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析.doc
计成——《园冶》的设计思维概述及感悟
城市地
“市井不可园也” 除非“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如果能够符合这一标准,那么在闹市中建筑园林就会有一个额外的 好处,那就是“得闲即谒,随兴携游”,在休息的时候可以叫上知 己,一同游园。
村庄地
“古之乐田园者,居于畎亩之中;今耽丘壑者,选村庄之胜” 风景优美,“团团篱落,处处桑麻”,环境宜人。
郊野地
“依乎平冈曲坞,叠陇乔林”
不仅能够有美景,而且可以几乎随意修建,不用担心影响到周围的 人。与此同时还距离城郭并不远,不会耽误自身的市井生活。这样 不仅有朋友陪伴,而且可以满足自身的全部的需求。
郊野地
清代的沈复在《浮生六记》 中曾称赞郊野地:“村在 两山夹道中,园依山而无 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 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 竹篱茆舍,不愧隐者之居, 中有皂荚亭,树大可两抱。 余所历园亭,此为第一。”
傍宅地
“五亩何拘,且效温公之独乐” 司马光的独乐园就是傍宅地的典型。
江湖地
“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 原本水源的存在就对于园林非常重要,直接在大江大湖边建造园林, 相当于园子直接从自然界选取了一截壮丽无比的景观。
江湖地
“二十四桥明月夜”
房子的北面最好有山岭之类的高处,这是因为北面来的风常常是寒 风,让人觉得瑟瑟发抖,对健康不好。房子的南面则最好是有良田, 可以用来耕作。房子的侧面,还最好是有流水经过,这样无论是生 活还是灌溉良田都非常方便。房子的远处,最好有宜人的风景。Fra bibliotek山林地
计成认为营造园林的地方最好是在山林 边,有山有树林,这样的地势不会是一 马平川的白板,天然就有雅趣,大大节 省了人工改造土地的成本。其次山林之 中动物繁多,可以与鸟雀做朋友,与鹿 群做伴共赏美景。满满的野趣。
计成——《园冶》的设计 思维概述及感悟
《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析
摘要:《园冶》是中国第1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被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专著,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重读《园冶》,对《园冶》中所体现的生态审美观进彳亍探索。
从《园冶》生态美学思想的溯源、《园冶》生态美学思想的体现及《园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3个方面来解读《园冶》。
呼吁当代人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关键词:园冶;生态审美观;生态美学思想;生态文明建设;和谐1计成及《园冶》概述1.1计成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
明万历十年即1582年生。
然“不知所终,卒年未详”江苏苏州人,少年时喜好绘画并远近闻名。
众多画家中尤爱荆浩和关仝。
受良好教育,对诗词绘画有相当素养,同时游历大江南北,中年时期回到家乡吴江,开始了园林设计,并创作了《园冶》一书。
然其一生未成就功名,艰辛坎坷。
1.2《园冶》《园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1本造园理论的专著。
由计成所著。
全书共分为3卷,235幅附图。
主要内容为兴造论和园说2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2《园冶》生态美学思想的溯源2.1中国古代诗画的生态意境中国是一个崇尚自然的国家。
中国的诗画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诗人、画家向往自然风光,把这种感情寄托在诗词及绘画上,通过诗画所创造的“意境”超越自然山水的空间限制,来达到心灵的满足。
在众多诗画中,留恋、赞美自然景观的可谓比比皆是。
在这些诗画中更是亲近自然,吟咏自然。
这些诗画所表现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并非人类要征服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正是生态自然观的体现。
在生态保护观中更是不乏诗句。
王建的《寄旧山僧》中“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以及《题金家竹溪》中的“山头鹿下长惊犬,池面鱼行不怕人”,都劝诫人们应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荆浩,关仝是计成所追寻的2位著名画家,其绘画风格对计成产生深厚的影响。
自然在园林设计上更是深受启发。
_园冶_的环境保护思想
History of Art and Design
「高明伟 」 Gao Mingwei
《园冶》的环境保护
丝眠柳。”(《园冶·借 景》)“梧阴匝地,槐 阴当庭;插柳沿堤,栽 梅绕屋。”(《园冶·园 说》)形成一片绿色浪
造园要素中,建筑和植物为主要内容,而更以 两种不同的方式,一主内,一主外。“因”者, 设计,倡导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艺术
植物为重。《园冶·相地》曰:“多年树木,碍 内部因素。在环境设计中循形而作,因势而作, 设计,这也将是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 有非常明然、渴求绿
论 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随着人们对生 色,但是破坏植被的现象也屡屡发生,小则破
活环境的日益重视,对现有环境的保护和改造 坏植物,大则毁林平地、移山开荒,由此所造
已经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21世纪由于城市 成的水土流失、空气污染使环境急剧恶化。城
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迅猛、人口数量激 市化进程中,人们打着“为社会发展”的旗号,
