 副神经节瘤、血管瘤、血管外皮瘤、Castleman病。⑧其他强化 特点:无强化,见于良性肿瘤。早期强化、廓清迅速,见于 Castleman病及其他良性病变。早期强化、缓慢廓清或不廓清, 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延迟强化,见于良性肿瘤与含有黏液基质 的恶性肿瘤如黏液样脂肪肉瘤及平滑肌肉瘤。

腹腔及腹膜后病变的CT诊断

腹腔及腹膜后病变的CT诊断

病例一:男性,70岁,纳差、乏 力、皮肤发黄2年。
病例二 患者男性 75岁 进行 性排尿困难5年
腰大肌脓肿
急性腰大肌脓肿多继发于肾及肾周间隙感 染。慢性腰大肌脓肿,多来源于脊柱结核。
CT:1腰大肌肿胀,增宽,中心低密度 区。值水样密度 2肾周筋膜增厚,脂肪 间隙消失。3肿块边缘强强化。
腰大肌脓肿
低分化脂肪肉瘤 鉴别诊断 畸胎瘤 脂肪瘤
患者 女 38岁 上腹疼痛半年, 查体:左腹部包块
腹膜后纤维化(RPF)
腹膜后少见疾病,发病率约1/20万。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 病因:①特发性:大多为原因不明非特异性炎症②继发性:可能与恶性肿瘤、
外伤和手术、药物、炎症、放射线治疗、腹主动脉瘤等因素有关。继发性以 恶性肿瘤最多见,多为转移瘤,如淋巴瘤、结肠癌、乳腺癌、腹膜后的肉瘤 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肿瘤局部产生的5一羟色胺及其他代谢产物有关。 病理:特发性通常只发生于肾门水平至髂动脉分叉的腹主动脉周围,常伴有 明显的主动脉粥样硬化。RPF病变累及输尿管可致其狭窄,进而引起肾盂、输 尿管积水为本病的特征。严重者可伸延至腹腔内的组织和器官,如肝脾被纤 维组织包裹旧;少数可穿越膈肌至纵隔,累及硬膜外腔者更为罕见。良恶性 纤维化从大体病理上无特征性,恶性斑块除上述病理表现外,可见散在恶性 细胞。 临床:患者可有非特异的腰骶部钝痛、下腹痛、全身疲乏不适、厌食、恶心、 呕吐和体重下降等。下腔静脉受累狭窄至一定程度科出现下肢及阴囊水肿或 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本病最易受压的器官是输尿管,约占75%。 CT表现:平扫 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肿块,部位为;双侧及前方。增强轻 度强化或不强化,延迟强化。
腹腔及腹膜后病变的 CT诊断
概述
解剖:腹膜腔分成肝上间隙、肝下间隙、 左膈胃底间隙、小网膜囊、结肠旁沟、膀 胱直肠窝等 腹膜后腔由前肾旁间隙、肾周 间隙、后肾旁间隙

医学影像-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1)

医学影像-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1)
肾旁后间隙的病变常常与其他腹膜后间 隙的病变有关。
(4)腹膜后间隙之间的交通: 尽管腹膜后三个间隙解剖上是完整的,
但它们之间存在潜在的交通,一个间隙的病
变可波及另外的间隙:
1)同侧的三个腹膜后间隙在髂嵴平面下潜 在相通。
2)两侧的肾旁前间隙在中线潜在相通。 3)两侧的肾周间隙在中线是否相通,存在 争议,多数人认为潜在相通。
软组织密度影,不要误认为淋巴结。
二,腹膜后肿瘤的CT定位诊断
腹膜后肿瘤常推压腹膜后脏器和大血管使之 移位, 定位征象主要有: 1,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外移或前移,肾静 脉前移。 2,胰腺和脾静脉前移。 3,胰头和肠系膜上动静脉前移。 4,肾轴旋转、肾脏移位及腰大肌受压变形。 5,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前移及升结肠、 降结肠前移等。
下方,止于股骨小转子。
腰小肌仅30%的人出现,它起源于第12 胸椎至第5腰椎椎体的侧方,行于腰大肌的 前方,止于耻骨隆突。
CT图像上,腰大肌为腰椎旁成对的对称软 组织密度影,从上到下其形态由三角形渐变
为圆形,体积也变大,在第3—4腰椎水平 直径最大,周围为脂肪组织。
腰小肌位于腰大肌前方,表现为小圆形
肾水平以上的部分形成,均位于膈肌后间隙
内。
奇静脉常可显示,平扫呈小圆形的软组 织密度影,直径约6~7mm,半奇静脉显示 约25%~50%,较奇静脉细。不要把这些 结构误认为淋巴结,增强扫描及连续层面的
观察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3.腹膜后淋巴结的分布及CT表现 腹膜后淋巴结包括腰淋巴结、膈肌脚
后间隙淋巴
结及部分器官的淋巴结。
• 上述两层筋膜在降结肠后融合,形成侧锥 筋膜。这三层筋膜将腹膜后间隙分为三个 间隙。
(1)肾旁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后壁腹 膜之间,外侧止于侧锥筋膜、两侧的间隙 潜在相通,其内含胰腺、十二指肠的降部、 水平部及升部,升、降结肠以及供应肝、 脾、胰腺和十二指肠的血管。