一部著作,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有关于造园 观点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巧于因借,即 境界,也成为一种绿色舒适的生存方式的象征。
艺术的著作。书中对于造园的选地、立基、楼 是因地因时因人创造环境。《园冶·兴造论》中 江南园林对于我们重视周边环境,提高我们的
A R T & D E S I G N 2006年拾月 总第162 期
堆,便山可采。石非草木,采后复生,人重名 利,近无途远。”指出的不仅仅是造园和保护环 境问题,也涉及生态和科学的生存方式。“人 重名利,近无图远”。是现代建设毁坏环境的一
《园冶》园林美学思想及其应用研究
《 冶 》 造 园理 论 的灵 魂 所 在 。 这 是 古人 在 改 造 自然 中 力求 的理 园 想 , 与 自然 和 谐共 生 作 为审 美 的主 体 力 量 , 同 构建 一 种 同生 人 共 并 存 的审 美 关 系 , 而 达 到 一 种物 我 两 忘 的理 想 审 美境 界 。 从 2 “ ” 格 调 基本 审 美 思维 模 式 。 )雅 为 中国 文 人园 林 的 艺术 风 格
效果。
造 园理 念 , 于 文 人士 大 夫 所秉 承 的儒道 文化 传 统 。 源 3“ ) 天开 “ 的审 美 追 求 。 《 冶 》 园 中提 出 的 “ 由人 作 , 自天 虽 宛 开 ” 理 念 , 分 说 明 了 自然 界 是 一 个 生 生 不 息 、 满 活 力 的 整 的 充 充
艺
《 园冶》 园林 美学思想及其应用研究
任 宜 海
( 州 大 学 人 文学 院 , 州 贵 阳 5 0 2 ) 贵 贵 5 0 5
摘 要 : 游 风 景 区 的建 设 和 发展 实质 上 是 如 何 保 护好 资 源的 旅
前提 下通 过优 良 的规 划 和 建设 。为 游 人提 供 良好 的 游 赏设 施 . 提 高旅 游 风 景 区资 源的 审 美利 用价 值 . 免 “ 坏 性 建 设 ” 避 破 的弄 巧 成 拙 。旅 游 风 景 区的 建 设 与 审 美利 用 的 关 系。 定要 从 理 论 设 计 和 一
现。
22 园冶 》 林 美 学 的 山水 景 观特 征 . 《 园 1 景观 和 自然 共生 。 ) 中国 古人 的审 美 体验 总 是 和 自然 精 神 共
生 共 存 , 种 天人 合 一 的理 想 不 仅 是 一 种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的 共 生共 这 存 , 是一 种 自 然和 景 观 的 共 生共 存 。中 国 古典 园林 中 从 两 个方 还 面 实 现 了 这种 理 想 。 首先 是 园林 的造 型 是 从 自然 界 提炼 出来 的典 型 形 态 , 如 《 冶 》 计 成在 论叠 园林 假 山 中提 出 :岩 、 、 、 例 园 中 “ 峦 洞 穴之 莫 穷 , 、 、 、 之 俨 是 : 洞 壑 坡 矾 信足 疑 无 剐境 , 头 自有 深情 。 举 蹊 径 盘 且 长 。 峦秀 而 古 , 峰 多方 胜景 。 咫尺 山林 ” 可 见 中 国 古典 园林 。 汇 集 了 自然万 象 。 有就 是 中 国 古人 实现 园林 自然风 格 的关键 在 还 于 自有 布 局 , 园时 常 因地 制宜 、 造 随高 就 低 地 布 置 园林 要 素 , 不 并 讲究对称。
《园冶》设计理念的思考
《园冶》设计理念的思考1 计成和《园冶》一部《园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专门从事园艺艺术的著作,但自从《园冶》出现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一度在国内销声匿迹了近300年,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刚刚从日本传回中国,在此期间,日本许多园林的创作和研究也深受《园冶》的影响。
在国内许多学者和业内人士苦心研究之下,最终认识到了《园冶》的价值及其作者计成。
计成,苏州吴江人士,字无否,号否道人,出生于明代万历年间(1582年),卒年不详,推测应活了60岁左右,老年生活在明末时期。
代表作品为扬州影园,作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伟大里程碑,《园冶》一书成书于1631年(明崇祯四年)出版于1634年,全书共分为三卷,约一万四千字,并附有各类插图共235张,卷一包括三个序言和六章正文,分别是《冶叙》、《题词》、《自序》、《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和《装折》,并且配有屋宇、梁架、地图、木门扇和风窗图样共73幅;卷二是《栏杆》一章,总结了栏杆图案的设计经验,并附有栏杆图示共100张;卷三包括《门窗》、《墙垣》、《铺地》、《选石》和《借景》六章,绘有门窗洞、漏砖墙和铺地图样共62张。
在《园冶》一书中,计成不仅提出了古代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和规律,更是理想的描绘了17世纪江南文人园林的意境、生活功能与审美情趣,整理出古代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图案,总结出山与水的类型和技术原理,展示了他对中国古典文化和园林艺术的深厚认识。
与其他古人提出的园林造诣相比,只有《园冶》一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园林的哲理和手法。
2 《园冶》的造园思想园林设计的思想在明代许多名人的著作中也有反映,例如,明代文震亨所著《长物志》房宇,植物,水石等的组成,为后人了解明代园林设计有着显著的影响。
但作为创意和技术园林的最高水平的规范,首推最重要的《园冶》。
《园冶》最重要的是它完全的深园思想以及与众不同的规划造诣。
《园冶》中有云“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的说法,而其中的“能主之人”是说明了人作为造物的主人,最大限度的符合“能主的审美需求”,“能主”既包含主人,也包含设计造园的主要工匠。
《园冶》的造园思想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的思考
,
观
。
计 成认 为
,
,
对 于 那些 珍 贵
,
不 可 再生 的额 危 资 源
。
人类 必
,
园 冶 》 的 生态 智 慧 是 当 代 园 林设 计 中 应 该 思 考 的 问 题
_ —
须 善 待
要 慎重 开 采
.
不 能 取 之 无度
“
他极 力主 张 就 地 取 材
,
的 级
、 E
l
本 着 节 约 的态度 对 待 自 然 资源
。
老子 曰
“
:
人法 地
“ ”
地法天
,
,
天法道
,
道法
,
自
然
”
?
。
只 有 珍 惜资 源
才能 实现 与 自 然 和 谐共 生
— —
道
”
作 为 老 子哲 学 的最 基 本 范 畴 道
的 体现
,
是万 物 的 本 源
“
宇 宙 万物
然 规
“
一
—
―
的 生 成 和 演 变都 是
而
道法 自 然
”
就 是 老子哲
。
”
一
的
“
天人合
一
生 态 环境
求 得 宇 宙 万 物 和 谐发 展 的 境 界 槛 逗 几 番花信
涛 声 而 郁郁 千 峦环翠 是
〈
, ,
。
好鸟要朋
,
群 麋 偕 侣 计 成反 对 自 然 环 境单 向 地为 人服务
,
,
而 是要 求人 与
自
然环
,
《园冶》中所体现的虚与实的意境之美
《园冶》中所体现的虚与实的意境之美
《园冶》中所体现的虚与实的意境之美
《园冶》是吴承恩先生所写的一部古典名著,其中写到了虚与实的美。
这篇古
典名著的特点是用一种诗意的文字来深深地把真实世界融入虚幻的丰满之中。
虚与实在《园冶》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古书中描述的文明辉煌却是虚无缥缈、向大自然低头的,正好形成了一种虚与实的讴歌,让人们把生活中珍贵的却容易被遗忘的事物把握住。
而古书里提及的庭院,更是世外桃源般地让人向往,尤其是描写的阶梯非常生动、绚艳,这也让人看到了一种虚实的美,一种永恒的真理。
另外,《园冶》中的虚与实的美不仅仅是描写庭院的格局,而是结合了多种因素。
例如,描写花卉的颜色非常逼真,让人们感受到朝阳下花开时的明媚,仿佛花卉是唯一真实却又总有一种虚无的感觉;而石桥清晰地临近碧荷池塘,让人们可以挥洒思绪,感受到了宁静而虚无的美妙。
总的来说,《园冶》中的虚与实之美,就是一种把生活中神圣的真实和令人向
往的虚幻融入一粹的造境,让世俗的事物焕发出更多的神秘和美感的歌颂能力,以及无形中一种把过往无尽想象和实际承受相结合的美。
《园冶》的生态设计思想
《园冶》的生态设计思想《园冶》是我国关于古典园林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技巧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作为一个文人建筑学家,计成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将园林建筑中隐藏的生态危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作《园冶》这一书中关于生态设計思想的部分对现代城市建设也有着启示意义。
标签:《园冶》;生态设计一、生态设计哲学思想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就十分注重人的能动作用。
如《周易》中关于天道、地道、人道的关系论述,意图在于启示人们当面临残酷的自然环境时,要坚持“自强不息”,在与自然万物的相处之中做到“厚德载物”,如此就能实现天道、人道、地道的和谐统一。
置于当下来看,《周易》关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学说,与我们今天讨论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是相通的。
在建造园林时,时常会面临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时便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自然条件的劣势转化为园林独特的内在风景。
通过自身的运筹帷幄,认识到环境因素与规划设计之间的对立和统一,考察自然环境,加上结合自身所长,“巧于因借”,就能建设出具有独具特色的园林。
二、《园冶》中的生态设计思想(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园冶》中,计成关于造园方法论,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借”指的是指园林设计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来设计园林风格,它要求设计师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地貌特征和地势特点等综合考量后,决定园林的大小、形状、风格和位置走向。
同时,园林的内部装饰也要适应当地的人文地理特征,比如不论是选用的花草树木还是假山石块,都要与园林的整体美学风格搭配,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以增强园林的整体美学效应。
正如《园冶》中提到:“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1],要求造园时要根据地形条件和地势特征,调整园林的结构,使之符合当地的地理特征。
因此,计成在《园冶》中就特别强调不要逆先天条件而行去人为的改变地理特征,破坏当地的生态,而是要把建筑与当地的地貌特征融为一体。
《园冶》中的人居环境美学探析
《园冶》中的人居环境美学探析作者:张岐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5期张岐内容摘要:人类背负着导致地球环境恶化的罪名进入生态文明时代,不得不重新审视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典造园名著《园冶》一度被国内外学者奉为“生态文明圣典”,其生态美学思想对于构建宜居城市、探索人居环境美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文章通过对《园冶》中关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美学思想的解读,分析中国古代造园家对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的认知,将中国古典造园理论与当代环境美学理论相结合,为当代城市人居环境构建指明方向。
关键词:人居环境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园冶》生态文明时代到来的五十年里,国际社会在城市化加剧的背景下普遍面临着城市生态失衡的严峻问题,而生态美学的发展使人类从传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模式中惊醒,开始重新审视人居环境的构建。