腹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定位诊断分析

腹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定位诊断分析
伤史 、 脓肿感染病史 , 并可有全身症状。
4 结 论
【] Pl aiM, hor uiD, i r o e 1ra n fpr hrl 3 ivk C i moz a u Kz i u A,ta.ag g o ei ea id I i p nreset mos i ahlg r lin pc r lei J.u ev aht r t p tooi c r ao : io a rv w[ E r h u wh coet ti e ] J
织来 源 , 目前腹膜后 间隙肿瘤影 像学检 查 的首选 方法 , 是 能
副神经节瘤 1 , 例 平滑肌 肉瘤 1例 , 成熟畸胎瘤 1 , 例 表皮样囊
肿 1 , 例 嗜铬细胞瘤 1 。由 2位中级 以上影像诊断 医师共 同 例
阅片并对定位征象达成一致意见 。具体 C T定位征象结果为肿
膜后 肿瘤患者 C T资料。结果 结合相 关文 献 , 分类汇 总相 关 C T定位征 象。 备 3种征 象的 1 , 具 例 具备 5种征 象的 3 , 例 具 备 6 以上征 象的 5 。 种 例 结论 腹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征
为腹 部 原 发 性腹 膜 后肿 瘤 , 中男 6例 , 3例 , 者 年 龄 其 女 患 2 2岁 ~ 6岁 , 5 平均年龄 4 5岁。
tser ss ] t su dQ,0 5 2 ( )2 9 2 0 i u a e[ . r o n s s a JUla 2 0 ,1 4 :5 — 7 . ( 收稿 日期 :0 0 1- 7 2 1— 1 1 )
声像图特征的识别 , 再结合 一些临床资料
【 钱蕴秋. 1 ] 超声诊断学【] M . : 四军 医大学 出版社 ,0452 西安 第 20 :7 .

腹膜后肿瘤CT诊断

腹膜后肿瘤CT诊断

n ur a hi r lke y O e o e op t c we e i l t b f und r und a o ad e l l d n ii ps s r na g an a d lo oa .Fi o s i c t m a nd di os br hito y o a a p e t mor a e ma nl i t i ut r un dn y, u r i y d s rb e a o d ki e whie e a g d l m p de d s rbu e a o h o t n .The l nlr e y h no i t i t l ng t e a r a va e
d a e e um orha i nii a e i if r nta edi g ss Co c u i n C' i m t roft sno s g fc nc n d fe e i bl a no i. n l s o I 、ha e t i x e to u s a c r a n e t n fS — p rort o i gn i fr t op rt ne um or ofr t o rt e lt e i iy f r d a oss o e r e io alt , e r pe ion a um or ,ofw hih s m e p t ol gy s y e c o a h o t lsa
CT a no i f Re r pe iO a m o s Di g s s o t O r t ne lTu r
M A — u S ONG Lih a, H CHa — u , i ,ta o h iLIJe e l
Be n a cT h s t l, i ig 1 0 3 , hia i Ji g c n g o pia Bej n 0 0 6 C n

腹膜后原发淋巴瘤CT与超声对比分析

腹膜后原发淋巴瘤CT与超声对比分析

[ ] 祥泉 , 4孔 冯敢 生, 罗汉超 . 急症 影响诊 断 学[ . M] 北京 : 民卫 人
生 出版 社 。9 8:3 . 19 2 1
[] 焙, 5夏 吴瑛. 小儿超 声诊 断 学[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 M] 北 人
2 001: 2 3 0.
【 收稿 日期 】 2 1 —1 0 0 1 2— 9
误诊 。
[ ] 文芳. 2戴 妇女急性右下腹痛 的超 声表现及 临床意 义[] 现代 J.
中西 医结合 杂志 ,07,6 1 ) 18 2 0 1 (O :3 8—18 . 39 [] 3 何琳 , 鸿, 红梅 , 双侧 输 卵管妊娠 1例 [ ] 疑难病 杂 袁 杨 等. J.
志 ,09,7 8 :6 . 2 0 2 ( ) 28
腹 膜 后 原 发 淋 巴瘤 C T与 超 声 对 比分 析
单峻 沈 海燕 王世 亮 曾伟 易洪礼 易光 明 蔡 晓红
随 州 市曾都 医院( 1 湖北 随 州 4 10 ) 1 4 30
【 摘要 】 目的 比较 C T与超声对腹膜后原发淋 巴瘤的诊 断价值。方 法 回顾性 分析笔者 所在 医院 2 0 0 6年 1月 一 0 1年 1 21 1月
巢黄体破裂 和输 卵管妊娠破裂声像 图相似 , 鉴别诊断需 结合 h G C
检查 。卵巢囊肿 蒂扭 转患者疼痛往往更为剧烈 , 超声表现 为右侧 附件 区囊性或囊 实性 包块 , 肿瘤包 膜水肿增 厚 , 回声减 低 , 见瘤 可 体表面被低 回声 带环 绕 。彩色 多普 勒 C F 常检 测不 到 囊肿 DI
肠 系膜 淋巴结炎常见 于 l 以 内患者 , 2岁 肠套 叠 常见于 幼年 患者 , 两者是儿科 急诊 的常 见原 因。肠系膜 淋 巴结 炎 , 临床 呈不 规则 间断性 腹痛为主 , 疼痛范 围不是 很 固定 , 声检查 脐周 及 回 超 盲部探及多 个偏 低 回声结 节 , 包膜完 整 , 以清 晰显示 特征 性淋 可 巴结 门结构 。肠 套叠肿块 回声取决 于探头 方 向( 切面 ) 与肠 管套 入轴 的方 向 , 可显 示低 回声 团 , 短轴切 面呈 “ 靶环 征 ” 斜 切 面呈 ,