园林景观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地区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国古典园林素来以追求“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人居环境的塑造全然以达到对自然景观的缩移模拟和自然元素的最优化利用为根本追求,拒绝对景观环境中的要素施加过多的人工干预,以此达到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目的。
中国明代造园家计成,以其著作《园冶》流芳百世,用一个造园家的工匠精神和唯美意趣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妙绝伦,道出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传统环境美学精髓,向世人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美学思想。
[1]一.《园冶》与人居环境当代人居环境美学以环境美学和生态美学为基础,去探讨人类对自身栖息地的所谓“美”的追求,但是这种“美”不是局限于单纯视觉效果的狭义上的美,而是从审美精神、生活方式、生存理念、文化积淀以及绿色发展观念等全方位的综合“美”,所以“人居环境美学是人对生存环境更高层次的追求”[2]。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道、释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有不同的见解,但无论是儒家的“和合之美”[3],还是老庄的“道法自然”,亦或是佛家的“善”字为先,都以符合“天道”为基本前提,并得到较为相似的结果——人与自然之间一定是共生关系,正是中国传统生态观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根源。
《园冶》园林美学研究
《园冶》园林美学研究《园冶》园林美学研究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园冶》作为园林美学的理论著作,对于中国园林的发展和园林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园冶》的作者、内容以及对于园林美学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园冶》是明代文人吴澄所撰,是一部园林美学与园林艺术专著,于明代正德年间完成。
吴澄以辞章的形式,全景描述了园林的各种美景、花草树木的布置及园中构筑物等。
整本书以“园冶”为标题,意在表达吴澄在园林美学领域的造诣和对园林艺术的热爱。
《园冶》共分为三卷,内容主要包括园林的设计、布局及景点的构成等。
这本书的特色之处在于吴澄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思考,系统地总结归纳了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美学思想,为后来的园林艺术家和园林美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首先,吴澄在《园冶》中对于园林的设计和布局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他强调要“苦心造园以自佳”,主张园林应该体现主人的个性和情怀,不应简单地模仿他人的园林。
他认为园林的设计应当符合人的审美趣味,注重空间的变化和景点的布局。
其次,吴澄在《园冶》中提到了园林设计中的“深浅重轻”原则。
他认为园林中的建筑物、花草树木等应该根据其在园中的位置和用途进行布置,形成深浅重轻的层次感。
这样做既能体现出园林空间的流动性,又能使园林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再次,吴澄还强调了园林美学中的“映雪生春”的理念。
他认为园林中适当的水景和亭台楼阁可以传达四季更替的美感,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这种景观给人以安慰和希望,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美好的向往。
此外,《园冶》中还提到了修身养性与园林美学之间的联系。
吴澄认为园林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与园林的亲近与欣赏,可以提升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园林的美学魅力不仅仅局限在外表的装饰和构造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念。
总的来说,《园冶》是一部关于园林美学的重要著作,对于园林的设计、布局和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
《园冶》的环境美学思想
需要的程度区别为各种不 同层次 ,最低层次为适 人即宜居 ,最高层次 为可人 即
界似仙 的理论 ,充分体现出中国人 的审美理想 。 《 闻冶 》提m的 “ 虽 由人作 ,
概括 ,也是 中国环境美学乃至环境哲学 的集 中体现。
i mp o ta r n t ul r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t a s t e o f g a r d e ns i s t o wh a t e x t e n t t h e y r e a l i z e he t a e s t h e t i c n e e d s o f hu ma n b e i n g l i v i n g a t a c e r t a i n t i me p e r i o d, i n a c e r t a i n s o c i e t y ,a n d wi t h i n a c e ta r i n c ul t u r a l t r a d i t i o n .Y u a n y e d i vi de s he t d e g r e e t o whi c h g a r d e n s s a t i s hu ma n b e i n g s ’
Ab s t r a c t : Y u a n Y e( T h e C r a t f s o fG a r d e n ) , a s t h e t h e o r y o f g a r d c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e mp h a s i z e s t h e r o l e o f h u ma n a s t h e o wn e r o f g a r d e n .
浅析《园冶》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生态智慧
冶 中提 出了 “ 开林 须酌 有 因”】 【。计 成认 为 ,建造 园林 时可 膨胀 ,自然 山水 已经成为人类攫取物 质财 富的主要场所 。开辟 5 能 对原 先 的生态 环境带 来破 坏 ,开 采林 木 ,必须仔 细斟 酌其 山林 ,毁荒 开地 ,开采矿产 ,在建设人类物 质家园的同时 ,也 当地 的地理 环境 , 避免 建造 园林造 成 的水 土流 失 , 出了 “ 提 须 毁了人类的精神 园地 , 原来的 自然 山水 已没有 了往 日的诗情 画
( )人 与 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
模 仿 自然 、崇 尚 自然 ,并 不是 建造 园林的 最终 目的 ,人 与 园林发展史 ,我们不难发现 ,园林是体现古人审美心理 的一个
自然的和谐统一 才是最本 质的追 求。当下生态破坏 ,使人类才 缩影 ,先人追求的不是外表 的华 丽 ,物 质的光 鲜 ,而是一种 和
命 权利 。
此 ,我们需要认 真解读 园冶 等富含生态智慧的文本 ,了解
在 自然界里 不仅仅有人类居住 , 有很多生物群体 ,人类 古人 的精神 生态世界 , 习古人 爱护环境 、 还 学 珍惜资源的朴素生态 在 建筑 自己的生 活空 间时 ,应该保 护其 他生物的生存空 间 ,最 观 , 克服对物 质的贪欲 ,保持 人性 的空 灵。这些 宝贵 的精神资 理想 的生存状态便是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计成在 园冶》中便 源 ,将 是我们人类取之 不尽 用之不竭的财富 。 描绘 了这 样的一幅生 活图画:“ 鸟要 朋 , 好 群麇偕侣 。 槛逗 几番 花信 , 门湾一带溪流 , 竹里 通幽 , 松寮隐僻 , 送涛声 而郁郁 , 起
《园冶》思想解读
《园冶》思想解读——浅谈古典造园理论对规划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摘要本文通过简要总结和概括古典造园的理论架构和核心要旨,从三个方面对《园冶》思想进行解读,并将其与现代建筑创作理念进行比较,试图为古老的理论赋予时代的内涵,并使它在现代规划建筑设计中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造园思想因借体宜建筑创作《园冶》是关于我国古典造园理论的专门著作。
它的作者计成,字无否,苏州吴江人,出生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大约活了六十岁左右,老年生活在明末时期。
计成擅长绘画,精通诗文,对造园独有心得。
青年时期计成游历北方,“游燕及楚,中岁归吴,择居润州”(《园冶·自序》)。
这段游历对计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当时北京城的规模,皇宫的壮丽,北方风土人情的豪迈朴实,都极大地拓展了计成的视野和心境。
还有,漫游途中的奇山异水也使计成对造园的领悟力超乎寻常,对他在《园冶》一书中阐释的主要造园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由于计成具有广博深厚的文化基础,丰富的生活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写出像《园冶》这样言简意深,能够世代相传的理论著作来。
《园冶》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卷一是兴造论,有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卷二是栏杆;卷三是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内容,是明代造园技术经验全面而精辟的总结。
书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完整深刻的造园思想。
造园技术和手段可以随时代的不同而发展变化,唯独思想一旦成熟之后就散发出亘古常新的魅力。
《园冶》中对造园“虽由人作,宛似天开”的立意,“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构想,即便是在今天也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在今天科学技术发展飞速前进的时代,人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美好家园的梦想。
现代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可是,我们真的找到了所需要理的想家园了吗?我们的感觉以及对世界的体验是不是已经超过了古人呢?就所能认识的领域来说,我们的确已经超过了古人;但就对世界理解的深刻程度而言,却还未必能够做到。
《园冶》的生态智慧对现代园林城市建设的启示
《园冶》的生态智慧对现代园林城市建设的启示
《园冶》是一个古代园林建筑的经典著作,其生态智慧对现代园林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园林城市建设应该注重生态平衡。
《园冶》中提到了“以山水之胜,作园林之法”的观点,即利用自然的山水之势来建造园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现代园林城市建设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园林城市建设应该注重景观的变化。
《园冶》中强调了园林景观的变化和流动性,即不断变幻的景色和氛围。
在现代园林城市建设中,也应该注重景观的变化和更新,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再次,园林城市建设应该注重环境的功能。
《园冶》中提到了“一景之胜,必有所用”的观点,即每个景观都应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现代园林城市建设中,也应该注重环境的功能性,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美丽的生活空间。
最后,园林城市建设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
《园冶》是中国园林建筑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现代园林城市建设中,也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园林文化的传统和精髓。
总之,《园冶》的生态智慧对现代园林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未来的园林城市建设需要更加注重生态平衡、景观变化、环境功能和文化传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城市。
- 1 -。
计成《园冶》的美学阐释
计成《园冶》的美学阐释
《园冶》是明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者呈祥通过写园林装饰艺术,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人与生命的关系,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绝伦的园景,表达了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艺术散文。
下面本文将从美学角度出发,对《园冶》中的美学阐释进行探讨。
《园冶》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园林艺术展开,作者呈祥在文中深入探讨了园林装饰艺术之美。
在《园冶》中,作者不仅从园林的规模、景色、布局、装饰等方面进行描述,还着重阐释了这些要素所呈现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园林中所呈现出的景色与对应的人文价值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充分表现了园林装饰艺术中的美感,例如《通天厅》中艺术意境的集中呈现,展示了园林艺术的自然美与人文美的完美结合。
自然美是园林艺术的核心。
在《园冶》中,作者呈祥通过对园林自然景观、花木、石距、水文等方面的具体描写,突出了园林艺术中自然美的重要性。