腹膜后纤维化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腹膜后纤维化的多层螺旋CT诊断
(. 1 广西南溪山医院影像科 , 广西 桂 林 5 10 2 天津静海县人 民医院门诊 c 4 02;. T室 , 天津 静海 10 0 ) 0 1 1
【 要】 目的 探 讨腹 膜后 纤维化( P ) 摘 R F 的多层 螺旋 C M C ) T( S T 的表现和诊 断价值 。方 法 对 1 经 临床 病理 9例
fr ain r g r ig r n e ,lc t n,s a e e st n n a c d c a a trs c MS T a ev tl l i a s n f a c n d a n — o t e ad n a g m 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i o h p ,d n i a d e h n e h r ce it . C h v i i c l i i c n e i ig o y i acn g i
【 bt c】 0 jcv T i us STf d g o rr et e b s n e a ed go s fh i a . A s at r be i t e od cs M C ni s f eo ro a fr i adt ivl i ns i d es s i n tp in l o s i h r u a iots s e
证 实的腹膜后纤维化的 MS 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作 回顾性分析 。结 果 C 腹膜 后纤 维化 的 M C S T表现 为腹 膜后 弥漫型
肿 块 及 腹 膜 后 脏 器 的 浸 润及 与 周 围 组 织 的 包裹 。 1 9例 中 1 为 肿 块 型 , 为 弥 漫 型 。 C 3例 6例 T平 扫 为腹 膜 后 密 度 较 均 匀
或 不均 匀的 软 组 织肿 块 。 增 强 扫描 病 灶 呈 不 同程 度 强 化 。 本 组 l 例 行 MP 多 平 面 重 建 , 进 一 步 明 确 病 变 与 周 围 组 1 R 可

腹膜后间隙解剖及CT诊断

腹膜后间隙解剖及CT诊断

及时就医:出现不 适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延误治疗
预防腹膜后间隙疾病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戒烟限酒等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腹膜后间隙损伤
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久站等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降低腹膜后间隙疾病的发生风险
腹膜后间隙病变的鉴别诊断
腹膜后间隙肿 瘤:包括脂肪 肉瘤、平滑肌 肉瘤、神经鞘
瘤等
腹膜后间隙炎 性病变:包括 结核、克罗恩 病、溃疡性结
肠炎等
腹膜后间隙血 管病变:包括 动脉瘤、静脉 曲张、动静脉
瘘等
腹膜后间隙先 腹膜后间隙创 腹膜后间隙其
天性病变:包 伤性病变:包 他病变:包括
括腹膜后囊肿、 括外伤性血肿、 腹膜后纤维化、
腹膜后间隙的功能:保护内脏 器官,参与腹腔内的血液循环
和淋巴回流
腹膜后间隙的分区
肾前间隙:位于肾前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后间隙:位于肾后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旁间隙:位于肾旁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下间隙:位于肾下筋膜与腹膜之间,包含肾、肾上腺、肾血管等结构 肾前间隙与肾后间隙的分界:肾前筋膜与腹膜之间的间隙 肾旁间隙与肾下间隙的分界:肾旁筋膜与腹膜之间的间隙
腹膜后淋巴管 腹膜后血肿等 腹膜后脂肪坏
畸形等
死等
腹膜后间隙疾病 的治疗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明确诊断为腹膜后间隙疾病,且保守治疗无效 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损伤周围器官等 术后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