作者并非简单地对这些景观进行描述,而是对自然之美加以哲理的重构,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出其内涵。
例如,在《绮春园》的描写中,作者强调花木的生机、姿态和干净清新的气息,表现出园林中自然之美的生气盎然,让读者仿佛走进这处园林世界,深入地感受到自然美的美感。
通过《园冶》中的美学阐释,我们可以看到园林装饰艺术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其追求美学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美感表达,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人文思想和哲学思考。
园林装饰艺术的美感更多是因为其与人类关系的紧密联系和对人类生命、道德和情感等重大问题的探讨,而这种关系和探讨是通过作者运用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手法、管窥一段历史发展的手中宝实现的。
计成叶园冶曳的美学分析
计成叶园冶曳的美学分析作者:朱琳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4期朱琳(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园冶》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它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园林艺术美学理论框架的建构和相关概念范畴的使用,能为当今社会的环境利用和开发提供极为重要的理论参考,能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艺术美学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园冶》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天人合一;园林艺术;意境美1《园治》美学分析明代的园林营造大师计成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的部分图纸,于崇祯七年写成中国最早的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
《园冶》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是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折等;第二卷是栏杆;第三卷是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园冶》全面论述了中国园林的风格、理论依据、建造法则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环境、人力、财务等条件来建造园林,凝聚了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精粹,是园林艺术的经典文本。
在《园冶》中,计成全面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园林艺术美的创造、技巧、图式和境界等问题。
充分地吸收了中国古代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观念,尊重自然,巧妙运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以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作为目的,体现着很强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与当今西方社会所倡导的生态理论暗合。
计成在总结造园经验时,提出园林建造的理想境界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完美地解决了人工制作和自然天成的矛盾,要求造园师通过把握自然规律,合理适度地利用山石花木的特性,尽量去除人工制造的痕迹。
在园林艺术美的创造上,计成从园林的选址、法则、资源运用、理水、花木等角度论述了园林艺术中自然美和艺术境界的创造问题。
他提出,要营造幽静的意境之美,在园林选址时要“地偏为胜”,以山林地为最佳;造园的重要法则是“不拘方向”,“得景随形”,按照自然地势的情况来因势利导,建造景物,而不是任意地改造自然状况。
论《园冶》的“真”与“假”的审美关系
论《园冶》的“真”与“假”的审美关系作者:孔德敏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2年第06期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真”与“假”,主要表现在艺术对现实自然的审美关系上。
计成的《园冶》,其园林美学强调艺术创造的“真”。
中国古典园林像古典绘画那样,以自然生态为范本,追求神韵和意境的创造的“真”。
《园冶》的“真”与“假”,在“以假拟真”、“以假胜真”、“真假虚实”的关系中,展现了园林美学中对自然美的追求。
关键词:真假;自然美;神韵;虚实相生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198-02艺术总离不开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也不例外。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艺术或是美学中,对“真”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理解为合规律性,有的理解为真实性,有的理解为艺术与科学、自然的审美联系,等等。
然而,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真”,主要表现在艺术对现实自然的审美关系上。
一、真与假在古典造园艺术中,“真”,即自然现实存在的,天然的、非人造的。
“假”,非真也,也就是像而不真。
这里的像又分两种:形象和神像。
“形象”即为外形相似,这类大多为世俗匠人所为,只一味盲目模仿“真”的外形,而并没有理解“真”的本质;而“神像”,即为神韵相似,形并不一定要遵从真的形态,所谓“大象无形”,但只要富有神韵,能够产生真实的感受,能达到“真”的境界,“假”的也便可以为“真”的了。
计成的《园冶》,其园林美学强调艺术创造的“真”。
中国古典园林像古典绘画那样,以自然生态为范本,追求神韵和意境的创造的“真”。
所谓“师法自然”、“外师造化”、“法天贵真”。
可以说,中国的园林是一种立体的绘画,与天然之真融为一体,而且和绘画艺术的真与美紧密相联。
在造园过程中,计成一直用中国古典绘画的手法来造园。
他认为,造园应做到人造园林的神韵和意境堪比自然景致便可为审美的最高境界。
论道《园冶》——《园冶》传统哲学思想浅析
论道《园冶》——《园冶》传统哲学思想浅析
论道《园冶》——《园冶》传统哲学思想浅析
作者:赵光辉
作者机构:美国GZ慨念设计公司
来源:中国园林
ISSN:1000-6664
年:2013
卷:029
期:006
页码:82-86
页数:5
中图分类:TU986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冶》道;二元论;同一论;园林事业;反省
摘要:探讨《园冶》独特的园林文化和哲学思想.1)《园冶》之道,是造园的“大道之道”,以自然为“师”,为“法”是其根本核心,自然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在《园冶》造园理论上有重要地位;2)《园冶》之名,由《园牧》改《园冶》,两字之差,一字的淬炼,显示古代园林宗师的匠心;
3)《园冶》之二元论,《园冶》造园的矛盾以二元对偶形态频频出现,以讨论解决造园要素众多矛盾的方法;4)《园冶》之同一论,《园冶》以同一思想,平衡调节造园要素的众多矛盾,用“因,借,体,宜”作为精髓;
5)跳出《园冶》的计成,《园冶》反射出计成已欲跳出景观小品景点创作,在宏观自然生态上落笔,但历史条件的局限成为遗憾.。
《园冶》中的设计美学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园冶》中的设计美学思想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园冶》中的设计美学思想研究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园冶》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重要著作,不仅是园林建筑的技术积累,更是一部园林设计的美学著作。