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介绍

病理--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特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中老年人常见,四 肢及躯干好发,发生于腹膜后较少见,一般境界较清,可 有假包膜,位于深筋膜或肌层,切面灰白、灰红或灰黄, 可见坏死、出血或囊性变。镜下一般分为四型:车辐状多 形性型(19例,40.4%)、黏液膜型(6例,12.8%)、巨 细胞型(4例,8.5%)和黄色瘤型(炎症型,18例,38.3 %)。按WHO病理组织分级,G 级7例,占14.9% ;G21 1例,占23.4% ;G,级19例,占40.4% ,G4级10例, 占21.3%。
Case 3
女,61岁,左腰部不适2年余 无血尿。
脊柱左侧旁、主动脉与左肾之间可见一以等密度为主的软组织肿块, 肿块形态不规则,与左肾、左腰大肌接触部分部分界不清,肿块内可见 小片状低密度囊变区。 意见:左侧腹膜后恶性神经鞘瘤并侵犯左肾及左腰大肌。
病理--后腹膜恶性神经鞘膜瘤
Case 4
病理:神经鞘瘤(雪旺氏细胞瘤)。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可发生颅神经、脊髓、颈 部、纵隔等部位,发生于腹膜后腔较少见,国内资料为神 经鞘瘤占腹膜后肿瘤的10.6%,大多数是良性,肿瘤易坏死 发生囊性。影像特点,1.边界清楚,光滑,2.多有囊变,3. 病变多靠中线,如脊椎旁、纵隔等,有部分病例可出现椎 间孔扩大或脊椎改变。
Case 9
男 55岁 腹痛10天 行CT检查
病理--腹膜后高分化平滑肌肉瘤
腹膜后间隙肿瘤,80%为恶性.平滑肌肉瘤表现为:近似肌肉 密度的软组织密度的软组织肿块,中心多有坏死或囊变,因而CT 扫描中心多呈水样密度区,形态不太规则.若坏死区较大可能表 现为类似厚壁囊肿,肿瘤内有出血时,囊腔内可出现高密度.强化, 病灶边缘可出现强化{良性平哗肌肉瘤中心也可出现坏死,因此 它不是区别良恶性的标准!}.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与鉴别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与鉴别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与鉴别目的分析腹膜后纤维化的CT影像表现,探讨CT在腹膜后纤维化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0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资料并进行总结。

10例均行CT平时及增强检查。

结果10例病灶中9例为肿块型,1例病灶呈弥漫性分布;肿块型病灶包绕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腹腔干及一侧或双侧输尿管等,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呈轻中度为主。

弥漫型病例累及范围较广泛,肾周组织、肝脏被膜及胸膜均见受累改变;肿块表现为密度均匀、形态欠规则并弥漫增厚软组织影。

结论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更全面地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的表现及其侵犯范围,为鉴别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对临床诊断腹膜后纤维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腹膜后纤维化;螺旋CT;诊断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少见病,其主要病变在腹膜后,常压迫腹主动脉、髂动脉、下腔静脉及输尿管等结构,产生相应症状。

该病原因不明,目前可能与药物、肿瘤、感染、外伤或手术等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1]。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晚期由于腹膜后广泛纤维化导致输尿管与大血管受压而出现肾盂积水、肾功能不全、下肢水肿等[2]。

近年来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但由于症状隐匿,缺乏特征性表现,所以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常致误治[3]。

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5月~2015年6月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纤维化病例,对其CT影像特点进行总结,提高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36岁,自发病至确诊时间为2个月~3年,平均约1年。

10例中有4例以进行性腹痛及腹胀痛为主要症状,其中1例有中等量腹腔积液;2例有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1例于超声检查时发现肾脏、输尿管积水,但没有肾功能异常;3例患者发热,以长期中低度热为常见;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2例;C反应蛋白增高及肾功能异常2例。

1.2影像学检查使用日本东芝Asteion SUPER全身4排多层螺旋CT机。

腹膜腔腹膜后CT检查

腹膜腔腹膜后CT检查

•淋巴结病变 •何杰金氏病:25%在确诊时已有腹部淋巴结 受侵,其中95%仅累及主A旁淋巴结。显示 该部淋巴结肿大。
•非何杰金氏病: 淋巴结受侵常有跳跃现象; 腹部淋巴结肿大约30%局限于肠系膜淋巴结, 在主A旁淋巴结肿大者中,半数有肠系膜淋 巴结肿大。
非何杰金氏病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盆腔内淋巴结肿大
•肝肿大和肝受侵:多见于非何杰金氏病淋病 瘤,有肝肿大、肝内低密度病灶、肝门区 淋巴结肿大。
•胃和小肠:胃壁增厚、小肠壁增厚,不规则 狭窄
•肾、肌肉、骨骼等也可受累。
胃肠道
一、胃 •常规检查方法,口服1%泛影葡胺稍多一些, 让胃适度扩张,正常胃壁<1cm, 扫描从剑 突至脐。 •食管胃连接处胃壁稍增厚,CT显示局限性肿 块影。
二、淋巴结癌转移的CT表现 •淋巴结转移癌可单个淋巴结肿大,亦可多个密集, 须肿大到一定程度CT才能显示。 •一般呈分叶状肿块影,中心密度可因坏死液化变低 •正常血管周围有脂肪比衬,血管轮廓清楚,肿大的 淋巴结使之不清,肿大的淋巴结可包绕血管,使之
变形;亦可推挤血管使之移位。 •如压迫输尿管 — 输尿管、肾盂积水
一、淋巴结的癌转移
盆、腹腔脏器癌瘤淋巴结转移有一定规律性,根据原 发肿瘤可预测淋巴结转移部位。 •胃 — 腹腔淋巴结、左膈下、肠系膜上淋巴结; •肝 — 腹腔淋巴结、沿下腔V膈上、肝门淋巴结; •胰 —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主A前、侧淋巴结; •脾 — 脾门; •肾 — 腔V前、主A与腔V间淋巴结; •膀胱 — 髂血管旁、主A分叉处淋巴结; •直肠 — 髂内、髂总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 •前列腺 — 膀胱前淋巴结 — 髂内、外淋巴结— 骶淋巴结; •睾丸、卵巢— 腰淋巴结(主A、腔V、髂血管旁淋巴结); •子宫 — 髂外、内血管旁、腹股沟淋巴结