通过研究《园冶》中的设计美学思想,可以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艺术魅力及其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
1.《园冶》的编纂历史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园冶》中的设计原则和美学思想,包括空间布局、园林造景、建筑装饰等方面。
3.《园冶》中所体现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生态设计理念。
4.《园冶》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借鉴和应用。
研究方法:
1.文本研究法:通过对《园冶》原文的系统阅读和分析,探究其中的美学思想和设计原则。
2.考证法:通过文献和历史资料的考证,剖析《园冶》的编纂历史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考察中国古代园林,探讨《园冶》中的设计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效果。
预期成果:
1.对《园冶》中的设计美学思想进行全面梳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的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经验。
2.阐述《园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3.推动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公众对园林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冶》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探析《园冶》是中国第1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被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专著,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重读《园冶》,对《园冶》中所体现的生态审美观进彳亍探索。
从《园冶》生态美学思想的溯源、《园冶》生态美学思想的体现及《园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3个方面来解读《园冶》。
呼吁当代人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1计成及《园冶》概述1.1计成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
明万历十年即1582年生。
然“不知所终,卒年未详”江苏苏州人,少年时喜好绘画并远近闻名。
众多画家中尤爱荆浩和关仝。
受良好教育,对诗词绘画有相当素养,同时游历大江南北,中年时期回到家乡吴江,开始了园林设计,并创作了《园冶》一书。
然其一生未成就功名,艰辛坎坷。
1.2《园冶》《园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1本造园理论的专著。
由计成所著。
全书共分为3卷,235幅附图。
主要内容为兴造论和园说2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2《园冶》生态美学思想的溯源2.1中国古代诗画的生态意境中国是一个崇尚自然的国家。
中国的诗画与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诗人、画家向往自然风光,把这种感情寄托在诗词及绘画上,通过诗画所创造的“意境”超越自然山水的空间限制,来达到心灵的满足。
在众多诗画中,留恋、赞美自然景观的可谓比比皆是。
在这些诗画中更是亲近自然,吟咏自然。
这些诗画所表现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并非人类要征服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正是生态自然观的体现。
在生态保护观中更是不乏诗句。
王建的《寄旧山僧》中“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以及《题金家竹溪》中的“山头鹿下长惊犬,池面鱼行不怕人”,都劝诫人们应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荆浩,关仝是计成所追寻的2位著名画家,其绘画风格对计成产生深厚的影响。
自然在园林设计上更是深受启发。
荆浩北方山水画鼻祖,画风大气且严谨。
关仝师从荆浩,画风朴素,形象鲜明且充满灵气。
这些绘画的风格、意境及构图对计成后来创作《园冶》产生了深远影响。
2.2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思想中国古代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都含有深刻的生态美学思想。
“具有朴素而深刻的生态智慧”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这种思想最早由庄子提出,之后由董仲舒发扬。
“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类在改造大自然时,应尊重大自然自身的客观规律,尊重事物的自然本性。
不能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观念”同时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同生态美学思想不谋而合。
从《园冶》一书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核心思想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手法,都是这种“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他所主张合于义的生活,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而这种思想在《园冶》中更是有所体现,“随曲合方,当要节用”。
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思想对《园冶》的创作有着深厚的影响。
2.3中国古代的生态审美风尚《园冶》成书于明晚期,在这一时期,明朝崇尚审美趣味,力求摆脱知识义理的束缚,追求自然之趣,新奇之趣。
正如袁宏道在《叙陈正甫会心集》中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这种自然之趣,新奇之趣也是计成所追求的趣味。
崇尚自然的生态审美风尚必然与《园冶》息息相关。
3 《园冶》生态美学思想的体现本文从4个方面论述《园冶》生态美学思想的体现:生态自然观、生态保护观、生态节制观、生态审美观。
在生态自然观上,主要从《园冶》一书的核心思想及造园手法上表现。
在生态保护观上,主要分析在造园过程中对动物及植物的保护。
生态节制观上,从园林考察、规划及资源的利用上进行分析。
在生态审美观上,从计成本人所表现的审美来叙述生态审美观在《园冶》一书中的应用。
3.1《园冶》中生态自然观的体现3.1.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核心思想。
在生态自然观中,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环境创造人,同时人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劳动也创造新的环境。
这个过程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人类不能一味地去征服自然,应以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全书的核心思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思想贯通于全书之中。
一切以这句话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延伸和具体运用,是生态自然观的具体体现。