腹膜后间隙疾病螺旋CT的诊断价值

腹膜后间隙疾病螺旋CT的诊断价值

[] G nb r ,aeR B c M. mfna i f s uig cn 3 azeg S p A,ek F Re i t l o ued r o - P en r n siu eaini upe t rl ugr 【. rl xU f ug c s d t otin a rey J JO a Maioa S r, o s o n o s j c
维普资讯
7l o
T a j d J S p 2 0 , o 6 N i i Me , e 0 8 V l3 o 9 nn
国外学者对陈 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和不稳定 心绞痛患者 进行牙科治疗 ,术 中所有患者均未 出现胸 痛 ,术后 1 周约 1%的患者出现胸痛阿 0 。笔者认为 , 患者术后 出现 的症状 , 应
三期 扫 描 , 多 平面 重建 ( R , 间距  ̄65 37 / 行 MP )重建 2-. l 5l m。
腹膜后间隙位置深 , 临床上该 区域疾病的症状 、 体征也较 隐晦[诊断较为 困难 。 1 】 , 螺旋 C T检查可 以明确肿瘤位于腹膜后 间隙的解剖范围及大小 ,术前能较好地为临床提供相关信息
资料。 本研究通过对 4 例腹膜后间隙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的回 2
5 0m 。扫描 范 围 为剑 突 至 耻骨 联 合 。检 查 设 备 为 G 0 L E l hsedut 6C 采用螺旋扫描 , i t e la1 T, g p r 层厚 、 层距均为 5f l i m。 小病灶采用 1 5ml . i薄层扫描。发现病灶后均行增强扫描 , 2 l 增
wih r vo s ig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 e a u e t p e i u d a n s d c t my c r i l i f ci n r u sa l o a d a n a t o n tb e r o a g n e trs Or l u gOr lMe a a h lOrlRa i l d d, n i ap c o i. a r a d Or l t o a d o S P En i

320排螺旋CT对腹膜后问叶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

320排螺旋CT对腹膜后问叶组织肿瘤的影像诊断

[ 2 ] Na k a s h i ma J , Ue n 9 M, Na k a mu r a K, e t a 1 . D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p r i ma r y b e n i g n a n d ma l i g n a n t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t u mo r s [ J ] . I n t J
3 . 2 . 2 腹膜后 平滑肌肉瘤 , 病 变 为不 规 则 形 软 组 织 性 肿 块 ,
密度不均 , 边 界清 , 一般来说病 变多为中心性坏死 , 强 化 扫 描
病 变 呈 中度 强 化 。本 组 6例 患 者 其 中 2例 病 理 回 报 为 平 滑
肌 肉瘤 , 病灶 内密度不均 , 其 内 可 见 肌 肉 组 织 密 度 及 坏 死 组
助作用 。
方位、 多 角 度 的连 续 观 察 腹 膜 后 间 叶 组 织 肿 瘤 , 并 通 过 结 合 与 周 围 组织 及 脏 器 的 关 系 , 使 肿瘤 的诊断 准确性 更高 , 能 够
给 临 床 提供 了 更 加 全 面 、 直接 、 准 确 的影 像 学 数 据 。
参考文献 :
等 。③ 肿 瘤 与 相 邻 后 腹 壁 或 盆 壁 肌 肉脂 肪 间 隙 不 清 晰 或 消 失 。④ 肿 瘤 与 腹 腔 内器 官 间 脂 肪 间 隙 存 在 提 示 肿 瘤 来 自腹 膜后 , 但 由于 C T 固 有 的横 断 面 扫 描 方 式 , 尤 其 相 邻 器 官 受
压萎缩时 , 脂 肪间 隔小 易显示 , 易将 腹膜 后 肿瘤 误 诊为 肝 、 胰、 肾上腺肿 瘤 , 螺旋 C T 薄 层 容 积 扫 描 和 多平 面 重 建 可 更 清晰显示后腹膜结构和肿瘤的位置 , 对 肿 瘤 定 位有 很 好 的帮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断-文档资料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CT诊断-文档资料
7.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 不规则软组织块,密度不均,强化较明显, 常有大片钙化、坏死。
恶性间皮瘤
平扫 增强
恶性间皮瘤
平 扫
增强
三、PRNs主要CT征象5
(二)神经源性肿瘤
1.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神经鞘 瘤(neurilemmoma):多数密度均匀, 边缘光滑,可有分房、钙化,亦可坏死、 囊变,神经纤维瘤可有多发。
2.坏死最多见于平滑肌肉瘤。 3.恶性肿瘤中,钙化常见于恶性纤
维组织细胞瘤。
六、PRNs组织学类型的估计2
4.神经源性肿瘤位于中线区;功能性异位 嗜铬细胞瘤常有高血压及儿茶酚胺、 VMA增高; 小儿中线区肿块应考虑神经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胞瘤。
5.含钙化、骨化、牙、囊液等多种成分者, 符合畸胎瘤。
6.除部分血管瘤及嗜铬细胞瘤强化明显外, 大多数肿块的强化及其程度对判断组织 来源无助。
2.畸胎瘤(teratoma): 体积较大,可见钙化、骨化、牙、脂肪成 分及囊变。
皮样囊肿
增强
囊性畸胎瘤
增强
成熟畸胎瘤(多发)
平扫

增强


增强
四、PRNs的定位
下列征象支持PRNs: 1.腹膜后脏器受压移位; 2.腹膜后脏器受侵犯,肿块最大径线在 脏器之外; 3.大血管受累或包埋; 4.肠管受压移位,但无受侵犯表现; 5.肾前筋膜增厚显影,肿块位于其后方; 6. “新月征”或“线样征”。
七、鉴别诊断
1.淋巴瘤:占据腹膜后间隙大部,分叶, 密度均匀,大血管包埋(“漂浮”征); 全身多部位淋巴结肿大,放疗敏感。
2.淋巴结转移:类圆形小结节→融合, 大血管包埋,可见原发灶。

腹腔与腹膜后的CT诊断

腹腔与腹膜后的CT诊断

肾旁前间隙:为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 的区域。在胰腺平面两侧肾旁前间隙相 通。肾前筋膜在肾上腺上方与肾后筋膜 融合后向上与膈肌筋膜融合,向下于髂 平面与肾周脂肪囊及肾旁后间隙相通。 肾旁后间隙:肾后筋膜与腹横筋膜之间。 其内为脂肪组织,无脏器。通过腹前相 通。 肾周间隙:肾、肾上腺及肾周脂肪囊。 下端向盆腔开通。两侧在下腰份,主动 脉及下腔静脉前相通 。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 腺炎肾 旁前间 隙积液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肾周间隙为未 受累
腹膜后