古人“企图逃离城市宫室……去过乡村士绅的生活”,然而,当他们真正生活到山林之中则会感到孤独寂寞,于是选择了把自然景观引进自家庭院的方法,开始了造园。
造园要创造一种宜人的环境。
这种环境要满足人的需求,然而要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则需要人与自然的高度配合,只有两者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宛白天开的目的。
而这种思想理念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态自然观的完美体现。
“虽由人作”中“人作”是表现人要创造环境,是人与大自然融合的过程。
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行为。
但要做到“宛自天开”。
显然包涵着对自然环境利用和自然资源索取的“度”的内容。
就需要去保持自然风貌,保护自然环境。
不仅在外在上做到与自然的一致,更深一层需要人类去保护环境、珍惜资源,达到外在形式与内在心灵共同对自然界的友好态度,共同去接受大自然,即不是一切以人类为中心,又不是单纯的自然化,正是生态自然观的完美诠释。
3.1.2“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手法。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就是说园林设计要因地制宜,巧而得体。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巧而得体?计成曰:“‘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即随地势、地形进行设计,砍掉有妨碍的树木的枝桠,将流动的泉水引入石上,景观要相互借用,适合建亭处建亭……这就是“精而合宜”。
从全书的造园手法看,很多方面并不是完全按照人的意志进行建造。
在园冶卷三造园组景中,强调“合宜则立”“临机应变而立”、“随意合宜则制”、“制亦随态”、“随形而弯”,这种“随机”、“随意”、“随态”、“随形” 都是生态自然观的体现。
3.2《园冶》中生态保护观的体现在《园冶》中更可以看到计成对动植物的保护观念。
《园冶·相地》中说“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
”容易规划的新建筑,只能栽植易于成活的杨竹。
翻新改造旧园,原有的古树木发芽,繁花似锦,自然更具时间感,更有韵味。
当代景观设计师俞孔坚在设计上也是坚持保留原有老树木,通过实际行动发扬着生态保护观念。
这种保存古树,翻新旧园的现象表现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及保护。
《园冶·相地》中“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
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看出,自然景观得到了尊重,植物的存在优于建筑,建筑要避开古老植物,合理保护植物,植物的生长周期远远长于建筑,是有生命的自然景观。
因此其存在优于建筑,优于亭台楼榭。
计成的园林里动物是无可或缺的对象。
“好鸟要朋,群麇皆侣”、“养鹿堪游,种于可捕”、“看竹溪湾,关于壕上”、“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这种人与动物如亲如故的场景令人陶醉。
与此同时可以看到计成在造园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动物的生活环境。
如在《园冶·掇山·金鱼缸》中“如理山石池法,用糙缸1只,或2只,并排作底。
或埋、半埋,将山石周围理其上,仍以油灰抿固缸口。
如法养鱼,胜缸中小山。
”这种方法更加接近鱼群原来的生活环境,让鱼类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而不单单只是为了人的审美。
3.3《园冶》中生态节制观的体现在园林的建造中要做到生态节制,“就应该考察所造园林之地的地形地貌,然后因地制宜,合理地规划原有地形地貌,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尽量减少对原自然环境的改造及自然物栖居环境的破坏”。
《园冶》开篇兴造论中“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建造房屋,首先就要考察基地,有所规划,然后再根据地基进行房屋的建设。
考察地形,因地制宜,可以更好地节约时间、节省资源只有按照原有的地基建造房屋才更加合理,才能在以后的建造过程中避免浪费。
在《园冶·相地》中“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在地形高的地方可以建造亭子,而在低洼之处可以挖掘池塘,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同时也可以节省自然资源。
《园冶·兴造论》中“随曲合方”就是根据地形来建造建筑,这种尊重自然的做法可以更好地节省自然资源,同时能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4《园冶》中生态审美观的体现《园冶·屋宇》中“境仿瀛壶,天然图画,意尽林泉之癖,乐余园圃之间。
”体现了对“天然”的追求,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同时受中国古代诗画的影响,计成的《园冶》也具有如画的审美性,中国诗画是诗人画家心灵向往的精神世界,中国山水画“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计成撰写《园冶》时,语言精妙之处,更是如诗如画。
《园冶》的审美思想得到了提升,不是一切为我所用,也不是纯碎的自然化,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
4 《园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接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贯通于全书。
从生态自然观上,应正确处理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建造宜居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不能妄想征服自然。
应结合自然,营造诗情画意的景观。
在生态保护观上,应该去保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纵观近几十年来的生态环境,人类无休止地破坏,为了建造房屋而砍伐的树木不计其数,淡水资源严重缺失。
越来越多的动物濒临灭绝。
《园冶》中的“好鸟要朋,群麋皆侣”是人们奢侈的画面。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而如今应为动物打造一个栖息之地。
在生态节制观上,需要全体人类的共同努力,爱护自然资源,做到节约而反奢侈。
在造园中,则需要设计者合理的规划,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更好地节约自然资源。
在生态审美上,作为21世纪的人类,面临着文化的多元化和更多的诱惑,在众多的选择中,应该注重良好精神世界的构建。
5结论《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智慧的结晶。
其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的建设更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文从生态自然观、生态保护观、生态节制观、生态审美观4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园冶》生态美学的体现。
重读历史,希望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友好画面。
同时意在通过此文,让人们明确《园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吸取经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来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