肾筋膜
急性胰腺炎

肠系膜根部 受累
两侧肾周间隙相通
阿米巴肝脓肿 病例溃入肾周 间隙然后于较 低平面见左侧 肾周也受累
桥隔
箭 头示从左侧 肾前筋膜连向 左肾上极前缘 的增厚的桥隔。 本例因急性胰 腺炎向上后扩 散所致
5. 胃结肠韧带、横结肠系膜、大网膜: 大网膜四层腹膜。 6.小肠系膜:从左上向右下斜行其左、右分
别为左、右结肠下间隙,左结肠下间隙向 盆腔开放。升、降结肠及其系膜外侧为结 肠旁沟。
腹腔间隙解剖
7. 腹膜腔及盆腔:腹腔积液是腹腔间隙的指示剂
A、上腹腔:右侧:肝上间隙 、 肝下间隙(与肝脏前 侧可相通) 左侧:肝上前间隙、肝上后间隙、胃肝隐 窝、胃脾隐窝、脾肾隐窝、网膜囊 B、下腹腔:右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A、腹膜壁、脏层肿瘤表现为壁层腹膜或内 脏表面结节状软组织影,可多发,多见 于间皮瘤及转移性肿瘤,多合并腹水, 恶性者常合并血性腹水。 B、系膜、韧带及网膜肿瘤:实性、囊性及 小结节性。 腹膜肿瘤扩展方式:沿腹膜扩散、种植。
腹膜肿瘤
横结肠系膜肿瘤 M为何杰金氏病横结 肠系膜肿块
腹膜转移性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主动脉夹层
• CT平扫显示内膜钙化不再位于周边的主动脉壁 处,而移至管腔内 • 增强扫描显示真假两腔明显强化,且因血流速 度不同而强化程度不同;在强化的真假腔之间 可见线状低密度影,代表撕脱的内膜瓣 • 夹层的假腔可发生血栓化:部分血栓化时,假 腔部分强化,与强化真腔之间仍显示低密度线 状内膜瓣,假腔内不发生强化的部分代表血栓。 假腔完全血栓化时,则仅见真腔有强化,此时 难与并有附壁血栓的梭形动脉瘤鉴别
• 化疗后,软组 织肿块几乎完 全消退。左髂 血管处尚有少 量残迹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腹膜后转移瘤
• CT显示腹膜后腹主动脉旁一个或多个类 圆形结节影,边缘清楚,其短径超过正 常淋巴结大小(正常上限8mm),呈软 组织密度,也可密度不均 • 相邻的增大淋巴结融合可呈分叶状表现 • 增强检查呈轻度乃至明显均一或不均一 强化 • 相关部位检查可能发现原发病灶
基本病变腹膜后肿块
• 腹膜后转移瘤多数为沿淋巴系统扩散的淋巴结 转移,表现为受累淋巴结增大,位于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周围和膈肌脚后方,常呈多发结节状 软组织肿块,也可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分叶状 肿块 • 腹膜后肿块还见于腹膜后脓肿,表现为局限性 液体性低密度病灶,其上下径多大于前后径和 横径,病变内可含有气泡,增强检查病变周边 呈明显环状强化 • 腰大肌脓肿常为腰椎结核所致,骨窗观察还可 发现腰椎椎体骨质破坏
基本病变腹主动脉异常
• 腹主动脉管腔轻度一致性扩张、迂曲并有动脉壁钙化 灶,为主动脉粥样硬化,增强检查还可显示血管壁内 缘不规则或斑块状充盈缺损 • 腹主动脉较长范围明显扩张,直径大于3cm,或直径超 过病变近侧主动脉直径的1/3,管壁有弧形或不连续钙 化影,为腹主动脉瘤。增强检查常见沿瘤壁有环形、 半月形或新月形无强化区,代表动脉瘤的血栓 • 腹主动脉扩张并腔内钙化影(内移的钙化内膜),为 腹主动脉夹层。增强检查可进一步显示真假腔的强化 程度不同。腹主动脉夹层多与胸主动脉夹层相连续 • 腹主动脉旁软组织肿块,边缘有钙化,增强检查肿块 明显强化,程度与强化的主动脉类似且两者相连,为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
基本病变腹膜后肿块
• 腹膜后较小时,易于判断部位,较大时应与腹膜腔 内肿块鉴别 • 腹膜后器官和结构如胰腺、下腔静脉或肾脏明显向 前或前外侧、前内侧移位,均提示为腹膜后肿块 • 腹膜后肿块多为肿瘤,可原发、转移、恶性或良性 • 脂肪肉瘤密度不均,并可有脂肪低密度灶;平滑肌 肉瘤易有囊变、坏死所致的低密度灶;畸胎瘤内含 有钙化、脂肪、软组织等多种组织成分,显示明显 混杂密度;淋巴瘤常呈水样密度肿块
肾周围脓肿
• 肾位于低 密度组织 内,炎症 增生包绕 肾周间隙, 肾周筋膜 炎症性肥 厚
急性胰腺炎后渗出液储溜
• 急性胰腺炎 后,可见肾 周脂肪囊边 缘渗出液, 肾筋膜肥厚
淋巴囊肿
含尿囊肿
• 左肾盂 轻度扩 张,
含尿囊肿
肾周围血肿
肾周肿物
• 肾细胞癌
肾淋巴囊肿
腹膜后出血
血肿
淋巴囊肿
腹主动脉瘤
• 肾动脉水平,主动脉 的外形正常,主动脉 分叉上方,管腔扩大 达5㎝,可见数处附 壁血栓
髂总动脉瘤
炎症性主动脉瘤
升 主 动 脉 瘤
腹 主 动 脉 瘤
夹 层 动 脉 瘤
夹 层 动 脉 瘤
夹 层 动 脉 瘤
夹层动脉瘤
腹主动脉夹层
• 常为胸主动脉夹层的延伸 • 主动脉内膜和部分中膜撕脱:先与主动脉瓣上方附近 或主动脉狭部发生内膜撕裂,血液进入主动脉中层形 成血肿,尔后进一步引起撕裂,沿中层向远处延伸, 并形成一继发撕裂口,这样血液自主动脉腔内进入最 初撕裂口,再于继发撕裂口进入主动脉腔,从而将主 动脉分为真假两腔。两腔之间即为撕裂的内膜和部分 中层,通常称为内膜瓣。 • 腹主动脉夹层见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还可 发生在Marfan综合征、主动脉缩窄,外伤和不当主动 脉插管术 • 表现为剧烈胸背痛或腹部疼痛,病变累及髂总动脉时, 可有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腹膜后淋巴瘤
• 初期表现为某一区域淋巴结增大,呈多个类圆 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楚 • 病变进展时,受累淋巴结和下腔静脉后方淋巴 结受累明显时,可造成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向 前移位,呈“漂浮” 状 • 并存的盆腔、肠系膜、纵隔或表浅部位的淋巴 结增大及脾受累表现 • 增强检查,增大淋巴结有轻度强化,发生坏死 的淋巴结内可见无强化的偏心性低密度灶,还 能进一步鉴别增大的淋巴结和血管影,显示血 管被包绕和移位情况
下腔静脉
• CT平扫,下腔静脉表现 为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位于腹主动脉右旁,向 上逐渐增粗 • 形态和大小变异大,可 自直径2~3cm的圆形直 至横行窄条状影 • 增强扫描,早期可能不 均匀,增强晚期(2’) 呈均一强化
淋巴结
• 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前、 后和外侧 • 腔静脉旁淋巴结,位于下腔静脉的 前、后和外侧 • 主动脉腔静脉淋巴结,位于腹主动 脉和下腔静脉之间 • 膈脚后淋巴结,位于膈肌脚后方、 腹主动脉旁 • 在周围脂肪组织的对比下,淋巴结 呈小点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 • 正常淋巴结的直径小于10cm,膈脚 后淋巴结小于6cm
1.腹主动脉 2.下腔静脉 3.腹腔动脉 4.脾动脉 5.肠系膜上动脉 24.门静脉 25.肠系膜上静脉 26.脾静脉
腹膜后血管
1.腹主动脉 2.下腔静脉 7.肠系膜上动脉 8.肾动脉 9.肾静脉 24.门静脉 25.肠系膜上静脉 26.脾静脉
横膈的解剖
腹膜后筋膜
• 胰腺炎吸收期, 腹膜后筋膜结构 显示清楚 • 前后肾筋膜易于 显示,并形成了 蜂窝状形成肾周 间隙 • 横行的结肠系膜 与胰腺相连
肾旁前间隙
• 位于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其中包含胰腺、 十二指肠(球部除外)和升、降结肠 • 该间隙的后界即肾前筋膜能够清楚显示;前界 即后腹膜显示困难,可以这些脏器的前缘作为 标志 • 内侧在胰腺水平,两侧肾旁前间隙相交通,而 其余部分则不相通 • 外侧界为侧锥筋膜 • 下方在髂嵴水平,与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相 交通
卵巢癌转移
卵巢癌转移
颈部癌转移至腹主动脉旁
膀胱癌转移
膀转移
精原细胞癌转移
精原细胞癌转移
卵巢癌转移
化脓性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 原发腹膜后肿瘤少见,但种类繁多,恶性占80% • 一般无症状,大并压迫和影响邻近器官时出现相 应症状,并可扪及肿块 • CT检查可显示腹部巨大肿块 • 脂肪肉瘤可分为实体型、囊变型和混合型,肿瘤 常呈侵袭性生长,其中混合性表现位不均一密度 并含有脂肪性低密度灶。平滑肌肉瘤易发生坏死 和囊变。神经母细胞瘤内常有斑点状钙化,并易 发生在婴幼儿或儿童
腹膜后CT诊断
放射学院 刘林祥
腹膜后间隙
• 位于后腹膜与腹横 筋膜之间,以肾筋 膜为界,分为肾旁 前间隙、肾周间隙 和肾旁后间隙 • 肾筋膜分前后两层, 即肾前筋膜和肾后 筋膜,肾前后筋膜 在外侧联合,形成 肾锥筋膜
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间隙
肾周间隙 perirenal space
• 位于肾前、后筋膜之间,内容除肾和肾 上腺外,还有丰富的低密度脂肪组织 • 该间隙外界为肾前、后筋膜融合处 • 在内侧,肾前、后筋膜分别与椎前、大 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腰肌筋膜融合,因 而两侧肾周间隙并不相通 • 肾周间隙向下逐渐变小
腹主动脉瘤
• MRI 形态学表现与CT所见相似 • 动脉瘤内开放部分由于流空效应而无信号,粥 样斑块呈中等强度信号,新鲜的血栓在T1WI 和T2WI上为较高信号,陈旧血栓为较低信号, 钙化无信号 • 矢状面能直接显示动脉瘤上下延伸的范围, MRA可直接显示腹主动脉瘤开放部分的大小、 形态、范围及髂总动脉和肾动脉受累情况
浸润性脂肪肉瘤
浸润性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
Garnerder综合征的纤维瘤
神经原性肉瘤
恶性血管外皮瘤
腹膜后大血管病变
腹主动脉病变
• 腹主动脉瘤 • 腹主动脉夹层
下腔静脉病变
• 下腔静脉先天性发育异常 • 下腔静脉血栓和瘤栓
腹主动脉瘤
• • • • 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外伤 构成:真性,假性 形态:囊状、梭形、混合形 临床:老年人,可无症状,或为腹部搏 动性肿块,压迫症状 • 动脉瘤破裂,可发生剧烈腹痛、休克乃 至死亡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MRI
• 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呈混杂信号肿块,内有脂 肪信号组织,且在T1WI和T2WI上于皮下脂肪信 号强度类似,应用脂肪抑制技术,这种高信号 灶的信号强度明显减低 • 平滑肌肉瘤易侵犯下腔静脉,肿块信号不均, T1WI以低信号为主, T2WI以高信号为主,坏死 区则在T2WI呈非常高的信号 • 纤维组织细胞肉瘤在T2WI呈较高信号,其内既 无脂肪性信号灶,也无坏死造成的局灶性长T1 和长 T2信号灶,增强检查发生强化
腹膜后血管
1.腹主动脉 2.下腔静脉 3.腹腔动脉 4.脾动脉 5.肝总动脉 24.门静脉 26.脾静脉
腹膜后血管
1.腹主动脉 2.下腔静脉 4.脾动脉 7.肠系膜上动脉 25.肠系膜上静脉 26.脾静脉
腹膜后血管
1.腹主动脉 2.下腔静脉 8.肾动脉 9.肾静脉 25.肠系膜上静脉
腹膜后血管
基本病变下腔静脉异常
• 下腔静脉增粗常见原因是静脉内血栓和瘤栓, 增强检查显示下腔静脉内有充盈缺损 • 下腔静脉的先天性变异表现为下腔静脉的数目、 位置改变或某一段下腔静脉缺如。当下腔静脉 有两支,分别位于腹主动脉的左右侧时,为下 腔静脉重复畸形;下腔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左侧, 而右侧无静脉显示,则为左位下腔静脉;下腔 静脉可在肝肾水平之间缺如,同时并有膈脚后 奇静脉扩张
腹主动脉瘤
• CT平扫表现为局部腹主动脉异常增宽,直径大于 3cm,或超过病变近侧腹主动脉管径的1/3以上 • 腹主动脉瘤壁钙化显示为不连续的弧线形致密影, 瘤内血栓可为环形或新月形,其密度可略高于、 等于或低于瘤内开放部分,血栓钙化可见不规则 斑点状密度影 • 增强检查,腹主动脉瘤明显强化,附壁血栓部分 无强化 • 较大的腹主动脉瘤易发生破裂,破裂时形成腹膜 后血肿 • CTA和三维立体显示有助于整体观察全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